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刷屏了一個 90 后存款報告,支付寶和中國新經濟研究院出的。
我一直以為90后是不存錢也不理財的一代,結果,這個報告刷新了我的認知——
92% 的 90 后,每個月都會有結余,80%的人會將其進行理財;
90 后每月在余額寶攢的錢,是花唄賬單金額的 4.5 倍。
90后初次理財時間比父母早了10年。
我請同事采訪了一些 90 后,看了看他們的存款余額,還聊了聊他們的攢錢之道。
有的很擅長攢錢,有的中途放棄了攢錢,有的一開始就沒打算攢錢。
1990 年出生的人,馬上要 30 了。
1999 年出生的人,也已經 20 了。
90 后一定要有一大筆存款,才能安心步入 30 歲嗎?
自述: 新世相的讀者們
1.
我存的不是錢,
存的是安全感
@招財 女 26 歲
互聯網產品經理 四川人在北京
存款 30 萬+,月收入 2 萬工資
其他財產:無
固定支出:房租 3500/月
我存錢的動力是為了有底氣辭職。
那陣子工作太累了,每天早上 10 點到晚上 12 點。壓力大到崩潰。
有天晚上打車回家,司機說,“我女兒跟你一般大,你們太辛苦了。”
我在車后座眼淚就掉下來了。
當時就給自己定了個目標:存夠 10 萬塊我就辭職。
以前買十幾塊錢一盒的德國進口牛奶,開始攢錢后,買三元的袋裝純牛奶, 3 塊 5。
以前從來不網購,擔心質量不好碼數不對,退貨太麻煩。
現在工作上的困難熬過去了。我沒辭職,但感受到了存錢的快樂!
每月工資到賬就截圖給我媽看。余額寶里一毛錢一毛錢地漲,最能緩解焦慮。
2.
“因為不想再當建筑工人
我每個月只花 2500 元”
@林泰欽 男 26 歲
建筑工人 潮汕人在合肥
存款 5w,月收入 8500
其他財產:無
固定支出:給妹妹 1500 自己吃穿買書 550 元
我是建筑工人,做六休一,工資 8500,1500 給妹妹上學用,剩下的給我自己,450 買吃的,100 塊買書,每個月能存 6000。
開始攢錢,是工作第二年的夏天。
特別熱,工地都通知下午再上班,但中午領導又把我們喊出去搬鋼筋。
不光是重,它還是滾燙的,晚上回去肩膀全紅了。
那個瞬間我就和自己說,“你要攢錢,要存點錢。”
我爸和我爺爺都是在工地上打工的,我不想十幾年以后我還要再中午被人喊出去搬鋼筋,我想未來能在屋里坐著。
工地是包吃住的,拿工程款發工資的時候,就點個燒烤獎勵自己搓一頓,每個月控制不超過 150 塊。
有一次買了一雙看中很久的跑鞋,899,付款的時候心都疼了。
我想在家鄉開一個書店,創業至少需要10萬的啟動資金。
現在已經存了 5 萬,19 年能存到 8 萬的話,我想去西安看看。
我不知道我說這個夢想,別人聽了會不會覺得有點夸張。
可我已經在路上了。
3.
“存錢是為了
抵御未來的風險”
@鴿王哲哲 男 23 歲
財務 山西人在深圳
存款 17w,月收入 1.8W
其他財產:無
固定支出:房租1800
在深圳畢業工作一年,我理財app里已經存了18萬多了。
我大學一直就有存,一萬多兩萬不到。
結果后來手切傷了,除去報銷的部分還是花掉了一萬,我積蓄的一半。
就意識到,這么點錢是不足以抵抗風險的。
畢業以后我去了華為,月薪一萬八,租住在1800的合租房里。
每個月吃飯兩千,不怎么買衣服,每個月我都能存一萬塊以上。
畢業一年存了17萬,還不是很有安全感。點外賣照舊會斟酌一下,看看哪家能用紅包。
去年秋天的時候我媽查出來肺癌,我爸一直瞞著沒告訴我。
最后查出來是早期,花了15萬,醫保報銷了7萬多,現在沒什么大問題。但我還是慌。
想到錢要用來抵御風險,花錢的時候就一定會掂量一下。
4.
“集齊所有蘋果設備后
我徹底放棄攢錢了”
@bb 女 26 歲
互聯網公司運營 菏澤人在上海
存款 1000,月收入 2 W
其他財產:無
固定支出:房租 3000 /月
互聯網公司,加上獎金到手工資快 2 萬,房租 3000,按理每個月能起碼能攢下 1000 吧。
但我工作兩年,存款就只有 1000。
上班太他娘的累了,我忍不住要犒勞自己,于是全花了。
比如點外賣,半夜才下班,吃個 100 塊的日料外賣我覺得不過分。
比如蘋果手機、電腦、ipad、Airpods,我也得集齊最新的幾款。
有的是分期有的是全款,買完那天我是吹著口哨回家的。
總共快 3 萬吧,可我看著存款余額 3 萬,不會傻笑。但我看著床上擺著這些電子產品,看一次樂一次。花錢真好啊,都花在我身上了。
又爽又慌。我也希望今年能存下 5 萬。但看起來等待年終獎,好像比攢錢更快。
5.
“我看見數字就頭大
所以我買了300張黑膠”
@琴九 女 25 歲
品牌運營 大連人在北京
存款 8 萬,月收入 2 萬+
其他財產:300 張黑膠 價值 5 萬
固定支出:房租 4500 /月 給媽媽 3000 / 月
月入 2 萬+,發了工資就丟余額寶。對理財一竅不通,看到各種數字就眼暈。
60 塊的 T 恤我能穿一夏天。化妝品也不太買。
辦公室討論要是有 100 萬怎么花,我脫口而出:“放余額寶里收利息!”
被同事嫌棄了。
會節省,但也是事件性的。比如這周想買個什么專輯(200塊以上),那周末和朋友聚會就不要吃得太貴。今天想買個什么玩具(600 左右),那晚上的宵夜就取消掉好了。
大家都知道樂高是會升值這件事吧,專輯也是的。
好幾張我以前 30 或者 50 塊買的專輯,都漲到100了。還有張在閑魚上我看到有人賣 750。
現在也沒有理財的打算。
6.
“買的東西我只用 3 次,
也有 3 次的開心”
@蕃茄醬 女 28 歲
新媒體人 遼寧人在北京
存款 5 萬,月薪 4 萬
其他財產:無
固定支出:房租 7000/月 娛樂開銷 3000/月
我是做新媒體的,賺錢彈性太大。不知道自己有多少,當然就不知道花多少。
能算得清的是房租,一室一廳,房租一個月 7000。
這種生活方式挺爽的——
有次去巴厘島,朋友挑選了各個價位的酒店讓我選。我說住最貴的那個,那家有個私家海灘。
經常加完班到凌晨了,然后逛淘寶狂買。買了個雀巢膠囊咖啡機,只用了 3 次,但沒所謂了。3 次也有 3 次的開心。
最近不開心,還會拉著朋友抽盲盒,這東西上癮,開心時抽一個更開心,不開心時抽一個開心開心。一次抽上三五個,每次 300 塊。
不攢錢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委屈自己的情緒。我不想攢錢,還能靠攢錢買一套房咋的?生而為人,拼的是固定資產
7.
“工作4年攢了25萬,
一下子負債20萬”
@聶京 男 28 歲
視頻相關工作 陜西人在西安
存款 -20 萬,月收入 1 萬
其他財產:一套88平的住房 價值 95 萬
固定支出:房貸 3200 /月
我在西安做視頻相關工作的,4 月份,我靠攢下的 30 萬買房結婚了。
買了一套 88 平米的房,首付、結婚總共花了 55 萬,家里給了 4 萬,現在還負債 20 萬。
考上大學那年,家里的錢只夠我的學費,我就去工地打小工,一天掙 80。
干滿一個月,老板額外又多給 600 塊,讓我好好學,以后別干這種體力活了,體驗一次就夠了。
后來我又自學了視頻攝影和后期剪輯,周末或沒課就去接私活。
正式工作后,一個月 3000元;跳槽,工資翻了一倍;接私活,有額外收入;
平時花錢也不敢大手大腳,幾乎不出去旅游。
到 2018 年,我攢了 25 萬。很驕傲。結婚的所有花銷,大到彩禮錢小到喜糖錢,都是我自己攢的錢。自己奮斗得來的東西,站得才更穩。
8.
“幻想未來
永遠是覺得最富有的時候”
@小馬哥 男,27歲
醫療設備維修 北京人在北京
存款 29 萬,月收入1.2 萬
其他財產:一套住房 價值 800 萬 一輛車 價值 26 萬
固定支出:3000 五險一金 3200
我 27 歲,工作是維修醫院的醫療設備。伙食每個月 2k 左右,交通每個月 1k 左右。
大學時有投資白銀的風潮,就管我爸借了 7 萬塊錢,跟做股票和外匯一樣,開了一個賬戶,根據市場價格低買高拋,賺差價。暑假就把本金還給我爸了。
2017 年結婚,存款已到 30 萬了。
買鉆戒花了 1 萬,去美國旅游花了 8 萬,請了最好的婚慶公司,租了北京一個酒莊,做了一個星空主題的婚禮。
之后沒兩天就發工資了。下午三點,我一個人在醫院樓下抽煙,短信突然提示說,工資入賬 1 萬 2,但是銀行存款只有 9 萬了。我趕緊把煙掐掉了。
9.
我后悔了,
我決定開始存錢:
“我終于知道男人存私房錢的重要性了”
@宇坤 男 25 歲
二級市場操盤手 昆明人在昆明
存款 0 資產 500 萬
其他財產:一套住房 220 萬 一輛車 30 萬
固定支出:飲食開銷 2500/月 娛樂開銷 3000/月
我學金融的,家鄉創業一年,也是二級市場操盤手。
收入要看當月操盤情況,最好的時候一個月賺了 100w+,最壞的時候一個月虧了 40 w。原始資金爸媽贊助的。
資金大部分都在股市里,能拿出來的錢不多。吃飯娛樂一個月也就花 5000 塊錢。
上一次戀愛,給前女友開通了親密付。有次我倆吵架,她一氣之下用我的錢買了 12 雙高跟鞋,花了近兩萬……
我覺得錢是用來生錢的,所以大部分積蓄都投在股票里,本來就沒啥現金。
然后收到短信,我卡里余額就剩 180 了……
那時候,突然有點理解為什么男人要存點私房錢了。
那個月為了省點飯錢,就回爸媽家蹭飯,爸媽問我還要當做無事發生過。
請客戶吃飯,結賬一看要一千多,緊急向朋友求救,現場微信轉賬給我。
希望從這個月開始,把收入的 10% 存起來。
至少,請人吃飯的時候不用再讓兄弟救急了吧!
10.
“我賬戶里的錢,
一定要夠買一張回國機票”
@翟豆豆 女 23 歲
紋身師/插畫師/學生 北京人在紐約
存款 3200 美金
月收入 400-1000 美金
其他財產:無
固定支出:時尚類單品 平均 300 - 700 美金
一邊在美國上大學,一邊做紋身師,平均每個客人 200 美元。在努力保證每半年存 2000 美金。我爸從高中起就告訴我要攢錢,要保證賬戶里的錢,永遠夠買一張回國的應急機票。
那次我回國,結果卡被盜刷了 3000 多美金。我爸收到短信提示,把儲蓄卡和信用卡上的每筆消費都打印出來給我看。我第一次直觀地意識到數字的威懾力。
那 3000 美金沒辦法追回, 但從那以后我就記賬了,儲蓄卡每一筆都會記錄,一個月查一次,確定一次。現在我有了收入就會存一部分到儲蓄賬戶,然后永遠不去動那張卡。
如果真發生什么事手頭上還有現錢飛回北京。這就是安全感啊!
11.
“金錢就是我的選擇權”
@Hours 女 體制內 西安人在成都
存款 16 萬 月收入 9 K
其他財產:一套西安住房 價值 100 萬
固定支出:房貸 3700 /月
我已經有 99 天沒有買衣服了!
自從畢業后被爸媽逼著進了體制,我就開始為自己攢錢。現在除了買房拿出來的十萬,現在還有十六萬在基金里。靠強制降低物欲。零食戒了,娛樂只保留了看電影,買東西會看二手。
工資一發就轉到一張專門的卡上,那張卡只進不出,不綁微信支付寶。這個工作是聽爸媽的,辭職爸媽不會同意,我只能握住資本在手里。
我第一次意識到,金錢不是普通的用來消費的東西。金錢是我的選擇權。
正在電腦前面努力搬磚,突然抬頭看向窗外,有那么一瞬間整個胸腔就像被一股氣塞得滿滿的,這種感覺很窒息(這段時間一直情緒低落)本來打算想一個足夠吸人眼球的開頭,但是想了半天還是沒有思緒,索性就這樣簡簡單單的自述也挺好。
或許是天氣太過于壓抑,又或許是積壓已久的情緒突然涌上心頭。點了一支煙,回想著過去的日子。瞬間不知道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意義是什么?
從小生活在一個小縣城的農村家庭,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盡管家里面不富裕,但是父母都是盡最大努力把最好的給了我。
從小學到初中,我一直都是那種學習普普通通,隨時還有點調皮搗蛋的孩子。在老師眼中就是那種聰明不用在正處的孩子,一直到初三才回過神來想好好學習,可到最后還是沒有考上理想的高中,最終只考上了差一點的那所學校。父母依然鼓勵我去上一個高中,但是我最后決定去上個專業技術強一點的水利中專,填報志愿不久后,我收到了中專發過來的錄取通知書,后來就是準備去買一些生活用品(學校在離家六百多公里外的省城)。
因為那時候交通不像現在一樣便利,我們縣城到省城只有夜班臥鋪大巴。永遠記得那是一個天氣悶熱的下午,家里面的親戚、我的一些好兄弟都來家里面吃飯,算是給我送行。吃完飯父母把我送到車站,在車站我憋不住哭了,那年我十五歲,第一次離開家、離開父母將要到一個全是陌生人的城市生活。
帶著對家鄉、父母的不舍我坐上了開往省城的大巴車,在車上除了對家鄉、父母的不舍,還有對新城市、新生活、新朋友的向往。
大巴車是晚上7:30分發車的,在車上被各種情緒襲擾了一夜,在天快亮的時候終于淺淺的睡了一個多小時,隨著大巴車進入擁擠的車流,速度逐漸慢下來,當我醒來看著窗外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頓時眼睛又紅了,那種孤獨感讓人恐懼。
好在我大伯家的哥哥聯系了他的大學同學過來幫忙接我,送我去學校。到學校幫我安頓好后,我哥的同學就走了。我看著宿舍里的生面孔,還是有些想家。不過,男孩子嘛,交朋友很簡單,借個火,發根煙就可以搭上話成為好朋友。
接下來的中專生活其實和大學生沒有差別,軍訓、上課、下課、吃飯、聚會,至于其他的,因為我們是理工科的中專學校,女生及少,一個班就那么兩三個。大家在一起都像兄弟一樣相處。所以在中專沒談過女朋友,倒是和老家的幾個小女生談過幾場名譽戀愛,最多也就是沒事的時候聊聊QQ、打打電話。
轉眼兩年過去了,馬上就要到單位頂崗實習,用人單位陸陸續續開始到學校來招聘實習生。我算是我們班比較幸運的,剛開始我和我們班的另一個同學被用人單位選中,簽訂了實習協議。后面的日子就是開招聘會,看著我們宿舍的拿著簡歷滿會場的投簡歷。我們先簽的這種就幫著學校接待到學校招聘的用人單位的,端茶倒水領路啥都干招聘會結束我們也將各自到實習單位實習,班里面組織了畢業聚餐,大家都笑著著、鬧著說再見了。
就先寫到這吧,寫了一段,情緒也調整了一些,接著工作了。等明天空了在接著寫。
我看X寶2000塊就能買到i7的主機,你裝了4000是不是掙我錢了?
我剛聽說3000塊網上能裝i7+GTX1060,你也照著3000給我裝一個!
內存不是500G么?你又給我加8G內存是不是坑我呢!
電源不就100多塊錢么,你好幾百裝個600W的是幾個意思?
我電腦壞了,你拿去修別花錢啊!
以上的所有對話,是我入行以來身邊朋友或是朋友的朋友曾經和我說過的;相信廣大DIY玩家們也有類似的經歷,有些話似乎是無心和無知,但有些話聽著我們都已經早就懶得解釋,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兒畢竟也不是一次兩次。
無論怎樣,很多懂些電腦的網友,在身邊遇到相關需求的時候也都會伸出援手,也許會對這些質疑嗤之以鼻,也或許會耐心的給他們解釋的似懂非懂,我們只想說一句話:
如果你找我,就請信我!
其實在你的身邊,找個會修電腦的朋友真心難,有些電腦基礎的網友們都知道,你寧可會幫人裝10臺電腦,也不想幫人去修一臺電腦,可能裝個電腦就跟“搭積木”一樣,有一些知識并且拿到保真的價格,這事兒就異常的方便。
而修電腦就格外難了,在不知道哪個組件出問題的情況下,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憑借經驗去診斷,最終診斷出問題的時間已經足夠裝好幾臺電腦,而這些時間,卻原本是打籃球、玩游戲或是陪媳婦兒的時間。
想想從初中接觸DIY到現在也有10多年,當初的那份熱情和激情我們還都記憶猶新,但也終將慢慢的在時間沙漏中逝去,回憶起當年的那一份熱情難免會吃驚,也許會撓撓頭苦笑一下,當時的自己可以對著電腦坐幾天幾夜,為的不過是現在看起來非常無聊的小游戲,或是身邊有人要裝電腦的時候過去幫他張羅配件,選哪個CPU合適;搭配哪個主板;顯卡預算要高一些;機箱鐵皮不能太薄了;電源殘次品牌的不能要。我們打著鍛煉心算的幌子,整節課都在心里面盤算著朋友的機器怎么裝合適。
而現在我們變了,變得和最早不一樣,當身邊有人問起“什么配件好”的時候,我們只能讓他們去選擇網上銷量最高的產品,早已經沒有給朋友、兄弟介紹硬件和對比產品的那一份熱情,不再去干那些所謂“費力不討好”的活兒。
我們曾經都是DIY玩家,沒錯,是曾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