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1


    EP


    EP(Extended Play),細碟,是CD的一種,音樂容量介于單曲和唱片之間。播放設備亦與普通CD一樣,沒什么特殊要求。它們的區別在于,每張EP所含曲目量比CD少,一般有2-3首歌左右,最多也不會超過5首歌,價位也比一般CD低。



    02


    AVCD


    AVCD的標志是排在第一首的是電腦文件,不能播放。AVCD是VCD的一種。


    AVCD,簡單地說就是既有聲音(Audio),又有圖像(Video)的碟。AVCD是近年來出現的新型光盤,它以數字音樂為主,添加了VCD的內容,而圖像部分常常是與音樂主題有關的MTV。


    03


    HDCD


    HDCD即High Definition Compatible Digital(高解析度兼容數碼)的縮寫,1993年由美國REFENENC RECORDS公司推出。它采用一種新的錄音技術,在將母帶上的模擬音頻信號送入HDCD編碼器的時候,以超過傳統CD制式44.1KHz,16BIT的高解析力編成數碼信號,此時產生的信號將多于普通CD所能容納的信號。


    04


    DTS


    DTS的全稱(Digital Theater Systems)意為“數碼影院系統”“DIGITAL SURROUND”意為“數碼環繞立體聲”。


    05


    LC


    LC是發燒CD的一種,制作成本比較高,音質效果比較好。


    06


    XRCD


    頂級發燒唱片的典范,目前細分為XRCD、XRCD2、XRCD24等小類。



    XRCD全稱“EXTENDED RESOLUTION COMPACT DISC”意為超解析力CD。1997年日本JVC公司推出,XRCD技術的發明開創了錄音硬件、理論的新境界,包括了Mastering設備、制造工序、硬件與理論等多方面成果。獨創技術的運用大大提高了CD的制作精度及高保真度。


    XRCD可以說是完美的16位,不需要專門的硬件解碼設備,任何一部CD機都可使用。XRCD很明顯在透明度、高頻的圓滑延伸、立體感與珠圓一滑的質感等方面,有非凡的表現力與震憾力,自然是頂級享受,在發燒音響中的效果更是無與倫比。由于制作成本高昂,目前只有少數的知名藝術家的知名作品被制成XRCD,因而XRCD的品種不算多。是音樂發燒友的最愛。


    07


    SACD


    發燒唱片的一種。發燒試音碟、發燒示范碟經常采用的形式。SACD全稱叫Super Audio CD,是超級音頻光盤系統,它是由索尼和飛利浦公司合作開發。SACD采用DSD數字錄音技術,它的頻率范圍和動態范圍均優于CD。即使使用普通CD機,音樂的效果在音場、清澈度、樂器和人聲的細致層面也得到全面提升。同XRCD一樣,由于制作成本不低,有資格制作成SACD的藝術家的作品不多,品種上稍比XRCD豐富。


    SACD播放時有的需使用SACD專用的播放設備,目前大部分的SACD可在普通CD機與SACD上同時使用。通常這種CD上會貼有標識,長方形灰色的標識就是適合所有CD播放設備的。


    08


    DSD


    發燒CD的一種,價位上跟普通CD差不多。目前DSD錄音技術傳至中國,國內原版有一些質素高的低成本DSD作品。


    DSD CD 系列采用了DSD制式及SBM-DIRECT去將DSD處理過的信息還原至16BIT,DSD CD無信紙在聲音的自然度,語氣的細極度,樂器的質感度與及音場背景之寬深度都有大大的改善,務求令廣大樂迷可以享受更靚聲的音樂。DSD CD可在所有CD機上播放。


    09


    24BIT


    24Bit 指每一秒聲音的點數為24點,對于音質上能更細膩,特別是在于最大聲、最小聲的處理上,能將音樂細節描述得更為清楚,而這種超高解析度的處理,將讓音樂的色彩更鮮明、層次分明?!?4K金碟,24BIT”經常同時使用在CD制作當中,這種CD在M58.NET上也有不少,大部分制成金碟的都是經典作品。


    10


    AAD、ADD、DDD


    第一個字母,表示錄音制式,如果是A,就是模擬錄音,如果是D就是數字錄音。第二個字母,表示混音方式,如果是A,就是模擬混音,如果是D就是數字混音。第三個字母,肯定是D,因為是生成光碟,肯定是數字制版。


    11


    Hi-Fi


    Hi-Fi :High fidelity的縮寫,高保真的意思,一般用來表達硬件音響設備的優質功能,Hi-Fi唱片指的是錄音質素優良的唱片。


    12


    LD


    LD :LASER DISC 鐳射影碟。主要用于電視、電影和卡拉OK(主要是卡拉OK的應用)儲存電影的雙面視頻光盤,現在已差不多被DVD完全代替。


    13


    DOLBY


    DOLBY Digital:杜比數碼,DOLBY是音效的技術標準之一,產生于美國DOLBY杜比實驗室,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應用于電影立體聲喇叭,經過多聲道、降噪、數碼解析等技術處理,使得音效產生立體逼真的現場感。此技術后被廣泛應用在影音業當中,并形成標準制式。如:Dolby AC-3/DTS 等等。直到現在DOLBY實驗室依然在不停的研究此技術,版本不斷提升和更新。


    采用DOLBY制式制作的硬、軟件產品(如DVD)一般都會在包裝醒目的位置上標有DOLBY字樣和圖標,代表著影音產品的品質。


    14


    24K金碟



    24K金碟是在制造CD的物料上電鍍一層24K金膜,由于金屬特性使然,分子分布非常平均,電鍍層平滑如鏡,使鐳射光束得以百分之百完全反射,音效亦特佳,是為現今科技下音效最標致的CD物料。



    ?

    時錄制屏幕視頻和音頻非常容易,如果您能掌錄屏軟件,就沒有問題。在本文中,我將介紹5款能夠聲畫同步錄制的電腦錄屏軟件,請參考。

    如何在錄屏的時候做到聲畫同步?實際上,同時錄制屏幕視頻和音頻并不難,您只需要一個易于使用的屏幕軟件來幫助你。錄屏軟件是用來給電腦錄屏的軟件,如果你有這樣的軟件,只要點擊幾下啟動軟件就可以操作了。

    在本文中,我們將介紹5款支持同時錄制屏幕和音頻工作的錄屏軟件,請參考。

    [推薦]易我錄屏助手

    易我錄屏助手是一款簡單易用的屏幕錄制軟件。您可以將其用于商業用途、在線教材、興趣愛好等。它具有豐富的錄音功能,但它的特點是即使是初學者也能使用的簡單操作方法。除了基本的全屏錄制外,您還可以擁有豐富的錄制功能,例如單窗口錄制、僅錄制選定屏幕的一部分、網絡攝像頭錄制、游戲錄制、系統錄音、麥克風錄音等。您也可以通過本軟件使用基本的視頻編輯功能,但如果您需要更高級的編輯功能,一起使用易我剪輯軟件會很方便。

    特征

    • 同時錄制屏幕視頻和音頻
    • 實時編輯文本、線條、箭頭等
    • 高級視頻編輯功能
    • 定時錄制自動開始錄制
    • 以MP4/WMV/AVI等格式保存文件

    此外,在錄制屏幕和音頻后,您還可以使用此軟件編輯錄制的內容。

    對于那些想要進行更高級視頻編輯的人,我們強烈推薦易我剪輯大師。

    準備工具:易我錄屏助手、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

    步驟一:在易我科技官網上下載并安裝易我錄屏助手,打開安裝好的易我錄屏助手。

    步驟二:選擇錄制類型,【全屏】、【區域】、【音頻】或【攝像頭】。

    步驟三:根據錄制要求選擇聲音類型,【系統聲音】、【麥克風】、【系統聲音和麥克風】或【不錄聲音】,點擊【選項】,可以分別調節系統和麥克風的音量大小。

    步驟四:點擊【REC】開始錄制。

    以上就是如何使用易我錄屏助手的操作流程,錄屏的過程十分簡單與高效,希望能夠解決您的錄制需求。

    [其他屏幕軟件]

    Icecream Screen Recorder

    Icecream Screen Recorder是一款易于使用的錄屏軟件,具有用戶友好的界面。當您啟動軟件時,您可以從視頻捕捉、游戲捕捉、屏幕截圖和錄音中選擇您想要做的工作。您可以使用這些功能來錄制屏幕、游戲錄音、錄音、屏幕截圖、教程視頻、網絡研討會錄音、直播視頻、Skype 通話錄音等,還支持聲畫同步工作。

    特征

    • 支持全屏錄制和只錄制選定范圍
    • 網絡研討會錄音
    • 同步音頻屏幕錄制
    • 添加自己的水印

    OBS Studio

    OBS Studio是一款開源的錄屏工具,特別適用于游戲錄制和游戲分發??梢栽赪indows/mac/Linux上使用,可以免費下載,可以使用錄屏、語音錄制、游戲錄制、語音錄屏等功能。對于初學者來說,它可能是一個有點高級的軟件,但是如果你通過參考教程頁面等來使用它,你就會習慣它,所以我認為你即使是第一次也可以嘗試。

    特征

    • 免費使用
    • 同時錄制的屏幕音頻
    • 噪聲抑制
    • 不限制錄音數量

    QuickTime Player

    我認為QuickTime Player是Mac用戶熟悉的多媒體播放器,但這個軟件實際上不僅可以播放,還可以記錄、編輯和分享屏幕上的動作。錄制后,屏幕圖像和圖像可以共享到YouTube和Facebook等網站。可以錄制任何視頻、游戲錄制、音頻錄制、同步音頻和屏幕錄制。此外,您的Mac設備上已經安裝了QuickTime Player,因此您無需下載任何額外的軟件。

    特征

    • 同時錄制音頻和屏幕視頻
    • 保存網站上的視頻
    • Mac用戶免費

    VLC媒體播放器

    VLC被稱為免費和開源的多媒體播放器,可以播放內容、轉換媒體文件等。您可以播放DVD/音頻CD/VCD、流媒體視頻等。它也可以在Windows/mac/Linux/Unix/iOS/Android上使用。實際上,您可以輕松錄制此VLC,流式傳輸視頻和音頻。相信很多人都已經在用這個軟件了,所以不用安裝其他的錄屏軟件就可以直接開始錄屏了。

    特征

    • 同步音頻/屏幕錄制
    • 流視頻錄制
    • 自由

    總結

    在此頁面上,我們介紹了 5 款可聲畫同步錄制的錄屏軟件。許多錄屏軟件都是免費且易于使用的,因此請選擇具有您需要的功能的一款并嘗試一下。如果您是初學者并且想知道使用哪一個比較好,建議使用易我錄屏助手,還可以在錄制時更改屏幕大小并與音頻同時錄制。

    照相機、留聲機誕生,解決了人們記錄影像、聲音的需求以來,人們就不斷地追求著在有限的條件下盡可能地提高這些記錄的品質,而從模擬時代過渡到數字時代以后,這方面的追求有一部分變成了在盡可能小的空間中提供盡可能好的內容質量,這就催生出了一系列不斷演進著的媒體壓縮技術。

    不過這期課堂的主題尚未來到媒體編碼的歷史,在講音視頻圖像的壓縮算法進化之路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些媒體內容的載體——容器格式的進化歷程。

    首先需要區分清楚的,就是容器格式與媒體編碼格式。

    何為容器(Container)

    對于數字媒體數據來說,容器就是一個可以將多媒體數據混在一起存放的東西,就像是一個包裝箱,它可以對音視頻數據進行打包裝箱,將原來的兩塊數據整合到一起,也可以單單只存放一種類型的媒體數據。它就像電影膠片一樣,中央是一幀一幀的圖像,而兩旁則印有對應的音軌。



    舉個簡單的例子,常見的MP4就是一種媒體容器格式而不是編碼格式,它里面的視頻編碼可以是現在最常見的AVC/H.264,也可以是它的前任H.263或者下一任——HEVC,音頻編碼可以是常見的AAC也可以是AC-3。

    另一個生僻點的例子:最常見的圖片格式——JPEG,它其實只是一種壓縮方式,而它的存放方式其實叫做JFIF(JPEG File Interchange Format),雖然在JPEG標準中定義了一種名為JIF(JPEG Interchange Format)的容器格式,但是因為其缺乏某些關鍵要素,造成了使用的不便而被后來第三方開發出來的JFIF容器給取代了,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JPEG文件幾乎都是裝在JFIF容器中的。

    雖然今天我們能夠直接拿到的MP4文件里面裝的幾乎都是AVC+AAC的組合,但還是不能混淆了兩者的概念,容器就是個容器,它沒得靈魂。

    AVI: 老而彌堅

    AVI可能是和筆者年齡相仿的朋友最早接觸的一個格式。確實,它推出的時間相對較早,也是許久以前最為常見的一種容器格式。它全稱叫做音頻視頻交錯( Audio Video Interleave),顧名思義,它就是簡單地將視頻與音頻交錯在一起,幾幀視頻之后就是對應的音頻段,這樣重復,直到結束。



    AVI文件的結構示意圖

    它由三部分組成,頭部、主體以及位于文件尾部的索引。頭部中含有文件的元數據(metadata),比如視頻的分辨率、碼率總幀數等信息。主體部分是媒體數據的存放區,它使用了塊(chunk)的概念,將原本的視頻流和音頻流分成塊狀進行交錯放置,就是上面講的一段視頻一段音頻交錯放置,而尾部則是用來放置索引,它用來記錄每個數據塊在文件中的偏移位置。



    紅框標注為對軌道的標識

    講到AVI,還可以聯動一下WAV和蘋果那邊的AIFF,這些容器格式其實是同源的,來自于EA(對,就是現在那個做游戲的EA)為了讓不同公司開發出來的軟件之間進行數據交換而在1985年開發出來的IFF(Interchange File Format)格式。蘋果在IFF的基礎上開發出了AIFF,而微軟與IBM將IFF格式使用的大端序改成小端序就成了RIFF(Resource Interchange File Format),也就是AVI、WAV這兩個容器的基本原型。




    AVI雖然老,但是因為它以幀為單位把數據切成塊來存放的特性,使得它幾乎支持市面上幾乎所有的音視頻編碼。而它的缺點也有很多,首先因為索引在文件尾部的關系,所以它并不適合用來流傳輸;另外在容器中也沒有時間戳,只能通過幀數和幀率信息來進行計算,在索引里面并沒有寫明時間戳—媒體位置的數據,所以要在播放AVI時進行快速跳轉還需要額外的技術手段;而媒體數據分塊存放也使得它對很多使用運動預測特性的視頻編碼的支持并不是太好,因為這些幀,比如P幀和B幀,都是通過I幀進行計算得到的,這就需要訪問當前幀以外的數據了。

    MPEG-PS:VCD、DVD的功臣

    用電腦播放過VCD的朋友一定還記得會在目錄里尋找那個最大的.DAT文件來播放,而DVD則是找那個最大的.VOB。其實這兩個格式都是MPEG-PS容器規范的一種,此PS非彼Photoshop,而是指Program Stream,是MPEG組織在1993年發布的一個容器標準,并且隨后寫入ISO/IEC國際標準,除了以上兩種后綴名之外,還有.mpg也用的是這個標準。

    MPEG-PS標準中引入了包的概念,整個文件由一個個包組成,每個包的大小并不相等,包里面含有這個包的時間碼以及對應的音視頻數據。

    MPEG-PS已經隨著時代的進步被廢棄了,它只能存放MPEG-1、MPEG-2、MPEG-4這些出自同門的視頻編碼,限制性較大。但因為VCD和DVD的廣泛流行,實際上它還是被用的相當多的。

    MPEG-TS:專為流傳輸而生

    MPEG組織不僅僅為音視頻文件的存儲制定了容器標準,還早早地順應時代潮流,為它們的傳輸準備了相應的容器。我們的數字電視和IPTV用的就是MPEG組織在1995年制定的Transport Stream,也就是TS容器,當然它也并不限于這兩個場景,在現在的低延時直播系統中,MPEG-TS仍然占據了絕對主流的地位,原因就是它的整個結構就是為了流傳輸而設計的。



    從IP層到TS包內部的結構

    一個TS文件中可以容納多個TS流,不同的流上面可以帶有不同的音視頻數據,這樣通過接收一個TS文件,用戶方面可以自由地在這個TS文件中的多個子TS流之間進行切換,非常適合用于傳輸電視節目。而它同時針對復雜的傳輸環境進行了針對性的優化,TS流的基礎單位是一個個大小僅為188字節的包,每個包都有自己的獨立時基,并且由于采用了固定大小,所以在傳輸過程中即使遭遇丟包也很快就可以恢復正常播放。

    發展到今天,TS仍然在網絡流傳輸時代中發揮著自己重要的作用,在蘋果主導的HLS(Http Live Streaming)協議中使用的就是TS流,它比MPEG-DASH更加通用,因為后者對于MP4文件進行了一定的修改,在老平臺上面支持不太好,而HLS使用的TS仍然是規范中的,可以被大多數設備兼容。

    不過也因為TS分包較多的特性,會產生一些數據冗余,所以在存儲場景中一般不會使用TS作為容器。

    M2TS:專為高清時代而生

    M2TS多見于Blu-ray光盤和高清錄像(AVCHD)中,它由MPEG-TS修改而來,加入了對于高清時代新的音視頻編解碼支持。



    一張Blu-ray視頻光盤中的M2TS

    并且由于TS文件的特性,每一個小片上都有自己的獨立時間戳,這使得文件中一部分數據即使遭到破壞也不會影響到其他部分的正常播放,而且可以從中隨意的進行切片操作。

    ASF:先進卻早夭

    見過ASF格式視頻的朋友我想應該不會太多,但是見過WMV和WMA這兩個微軟以前主推的媒體編碼格式的朋友肯定有很多。其實WMV和WMA就是存放在ASF容器之中的,它全稱高級系統格式(Advanced Systems Format),微軟原本計劃是用它來作為AVI容器的后繼者的,它具有諸多先進的特性,比如說它可以包含視頻除了規格以外的元數據,如導演、電影名這些,它也可以提供數字版權管理(DRM),還有非常好的流傳輸支持——僅需要加載文件的最小部分即可開始播放,這點小編感受過一次。




    ASF文件開頭會用這32個字節來標識自己是個ASF文件

    ASF身上的這些特性在當時還算是比較先進的,但不過這于事無補,微軟建立它那套封閉媒體格式體系的做法并沒有得到太多廠商和用戶的支持,大家仍然更喜歡用其他更為開放一點的標準,比如MP3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ASF容器也隨著微軟媒體格式的衰亡而漸漸消失了,我們今天已經幾乎看不到WMV、WMA這兩個曾經還很常見的格式的影子了。

    RM:昔日王者,如今不見蹤影



    與ASF差不多同時代流行的就是RM和RMVB了,在那個AVC尚未開始普及,DivX和XviD應用較少的年代中,RMVB在國內的各大下載站中都占據了絕對主流的地位,很多視頻站也大多使用RM來提供“網絡視頻點播”的服務。



    RM容器的內部結構

    不過RM容器本身并不出彩,索引仍然位于文件尾部,不過由于數據段里面有加入時間戳,所以在流傳輸時還是可以應付用戶的跳轉操作的。因為這個容器本身與RM編碼息息相關的原因,它本身也只能容納RM編碼的視頻流,所以在RM編碼沒落之后我們就很少再看到這些昔日王者了,一個容器格式想要長存,要么在設計上有其獨到之處,要么就是要開放,在眾多平臺上面提供支持。而RM兩個理由都不占,效果又比不過新興的AVC,所以它的沒落也是必然了。

    FLV:前高清時代的寵兒

    還記得十年前的土豆網嗎?彼時它還被稱為“國內的Youtube”,當時視頻網站普遍都還在用Flash寫播放器實現流視頻播放,而自然而然地,Adobe制定的Flash Video格式就成了這些視頻網站主要使用的容器格式,也就是我們熟知的FLV。



    FLV格式是在Flash Player 6中引入的,當時更多的是被存放在SWF文件的內部,不過后來因為體積越來越大而直接獨立了出來,它的結構相對而言比較簡單,主要分為兩塊,位于文件頭部的元數據信息和后面的音視頻數據。不過在數據的存放上面,FLV是將數據分為多個標簽進行存儲的,每個標簽都帶有自己的時間戳,所以這就保證了流傳輸時的音畫同步。

    由于FLV結構簡單但是功能足夠用,并且被Flash Player天然支持,所以在當時的視頻網站上面普遍都使用它作為容器,直到今天還有很多網站沒有放棄它,雖然其中的視頻編碼早已升級,它也有衍生出來的F4V作為后繼者,雖然后者的血統已經不是Flash家族的了。

    F4V:換了血的繼任者

    小編還記得土豆網在2009、2010年左右在國內率先開始使用H.264編碼,當時如果將清晰度切換到“高清”就會播放這些用H.264編碼的視頻。而用飛速土豆加速會緩存到一些.f4v擴展名的文件,乍一看還以為它就是FLV,但其實不然,F4V其實是MP4所在的ISO標準容器家族的,但也是Adobe搞出來的FLV的后繼者。關于后者的詳情,請往下看。

    MOV:蘋果向業界作出的貢獻

    MOV格式的正式名字叫QuickTime File Format。看到這個QuickTime第一反應肯定是“哦,這是蘋果的東西”。確實,QuickTime File Format是由蘋果在1998年推出的,它引入了原子(atom)的概念,在QTFF格式中,atom是基本的數據單元,它可以用來容納實際的音視頻數據,也可以放置元數據和字幕等文本信息,atom中所容納的數據類型和大小在每個atom的頭部進行描述,經過一層層的嵌套之后,整個數據文件呈現了一種樹狀的結構,并且保留了強大的可擴展性。



    MOV和MP4這些ISO標準容器格式的開頭都有一個ftyp用于標記格式

    MOV作為蘋果QuickTime編碼的成員,在目前仍然被蘋果設備廣泛使用著,并且對于它的支持非常好。1998年推出QTFF的同時,蘋果將這個格式交給了ISO組織,后者將它標準化為國際通用容器格式,而基于這個標準衍生出來的容器,又可以叫做ISO/IEC base media file format,同時被MPEG組織采納,寫入MPEG-4 Part 12標準中。

    ISO標準容器格式

    ISO標準容器格式是一個規范,它代表符合這個規范的容器類型,而不是特指某個格式。它是由蘋果的QuickTime File Format發展而來的,在MPEG-4 Part 12中被最終確定并被ISO/IEC組織寫入標準。它雖然沒有具體實現,但是它定義了基于時間碼的多媒體文件的通用結構,并由此成為了MP4、3GP等格式的基礎。



    3GP、MP4與ISO標準容器格式的關系

    MP4:標準,泛用

    MP4肯定是現在最通用最流行的媒體容器,甚至可以說沒有之一。但其實現在的MP4和早期的并不是同一個標準,目前常見的MP4標準是在2003年完整的的MPEG-4 Part 14規范中制定的,到今天為止也經過了多次的修訂。它其實與MOV之間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基本上就是把MOV的atom改了個名字,叫成box,然后加了一點別的佐料。



    MP4的內部結構

    蘋果建立iTunes Store賣數字音樂的時候選擇了AAC-LC作為他們的音頻編碼格式,而容器格式上面他們并沒有選擇與AAC-LC處于同一時代(MPEG-2)的ADTS,而是選擇了比AAC-LC大一輩的MPEG-4標準容器,也就是MP4,不過因為它只含音頻所以我們看到的擴展名就是.m4a,iTunes Store還賣一種只有視頻沒有音頻的MV,它用的也是MP4,擴展名為.m4v,本質上它們就是同一種東西。

    目前很多視頻網站已經從FLV切換到MP4上面了,而且還有一種新的MPEG-DASH格式就是借助于MP4可分割的特性實現的,它將一整段視頻切成許多段小塊,方便瀏覽器進行加載,減少HTTP長連接對服務器的壓力。

    這里說一句題外話,當年某站剛上HTML5播放器的時候,因為他們原來的視頻幾乎全部都用的是FLV存儲的,而HTML5標準并不支持它,所以要進行一個容器轉換,某站當時一位非常年輕的程序員寫出了一個在瀏覽器內實時將FLV文件轉成MP4并喂給瀏覽器的媒體播放器的腳本,名為flv.js,這個腳本可能給某站省下了非常大的格式轉換成本。不久之后這位程序員因為受不了某站的低薪而離職。這件事曾經引起了很多社區的熱烈討論,因為今天是程序員日所以特地寫了這么一段。

    3GP:精簡小巧,手機最愛

    3GP是MP4的同族兄弟,一樣是基于ISO標準容器格式,用過3GP的兄弟肯定還記得這格式最多出現的地方是哪里——以諾基亞為代表的前智能手機時代,手機錄像出來的文件大多都是3GP格式的。

    3GP這個容器格式標準其實不是由以往的MPEG啊這類專注于多媒體編碼的組織搞出來的,而是3GPP,對沒錯就是制定通信行業標準的那個組織制定的。它在容器支持的格式上進行了精簡,只面向于手機可以進行的編碼,比如MPEG-4 Visual、H.263這些比較老的視頻編碼和AMR、AAC這兩種前智能手機時代使用較多的音頻編碼。

    因為前智能手機時代的手機性能并不強大,一般也不需要支持很多種格式,不用像MP4那么全面,所以3GP最終成為了一種被廣泛支持的格式,不過也因為它支持的格式過于有限,最終在智能手機時代被同門大哥MP4給取代了。

    MPEG-DASH

    面對時下流行的流媒體,MPEG組織對MP4文件進行了魔改,由于MP4天生可以進行無損切割的特性,DASH方式將原本媒體文件中完整的文件頭的元數據信息和片段Box中的信息抽取出來單獨寫在一個文件(MPD)中,同時還包含了片段的URL等信息,播放器可以自適應選擇需要的片段進行播放,在自適應程度上面比HLS更強一些。(其實MPEG-DASH也可以用TS作為容器,但用MP4更多一些)



    目前MPEG-DASH已經成為了一項國際標準,人們比較熟悉的應用平臺就是Youtube和Netflix,在這些平臺上面你會發現瀏覽器在不斷地加載一些小的視頻文件,但是視頻的播放是連續的。

    MKV:強大無需多言,免費讓它受愛

    說到MKV,喜歡收藏高清電影的朋友肯定不會陌生,這種容器格式大概是和高清時代一起發展起來的,但其實它在2002年底就已經完成制定了,不過推廣的很緩慢,到了高清時代和UHD時代人們才開始發現這種容器的強大,并用的越來越多,連微軟都在Windows 10的初始版本中加入了對它的支持。



    MKV的內部結構

    MKV全名Matroska,它身上最大的特點就是開放標準、免費使用,而且它可能是目前地球上最強大的數字媒體容器格式,一個文件中可以放音頻、視頻、字幕、字體還有章節信息等等等等,前面東西都是不限數量任你放多少都可以吃得下的,而且它是目前唯一一個支持封裝ASS字幕的格式。

    值得一提的是,這玩意兒是俄羅斯組織матрёшка搞出來的,其實本身是用于盜版的,俄羅斯的網絡情況跟我們挺像的,網絡上盜版橫行,而MKV也幫助了文件的傳播,目前來看,MKV可能是眾多容器格式里面最好用的,無論是編輯元數據還是抽取軌道重新封裝都有GUI工具支持,不過可惜的是眾多視頻編輯剪輯軟件還是沒有提供對它的支持。

    總結

    其實讀到最后你會發現,這些容器格式內部對于音視頻數據的處理都是大同小異的,區別點其實并不大。更多的差距在于它們對于不同編碼格式的支持程度、元數據的詳細程度以及對于是否能夠支持音視頻以外的數據。

    而發展到至今,MP4仍然夠用,在互聯網時代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MKV在下載黨那里被奉為圭臬;而TS格式仍然在數字電視系統中被廣泛使用。但在他們之前的格式也不是說非常弱或者不好,只不過可能是他們支持的那些格式沒落了順帶著把它們也帶沒了,真正像AVI那樣確實在技術規格上落伍的容器并不多。

    而對于各種容器之間無損互轉的事情,小編這里推薦mp4box、mkvtoolnix和強大的ffmpeg這些工具。下一篇系列課堂,我們會轉向在如今多媒體領域中扮演無可替代角色的視頻編碼的變遷史,并且會看一看未來的AV1和VVC這兩種對于大眾來說還很陌生的下一代視頻編碼。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