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LG Display OLED投資戰略的一部分,該項目由LG Display與廣州凱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7:3比例合資建設,該項目總投資金額高達約5兆韓元,約合人民幣近300億,其中LG Display投資2.6萬億韓元建該廠。
這也標志著中國首條大尺寸OLED面板生產線即將在落戶廣州,而中國也將由此成為全球第二個OLED電視面板生產基地。
根據LG Display介紹,這條8.5代OLED面板生產線也是LG Display繼模組工廠、液晶生產線后在中國廣州建立的第三條生產線,也是LG Display在韓國本土外建立的首條大尺寸OLED面板生產線。這條生產線量產后每月產能為6萬片玻璃基板,最大產能將達到9萬片玻璃基板,主要生產UHD超高清55-77英寸電視用OLED面板。
目前,LG Display韓國坡州E3、E4工廠的月產能為7萬片,加上廣州工廠的產能,LG Display 2019年下半年的OLED面板總產能將達到13萬片。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消費升級浪潮的到來,中國市場已經成為高端產品試水的最佳市場,而這一面板工廠的建立,將大幅加快OLED電視的普及速度。
根據IHS的預測數字顯示,2019年,中國OLED TV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較2018年增長115.5%,屆時中國也將成為全球唯一OLED TV增速超過100%的地區,屆時排名第二的日本增速預計為64.7%。
OLED面板相比傳統液晶電面板可實現像素自發光、不需背光,也就是說產品可以做到更輕薄且兼具柔韌性。由于材質更加輕薄,OLED能夠實現多樣化的設計,而其所能呈現的完美黑色和更精確的色彩表現,也確保了它在顯示方面的完美畫質。在創新激烈的電視面板領域,OLED更是賦予了現代電視更多可能,例如壁紙電視和自發聲電視等,OLED面板深受電視整機廠商青睞。
今年,中國重要的電視生產商海信加入OLED陣營,將于下半年推出OLED電視,這或將進一步提升中國OLED市場的增速。
目前,OLED陣營在全球已經擴展至14家,其中包括索尼、海信、創維、康佳、長虹等主流電視品牌。專家表示,在中國這一關鍵市場建立生產線,不但可以降低物流費用,還能提供穩定供貨,這對OLED電視的普及大有幫助。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OLED電視的出貨量達到了51萬臺,同比增長127%,與此同時這也是OLED電視首次在中高端產品出貨上超越液晶。似乎從這點上來說,OLED已經奠定了未來顯示技術的地位。
此外,LG Display廣州OLED面板生產線的建立也有利于強化和發揮廣州“顯示之都”的優勢,使OLED周邊上下游產業鏈在中國扎根,讓中國成為OLED產業未來發展的核心動力源之一,同時也將進一步鞏固LG Display在全球大尺寸OLED面板市場中的領先地位。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關注電腦報新媒體矩陣更多精彩
聯想三少帥:楊元慶、郭為、朱立南
據傳聯想內部流傳的一個段子:跟著楊(元慶)總走,車子房子全都有;跟著郭(為)總走,大家一起遨神州;跟著朱(立南)總走,一步三回頭。
柳傳志說:“我們連續高歌打勝仗,但我其實心里還是緊張的,確實比別人多想了一層,因為親眼看見電腦行業變化太巨大了,從核心技術變化到應用技術變化,都使得排名榜經常會發生巨大顛覆,甚至有的企業會消失。要支持聯想集團的發展,聯想控股必須走多元化的道路。高科技領域的企業要想生存或者生存的更好,需要不斷創新,大膽嘗試,作為母公司的聯想控股如果僅依靠聯想集團作為利潤來源,就會有‘求穩’心態,很可能不敢支持聯想集團進行大的突破與變革。”
聯想兩大少帥-楊元慶之聯想集團、郭為之神州數碼
1988年:《中國青年報》刊登聯想招聘廣告,首次向社會招募人才。24歲的碩士楊元慶、25歲的碩士郭為、25歲的碩士孫宏斌入職聯想。
1989年:創業2年的27歲朱立南入職聯想,任深圳聯想電腦有限公司總經理。
1997年-2000年:朱立南從聯想集團企劃部副主任到助理總裁、副總裁,再到高級副總裁,成為聯想內部升遷最快的人。
2000年:
1997年-2000年:隨著郭為領導的聯想科技與楊元慶統帥的聯想電腦不斷發展,矛盾無可避免的出現了。這三年是被外界解讀為聯想兩位少帥-楊元慶和郭為“矛盾激化”的三年。郭、楊兩人開始相互搶奪PC市場。
柳傳志問:“如果楊元慶做總經理,郭為做副總經理,同不同意?”
郭為回答:“第一,必須同意,第二,為什么不是我?”
對于楊元慶和郭為的位置問題,柳傳志做過半年的試驗。當時以楊元慶為主,郭為為副,半年之后兩個人的感覺都不好。
1999年:聯想電腦以8.5%的市場占有率首次獲亞太地區(不含日本)市場份額首位,楊元慶給郭為倒酒。
朱立南主持拆分聯想的故事:
2000年5月12日:聯想誓師大會,柳傳志將“聯想集團”和“神州數碼”兩面蔚藍色大旗分別交給楊元慶和郭為。
柳傳志:“聯想的未來要靠你們去開創。”
楊元慶:“聯想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世界級企業”。郭為:“再造一個不叫聯想的聯想”、“神州數碼一定會重新制造一個新的斯巴達克方陣。”
被分拆的神州數碼得到占聯想31%營業額和15%利潤的資產,還得交出一手做出來的聯想品牌的打印機、掌上電腦。品牌、自有產品都劃歸聯想之后,剩下的只有分銷和系統集成業務,軟件業務的比例微乎甚微。
神碼高級副總裁林揚在一次演講中,形容郭為2000年5月12日從柳傳志手中接過“神碼”大旗時“表情很自信,心里卻很迷茫”。
2001年3月:神州數碼從聯想股票中分拆出來,當年6月,神州數碼在香港聯交所單獨上市。上市前夕,擔任神州數碼CEO郭為立下“軍令狀”:用五年時間,鍛造一個與聯想齊名的品牌。
聯想朱立南第三少帥的故事:
柳傳志對于聯想分拆的回憶:
2016年楊元慶和郭為一抱泯恩仇的故事:
2004年3月:《經濟觀察報》采訪柳傳志。
聯想大佬們對于分拆的回憶:
#你能說說聯想的貢獻和偉大是什么嗎?#
1984年11月10日:“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成立。
1986年:計算所公司代理AST、IBM、惠普微機。
1988年:倪光南帶隊到香港和深圳,做聯想品牌PC。倪光南回憶“當時看到漢字平臺技術前途不大,我去過微軟三次,也和比爾·蓋茨吃過飯,中文系統只能起到增值作用,很難成為平臺。”
1988年3月:聯想成立QDI公司,生產QDI電腦主板。幾年后成為世界五大PC主板商之一。
1988年6月:北京聯想集團、貿促會下屬的中國技術轉讓公司與港方導遠公司(呂譚平等四人)成立香港聯想電腦有限公司LEGEND,股本90萬港幣,三家各33.3%。
1989年:香港聯想主要業務代理IBM和AST電腦,當年營業額1.2億港幣。
1989年初:聯想與AST探討“AST聯想”聯合品牌PC事宜,AST方面認為當時的中國還沒有一家企業能在技術上和AST合作。
1989年3月:香港聯想推出聯想286微機,出口取得成功。
1989年11月14日:計算所公司更名北京聯想計算機集團公司成立大會,總裁柳傳志說“我們今年研制生產的聯想Q286微機,已創造120萬美元的產值,并正以每月3500套的批量,率先打開國際市場,銷往美國、加拿大、歐洲和東南亞20多個國家的50多間公司。”集團總工程師的倪光南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全世界最大規模的計算機博覽會上,拿到每月一萬余套聯想Q286微機的訂單。
1990年初:聯想在北京建成微機成績生產線。
1990年5月:聯想第一臺微機在全國計算機展覽會上推出。
1990年:“聯想286微機”通過檢驗,獲得了第一年生產5000臺的生產許可證。聯想286電腦投放市場,發布著名廣告詞“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
1991年11月:聯想在國內率先推出第一臺486微機。
1991年底:聯想微機獲億利達科技獎。
1992年:倪光南在視察聯想微機生產線。
1992年10月:聯想成立家用電腦事業部,推出“聯想1+1”家用電腦。
1992年底:聯想系列微機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被評為“最佳國產微機”。
1993年:新浪科技報道“北京中關村電子一條街上,一些電腦商店,家用電腦的銷量直線上升,單是等著買聯想1+1家用電腦的人就排了幾百號。聯想1+1家用電腦在市場供不應求,5 月份出廠2000臺,兩個星期就賣光,6月份上市3000臺,又是不到兩星期就告罄,有的用戶干脆帶著錢、開著車來廠門口等著提貨。”
1993年11月4日:第十六屆技術交流會,聯想推出中國第一臺586微機。
1993年:國際PC品牌大舉入侵,聯想第一次沒有完成任務,造成嚴重積壓。
1994年3月19日:聯想微機事業部成立,29歲的楊元慶臨危受命,擔任微機事業部總經理。楊元慶接手微機部后,沒有改造微機開發部門,而是把原來的“由行業直銷和和代理分銷相結合的策略改變為完全由代理銷售的策略”-十八棵青松跑渠道,領導微機部迅速扭轉銷售形勢。
1994年4月6日:進口電腦關稅由200%降到26%,取消批文。《工商時報》報道聯想電腦率先降價。1993年微機價格只能由企劃部定,銷售部門無權改變。
1994年4月25日:《人民日報》海外版,聯想微機售量將達到4.5萬臺。
1994年:劉軍出任聯想微機事業部技術部評測處經理,10月出任微機事業部技術部總經理,成為聯想最年輕的總經理,位列聯想“十八棵青松”之一。
1994財年首季:聯想微機銷量過萬臺,標志著聯想微機已走出低谷。
1994年7月:《經濟日報》報道,聯想微機占國內市場10%、位列第三。
1994年年底:聯想電腦銷量增長了100%,達到4.5萬臺。
1995年:第一臺中國品牌的筆記本電腦-聯想昭陽S5100誕生了。
1995年4月1日:聯想預告第10萬臺電腦誕生,并發布廣告“用戶是聯想的上帝,聯想向上帝請教,第10萬臺聯想電腦去往何處?”
1995年5月12日:聯想規模空前的科普教育活動“聯想電腦快車1995年中國行”,活動提出“掌握電腦是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身份證”。
1995年:聯想推出Pentium Pro級電腦產品-聯想奔月系列
1995年:聯想微機事業部半年總結會-北京十渡。
1996年年初:聯想微機銷售量增加三倍,收入占比12%,市場份額不到康柏1/3。
1996年:聯想設立電腦研發部-“用戶需要什么,你就給他設計什么”。
1996年3月15日:聯想率先打響“電腦大戰”,“奔騰系列”電腦全線降價,9999元的入門級“75MHz”是全世界電腦市場第一款萬元以下的“奔騰”,媒體稱“1996中國個人計算機市場的一聲驚雷”。當年聯想首次位居國內市場占有率首位,并一直保持了下去。
1996年6月6日:聯想微機事業部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認證。
1996年:聯想季度PC銷量破3萬8的慶祝會。
1996年:聯想發布多媒體電腦“天蝎”電腦,使家用電腦第一次有了圖形化的操作界面和操作環境,同時,它也是第一次被設計成流線型的電腦。
1996年底:聯想推出雙子星系列電腦。
1995年4月-1997年3月:AST總代理業務因北京聯想銷售自有品牌PC而衰落,香港聯想連續2年巨虧2.5億港元。1996年8月16日股票最低0.29港元。
1997年:聯想推出逐日系列電腦。
1997年:季度PC銷量破六萬,慶祝會。
1997年9月:北京聯想注入香港聯想,柳傳志任聯想集團主席,香港聯想成為聯想PC業務的經營實體。
1997年:聯想電腦中國國內市場銷量首次第一。
1998年:中國第一臺自主研發一體機“天鷺“面世。
1998年:聯想功能電腦理念發布。
1998年5月6日:第一百萬臺聯想電腦誕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周光召將第100萬臺電腦贈送給英特爾董事長葛洛夫,送英特爾博物館收藏。
1998年:聯想“1+1”家用電腦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推廣類)。
1999年11月:劉軍主持設計聯想第一款因特網電腦天禧I發布,聯想80位工程師、耗時1年、耗資1200萬元、創下42項專利。靈感貝殼外觀、一鍵飛梭設計。到2000年,“天禧”電腦創產值37.5億元。
1999年:聯想昭陽推出了第一款萬元筆記本電腦。
1999年第四季度:聯想昭陽首次以24.2%的市場份額榮膺中國筆記本電腦市場銷量排行榜的冠軍,并在2000-2002年繼續蟬聯。
1999年:聯想電腦以8.5%的市場占有率首次獲亞太地區(不含日本)市場份額首位,占據中國市場28.9%的份額。
2000年:聯想請麥肯錫做咨詢,麥肯錫給出兩條路:一是進軍PC制造之外的其他領域,二是進入國際市場。
2000年4月:時任聯想臺式電腦事業部總經理的劉軍將謝霆鋒的照片遞到柳傳志手里的時候,柳傳志看著照片驚詫地問:“這個摩登小孩兒怎么能做聯想電腦的代言人?”
2000年:7月聯想為中小型商貿企業設計商博士2000系列電腦,8月聯想推出為教育行業量身定做的“儒博士”。
2001年:聯想正式一分為二:楊元慶執掌聯想集團,負責PC業務,任聯想總裁兼CEO,柳傳志任董事長;郭為執掌神州數碼,專營代理和軟件業務。
2001年:明星助陣,聯想讓電腦進入人們日常生活。
2001年5月21日:聯想發布業界首款9999元標配液晶顯示器的家用電腦-同禧520L,“液晶電腦時代”到來。
2001年8月21日:聯想發布開天系列商用電腦。
2003年5月:4臺聯想昭陽筆記本電腦隨同中國探險隊成功攀登珠穆朗瑪峰。
2002年-2004年:聯想陸續推出天麟、天驕、天瑞、鋒行、家悅系列家用電腦。
2004年12月8日:聯想宣布12.5億美元收購IBM全球PC業務。聯想支付6.5億美元及6億美元股票;IBM占聯想集團股份18.5%,成為第二大股東;聯想承擔5億美元IBM債務;聯想在紐約威切斯特縣建全球總部,任命IBM前高級副總裁史蒂夫·沃德為聯想全球CEO及董事會董事。柳傳志卸任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
2005年:1月27日收購IBM個人電腦事業部獲批。5月1日完成收購。
2005年:聯想第一款“全程自主研發”的筆記本電腦昭陽A600誕生。
2006年1月:聯想發布ThinkPad T60。
2006年3月:聯想宣布將紐約的全球總部遷往羅利,和北卡羅來納州北卡研究三角園的運營中心保持統一。
1994年-2006年:聯想PC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
2007年1月:聯想正式發布ThinkPad T60寬屏筆記本-寬屏15.4英寸+重量2.3公斤+厚度28.7毫米+最高配置46000元。
2007年:首款加固筆記本上市。
2008年1月3日:聯想集團正式宣布在全球推出IdeaPad筆記本和IdeaCentre臺式電腦系列產品,并宣布進軍全球消費PC市場。國內天驕、家悅、鋒行臺式機和旭日、天逸等筆記本電腦將統一換成IdeaCentre(臺式機)和Ideapad(筆記本)相關型號。
2008年:聯想發布13英寸全功能超輕薄的筆記本ThinkPad X300。
2009年6月:聯想推出ThinkPad T400系列筆記本電腦。
2011年:聯想推出ThinkPad X1,對MacBook Air等輕薄超極本的回應。初代的X1獲得了褒貶不一的評價。第二年推出普遍贊譽的X1 Carbon。
2011年:歷經8年,超級本Yoga的360度轉軸設計成功,成為全球首款可以將屏幕360度自由翻轉的超級本,開創了筆記本電腦多模時代。Yoga囊括紅點Red Dot、iF、IDEA、G-mark、DFA、紅星等多項國際設計大獎。
2011年第三季度:聯想首次超越戴爾成為全球第二大PC生產商。
2012年:聯想發布27英寸+10點觸控技術的一體臺式機ideacentre A720。
2012年10月11日:聯想電腦Q3全球市場份額15.7%,超過惠普0.2個百分點,首次成為世界第一。
2012年10月12日:聯想推出全球首款360度翻轉變形筆記本電腦IdeaPad Yoga、旋轉折疊的ThinkPad Twist,分體式的ThinkPad Helix和IdeaTab Lynx。
2004年-2012年:聯想電腦全球市場份額。
2013年:聯想推出全球第一款多模式平板電腦YOGA平板。
2014年:聯想推出面向年輕人市場的小新品牌筆記本電腦。
2015年6月:聯想上市拯救者系列14英寸游戲影音筆記本電腦。
2016年7月:聯想將以1.95億美元收購聯想NEC合資電腦公司的NEC90%股權。
2017年第一季度:聯想喪失了保持四年之久的全球 PC市場冠軍的寶座。當季度聯想電腦出貨量的環比增速僅僅1.7%,冠軍的惠普達到13.1%。
2018年:聯想推出X1 Extreme筆記本電腦,評價很高,被視為創意專業人士的夢想。
2018年7月:聯想重回PC電腦世界第一(5月聯想完成日本富士通個人PC業務的收購,聯想PC的統計包含富士通的出貨量)。
2020年Q4:聯想PC業績:
2021年:全球PC市場,聯想出貨量8193.5萬臺+份額23.5%,排名第一
2021年:全球平板電腦市場,聯想出貨量1770萬臺+份額10.5%,排名第三
2023年1月:IDC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PC出貨量排名,聯想第一。
2023年2月:聯想2022年平板電腦出貨量1150萬部,同比下降33%,排名第四。
2023年:聯想1+1電腦入選中國計算機歷史記憶
參考文獻:“聯想卅七年”之第四章 聯想初創時期的輝煌,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