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叫馬克?德弗里斯特的美國人,他無意危害別人,卻在19歲時被繼母送進監獄。因不甘心被關在冰冷的監獄中,他13次越獄,7次成功逃脫。
他不僅越獄次數多,每次的逃脫方式也是花樣翻新、超乎想象。你可以說他任性、匪夷所思,也可以說他非比尋常、天才創意。
他是最令獄警頭疼的犯人,不打架斗毆,卻用不守規矩一次次挑戰獄警的智商和尊嚴。他被稱為史上最天才的越獄大師,也成為經典美劇《越獄》的原型人物。
而他對監獄威嚴的一次次挑戰,升高了自己的監禁年限——從最初的4年累加到了105年。在佛羅里達州最森嚴的監獄中,他被單獨關進特制牢房長達27年,期間10年沒有見過太陽。
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為什么要受到如此嚴苛的懲罰?
1960年8月,馬克出生在佛羅里達州一個偏遠的農村。沒多久母親去世,父親獨自撫養他。他的父親曾在二戰期間任職于美國戰略情報局,是一名立過大功的情報少校,也是狂熱的好戰分子,擁有遠超常人的生存技能和偵察能力。
他戰后享受英雄待遇,生活條件十分優越。
但殘酷的戰爭,給他留下嚴重的創傷——他患上創傷性應激障礙和臆想癥,總是陷入即將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幻想。
第二次世界大戰讓他看到世界的黑暗,戰爭的殘酷,流離失所的悲慘。他知道在戰爭中,弱者很難生存下去。
他認為,無論什么時候,擁有武力和掌握不被人欺負的本領,才可以在混亂的世界中生存下來。
正因如此,面對瘦弱的兒子,他決定把畢生所學傾囊相授,讓他能夠擁有應對未來戰爭的本領。
于是,當同齡的小朋友撲在媽媽懷里撒嬌,玩耍的時候,馬克便開始跟著爸爸進行高強度的鍛煉身體,練習拳擊、格斗,學習生存技巧、戰略戰術、槍支使用、機械制造和逃生技能。
馬克童年玩的不是玩具槍,而是真槍實彈。他的睡前故事不是小紅帽和狼外婆,而是各種游擊戰。
父親發現他能拆解鐘表,就有意訓練他。于是,他在六歲之前就能拆解幾乎所有的生活用品:東芝電冰箱、松下電視機、柯達照相機……更令人驚嘆的是,他還能快速而準確地將它們復原。
馬克年齡漸大時,就獨立研究各類機械原理,還學會了自制火藥。
他最喜歡每天在地下室做各種各樣的實驗,研制火藥。好幾次他差點被炸飛,多虧父親救回他的命。
父親沒有阻止他的研究,在他眼中,兒子越能鬧騰,他越高興。馬克也樂此不疲,沉浸其中。
他是鄰居們眼中的“天才兒童”,卻也是個“怪孩子”。他不喜歡與人交往,簡單打個招呼對他來說都無比艱難。
好在他性格溫和,對人沒有敵意,所以,沒人覺得他有多可怕。除了一個人,那就是他的繼母。
她非常不喜歡馬克。當初嫁給馬克的父親,也只是看上他家富足的生活。父子倆整天搗鼓危險的東西,讓她十分討厭。馬克感受到這種不友好,就想制造一些惡作劇來捉弄繼母。
一天早晨,繼母的聲音在村莊上空回響。原來頭一天晚上,馬克把家里的電話和村頭的大喇叭連到一起。只要繼母開始打電話,整個對話就會被廣播傳開。
繼母對此氣急敗壞,便經常找小馬克的麻煩。最初,小馬克有爸爸的庇護,沒有受到嚴重的傷害。但在1979年,父親意外去世,19歲的馬克永遠地失去父親。馬克悲慘屈辱的人生自此拉開帷幕。
惡毒的繼母為獨自霸占家產,把馬克趕出家門。
馬克的父親留給他一些機械制造工具。但馬克想合法地擁有這些工具,就必須走法律流程。可馬克不懂這些,當他去拿工具的時候,繼母便立刻報警。
警察到來時,馬克非常害怕,他拿起一把槍拼命逃跑,卻被警察逮個正著。這個行為讓原本的小罪行升級,從非法擁有機械工具的禁閉教育變成持槍拒捕,被判四年監禁。
繼母如愿帶走全部家產,而馬克開始他的牢獄人生。
在拉幫結派的監獄里,馬克顯得很孤僻,他不參與任何幫派,在剛到監獄那段時間,總有囚犯欺負他。
而因為先后有15名囚犯強暴過他,不是同性戀的他為了尋求保護,只能“嫁”給監獄中最厲害的囚犯。
他被要求行為舉止得像一個女人,要扮演成“溫蒂?卡斯特羅夫人”。
馬克越來越討厭和害怕呆在這里。他渴望自由,難以挨到刑滿釋放的日子。
入獄兩年后,馬克計劃實施越獄行動。
1981年的一天,他假裝肚子疼來到醫務室,偷拿了近一百粒藥力強勁、能使人昏睡的藥片。他把藥片放進看守的咖啡里,想等藥力發作,看守們“變得安靜”后,溜出監獄。可是獄友的告發,使得計劃失敗。
他沒有灰心,繼續謀劃越獄行動。
馬克花費幾個月的時間收集材料,設計出一種彈射裝置,可以把人高高地彈出去。這次,馬克成功了!彈射裝置把他高高地彈出監獄的鐵絲網和圍墻,落到監獄外的沼澤里。
但因為靠步行走出監獄的搜索范圍,很容易被重新抓回去。所以,馬克主動放棄逃跑,返回牢房。
當獄警們看到他從監獄外悠閑地走進來時,既驚奇,又生氣。
而第二次越獄源于馬克超凡的記憶力。他隨意瞥一眼獄警掛在腰上的鑰匙,就能用牙膏等物品復制出一模一樣的贗品,然后順利打開牢房和監獄的門,不費吹灰之力成功逃脫。
還有一次,他忍痛把自己的牙齒打掉,利用去醫院的機會,收集到很多牙膏皮。他用這些牙膏皮做成一支可以以假亂真的槍,幫助他又一次逃離監獄。
當然,馬克每次逃走都會被抓回來。他的所作所為,讓法官和警察頭疼不已,顏面盡失。被一個囚犯耍得團團轉,法官、警察們能想到的最好懲罰就是延長刑期。
于是一次次越獄,一次次延長刑期,最后馬克的刑期居然被加到105年。要到2085年,124歲的馬克才可以出獄。
這樣算下來,他將老死在監獄中,這讓他非常絕望。
除此之外,每次他被抓回來,獄警們還會變著花樣對他進行嚴酷的懲罰。
1982年,一次越獄后,監獄官員拿走馬克幾乎所有的東西:書籍、收音機、電視機、洗漱用品,甚至還有窗戶和陽光。他們不讓他穿衣服,往他赤裸的身體上潑辣椒水,將他綁縛在緊身衣里……這樣暗無天日的日子長達11天。
一位知情人透露:馬克的遭遇,比越南戰俘營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即便身體活動受限制,馬克的大腦卻一刻也沒閑著。他研究怎么打開腳鐐,怎么把所有的牢房門同時打開。經過反復思考、認真研究后,他豁然開朗。一次晚飯后,所有牢房緊鎖的門“刷”地一下同時敞開,犯人們紛紛涌出牢房,隨意地在監獄各處愜意閑逛。
除了他自己,沒有人知道這是怎么做到的。獄警們頭疼不已。也是從那以后,獄友們對他刮目相看,很少再有人敢欺負他。
馬克服刑期間,光記錄在案的類似違紀行為,就有四百多次。創下囚犯違紀次數,單人最高紀錄。
監獄成為馬克的“超級實驗場”。作為美劇入門必看經典的《越獄》,從馬克身上汲取到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
馬克想掙脫鎖鏈的原因,除了水深火熱的監獄生活令他痛不欲生外,還有一個甜蜜的牽掛,讓他一秒鐘都不愿在監獄多呆。
因為監獄允許犯人和外界通信交筆友,馬克也得到筆友名單。性格孤僻的他渴望有人能懂他,便和一個名為邦妮的女子開始通信。邦妮比馬克大30歲,但幸運的是,兩人交流起來非常順暢。
邦妮一開始覺得監獄服刑的人肯定都很暴戾兇惡,但看到馬克寫的信后,她感覺到他內心的柔軟和絕望。馬克也被邦妮的熱情開朗打動,兩人慢慢擦出愛的火花。他們決定結為夫妻。
1994年5月31日是兩人結婚的日子。這是一場沒有新郎的特別婚禮,邦妮的兄弟穿上西裝,代替馬克完成婚禮儀式。婚禮熱鬧隆重,得到親友們的真誠祝福。
婚后第五天,邦妮來到監獄見到從未謀面的丈夫,兩人熱烈擁抱、親吻。之后,夫妻二人,一個繼續在監獄服刑,一個在監獄外等待丈夫回家。
和在監獄受到的非人遭遇相比,不能和愛人團聚,更令馬克心如刀割。
監獄外,邦妮沒有空等丈夫歸來,她也在積極想辦法讓丈夫早日出獄。在她心中,馬克沒有犯罪,不應該被關起來。她找媒體、律師,希望能還馬克清白。
事情在2001年終于出現轉機。導演加布里埃爾?倫敦剛剛大學畢業,準備拍一部司法題材的紀錄片。
他翻閱佛羅里達州最近10年的犯罪檔案,發現這名特別的犯人。
他從未找到任何馬克暴力行為的證據描述,可是法院卻不斷累加他的監禁年限。同時,他也看到馬克的妻子在不斷地為丈夫的冤屈發聲。
于是,加布里埃爾?倫敦花費十多年的時間收集資料,分析案件,并拍攝紀錄片《馬克?德弗里斯特的生活和思維》。他給觀眾展示出一個另類罪犯。
2014年,這部紀錄片的公開放映,迅速引起全社會的強烈反響。馬克得到很多正面評價和贊揚,人們稱他為“反對美國邪惡司法制度的英雄“。
同時,這部影片也引起一場司法系統的震動。在輿論的壓力下,2014年年底,佛羅里達州刑事審查委員會決議通過,為馬克減少70年刑期。
我們都說正義會遲到,不會缺席。正義的遲到,令馬克人生最美好的年華都浪費在監獄里。
還好,他沒有虛度時光。用35年的努力,為自己贏得了“逃生藝術家”、“越獄大師”的新名片。
2015年,天命之年的馬克終于出獄,他和心愛的妻子終于可以和平常的夫妻一樣朝夕相處。
可是馬克出獄后沒有找到工作。他不小心被人利用,幫人帶了一些違禁物品,結果再次被警察逮捕而入獄。
2019年2月,馬克出獄,59歲的他要照顧89歲患有心臟病和嚴重關節炎的妻子。不太年輕的丈夫,擁著行走艱難的老妻,走在夕陽照耀的田野上,顯得格外的浪漫感人。
他們的愛,據說連一線陽光也插不進去。能有這樣一份遲來的愛情,馬克的人生也算是完整了。
這份愛,不僅是妻子的愛,也彌補上他童年嚴重缺失的母愛。
心理學家普遍認為馬克患有精神疾病,比較一致的說法是馬克有自閉癥,也叫孤獨癥。
在各國的法律中,都規定對精神患有疾病的人犯罪,減輕處罰甚至免于處罰。但在馬克身上,卻沒有得到這一人道主義關懷。
對于馬克的越獄行為,專業人士認為,自閉癥損害他發展社交技能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從而導致他對越獄的偏執。
到底應該怎樣對待判刑后,才發現之前就患有精神病的犯人呢?這是一個值得好好研究的問題。
實際上,世界上有很多取得巨大成就的自閉癥天才——牛頓、愛因斯坦、貝多芬、莫扎特、安徒生還有康德,這些大師級人物都有自閉癥特征。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自閉癥基因能塑造出集中力更強的人。他們社交技巧差,與人交流缺乏眼神交流。他們很偏執,喜歡提反對意見。
他們可以為一個論題付出幾十年的努力,不會被別人左右自己的想法。同時,他們會很守道德。
試想,馬克如果當初沒有被繼母送進監獄,會怎樣呢?他也許會在自己適合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俗的成績,成為一名出色的工程師、武器專家,或者教授……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對于有精神障礙的人,需要社會和親人格外的關注,他們才能順利地發光發熱,為社會做出貢獻。
在中國,60年一甲子。60歲是一輪結束,也是新一輪生命的開始。
對于滿懷新生活的希望、永不服輸的馬克來說,60歲就是他人生的新起點。祝福花甲之年的馬克,在新生里能夠有愛,又有夢,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真正燦爛輝煌的下半生!
家好這里是D探索。越獄類影視大家應該都看過,但真實的越獄故事,其實往往都比電影更精彩,比如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他四次被關入監獄,但卻四次成功逃脫。其真實經歷讓人聽起來難以置信,因為電影這么拍的話,可能你會覺得這簡直就是神劇。不信的話,您往下看。
大神級的表演即將開始
事情得從1996年1月說起,位于休斯頓的北美醫療管理局,這些天正在尋覓一位新財務總監,這時有一位候選人進入了他們的視線,他就是38歲的史蒂芬·杰伊·羅素。
大佬初登場
史蒂芬不但有田納西州的法律學位,還是保德信集團的年度最佳員工,而且每個給他寫推薦信的人都極盡贊美之言,這樣的人才對于很多公司來說,那是要拼盡全力留住的。
公司高層都很喜歡史蒂芬
因此最后史蒂芬在眾多優秀的競聘者中脫穎而出,成功出任了北美醫療管理局的財務總監。
史蒂芬上任期間,各項工作完成得確實很出色,他跟領導同事的關系也處理得非常好。公司高層一致認為,這是他們聘請過的最好的財務總監。直到史蒂芬的上司提出要把自己的房子賣給他時,這一切才開始發生了變化。
上司便宜賣給史蒂芬一套別墅
為了這樁劃算的買賣,史蒂芬給銀行打電話申請房貸。這家銀行剛好也是公司開戶的銀行,一切都進展得很順利,史蒂芬的房子好像馬上就要到手了。但就在這個時候,有個銀行員工仔細檢查了北美醫藥管理局的資金賬目。
公司賬戶從表面上看,史蒂芬聰明的投資給公司賺了數百萬美金,平時公司的大額資金通常會存在銀行賺利息,可這個查賬的銀行員工發現,史蒂芬和一些銀行專員合作,竟在6個月內私吞了公司84萬美金的利息。
銀行直接把檢舉電話打給了公司首席執行官,直到這時大家才發現了史蒂芬的另一面。
銀行把信息透露給了史蒂芬老板
可第二天,史蒂芬碰巧在公司偷聽到了上司講電話,他意識到出事了,因此沒做停留趕緊逃了。
史蒂芬偷聽到了老板電話
抱起箱子立刻就走
在這之后公司領導又發現了一個更可怕的事實,原來史蒂芬根本不是他們以為的那個人,他沒有那些過往的輝煌經歷,他擁有的只有一張高中學歷證。那史蒂芬應聘的時候,是如何騙取了那些經驗豐富的公司高管呢?
原來,為了騙取到財務總監的職務,史蒂芬先是自己在報紙上登廣告,仿照某家公司招聘財務總監征集簡歷。依靠接受到的他人簡歷,他制作出了自己的完美版簡歷。
史蒂芬發布招聘信息
史蒂芬為自己做了份完美簡歷
他還研究了華爾街日報,去圖書館查資料。所以他應聘的時候已經準備非常充分,最后才說服了招聘經理。當然北美醫療管理局的總裁們,其實當初也查實了他的推薦信。只是他們不知道,他們的電話實際是打給了史蒂芬自己設的轉接號碼,史蒂芬只是在電話里稍微偽裝了一下聲音,然后大夸特夸自己。
冒充推薦人接電話夸自己
但是北美醫藥管理局的騙局只是冰山一角,或許不久,史蒂芬的同事們就會發現他驚人的真實身份,也將會發現他到底有多大能耐。那么史蒂芬到底是誰?他又是從哪兒來的呢?
史蒂芬其實是在加利福尼亞州長大的,他自小就與周圍的孩子格格不入,他只喜歡跟大人交談。
史蒂芬從小就與眾不同
他原本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可是在他9歲那年,突然被父母告知自己是領養的。
“乖,其實你是石頭縫里蹦出來的”
小史蒂芬受到了打擊
這件事對他打擊很大,從此他開始縱火泄憤,燒過祖父母的家和叔叔的家,還燒過商店和學校。而且他通常在放火后再打火警電話,還現場指揮消防員們到起火點救火。
小史蒂芬以縱火燒自家房子為樂
但他的這些把戲最終被識破了,因為這小子屢教不改,于是在12歲那年,史蒂芬被父母送進了教養院管理。
實在管不了了,他被送往教養院
在這里他意識到了兩件重要的事。第一,他發現自己是個同性戀者。第二,他發現自己聰明絕頂,智商僅次于愛因斯坦。
我去,我竟然喜歡。。。
為了離開教養院,史蒂芬故意戴上牙套弄疼牙齒,然后不停地要求去看牙醫。
帶上牙套假裝矯正牙齒
因為照顧他變得很麻煩,教養院再也受不了了,于是在1971年,史蒂芬最終被趕出了教養院。
你家孩子我們管不了了,領走吧
之后二十年,他也試圖重回正道,做一些正經工作,但最終還是抵不住誘惑走上了犯罪道路。
史蒂芬開始放飛自我
1992年,史蒂芬因為保險詐騙被判罰10年監禁,從進入監獄的第一刻起,他就沒打算待下去,他一直在觀察尋找機會。
史蒂芬開始觀察監獄
他先是把自己打傷,因此被換到了一間不同的牢房。
大佬狠起來自己都揍
他還賄賂獄警,以安排他去推餐車。而這個工作讓他熟悉了監獄的地形.。
利用送餐觀察監獄
沒多久他決定開始實施越獄計劃,史蒂芬從新來的女犯人那偷了一些衣服,賣面包給獄警的時候,又偷了一個對講機。隨后他穿上一條紅褲子和一件背心,再配上對講機,把自己裝扮成監獄工作人員。用對講機敲了敲窗子,然后一個獄警沒多看他一眼就讓他出了門。
這造型一看就是大佬
越獄,就是要從正門出去
你沒聽錯,史蒂芬就是這樣大搖大擺地走出了監獄。逃獄之后,他還使用對講機騙警察到他不在的地方去找他。
史蒂芬之所以這么迫切的逃獄,其實是有原因的。這還得從他的愛人吉米說起。
一生摯愛吉米(左)
一年前史蒂芬度假的時候,遇到了一個禮賓員吉米,兩人迅速發展為了戀人。不久之后,吉米就坦白自己患有艾滋病,但史蒂芬接受了這個事實,并依然深愛這個男人。
哥,我有艾滋病!....沒事兒
但是沒過多久,史蒂芬就因為詐騙被抓了。他在監獄聽到吉米病情惡化的消息后,內心非常著急,才決定不顧一切地想盡辦法逃出去。
得知吉米病情惡化 史蒂芬非常焦急
越獄之后,史蒂芬和男友吉米一直東躲西藏,可是吉米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在這期間,史蒂芬因為銀行詐騙再次被送回了監獄。一個月后也就是1994年7月,吉米去世了。
越獄后每日照顧吉米
因為這個病,史蒂芬之前不斷地在跟吉米保險公司抗爭,這讓他心生怨恨。他曾經發誓,一定要讓保險公司付出代價。這也是為什么史蒂芬要詐騙到北美醫療管理局的原因。因為在他看來,北美醫療管理局跟那些保險公司是一樣的,雖然事實并非如此。
史蒂芬決定報復保險公司
1995年的春天,吉米去世后的幾個月,史蒂芬被換到了哈里斯縣監獄。在監獄圖書館,他遇到了新的人生摯愛——菲利普,兩人很快變成了戀人關系。
大佬從不戀舊
幾個月后史蒂芬被保釋出獄,不久就有了開頭的一幕,他是北美醫療管理局的財務總監,并在休斯頓買了一個大房子。此時菲利普也剛好出獄了。史蒂芬對菲利普十分慷慨,給他買了大量的高檔家具和高檔珠寶,一心只想讓菲利普開心。
大佬對每個都很專注
四個月以后,史蒂芬卷走北美醫療管理局的85萬巨款被識破,警察到處抓他,他就帶著菲利普躲進了休斯頓周邊的小汽車旅館。
兩人躲進汽車旅館
期間他還偽裝成各種身份,打電話向檢察官詢問關于他的調查進度,但聰明反被聰明誤,這些電話引起了警方的懷疑,于是檢察官決定換個方式對付他。他們提起了對史蒂芬的秘密起訴,發布了秘密通緝令,也就是不公開只有少數人知道,
當史蒂芬再次打電話詢問的時候,被告知沒有關于他的通緝令。信以為真的史蒂芬決定回休斯頓的家整理東西,然而他剛到家就被抓了。
回家拿個東西就被抓了
史蒂芬被起訴重罪盜竊,保釋金90萬美金。他根本沒有那么多錢,但作為欺詐大師他怎么會束手就擒呢?他還不想入獄,因為他怕再失去菲利普。
于是他先是聯系了男友飛利浦,讓他偽造了一個保釋金額較少的文件,之后又偷偷給送給監獄中的史蒂芬。史蒂芬在前往保釋聽證會的通道上,他把偽造文件偷偷扔在了地上,以騙獄警認為,是剛路過的法庭工作人員落下的。
哎?你們看地上有個東西
而這份文件被送到了縣政官員辦公室。接著史蒂芬用監獄的投幣式公用電話,讓一個朋友幫他轉接到縣政官員辦公室,使電話看上去像是從監獄外面打過去的一樣,他謊稱自己是法官,忘記把史蒂芬的新保釋令錄入系統了,希望她們幫忙完成。
那個,你們重新錄入下吧
就這樣,新保釋令很快生效了,2個小時之后史蒂芬再次重獲自由。
越獄,永遠只走正門
但這一次他并沒有自由很久。逃出來以后,警方監聽了跟他有關的所有人的電話,然后在弗羅里達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他。
兩位下來游會兒不?
原本可以將坐牢時間減至15——20年的史蒂芬,現在直接被判了45年。并且被關進了雙重監獄,同時剝奪了他用電話的權利,這里不許探視、沒有雜貨商店、什么都沒有。
讓人意外的是,史蒂芬竟然同意認罪,他表示自己愿意服45年的重刑。之后史蒂芬被換到了90英里以外的(艾斯特爾)監獄。這座監獄以戒備森嚴而著稱,以前還從沒有人能逃出去過,但,那都是在史蒂芬到來以前。
大佬又換新家了
史蒂芬一直在觀察等待著,很快他就看到了機會。他發現,醫生們經常穿著綠色手術服來監獄,款式跟監獄白色的獄服很像。
史蒂芬發現醫生的衣服跟囚服類似
于是他又稱自己生病了,腹瀉很嚴重,他因此得到特殊許可多拿了幾件獄服。史蒂芬用魔術馬克筆把囚服染成了綠色,還把自己的監獄證件改成跟工作人員一樣的紅底顏色。
這得偷多少支馬克筆啊
證件只需改下顏色
凌晨3點監獄一片安靜,史蒂芬換上假手術服戴上假證件。他準備穿過一系列緊鎖的鐵門越獄??撮T的糾察員看到有人接近門口時,如果他們確信這個人是有權進出的,就會開門放他過去,然后再關上門。
史蒂芬準備假扮成醫生離開,而且特意選擇了凌晨。因為在那時,糾察員已經無聊地看了一整夜,正是警覺性最低的時候。而且那天看門的還是個新來的,他遠遠地看了一眼史蒂芬,當看到綠色服裝后,沒有多想就給史蒂芬打開了門。
大佬越獄,當然還是走正門
這次越獄,史蒂芬又是大搖大擺地走出去的。原來史蒂芬之所以同意45年刑期,就是為了能離開縣監獄進入州立監獄,因為原來的那座監獄對他的警惕性已經非常高了,而在新的監獄還不夠了解他,對他的警惕性自然也沒那么高了。
當警方得知這一消息的時候,史蒂芬早已逃之夭夭。他從監獄一出來,就徑直奔向了菲利普的懷抱。第二天這對戀人很快離開了小鎮,兩人出發去了洛克西。
在史蒂芬越獄的10天后,警方才終于得到了一點線索。他們追蹤了所有史蒂芬認識的人的電話,包括他已經去世的前男友、吉米的母親。史蒂芬在公用電話亭給吉米的母親打電話,說自己想和菲利普去她家住幾天,但在通話時電話突然斷了,這讓史蒂芬很不安。于是他決定再回個電話一探究竟,但就是這通電話,給了警方時間查到了他的位置,最后,警察在高速公路上抓到了他。這次,史蒂芬和菲利普都被抓進了監獄。
唉,這次假期時間有點短
史蒂芬被帶進牢里嚴格監控了起來??傻诙辏陀袀髀務f他患了艾滋病命不久矣。史蒂芬還得到了同情保釋的機會,幾個月后,官方消息突然稱他已經死了。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真相一定會讓你大跌眼鏡。
有人說我死了?
原來在牢里時史蒂芬偷偷服用通便劑,他幾乎不吃飯,為了減肥無所不用其極。
大佬每天只吃通便劑
他也不知道什么時候篡改了自己的醫療記錄,改成他患了艾滋病。更奇葩的是,他的醫療記錄未被查實就被監獄采納了,而自始至終都沒一個人給他做過艾滋病檢測。
史蒂芬在醫療室住了一年瘦了45斤,這讓醫生相信,他的確是因為艾滋病快死了。他還讓醫療人員把他送到一家療養院等死。
大佬好像真的快不行了
到了療養院后,史蒂芬偷偷打電話給療養院院長,稱自己是來自休斯頓的艾滋病專家,他需要為自己的研究找一個因艾滋病快要死的人。院長說,我們這剛好有個史蒂芬先生。
就這樣,史蒂芬離開了療養院,整個過程竟沒有一個人起過疑心。在休斯頓,史蒂芬買了張蓋有哈里斯縣公章的郵票和一套手術服,然后扮成醫生進入了一家殯儀館,他要了一張死亡證明書,并在上面填了自己的信息,然后寄給他的保釋官。之后,保釋官就以為史蒂芬真的已經死了。而曾經抓捕史蒂芬的警官,以為他還在監獄服刑。
不作那就不是大佬
故事如果到這里,史蒂芬從此便可人間蒸發逍遙法外,可他偏要繼續作。因為一通來自美國法警局的電話,打破了這個局面。他們告訴逃犯追捕大隊,有個很像史蒂芬的人企圖使用假律師證。那史蒂芬為什么要假扮律師呢?原來他是想見見還在監獄服刑的愛人菲利普。直到這時,史蒂芬才又重新進入了警方的視線,他們立刻立案準備抓捕史蒂芬,只是他們還不知道這人就是史蒂芬。
佬帥不帥?
抓捕史蒂芬的探員,從一個聯邦調查局的眼線那里了解到一個驚人的消息,這件事跟史蒂芬的犯罪手法完全一致。原來史蒂芬想到一個,和他父母是朋友關系的有錢人阿特的電話,他給人口記錄處打電話,并假裝成是阿特,要求他們出一份阿特的出生證明。史蒂芬用這份證明拿到了一張俄克拉荷馬州駕照。
假扮父親朋友,然后取他錢
之后史蒂芬假扮成百萬富翁阿特,然后來到銀行準備取走他賬戶里的7萬5千美元現金,這是要用來支付給菲利普律師的錢。
富豪來取錢,怎么能用ATM呢?其實沒卡
接待他的是銀行經理 對史蒂芬起了疑心,因為她知道,這個額度是可以到自動取款機上取現的,而且這人還不知道他的私人銀行客戶經理叫什么名字。于是,銀行經理假裝要去給史蒂芬辦理手續,然后她來到隔壁房間,給聯邦調查局銀行劫案組打了電話。
而史蒂芬也感覺到了不對勁,他偷偷跟過去聽到了報警電話,知道事情敗露了。于是他趕快假裝心臟病發作倒地。
好像被發現了,暈過去吧
史蒂芬很快就被送到了貝勒醫療中心。聯邦調查局的人趕到銀行后就撲了個空。但史蒂芬不知道的是,貝勒醫療中心有個固定的警察站。他被安排在一間單獨的房間,有警衛監視,而聯邦調查局的人也在來的路上。
臨危不亂,路上還跟急救人員聊天
這次他真的是被逼到了絕境,然而搞定一切,他只需要一部電話就夠了。
他用床頭的座機給所在的醫院打電話,自稱是聯邦調查局的人。說你們幫我們扣押的那個嫌疑人可以走了,嫌犯不是他,我們已經不需要他了。就這樣,等聯邦調查局的人趕到時,史蒂芬早已經逃到幾公里外。但他還是遺留下了一個重要線索,就是在銀行職員手里的那張身份證件,警方從照片上確認了他確是史蒂芬。
史蒂芬也一直和菲利普有著聯系,他之前已假扮成律師到訪過監獄三次了。當警方查到監獄的時候,他都正好離開。
史蒂芬決定前往弗羅里達州,他想要整容改變自己的五官,這次他決定徹底脫身。與此同時,警方也掌握了一份史蒂芬在酒店的通話記錄。他們從中發現了史蒂芬正在進行保險詐騙,而且有人正要給他傳真文件,最后警方通過傳真號碼找到了傳真機的位置。等到史蒂芬去接傳真的時候,他被警察抓了個正著。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回到監獄后,史蒂芬因財產罪和非暴力越獄罪被判了144年。但大家都在猜測史蒂芬會不會再逃獄。很多人都覺得,他肯定會再次嘗試的,如果他成功了,那一點兒都不驚訝,因為他就是那么絕頂聰明的一個人。
真實的史蒂芬·杰伊·羅素
后來,他的男友菲利普刑滿釋放,也跟史蒂芬斷了聯系。但史蒂芬稱,他從來不后悔愛上菲利普,也不后悔愛上吉米。自己已經在能力所及的范圍里給了他們最好的。
史蒂芬是個極其聰明的人,他總能做出驚人之舉,讓人贊嘆不已,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做了愛情的傻瓜。在史蒂芬本人的口述下,他的傳奇經歷被寫成了自傳性小說。并在2009年被拍成電影搬上了熒幕,電影由著名喜劇演員金凱瑞主演,名字叫做《我愛你莫里斯》,金凱瑞在里面飾演史蒂芬,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金凱瑞主演的《我愛你莫里斯》
而史蒂芬本人目前仍被關在監獄中,隨著年齡的增大,他可能已經沒有能力再逃出監獄了。
本文視頻版:《真實越獄天才,高智商罪犯四次成功越獄》
圖片素材來源:紀錄片《欺世盜名》第六集
019年2月,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花甲老人從美國看守最森嚴的監獄中走出,他伸手擋著外面刺眼的陽光,從指尖縫隙中感受光線照耀的強烈,呼吸著空氣中自由的氣息,這讓他不禁有些心生恍惚。
這個人就是馬克·德弗里斯特,他是美國最天才的越獄大師,也是經典美劇《越獄》當中的原型人物。
19歲起,他就被繼母送到監獄,日日遭受虐待,因內心煎熬、不甘,他曾越獄十三次,有七次成功逃脫。
而他的監禁也從最初的四年增加到一百零五年,期間有二十七年被單獨關在特制的牢房中,有整整十年,他沒有見過一點太陽。
1945年8月,二戰終于以日本宣布投降而正式告終,但殘酷的戰爭讓很多人都有了心理陰影,馬克·德弗里斯特的父親就是這樣的。
他的父親是一個狂熱的好戰分子,曾在美國戰略情報局工作,見識到戰爭的殘酷與無情。戰爭結束后,他就患上嚴重的創傷性應激障礙和臆想癥,每日都在擔心世界第三戰的爆發。
父親身上存留著很多優異的偵查技能和生存技能,他希望自己的家人不會在第三戰到來時受到傷害,而且不管是在什么時候,保持強大的武力值總歸不會讓自己吃虧的。他決定將自己所會的本領全部教給自己瘦弱的兒子。
于是,馬克的童年幾乎都是在父親的嚴格訓練中度過的,馬克的學習能力很強,智力十分超群,父親身上的本領讓他學了個七七八八。
不僅如此,他還喜歡拆卸、組裝各種各樣的零件,不管是多么復雜的零件,他總是能夠迅速復原完整。
父親知道他的這項技能之后,將家里大大小小的生活用品都交給他,任由其拆卸。
又過幾年,年齡稍大一點的馬克喜歡鉆研各種機械,他有一個實驗室,用來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頭腦聰慧的他甚至可以自己制作出火藥。
但只要是實驗,就都會有危險,尤其還是火藥這種高危的研究,馬克在這期間不知道受過多少次傷,幸好他的父親發現及時,才救回他的命。
即使這樣,馬克也沒有放棄,父親更沒有因為安危問題去制止他的行為,反而鼓勵他堅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讓馬克更加樂此不疲。
因為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馬克在外的交際圈幾乎沒有,在鄰居眼中,他是一個“天才兒童”,卻總是很難與人交流,雖行為怪異,但性格還算溫和,并沒有人覺得他很可怕。
當然,他的繼母必須除外。馬克的繼母并不是真愛才嫁給他的父親,而是為了他父親身后的財產。
馬克父親是戰爭英雄,即便下了戰場,也是可以享受到國家給予的優渥待遇,他的繼母就是沖著這些來的。
因為從小馬克就喜歡搗鼓一些危險性很大的玩意兒,這讓他的繼母覺得他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人,打心底里討厭他。
內心本就敏感的馬克察覺到繼母對他的敵意,便故意制作出一些惡作劇來整蠱她。比如,將家里的電話與村里的大喇叭連接在一起,村頭的大喇叭當中,只要她打電話,大喇叭就會播放出來。
這讓她的繼母氣得話都說不出來,開始不斷找他的麻煩,年少的馬克哪里是繼母的對手,經常受到傷害,好在因為有父親的保護,他受的傷并不是很嚴重。
但在馬克十九歲的時候,他的悲慘人生終于還是來臨了。
1979年,馬克的父親突然意外去世,獨留下年僅十九歲的兒子。他的繼母本就是為財產而來,如今馬克的父親去世,她自然就沒有任何的顧慮。
她將馬克趕出家門,不允許他拿走任何東西,哪怕是他爸爸給他遺留的機械制造工具也不行,除非馬克走法律程序。
但鮮少與人交談的馬克又怎么會知道這些事情,他的全部精力都已經用來研究他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了。
繼母就是利用馬克的這一弱點,在他去拿那些機械類工具的時候,便立馬報警,聲稱他非法擁有不屬于他的東西,是在搶劫。
警察聞訊趕來,幾輛警車將馬克包圍起來,氣氛逐漸變得緊張,也讓馬克感覺到強烈的不安。他根本不知道發生什么事情,看著那些人沖他跑過來,下意識地拿起一把槍就跑。
這一拿,直接讓罪犯的等級升級,本來還是屬于非法持有機械工具,只需禁閉教育就好,結果瞬間就上升到非法持有武器拒捕,有期徒刑直接被判四年。
就這樣,馬克被繼母親手送進了監獄。
馬克性格孤僻,從不主動與任何人交談,進入監獄后的他,面對拉幫結派的囚犯,總是顯出一副不好相處的樣子,不加入任何群體,這讓他成為所有囚犯的公敵,誰都看他不順眼。
那些劣跡斑斑的囚犯本就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燈,見馬克這么不識好歹,總有一些人想要欺負他,甚至為彰顯自己強大的地位,前后竟有十五個人強行侵犯了他。
囚犯的暴力手段讓馬克不得不明白,沒有保護傘的他會一直過著這樣的生活,直至出獄。為尋求保護,他終究還是選擇向命運低頭,“嫁”給監獄當中最厲害的囚犯。
在這期間,那些人要求他變得像一個女人,要把自己打扮成“溫蒂卡斯特羅夫人”,供那些人取笑、玩樂。
夜以繼日地折磨下,待了兩年的馬克實在是難以忍受監獄里的一切災難,他決定越獄。
1981年,是馬克第一次越獄。那一天,他將自己的一顆牙打碎,滿嘴是血的模樣屬實將獄警嚇一大跳,慌忙將他送去醫院。
在醫院里,他假借上廁所的名義跑到醫院藥房,偷走將近一百粒致人昏睡的藥片,放在看守的咖啡中。
但由于這次操作簡單,計劃不成熟,還有伙伴告發的成分在,讓他還沒逃走就被獄警發現。第一次越獄以失敗告終,但這并未讓他感覺到沮喪和氣餒,反而激起他想要征服這所監獄的強烈欲望,不斷尋找更為有效的越獄手段。
馬克的越獄手段可以說是花樣百出,且每次都會讓獄警恨得牙癢癢。他可以花費好幾個月去收集材料,將其制作成一個簡易的彈射工具,把他彈射出監獄的圍墻外而不會被防逃裝置碰到,可惜,他被彈到監獄外的一片沼澤地。
這里仍然屬于獄警的搜索范圍,如果僅僅憑借步行,根本無法走出獄警的監視范圍。馬克只好自己走回牢房,免得被那些獄警教育。
但馬克的越獄之路并沒有因此結束。有一次,他利用自己非凡的記憶力,趁值守不注意的時候,偷偷看眼獄警掛在腰上的鑰匙,隨后就用牙膏等物品做出一把一模一樣的,在獄警昏睡之際,偷偷打開房門鎖鏈,順利逃脫。
類似的越獄手段,馬克做了十三次,其中有七次他都成功逃脫,這足以說明他的頭腦是非常聰慧的,在他的世界里,有著一套又一套的越獄計劃,只要有東西,他可以進行無數次的實驗,直至成功逃脫。
當然,因為不懂社會法則和不善交流,他每一次逃脫都會被獄警抓回,這讓法官和獄警都有些頭疼,不知道該如何判決這個囚犯的所作所為。
說他違法亂紀吧,人家也沒有干過什么缺德事,應該算是監獄中最遵守法則的一個囚犯,但要說他聽話吧,他又一次次想要逃離這個地方,還把獄警耍得團團轉。
怎么辦?只能是延長他的監禁刑期!此時誰都沒有更好的辦法。就這樣,馬克通過自己層出不窮的越獄手段,終于讓自己的刑罰期限延長至一百零五年。
一百零五年是個什么概念,是十九歲的馬克致死都出不去這個監獄,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加在一起,那得等到馬克一百二十四歲,2085年才能出去。
渴望自由的馬克在得知這個消息后,內心異常絕望,難道他注定要在這里待一輩子嗎?不行,他不能坐以待斃,為自由,他必須去拼一把。自此,馬克踏上了越獄的艱難之旅。
1982年,獄警們把再次越獄的馬克給抓了回來,為防止他越獄,獄警沒收他所有的東西。
而且還將他關在陰暗潮濕的特制監獄中,長達二十七年,且有十年,馬克沒有見過外面的一絲光亮。
期間,這些獄警們總會不停地折磨他:在他的身上潑辣椒水,給他穿上緊身衣……面對這樣的絕望場面,是個囚犯估計都會崩潰的吧!
但執著的馬克依然沒有放棄,他像是一個瘋子一樣,不停地想著解決辦法,想要掙脫束縛著他的腳銬。為報復那些虐待他的獄警,他一直沒有放棄思考。
你永遠可以相信馬克·德弗里斯特的頭腦。因為他真的可以做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一天,他將牢房的門同時打開,里面的囚犯們就像是獲得新生般,一股腦地涌出牢房,隨意在走廊里走動、閑聊。
正因此事,囚犯們見識到了他的能力,對馬克的瘋癲有了新的認知,今后也沒人敢隨意欺辱他。
而花樣百出的越獄方式在獄警的眼中是讓人憎惡的,但是外人的眼中,他卻像是一個英雄。經典美劇《越獄》利用的就是馬克的原身,導演將他的形象公布在大眾的視眼中,讓其成為一個令人驚嘆的存在。
老天總是公平的,他將馬克的人生困在監獄,卻在他最失意的時候給他真愛以及生的希望。
監獄有一個非常通人性的地方,是它可以讓里面的犯人可以知道那所高墻之外的信息。邦妮與馬克就是在信件中認識的。
二人互為筆友,在對方的安慰與支持下,度過生命中最痛苦的一段時間。
邦妮沒有想到囚犯中會有馬克這樣溫柔的男人,馬克也沒有想到在外界,他可以有一個牽掛到骨子里的人。一來二去的,兩人便相愛了。
“我從來沒有和囚犯通過信件,但我逐漸地想幫助馬克,漸漸地我愛上了他!”這是邦妮當時說的話。
互相表示心意后,兩人終于走向婚姻的殿堂,一身白色婚紗的邦妮如愿以償地嫁給自己最心愛的男人,盡管那個男人在婚禮上并沒有辦法到來,但她們的愛情還是得到很多親友的祝福。
為能與自己的丈夫早日團聚,在牢獄外的邦妮不斷找媒體、律師,請求他們重新審理馬克的案子。
馬克也為能夠早日見到自己的妻子,開始頻繁地越獄,想要早日逃離這個地方,可惜沒能成功。
直到2001年的時候,一名叫加布里埃爾?倫敦的導演從大學畢業,在尋找司法題材的紀錄片素材時,不經意間看到這個案子,注意到馬克這個特別的犯人。
他看到邦妮在不斷地為自己的丈夫奔忙,也發現資料中馬克罪犯刑罰的漏洞,強烈的同情心理讓他想要幫助這對可憐的戀人,同時向觀眾展示馬克這種另類的罪犯。
為完成這部作品,加布里埃爾?倫敦不斷收集證據資料,用了十多年的時間,才創作出一部完美的紀錄片——《馬克?德弗里斯特的生活和思維》,并于在2014年公開放映。
紀錄片反應結果出乎意料得好,人們紛紛給予評論,輿論的壓力讓司法系統不得不重新正視馬克的案子。
2014年年底,通過會議表決,佛羅里達州刑事審查委員會終于決定,為馬克減少七十年的刑期。
費盡周折的馬克終于在五十九歲時徹底離開那所讓自己厭惡的監獄,盡管人已年邁,但他與自己妻子邦妮的愛情卻仍舊浪漫溫馨,緊密到一絲光都插不過去,著實讓人艷羨不已。
說起馬克的一生,我們可以將他的人生起點定格在六十歲。
人們總是覺得六十歲已經人老珠黃,但對于馬克來說,那是他的新生,是他用自己的希望與不服輸和精神創造編織出的新起點,只屬于他自己的、最自由的、最美妙的一段時間!
參考文獻:
中國網《美國最天才的越獄大師,105年刑期也阻止不了他重返人間》
搜狐網《美國“越獄大師”,被監禁105年,仍阻止不了他重返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