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大家怎么看待現如今手機使用的情況,就拿我自己來說,下班之后很容易就窩在沙發上刷視頻,而且不知不覺就是一個小時過去了,而對于老人而言亦是如此,每天在家沒有太多閑雜事可以處理的時候就會刷手機打發時間。甚至一些小朋友周末在家,也不再對電腦感興趣,一臺手機可以支持他一天的玩耍時間。
在我看來,很多人似乎對于電視、電腦已經失去了興趣,家里可以沒有這兩款產品,但是手機不可或缺。那么,電腦的發展情景如何?手機能夠替代電腦嗎?
實際上這個答案是否定的,雖然手機目前取代了以前電腦才有的游戲、視頻等娛樂方式,但如果作為生產力工具,我認為電腦始終是更優于手機的,至少短時間內無可取代,除非下一個智能時代的到來。而在電腦的使用上,以前大家常說的平板取代電腦我認為也是不可能的一件事。在我看來,如果真作為辦公使用,還得是主機+顯示器的模式(甚至是筆記本都無法達到真正舒服的辦公體驗)。
而如今的市場來看,傳統的主機又正在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一種是更加具有設計感的造型,加上各種炫酷燈光,從而成就的電競風格的主機而另外一種則是為了更加簡潔的桌面,在慢慢 小化的迷你主機。
那么就我個人的使用情況以及家庭對于電腦的需求而言,除了日常辦公我可能還會會玩一玩在線游戲,而桌面我會更希望主機呈現迷你形式,這樣的話,整個空間布局才會更舒服,不會顯得擁擠。所以這次在離職換工作之后,我毅然決然在家中整了一臺書桌,并打算購入迷你主機來辦公。
這個時候,或許很多人會有疑問,迷你主機相較于傳統主機,體積上變小了,那么意味著整個內部空間的縮小,是否會出現性能降級、散熱困難等問題。所帶來的就是,除了辦公以外,我還想要的游戲能否支持、我爸媽想要的4K高清電視劇能否正常播放不卡頓、媳婦大量的文件存儲不滿足的情況下后續升級怎么樣?等等著一些問題其實是需要提前考慮的。
其實現在的主機市場,在不考慮高端產品的前提下,迷你主機市場的價格已經下放到了千元左右,在做了幾番攻略之后,我也是從某東入手了這臺創維酷開智享系列迷你小主機,之所以選擇這款產品,一是因為價格符合預期,也就千元左右。二是從基本配置信息來看,除了滿足正常辦公需求,我考慮到的游戲等等應該是能滿足。三是具有知名品牌背書,不同于攀升、寧美這些品牌,并且我看到創維酷開電腦從2021年上線,僅一年時間就已經做到了京東臺式機全類目品牌前十,所以證明口碑市場還是不錯的。那么實際體驗如何呢?在使用一個星期之后,給大家說說感受,以供購買參考。
【迷你外觀】
創維酷開智享系列迷你小主機尺寸為標準ITX迷你主機身材,(L)187*(W)89*(H)229的三圍尺寸,體積僅有3.5L。因為是迷你主機,所以其沒有多余負載的元素,整機采用辦公經典質樸黑色外觀設計。整機采用的都是金屬材質,噴塑處理的涂裝工藝看起來還是比較有質感,周身遍布蜂窩狀的散熱孔,有效避免了我之前提到的機身因發熱而卡頓的問題。
正面簡潔的至上而下排列的是主機電源按鍵、一個音頻輸入、音頻輸出接口、兩個USB接口,后面則是電源DC端口、一個HDMI接口、兩個USB3.0、兩個USB2.0接口,還有一個I/O、VAN以及難得一見的VAG接口。配備的兩個wifi無線接收器,在使用前是需要接入到端口的,因為其內置雙頻wifi網卡,所以后續使用其實可以免去網線接入的煩惱,保持更簡潔的桌面。
隨后我又進行了拆機,想看看里面的布置水平到底如何,畢竟這么狹小的空間,布局設計也是非常重要的。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后續我們也可以進行硬盤的擴展。
【N5095什么水平】
大家或許會問,這才1000左右的主機,能干嘛?性能到底如何?哪些人群更適合購買?
電腦主機最重要的當然是處理器,但是也是要根據價格預算來取舍,低價的產品自然會有這個價格階段所適合的處理器,就看最終的實際體驗效果如何了。這臺創維酷開智享系列迷你小主機搭載了英特爾十一代賽揚N5095處理器,TDP為15W,基于10nm制程工藝,采用了四核四線程的CPU架構,基礎運行頻率2.0GHz,但可睿頻至2.9GHz。
那么這顆處理器大概是什么水平呢?或許很多人還是只知道i系列,所以我這里在PassMark中對比了i3\i5之后,給大家看看一個對比成績。N5095單核性能1510分,i5 5200U單核性能1511分,所以N5095的單核性能和i5 5200U差不多,但是N5095是4核4線程,i5 5200U是2核4線程,所以N5095的整體性能略高于i5 5200U。而整體的跑分效果而言,比i3-8121U低一點,但是略高于i5-7287U。CPU的性能是非常不錯的,都能達到i3八代,i5七代了。
魯大師的跑分中,處理器跑分近12萬,但是顯卡跑分僅僅2萬多,通過CrystalDiskMark來測試下內置的固態硬盤的性能,讀取525MB/s,寫入446MB/s,和官方給的數據一致,這個跑分也符合sata協議標準。雖然比不上Nvme協議的硬盤的速度,但是日常辦公用是足夠用了。
在使用過程中,瀏覽網頁、播放影音,處理日常辦公都非常流暢。即使在瀏覽器中打開十幾個網頁,并同時運行幾個其他的程序時,也不會變得卡頓。
然后我找了一些4K視頻嘗試播放一下,在體驗過程中也能流暢運行毫無壓力,所以在我看來,面對這些基本的辦公使用以及影音娛樂還是沒問題的,這也就符合我前文中提到的低價配置的基本需求。
當然,我說我也偶爾打打游戲,所以這里我嘗試玩了幾局從大學就開始的英雄聯盟,1080P,低畫質下可以達到41fps,而且大多數場面下,幀率都在50fps以上。只有在相對激烈的團戰場景時,才會出現明顯的掉幀。如果你想去玩3A大作,那這個電腦是不符合你的要求的。
其實大家可以去看看關于這個N5095的一個使用反饋體驗,大多數消費者的最直觀感受就是這款處理價格低、功耗低,完全滿足輕度用戶需求。
【總結】
使用下來,簡單說說自己的感受,我目前的主力產品就是一個輕薄筆記本,用于平常出差或者外出使用,在家中很多時候還是臺式機更方便,由于自己本身對于游戲沒有太大的興趣,所以性能方面的話這臺創維酷開智享系列迷你小主機給我的感覺是已經夠用。就算是最近連續兩天沒有關電腦,然后高負荷的使用,中途偶爾看視頻、修圖、編輯文字等等,運行流暢沒有卡頓的現象。
而且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桌面更整潔。當然,這款產品在滿足基本使用需求的前提下也不是沒有其他缺點:
總結下來,就是這款產品更符合一些電腦配置沒有太大需求然后預算有限的用戶,還有就是類似我這種輕度辦公需求的用戶。這款產品在我看來還是同等價位里不錯的,畢竟除了滿足基本需求以外,創維酷開品牌的技術積累以及產品更具有品質保障,售后的技術服務也能更好。
代化學習辦公,越來越多人愿意選擇迷你主機,原因無非有三:不占空間、性能足夠且價格也實惠。尤其是整機版的主機到手插線即用,絲毫不用擔心增加任何時間成本,而且收納管理起來也方便很多,所以,各位不要再糾結是否攢一臺笨重的獨顯傳統大主機了?又不是人人玩“黑猴”,即便是玩也可以選擇支持獨立顯卡拓展塢的,比如零刻GTi14 Ultra;如果只是學習辦公,那么下面咱們測試的這款EQR6一定要看一看。
這次零刻家最新發布的EQR6、EQi12兩款全新主機,主要是為商用辦公市場設計,主打的就是穩定、耐用且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并且在散熱和靜音上全方位的升級,內部也融合了近年來廠家的諸多自研成果,比如內置電源+MSC 2.0熱處理系統,在2k這個檔來說,值得研究一下的。
我之所以選EQR6,感覺相對比EQi來說,更關注同檔處理器上AMD性價比稍微高一些,并且在多任務處理上優勢上也更明顯一些,加上零刻全線升級的散熱系統,低價大杯還是挺香的。當然,在穩定性和能效比上可能稍微遜色一些,具體如何選擇,還是看大家自己吧。
再就是這款主機還提供了豐富的接口供我們接駁使用,正面1個USB3(10Gbps)、1個3.5mm音頻口、1個USB-C(10Gbps);背面提供了2個USB3(10Gbps)、2個HDMI(支持4K@60Hz)、2個LAN口(1000M)及AC電源接口,足夠滿足多數用戶的需求。
重點來了!散熱和靜音一直都是零刻產品的亮點,今年新品全部采用了最新的MSC2.0散熱系統和無孔機身設計,有的網友可能跟我一樣就有疑問了:只保留底部的密集進風孔真的能保證散熱效果嗎?我們在進行散熱和靜音專項測試前,先對機器進行簡單拆解,一探究竟。
拆開之后,可以看到內部的結構非常工整,看不到任何雜亂的“飛線”,清楚的可以看到獨立小板、內置電源模組、SSD散熱裝甲等組件,這些在其它品牌上沒有見到過,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零刻家產品在設計和用料上都是下了功夫的。
單就獨立小板的這一設計,就解決了電腦內部熱量和接口設備熱量互導的問題,使得數據傳輸更加穩定。
內置85W電源,這也是現在零刻家主機的一大特色,只需要一根8字電源線就能開機,整機一體化程度更高,攜帶外出更加方便。內置電源這個技術難點就在于解決了電源EMI和安全距離的問題,這一切在零刻主機上變成了現實。
基于內部的設計,就奠定了MSC 2.0熱處理系統的基礎:底部為整個主機唯一進風口,這樣設計的風道就能保證空氣能夠經由每一個重要組件,最后由均熱板背部的出風口吹出,效果更好。
那硬件配置上,我這款EQR6使用的銳龍R5-6600H,6核12線程,4.5GHz最大加速頻率,集成680M核顯,雖然在這個系列中算是“丐版”,但是辦公來說是足夠了,即便是修圖、剪輯視頻、繪圖制圖也能勝任。當然,如果預算高一些可以選擇同系列中8核16線程的R7-7735HS或R9-6900HX版本。
M.2 2280硬盤成績也非常不錯,PCIe4.0傳輸模式,實測可以達到4969MB/S和4061MB/S的讀寫速度,支持雙SSD擴展存儲,最高至8TB。雙通道DDR5(4800MHz)內存,我這款為兩條8G,共16GB,如果考慮更強的性能或AI放心,可以直接選擇24GB版本。
使用CINEBENCH R20和R23分別對6600H進行單核和多核跑分,R20多核跑分為3219,R23中多核、單核得分分別為8241pts、1389pts。
Night Raid中跑分為17971,預估Apex Legends在1080P下有95+fps幀率。
Steel Nomad Light中得分為1397分。
Steel Nomad Light壓力測試,20次循環下99.1%通過,可見在CPU可用性、磁盤、內存、網絡帶寬、負載、并發耦合等整機綜合性能方面,還是很強的。
了解完機器細節和配置等情況后,散熱和靜音情況如何呢?畢竟直接關乎了現實中的體驗、設備穩定性及壽命。室溫27°C下,我使用AIDA64 FPU和FurMark對EQR6進行了連續1個多小時烤機,cpu滿功率35W運行,溫度最高為85°C(應該碰溫度墻了),用手觸摸外殼,主觀溫感也僅是溫熱而已。
使用溫度測試儀,進行出風口和機身的溫度測試,可以看到在烤機過程中,出風口溫度最高為66.5°C,殼體溫度為39.1°C,內部內存溫度最高為61.1°C,內置電源溫度最高為45.9°C。
再看噪音測試,雙烤機中風扇轉速接近2200RPM,使用分貝儀進行測試,可以看到滿載情況下為43.9dBA,基本相當于室內小型魚缸的水循環聲音,晚上安靜有感知,白天基本忽略。
結束烤機,正常待機情況下,出風口溫度最高為49.7°C,殼體溫度為36.2°C,內部內存溫度最高為42.2°C,內置電源溫度最高為32.3°C。
正常待機下,近距離測試噪聲為37.5dBA,距離20cm為33.8dBA,非常的安靜,基本無感。
通過以上測試不難發現,這次EQR6在散熱和靜音上確實很強,直接將體驗拉滿了,為什么學習和工作創造了一個靜謐的環境,專注度更高。
視頻剪輯也是很多人工作中內容之一,相較于表格、文檔來說,對硬件要求更高。使用EQ6進行視頻剪輯時,進行多軌道、多素材4K素材剪輯時都很流暢絲滑,預覽素材也沒有任何卡頓感,且導出效率也很快,剪輯高清視頻也能輕松應對。
當然,除了辦公學習之外,雙網口的EQR6也是可以作為影音BOX、NAS、軟路由使用,并且在BIOS中對網絡喚醒和給電開機進行簡單設置后(state after改為s0),還能滿足遠程辦公用戶的需求。
其實,就目前的PC市場來看,消費者也開始從“堆硬件”到“重體驗”來轉變,因為頂級的硬件性能固然好,但是并不是適合每一個用戶,畢竟預算就會勸退大部分,所以選擇合適自己的才最重要。
而EQR6定位就是主流辦公場景下的高性價比解決方案:主流的配置、豐富的接口、極致的散熱和靜音體驗,WiFi-6 、藍牙5.2全都安排了,在整機一千多價位中還是很有競爭力的。選擇零刻家主機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如果家中有限閑置內存和硬盤,可以選擇更便宜的準系統,這款6600H的也才1185,也就一個好機箱的價格,其實算一算還是挺香的。
近,不僅一體機銷量不錯,微型臺式機也有一定銷量,比如臺電的小電腦,售價1000元左右,很受歡迎。當然,這樣的機型性能是不足的,魯大師CPU子項只有10萬分左右,而今天我們看到戴爾一款微型臺式機,只有1.1L體積,配6核處理器,售價3999元,性能很是不錯。
這款電腦是戴爾OptiPlex 7000mff,采用了酷睿i5-12500T,基礎頻率2.0GHz,最高睿頻4.4GHz,6核心,12線程,18MB三級緩存,Intel UHD Graphics 770顯卡,32個執行單元。
這款處理器雖然是35W版本,但性能并不低,魯大師上CPU子項可以達到48萬分,已經接近主流處理器的性能了。不過其顯卡得分偏弱,畢竟功耗要控制嘛。
其有兩個DDR4內存插槽,采用了16GB內存,512GB M.2 SSD,有雙M.2插槽。內置WiFi,支持免工具拆卸。
接口方面,有5個USB,兩個DP接口,可以連接兩臺顯示器。
其安裝方式很多,可以掛在顯示器后面,或者與顯示器連接在一起,方式多樣,甚至放在桌子底下。
其尺寸上是相當小巧的,重量0.94Kg,提供3年質保,目前售價3999元左右。
戴爾的OptiPlex小尺寸商用機,一直用的是T系列處理器,現在到了酷睿12代,性能直接爆發增長,12500T比11500T能有18%左右的提升,還是很明顯的。
相比于此前的i5-12500處理器電腦,這款總體要貴1000元左右,但優點就是小巧。散熱倒是不用太擔心,畢竟筆記本尺寸跟其也差不多,也能完成任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