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的平板、筆記本電腦甚至是電腦主板等設備搭載全功能USB Type-C端口,傳輸速率可高達 40Gbps,同時可支持 20V5A 100W 標準電力傳輸,但也是需要搭配高規格的線材方能實現其搭載的功能。
今天,充電頭網帶來一款來自 neat 數據線,實測最高可支持 20Gbps 數據傳輸能力,端子內部為滿PIN針腳的設計,或可支持更多拓展性。
話不多說,先看產品。
neat 數據線采用 PC 材質外被制作,采用環保紙帶捆綁固定,線身柔軟,更耐彎折。
neat 數據線的 Type-C 公頭采用加長的注塑端子設計,長度約是普通 Type-C 外殼的兩倍;子端外殼外凹印“neat”品牌字樣,同時,線身與子端擁有二次注塑設計,更耐彎折抗搖擺。
Type-C 端子內部采用24針滿 PIN 腳設計,具體支持功能,下文將進行實測。
通過 POWER-Z KM003C 測試儀讀取 neat 數據線 E-Marker芯片信息,實測線材支持20V5A 100W 電力傳輸和 USB 3.2/USB4 Gen2(10Gb/20Gb)數據傳輸能力。
線身為加粗線芯設計,直徑約為4.32mm。
線材總體長度約為147cm,能滿足設備在桌面上進行充電和數據傳輸時的長度需求。
對于線材的測試主要體現在搭載功能和自身質量的測試。前者主要測試線材支持哪種類型的快充、數據傳輸以及視頻傳輸;后者主要測試線材的內部質量如何,涉及具體的測試項目有壓降等等。
首先來看 neat 數據線在充電方面的表現。
使用努比亞 100W 充電器為魅族20 PRO 手機進行充電,手機輸入端功率為 18.29V 2.94A 72W。
使用 100W 充電器為聯想小新 Pro14 筆記本電腦進行充電,輸入端功率為 18.93V 4.06A 76.9W。
同樣為 MacBook Pro 16 2019款筆記本充電,功率為18.79V 4.6A 86.45W,此時線材可以傳輸 5A 的電流。
小結
實測 neat 數據線在充電性能方面,實測可以支持20V5A 100W的功率傳輸,搭配100W及以上功率的充電器后,能夠對搭載 Type-C 充電端口并支持 PD 充電的手機、平板、筆記本進行高功率供電傳輸。
除了快充,下面來測試一下 neat 數據線支持哪種高規格的數據傳輸。
在 Windows 系統的聯想小新 Pro 14筆記本中,同樣使用 USB4 硬盤盒連接固態硬盤和筆記本的雷電端口,硬盤為致態 TiPlus5000 512GB版本;使用 CrystalDiskMark 測速軟件對固態硬盤進行測試,讀取速度約為1813.29MB/s,寫入速度約為963.95MB/s。
小結
實測驗證 neat 數據線可達到 USB4 20Gbps 傳輸速率,與此同時,不同的硬盤、端口規格或成為傳輸速率瓶頸。
最后再來看看 neat 數據線是否支持視頻傳輸。
將線材的兩端分別連接到 2019款 MacBook Pro 筆記本的雷電接口以及 4K 分辨率顯示器底部的 Type-C接口,實測可以正常點亮顯示器,說明線材支持傳輸視頻信號。
調出顯示器的菜單信息,此時顯示器的分辨率為3840x2160@60Hz,也就是俗稱的4K@60Hz。
壓降測試是衡量線材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日常使用中為手機充電,電壓電流經由充電器輸出到線材的一端,然后傳輸到線材的另一端到手機,這其中線材兩端的傳輸就涉及到了壓降方面數據。
將線材兩端分別連接到電源儀器以及負載儀器,此次分別測試了不同檔位下線材的充入電壓與輸出電壓,計算出差值,差值就是壓降的數值;此次共測試了11個檔位,測試結果如下。
繪制出柱狀圖,可以清楚看出,壓降差值最大的檔位為20V5A的1.18V,差值最低的檔位為5V1A和9V1A的0.22V;以3A電流進行壓降測試,差值在0.65-0.72V之間;以1A電流進行壓降測試,差值在0.22-0.25V之間。
neat 數據線在設計上與普通線材無異,但在充電、數據傳輸、視頻傳輸等性能方面表現優異;在已有負載測試設備下,實測線材可支持20V5A 100W的電力傳輸,同時也支持 20Gbps 高速數據傳輸速率以及 4K@60Hz的視頻信號傳輸,集快充、傳輸與視頻拓展功能于一體。
而在充電性能方面,neat 數據線基于壓降測試來衡量輸出質量,在1A、3A電流下,隨著電壓從5V逐漸上升,總體差值較為平均,輸出穩定。
整體而言,用戶在擁有全功能 Type-C 端口的主設備時,需搭配高規格的線材方能體會到端口的功能性,用戶也能擁有天花板級別的使用體驗。
T之家 9 月 13 日消息,在蘋果公司發布使用 USB-C 接口的 iPhone 15 系列手機后,蘋果官網悄然上架了一款 240 W USB-C 充電線,長度為 2 米,速率為 USB 2.0,售價為 243 元,今天就可以下單購買,并在 1 個工作日內發貨。
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兔牙先生
喜歡,請關注+點贊+收藏!
你們的支持是兔牙堅持創作的最大動力,比芯兒~
由于筆記本的設計逐漸走向輕薄,所以機身上的接口也越來越少,就比如我們熟悉的MacBook Air甚至連一個USB都沒有,只提供了2個type-c接口,曾經讓很多用習慣了普通USB接口的小伙伴抓耳撓腮。
而我常用的筆記本電腦也只有2個USB接口,如果外接上鼠標,也就只剩下了一個而已,如果再要接2個或更多設備,就會顯得不夠用了。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對筆記本的USB接口進行擴展了……
如果電腦自身接口不夠用,那么我們就需要拓展接口了,這時我們在網上一搜,有些叫做拓展塢,有些叫做分線器,它們有啥區別呢?
前面介紹了分線器和拓展塢的區別,當然都是為了解決電腦本身借口不足的難題,如果我們有連接網線、外接顯示器、存儲卡讀取、供電等等需求的時候,我們就需要選擇更加專業的拓展塢來解決問題;而如果我們只是需要更多的USB接口來外接U盤、移動硬盤、打印機、鼠標、鍵盤等等的時候,我們就需要選擇更加專一的分線器來實現目標,因為拓展塢的USB接口往往只有1-2個,很難滿足我們的實際需求。
那么該如何選擇分線器呢,我們需要從USB接口的版本、接口數量、做工用料以及是否帶外接供電這四個方面來考慮。
目前在使用的USB版本非常有,有USB 2.0、USB 3.0、USB 3.1、USB 3.2、USB 4.0等等,不同版本的USB接口所能提供的傳輸速率是不同的,比如USB 2.0只有480Mbps的貸款,而USB 3.0最高可以提供5Gbps的傳輸速率,USB3.1Gen2可以提供最高10Gbps的傳輸速率,目前USB-A接口基本上都是以3.0為主。
不過選擇USB版本還需要考慮電腦的USB接口標準,如果電腦的USB只是2.0標準,那么再使用USB 3.0的分線器,也只能達到2.0的傳輸速度。
接口數量主要取決于我們的需求,市面上常見的USB分線器有4口、7口、10口等等。
一般來說,如果不是明確需要特別多USB接口的情況下,4口是比較常見且實用的,在保證了便攜性前提下,基本上就能夠滿足外接移動存儲、鼠標鍵盤、打印機等需求。
一個好的分線器,本身的材質做工非常重要,目前市面上的分線器材質主要是ABS或鋁合金,它們各有優點,比如鋁合金富有金屬質感、有份量、堅固耐用而且有助于散熱,而ABS材質的分線器不僅堅固耐用,而且相比鋁合金材質的會更加輕薄便攜,價格也會便宜許多。
同時好的分線器還要注意是否有安全保護措施,比如過流過壓保護、漏電保護、溫度保護等等,這樣對電腦設備和外接設備都更加安全。
這是很多小伙伴在選購分線器的時候最容易忽略的一個地方。USB 3.0接口所能傳輸的最大電流值為900mA,如果在外接移動硬盤時,還接著鼠標、鍵盤、打印機等外設時,很有可能會出現供電不足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對USB分線器進行外接供電,提供更高的功率來帶動所有設備。
有些分線器外觀精致好看,但是沒有外接供電,所以我們選擇的時候一定要考慮這個點呦。比如上圖中左側的USB分線器就沒有外接供電,而右側的分線器在尾部是有一個Type-C供電口的。
下面,兔牙就用市面上買來的2款USB分線器跟大家做一個對比評測,看似差不多的分線器,究竟有什么區別。
首先是綠聯4口USB 3.0分線器,京東優惠39.9元即可到手。4口USB 3.0高速傳輸,最高能夠達到5Gbps傳輸速率,支持外接供電,即插即用。
第二個是聯想異能者4口USB3.0分線器,京東售價49元,同樣是4口USB 3.0高速傳輸,5Gbps最高傳輸速率,支持外接供電,可以說這兩者在外觀、類型以及性能上都極其相似。
二者的外觀可以說非常相似,都是銀灰色外觀的扁長條型設計,4個USB 3.0接口分布在側面。外殼都采用了ABS材質,由于分線器的發熱量沒有拓展塢那么大,所以ABS材質足夠支撐其散熱,而且相比金屬外殼,采用ABS也會使分線器更加輕薄便攜。
異能者USB 3.0分線器外形相對方正一些,有棱有角的。而綠聯USB 3.0分線器不僅做了圓角,而且側邊也做了曲面設計,手感更好。
由于二者都采用了ABS材質,所以在重量上都比較輕,綠聯USB 3.0分線器為34.1g。
異能者USB 3.0分線器為36.9g,比綠聯稍重一丟丟。
在線材上,綠聯USB 3.0分線器是15cm,異能者USB 3.0分線器是20cm,二者的線材都非常柔軟,在接口處也都設計了保護套。這種短線的設計非常適合筆記本電腦使用,同時也更加便于攜帶。
為什么會使用到分線器而不是拓展塢呢?由于我的Thinkpad筆記本比較老,并沒有目前主流的Type-C接口,而且由于USB接口數量少,往往面臨不夠用的情況。
所以為了方便,我就只能通過USB 3.0分線器來解決問題了。
像我平時使用頻率比較高的是外接移動硬盤、鼠標無線接收器、U盤、讀卡器等等,有時候開會演示PPT的時候,還會用到翻頁器,也是需要通過USB接口與電腦連接。
所以這樣一個4口USB 3.0分線器就非常適合我使用,綠聯和異能者這兩個分線器,我在使用時候發現,它們4個USB接口的間距是不一樣的,相比起來綠聯的空間要更大一些,更大的空間能避免接口相互干擾的情況。
比如我在插滿了外接設備的情況,綠聯就能完美同時接入4個設備。
如果換成異能者,鼠標的無線接收器和讀卡器就會打架了,只有3個USB 3.0接口能夠利用起來。
綠聯USB 3.0分線器和異能者USB 3.0分線器都設計了指示燈,方便我們判斷運行讀寫狀態。綠聯USB 3.0分線器在正面白色的指示燈,非常醒目。而異能者指示燈在USB接口一側,比較小的藍色燈,在查看的時候不是很方便,也很容易被較大的USB設備擋住。
由于采用了USB 3.0接口,所以理論上能夠達到5Gbps的高速傳輸速率,相比起來,USB 2.0的傳輸簡直就是龜速了。這里我使用了一個大概4GB左右的鏡像文件作為測試,在通過USB分線器連接移動硬盤后進行讀寫測試。
首先我將移動硬盤直接連接電腦,傳輸速度可以達到318MB/S。
通過綠聯USB3.0分線器的傳輸速度可以達到294MB/S。
通過異能者USB3.0分線器的傳輸速度可以達到279MB/S。
因為經過了集線器的中轉,多少會對傳輸速度產生一些影響,不過相比起來,綠聯的表現要好于異能者,更接近直連電腦USB接口的傳輸速度。
我們再用測速軟件AS SSD Benchmark來測試一些傳輸速度,首先我們將移動存儲直連電腦的USB 3.0端口進行測試,傳輸速度為讀取426.96MB/s,寫入速度是340.73MB/s。
再使用移動存儲經過兩款USB分線器連接電腦的USB 3.0端口進行測試,經過實測,移動硬盤在使用綠聯USB3.0分線器時的傳輸速度是讀取421.79MB/s,寫入速度是333.97MB/s。
移動硬盤在使用異能者USB3.0分線器時的傳輸速度是讀取417.36MB/s,寫入速度是314.09MB/s。
經過了實際文件的傳輸測試和AS SSD Benchmark的測試,在使用綠聯USB3.0分線器時的傳輸速率都更接近直連電腦的效果,比異能者分線器的表現更好。不過作為USB 3.0的分線器,二者都算是表現的不錯。據官方數據,二者都能夠滿足12TB硬盤的讀寫,并且在實際使用中,4個接口同時連接設備時,也都非常穩定,沒有卡頓的情況發生。
在頻繁讀寫文件和供電的情況下,USB分線器肯定是會發熱的,所以在選擇一款USB分線器的時候,還要考慮其散熱和溫度控制能力。
這里我依然使用了大約4GB的測試文件,通過兩個品牌的USB分線器進行反復讀寫操作,在經過大約100GB的讀寫量后,使用測溫儀來看下二者的溫度情況。
經過實測,綠聯USB 3.0分線器在經過高頻率讀寫后,溫度從19攝氏度升到了32.9攝氏度。
而異能者USB 3.0分線器在經過高頻率讀寫后,溫度從19攝氏度升到了35.1攝氏度。
別看外觀是一樣的,不過在內部結構、電路設計上都會對發熱產生影響,在相同的測試環境,綠聯USB 3.0分線器的溫度控制要更好一些。
前面提到了外接供電接口對于USB分線器的重要性,這兩款分線器都具有外接供電的設計,非常棒。
而且由于現在Type-C設備比較多,大家手里的充電線也多是Type-C接口的,所以兩個分線器在外接供電接口上都設計成了Type-C,方便大家使用手機充電線來供電。
經過上述的對比,總體來說二者性能相差并不是很大,雖然說綠聯USB 3.0分線器的傳輸效率和溫度控制都要略好于異能者,不過在實際使用中這點差距也并不會造成太大的困擾。
那么它們還有沒有什么獨特的設計呢?當然有,綠聯USB 3.0分線器采用了4層電路板設計,線材使用了鋁箔、編織線以及地線三重屏蔽設計,可以有效減少信號干擾和損耗,提升數據傳輸效率。另外在安全方面采用了短路保護、過流保護和防倒灌三重安全保護,這對于電腦本身、外接設備以及移動存儲的數據來說都非常重要。
以上,跟大家分享了分線器和拓展塢的區別,如何選擇好的分線器,以及2款同價位的優秀分線器實測對比,最后就來簡單總結一下吧。
如果有小伙伴像我一樣,對于USB接口的需求比較多,而且筆記本電腦并不支持Type-C接口的,那么選擇一款優秀的分線器就足夠我們使用了,也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為大家選擇提供一些參考。
最后,謝謝你看到了這里,我始終堅持與大家分享最真實的使用體驗,也希望我的經驗能夠給大家選購時提供一些參考,幫助到大家。
既然如此,不如給個關注+點贊+收藏,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你們的支持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比芯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