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年10月27日,英特爾正式發布12代處理器,終于跳過了14nm+++魔咒采用了名字為“intel7”的10nm制程工藝,大小核設計撕掉了11代大火爐高能低效的標簽,12代也被笑稱為牙膏擠太多,是近十年來英特爾最大的升級。
雖然骨灰級電腦玩家已迅速入手英特爾12代平臺,但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娛樂市場已不再是當年以電腦為中心,大部分用戶流向移動端平臺,很多人家里的電腦都是數年前的舊機型,僅用于處理檔案、玩端游、下載電影番劇。
這些老電腦已經出現嚴重的木桶效應,木桶效應指一桶水能裝多滿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這些老電腦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開機速度可能長達數分鐘,打開軟件也十分緩慢,機械硬盤嚴重拖累了系統性能。
老電腦機械硬盤有何不足
機械硬盤數據存儲在盤片上,由電機驅動盤片旋轉,通過磁頭臂移動磁頭讀取盤片上不同位置的數據。假設打開一個應用程序需要讀取100個文件,那么磁頭臂讀取完1個文件后,要移動到第2個文件所在的磁道位置進行數據讀取,來回移動100次才能完成100個文件的讀取,最后應用開啟,這種在不同磁道之間來回移動的操作,叫做機械硬盤的尋道時間。Windows長時間使用后碎片文件激增,消耗在尋道上的累計時間也更多,實際體驗也會急劇下降。
機械硬盤十分懼怕震動,運行時一點小小的震動就會造成盤片 刮花產生壞道,最終導致數據丟失甚至硬盤報廢。機械硬盤讀寫性能直接與于盤片密度與電機轉速掛鉤,目前主流機械硬盤單碟容量一般為1TB,磁道排列方式又分為傳統垂直記錄與疊瓦記錄兩種,疊瓦屬于雷坑大家別買。而轉速又分為7200rpm、5400rpm兩種,轉速越快帶來的噪音越大,難以取得平衡。
固態硬盤優勢
固態硬盤采用閃存芯片作為存儲手段,通過主控芯片進行數據處理,以電子尋址模式快速尋址,完全改變了傳統機械硬盤尋道天生劣勢,即使面對碎小文件也能保證快速讀寫。夜深人靜時機械盤嘎嘎嘎的聲音想必大家都聽過,而固態硬盤采用閃存芯片存儲文件,不會產生任何聲音。
固態硬盤不怕震動,特別是安裝在筆記本上,經常攜帶外出,數據不易丟失損壞。固態硬盤體積小,重量輕,安裝在主板上不會額外占據機箱獨立空間,無需走線機箱看上去更簡潔美觀。
讀寫性能測試
CrystaiDiskMark是一款測試存儲設備讀寫性能的軟件,通過四個項目測試大文件讀寫性能、小文件讀寫性能、多文件深度隊列性能等。分別對固態硬盤、機械硬盤進行測試,可以看到固態硬盤所有項目跑分都遠超于機械硬盤,部分項目達到了百倍提升,達到了降維打擊的程度。下面從幾個方面介紹測試數據都代表什么,還有這些數據與實際使用中有什么關系。
大文件讀寫
CrystaiDiskMark第一項是連續讀寫速度,表示存儲設備連續進行大文件傳輸時最高可以達到的速度,例如拷貝單個大容量的電影文件就是屬于這種。致鈦PC005固態硬盤讀取速度達到3303MB/s,寫入速度達到2594MB/s,而機械硬盤讀取速度為188MB/s,寫入速度為182MB/s。
假設要從這兩個硬盤里往外拷貝一個10GB的電影文件,按照理論數據計算,致鈦PC005固態硬盤耗時應該在3.03秒,機械硬盤耗時應該在53秒。
日常體驗大提速
日常操作并不看大文件的連續讀寫性能,我們日常打開QQ、微信、瀏覽器、WPS、網易云等操作,軟件全部都是由無數的小文件組成,這就需要看小文件讀寫性能,也就是CrystaiDiskMark最下面那兩項。
致鈦PC005固態硬盤單隊列4k小文件讀取61.28MB/s,寫入154MB/s;機械硬盤單隊列4k小文件讀取0.53MB/s,寫入1.52MB/s。假設打開QQ軟件需要讀取60MB數據,致鈦PC005固態硬盤可以做到雙擊即可秒開,而機械硬盤往往長達數十秒。
固態硬盤種類
從外觀類型上來看可以分為2.5英寸固態硬盤、條形M.2固態硬盤兩種。2.5英寸固態硬盤外形尺寸與筆記本機械硬盤幾乎相同,體積遠小于臺式電腦里常見的3.5英寸機械硬盤,接口為常見的SATA接口,讀取速度上限約為520MB/s。條形M.2固態硬盤目前主流的是M Key物理接口的NVMe固態硬盤,讀取速度可達3000MB/s+。
查看主板支持類型
用戶先拆開臺式電腦或筆記本,看看主板上有沒有M.2物理形態插槽,如圖中標紅色的位置所示就是預留給M.2固態硬盤安裝的區域。臺式機主板芯片組從8系(B85)也就是4代處理器開始,就嘗試加入M.2(10Gbps)接口的支持,到100系(H110、B150、Z170)也就是6代處理器,已全面普及M.2接口。目前最主流的NVMe高速固態硬盤為例,它采用M key物理形態的M.2接口,防呆缺口在右邊;而舊式B&M key物理形態M.2接口,防呆口則有兩個,用于SATA固態硬盤。
再來就是查看M.2插槽旁邊印刷著的通訊協議支持介紹,如果沒有的話可以查看說明書或上官網搜索。圖片中主板帶有兩根M.2插槽,上面那根只支持PCIE x4 NVMe固態硬盤 ,而下面那根除了支持PCIE x2 NVMe固態硬盤外,也支持SATA固態硬盤。
充電頭網總結
致鈦PC005 M.2 NVMe固態硬盤在以往評測中表現出色,各項數據都十分亮眼,采用長江存儲自研的Xtacking架構閃存,在實際評測跑分中讀取速度最高可達3501.47MB/s,寫入速度最高可達2778.79MB/s,不管是大文件拷貝還是細小文件讀寫,都能為老電腦做到原地起飛,繼續延續舊機的服役年限。
老電腦最大瓶頸在于機械硬盤,升級成致鈦PC005 M.2 NVMe固態硬盤可大幅度改善操作體驗,程序秒開不用長時間等待。英特爾6代處理器與100系列主板開始就帶有M.2插槽,是舊機型以最少投入獲取最大提升的最佳升級部件,讓老電腦發揮最大價值。
電腦怎么辦?運行速度慢,分分鐘想扔掉。想換,又要擔心錢包空空!生活充滿矛盾,為了讓舊電腦再用兩年,有些人選擇安裝固態硬盤“延壽”。但裝上之后,用起來還是卡頓。這是怎么回事?
相信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固態硬盤幾乎就是“瞬間打開”、“極速”的代名詞,裝上固態硬盤后,電腦可以秒開應用,或者高速拷貝文件。而事實上,升級硬盤之后的速度提升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升級后的產品反而不如之前的例子也不乏其例,這是為什么呢?
套用英特爾的話來說,固態硬盤也會成為瓶頸,這并不奇怪!這意味著什么?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加固態硬盤可以讓速度上天”這個說法。以前電腦最大的瓶頸就是硬盤的尋道時間,讀寫大量小文件成了機械硬盤的軟肋。而加了固態硬盤之后,硬盤的速度可以達到硬盤的1000倍,之后電腦的運行速度明顯提升,人們夸張地稱之為“天價”速度。
不過隨著固態硬盤價格的不斷下降,以及普及度的提升,人們對于電腦的流暢度也越來越挑剔。
裝上固態硬盤之后,啟動系統或者常用軟件的速度還是很快的,但如果玩3A游戲或者剪輯4K視頻的話,固態硬盤的性能就會不足,電腦難免會卡頓。
比如一些大容量SSD的持續寫入速度僅在100MB/s左右,而3A游戲大作的文件大小卻高達幾十GB,甚至可能跟不上下載或解壓的速度。
在SSD中,我們需要區分緩存速度和介質速度,有些朋友在購買SSD的時候,會看一些評測文章,文章中提到了SSD的運行測試速度,這里的速度一般就是指的緩存速度。
SSD整體的速度取決于閃存顆粒的速度,但是隨著閃存顆粒容量的不斷增加,存儲密度越來越大,它的速度卻不斷下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有了“緩存”提速的方法。
那么緩存速度和中速有什么區別呢?就好比把一瓶水倒進漏斗里,同樣多的水從大瓶子里倒出來會比從小瓶子里倒出來快,這就是中速,而漏斗就是中速。就好比緩存,吞吐快,但是容量小,當緩存滿了之后,就看實際存儲介質能寫多快了。
也就是說,如果緩存容量有限,那么稍微大一點的文件不斷寫入就會把SSD緩存占滿,導致寫入速度急劇下降。
這就是安裝固態硬盤后電腦還是會卡死的原因,當然在安裝固態硬盤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讓它發揮到最大性能,具體該怎么做呢?
第一點:硬盤接口
常見的硬盤接口有兩種,一種是SATA接口,一種是M.2接口。不過SATA接口的讀寫速度一般不會超過600MB/s,而M.2接口一般實現PCIE標準,讀寫速度可以達到3000MB/s以上甚至更高。為此小電建議大家購買M.2接口、NVMe協議的固態硬盤。
第二點:4K對齊
在使用SSD之前,需要進行4K對齊,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其性能,正常情況下,系統安裝到SSD上時會自動進行4K對齊,當然我們也可以在磁盤管理工具中實現這一點。
你是在“看著”我嗎?
電腦反應慢,換硬盤有用嗎#
在我們日常使用電腦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電腦反應慢的情況,這著實讓人感到煩躁。當電腦變得慢吞吞的時候,很多人會思考一個問題:換硬盤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今天,我們就來詳細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硬盤在電腦中的作用。簡單來說,硬盤就像是一個倉庫,用于存儲電腦中的各種數據,包括操作系統、應用程序、文件等等。當我們打開一個程序或者文件時,電腦會從硬盤中讀取相應的數據并加載到內存中進行處理。
如果你的電腦使用的是傳統的機械硬盤(HDD),那么它的工作原理就像是一個老式的唱片機。數據存儲在磁盤的磁性表面上,讀寫頭需要在旋轉的磁盤上移動到正確的位置來讀取或寫入數據。這個過程相對較慢,尤其是在隨機讀寫小文件時,性能表現不佳。這也是為什么使用機械硬盤的電腦在啟動系統、打開大型軟件或者多任務處理時會顯得很吃力。
那么,如果把機械硬盤換成固態硬盤(SSD),情況會有很大的改善嗎?答案是肯定的!
固態硬盤沒有機械部件,數據存儲在閃存芯片中。它的讀寫速度比機械硬盤快得多,尤其是在隨機讀寫性能方面有了質的飛躍。這意味著系統啟動時間會大大縮短,軟件能夠瞬間打開,文件的復制和移動也會變得非常迅速。可以說,換上固態硬盤后,你會感覺電腦像是重獲新生,整體的使用體驗會有一個顯著的提升。
舉個例子,比如說你原來的電腦使用機械硬盤,從按下電源按鈕到進入操作系統可能需要一分鐘甚至更長時間。但換上固態硬盤后,這個時間可能會縮短到十幾秒甚至更短。當你想要打開一個大型游戲或者專業軟件時,不再需要漫長的等待,幾乎是瞬間就能加載完成。
除了速度上的優勢,固態硬盤還具有更低的功耗、更小的噪音和更好的抗震性能。這些特點不僅能讓你的電腦更加高效穩定地運行,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長電腦的使用壽命。
但是,換硬盤并不是解決電腦反應慢的萬能鑰匙。電腦反應慢可能還有其他原因,比如內存不足、CPU 性能瓶頸、系統垃圾過多、病毒感染等等。如果你的電腦內存太小,即使換上了固態硬盤,在同時運行多個大型程序時仍然可能會出現卡頓。同樣,如果 CPU 性能太弱,無法處理復雜的任務,也會影響電腦的整體性能。
因此,在決定是否更換硬盤之前,建議先對電腦進行一個全面的檢查和評估。可以查看任務管理器(在 Windows 系統中按下 Ctrl + Shift + Esc 組合鍵),了解 CPU、內存和磁盤的使用情況。如果發現磁盤使用率經常處于 100%,而 CPU 和內存的使用率并不高,那么更換硬盤很可能會解決問題。如果是其他硬件的性能不足,可能需要考慮升級相應的硬件或者優化系統設置。
另外,如果你決定更換硬盤,還需要注意一些事項。首先是選擇合適的固態硬盤,要考慮容量、接口類型(如 SATA、M.2 等)、讀寫速度等參數。其次是數據遷移的問題,如果你的電腦中有重要的數據,需要提前備份或者使用專業的工具將數據遷移到新硬盤上。
總的來說,當你的電腦反應慢時,更換硬盤是一個值得考慮的解決方案,尤其是從機械硬盤換成固態硬盤,往往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同時也要綜合考慮其他可能影響性能的因素,確保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電腦卡頓的問題,讓你的電腦重新煥發活力,為你的工作和生活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
所以,如果你的電腦總是慢吞吞的,不妨試試給它換一顆“快速的心”——一塊高性能的硬盤,說不定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