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比亞迪發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比亞迪電子于9月26日與Jabil Inc.(以下簡稱“捷普集團”)旗下子公司 Jabil Circuit (Singapore) Pte. Ltd.(以下簡稱“捷普新加坡”或“賣方”)簽署了《股權收購協議》。
公告顯示,比亞迪電子擬以約人民幣158億元(等值22億美元)現金收購捷普集團旗下生產消費電子產品零部件的移動電子制造業務,此業務主要位于成都和無錫。據了解,捷普集團曾出現在蘋果2022財年供應商名單中,名單中列出的主要中國大陸產地包括了四川、江蘇、廣東和河北,本次收購也成為了比亞迪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并購。
比亞迪表示,本次收購將拓展比亞迪電子客戶與產品邊界,拓寬智能手機零部件業務,大幅改善比亞迪電子客戶與產品結構。為何比亞迪電子要豪擲千金加碼智能手機零部件領域?目前消費電子市場是否有望走出寒冬?
捷普集團是何來頭
捷普集團總部位于美國佛羅里達州,為全球的電子技術公司提供綜合電子設計、生產和產品管理服務,位列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第490位。目前,捷普集團在全球20多個國家設立了100多家工廠,全球員工約20萬。
比亞迪此次收購的,是捷普集團主要位于成都和無錫的移動電子制造業務,生產消費電子零部件產品。
據了解,捷普集團2004年就在無錫創立了捷普電子(無錫)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普無錫”),成為其在中國首家全資子公司。捷普無錫業務涵蓋消費性電子機械部件設計與制造等。
2007年,捷普集團收購臺灣綠點科技,組合而成的捷普綠點精密電子(無錫)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普綠點”)也位于無錫,讓無錫高新區成為了捷普集團的重要生產基地。捷普綠點主要從事移動通訊終端精密零部件等產品的研發制造,為蘋果Apple Watch等產品提供屏幕。
而捷普集團對成都的布局始于2012年,那一年捷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普成都”)成立。捷普成都共規劃三期工程,總占地面積1700畝,按原本規劃,三期工程全部投產后將成為捷普集團在全球最大、最現代化的工廠。目前,捷普成都產品涵蓋網絡通信、可穿戴、移動市場等。2022年1月,捷普成都入選2021年度四川省100戶大企業大集團名單。
為何豪擲158億進行收購
為何比亞迪電子要豪擲158億收購捷普集團旗下生產消費電子產品零部件的移動電子制造業務?
比亞迪在公告中表示,本次收購將拓展比亞迪電子客戶與產品邊界,拓寬智能手機零部件業務,大幅改善比亞迪電子客戶與產品結構,進一步抓住市場發展機遇,增加核心器件產品的戰略性布局,助推比亞迪電子產業升級,邁入新一輪的高速成長周期。在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的同時,與比亞迪電子現有產品有效協同,提升公司的整體競爭力,保持長期可持續發展,為客戶及股東創造價值。
據了解,比亞迪電子是全球領先的平臺型高端制造企業,業務涵蓋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新能源汽車、智能家居、游戲硬件、無人機、物聯網、機器人、通信設備、醫療健康設備等多元化的市場領域。
2023年上半年,比亞迪電子實現營收561.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58%,實現凈利潤15.1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39.15%。財報顯示,在安卓業務方面,比亞迪電子專注于為安卓市場的中高端產品提供全方位服務。由于智能手機市場需求疲軟,集團的安卓整機組裝和零部件業務收入受到一定影響。
目前,在高端機市場,蘋果仍保持“一家獨大”的統治力。據IDC數據,2023年上半年,蘋果在中國600美元(約合人民幣4385元)以上手機市場的份額為67%。因此,如果能通過收購捷普集團在無錫和成都的相關業務,增強在蘋果供應鏈中的份額,有助于為比亞迪電子智能手機相關業務打開新的增長空間。
招銀國際一份研報表示,比亞迪電子公司管理層為投資者舉辦了NDR電話會議,比亞迪管理層對捷普移動業務收購后產生的協同效應持樂觀看法,這將促進公司在蘋果供應鏈中的份額快速增長。此外,管理層預計高端安卓手機市場復蘇、在iPad OEM/組件中份額增長以及戶用儲能和新能源汽車業務在下半年快速增長。更優的產品組合和持續提升的產能利用率也將推動利潤率不斷提升。
咨詢機構Co-Found智庫創始人張新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本次收購,將拓展比亞迪電子的產品邊界,拓寬智能手機零部件業務,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其在消費電子領域的市場份額。其次,通過收購捷普在無錫的綠點金屬外殼業務,比亞迪電子有望進一步滲透蘋果外殼供應領域,從而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這將進一步增強比亞迪電子在高端市場中的競爭優勢。”
手機市場是否有望走向“拐點”
目前,手機市場消費依然處于寒冬。IDC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6570萬臺,同比下降2.1%。上半年出貨量約1.3億臺,同比下降7.4%。
從全球范圍來看,手機銷量也在持續下滑。TrendForce報告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滑20%,二季度持續下滑6.6%,出貨量僅2.7億部,今年上半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共5.2億部,同比下滑13.3%,創下了十年新低。
為何在這種情況下,比亞迪電子要加碼智能手機零部件業務?張新原向記者表示:“首先,智能手機市場仍然具有巨大的潛力,尤其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需求持續增長。其次,比亞迪電子已經成為平臺型高端制造企業,具備自主研發和制造技術的能力,可以實現產品創新和差異化競爭,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一定優勢。”
近期,華為Mate 60系列和蘋果iPhone 15系列的相繼發布卷動了智能手機市場,如華為Mate 60系列目前仍“一機難求”。這種終端產品的熱銷,是否有望帶動手機行業走向消費復蘇的“拐點”呢?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全球手機消費步入寒冬,手機銷量持續下滑。華為和蘋果新機的發布,短期內會推動部分產品受到高度關注,但宏觀經濟環境沒有轉變,行業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市場存量需求釋放,很難促進手機消費‘拐點’的到來。手機行業‘拐點’能否出現,還需要時間和市場的驗證。”
張新原表示:“消費電子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仍然充滿挑戰和機遇。盡管手機銷量持續下滑,但人們對智能手機的需求仍然存在,尤其是對新的功能和體驗的追求。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消費電子行業將出現更多的機會,例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物聯網等新興技術應用。同時,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功能和服務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企業需要不斷創新和適應消費者需求變化來保持競爭力。總之,雖然消費電子行業面臨一些挑戰,但仍然有發展潛力,并且隨著技術的發展,將會開辟出更多的市場空間。”
責編:萬健祎
校對:王蔚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系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7月22日至7月28日,以上市公司為收購方的并購較上周有所增加,達到47起,涉及44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民盛金科(002647.SZ)、建研集團(002398.SZ)、北方稀土(600111.SH)均發起兩起并購。
有關上市公司的47起收購事件中,涉及定增重組或者構成重大資產重組的重組事件數量與上周持平,其中江粉磁材(002600.SZ)、東杰智能(300486.SZ)、通達動力(002576.SZ)三家上市公司收購同時構成定增重組和重大資產重組認定標準,諾邦股份(603238.SH)收購構成重大資產重組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江粉磁材和通達動力收購事項均構成借殼上市,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控制權將發生變更,是今年迄今為止繼ST云維(600725.SH)之后的又兩起借殼交易。
本周并購市場上中小創上市公司再次成為主力。具體來看,主板有15家,中小創有29家。主板中,深市和滬市分別有6家、9家。以滬深兩市劃分,深市遙遙領先,有35家公司發生并購,滬市有9家。
本周已經披露發生額的并購交易總額近488億元,其中江粉磁材收購領益科技100%股權涉及金額為207.3億元,成為今年以來最大的借殼交易收購,通達動力收購隆基泰和置業100%股權的借殼交易涉及金額為160.1億元,此前ST云維收購新三板公司深裝總(835502.OC)98.27%股權交易價格為48.15億元。
根據上周公布,中國證監會并購重組委員會原安排7月26日上午審核越秀金控(000987.SZ)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收購廣州證券32.765%股權事項。
但因公示期間,越秀金控涉及重大事項核查,公司決定中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審核,待后續核查程序履行完畢后再申請恢復審核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截至7月28日,中國證監會并購重組委員會暫未安排有關重組審核事項。
1.交易方案概述
江粉磁材擬向領勝投資、領尚投資、領杰投資發行股份購買其合計持有的領益科技100%的股權,交易作價207.3億元。本次發行股份價格為4.68 元/股,共計發行44.29億股份。
本次擬購買資產的預估值占上市公司截至2016年末的資產總額的比例為162.60%,占凈資產比例達到385.09%,故構成借殼上市和重大資產重組。另因涉及發行股份,本次交易需經證監會并購重組委審核通過才能予以實施。
本次交易前,汪南東持有江粉磁材18.46%的股份,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本次交易完成后,領勝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領尚投資和領杰投資將合計持有上市公司65.29%的股份,領勝投資將成為控股股東,曾芳勤將成為實際控制人。
2.交易標的簡介
本次交易標的領益科技成立于2012 年7月,主要從事消費電子精密功能器件,其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以及智能硬件等領域,終端品牌客戶包括蘋果、華為、OPPO、VIVO等國內外手機廠商。
在股權關系上,領勝投資持有領益科技93.45%的股權,領尚投資和領杰投資分別持有領益科技4.43%和2.12%的股權;曾芳勤除持有領勝投資100%股權外,還持有領尚投資72.46%的股權和領杰投資2.59%的股權,其合計間接持有領益科技96.71%的股份,是領益科技的實際控制人。
在成立五年左右的時間里,領益科技實施了12次重大資產重組。截至本報告書簽署日,領益科技有21家控股子公司(不含注銷中的子公司)和1家參股子公司。
截至今年3月31日,領益科技資產總額近51億元,資產凈額為27億元;2016年實現凈利潤9.46億元,今年一季度實現盈利約3.04億元。
3.對價支付安排及股份限售
本次交易以股份支付完成,交易對方領勝投資、領尚投資、領杰投資分別承諾:其因本次交易所獲得的上市公司股份自股票上市之日起36個月內不得轉讓。本次交易完成后6個月內如上市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低于發行價,或者交易完成后6個月期末收盤價低于發行價的,其持有公司股票的鎖定期自動延長至少6個月。
4.業績承諾以及業績補償
交易對方領勝投資、領尚投資、領杰投資共同承諾:領益科技2017年至2019年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約為11.47億元、14.92億元和18.61億元,合計45億元。
業績補償優先選擇股份補償,若股份不足以支付補償,則以現金補足差額。
5.本次交易總評
隨著消費電子行業終端產品升級和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行業上游競爭也在加速整合。此次江粉磁材收購領益科技100%股權不僅是一次借殼交易,也是一次產業整合交易,有利于實現業務協同性,增強雙方在消費電子行業上游市場中的競爭力。
江粉磁材主營磁性材料的研產銷,但自公司于2011年上市以來,該業務表現不佳,凈利潤連續四年下降。從2014年開始公司開始籌劃資產重組,布局新業務,業績也隨之提升。
2015年和2016年江粉磁材先后完成收購帝晶光電和東方亮彩100%股權,實現在智能手機觸控顯示器件和精密結構件上的布局,從而進入消費電子零部件行業,形成磁性材料、平板顯示器件、精密結構件和貿易及物流服務四大業務板塊。上市公司亦藉此一改往年業績頹勢,2015年和2016年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約12倍和4倍。
對上市公司來說,本次交易是其在消費電子上游行業的進一步推動,而領益科技也可通過此次借殼獲得上市公司此前并購的兩個同行業標的,實現產業整合。領益科技主業是消費電子精密功能器件,主要為下游行業提供金屬、結構件、粘膠與屏蔽件的“一站式方案”服務。
精密功能器件行業處于消費電子行業微笑曲線的較下端,該行業受上游原材料和下游終端產品行業兩端影響,相對利潤率較低。2014年至2016年,領益科技主營業務綜合毛利率為28.60%、37.05%、31.27%,呈現一定的波動。
消費電子行業終端產品競爭激烈,行業集中度高,這也使得領益科技客戶集中度較高,成為終端產品市場中領先企業的供應商。2014年至2016年以及今年一季度公司前五大直接客戶銷售占比分別為80.85%、71.75%、65.65%和 57.64%。在終端品牌客戶上,2014年至2016年領益科技對蘋果、華為、OPPO、VIVO的銷售收入占各期收入的比重均超92%。
同時,消費電子行業終端市場的快速增長也使得領益科技主營業務盈利呈現爆發式增長,僅僅是今年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就達到了2015年全年數額,盈利能力遠高于上市公司。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的經營規模、總體盈利能力將顯著提高,具體影響見下表。
雖然標的資產歷史業績表現較好,交易對方還是作出了業績承諾:領益科技2017年至2019年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約為11.47億元、14.92億元和18.61億元,合計4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7.37%,與同行業可比交易中的業績承諾相比,承擔的風險較高。
另外,公告披露后續上市公司將不會置出原有資產。這有利于上市公司原有業務和領益科技的精密功能器件業務相結合,發揮業務協同效應,拓展在電子產品零部件行業的布局,實現多元化業務發展。這可能也是領益科技選擇借殼而不是IPO的關鍵原因,可以節約上市成本。
這次收購對領益科技來說也是極為劃算的一筆交易。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評估基準日領益科技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全部權益賬面值為27.28億元,采取的收益法評估值為207.33億元,增值率達6.6倍。
同時,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控制權將發生變更。領益科技原股東領勝投資及一致行動人領尚投資、領杰投資將合計持有上市公司65.29%的股份,其中領勝投資將以61.02%的股權成為控股股東,領益科技的實際控制人曾芳勤也將借此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
月27日,比亞迪發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比亞迪電子于2023年9月26日與JabilInc.旗下子公司捷普新加坡簽署了《股權收購協議》。比亞迪電子擬以約人民幣158億元(等值22億美元)現金收購JabilInc.旗下生產消費電子產品零部件的移動電子制造業務。
捷普新加坡已于新加坡新設成立法人實體Juno Newco,并擬將目標業務重組至目標公司。比亞迪電子將主要通過收購目標公司100%股權及新加坡資產(構成目標業務之一部分)完成對目標業務的收購。據Wind數據統計,該并購為比亞迪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并購。
比亞迪表示,比亞迪電子業務涵蓋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新能源汽車、智能家居、游戲硬件等多元化的市場領域。本次收購將拓展比亞迪電子客戶與產品邊界,拓寬智能手機零部件業務,大幅改善比亞迪電子客戶與產品結構,進一步抓住市場發展機遇,增加核心器件產品的戰略性布局,助推比亞迪電子產業升級,邁入新一輪的高速成長周期。
公告顯示,完成交割時,比亞迪電子、賣方和目標公司將簽訂過渡期服務協議,根據該協議,賣方將基于實際成本在一定期限內有償提供特定過渡服務和支持(例如IT服務),主要用于比亞迪電子和目標集團職能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捷普是蘋果供應鏈成員之一,負責相關產品的組裝,以及零部件、組件及模具的生產。而捷普新加坡,為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捷普的全資子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提供電子制造服務和解決方案,在廣州、深圳等地設有制造工廠。比亞迪電子也早已進入蘋果供應鏈,為其零部件和組裝供應商。
二級市場上,截至27日收盤,比亞迪A股(002594)報237.83元/股,下跌0.28%,總市值6924億元;比亞迪H股(01211)報237.4港元/股,下跌0.75%,總市值6911億港元。
來源:讀創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