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 | 明白消費拒絕被忽悠
自從蘋果高調捧出“視網膜”概念以來,屏幕分辨率要是不高點兒都不太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從智能手機、顯示器到筆記本,張嘴2K閉嘴4K已成為一種時尚,但你確定自己真的需要高分屏嗎?今天,電腦報小編將從筆記本開始,為大家撥開高分屏迷霧。
▼
——何為高分屏?
從字面上理解,高分屏無非是擁有高分辨率的屏幕,不過這個高分辨率需要一定的參照物。同樣13.3英寸的屏幕,某些屏幕分辨率為1366×768,有些是1920×1080,而有些可以達到2560×1600甚至是3200×1800。通常意義上人們習慣將擁有2K/3K/4K分辨率的筆記本稱為超高清屏幕,畢竟1920×1080分辨率在推廣過程中已經占據了“全高清屏”的頭銜。
——高分屏有什么好處?
高分屏能稱為市場關注的焦點,除蘋果自iPhone以來捧紅的“視網膜”屏概念外,更源自其它筆記本廠商的一致推崇。
畫面精細度更高,高分屏在同樣尺寸的顯示面板里放下更高分辨率,勢必能以較小的點距為用戶呈現出更精細的畫面效果。這顯然能讓玩家在游戲或者影視欣賞中看到更清楚的畫面細節。早先筆記本屏幕更多配備1366×768分辨率,對于15.6英寸這樣規格的筆記本而言,畫面的顆粒感的確讓不少玩家難受。
用戶視野更開闊,分辨率(屏幕分辨率)是屏幕圖像的精密度,是指顯示器所能顯示的像素有多少。由于屏幕上的點、線和面都是由像素組成的,顯示器可顯示的像素越多,畫面就越精細,同樣的屏幕區域內能顯示的信息也越多,最終為用戶帶來更大的視野。
以上兩點可以說是高分屏的主要優勢,在眾多宣傳廣告的推薦下,很容易形成“主流”聲音,但仔細想想,真的如此嗎?
——為何覺得高分屏是迷局
理想和現實總是有一段距離的,高分屏的優點很多時候會反過來變成缺點,較高的分辨率為高分屏筆記本帶來精細畫面效果的同時,也因較小的點距讓屏幕字體顯示過小,加速用戶眼部疲勞,雖然Windows 10顯示系統中已經能夠較好地調節字體大小了,但很多第三方軟件并不支持,高分屏字體過小的問題一直存在文本應用中。
當你覺得字體過小也能克服,尤其是一些游戲本本身就是以游戲體驗為主,類似《極品飛車》、《街頭霸王》這樣的競速或者競技類游戲而言,字體大小仿佛并不是什么問題。可你有想過高分辨率畫面顯示會對筆記本硬件性能造成更大的壓力嗎?
屏幕分辨率是指屏幕圖像的精密度,說的是顯示器所能顯示的像素有多少。分辨率越高,意味著一個畫面承載的像素就越多,而像素越多,就需要顯卡在單位時間里處理并輸出更多的數據,同樣配置的PC在1080P分辨率下流暢運行《孤島危機》,卻無法在2K分辨率、同樣畫面效果設定下流暢運行《孤島危機》就是這個原因。
在高分辨率畫面下游戲或播放高清視頻需要筆記本有更強的硬件性能支撐,且這個性能的跨度往往不是一丁半點的,對于2K甚至4K分辨率,即使配置較高的臺式電腦也不一定能夠流暢運行一些主流游戲,筆記本玩家恐怕就只能看幻燈片了。此外,高分辨率往往意味著耗電量的提升,這不但涉及處理器和顯卡耗電,屏幕本身也是耗電大戶。
——怎樣的分辨率適合自己?
了解完高分屏字體顯示、硬件性能需求、功耗等三方面問題后,大家還迷信高分屏一定是好的嗎?但是大家也不用對高分辨率筆記本畏之如虎,隨著處理器
和顯卡性能的提升,以及更好的視覺呈現效果,對于主流尺寸的游戲本而言,其實全高清屏(1920×1080)是相當不錯的選擇,滿足用戶視覺需求的同時,不會對硬件性能造成太大壓力。對于選購14和15英寸游戲本的玩家而言,小編更傾向推薦選擇搭載全高清屏(1920×1080)的產品。
當然,這里并不是說超高清屏幕(2K/3K/4K)就完全沒有選擇的必要,不過對于生產力工具兼顧影音播放終端的筆記本而言,即使是加入了平板模式和對觸控的支持,從續航和效果看,2K分辨率對于側重高清影視播放的玩家而言更具實用性,即使是部分游戲,在游戲筆記本高性能的支撐下,相信也能輕松應對。
——寫在最后:追逐熱點要理性
每一項科技產品熱點的誕生除市場需求外,很多還牽扯終端廠商及上游廠商的利益在其中,盲目追逐熱點,很可能會失去消費的理性,類似高分屏的宣傳還有很多,因此大家在購買時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就進行選擇,13英寸或更小尺寸的筆記本如果搭配全高清屏幕,建議先去賣場嘗試字體顯示表現,在自己可以接受的情況下再行購買。其次14或15.6英寸的,不管是辦公還是游戲,我們首先推薦購買全高清屏幕的機型,當然也需要對上面提到的不足理性看待。最后祝大家都能買到心滿意足的筆記本。
編輯:張毅
期到來,很多人也到了更換筆記本的時間點。今年有所不同,《黑神話悟空》比較火爆,因此大家對游戲本的要求也水漲船高。現在看,廠商很明白用戶的需求是什么樣的,總價要低,顯卡要強,散熱要好。
而現在的新品,確實也是按照這個需求來設置的。這次,我們就來看看兩款5699元的游戲本,都配了RTX4060,性能不低。
首先是機械師曙光15 Pro,到手價5699元。
這款本配置了銳龍7 7435H,其依然是8核,16線程,Zen3+架構,單核主頻頻率最高為4.5GHz,45W功耗,6nm工藝,無集成顯卡。
顯卡是RTX4060,8GB GDDR6顯存。16GB DDR5內存,升級到了1TB M.2 SSD,并且還有第二個M.2插槽。
屏幕15.6英寸,2560*1440像素,165Hz高刷,100% sRGB色域,支持DC調光。采用了5熱管,雙風扇,4出風口設計,強化散熱。
接口上,有2個USB-C 3.2 Gen2,2個USB-A 3.2 Gen1,支持100W快充,鍵盤帶有小鍵盤。重量2.2Kg。
點評:這款本處理器和屏幕規格較舊,但不影響總體的平衡發揮,還能提升性價比。
另一款,自然是老牌性價比產品,機械革命的蛟龍16K,售價也是5699元。
這款也是銳龍7 7435H處理器,不過標注可以穩定釋放70W功耗。顯卡也是RTX4060,標注可以實現140W性能釋放。
此外,是16GB DDR5 4800MHz內存,雙插槽,512GB M.2 SSD。
屏幕規格更高,16英寸,2560x1600像素,165Hz高刷,100% sRGB色域,支持DC調光。鍵盤有小鍵盤區。
具有mini-DP接口,HDMI 2.1接口,3A1C,還有網卡接口。
點評:這款本也是老模具了,繼續發光發熱,提供優質體驗。
可以看出,這兩款產品總體一個水平,稍有差別,機械革命強調散熱能力,釋放更多性能,同時屏幕規格更好。機械師比較穩妥,但也有優點,硬盤空間更大,接口上更便利。
如果你的預算不足6000元,還想直接配上RTX4060,并且總體沒有短板的話,這兩款是可以這個時間點考慮考慮的。
得不說,今年筆記本產品都太給力了,不知道各位選擇了什么樣的產品呢?如果是日常辦公需求,14英寸筆記本預算不超過4000元就能買到不錯的產品。如果你不知道買哪款,那不如看看紅米RedmiBook 14 2023,這款筆記本是今年618期間上市的產品,不過當時是3699元,現在漲了一點,變成了3799元。但即便這樣,我就想問,這筆記本有幾個競爭對手呢?
硬件配置上,12代酷睿i5-12500H處理器、16GB內存、512GB SSD,在硬件部分亮點確實沒那么多,比如內存硬盤的規格剛剛夠用,但這款產品的價格也是剛剛夠用的水準,也并沒有定價太高。讓一些關鍵賣點平民化,才是這款產品的關鍵特性。畢竟SSD要是不夠的話,自己買一條加上就行了。
說到這款筆記本不可升級的和影響體驗的部分,那就該說筆記本的屏幕了。這款筆記本采用了14英寸2880×1800高分屏,16:10的長寬比,高色域屏而且是出廠調整過色準,支持60Hz和120Hz兩檔刷新率。如今性能都基本夠用的情況下,一塊好屏帶來的體驗升級肯定要比配置更強。
至于說性能部分,雙風扇搭配雙熱管的組合,壓制12代酷睿難道不夠?性能釋放是絕對沒問題的,性能釋放可以達到45W。要說短板,那就是56Wh不太夠用,這也是12代酷睿本普遍的問題,因為這代酷睿的續航不太行。官方的解決辦法是標配100W GaN適配器,35分鐘可以充電到50%。
擴展接口部分,筆記本采用了3A1C的方案,如果你需要USB Type-C接口,那就基本需要擴展塢支援一下了,不然充電和接口就只能二選一。普通的USB-A接口倒是管夠,雖然其中包含了一個USB2.0,但也不影響啥,平時插上鼠標正好。另外,這款產品還配備了指紋電源鍵,在這個價位可不是每款產品都標配,紅米RedmiBook14 2023款還是更能打的。
總結來看,3799元、12代標壓酷睿、14英寸高分屏,加上這個價位不該有的精致外觀,紅米RedmiBook14 2023款應該是4000元以內的首選機型了。雖然比之前漲了100塊,但也沒讓這款筆記本脫離高性價比,依然是非常值得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