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開海美迪電視盒子,安裝沙發管家或當貝市場,搜索下載一個【ES文件管理器】;(如果沒有沙發管家和當貝市場,可以用電腦百度搜索下載到U盤、再插入盒子安裝即可)
2、安裝好后,打開【ES文件管理器】,點【網絡】——選擇【網盤】;
3、點擊右上角的【新建】——找到【百度網盤】;
4、登錄百度云賬號,成功進去后就可以觀看你百度網盤里的所有資源了。(如果遙控器無法輸入,可以切換到鼠標模式更容易操作)
第二種方法:悟空遙控器
1、同方法1:打開電視盒子或者智能電視,安裝沙發管家或當貝市場,搜索下載一個悟空遙控器;
2、安裝后打開首頁,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也安裝一個悟空遙控器;
3、將盒子和手機兩個設備連在同一個WiFi網絡下,然后,打開手機上的悟空遙控器即可連接到
4、成功連接后,即可看到首頁中的【百度云】入口,點擊登陸賬號密碼,即可進入自己的網盤找到想看的視頻投放。
第三種方法:投屏功能
帶鏡像功能的IOS手機用戶看這里:
1、一臺海美迪盒子、一臺蘋果手機,保證兩個設備連在同一個WiFi網絡下;
2、找到蘋果手機里的【屏幕鏡像】功能,打開它;
3、等待手機自動搜索設備,連接成功后,打開手機百度網盤投屏到電視上就可以啦。
支持Miracast功能的安卓手機看這里;
1、同樣一臺海美迪盒子、一臺安卓手機,保證兩個設備連在同一個WiFi網絡下;
2、進入應用中心,打開海美迪盒子上的Miracast(右下角會顯示設備名稱),同時也在手機設置中找到多屏互動這個功能并打開它,兩個設備進行連接;(這里注意:不同品牌手機可能功能命名不同,這里小編演示的華為手機是進入【設置】——【設備連接】——【多屏互動】即可)
3、等待手機自動搜索設備,連接成功后,打開手機百度網盤投屏到電視上就可以看網盤資源了,是不是超級簡單呢?以上就是如何用電視盒子播放百度云盤資源教程,大家不妨用手上的電視盒子試一試。
百度網盤在5月18號推出一款面對電視機或電視機頂盒的影視點播app—百度網盤TV。
電視或盒子可以通過螞蟻市場和當貝市場搜索下載,安裝好用手機端的百度網盤掃碼登錄,就可以看到自己網盤的資料,自己收藏有影視資源就可以直接播放觀看了(只顯示影視資源,其它資源不顯示內容),功能是不是很強大啊?
對于自己網盤沒有資源的同學也不用著急,可以用電腦到網上找資源,找到喜歡的資源就可以轉存到自己的網盤上,不用下載,轉存后馬上就可以在電視端觀看了。
當然,些app如果不是VIP會員,也只能觀看720P的影視,對于要求不高的人來說也夠了,但如果你要求高就充個會員,就可以看高清了。對于電視或盒子端免費資源越來越少的今天,百度網盤TV還是很良心的了,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試一試!
在談 5G 大家肯定都能說上個幾句,畢竟連蘋果都標配 5G 了,安卓自然是清一色的 5G 手機了。
雖然 5G 手機越來越多,但事實上,除了套餐費貴了之外,和 4G 幾乎沒差距,大家都期待能有重磅的 5G 應用推出。
面對群眾的迫切需求,5G 技術領先的華為強勢推出華為云電腦服務,號稱能模糊手機與電腦之間的邊界,顛覆傳統電腦。
*圖片來源福布斯中文網
然而沒想到,今天就看到這樣一條新聞:“華為云電腦” 8 月 16 日將停止服務和運營。
公告指出:
因業務發展策略調整,“華為云電腦”將于北京時間 2021 年 8 月 15 日 23 點 59 分停止服務和運營,屆時及以后您將無法登錄和使用。在此之前,有效套餐仍可連接使用,請您務必及時轉存云電腦中的所有數據,停服后您的數據將被永久刪除,不可恢復。
對很多網友來說,又是一個沒用過就下架的重磅功能。
華為云電腦是什么?
華為云電腦于 2018 年發布,簡單來說,華為云電腦就是一個手機 APP ,里面集成了整個 Windows 系統,通過華為的云服務,用戶就能在手機上流暢運行電腦軟件,完成安卓系統無法實現的操作,例如移動辦公和高清制圖等。
華為云電腦剛推出的時候,確實引起了熱議,甚至有媒體在吹捧未來已經到了,傳統電腦將被“殺死”等等,大家對云電腦的出現有著高度的期待。
大家還記得這個經典的“測評”嗎?
隨后網友同理可得。
大家把這個當段子,看完笑一笑就完事了。
其實連同老狐在內,在當時也是很期待華為云電腦的表現的,不過在使用過后,確實發現云電腦并沒有想象來得好。
云電腦的不足
首先,華為云電腦是一個 APP ,能讓大家在手機上運行 Windows ,這個想法沒毛病。
但問題在于,手機這么小的屏幕,硬塞一個電腦系統,實在太費眼了。而且傳統電腦都是自帶鼠標和鍵盤的,云電腦不外接設備的情況下,用虛擬鍵盤,那就更加難受了。
把外設都備齊后,想著能好好辦公了,然而又有新問題出現了,由于是云服務,所有操作都需要網絡支持,但往往我們應急辦公的地方網絡條件都不太好,例如地鐵、車站、機場等。
所以,很多時候云電腦派不上用場,硬上的話,也只會卡得提前下班。
不僅體驗一般,華為云電腦的收費也值得商榷,標準型包月需要 59.8 元,不包月則需要 4 元/小時,看起來收費不夸張。
但對于偶爾應急辦公的朋友來說,就沒必要為它開通包月服務,加上手機體驗實在拉跨,如果真的追求效率,那不如直接去網吧,方便又省事,畢竟網咖收費也就 4-6 元。
雖然云電腦業務被砍了,不過它是個好東西,只是理念太超前,現在的網絡條件還配不上它而已。
云電腦的未來
其實對鴻蒙了解的朋友都知道,現在華為在主推超級終端的概念,一臺手機可以無縫連接所有的華為設備。
其實有了這功能,緊急辦公問題很容易解決,如果真要修圖 PS 什么的,就找個網咖弄吧,畢竟關系飯碗的事情,重視一點還是很有必要的。
在我看來,現在的手機 APP 已經非常完善了,移動辦公完全能解決大部分需求。現在用戶更多的需求反而是落在娛樂方面,例如在不裝高配電腦/游戲主機的情況下,爽玩各種 3A 游戲大作。
在近幾年的挖礦潮影響下,全球芯片緊缺,顯卡價格暴漲,Steam 最多玩家使用的顯卡還是 2016 年發售的 GTX 1060 。
高端顯卡買不起,那么在不升級硬件的前提下,想要體驗更高的游戲畫質,云游戲是最好的選擇。
其實云游戲并不是什么新概念,因為我們小時候的點播臺,就已經有云游戲的雛形。點播游戲后,直接用固話的按鍵來操控游戲,注意別掛斷電話就能繼續玩下去,當然月底的話費也是特別好“玩”的。
云游戲一直都在發展, 2009 年,美國的 Onlive 公司就開始了云游戲的探索,它給玩家繪制了這樣的一張藍圖:
云游戲玩家能擺脫硬件性能的限制,免除升級硬件所帶來的成本,只要是能接通網絡的電腦、電視、手機等一切終端,就能暢玩各種大型游戲。
Onlive 的理念在當時極為轟動,然后在 2015 年 Onlive 將大部分資產出售給索尼娛樂,宣布倒閉。
經過了 Onlive 的高開低走,大家都知道:云游戲平臺運營成本極高,游戲內容匱乏,最重要的還是網絡條件限制,讓游戲體驗非常的糟糕,只要網絡技術不改進,云游戲一直不會有大的進步。
現在 5G 技術又站在了風口上,谷歌、微軟、亞馬遜、騰訊、阿里、百度都在布局云游戲業務,大家宣傳一個比一個厲害,都說會改變我們的認知和消費觀。
但對于用戶來說, 5G 的存在感真的很弱,等哪天網速更快了,費用更低了,使用更方便了,每天都離不開 5G 的時候,大廠們再來給我們畫大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