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黨的勝利!這一大波新款筆記本 你喜歡哪一個?》一文中,CFan整理了截至1月6日上午在CES2022上發布的新款筆記本。在這個時間之后,又有不少筆記本新品在CES2022上發布。下面,就讓我們來一次查缺補漏吧,如果你想在2022年入手心儀移動辦公娛樂工具,下面的產品中也許就有你的菜。
機械革命曠世
除了機械師星辰 17,機械革命也要推出采用外置水冷散熱模塊的曠世系列水冷游戲本,它采用17.3英寸2K 240Hz屏幕,最高可選第12代酷睿i9-12900H處理器和英偉達RTX 3080 Ti獨顯,官方稱在水冷散熱加持下,這款筆記本在AIDA64 + FurMark雙烤中CPU溫度下降近20度,GPU更是降低超過25度。
XMG NEO 15
XMG NEO 15采用15.6英寸1440P 240Hz屏幕,搭載第12代酷睿i7-12700H處理器,最高可選RTX 3080 Ti獨顯,支持175W功率釋放。這款產品內置2個DDR5內存插槽和2個PCIe 4.0硬盤位,內置93Wh電池,重約2.2kg。
XMG NEO 15最大的特色就是可選外置的XMG OASIS水冷散熱器(約1442元人民幣),產品背部具有獨立的水管接口,可以搭配OASIS實現水冷散熱。成功接入后,筆記本內置的軟件可以自動切換為水冷模式,對水泵以及風扇轉速進行智能控制。
XMG NEO 15的設計思路和機械革命曠世、機械師星辰 17非常像(模具來自相同的供應商),它的拆機圖和安裝水冷散熱器以及加水的方式也很有參考價值。
微星絕影GS77
絕影GS77是微星推出的最新旗艦輕薄全能本,它采用全新設計,將鉸鏈向中間移動并使用更堅固的材料,并將觸控板加大50%、按鍵加大8%以獲得更流暢的體驗。絕影GS77 還具備實體攝影鏡頭開關,進一步加強用戶的隱私保護。微星絕影GS77搭載第12代酷睿處理器和最高GeForce RTX 3080Ti獨顯。官方表示其白天面對工作游刃有余,晚上為玩家提供強大的游戲性能。
微星強襲GE系列
微星強襲GE系列定位性能怪獸,它最高可選第12代i9處理器和GeForce RTX 3080Ti獨顯,還配備微星獨家的超增壓(OverBoost)技術,CPU+GPU的總功耗可以高達220W。官方稱“一些筆記本可能覺得他們在追逐臺式機PC性能的尾巴,但強襲GE系列的出現,使其和臺式機性能勢均力敵”。
微星沖鋒坦克Pro GP系列
微星沖鋒坦克Pro GP系列同樣為發燒電競性能而生,它搭載英特爾第12代酷睿處理器和RTX30獨顯,結合微星雙風扇6熱管的Cooler Boost 5散熱技術和微星超增壓技術,其 CPU+GPU功耗釋放可達210W,足以讓硬核玩家蠢蠢欲動。
微星神槍手15
神槍手 15是微星與育碧Ubisoft共同打造的“彩虹六號:異種聯名款”,結合游戲主題,它具有引人注目的黃綠藍三色的全新設計,讓玩家彷佛進入到游戲本身。神槍手15配備高達QHD 165Hz高刷電競屏和RTX 3060獨顯,GPU功耗提升140W,比同規格的筆記本多了近50%的額外功耗釋放。最重要的是,新的神槍手15也是“Meta Ready”筆記本。
微星創造者Z17和創造者Z16P
微星內容創造系列采用CNC鋁合金機身和16:10黃金比例專業屏幕,完美詮釋科技美學的理念。其中創造者Z17配備全尺寸的UHS Express讀卡器,并支持MSI Pen,它也是微星首款支持觸控筆的17英寸筆電。
微星還將創造者Z16更新為創造者Z16P。采用微星獨家的Vapor Chamber Cooler散熱設計,將散熱面積加大76%,氣流增加65%,性能較上一代提升70%。創造者Z17和創造者Z16P的屏幕皆采用微星True Pixel技術,達到100% DCI-P3專業廣色域和Delta-E<2的色彩精準度。它們均搭載英特爾第12代i9處理器和GeForce RTX 3080 Ti獨顯。
惠普Elite Dragonfly
惠普Elite Dragonfly包括Windows版本和Chromebook版本。其中,Elite Dragonfly Chromebook還是首款搭載壓感觸控板的Chromebook,而且屏幕還可360度翻轉觸控。這款產品的Chromebook版搭載第12代酷睿處理器,內置最高32GB內存和512GB存儲空間,配備雷電接口,內置51Whr電池,而且它還是第一款支持英特爾博銳平臺的Chromebook。
惠普Dragonfly Windows版采用13.5英寸3:2比例的屏幕,分辨率最高可選3000×2000像素,同樣搭載第12代酷睿博銳處理器,可選更大的硬盤空間。
英特爾NUC筆記本
英特爾NUC不僅限于迷你電腦,還有公版的NUC筆記本,供OEM廠商貼牌使用。新一代NUC X15筆記本代號為Alder County,采用15.6英寸屏幕,可選1080P(120Hz/144Hz)或1440P(165Hz)屏幕,搭載第12代酷睿Alder Lake-P系列處理器,同時還搭配英特爾ARC Alchemist獨顯。英特爾表示它將是首批搭載自家新一代ARC獨顯的設備之一。
華碩TUF Dash F15
華碩全新的TUF Dash F15對應的是國內天選Air系列,采用2.5K 165Hz或1080P 144Hz的15.6英寸屏幕,機身薄至19.95mm,重量2kg。可選6大4小16線程的i7-12650H處理器和4大4小12線程的i5-12450H處理器,顯卡可選75W的RTX 3050到105W RTX 3070,內置DDR5-4800內存,標配雷電4,支持100W PD充電。
華碩TUF Gaming
華碩TUF Gaming對應是國內的天選標準版,包含搭載英特爾處理器的F15 / F17以及搭載 AMD處理器的A15 / A17型號。其中,酷睿版最高可選i7-12700H處理器和140W的RTX 3070獨顯,屏幕可選QHD 165Hz或FHD 300Hz。AMD版搭載銳龍7 6800H處理器,最高可選140W的RTX 3070 Ti獨顯,屏幕和酷睿版相同。
華碩新款TUF Gaming游戲本的體積相比上代縮小了4.5%,觸控板相比上代大了26%。筆記本厚度為24.9mm,重量2.2kg,機身通過軍規認證。
華碩靈耀X雙屏Pro
除了ROG冰刃6雙屏以外,華碩靈耀X雙屏Pro也迎來了更新,新款的主屏幕為15.6英寸4K OLED,采用16:9顯示比例支持100% DCI-P3色域。它的C面還有一塊支持觸控的副屏,可以配合一些內容創作軟件實現快捷操作。新款華碩靈耀X雙屏Pro可選第12代酷睿i7-12700H和i9-12900H處理器,最高可搭配RTX 3060獨顯以及32GB LPDDR5內存,標配2個雷電4和HDMI2.1接口。
華碩ExpertBook B3
華碩ExpertBook B3是一款采用10.5英寸觸控屏幕的二合一筆記本,它們的屏幕和鍵盤和分離,最大特色是搭載高通驍龍7c Gen2處理器(驍龍730G的魔改版),最高配備8GB內存和128GB eMMC,可運行Windows 11 Home S 或 Windows 11 Pro系統。ExpertBook B3的屏幕主機部分重約630g,還算輕盈。不過,驍龍7c Gen2性能較差,大家不要對它的體驗抱太大幻想。
華碩Chromebook Flip CX5
這款產品具體型號為CX5601,是一款Chromebook,采用16英寸16:10的觸控屏幕,可以360度翻轉。CX5601搭載第12代酷睿i7處理器和博銳技術,內置16GB LPDDR4X內存和512GB PCIe NVMe SSD,主打經過MIL-STD 810H軍用標準測試的外殼以及防潑濺背光鍵盤。
第一步, 先關注我】
大家好, 我是胡侃侃。
今年最滿意的產品!!!我最近終于更換了我自己使用了六年的臺式機電腦。 話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但是現在的使用強度和難度上, 確實已經有點難為它了。 我日常處理圖片都覺得很慢, 更不要說去處理視頻了。 為了滿足日常工作和寫作需要, 所以還是購入了一臺新的機器。上個月也購入了MacBook Pro 14, 打算用這個來做主力外出和移動方面的工作。 但是, 畢竟剛需的筆電是不能等的, 這個是生產力和效率。 于是考慮了一下, 升級了這臺臺式機, 不要太貴, 這款機器我想的就是打造能夠再戰五年的設備。
本文涉及主機選擇, 外設, 桌面設備搭配等等方面, 還有詳細步驟告訴你如何自己搭建一臺水冷帶RGB彩光大主機, 步驟詳細, 有喜歡的朋友可以碼住點贊收藏。
別白嫖了, 關注胡侃侃值得買賬號——胡侃侃 主頁鏈接 點擊關注。
今年的顯卡RTX3系, 不能說我不想, 但確實這個顯卡都可以價格翻倍的歲月里面,顯卡成為理財產品的情況下。 從去年起顯卡漲價,去年不到4千塊的3070,剛才我查電商平臺和小黃魚,1萬塊的價也是有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下來。 3060首發也就2499元,現在是4699元。 而且我的錢包不允許我任性, 在早期發售時候好價沒有入, 現在確實很難再去下手。
當然也可以使用集成顯卡, 因為現在除了 AMD 公版暫時還未漲價之外,其他都是略高的價格讓很多玩家難以接受,此時玩家除了等,還有兩個選擇——買老掉牙的舊顯卡,或者用集成顯卡。
而這次AMD的 5700G / 5600G 的推出,則成了很多等等黨的利器——性能不錯的 CPU ,可以為以后用高性能顯卡做準備,而性能最強的集成顯卡,則可以在1080p 分辨率以下玩游戲、工作、追劇、看電影、或者做適當的小幅度渲染。
當然 如果買5700G, 也只是暫時性過渡使用,未來的目標是——買到便宜高性能的獨立顯卡而非礦卡。
我考慮的是先升級主機,買一個二手顯卡頂一頂, 等到RTX3系價格回歸再升級。 如果在制圖剪輯和日常工作不影響的情況下,我需要CPU速度非常快的產品。 而且我沒有什么游戲需求, 但是我對運算和傳輸速度有需求。 正巧Intel發生了一些事情, 我也就不考慮Intel的產品了。 AMD yes!
考慮來考慮去, 還是決定購買AMD銳龍7 5600X+B550主板+二手顯卡1060+32G內存和1T固態硬盤這樣的配置。
AMD 銳龍5 5600X 處理器采用7nm工藝,共6核12線程,基礎頻率3.7GHz,最大加速頻率4.6GHz,TDP功耗65W,AM4接口。性能相比上一代產品3600X提升在15%以上。首發價格2129元,現在價格下來了, 直接購買板U套裝可能價格會更低, 雙十一的時候18xx就可以拿下。
下面我介紹一下機器是怎么組裝的, AMD CPU的安裝時有正反方向的, 其中CPU的一個角上會有一個小三角的符號, 主板上面也有一個對應的角。
對齊后垂直放入CPU即可, 然后把主板上門的固定桿放下來, 這樣就完成了CPU的安裝。
如果需要知道一些CPU的信息, 相對最簡單直觀的軟件就是CPU-Z了,直接可以看到CPU的相關信息。
比如CPU型號、工藝、TDP、核心電壓、主頻、倍頻、外頻、緩存、核心數、線程數等,對于想了解CPU的看這些信息, 如果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可以去百度一下。
在CPU-Z界面右側在上面選項卡中選擇“測試分數”,則是cpu基本跑分,查看處理器單核和多核跑分,并且可以在下方選擇參考對比的CPU,如圖就是5600X對比i7-6950X的比分。
我使用CINEBENCH R15軟件測試模擬處理渲染,CINEBENCH R15主要是考量CPU的多核性能,通過左上角的File選擇Advanced Benchmark,開啟CPU單核測試。多核和單核跑過之后,可以看到下方是有一個和其他CPU橫向對比的,同時也可以作為CPU超頻之后的性能提升對比參照。關于相對較全的比對,能找到很全的各CPU跑分情況。
同樣,CINEBENCH在極限CPU超頻后是否藍屏,也有被作為一項超頻衡量指標的。
OpenGL主要看的是顯卡的能力,跑CPU的時候可以不勾選。
這次用的是臺電(TECLAST)16GB(8G×2)套裝 DDR4 3200內存條,圖騰馬甲套裝,XMP技術支持輕松超頻,甄選DRAM顆粒,穩定兼容,游戲辦公皆可用,兼容AMD與INTEL平臺。 我購買的(8G×2)套裝一共4條內存, 內存插口插滿, 拒絕內存短板。
產品定位電競內存,3200MHz已經完全滿足電競玩家的需求了,即使是發燒友級別這款內存的性能也是夠用的了。
內存馬甲使用了鋁材,一體沖壓成型,外殼電鍍銀工藝,搭配了炫酷的花紋, 在機箱里面反射出的RGB光效非常純凈自然, 非常硬朗。
在主板內存槽上門有固定卡扣, 插入前打開卡扣, 內存也有防呆口, 用來確定內存安裝方向的正反。 插入時候用力插入, 直到聽到咔噠一聲內存卡扣聲音, 表示內存安裝完畢, 一共插入四根如此往復。
上機檢測, AMD平臺,B550主板,內存支持性不錯,亮機自檢一次過。
我們在AIDA64上面看一下內存的一些基本信息。
沒有超頻到正常狀態下, 也就是主板AUTO的模式下, 在CPU-Z下面在CPU-Z中可以看到內存的主要參數和信息。
在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上分別測試了一下不同頻率和超頻表現。正常模式下內存的一些數據。
超頻后內存情況, 電壓加壓以后可以到1.35V, 內存頻率到了1596MHz, 這個時候運行到是XMP 3200模式。
這次購買的是臺電(TECLAST)1TB NP900固態硬盤幻影系列, 平價好用, 性價比高, 支持PCIe 3.0 SSD的固態硬盤。其采用NVMe 1.3協議,順序讀取性能2000MB/s, 功耗與發熱也低。
臺電NP900采用HMB全新緩存架構, 支持主機的DRAM緩存架構, 調用系統內存作為SSD緩存, 可以大幅度提升4K IOPS隨機讀寫性能, 兼顧高速性能與性價比。臺電NP900采用了3D NAND閃存, 高密度和高容量的垂直堆疊3D結果, 能夠確保產品的使用壽命與穩定性。
主板上的M.2接口與M.2 的固態硬盤都有防呆口,現在M2的硬盤上也有貼紙, 貼紙一般都是正面, 直接拿出來就知道如何使用, 使用螺絲固定即可。
使用AS SSD Benchmark做了固態硬盤讀寫速度測試, 讀取速度在1896MB/s, 寫入速度是1569MB/s在這個價位的產品上面表現屬于比較亮眼的產品。
使用CrystalDiskInfo做了測試, 這個1TB的SSD可以看到支持的是PCIe 3.0*4協議, 各方面指標都非常不錯。
一般初次安裝可以把主板上面各種硬件連接好, 并且嘗試點亮一次, 沒有問題了再安裝進機箱。
機箱的選擇上, 按照自己買的主板尺寸來選擇, 比如大板就是ATX機箱, M-ATX就是中型板, M-ATX這也是現在最多的一種機箱尺寸。 比如我買的這個就是M-ATX主板, 搭配一款M-ATX即可。 我這次考慮到后續可以更換更大的主板和更大的顯卡, 使用我購買的是一款ATX全尺寸主板。 我推薦的是安鈦克 Antec 星曜者 DF 800 Flux機箱, 基本上可以安裝市面上所有的尺寸的ATX主板, 而且支持三個大風扇的水冷, 還有全尺寸顯卡。
通常我們這主板的基礎配件組合完成后, 就可以把主板安裝到機箱內部。 機箱上面有標準的說明書, 告訴你如何固定好主板。 只要確保主板后面的IO接口與機箱IO擋板的孔位對齊,然后按照機箱說明書上面說的主板上的螺絲孔位均與機箱螺絲柱對齊, 上螺絲就完成啦固定。
對應到我的機箱上面有幾個關鍵插口, 分別是高清音頻線(HD AUDIO), USB 3.0連接線, 開關與狀態燈連接線。
高清音頻線(HD AUDIO)接在主板HD AUDIO接口上,圖中紅框內的接口就是HD AUDIO,注意針腳的位置, 有正反面。
USB 3.0連接插頭, 直接插入到主板USB 3.0接口上,圖中紅框內的接口就是USB 3.0接口,有防呆口設計。
Power開關與狀態燈連接線連接到主板對應的控制針腳上。 針腳插入到時候要一根一根插入,注意輕點,不要弄傷針腳。 每個針腳位置, 在線纜上面都有印刷標記。
這個機箱帶一個多功能風扇控制器, 支持主板控制風扇轉數, 還有主板控制RGB神光同步功能。 機箱的風扇也是帶RGB神光同步功能, 多個風扇直接串聯即可。
這里是主板的主板控制RGB神光插口, 這個主板有兩個插口可以支持兩套風扇, 風扇之間可以通過串口鏈接,這樣就做到了多個風扇同步。
本次裝機電源采用的是安鈦克(Antec)HCG 750W 金牌全模組電源,十年換新。一臺電腦用5-8年這么算,HCG 750W 可以夠你換下一臺電腦了。
HCG 750W是一款小體積高能效電源,這款電源的接口中,M/B為主板接口,采用18+10PIN供電;雙8接口PCI-E/CPU供電設計,家用CPU如i7或者5800X這樣的主板用戶的供電需求; SATA/Molex接口共有4組,能夠滿足掛載4塊硬盤, 滿足個人電腦里面的數據中心接口需求。750W的供電也足夠滿足現有主流配置電腦和顯卡的使用。
安鈦克(Antec)HCG 750W 金牌全模組電源配線豐富, 輕松適配發燒級主板。
將需要安裝的電源線插入對應的插槽,不同的接口, 卡扣和外形都不一樣, 所以一般也不會插錯。 電腦需要主板供電和CPU供電, 如果是獨立顯卡, 可能會需要顯卡供電。 如果有SATA口的硬盤則需要SATA供電, 恰巧我這里都需要。
安裝一下24Pin的主板電源線接口, 兩個4Pin的電源線插入主板左上角的8Pin接口。 通常將CPU輔助供電插滿, 可以滿足超頻需求。
AMD 5600X自帶了散熱器, 因為功率只有65W。可以使用自帶的散熱器散熱, 而且是完全夠用的。也可以使用第三方散熱。因為考慮到未來新的顯卡, 和更強勁設備的加入, 所以我在散熱這塊有一個提前投入, 我這里推薦安鈦克 Antec 水星 V2 360 CPU散熱器 電腦主機箱顯卡一體式水冷。
散熱器采用了鏡面鋁合金殼體冷頭, 配合三環形燈效。 內部采用的是高流量水泵, 7葉轉子, 噪音控制在30分貝一下。
底部是90片純銅鏟齒, 120mm散熱面積的微型水道, 大幅度提升散熱性能。
水管使用了EPDM高密度水管, 抗折抗拉耐磨, 液體自然損耗少, 支持常年使用。
安裝水冷需要取下主板的原裝底座的,取下底座。
在散熱器安裝之前,需要先給CPU上涂好導熱用的硅脂散熱膏。 采用五點方式, 點一點就可以了, 不需要太多, 不需要用手抹平, 因為散熱器安裝上去以后, 會把硅脂壓平, 而且熱量起來以后, 硅脂會自己均勻遍布CPU表面。
水冷和普通風冷不太一樣, 需要先安裝水冷的固定底座, 然后將水冷散熱器對應安裝上去, 最后均勻擰緊螺絲, 確保與主板保持一個水平面。
再將散熱器的電源線插到主板的CPU FAN1接口上,這個主板的CPU FAN1接口是可以調速的。 我們后續以根據CPU的溫度調整水冷風扇的轉速。
水冷風扇是固定到機箱頂部的, 通過向上吹風, 幫助機箱內散熱。
最后將水冷的神光同步燈光同步接口, 接在主板的ARGB燈光同步針腳上。 因為我的機箱也是神光同步燈光, 所以我把水冷的燈光先接到機箱上門的串型插口上門。
最終通過機箱神光同步接口, 接到主板的主板的ARGB燈光同步針腳上, 這樣就實現了整機的RGB燈效。
安鈦克 Antec 水星 V2 360 CPU散熱器 有幾個優點, 首先是低噪音, 噪音分貝僅在20-35分貝之間, 支持神光同步, 支持機箱一體化燈效。
同時這樣一套也是安鈦克獨有的Flux的雙風道設計,并且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能夠為顯卡提供穿透式垂直降溫風道。
我做了噪音測試, 上圖是為開機的時候環境噪音, 左下圖是打開機箱玻璃蓋板的噪音, 右下圖是關閉機箱蓋板的噪音。
最終我發現還是和我這個二手顯卡有關系, 大部分噪音來自這個顯卡的風扇, 于是有了后面一篇, 如果花費少于二十元來降低機箱的噪音。 噪音降低后對于工作效率都有非常大的影響, 希望大家重視這點。
剛需主機不必再等, 下一個五年就靠它了。
怎么樣手把手教你DIY主機,里面還有水冷系統, 燈效RGB系統搭建方法, 是不是都學會了? 不清楚就評論區留言吧。
別白嫖了,點贊, 關注胡侃侃
全文完~~
大家如何接主板跳線。
先將跳線拿在手里,分別是power LED正負和HDD正負以及RESET和power。通常這些跳線都是接主板最右下角真腳口,為了方便演示,把它們接上去,再逐個拿下來,給大家展示是插在哪個針腳上的。
·第一個拿下來的是控制RESET,主要要負責的是重啟。
·第二個拿起來的是power,主要控制開關機。
·第三個拿起來的是HDDLED,主要負責的是硬盤指示燈閃爍。
·第四個拿起來的是power正負,這是負責電源指示燈的跳線。
就講完了,你學會了嗎?接下來順便說一下水冷接口怎么接。
·現在看到的就是支持水冷主板的接口位置,大部分主板的接口都在這一塊位置。PCUFAN接口主要是CPU的專用接口,它會隨著CPU的溫度智能化的調節風扇轉速。安裝冷排時,冷排風扇可以接這個位置。
·第二個就是CPU OPT,這是一個水泵頭專用接口,它會一直處于滿速狀態。如果風扇不小心接在這個位置,那么風扇就會時時刻刻保持在滿速的狀態,無法調節。所以這個接口接水泵,當風扇較多時,其他風扇就可以選擇分布在主板各個位置的風扇接口進行串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