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筆記本電腦想選擇華為的,有沒有必要買i7,是不是i5已經夠用了,有什么建議?也就是日常做個文檔,看看股票。
我看了你說的需求,我覺沒有必要進行買i7的處理器電腦,想要買華為的筆記本I5已經夠用,其實I5在辦公需求,以及處理文檔,看看股票絕對夠用,I7都可以簡單的處理圖片和處理視頻了,所以相對應配置就會更高一點!當然也能省去一些資金了!
例如HUAWEI MateBook X 2020款 13英寸3K觸控全面屏這款筆記本,在選擇英特爾十代 i5 ,內存16G, 512G的固態硬盤的款式的電腦時候價格是8988元,而如果選擇了英特爾十代 i7 處理器,采用16G的內存, 512G的固態硬盤的筆記本電腦售價則是9988,相對應能夠省去了將近1000多塊錢了。
例如選擇HUAWEI MateBook D 15這個型號的電腦(15.6英寸華為大屏辦公電腦),如果選擇了 英特爾十代的 i5處理器,選擇搭載 8GB的內存, 512GB的固態硬盤售價則是4688元,而如果選擇了英特爾的 i7處理器, 選擇16GB的內存(沒有8G版本),選擇固態硬盤的 512GB大小,售價則是6188元,相差快要接近2000多元。
其實按照你的需求來說,其實HUAWEI MateBook D 15這個型號的電腦,搭載英特爾I5處理器的這個電腦已經足夠用了,不必要在進行選擇過高的配置,如果有足夠高的預算,可以買配置好點,因為土豪隨意嘛。也許哪一天冷不丁想要有處理圖片和處理視頻的需求,畢竟華為電腦的優勢是可以和電腦互聯!
有時候電腦拍攝的一些照片以及短視頻想要通過社交平臺和短視頻平臺發布,而英特爾i7的處理器電腦在處理性能上相對來說更好一點,配置相比較高處理速度就更快一點!如果資金緊張,也不會有日常的那么高需求,買I5就可以。這就相當于買房子的人一樣,如果有能力都想要買120平方以上,但是如果說資金拮據,發現想要買一套夠住的房子那么90平方的也可以!這都是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來決定!
也就是說配置越高,肯定是有好處的,至少不會買的冤枉,但是一切都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來進行衡量,對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歡迎關注我創業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華為筆記本電腦#
近,關于酷睿12系列電腦的消息越來越多,雖然目前都是K系列的,就是功耗125W的,但其實由于大家都用水冷散熱,也可以較為穩妥的解決了。
而評價君看到,有的品牌,比如說寧美的新12代酷睿i5電腦,降至到手價4999元,還是很給力的,一起來看看。
這款電腦用了i5 12600K處理器,6個P核,4個E核,帶有集成顯卡Intel UHD Graphics 770。
UHD Graphics 770依舊采用了Xe圖形架構,擁有32組執行單元(EU),如果配合DDR5內存會有不錯的表現,但目前上市的產品,一般都配置了DDR4內存,這也是成本所限。
我們看到,其主板是Z690M,PCIE 4.0主板,配置了16GB DDR4 3200內存,以及三星PM9A1 PCIE 4.0硬盤,512GB。這款硬盤讀取速度可達6400-6900MB/s,寫入速度也可以達到5000MB/s,性能再一次提升。
此外,就是彩虹S240水冷散熱器,500W電源。據說,即使配最強的散熱器,酷睿12也不容易達到英特爾標稱的最高Turbo頻率,所以其實使用者就不要太糾結這個性能了,正常使用已經很強大了。
總的來說,對于喜歡視頻剪輯,或者涉及很多重度運算的用戶,這一配置還是有其可取之處的,以后也可以安裝獨立顯卡。
1】前言
不論是英特爾亦或是AMD,處理器性能隔代增長都保持著頗高的比例提升。新入坑的消費者或許并不知道什么是“模塊化”架構,至于英特爾為什么叫“牙膏廠”、AMD為什么叫“農企”都還要“百度一下”。
CPU性能“飛升”之后,市場上消費者“撿垃圾”的熱度似乎并未降低,究其原因,普通桌面級二手老處理器價格暴跌,進階級平臺“妖板”層出不窮,追求性價比或低價位的消費者可選方案頗多,并不需要非得捆綁在當前性價比不高的奔騰賽揚或者速龍身上。
【2】i5-2300
4核4線程的i5-2300已然“十年高齡”,不過價格也僅僅只有當年黃金期的“一折”水平。如今你僅僅只需花費150元便可擁有它,性能可以媲美當前主流奔騰處理器,但僅僅只需要1/3的價格,滿足辦公、娛樂絕無大礙。相鄰型號(如i5-2320)之間價格差距也基本都是1塊錢,換不換隨你心情。目前二代i5報價集中在150元~180元區間,最高可以選到i5-2550K(無核顯)。
i5-2300自帶HD2000顯示核心,論輩分應該算是第一代“核芯顯卡”,并且可以完美支持1080P全高清視頻解碼(實際上CPU性能完全足夠軟解1080P)。該顯示核心性能羸弱,僅僅只有6個EU單元,定位是影音娛樂+休閑游戲。
不追求顯示核心(自帶獨顯)的話,E3-1220(或者自帶核顯的E3-1225)性價比要高得多~前者目前僅需90元(性能類似于i5-2400),后者多一個P3000顯示核心,也就只要115元。因為知道的人少,所以便宜罷了。
二代平臺仍然采用32nm制造工藝,如果苛求節約經費,那么100元都不到的二手H61主板是其完美座駕,缺點是少了USB 3.0和SATAIII(6.0Gbps),只有USB 2.0+SATAII(3.0Gbps)可用,對于高速傳輸沒啥需求的朋友來說影響不大,使用SATA接口固態硬盤也不至于影響系統響應速度,否則追求USB 3.0可以稍微加點錢上個B75啥的。基本上CPU+主板一套下來也就一顆主流賽揚雙核處理器的錢。
內存千萬記得要用DDR3哦~現如今DDR3雜牌內存遍地開花,8GB普遍僅需百元出頭,二線品牌略貴些,但也能保持在150元/根附近,和DDR4比仍然有細微的價格優勢。
三代i5基本也可以被所有H61點亮(具體看BIOS版本),但性能和二代區別不大,價格稍貴些,報價區間集中在200元~250元,總的來說意義不大。與其追求性能買三代,還不如去買4核8線程的E3-1230,只要155元,缺點是沒有集成顯示核心,必須搭配獨顯,而自帶顯示核心的E3-1235報價240元,但也比三代i5劃算得多。
【3】i5-4570
四代i5原先并無多少性價比,但近三個月的時間里,其市場價格下跌了30%,常規型號均已跌破300元,普遍集中在250元~300元區間,相鄰型號之間價格差異同樣非常小,10塊錢的價差內可以一直從i5-4430、i5-4440、i5-4460、i5-4570選到i5-4590。
i5-4570自帶HD4600顯示核心,算是當時能玩不少游戲的顯示核心,畢竟EU單元飛升至20個,硬件參數肉眼可見的快速增長,不過Hotwell架構在集成電壓控制模塊后,降低了主板供電負擔(主板價格下調)的同時,CPU整體的發熱卻比較明顯。
H81主板的價格在百元出頭,功能上可以媲美前一代B75,像USB 3.0、SATAIII等接口全都有。并且全新的H81主板目前仍然可以在市場上見到,只是價格比較貴,基本上只適合對老平臺有相應使用需求的消費者考慮(比如要裝XP)。
H81全新的寨板也非常多,且都長得很像上面這張七彩虹,目測是找了同一家代工廠,有些寨板還刷成了鮮紅或純白,有點駭人。一套四代i5處理器+H81主板的套裝價格在350元左右,差不多是一顆速龍雙核200GE的價錢,但性能上肯定4代i5要明顯好得多,只是核芯顯卡放到現在,也基本只能滿足影音娛樂以及休閑娛樂的需求吧~再有就是四代平臺仍然使用DDR3內存,且可以選擇至強E3V3系列,性價比依舊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