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放鴿子是很不爽的事兒,偏偏又被我碰上了,PS3游戲機不但沒賣出去,又陰差陽錯的買了一臺帶TV功能的顯示器,回血不成反而又放了把血,這還不算,在更換了這臺1080P顯示器之后,我發現自己的很多設備已經都不美麗了,尤其是那臺HTPC。
再講我這臺HTPC之前,我覺得應該先普及一下什么是HTPC,所說的HTPC實際上是Home Theater Personal Computer的縮寫,用電腦來作為家庭影院的主要信號源,十多年前吧,用電腦來看電影還是很奢侈的事情,386時代的電腦主頻很低根本無法流暢播放VCD碟片,所以這時VCD解壓卡出現了,它可以不需要對CPU參與解碼運算,就能播放在電腦上看VCD,這讓電腦全面進入了多媒體時代,同時VCD解壓卡也是HTPC的發端。
讓我們一起聊聊HTPC
當時是2000年左右,錄像廳紛紛關門,老板轉行做武俠小說和VCD的租賃,而電影院的真正復興是從2009年以后才開始的,這中間的幾年是屬于VCD、DVD和互聯網的,而這些載體都離不開個人電腦,而看電影的成本也在不斷下降,相對于90年代要60塊錢一盤的TDK錄像帶,5塊錢一張的盜版VCD要便宜得多,而互聯網時代,我們直接將下載連接到本地硬盤,連光盤都省下了……當年在錄像廳里聞著煙味兒仍饒有興趣的集體觀看那因為翻錄太多次而造成滿屏馬賽克的“少兒不宜”電影,而面對現在這些根本消費不完的海量存儲內容,我卻不知道該點開哪一個。
錄像廳時代的終結,意味著電影這個在國內以盜版流通形式為主的藝術載體,從集體消費到個人消費的一次改變,人們開始在電腦上欣賞電影,雖然現在院線越開越多,票房連年刷新,但下載、云播等方式,仍然是互聯網民主要的觀影方式之一。正因如此,在個人電腦逐漸走下坡路的時間里,HTPC仍然有存在的理由。
這里說回我的HTPC吧,我有兩臺HTPC,同一個型號,都是戴爾Hybrid 140G,第一臺購買自2008年初,這是部在國際上拿過若干個設計大獎的產品,同時是工業設計電影《Objectified》露過一臉的兩個電腦類產品之一(另一個是蘋果的MacBook),而我甚至認為,現在Vista、Win7的“我的電腦”矢量圖標,也參考了Hybrid 140G的設計……另外一臺也是Hybrid,2013年500塊購買的準系統。
這兩臺電腦在度過自己的第六個年頭之后,都出現了為問題,之前在家里的1024 × 768分辨率的電視上播放在線Flash視頻沒有任何問題,可是在開頭提到那臺1080P的顯示器上就徹底陣亡了,雖然第一代45nm處理器T4200還能勉強播放本地1080P視頻,但在線的視頻網站在播放時無法全屏欣賞,否則會非常的卡頓。
筆者的兩臺Hybrid 140G(竹子和皮革外殼)
兩臺Hybrid 140G都是GMA965平臺,用的是X3100顯卡,當時大家對于1080P格式就像現在對于4K一樣的熱情,甭管有沒有片源,先要在硬件上支持一把,英特爾當年的策略也是一樣,在X3100上加入了“清晰視頻技術”,但硬解效果遠沒有N/A兩家好,當時的IntelIGP產品是個笑話(NVIDIACEO黃仁勛說的),而且最關鍵的是X3100不支持DXVA,自然就不能支持Flash的加速功能,去網上一搜,和我有同樣問題的網友還有不少,云播的視頻格式大多為Flash,所以這也宣布在云時代,我的HTPC可以退休了。
用這樣一篇文章紀念我的HTPC,只因為我太喜歡,我曾經不遺余力的跟其他同事推銷這個小的HTPC,但同事給我的反饋是:性能太差!這個我不反對,畢竟當時的品牌電腦里沒有HTPC的概念,戴爾Hybrid 140g也是作為一個迷你臺式電腦的形式出現的,使用筆記本的硬件,相同價格下,跟臺式機比較起來性能差,跟筆記本比起來少屏幕。所以這個小東西在銷量并不好。
這里引出了一個問題,HTPC真的需要很高的性能嗎?當然不是!
接下來是對于硬件發燒友們來說,處處是充滿惡意的負能量,如果您有顆玻璃心,可能會不太容易接受。對于HTPC,我的觀點一如既往,性能是最不重要的一環。第一,對于1080P和4K來說,隨便某個筆記本的處理器都可以軟解了,之前用Baytrail凌動播放4K已經毫無壓力,第二對于HTPC來說,要全面衡量高性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一般兼做下載機的HTPC要考慮功耗問題,而高性能的處理器還會帶來散熱風扇的噪音問題。
更重要的一點,過多的糾結在HTPC的性能上,往往會失去對內容的專注度,我身邊的朋友就是最好的例子,當年哪些費盡心思搭建起來的八核高性能獨顯影音平臺,在剛開始的幾個月新鮮勁兒過了之后,馬上就進入到休眠期,可能一年也開不了幾次機。
先別著急反駁,這是每個DIY心態下攢出來的HTPC的最終歸宿,所以每個Diyer都是處女座,他們能夠維持熱情的動力,就在于此。在更高更快更強的方針指引下,HTPC也必須要做到最強,至少是預算之內的最強,而當該硬件發展周期過了之后,會很快心猿意馬的想換新的了,對于PC發燒來說,這種心態沒有問題,但HTPC是PC的一個分支形態,他涉及到穩定性,涉及到平臺遷移的成本,更關注你能用HTPC消費了多少內容,選擇一款HTPC不應該是玩機的心態。
求助一個硬件發燒友來幫你解決你看電影的問題其實最不靠譜,不僅僅是硬件這一塊,他們會把本來容易的事情變得復雜化,技術宅們會為了不辜負你的期待,給你按上一堆軟件,像XBMC的多媒體用戶界面、KMPlayer播放器和一堆解碼器、All My Movies電影管理軟件,如果想遠程控制,還會裝上ULtraVNC,配置個DDNS花生殼等等……其實你只想下載個電影看看而已,不是嗎?
所以你找來硬件發燒友幫你攢出一臺HTPC,最后的結果很可能就是這樣,你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成本去學習使用,最后還是用自己的筆記本接在電視上充當HTPC用了。
之所以硬件發燒友幫不了你,是因為他根本不懂你的需求,進一步說,他們根本不懂電影、也不看電影,人的精力有限,不能要求他面面俱到,而且隔行如隔山,在專業領域走得太深,往往忽略用戶真實需求,有的時候的默契是建立在共同的興趣愛好之上的,不是黑硬件發燒友,而是在HTPC這方面,你們的角色不該是專家,而是參謀。
看電影也好,看劇集也罷,都是很個人化的視覺體驗,人的修養和受教育程度,以至于后天個性發展的區別,決定了對電影劇集的審美也存在差別,就HTPC這類看電影的工具來講,也有著一些細微的差別。
比如說,追美劇狂人,光有個大容量硬盤是不夠的,電腦上是不是要安裝一個如快手美劇之類的追劇軟件,是不是考慮到絕大多數美劇都是720P,而稍有1080P,去建議他不要去升級顯示設備呢?另外諸如一些美劇下載和云播放網站,一個迅雷VIP賬號更是必需品。
如果是偶爾看電影、玩游戲的話,是不是有必要去給他安裝一個藍光光驅呢,根據他玩游戲的類型區定制一塊顯卡,這類用戶通常希望外接投影,你可以告訴他:“投影在家庭用戶中的使用頻率是極地的,而且預熱、放幕布很麻煩。”,這時候,你的經驗就起作用了。
如果是那種不看電影會死,對美劇英劇明星如數家珍,關注視聽語言、場面調度的骨灰級電影發燒友,你最好不要在他的電腦上安裝任何軟件,這類人有個特點,所消費的電影劇集一般非常小眾,有固定的下載站點,通常是私人的網盤、云空間。
還有一類人,人傻錢多要的就是排場,這時候你可以肆無忌憚的給他推薦最好的硬件配置,他們喜歡金屬機箱,這樣可以和他們的次時代功放相匹配,不要用ITX主板,而能上投影就一定給裝上,這類人的客廳長度根本不是考慮的因素……
說了這么多,其實HTPC是有一根準繩的,就是要量體裁衣,不是每個人的品味都相同,很多情況下,硬件發燒友解決不了你看電影的問題,反而會把事情搞復雜,找一個你信任的人,把需求講清楚,不就是用電腦看個電影嗎?真的沒必要搞那么麻煩。
慶長假,相信有不少朋友追劇、煲電影,你選擇的是哪種方式呢?是去電影院看了《萬里歸途》、《平凡英雄》等國慶檔電影,還是宅家回味經典影視?如果宅家看電影的話,你是用家庭影院系統,還是用電腦呢?
前不久,曾有粉絲留言說,現在電腦就可以播放普通藍光、4KUHD光碟或者原盤內容,電腦完全可以代替藍光播放機、硬盤播放機這些專業播放設備。那么,電腦是真的可以播放普通藍光電影甚至是4K UHD內容嗎?電腦的播放效果和專業的藍光播放機相比,視聽效果一樣嗎?下面咱們就好好來聊一聊,也歡迎大神們在評論區留言補充!
電腦可以播放普通藍光甚至4K UHD內容嗎?答案是肯定的。現在有很多玩家通過電腦來看藍光資源。一是因為操作方便。點擊鼠標,隨意進退;二是性價比高。不用額外購買專業的藍光播放設備。如果沒有配置電腦光驅,直接用電腦播放藍光ISO原盤文件即可,省去購買碟片的費用;三是畫質上也可圈可點。藍光畫質畢竟比流媒體要好太多。但是,電腦看普通藍光或者4K UHD也是有前提條件的,它不僅對電腦的配置有要求,對播放器軟件的解碼能力也有要求。這就非常考驗玩家,既要懂硬件配置,還要懂軟件設置,要不然也很難玩起來。
那我們來看下,電腦要播放普通藍光或4K UHD,需要滿足哪些要求?
1、對電腦配置的要求
如果看普通的藍光資源,電腦的配置要求并不是很高,擁有一個藍光光驅,顯卡和顯示器的分辨率至少是1080P就行,現在一般的電腦都能滿足。
如果是電腦看4K UHD藍光,那對電腦的硬件配置就要有門檻了。關于4K UHD藍光在電腦上播放的硬件條件說明,POWERDVD曾經發布過:電腦操作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中央處理器CPU最好是7代Intel的CPU,并內建Intel HD Graphics 630, Intel Iris Graphics 640或以上繪圖技術,以便能還原4K UHD藍光電影里HDR10的效果;欲完整呈現4K Ultra HD藍光電影中高動態范圍(High Dynamic Range, HDR)的優異畫質,所使用的顯示器需支持HDR和10-bit色深,且兼容于HDMI 2.0a/DisplayPort 1.4版之端口;同時,播放4K Ultra HD 藍光的光驅需還需通過認證…… 以上這些,對懂電腦知識的朋友而言,一看就懂。但是對普通用戶來說,就不是很友好了。
2、對播放器軟件的要求。
用電腦播放藍光需要安裝藍光播放器軟件,比如上面提到的POWERDVD以及WINDVD,Potplayer等。這些軟件的安裝對于新手玩家來說是比較困難的,而且除了軟件的挑選和安裝外,還需要對電腦藍光播放器進行很多設置,包括播放器設置,聲卡設置,顯卡設置,顏色調校等等,十分的復雜,這就要求玩家不僅對電腦熟悉并且愿意折騰愛研究,樂在其中,能夠享受這一系列復雜的操作。
如果以上兩個條件都滿足了,電腦一定贏藍光播放機?關于這個問題的回答,杰寶是持保留意見的。
首先,看畫質效果。藍光播放機就是為了播放藍光高清而生,從芯片、主板、光驅到電源電路設計,每一處細節都是為藍光播放考量,全方位確保播放效果。單是在電源電路設計這一點上,就是普通電腦無法企及的,更別提解碼芯片了。藍光播放機的芯片端是按照藍光標準算法處理的,而電腦的解碼播放是通過軟件實現的,也就是軟解,所以在呈現的效果上肯定也會有差別。
其次,音畫分離設置。電腦的音頻信號輸出比較麻煩,實現音畫分離,對顯示設備的要求更高。同時,想要電腦支持杜比視界,需要安裝好幾個軟件,也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而專業的藍光播放機,比如杰科G5700,G5800能支持杜比視界,能輕松的實現影音分離,在色彩還原表現上也非常出色。
最后,操作便捷度。而電腦看藍光需要依賴播放器軟件,而每個播放軟件的表現又會有所差別,有些軟件甚至會出現偏色的情況,即使通過設置來校色,不僅折騰,還要求玩家對色彩有一定的敏感度,不然調的亂七八糟,效果大打折扣。相比之下,藍光播放機對于普通用戶來說,操作更加便捷,藍光播放機連接到電視,就能播放藍光片源了,色彩校準都妥妥的,效率更加高。
總之,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專業的機器干專業的活兒。藍光播放機從硬件設計到軟件優化,就是為了做好藍光播放的活兒。當然,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忠愛的方式。對于懂電腦的高階玩家來說,一臺電腦可以看普通藍光電影,還可以看4K UHD原盤,不必費錢費精力再去挑選專業的藍光播放機,再好不過了;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對電腦的研究沒有那么深那么透,但是想要感受4K藍光之美,那么選擇專業的藍光播放機是非常不錯的便利之選。而對于發燒友而言,藍光播放機的接口更為豐富,從專業度而言,是組建家庭影院系統的不二之選。
你是更喜歡使用電腦還是專業的藍光播放機看藍光電影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享額!另外,還有個消息,惠民款的杰科藍光播放機馬上要推出了,依舊是杰科5系家族成員,傳承優勢,卻自有特色,先曝光美圖一張,敬請期待!
杰科新品藍光播放機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左邊無HDR效果 右邊有HDR效果
DXVAChecker,可以檢查硬解是否支持
三、potplayerr設置:
用potplayerr任意打開一個HDR視頻,進入選項設置,在視頻解碼器中添加濾鏡,選擇系統濾鏡,點選“madVR”(上圖為具體操作流程)。這樣播放器就成功添加了madVR濾鏡。
接著把視頻輸出設備勾選為“Madshi視頻渲染”,全屏獨占模式選為“使用”(全屏下渲染更快)。至此視頻渲染器的設置就完成了。
四、效果檢驗
potplayerr播放界面下查看視頻輸出設備,出現了“Madshi視頻渲染”。
快捷鍵Tab調出OSD信息可以看到視頻渲染器為“Madshi Video Renderer”。
紅色方框位置信息
下面我們通過樣張對比,看看普通渲染模式和Madshi渲染模式畫質的差異:
普通渲染
Madshi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