以下來源于公眾號“熊熊大伙”】
目前,中國網絡音頻行業市場規模仍然處于高速發展期,預計到2023年可以超過300億。音頻行業的迅猛發展,涌現了一波又一波的聲音創作者。音頻直播作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且有著很高的集中度。(數據來源:艾瑞網)
相較于視頻直播,音頻直播是存在一些優勢的,比如說直播地點、設備以及方式不受限。聲音好聽、或者唱歌好聽、再或者說話幽默風趣搞怪都可。比如,在熊苑的小桃紅音頻直播工會里,就可以看到各個類型的音頻直播,各有各的特色。
怎么直播?用什么直播?直播前的輸入與輸出設置怎么調?直播有哪些效果?...我們就這些問題來聊一聊。
01
音頻直播需要哪些設備
這是很多朋友比較關心的,其實有手機就能開播,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會影響到音質和效果。追求更高音質的朋友會選擇用電腦配合聲卡、麥克風等專業設備開直播。
02
音頻直播前的準備
(電腦版,以喜馬為例)
1
軟件下載
下載“喜馬拉雅直播助手”→點擊“音頻直播”
2
聲音預處理
不同情況不同設置
①電腦連接了熊苑設備
具體設置如下圖所示
這里需要著重強調一下,“混入背景音”一定要選擇關閉,尤其是使用了機架軟件的一定要點“關閉”!
購買了熊苑設備的朋友們,如果想用到機架軟件,并且不知道選擇哪款機架軟件和插件效果的話,記得在調試群里@漂移熊,或者進熊苑商城聯系在線客服。【同時購買熊苑設備及小桃紅音頻直播課的同學,除了贈送一次設備調試,還可再贈送一次娛樂調試】
機架軟件的一些效果:
①閃避
開啟閃避效果以后,當說話的時候,背景音樂聲音會自動減小,突出說話的聲音,停止說話的時候,音樂的音量會自動恢復。閃避效果在喊麥、主持的時候經常用到,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去調節閃避門限。【閃避門限是指觸發閃避效果需要的音量大小,閃避門限越高觸發閃避效果需要的說話音量就越大。】
②EQ均衡器
被稱為聲音的完美“濾鏡”,不同的主播走不同的路線,所需要展現的風格也是不同的,有些走情感路線,有些走搞笑路線,都可以通過加載不同的插件去實現。
調節均衡器之前還得先了解這兩個概念:
1.頻率:指理論上人耳所能聽到的聲音范圍(20-20000赫茲),頻率越低所表達出來的聲音就越低沉,當頻率低于160赫茲我們稱之為“低音”(20-160赫茲),當頻率高于5000赫茲時我們稱之為“高音”(5000-20K),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去調節。
2.增益:增益的表達單位為(dB)。0dB表示為不增加也不衰減,每+6dB為一個聲壓級,也就是比原來的大一倍,-6dB就是小一倍。
③微電音
電音就是讓聲音固定在特定的音高上,微電音起到的是一個自動修音的效果。
如需了解更多效果器的使用,大家可以在實際操作中一一去嘗試一下哦!
使用機架軟件的條件:
①聲卡需支持ASIO協議(熊苑設備支持)
②電腦配置滿足以下條件
英特爾 酷睿(Core) 8代及以上
AMD 銳龍(Ryzen)全系
內存(機帶RAM) 8G及以上
更多機架軟件相關的內容可參考往期文章:《機架軟件是什么?錄書必須安裝嗎?》
②電腦連接了非熊苑設備
因為不同設備存在差距,所以需自行咨詢商家。
③電腦沒有連接專業設備
具體設置如下圖所示,麥克風和系統聲音均選擇“默認設備”,“混入背景音”選擇“開啟”!這樣才能保證,電腦播放器播放的音樂能夠在直播間展示。
3
音樂播放器設置
以網易云音樂為例
以下是針對電腦連接了熊苑設備的設置,沒有連接設備的不用設置。
沒用機架軟件,“輸出設備”選擇如下:
用了機架軟件,“輸出設備”選擇如下:
其實,常用的音樂播放軟件都是類似的設置,可能會存在一些差別,但都不會太大。以上都確定并且都設置好的話,就可以直接點擊“開始直播”啦~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如有想要了解的可私信或留言~
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深瞳商業,作者 | 楚青舟
大家好,我是青舟。
你聽說過“米小圈”“姜小牙”“鐵頭”嗎?
他們是音頻市場中知名的兒童故事IP。如果我告訴你,這些IP在一部分小朋友中的知名度,甚至可能不低于奧特曼“平成三杰”迪迦、戴拿、蓋亞……你會不會覺得我是在癡人說夢?
但我說的很可能是事實。而這,也正是我從音頻市場觀察到的有意思的現象。
車載音頻應用,與手機端到底有哪些不同,未來又到底能不能講出新故事?這一直是飽受關注的話題。我注意到,最近極光全新發布《2023年車載音頻行業洞察報告》,提供了不少新數據,也啟發了我的一些新思考。
很長時間以來,車載市場似乎都是移動應用市場的“遷移版”。恰如移動互聯網剛興起時,不少APP都是PC端的“簡化版”一樣,其后才陸續開始有原生的手機端APP。而今天,車載市場的獨立性與獨特性也正開始變得顯著。所謂“軟件定義汽車”,已經從對未來的前瞻,變為眼前的現實。我的看法是,國內車載市場至少已呈現出兩大獨特的發展趨勢:
1.車機APP的“馬太效應”十分明顯,定制化需求也日益提升;
2.車機APP在親子、家庭市場的不可替代性,令它具有塑造下一代用戶使用習慣的潛力。我在開頭提及的,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我們不妨以車載音頻市場為重點(這也是整個車載市場的重頭戲),對具體競爭態勢與未來可能變局展開分析。
有人曾經形容,PC互聯網是互聯互通的大海,hao123等導航網站如同港灣;移動端的APP模式,則形成一個個獨立的孤島,頭部效應明顯。而車載市場的競爭生態如何呢?
整體來看,車載音頻市場已經形成和手機音頻市場差別很大的諸多特征,也令其呈現出更殘酷的“馬太效應”,喜馬拉雅等頭部平臺的未來優勢可能會更加明顯。
其一,用戶安裝、使用習慣都不同,意味著和車企、車型合作多,預裝資源多的平臺競爭壁壘比手機端更強。
極光報告顯示,車載音頻安裝形式以車機預裝為主。喜馬拉雅、騰訊愛趣聽的合作車企中,均有八成以上車企采用這種方式。考慮到車機場景中,APP整體數量會明顯少于手機APP,缺少預裝資源的平臺,甚至可能連競爭的入場券都少的可憐。除了前兩個平臺和蜻蜓FM、懶人聽書、帆書、云聽等少數耳熟能詳的平臺外,鮮少能看到新玩家像移動互聯網時代一樣黑馬崛起。
其二,消費場景完全不同。這一方面讓用戶的定制性要求突出;另一方面同樣很重要的是,用戶對音頻內容的綜合性有更高要求。
同樣有超八成車企表示,希望車載音頻平臺能夠提供完整音頻集成方案。手機市場無非iOS和安卓兩大主流系統;而車載平臺不僅系統繁多,APP還要與汽車硬件、車內空間等匹配以達到更好使用效果,因此定制化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多。
實際上,車機APP的定制化已進入“深水區”,這也是不能將車載簡單理解為另一個移動端的重要理由。如果按“人貨場”的邏輯來看,我們會發現定制功能已經覆蓋車載音頻的每個模塊:
基于車輛場景的推薦(位置信息、導航信息、行車時間等,通勤模式、兒童模式等);
基于獨特用戶畫像的推薦(無論車主畫像還是家庭信息,數據維度都是移動端不具備的);
基于AI技術的車載專屬內容推薦(專為車載打造的內容,以及和車企定制合作的內容等)……
這同樣意味著,在場景、數據、技術等方面都有更多積累的頭部平臺,可能會保持更多優勢。
從車企和音頻平臺的動作來看,基于定制化形成的內容運營能力,也已成為最新的競爭焦點。這兩天舉辦的第26屆成都國際汽車展覽會上,喜馬拉雅和哪吒汽車EP12、上汽大眾等廠商合作的定制車機APP就成為平臺重點宣傳的亮點之一。
同時,一個可能沒有被充分注意到的現象是,音頻平臺內容的豐富性,在車載市場更為重要。
如果說手機是“一個”人的方寸世界,車載則更多承載“一群”人的內容需求。數據顯示,當前66.8%的車主用戶表示在接送孩子的途中總會收聽音頻,通勤、出游、親子場景中,車載音頻的服務作用更大。當以“家庭”或“朋友”為單位來考慮音頻需求時,內容的豐富性、綜合性無疑更加重要。比如說,Y世代偏愛新聞資訊和播客,Z世代偏愛有聲書/劇,親子場景有聽故事、知識的需求。
平臺自然需要更多維度的優質內容,來提供便利的車載互動消費體驗。因此可以看到,不光是頭部音頻平臺在加速構建龐大的內容生態;音樂平臺也試圖通過“音樂+音頻”的獨特角度分一杯羹,例如酷我音樂在3000萬曲庫之外,也累積了20多萬的長音頻專輯數。而騰訊愛趣聽則干脆采取了另一種做法:和多個APP合作,整合各家提供的內容。
其三,車載市場的商業變現模式也不同。這可能也是音頻平臺的好消息(相較于殺入車載市場的其他內容平臺而言)。
一方面,重點場景車主用戶會員開通偏好度高。另一方面,在廣告模式上,車主更愿意接受植入廣告,而不是帶貨式廣告。相對而言,會員、植入廣告都是音頻平臺擅長的領域,而短視頻、圖文等平臺在帶貨式廣告上的優勢則消減不少。
整體而言,至少從目前來看,車載音頻市場似乎并不像手機端一樣,會給“小而美”、滿足細分需求的寶藏APP們太多的發展空間。有先發優勢的平臺,優勢恐怕只會更加明顯。
而從整個行業來看,最讓我感興趣的是:隨著汽車保有量的持續提升,和車載娛樂的加速豐富,我認為車載音頻市場有機會某種程度上替代“客廳電視”的家庭娛樂需求,這可能是這一賽道真正的想象空間所在。
首先,汽車作為“第三空間”的屬性已較明顯。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智能網聯乘用車銷量為700萬,是2018年113.6萬銷量的6倍多。同時,車主整體用車頻次高,超過40%的車主幾乎每天都開車出行。這為汽車成為“合家歡”娛樂的中心場景提供了硬件基礎。
“合家歡”的娛樂需求,曾經長期是被客廳電視所滿足的。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電視的打開率、購買量都在持續下降。奧維云網(AVC)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銷量為1467萬臺,同比下降12.2%。這也意味著電視不再能滿足它曾經在家庭中扮演的這個角色職能。
其次,車載音頻內容的加速豐富,以及AIGC等全新互動模式的發展,則給了車載音頻去滿足家庭娛樂需求的內容前提和技術基礎。過往車機端的互動,其實往往只能承接一些基礎的“既定指令”,這讓用戶很難通過語音互動充分“發現”海量的優質內容。今年以來,百度、喜馬等平臺陸續將AIGC技術應用于智能汽車上,新的便捷的“電視遙控器”開始慢慢成熟。
而家庭、親子內容,在車載音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意味著,車載端音頻應用的競爭,也就是在爭奪下一代用戶的注意力。這點非常關鍵,一旦用戶黏性形成,它們有一定機會成為未來的超級APP。
微信、抖音是這一代成年人的“生活方式”(當然,它們可能仍然是下一代的“生活方式”)。但是,在萬物互聯時代,還有什么新的可能性嗎?
微信起于社交,底層邏輯是通訊社交是互聯網最基礎的底層需求;抖音興于內容,底層邏輯是“一切行業都是娛樂業”,而短視頻是最能即時滿足的沉浸式娛樂形態。從社交、內容這2個底層需求去看,“小天才”和“喜馬拉雅”們,至少正在部分建構微信和抖音曾經建構的生態位。小天才電話手表,成為小朋友間的社交產品,“碰一碰”加好友,成為“掃一掃”之外全新的社交象征動作。
而喜馬拉雅等車載音頻產品,給下一代提供了豐富的知識與娛樂內容——不管這些內容有多少是家長希望他們聽的,有多少是他們主動發現并沉浸其中的,這都構成了他們最初的互聯網使用習慣。“小雅小雅”這樣的聲音互動,可能也就像今天抖音中的“上滑”“右滑”一樣,成為用戶的肌肉記憶。
只不過相對來說,小天才乃至整個“步步高”系(從20年前的小霸王學習機,到今天的步步高點讀機等產品),并非從手機端口起家,最終天花板相對受限于設備終端。源于移動互聯網的音頻平臺,車聯網時代可想象的未來空間則會更大。
除了前述車載硬件、音頻內容的成熟以外,AIGC技術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視——它的確給了車載音頻更多成為“上網入口”的機會。
一個已經發生的趨勢是,小紅書、知乎等內容平臺,部分替代了傳統搜索引擎的功能。一個正在發生的趨勢是,隨著AIGC對視頻內容解析能力的發展,抖音、B站等“視頻搜索”開始成為一個新興的搜索模式。
同樣,語音作為車載場景最便捷的人機互動方式,此前長期受限于技術天花板。而AIGC時代,一個即將發生的趨勢是,“語音搜索”或許會讓車載市場整體成為真正重要的“互聯網入口”;音頻平臺累積的大量歷史內容,以前可搜索空間有限,未來其價值則有望得到乘法式的增長。
我在文章開頭提及的“米小圈宇宙”,只是音頻原生IP的其中一例,其他如安全警長啦咘啦哆、神探邁克狐、李哪吒上學記……都是喜馬拉雅等平臺最熱門的兒童故事IP。其中《米小圈上學記》,已經改編成兒童劇,在CCTV1電視屏幕中播出,充分說明其內容影響力。
而車載音頻,這種家庭成員參與、互動最充分的場景,則是給家長和兒童“植入”這些IP記憶的最關鍵場景。
這是音頻內容,成為互聯網IP產業源頭最好的機會之一,也是車載音頻市場打開長期發展空間的關鍵動力之一。
我不知道音頻平臺對這個戰略機會的具體判斷如何,但從實際動作來看,頭部平臺已經在紛紛布局于此。例如:喜馬拉雅即表示其為國內首家提供車載端兒童應用定制的音頻平臺,相關聲音內容近100萬條,播放量超10億;蜻蜓FM車機端同樣擁有數百份母嬰育兒課程、國際有聲繪本;酷我音樂車機端則儲備了超5萬首兒歌,這不能算是一個小數目了。總體來看,方興未艾的車載市場,仍是一個充滿不確定也充滿趣味的賽道。這里既有讓人愛恨參半的車載導航設備;也有AR眼鏡等在質疑中迭代的全新產品……而車載音頻市場,則已經實實在在長出了自身獨特的發展路線和競爭邏輯。
不管如何評價,我們或許都已經能確定:車載市場,必然會成為音頻平臺發展的加速器,也是頭部平臺優勢的放大器。
加修改(2016-02-25 11:48:30):
集中回答一下各位值友的問題吧: 1.價格差一百多塊,是同一款產品嗎? “聽吧”和“聽書寶”確實是同一款產品,這個已經和廠家證實了,除了包裝,硬件沒區別; 2.“聽吧”和手機+藍牙音箱有什么區別? “聽吧”可以脫離手機獨立工作,手機連接播放只是其中的一個功能而已,脫離手機后可以使用語音控制(沖著聽吧大喊“聽吧聽吧”喚醒語音識別)或者頻道按鍵獨立操作音樂播放,更加方便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群、不能玩手機的孕媽媽、不準玩手機的兒童以及喜歡洗澡聽歌的我; 3.“聽吧”播放內容是局限"喜馬拉雅"嗎? 使用喜馬拉雅fm配置“聽吧”,默認是只搜索喜馬拉雅相關內容,但可以更改設置,搜索更多內容,比如天天動聽什么的,所以歌曲和有聲小說的資源很豐富; 4.“喜馬拉雅FM”沒有單純的歌曲,“聽吧”可以嗎? 可以語音點播“我想聽劉德華”、“中國好聲音第三季”,搜索出來的不是電臺內容,都是純粹的歌曲;
老話講,“十五沒過還是年”,小驢先給各位值友拜個晚年,也在此祝愿“張大媽”新的一年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再創新輝煌。今天要和各位值友分享的產品,就是這款“喜馬拉雅聽書寶”。
“喜馬拉雅FM”是小驢平時使用頻率較高的APP之一,緊張忙碌的生活中,我們的眼睛已經被電腦、手機和“張大媽”占據,休息的時候,閉目養神聽點感興趣的音樂、相聲或者有聲小說還是很不錯的。之前一直都是手機+藍牙音箱的方式聽喜馬拉雅,突然在某天APP首頁廣告出現了這個小東西“聽書寶”,400塊的售價還是偏高。
作為“張大媽”培養的不剁手會死星人,少不了想去馬云家看看有沒有便宜貨,仔細研究了一下,小驢發現喜馬拉雅推出的“聽書寶”和DOSS廠家銷售的“聽吧”是同款產品,區別僅僅是名字和產品封面不同,于是隨便選了一家銷量過百的,298果斷下單。
外包裝設計感很棒,簡單的兩個字“聽吧”,再配上“書無涯 聽無界”的口號,很貼切!(有興趣的值友可以搜一下聽書寶的包裝,那又是另一種風格了,low爆了)
背面是傳統的功能圖標,簡單來講,這就是一款內置wifi/藍牙、自帶語音識別功能的便攜音箱。左上角:喜馬拉雅是內容供應商,DOSS則是硬件生產廠家。
翻開包裝封面,主角現身,褐色的產品還是很耐看的,就是不好拍啊
配件很簡單,說明書一冊,micro-USB充電連接線1條,aux連接線一條,沒有配USB電源適配器,很節約。
DOSS作為國內首家蘋果認證的音箱配件廠家,各種功能定位的wifi智能音箱大大小小不少,這一款的設計真心最簡單,仿皮書本的樣式很有感覺。
和真正的書本比較一下,“聽吧”尺寸也像一本厚實的精裝口袋書,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擺在書架里還真心分不出來(錘子T2的相機成像還是不太行,暗部細節全部丟失啊)。
側面的“書脊”特寫,直譯的“Listening bar”著實有點呆..... 說好的“信達雅”呢?
側面看還有模仿書頁的模具壓痕,整個書頁都是軟橡膠的材質,所以顏色比外殼的純白相比有些發黃
這樣看,圖書外形的設計,和“聽書”的理念結合的確實很不錯啊。
拿來Kindle比較大小,這個尺寸還算便攜,再小了發音單元也就受影響了。
翻開“書”封面,白色的機身就展示出來了。
正面就是揚聲器的孔和下面Mic的小孔,還有5個led狀態指示燈。
仔細看模具開孔還是比較精細的,整體制作工藝和標準也很贊。
后面是TF卡槽、AUX接入和充電口,后面的孔洞是全封閉的,只是為了和前面對稱吧。
將封面反向折疊就可以充當底座啦,封面防滑性不錯,機器也可以隨意調整角度。
頂部是軟橡膠的按鍵,1-4的預設頻道功能鍵和語音鍵是突出設計,便于盲操作,按鍵回饋力度適中,反應靈敏,系統自帶反饋音效,人機互動感覺很不錯。
借用一下官網的按鍵說明~~
配套App有“聽吧”和“喜馬拉雅FM”可選,喜馬拉雅用的比較多了,特意下了“聽吧”感受一下。
初次使用需要先將音箱開機,然后app會自動搜索到音箱,并將當前網絡的SSID和密碼配置到音箱上,值得一提的是,音響從開機、設備就緒、到網絡配置鏈接成功都會有男中音的語音提示。
需要注意的是,音響只支持2.4GHz無線網絡,前面忽略了這一點,重試了兩次
連上網絡,先來進行一下固件升級,速度還是很快的
“聽吧”的播放界面與其他音樂軟件大同小異,就不多介紹了,畢竟買硬件音箱,就是為了脫離手機方便單獨使用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音箱還可以組網使用,大戶人家可以買個幾臺分聲道同時播放,說明書上說最多5-8臺取決于網絡質量,不禁遐想回頭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換了大別墅還是可以考慮無線組網玩玩
換到喜馬拉雅FM,可以在設置中看到智能硬件設備的選項,在“聽吧”中連接過的,在這兒可以直接發現硬件,不用二次連接,當然是用app時可以快捷選擇用智能硬件播放,這是最基本的功能了。
前面提到的1-4頻道功能鍵,可以在app中更換綁定的內容,開機聯網后輕點就可以直接播放,非常簡潔,看來以后還可以給寶寶當故事機,很不錯。“內置的聲音”頁面是通過app設置下載的音頻內容,方便在沒有網絡的戶外離線收聽。
下面說說使用的感受吧,其實給予wifi的音響很早就有,記得早幾年愛國者mp6就是做網絡播放器、網絡收音機的概念。個人感覺,“聽書寶”(“聽吧”)最大的特點和吸引人的賣點有這么幾個:
設計感十足的外形,特別在這個電子化設計充斥的時代,返璞歸真的仿圖書擬物化設計,簡直讓愛書之人愛不釋手,不論是播放或是收納都非常方便;
便捷的獨立使用,除了首次使用需要手機app進行一個簡單的網絡配置,日后使用都可以脫離手機,開機聯網后,只用對著機器說“聽吧、聽吧”或者在音樂播放過程中點擊語音鍵,機器都會自動進行語音識別,你可以語音說出想聽的內容,比如“我是歌手第四季”、“郭德綱的相聲”,得益于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技術,語音點播的成功率很高;
電池和揚聲器功率選擇上比較平衡,3W*2的輸出功率足夠滿足一般日常使用,3.7V 2200毫安時的電池能夠提供5-8個小時的使用時間;
內置系統設計很出色,所有功能都有語音或提示音回饋,從開機、聯網到各種播放模式都有明確的提示,支持離線下載功能,可以手機app控制機器下載需要離線播放的內容;
喜馬拉雅和天天動聽的海量音頻資源,400萬小時有聲讀物,1000萬高清曲目庫,雖然這輩子聽完是沒戲了,但選擇豐富總是好的,很多獨家的音頻節目非常不錯。
缺點和不足之處也不是沒有:
按鍵和書頁部分采用軟橡膠材質,顏色發黃,容易粘灰塵;
內置wifi不支持5GHz頻段,使用中略顯不便,相信大家家中路由早就是雙頻時代了;
音質可以滿足一般聽音樂和有聲小說需求,但音量高的時候還是免不了小音箱通病的失真和噪音;
音量大小采用按鍵分段調節,沒有傳統旋鈕無極調節來的精確,最低音量放在枕邊還是稍大;
語音指令還可以更加豐富,比如加入定時關機、定時開機、音樂鬧鐘等功能,建議后續固件升級加入;
配合APP只有手機端,沒有PC端,畢竟音頻資源太豐富了,還是在電腦上操作更加便捷一些。
我們生活在一個高速更新的信息時代,信息泛濫、節奏飛快,大把的碎片時間隨便聽點什么,閉上疲倦的雙眼讓自己平靜下來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聽書寶”這個小東西其實沒什么大作用,丟掉手機,隨心說出此刻想聽的音樂,也算是給自己的生活添點色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