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脫離了索尼的 VAIO 并沒有徹底放棄國際 PC 市場,2015 年,VAIO 帶著可變形的 VAIO Z Canvas 登陸微軟美國零售店,2016 年我們還在臺北電腦展上發現了 VAIO 的身影。而今,VAIO 終于要回歸中國,本次回歸的兩款產品分別是 VAIO Z 和 VAIO S13。如果你了解 VAIO 的產品線,應該會知道這兩款產品并不是今年的新品。不過對于大部分中國用戶來說,VAIO 依然是那個高端又神秘的品牌,下面一起來看看其中的 VAIO S13 的具體表現吧!
VAIO S13 整機采用鎂合金材質,表面采用磨砂工藝處理,無論觀感還是手感都非常出色,機身整體采用純黑的外觀配色,轉軸區域為銀白色,撞色的設計韻味十足。
與大多數筆記本的簡約設計不同,VAIO S13 在設計上有非常多的細節可以考究,機身正中心銀色拋光的 VAIO 標識有著獨特的美感,論英文字母的 LOGO 設計美感,說 VAIO 是第一的話,應該不會有人反對吧?
另外,轉軸部分的拋光設計進一步凸顯了整機的時尚氣息,機身兩側有微微凹陷的邊緣造就了 VAIO 完美的梯形機身。
頂蓋的后半部分兩個橡膠腳墊,當屏幕開啟時橡膠腳墊會將機身墊高一些,鍵盤的使用角度會更加舒適,同時底部也會有更大的進風空間,提升散熱效果。有意思的一點是,惠普今年的 ENVY 系列也將這一點作為主打賣點之一,但實際上 VAIO 早在多年之前的 VAIO Pro 13 就采用了這樣的設計。
VAIO 之所以為 VAIO,在設計上的極致追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VAIO S13 的機身底部沒有任何散熱開孔,即便是 2017 年的新品也很少有廠商這樣處理機身底部。
VAIO S13 的接口配置相當豐富,其機身右側配有一個 VGA 接口,一個 RJ45 接口,一個 HDMI 接口,一個 USB 3.0 接口,一個 耳機麥克風二合一接口,一個多功能讀卡器接口。
其機身左側配有兩個 USB 3.0 接口,一個電源接口。
縱觀 2016 年到 2017 年的整個輕薄本行業,能在保證輕薄機身的同時還有這么多接口的產品基本上沒有,VAIO S13 保留了 VGA,是不是實用暫且不提,但它絕對是有 VGA 接口的產品中最薄的,另外它還提供了三個 USB 3.0 接口,這比八百個雷電3都實用。
VAIO S13 搭載了一塊 13.3 英寸 FHD 分辨率 IPS 霧面屏幕,這在當前的輕薄本市場中屬于主流水準,整體的屏幕觀感非常出色。
具體的屏幕素質我們使用紅蜘蛛4代校色儀進行測試,其擁有 89% 的 sRGB 色域,屏幕亮度高達 313nit,這在當前的輕薄本中是非常高的水平了!
了解 VAIO 的朋友一定對 VAIO 的鍵盤手感有著深刻的印象,VAIO S13 也延續了 VAIO 此前的優質輸入感受,它鍵帽的尺寸和間距都屬于主流水平,鍵盤的手感屬于比較硬的那種,特別適合長時間輸入操作。
此外,VAIO S13 還配有鍵盤背光燈,即便在夜晚也能輕松輸入文字。
開機鍵位于機身右上角,有燈光設計。
目前我們還不清楚 VAIO 會帶來多少種配置,我們拿到的這款機器搭載了 Intel Skylake 架構雙核 i7 處理器,8GB 內存,256GB PCIe 硬盤。雖然沒有使用第七代酷睿處理器,但是在性能上六代與七代基本上沒有太大區別。
處理器基準性能測試
VAIO S13 搭載的 CPU 具體型號是 i7-6500U,其基于 Intel Skylake 架構設計,雙核心四線程設計,主頻 2.5GHz,睿頻 3.1 GHz,TDP 功耗為 15W。使用 CineBench R15 軟件進行測試,其最終多線程成績為 316cb,單線程成績為 129cb,性能完全足夠滿足日常應用體驗。
PCIe 硬盤基準測試
VAIO S13 配備了一塊由三星提供的 PCIe 固態硬盤,使用 AS SSD 軟件進行測試,其最終讀取速度為 2302MB/S,寫入速度為 1181MB/S,性能非常出色。
對于像 VAIO 這樣的輕薄本來說,散熱一直是一大考驗。我們使用 AIDA 64 將其滿載一段時間后使用熱成像儀進行檢測,可以看到其熱量主要集中在鍵盤中心區域,最高溫度僅為 44.8 度,雖然熱量比較集中但是不會給日常使用帶來困擾;機身底部的最高溫度為 49.1 度,熱量均勻分布在底殼的上半部分,同樣沒有燙手的感覺。
另外在測試的同時我們監控了整機性能的變化,CPU 頻率一直維持在 1.37GHz,這是為了保證機器穩定運行而做出的妥協。
我們將屏幕亮度調至 80%,音量大小調至 20%,連接到無線網絡,關閉藍牙和定位,使用 Windows 10 內置播放器連續播放一段 1080P 視頻兩個小時,兩小時后共耗電 27%,由此推測它的視頻續航時間在 7.5 小時左右,如果使用強度更低,或者將屏幕亮度進一步調低的話,續航時間還會更持久一些。
從產品本身來說,VAIO S13 有著其他產品難以達到的產品設計和品牌格調,即便是蘋果也沒有 VAIO 這般與眾不同的氣質,S13 繼承了老 VAIO 的設計理念,VGA 視頻接口和多達三個 USB 3.0 接口是最好的例證,鎂合金材質大幅降低了機身重量,簡單來形容 VAIO S13 的一句話就是:定位高端的它又不僅僅是高端,VAIO 沒有為了高端而高端,實用性在同定位產品中可圈可點。
回歸到品牌來說,很早以前我就說過 VAIO 從來沒有離開過 PC 市場,而今 VAIO 終于帶著旗下的兩款經典產品鎩羽而歸,中國雖然不是 VAIO 獨立之后的第一個海外市場,但絕對是 VAIO 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市場,如果在營銷上不出太大的意外,VAIO S13 和 VAIO Z 都有著成為爆款的潛力。作為一個昔日 VAIO 的死忠粉,期待 VAIO 回到一線 PC 品牌的行列。■
本文編輯:李佳輝
關注泡泡網,暢享科技生活。
AIO 有沒有小伙伴會很熟悉,不知道?給你看張圖,你就知道了。
VAIO是索尼在1997年推出的筆記本電腦系列,VAIO的LOGO標志有兩層含義:一、代表基本的模擬和數字信號;二、代表自然同行的理念。VAIO前兩個字母“VA”為弦曲線,代表模擬時代;而后兩個字母“IO”則代表了數字時代的1和0二進制數字,這諭示了在數字時代勇于創新的索尼將迎接挑戰,不斷開拓,而VAIO則是這一變革中的核心產品之一。
1997年誕生之初,VAIO的含義是‘Video Audio Integrated Operation’(影音互動), 在當時引發了一場個人電腦革命,首次將影音技術和信息技術合二為一,實現了個人電腦向商務與娛樂的兩棲發展,為個人電腦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自1997年的推出第一款筆記本電腦以來,以其時尚的外觀設計與獨特的使用體驗在用戶和業界中一直獲得高度的認可。VAIO產品線豐富,經典機型層出不窮,廣泛覆蓋便攜商務,炫彩時尚與家庭娛樂等領域,是當時業界時尚與科技的引領者與標桿。
VAIO的設計到現在還有很多廠商借鑒學習
可是就是這樣一款筆記本系列,在2014年2月6日,索尼剝離VAIO業務,Vaio品牌將由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 Inc接手運營。隨著電腦業務轉移到JIP,索尼將不再企劃、設計和研發電腦產品。電腦的生產和銷售也將在2014年春季新品全球上市后結束。
這也回到了本文的主題,到底是為什么讓索尼舍棄了當時筆記本電腦一線品牌的VAIO呢?
一個很簡單的答案,沒錢。
在當時整體經濟環境不太景氣的情況下,索尼的戰線拉的太長了,在連續4年虧損的事實下,部門是嚴重拖后腿的,pc業務就是其中之。索尼需要砍掉累贅集中火力。而且當時聯想和惠普這兩個pc界巨頭的出貨量占了全球銷量的一半以上,用戶大部分不愿意花更多的錢去買筆記本的設計,再加上MAC BOOK 的崛起,上有蘋果,下有聯想惠普,索尼只好揮刀自宮了。
它于2009年在日本上市的時候,價格曾高達85000日元(約合850美元)。索尼稱之為一臺“口袋PC”(pocket style PC),而不是“上網本”(netbook)。
VAIO P最大的問題,就是難以作為一款合格的筆記本電腦。其屏幕像素點太小,想要在原生分辨率下看清文字,是件很累人的事情。
VAIO P的鍵盤部分勉強和iPad藍牙鍵盤打個平手,但鼠標(指點桿)的精準度遠遠落后于ThinkPad的“小紅點”(TrackPoint)。
此外,即使以2009年的標準來看待,VAIO P的運行速度還是相當慢的。在輸入文本之前,你經常要等待好幾秒鐘的時間。
至于問題該歸咎于狹小的鍵盤、還是烏龜般的處理器,Sam Byford也無法確定。但考慮到VAIO P僅重626克、厚19.8毫米,這樣的妥協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不能忍受的,應該就是它的屏幕和電池續航了。但作為過去時代的一個記憶,該機或許仍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編譯自:TheVerg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