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顧筆記本電腦的辦公和平板電腦的便攜,二合一設備已經成為了筆電和平板之間一個頗具競爭力的單品。本期評測,我們為大家帶來了臺電X3 Plus,一款時尚的小尺寸二合一平板電腦。

    ●槍灰色更時尚 小巧機身顯精致

    相信經常關注我們平板電腦評測的朋友們還記得之前的臺電X5 Pro,很多網友看到它時都聯想到了微軟的Surface系列。的確,臺電在設計上參考了Surface的設計風格,同時結合自身產品特點進行優化處理,最終為消費者呈現了一款優秀的二合一平板電腦。本次X3 Plus的外觀事實上除了尺寸和顏色外,其他方面與X5 Pro都幾乎完全相同,不過全新的配色卻賦予了X3 Plus小而美的存在。

    先來說配色,X3 Plus一改此前臺電常用的銀白色,而是采用了目前非常流行的槍灰色,我們姑且稱之為槍灰色,畢竟看上去和一加3T的槍灰色看上去差不多。

    11.6英寸的屏幕尺寸在普通平板電腦中應該算得上是大塊頭了,但是在二合一領域,這也只是小尺寸而已,嬌小的機身外加槍灰的配色使得臺電X3 Plus顯出幾分時尚與精致,至少在筆者看來,它比之前的銀白色更有格調。

    擋板支持兩檔角度調節

    機身支架延續了此前的擋板式支撐模式,雖然擋板只支持兩檔位調節,但是基本能夠滿足各種條件下的支撐需要,由于屏幕尺寸并不算大,所以兩檔機身角度也算夠用。

    ●機身體積限制 鍵盤部分壓縮較大

    由于臺電X3 Plus屏幕 尺寸只有11.6英寸,所以提供給鍵盤的發揮空間自然有限,想要像14英寸的筆記本電腦那樣的大尺寸鍵帽顯然不切實際,更不要奢求像MacBook Air那樣大尺寸的觸摸板了。

    X3 Plus鍵盤功能鍵區設計稍有不同

    X3 Plus在鍵盤部分設計與傳統筆記本有些不同,尤其是在功能鍵區。傳統筆記本電腦習慣將音量調節、亮度調節、瀏覽器快捷鍵、快進鍵等集成到功能鍵區(即F1-F12),但是臺電X3 Plus將很多功能直接砍掉,功能鍵區集成的是Cortana、通知欄和多桌面切換功能,由于鍵盤尺寸顯示,原本的Home、End、PgUp等按鍵也被集成到了功能鍵區,這需要用戶重新適應。

    X3 Plus觸摸板寬度和U盤尺寸相仿

    觸摸板則是被嚴重壓縮的典型代表,我們可以看到觸摸板的寬度甚至還沒有一個身材迷你的U盤長,反正筆者在體驗之后感覺這樣小尺寸的觸摸板除了以備不時之需外基本不會有太多應用。不過盡管尺寸迷你,但是觸摸板的手感還是值得肯定的,無論是觸控精度還是響應時間都比較令人滿意。

    ●1080P屏幕效果出色 雙揚聲器左右開弓

    據說Surface Pro 5屏幕分辨率要上4K了?對于X3 Plus那塊11.6英寸的屏幕來說,筆者認為1080P的分辨率還是可以接受的,只是1920×1080的分辨率使得屏幕看起來感覺有些狹長,但是整體而言顯示效果還是很給力的。

    局部放大200%后的顯示效果

    筆者拍攝了一張X3 Plus的鎖屏狀態,我們將圖片細節放大200%后發現,盡管細節表現不如2K分辨率(這不廢話么,1080P當然比不上2K了),但是在正常使用距離下,我們并不太容易感知分辨率的差異。實際上,Windows 10對于高分屏的支持并不算好,小圖標在2K屏幕上簡直看瞎眼。

    位于機身右側邊緣的揚聲器

    我們留意到臺電X3 Plus在左右兩側各有一個揚聲器,雙揚聲器能夠更好的呈現立體聲音效,這在小尺寸平板上也并不多見,這對于喜歡看大片的朋友們來說應該是一個加分項。

    ●6GB+64GB 小尺寸有大肚量

    臺電X3 Plus身材嬌小,但6GB RAM卻已經超越了眾多二合一平板電腦,搭配Intel ApolloLake N3350低功耗處理器,臺電X3 Plus可以從容應對大多數的辦公場景。

    臺電X3Plus所采用的Apollo Lake平臺,其制造工藝還是14nm,不過架構方面采用了全新的Goldmont CPU,這是自2013年的Silvermont以來改革幅度最大的一次,同時還有第九代核顯GPU,和桌面上的Kaby Lake一樣支持H.265、VP9全程硬件解碼。

    臺電X3Plus所采用的Apollo Lake平臺N3350

    Apollo Lake的GPU使用了從Skylake衍生而來的低功耗版Gen9架構,這使得其與之前的cherrytrail Gen8 架構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且頻率方面也整體提高。

    CPU-Z跑分數據

    使用CPU-Z自帶的基準測試來評價這顆處理器的性能,它的單核心分數達到了146分,而多核心得分達到了620分,整體表現比較令人滿意。

    Cinebench R15測試成績

    Cinebench R15是一款基于Cinem4D引擎的處理器測試軟件,測試CPU得分達到了141cb,OpenGL得分為10.89fps,這樣的成績在移動處理器中屬于中等水準。

    3DMark在GloudGate模式下的分數

    3DMark想必也是很多朋友非常喜聞樂見的一項測試項目了,在GloudGate的模式下測得的分數為2353,可以輕松應對用戶的日常辦公需求。

    AS SSD測得的eMMC傳輸速率

    雖然臺電X3 Plus采用了eMMC存儲,但筆者還是使用ASSSD Benchmark進行了測試。測試發現,臺電X3 Plus的讀寫分別達到了256MB/S和131MB/S,這樣的成績雖然還不及SSD的傳輸速率,但相較于常會eMMC還是非常出色的。

    跑分測試1小時電量消耗32%

    臺電X3 Plus內置了一塊3400mAh容量的鋰聚合物電池,在實際測試中,筆者從第一款跑分軟件起拔掉電源,當時的電量為94%,在經過了高強度的跑分測試結束后,總共測試了約1個小時的時間,最終電量剩余62%。將高強度的測試轉換為日常的辦公場景,臺電X3 Plus的續航時間在5-6小時左右。

    ●美中不足 X3 Plus吐槽大會

    X3 Plus整體上來看是一款比較不錯的小尺寸Windows二合一平板電腦,但是在筆者看來,X3 Plus在設計方面依舊存在一些缺憾,需要臺電未來進一步優化改進。

    之前我們已經講過臺電X3 Plus機身的接口設置,一個標準USB 3.0接口很難滿足用戶日常使用需求,如果同時插入U盤和無線鼠標,一個USB HUB不可或缺。如果你想要用觸摸板來代替無線鼠標,X3 Plus狹小的觸摸板可能會讓你抓狂。

    另外,X3 Plus鍵盤部分材質摸起來很是舒服,但是這種材料并不耐臟,所以在使用過程中很容易便沾染了許多灰塵,尤其是在北京這幾天刮沙塵暴的天氣下,我們需要不時地清理灰塵,簡直就是逼死強迫癥的節奏。

    沙塵暴的天氣分分鐘讓鍵盤蓋灰頭土臉

    關于雙揚聲器,不知道是個體差異問題還是怎樣,筆者評測的這臺X3 Plus兩側揚聲器表現并不一致,一邊在音量較低的狀態下會出現一定概率的電流聲,這樣的小問題值得臺電注意。

    臺電X3 Plus僅支持2.4G頻段WiFi

    目前很多千元手機都已經支持2.4+5G雙頻WiFi,但臺電X3 Plus似乎僅支持2.4G,當然在正常情況下2.4G網絡覆蓋更好并且速度也能夠滿足日常需求,但是如果很不巧地處在了一個只有5G頻段WiFi的環境中,那么你真的很不幸。

    總結:

    整體來看,臺電X3 Plus盡管身材嬌小,但整體配置并不低,滿足日常移動辦公和上網娛樂等需求可以說是游刃有余,這也是臺電X3 Plus最大的亮點所在。小尺寸帶來了極佳的便攜性,畢竟隨身攜帶筆記本電腦也需要準備一個稍大一點兒的背包。不錯的性能外加良好的便攜性,這對于移動辦公達人來說,臺電X3 Plus也算得上是一款辦公神器。

    9月25日的華為秋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除了主角 Mate 60 Pro 手機外,另擁有一款作為華為平板十年耕耘的扛鼎之作—HUAWEI MatePad Pro ,首發“星閃”技術,對平板電腦的交互體驗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優化。此次,充電頭網將針對這款平板電腦的有線傳輸進行實測,除自家生態可無線外,它搭配硬盤盒、筆電等設備,在有線傳輸下的表現如何呢?

    端口規格

    華為MatePad Pro 13.2 平板采用大尺寸柔性 OLED 屏幕,同時也支持120Hz高刷新率;它采用了無邊設計,其屏占比高達 94%,或是平板產品中邊框最窄、屏占比最高的平板之一;同時,屏幕采用了 3:2 的顯示比例,可以縱向顯示更多的文字內容和表格行數。

    華為MatePad Pro 平板搭載 USB Type-C 物理充電端口,左右兩側為創新多驅動陣列揚聲器開孔,擁有 HUAWEI SOUND 功能。

    Type-C 端口可支持 USB 3.1 Gen1 傳輸規格,用戶可以提前進行籌備,選購存儲類的高規產品,向下兼容。

    存儲類產品

    此次,外置存儲設備為Hyper Juice USB4 固態硬盤盒、致態 TiPlus7100 2TB硬盤。

    同時,華為MatePad Pro 13.2 平板將搭配多款不同設備組合進行連接測試,其分別為原廠 C to C 充電線材、 USB4 數據線材以及擁有 Type-C 端口(10Gbps)的筆記本電腦設備。

    平板連接使用

    如果在日常使用時,華為MatePad Pro 13.2 平板有線傳輸速率表現如何呢?

    測試文件數據為混合數據,包含圖片、文件以及視頻等素材,總容量為12.2GB。

    此外,將設備組合后進行連接,實測多種不同組合方式下,華為MatePad Pro 13.2 平板皆能正確識別硬盤,并進行傳輸操作,無兼容性問題。

    原廠 C to C 充電線材

    使用 POWER-Z KM003C 測試儀讀取原廠線材信息,實測具備 E-marker 芯片,支持 20V 5A 電力傳輸和 USB 2.0 數據傳輸能力。

    將測試素材文件從硬盤有線傳輸至平板電腦,傳輸完畢后,總耗時約5分55秒,換算實際速率在35MB/s,符合 USB 2.0 傳輸規格。

    USB4 數據線材

    通過 POWER-Z KM003C 測試儀讀取USB4 線材信息,實測具備 E-marker 芯片,支持 20V 5A 電力傳輸和 USB4 Gen3(40Gb)數據傳輸能力。

    使用 USB4 線材連接手機與硬盤盒,將測試素材文件從硬盤有線傳輸至平板電腦,傳輸完畢后,總耗時約41秒,換算實際速率約305MB/s,符合 USB 3.1Gen1 傳輸規格。

    筆電設備

    惠普戰66六代筆記本電腦右側的任一 Type-C 端口(10Gbps)使用原廠C to C線材連接平板電腦,將測試素材文件從筆電有線傳輸至平板電腦。

    傳輸完畢后,總耗時約6分11秒,與連接硬盤盒時的總耗時相差不大,換算實際速率在34MB/s,符合 USB 2.0 傳輸規格。

    同樣,右側任一 Type-C 端口(10Gbps)使用 USB4 線材任一連接手機與硬盤盒,將測試素材文件從筆電有線傳輸至平板電腦,傳輸完畢后,總耗時約34秒,換算實際速率約367MB/s,符合 USB 3.1Gen1 傳輸規格 。

    充電頭網總結

    基于以上測試結果,可以了解到的是華為MatePad Pro 13.2 平板電腦的 USB Type-C 端口規格為 USB 3.1Gen1,從實測存取數據來看,平板在導出/入數據時,需要搭配高規格的傳輸線材,支持向下兼容,才能達到標稱。

    整體來說,用戶在搭配外置存儲設備時,多數情況下是將數據導出至筆電、主機等工作站設備,而手機設備一般需要少量圖片、Word 或是視頻等單一文件,因此,在日常使用下并無影響,只需注意線材的規格,避免浪費時間。

    老牌PC大廠聯想不僅在筆電端連發新品之外,在快充領域也節節開花。從2023 小新系列筆記本開始,從傳統的大黑磚全面迭代至更便攜的充電器。

    聯想小新 105W 氮化鎵充電器是一款以筆記本為出發點打造的充電器,比傳統電源適配器體積更小,接口更。經典的2C1A三端口,可支持PD3.0 100W輸出,一個充電器解決筆記本與其他電子產品的充電問題。下面,就來看看這款充電器的實際表現如何。

    開箱介紹

    包裝盒采用白色背景為底,上方印有聯想小新Logo以及產品名稱“小新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的字樣,中間區域為充電器外觀圖示,可以清晰看到插腳端及 USB 端口設計;右下角印有“Lenovo”品牌字樣。

    包裝盒背面除相關名稱字樣外,中間區域貼有輸出參數信息及產品條形碼信息等。

    取出包裝內所有物品,除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主體外,另擁有說明書以及C to C 充電線材。

    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采用高阻燃 PC 材質搭配磨砂工藝處理外殼,除了正面帶有小新Logo外,整體純白簡約,邊角圓潤,手感絲滑。

    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輸出面板配置2C1A三個USB端口,母口膠芯均為黑色,且 USB 端口處均印有相關名稱標識和最大充電功率。

    插腳部分采用折疊式設計,可便于用戶出行收納,不易剮蹭其它設備表殼。

    插腳端面板印有充電器詳細參數銘文。

    型號:XX105G1;

    輸入:200-240V~ 1.2A 50/60Hz;

    單口輸出:

    USB-C1:5V3A、9V3A、12V3A、15V3A、20V5A(100W Max);

    USB-C2:5V3A、9V3A、12V2.25A、15V2A、20V1.5A(30W Max);

    USB-A:5V3A、9V2.2A、10V1.66A(20W Max);

    雙口輸出:

    USB-C1+USB-C2:65W+30W(95W Max);

    USB-C1+USB-A:65W+20W(85W Max);

    USB-C2+USB-A:30W+20W(50W Max);

    三口輸出:

    USB-C1+USB-C2+USB-A:65W+30W+10W(105W Max);

    制造商:聯想(北京)有限公司,并具備國家 CCC 安全認證。

    附贈的線材為 C to C 類型,采用魔術布藝扎帶捆綁固定;線身采用白色TPE材質外被。

    線材子端外殼與線身連接處擁有加長加厚注塑設計,更耐彎折,壽命長久。殼體印有小新品牌Logo,注塑處浮印“100W”字樣。

    USB-C公頭特寫,滿PIN設計。

    通過 POWER-Z KM003C 測試儀讀取線材信息,實測線材具備 E-Marker 芯片,支持20V5A 電能傳輸和USB 2.0 數據傳輸能力。

    線材長度約為152cm,可滿足桌面充電連接設備時的長度需求。

    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長度約為66.07mm。

    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高度約為65.97mm。

    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厚度約為30.48mm。

    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重量約為206.7g。

    適配器采用第三代超低阻抗GaN半導體黑科技材料,除了更好的導熱效率、耐高溫特性外,對比蘋果140W充電器體積也明顯更小。

    充電器約占據成年男性整個手掌區域,但可單手握持,收納無憂。

    協議測試

    使用 POWER-Z KM003C 測試儀測試 Type-C1 端口充電協議,實測支持 FCP、SCP、AFC、QC3+、QC5、SFCP、PD3.0、DCP、Apple 2.4A 和 PPS 等充電協議。

    PDO報文方面,Type-C1 端口實測支持 5V3A、9V3A、12V3A、15V3A和20V5A 五組固定電壓檔位,以及5-20V5A一組PPS電壓檔位。

    使用 POWER-Z KM003C 測試儀測試 Type-C2 端口充電協議,實測支持 FCP、SCP、AFC、QC3+、QC4+、SFCP、PD3.0、DCP、Apple 2.4A 和 PPS 等充電協議。

    PDO報文方面,實測Type-C2端口具備5V3A、9V3A、12V2.5A、15V2A、20V1.5A五組固定電壓檔位,以及5-11V3A 一組 PPS 電壓檔位。

    使用 POWER-Z KM003C 測試儀測試 USB-A 端口充電協議,實測支持 FCP、SCP、AFC、QC3.0、SFCP、DCP 和 Apple 2.4A 等充電協議。

    充電測試

    接下來將從兼容性測試、充電全程測試、待機功耗測試等方面帶大家全方位了解這款105W適配器,用戶可搭配合適設備,以達到更好的充電體驗。

    充電兼容性測試

    本次充電兼容性測試,分別從USB-A,USB-C1,USB-C2分別進行單獨測試。下面充電頭網將實測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對各家手機充電兼容性如何。

    Type-C1

    將 MacBook Pro 16 M1 Max 筆電連接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的 Type-C1口,并搭配原裝100W充電線,使用 POWER-Z KM003C 實測功率為 19.88V 4.64A 92.32W。

    將魅族20 Pro連接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的 Type-C1口,并搭配原裝100W充電線,使用 POWER-Z KM003C 實測功率為 18.4V 3.57A 65.69W。

    將數據匯總成表格,大多數主流手機可握手9V電壓,兼容性較好的設備可握手 15V、20V大電壓,擁有更高的充電功率。同樣,對于支持 PD 100W 充電的筆電,其充電功率可達92W左右,充電器的 Type-C1 端口支持 PD 100W 輸出。

    繪制出柱狀圖,充電功率最高的是 MacBook Pro16 M1 Max 筆電設備,實測功率為 92.32W,同時支持大功率 PD 快充的手機、平板和游戲掌機皆擁有不錯的充電表現;此外,該端口支持大功率PPS快充協議,對于支持該協議的終端設備,如 魅族20 Pro手機,其充電功率表現將進一步提升。


    Type-C2

    將三星S23+ 連接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的 Type-C2口,使用 POWER-Z KM003C 實測功率為 8.8V 2.96A 26.09W。

    將數據匯總成表格,從上圖可以看出,充電器為各手機設備的充電表現為主流水準,手機、平板、筆電可分別握手9V/15V/20V 電壓檔位;同時,實測 Type-C2 端口最高可支持 PD 30W快充,與標稱一致。

    繪制出柱狀圖,可以看到功率在18-30W區間內浮動;其中充電功率最高的是 MacBook Pro16 M1 Max 筆電設備,可達 28.84W。

    USB-A

    將華為 Mate 40 Pro 手機連接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USB-A口,使用 POWER-Z KM003C 實測功率為 8.24V 2.22A 18.33W。

    將所測數據匯總成表格,測試手機設備可握手5V、9V電壓檔位,且該端口支持 SCP 快充協議,對華為系設備擁有更高的充電功率。

    繪制出柱狀圖,可以看出充電功率最高的是華為Mate 40 Pro 手機,功率為 18.33W,與標稱A口最大功率為 20W 相差不大,而其他設備的充電表現與主流百瓦充電器的 USB-A 端口無異。

    多口同時輸出測試

    當用戶擁有更多的智能設備需要同時充電時,這款充電器的功率分配也是需要了解清晰,以便為終端設備進行更快速的充電。

    通過充電器的兩個 Type-C 端口同時為筆電、平板設備進行充電時,筆電端輸入功率為64.28W、手機端輸入功率為 29.01W。

    通過充電器的Type-C1、USB-A 端口同時為筆電、手機設備進行充電時,筆電端輸入功率為64.29W、手機端輸入功率為15.55W。

    雙端口充電時,Type-C1 端口支持 PD 65W輸出,C2 端口最高支持 PD 30W 輸出,USB-A 端口最高支持 20W 輸出,智能分配功率,可保證兩臺商務本設備充電。

    通過充電器的USB端口同時為筆電、兩部手機設備進行充電時,MacBook 筆電端輸入功率為64.28W(Type-C1)、iPad平板輸入功率為29.01W(Type-C2)和iPhone手機端輸入功率為13.03W(USB-A),總功率符合官方 65W+30W+15W三口105W描述。

    充電全程測試

    將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與聯想小新Pro 14放置于25℃的恒溫箱中,并接通電源,測試結果如下。


    接通電源后握手20V電壓,功率穩定在51W并持續至12分鐘;隨后功率穩定在31W,并持續至1小時02分鐘;隨后呈“曲線”下降并于2小時03分鐘結束充電。


    繪制出折線圖,可以看出,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為聯想小新Pro 14充電至50%耗時38分鐘,充至80%耗時1小時06分鐘,充至100%耗時2小時03分。

    將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與 iPhone 15 Pro 放置于25℃的恒溫箱中,并接通電源,測試結果如下。

    接通電源后握手9.5V電壓,前16分鐘功率穩定在21W左右;隨后功率下降至16W左右并持續充電至29分鐘;隨后功率下降至11W左右并持續充電至第39分鐘;隨后功率下降至7W左右并持續充電至第1小時05分鐘;隨后功率持續下降,直至充電結束,充電全程耗時約2小時。

    繪制出折線圖,可以看出,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為 iPhone 15 Pro 充電至50%耗時25分鐘,充至80%耗時54分鐘,充至100%耗時2小時。

    空載功耗測試

    充電器在插座上插著不使用的情況下是否會浪費電,具體會損耗多少電能,這是許多讀者心中的疑問,待機功耗環節就是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將充電器插在貝奇功率計的插座上,并讀取功率計上的數據,測試結果如下。

    經過功率計測試,充電器在220V 50Hz 電壓下的空載功耗為0.24W,換算下來一年損耗的電能約為2.1KW·h,若市電價為0.6元/KW·h,則充電器一年的電費約為1.26元左右。

    再來看看在110V 60Hz 電壓下的空載功耗,使用功率計讀取的功耗為0.164W,換算下來一年損耗的電能約1.4KW·h,若市電價為0.6元/KW·h,則充電器一年的電費約為0.86元左右。

    小結

    經過上面的空載功耗測試,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在 220V 50Hz 電壓環境下插在插座上不使用,一年下來消耗的電費約為1.26元左右;而在110V 60Hz 的電壓環境插在插座上不使用,一年下來消耗的電費約在0.86元左右。

    轉換效率測試

    充電器本質上是一種轉換設備,過程中會有損耗,以熱量的形式散發出來;充電器從插座上汲取的功率往往會比充電器標注的功率大一些;將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在220V 50Hz和110V 60Hz交流輸入的情況下分別進行轉換效率測試,下圖是測試結果。

    先來看看220V 50Hz電壓下轉換效率如何,整體轉換效率在80.86-90.15%之間;其中轉換效率最高的是20V5A檔位,轉換效率達到了90.15%;轉換效率最低的是5V3A檔位,轉換效率為80.86%。

    再來看看110V 60Hz電壓下的轉換效率,整體的轉換效率在82.15-89.27%之間;其中轉換效率最高的是20V5A檔位,轉換效率達到了89.27%;轉換效率最低的是5V3A檔位,轉換效率為82.15%。

    整體來看,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在兩類電壓下的轉換效率在同類充電器中屬于主流水平,表現不錯。

    紋波測試

    由于充電器中采用開關電源,變壓器次級輸出的并非直流電,需要經過整流和電容濾波輸出,也就是充電器輸出會存在紋波;充電頭網采用示波器測試充電器輸出的紋波值,與行業標準進行比對,檢測充電器的輸出質量。紋波越低,充電器的輸出質量就越高。

    空載紋波

    首先看看220V 50Hz 電壓下的空載紋波,紋波峰峰值最高的是12V0A檔位,紋波峰峰值為36mVp-p;紋波峰峰值最低的是15V0A、5V0A檔位,紋波峰峰值為30mVp-p。

    再來看看110V 60Hz 電壓下的空載紋波表現如何,紋波峰峰值最高的是9V0A檔位,紋波峰峰值為38mVp-p;紋波峰峰值最低的檔位是12V0A、5V0A,紋波峰峰值為32mVp-p。

    帶載紋波

    首先看看220V 50Hz 電壓下的帶載紋波,紋波峰峰值最高的是20V5A檔位,紋波峰峰值為120mVp-p;紋波峰峰值最低的是5V3A檔位,紋波峰峰值均為48mVp-p。

    再來看看110V 60Hz 電壓下的帶載紋波表現如何,紋波峰峰值最高的是20V5A檔位,紋波峰峰值為106mVp-p;紋波峰峰值最低的是5V3A檔位,紋波峰峰值均為42mVp-p。

    小結

    YD/T 1591-2009 通信行業標準中充電器紋波要求是不高于200mVp-p,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在220V 50Hz、110V 60Hz的輸入電壓下,所有輸出功率紋波峰峰值均不高于120mVp-p,表現優秀。

    溫度測試

    充電器是一種轉換設備,充電過程中會有損耗,以熱量的形式散發出來,所以充電器會發熱。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支持 PD 100W 輸出,將充電器放置于25℃的恒溫箱中,以20V5A負載一小時后采集充電器表面的溫度。

    首先看看 220V 50Hz 電壓輸出下充電器溫度表現如何。

    一小時后,使用熱成像儀拍攝的充電器表面最高溫度為57.1℃。

    充電器另外一側表面最高溫度為61.5℃。

    再來看看 110V 60Hz 電壓下溫度表現如何。

    一小時后,使用熱成像儀拍攝的充電器表面最高溫度為58.8℃。

    充電器另外一側表面最高溫度為62.7℃。

    將溫度數據匯總成表格,可以看出充電器在110V 60Hz 220V 50HZ 電壓下充電器的表面溫度整體高于57.1℃,其中A面最高溫度58.8℃,B面溫度最高溫度62.7℃。

    將數據繪制成柱狀圖,可以看出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在220V 50Hz、110V 60Hz 電壓下的輸出時的最高溫度為62.7℃,兩者均低于GB4943.1-2012中對于溫度的規定限值,同時充電器負載時的最高溫度滿足IEC國際電工委員會IEC62368對電子電氣設備測試中,溫度不高于77℃的要求。

    充電頭網總結

    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延續簡潔外觀設計,采用純白色高阻燃 PC材料,表面磨砂工藝處理;配置主流2C1A 三個USB輸出端口,可同時為更多設備充電,兼容主流充電線材。

    充電性能方面,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的Type-C1端口支持 PD3.0 100W ,即可為 MacBook Pro 16 M1 Max 筆記本提供 100W左右的充電功率;其余USB 端口皆能達到標稱 PD 30W 和 20W 輸出,為手機、游戲機充電都可以有不錯的快充表現。

    通過功耗、紋波、轉換效率以及溫度測試來體現這款充電器的輸出質量,并在220V50Hz和110V60Hz兩種電壓下分別測試,待機功耗均不超過0.24W;除20V電壓檔位下的負載紋波數值偏高外,其余檔位均不超過42mVp-p,且紋波數值間差異較小,輸出更為穩定;充電器的轉換效率屬于主流水平,在82%到90%之間,PD 100W 輸出檔位更高效,達到 90.15%。

    整體來說,聯想小新 105W 三口氮化鎵適配器在能效、速率和溫控方面表現出色,它不僅具備 PD 3.0 100W,而且對比蘋果140W充電器,接口數量更多,體積更小。此外,它在多口快充方面也有不錯的表現,能同時給兩臺筆電外加一臺手機充電,且均有比較高的輸出功率。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