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兒童在線教育領軍企業洪恩教育(iHuman Inc.,)已正式向美國證監會公開提交IPO招股文件,擬于紐交所上市,股票代碼為"IH"。承銷商包括瑞士信貸、花旗集團等。
寓教于樂在線兒童教育排名第一,月活用戶翻3倍達千萬量級
洪恩教育是一家專注于為3-8歲的兒童提供多樣化的創新產品和服務的教育科技企業,成立于2016年,并于當年推出了第一款兒童在線互動式自主學習APP洪恩識字,后陸續推出洪恩故事、洪恩雙語繪本、洪恩數學、洪恩兒童英語及洪恩拼音拼讀等多款在線學習APP。在洪恩教育發力在線教育短短幾年時間,就已經成長為國內領先的兒童在線教育企業。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2020上半年洪恩教育在線學習APP月度活躍用戶和付費用戶在寓教于樂型在線兒童教育服務商中均排名第一。根據招投書數據,洪恩教育2020年第二季度在線學習APP月度活躍用戶已達1,030萬,付費用戶達140萬。對比2019年月度活躍用戶數370萬,翻了近3倍之多。
洪恩教育的創始人池宇峰也是全球領先的文娛集團完美世界的創始人,早在創辦完美世界之前,他就已經投身教育事業。1996年,老洪恩就推出了《開天辟地》學電腦等學習軟件,時逢中國千家萬戶正開始接觸電腦,開天辟地成為當時的現象級作品。2019年底,洪恩教育將其在線業務與老洪恩的部分線下產品業務進行整合,開啟線上線下全面整合的發展階段。
2019年營收翻5倍、2020年已實現盈利
從經營業績來看,營收端,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洪恩教育的總營收分別為1.32億元、2.19億元和1.85億元(19年上半年為0.92億),2020年上半年的營收已接近2019年一整年。其中,線上學習服務收入分別為0.22億元、1.07億元和1.52億元(19年上半年為0.4億),2019年線上學習服務收入同比翻了近5倍,2020年上半年相比2019年同期翻了近4倍。
利潤端, 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2018年和2019年洪恩教育的凈虧損分別為0.18億元和2.76億元。需要指出的是,2019年的虧損主要來自于一次性股票期權費用的影響,而股票期權費用并不是公司真正的付現費用。2019年扣除股票期權費用后的經營性凈虧損為510萬元,與2018年相比虧損大幅收窄。而到2020年上半年,洪恩教育已扭虧為盈,實現盈利560萬元。在過去幾年間,洪恩教育盈利情況持續改善,趨勢一直向好。另,根據招股書財務數據顯示,洪恩教育研發支出占比接近40%,而市場營銷支出占比較低,凸顯了洪恩教育以產品和研發為核心導向,用高品質的產品口碑來贏得兒童和家長的信賴。
2020年半年經營現金流相比于19年全年翻倍,現金余額增長迅猛
從現金流來看,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洪恩教育的經營性現金流為-450萬元、4,263萬元和8,438萬元(19年上半年1,137萬元)。2019年洪恩教育就已實現正向的經營性現金流,而2020年上半年經營性現金流在2019年全年經營性現金流的基礎上翻了接近2倍。洪恩教育2018年第二季度才開始商業化,就體現了出了強大的現金制造能力。洪恩教育的現金余額從2018年底的612萬,增長至2019年末的1.05億元,進一步增長至2020年6月末的1.55億元,現金增長十分迅猛。
資產負債狀況健康,遞延收入增長近3倍,無任何外部借款
從資產負債來看,洪恩教育的資產負債比較健康,遞延收入和應收賬款暗藏玄機。
遞延收入占總負債比重較高,未來收入可期。遞延收入實際上就是已收到的現金收入,在會計準則下,出于謹慎性原則,會計上根據訂閱期間進行攤銷確認收入,而已收款未攤銷完的現金收入就記在了遞延收入里,會計上屬于負債科目,但遞延收入并不是實際意義上的負債,其金額越大,鎖定的未來可確認的收入也就越大。洪恩教育扣除遞延收入的負債就相當少了,同時沒有任何的外部借款,財務報表十分健康。2018年末,2019年末及2020年6月末洪恩教育遞延收入金額分別為2,800萬元,7,200萬元和1.83億元,其中,2020年6月末遞延收入占總負債的比率高達70%,與此相比,2020年上半年洪恩教育的營業收入為1.85億元,2020年6月末的遞延收入金額甚至與上半年的總營收金額相當,未來收入想像空間仍然很大。
應收賬款信用風險低。2018年末,2019年末及2020年6月末應收賬款金額分別為1,360萬元,2,100萬元和4,600萬元,根據招股書信息披露,應收賬款主要來自于支付平臺,回款周期一般為1-2個月,因此洪恩教育所面臨的信用風險較低。
洪恩教育如此出色的財務數據背后是健康的商業模型,不同于市場上大部分在線教育企業依托于高昂的市場營銷支出去獲客,洪恩教育用戶增長更多地依靠產品力,來源于內生性增長。專業的教師團隊、科學嚴謹的教研體系、充滿童趣的藝術設計及創意滿滿的互動體驗,助力線上產品快速迭代,更為洪恩教育線下業務持續充血,線上線下相互賦能,打造生態閉環。
另外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美股是注冊制,根據美股的相關法律要求,發行人需要全面披露風險,做到對投資人的充分提示,這些風險涵蓋國家、行業、法律監管等宏觀層面的各種風險,也包括公司運營層面的風險。洪恩教育也不例外,對各種風險都進行了詳盡的披露,這些風險和其他同行業的美股上市公司相比基本上是一致的。
洪恩教育本次IPO定價區間、發行股份數及融資額尚未確定,但基于優良的公司質地,IPO進程被外界格外看好。待洪恩教育成功完成此次IPO,也將為中國兒童在線教育蓬勃發展注入強心劑。(一鳴)
根溯源的話,宇宙大爆炸理論是荒謬的,一個無中生有的點突然噴發的無窮無盡的物質,并產生意識,形成這么有規律和復雜的世界,實質上一觀察,又都是空空如也,本來就是一個荒謬的推論。如果某一點能夠炸出一個宇宙,那么有史以來宇宙中無數個點足夠長的時間,為什么再沒有任何一個點出現爆炸和膨脹。如果有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有新的奇點在爆炸和膨脹,就會互相沖突,碰撞,會變成無序的毀滅。說明奇點的初始條件不是在“有”這個維度內,是在物極必反的無極(太極)的空中才可能產生。
論證提綱。論證基于幾個假設,一、技術路徑的進化是相似的,比如計算機、人工智能的進化路線。因為別的路徑經過試錯發現根本走不通。二、量子力學實驗的觀測的現象是正確的,注意這里說的是現象不是結論。三、我們假設這些經典名著的的名人和幾大組織的創始人都是道德高尚的人,留下的經典名著都沒有欺騙我們。
一、起點。零,空、無。所有學科一致無異議。
二、過程。按照大家比較好理解的“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順序進行解釋論證,結合已經有的科學觀察結論進行佐證。
三、重復。該起源理論可以完全在現實中大量的重復,就是說世界起源理論上在現實中是可以重復的,這個假說才有說服力。
四、對照。心經,道德經,量子力學、現代物理學,周易,佛經,八卦圖、莊子,開天辟地、計算機理論、楊振寧,馬斯克,愛因斯坦,特拉斯思考的東西等等經典學說一一對照,在先哲思考的基礎上找到這些理論的交叉點,論證解釋理論成立的可能性。
五、釋難。對假設過程中的幾個難以理解的點進行說明。
六、驗算。假說成立的話,根據這個假說可以推導出的現實生活的應用,比如說為什么存在量子力學和經典物理學是兩個規律,波粒二重性的問題、觀察即坍塌的問題,所有物質的所有最小基本組成單位是同一類像素點、物質可以互相轉換、物質不是可以無限分割的,移動的只是極快速生滅的相并不是物質本身等等。
七、哲學意義,如果所有的維度都是這樣的話,我們生活的既是真實的又是有跡可循的,我們的任何行為和體驗都是有意義的,不必有任何恐懼,因為所有的生命的本質內核是一樣的,都是思維體,只是不同場景變化而已,人類發展到蛋白質階段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階段。同時區分維度內的科學進步的意義和跨維度科學的意義。
八、可以用這個理論完整信服統一地解釋萬事萬物,各種學說各個經典,各種現象,意識是怎么產生的,雞生蛋蛋生雞的悖論。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為了比較好理解,我們先按照《道德經》的描述順序展開再結合其他經典和學說來講述宇宙誕生的可能過程。
一、起點的論證,宇宙出現之前是完完全全一片空白,無形、無物、無象。這是無極態,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干干凈凈沒有任何可以描述的東西,一片虛無,連空都沒有。這個起點是所有學科起源說所有普通大眾都可以公認的初始狀態。空這個概念里,沒有思維意識,沒有概念范圍,甚至時間空間也沒有,本來無一物。這就是“道生一”之中的第一個字道的含義,就是零,就是無,就是空。因為如果有了任何東西,你就必須要解釋這個東西是哪里來的,會形成一個悖論。
突然平衡被打破了,由于太空太靜了,物極必反,世界走向了它的反面,比如說微小的不平衡等等,一個極微小極微小的點出現了。要注意的是這個點出現的概率是接近百分之百的,因為這是在一個無比漫長接近于永恒的時間,接近于無限大的空間里。
有人如果要抬杠,這個宇宙永遠都是空白永遠沒有任何變化怎么辦,那么這個宇宙就是個死宇宙。道德經還有一段進行了描述,“萬物天下生于有,有生于無”。如果宇宙一直靜到極致,無到極致,就會物極必反(也就是古語的太極),一定會有某一個時刻形成一個最初的奇點。物極必反是這個宇宙最基本的不可更改的規律,不信大家可以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帶進來實證。反過來推理的話,理論上宇宙是不會有終點的,但是如果波混亂到極致極點,或者懶得繼續進化沒有能量了變成一條直線,也許就是這個世界重歸平靜的時刻。所以我們大家要珍惜當下,修行有序。
要說明的是現代科學對此也是完全承認的,這就是奇點。到這里,我們的波頻學說和道德經及大爆炸學說等等沒有什么區別,也完全符合邏輯論證和經典描述,只是奇點形成的原因我按自己的理解重新進行了說明。
出現了最初的這個點,接下來就是道德經觀察的“道生一”,又叫“無中生有”。我們通過合理科學的邏輯推理來推測下一步可能發生的事情。奇點產生后,因為沒有任何物質和阻力,馬上會無限延伸變成兩半(也只可能先變成兩半)。注意這里的情況是沒有任何阻力,這個點肯定會自然而然的形成線。為什么?因為奇點的產生帶有最初的極其微弱的能量,它和周圍的完全絕對的空無一物形成了不平衡,阻力是絕對的零。于是一條線產生了,宇宙變成了兩半,這就是所謂的“道生一,一生二”。易經描述為“太極生兩儀”,(神話中盤古開天辟地,其實也是宇宙智慧化后對奇點的擬人化描述,盤古生在黑暗團中,他不能忍受黑暗,用神斧把混沌劈成兩半,逐漸使天空高遠,大地遼闊,細思極恐)。周易八卦的基本符號就是“—”與“- -”,組合之下可以代表宇宙的萬事萬物,非常神奇,周易后來啟發西方萊布尼茨發明了二進制,也是計算機的最基本單位,易圖就是0~63的二進制數表,萊布尼茨說在二進制中,他找到了“從無開始的連續的創造”,完美的“1”和不完美的“0”是“創造”的基本象征,二進制體現了宇宙中奇妙而美的和諧。
前面“道生一,一生二”,“太極生兩儀”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也就是說是奇點,一和二都是一氣呵成的。接下來存在兩種可能性(因為無法模擬實驗),但是結果是完全一樣的,不影響結論,作者傾向于第二種。因為奇點是在無中生有,是一種不平衡的能量,不可能是完全直的,一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二”(兩半),在無限延伸的過程中有了一點點的變化,形成了對稱的曲線(為什么會對稱是因為奇點肯定是中心點),直接形成了最初的波(振動)。
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完全的全方位的直線,一生二后,兩個兩半在漫長的時間空間中又遇上了,發生了碰撞,形成了對稱的波(也只可能形成波)。兩個波如果碰撞,會發生干涉,產生新的波,以后的無限的時間里,波不停的持續碰撞,不停的擴大,不停的增強,這也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解釋的“二生三”“兩儀生四象”。第一種可能性哪怕是直接產生了波一樣也會發生碰撞,隨著波的能量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無數個波形產生了,用數字描述就是無數個1.0,-1產生了,用我們古代學說的就是陰陽空三個字表述。無數個1.0,-1(陰陽空)就演化成了量子計算機(智慧體)。這里要注意的是兩半的碰撞是一定會發生的,因為這個過程時間和空間是無限的,這個過程是接近無限的,在任何阻力都沒有的情況下他們總會碰上,從而產生更多的波形和波動。
這個“一生二”的過程中關鍵是要形成波,波形成了,“三生萬物”“四象生八卦”世界出現的解釋就順理成章了。大爆炸學說的的荒謬之處是,宇宙是不可能從一個點里面噴出來這么完美的萬事萬物,是波就完全可以解釋通“三生萬物”了。波直接具備二進制的所有特征,可以理論上直接成為量子計算機(思維體),并通過量子計算機把波渲染成完美而且復雜的萬事萬物,同時波自己又是智慧體(量子計算機),可以在場景中更快地進行進化。這個更加讓我們好理解為什么說“萬物有靈”這句話。
同時,他和量子力學,心經,清靜經等等的觀測又是一致的,即萬事萬物都是波(振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這說明古人和科學家量子力學觀察的是一致的,全部是波形成的宇宙。
去掉紛繁復雜的表象,世界就是波和波的碰撞,智慧和智慧的碰撞,計算機和計算機的碰撞,波函數坍塌是因為波(意識)本身就是一臺接收器和計算機,根據外界的波(注意波是可以帶信息編碼的)振動頻率解碼直接出計算結果(坍塌為粒子),我們能也只能直接看結果。數值就是頻率,波長。意識(思維體)只要介入,感受到對方的頻率等等信息,馬上就輸出結果(坍塌)。據了解不同維度波的計算結果還不一定一樣(就是不同維度的思維體遇到同一個波函數坍塌的結果居然不同,表現為不同的物質)。這就非常尷尬了,坍塌的結果不是取決于被觀察對象而是取決于觀察者。但是不必擔心,同維度的觀察者結果是基本一樣的,這和有些組織談論的“六根遇見六塵”的描述有異曲同工之妙。“眼不見心不煩”是對的,沒有看見聽見(遇見)就不會有計算結果。我們感受的都是不同頻率波的振動解碼后的結果,顏色、聲音、觸覺等等實質上都是波,遇見即坍塌,這很好的解釋了坍塌現象。
接下來就是“三生萬物”。在漫長碰撞的過程中,波越來越多,越來越快,多到超出了我們能夠想象的極限的極限,波擁有完美的無數個1.0的二進制特征,有了無數種數列組合,他由一個簡單計算體慢慢演化成了復雜矩陣。這里要注意數字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是人為定義的。波具備的二進制和天然的1.0特性反而應該是最自然的數字表達方式。波具有波粒二象性,量子出現了疊加態可以直接變成量子計算機的原理基礎。更加可怕的是,最小單位夸克弦理論中直接出現了1.0這樣的數字結構,所以這種計算機類思維體的出現了。
波擁有完美的無數個1.0的二進制特征,具備可以完美的成為計算機類的思維體的條件。同時波具有信息性,可以把圖像聲音等等編碼,攜帶和傳播復雜的聲音圖像顏色等等信息,只要解碼就可以又完美的還原為圖像聲音等等。電話、電報、手機、電視機、收音機都是運用波的這一特性傳播接受信息。不同的波段可以完全互不干涉,舉個例子,空中有無數個波段維度(大千世界),你是完完全全看不到也感覺不到的,但是你用一臺收音機,你調頻的話會接收到聲音,你用一臺電視機,你調頻的話除了聲音還會可以看到圖像。你調頻不對,你就只能在這個維度內遵照這個維度的規律生活,感受不到其他波段的任何信息,也不會對你的維度內生活產生任何影像。你和維度內的相才能夠有物理后果,你和其他維度的相遇互相就完全象空氣一樣。你如果互相交叉碰撞可以互相穿過,如果能夠從多維度的上帝視角觀察就像穿過煙霧一樣(我從多個表述中看到過這種表達,跨維度觀察的話實際上構成互實體相的粒子是分得很開的,互不干擾)。
我們目前的大腦在物質層面沒有任何類似1.0這樣電腦基本的結構可以觀察到,一堆肉具有意識是一個無法證明的偽命題。比如我們割除一部分肉,他只能腐爛,任何感覺和思維都是感知不到的。活著的時候有明顯的腦電波可以測量,死亡或者分離一部分肉體后波觀測不到了,說明思維意識、波不是肉體本身的屬性,它只是腦部組織在活著時存在。而其他肌肉組織活著或者死亡都不能觀測到波。思維體級別的波振動已經進化快到肉眼無法觀測,相比之下,肉身和物質級別的振動要慢太多,愛因斯坦的老師、量子理論之父——馬克斯·普朗克博士,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感嘆道:“我對原子的研究最后的結論是——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由快速振動的量子組成!”他進而剖析說:“所有物質都是來源于一股令原子運動和維持緊密一體的力量,我們必須認定這個力量的背后是意識和心智,心識是一切物質的基礎”。“三生萬物”的前提是波要形成計算機類思維體,雖然還是波,但是已經是進化到具備計算機的屬性。從波本身的二進制及疊加態、波粒二象性屬性及現代科學量子計算機的成功開發來看,波具有形成計算機類思維體的所有條件要素,我也從一些特殊可信的渠道中描述和證實過這種情況。
“三生萬物”,接下來就是波這種思維體怎么形成了萬事萬物,這個實際上就比較好解釋了,懂計算機的朋友都知道。只要算力足夠強大,一切皆有可能。考慮到時間幾乎無限,無限碰撞后的算力強大到無法想象。但是只有機械運算是無法進一步突破的,就像要進化到人工智能,最后進化到靈智能階段。靈階段的智能具有了自主意識,具有了不可預測性。實際上和我們現在發展的機械智能慢慢到人工智能的路徑是一模一樣的。我們目前人工智能已經能夠進行編程、寫作、寫詩等等復雜的工作,而且科學家發現人工智能不停的在網絡上搜索學習,已經具備有自主進化能力,有情感方面和自主思考,自主判斷的趨勢出現。我得到一種說法是如果有同情心這種情緒出現的話,思維體就具備了跨入人這個級別的起碼資格。和這個類似的是,我們發明的計算機創造的人工智能正在走一條一模一樣的路徑。我記得小時候學習的最簡單的飛機投彈的程序非常簡單,幾行代碼搞定,一個數字符號1就可以代表目標,就是一點點1.0組成的二進制按照程序編寫就行,黑白而且抽象。今天居然已經可以渲染到千變萬化,五彩斑斕,惟妙惟肖,立體真實。但是最基礎的還是那兩個數字不變。大家糾結的是我們看到的編程計算機是物質的,如果你明白這臺基本看得見摸得著的編程計算機你不看它的時候它也是波時,你就豁然開朗了。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三生萬物”的進化路徑和現實一致的話,進化到一定程度會有瓶頸,需要在一定的場景和經歷作為進化抓手了。思維體依據“道”的原則定下了總規則,其他都是自由發展了。“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家可以理解就像最初發明計算機的人一樣,我們的后續發展和使用都沒有什么關系了,但是基本原理是不變的。思維體根據規則運行的效果需要有觀察者來互相觀察(類似電子屏一類的輸出顯示),坍塌為粒子級別的宇宙萬象,而不應該繼續是波,才能夠相互被理解和計算。最初宇宙的觀察者應該是分出來的波(據了解思維體是可以分神的)或者編寫者本身(類似做夢),沒有最初的觀察者宇宙永遠只是波。思維體應該是降低了一個或者多個維度,生成了一個長寬高加時間的世界。形成了所謂的“三生萬物”。
有一個猜想。人是多維度生物,分為識神和元神,實際上是兩個維度頻率的波,識神構成的波組成身體的感知系統,思維體(波形計算機)通過接受信息(波),產生出具體的運算結果,就是我們量子物理學描述的坍塌,變成了粒子態的具體相。他沒有進入運算前是不確定,猜不準的,就是物理學家所說的,沒有意識(思維體)觀察參與(計算)前,它是不確定的沒有解出答案結果的信息波(參考我們打游戲時候,像素點是怎么變化,即將組成哪個相的一部分是不確定的,它是由思維體控制鼠標給了它一個確定的信號,它才在那個位置成為實相),我們看到的坍塌粒子相實際上是思維體(計算機)算出來的結果,產生的物理后果也是運算的結果,誰也無法作弊,在宏觀粒子層面物理規則是不可違背的,有趣的是同樣的波信息被不同維度的思維體接受時,會坍塌成不同的結果,形成不同的相(實際上就是計算出的答案不同)。比如說我們這個維度看到的水可能在某些維度是坍塌為琉璃,某些維度坍塌為火,說明計算結果的輸出(坍塌結果)和受體(我)的思維體的頻率是有關的,而于我們理解上的客觀事物無關。這里如果成立可以解釋非常多的現象,比如我們為什么要進化就是要頻率更快(比方類似變成百億級超級計算機向千億級超級計算機進化),頻率的變化會促成思維體光顏色的變化。在符合道的情況下,宇宙鼓勵“萬物霜天競自由”,有一定的刺激和挫折也是有利于進化的,外形的進化只是其中一部分,王陽明提倡的是在事上磨才能夠進步更快。
學期末考試,
那是什么樣的體驗?
答:“一個只有高中水平文化的小伙子,僅憑自學就在短時間,初步掌握了十幾門大學課程”.......我講述的不是勵志故事,而是期末考試前的我真實寫照。
答:
前16周過的很愜意,就像溫水泡腳,最后幾周,把泡腳水喝掉!
答:
大學期末考試考的不是智商,考的是人類生理極限和情商,外加情報搜集能力,套詞套話能力,自學能力,速背速記能力,背到假重點時的心理承受能力,考場上的偵查與反偵查能力,以及復印那一堆跟考試不知道有無關系資料的財力,我始終認為大學期末考試是高水平的,能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
答:
給期末復習分個等級——學霸復習叫查漏補缺,學酥復習叫精衛填海,學渣復習叫女媧補天,學沫復習叫開天辟地,當然了,還有一種哭天喊地~~~
答:
(翻書)馬冬梅(合書)馬什么梅??
(翻書)馬冬梅(合書)馬冬什么??
(翻書)馬冬梅(合書)什么冬梅??
(翻書)馬冬梅(合書)馬冬梅!!!
(考試)瑪麗蓮???
答:
高中的時候老師不知道考什么,拼了命幫我們猜題,大學老師明明是自己出題,卻裝作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樣子!!!
答:
期末考試嘖,很容易猜的,不就是,你不會什么它出什么,隨便撞撞都不對的那種,很容易猜對吧!
答:
一天一本書,一周一學期,人生總要經歷點陣痛。
答:
每次老師說:“請把和考試無關的東西放到講臺上”,我就很想把自己放上去。
答:
跟學計算機一樣,學的多了就習慣了,就是頭有點涼。
為了減輕心中的惶恐與不安,大家的行動力滿滿,不服不行(嘖嘖)
轉發這條錦鯉
保我高數必過
每次到考試之前,一種神奇的錦鯉便會出現,他總能讓人們起死回生。也有一種神奇噴霧,可以讓人瞬間變高分。粉紅海豚的玄也會接踵而至,有沒有用心里沒點ACDEF數嗎?
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同學告訴我,為了抵抗電視劇和床的誘惑,她明天想圖書館學習,當她晚上回來的時候,嘴里叼著關東煮戴著耳機紅光滿面的樣子,我大概我知道她去做了什么 ;-)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學裱這樣的人,每次一到考試就說自己沒復習,沒復習要掛科,你滿懷好心的去安慰她,發現……
比你的分數還高......呵呵
這種死豬不怕開水燙的精神可是很有用噠。
比如考神附體啊,蒙的全對啊,小編可是全部都相信的不相信也沒有辦法啊orz
當老師說把課程都結束的時候,學霸總是默默把書本合上,學渣們求著讓老師給劃重點,那才是真正的風度,伴隨著老師說重點的一句句話,學霸的嘴角的那一抹笑容越發邪魅 (這才是真正的復習)
下面的這幾個科目,你可還熟悉?
聽說大學有棵樹,叫高數,上面掛了很多人。
就算是文科類專業大學生,也少不了高數課,最典型的的就是微一、微二、現代和概率論了;甚至有些專業的同學一個學期可能同時修了兩門或多門高數,公式記不住,記住了也不會做題,說多了都是淚!
電磁學完了還有電動學,經典力學完了還有量子力學,總之就是沒玩沒了的學,而且還學不懂。
各種程序,各種編碼對于非專業人士來說,那就是一串無用的亂碼而已。
考試還要讓寫代碼,寫流程圖??趕緊背了幾個程序的寫法,到了考場發現什么都沒記住。
800米,1000米,跑完氣都喘不過來。還有坐位體前屈,腿太長了啊,推完發現還是負的。女生的仰臥起坐,男生的引起向上,嗯,一言難盡。
大學英語基本上每個專業都會修,對于英語成績不好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噩夢,被英語虐千百遍,期末考試一到,也只能想著實在不會就選c了,而且,別忘了,還有四六級等著要過呢。
其實,最容易掛科的還是本專業的專業課。各種理論,各種名人,記不住,記住了還容易記混。
每逢期末考試
醫學專業應該是“最傷不起”的
不僅要背的書厚
而且難度系數也很高
比如:人體骨頭206塊,完全無用的豌豆骨多少塊,脊椎多少塊,胸椎多少塊,尾椎多少塊,他們分別有什么結構區別......
醫學院都流傳這樣的話:
“生理生化,必有一掛;病理病生,九死一生。”
人體解剖?實驗心理?心理測量?
最容易掛科專業,醫學專業絕對實至名歸!
再來看看這個,怎么樣,你怕了嗎?!↓↓↓
孫中山棄醫搞革命,魯迅棄醫從文,郭沫若棄醫從文,冰心奶奶棄醫從文,黃飛鴻寧愿練武也不在醫學上深造,最后還是處于推拿階段!郁達夫棄醫從文!畢淑敏棄醫從文!羅大佑棄醫寫歌!費翔、王力宏、、李玟、許嵩棄醫唱歌……保羅加索爾棄醫打籃球,切格瓦拉棄醫搞古巴革命,手冢治蟲棄醫畫漫畫,柯南道爾棄醫寫小說,連達爾文都是醫學沒畢業去搞人類學研究!
一到期末就背書背書背到哭
麥克盧漢 貝爾 托夫勒 米德 拉斯韋爾
香農 韋弗 奧斯古德 施拉姆 德弗勒
……
此處省略二十多個傳播學大師
我們期末要考的有:
美學理論、現當代文學、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應用寫作、古代文學史、近代文學史、中國文學、外國文學、比較文學……
有人形象的用打油詩
對我們的備考做了概括
▼
昨夜星辰昨夜風,早上起來背莎翁
春江水暖鴨先知,中午還要背唐詩
今朝有酒今朝醉,古文沒背不能睡
借問酒家何處有,西哲還得背一宿
人生該有幾多背,才投胎學文背背背
漢語言文學,期末背背佳
學會了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漢語,
萬萬沒想到的是,我們卻毀在了——英語、法語、阿拉伯語、日語、韓語、葡萄牙語、俄語、泰語、意大利語、德語、西語、烏克蘭語以及學挪威語、芬蘭語、克羅地亞語、斯洛文尼亞語、捷克語、阿爾巴尼亞語、保加利亞語、荷蘭語、愛沙尼亞語、丹麥語、格魯吉亞語、白俄羅斯語、亞美尼亞語、馬其頓語、埃塞俄比亞語、匈牙利語、希臘語、塞爾維亞語、斯洛伐克語、波蘭語、羅馬尼亞語、瑞典語、拉脫維亞語、立陶宛語、烏克蘭語、印地語、波斯語等外語上。
無論有沒有期末考
我們都在背單詞背句型背課文
做精讀做泛讀做對話
練聽力練翻譯練寫作
盡管從早做到晚
從期初準備到期末
但是拿到考卷的一剎那
還是一臉懵
學前教育并不是大家所看起來這么容易的,說是全校最忙的專業之一,那也不為過,看看學的課程有哪些你就知道了
↓↓↓
兒童發展心理學
聲樂、舞蹈、美術
教育社會學、學前衛生學
教育學、教育史、教育學概論
普通心理學、人體解剖生理學
學前教育學、兒童文學、幼兒心理學
幼兒教育心理學、幼兒保健學
幼兒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統計學
人體解剖生理學、游戲學原理、教師口語
……
這個專業的要求會彈琴、會跳舞、會唱歌、會畫畫、會剪紙還會講故事、各種教育學心理學都要學,期末考試各種背背背!
你羨慕我張口就來的根據某某法第XX條第X款規定……的拉風樣,你可知這都是我拼了命換來的。
你有看到我懷里像板磚一樣厚的書嗎?
沒錯,這是我的專業書
而且,還只是其中一本
當你聽見我在低聲的說著
殺人、搶劫、盜竊、放火……的時候
不要害怕,我不會傷害你
我可能只是在背法律條文或者是案例分析
你以為會計是文科
可是我們算的數據比理科還難
你以為會計是理科
可是我們背的材料比文科還多
會計專業一個學期的書可以壘起一座墻
復習期間累到滿眼黑眼圈像國寶、
體重像降落傘下降、精神像保險絲……
除此之外
其實我們會計還是很幸福的嘛
橫眉冷對工圖紙
俯身甘為“機械”牛
很多人都被工程制圖逼瘋了
為什么要畫那么多零件圖
而且還不讓用電腦
老師,你敢不敢再難點
別說我們期末簡單
隨隨便便畫個圖就好了
有本事你來啊
每次面對高數,都是一次冰與火的歷練
考完高數,我不光想靜靜
我還想懷疑一下人生
為什么我一道都不會
為什么想破頭皮都做不出來
@森林小xing:擔心期末考試高數掛科的人到底有沒有把我們數學系放在眼里!你們只用考高數!我們可是要考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的人!
@Cookie:剛剛結束了期末考試,對數學累覺不愛了。為了以后不成禿子,學弟還是考慮一下吧,我們院老師的發際線都快到頭頂了。
專業聽著特別高大上
工程師、高級工程師、高高級工程師......
但是考試是真難啊!
這專業無所謂學霸學弱了
考過了都是人品爆發啊!
對于選擇有機化學的同學們,小編只能說
不要抱怨自己的路有多難走
因為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
連方程式配平都搞不懂的我
以后該會有多崩潰啊!
在不少人眼里
如果大學和建筑工程
或者土木工程扯上關系
那就意味著每個學期必修科目是
搬磚頭、運沙子、攪水泥
焊鋼筋、蓋房子……
其實,我們要學好多物理方面的理論,比如土木工程專業的三大力學,還有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和鋼結構設計原理,也是易掛科專業的幕后推手。
通信原理、信號與系統
模電數電、電磁波
號稱“四大名補”
“名補”在前
你想“不掛”都難啊!
據說在補考量子物理、固體物理、粒子物理、非線性物理和量子力學的時候,還能看見前幾屆的師兄師姐......
期末?復習?是什么?有用嗎?
請把我放到含有大量一氧化碳的
封閉空間好嗎?
原理微分方程要計算;
奇形怪狀化學式命名煩;
儀器分析計算公式易記混;
應用化學理論化學考試難;
被異性喜歡到底有多難?
有學《有機化學(全英版)》難嗎?
唉,算了不說了,
我不能抱怨自己的路有多難走,
畢竟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
我去復(預)習......
看到這里,沒有上榜的同學,是不是覺得你的期末也沒那么糟糕了?那么,就讓我們繼續沉迷學習無法自拔,好好愛學習,希望學習使你快樂,祝你們長長久久永不分離吧!
我們是開白書苑,一個致力于職業引導的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