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游戲本市場兩大主旋律:第一,低價位機型多,尤其是七彩虹和機械革命等新銳品牌的低價位機型非常多;第二,處理器類型多且復雜?;蛘呖梢苑催^來說——正是因為出現了很多老款的、價格相對便宜的處理器,才成就了這些低價位甚至超低價位的游戲本,如今甚至只要5000多元就能拿下RTX 4060顯卡+2.5K高刷屏的機型。
坦率說,如此低價位的新銳品牌機型,要想“各方面表現都出色”是不太現實的,所以,若以“推薦各方面無短板機型”為原則,我們通常不會主動推薦這些機型。但,卻有相當大數量的學生讀者來咨詢我們,說“我們懂點電腦知識,主要應用就是玩游戲(不裝),外加日常應用,偶爾剪輯一下手機拍攝的短視頻,這些新銳品牌的低價位機型能買嗎?”,以及“買什么平臺好呢?”。
抱著嚴謹的態度,我們買了幾臺新銳品牌的低價位4060顯卡機型進行了詳盡的實測和對比,以此來回答這些問題。本文是第一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對比方式:一線PK新銳,AMD上代平臺PK英特爾上代平臺
為了高效地完成盡可能多的對比,我們采用了這樣的對比方式,即:在品牌層面,國際一線品牌PK新銳品牌;在處理器平臺上,用老款的AMD平臺(準確說是上代平臺的“新馬甲”)PK 英特爾上一代平臺。這樣既能回答“低價位新銳品牌游戲本能不能買”這個問題,也能回答“選什么平臺”的問題。
TIPS:當下價格特別低的游戲本主要是老平臺的,比如AMD這邊是銳龍R5-7535H/R7-7735H,它們分別是上一代平臺R5-6600H/R7-6800H的“極微幅提升馬甲款”。英特爾這邊則有i5-12450H/i7-12650H等。
PK機型:拯救者R7000 VS 隱星P16(4060款)
先說說具體的機型選擇思路:
●用新銳廠商七彩虹去PK“大哥”聯想,是為了回答“新銳品牌機型到底能不能買”的問題。實際上,七彩虹的早期機型的確不成熟,問題相對多,但這兩年其成長也很快,產品成熟度肉眼可見地提升。至少這兩年的產品,我們沒有發現啥問題。通過與聯想本的使用對比,如果存在使用中的問題,我們就能迅速發現。
●其次,拯救者R7000采用的是銳龍R7-7735H平臺,它除了是臺“價格相對低廉的國際品牌4060游戲本”外,同時也代表著R7-7735H這類低價游戲本的典型性能表現(這一平臺還有機械革命等新銳品牌的低價位機型),所以就同時解決了平臺的對比問題。
●而七彩虹是典型的“低價位英特爾平臺游戲本代表”,有大量上一代(12代酷睿)和這一代(13代酷睿)處理器平臺機型,且有很多是“非典型處理器”,如12450H、12650H、13620H等——其實,正是因為有這些“非典型處理器”,所以整機價格才便宜得下去。而我們也將通過比較來告訴游戲玩家:這些處理器“能不能打”、“有沒有啥問題”。以及,和銳龍R5-7535H/R7-7735H比,誰是更好選擇。
配置規格PK:隱星P16明顯更優
其實,兩臺6000元級的游戲本(至少我們下單時算是6000元級且價格相仿,誰能料到R7000會漲價那么多呢),在配置規格上就有非常顯著的差異,所以,PK其實從這個環節就開始了:
●筆記本電腦和用戶最重要的交互渠道就是屏幕,所以,屏幕的規格和素質,在我們的評測中總是放在第一位的。而在這個環節,七彩虹的隱星P16優勢明顯。
首先,P16的屏更大,16英寸,且分辨率是2560×1600(16:10比例),相對于拯救者R7000的2560×1440(16:9比例),分辨率更高,同屏顯示的內容也會更多。簡單總結就是:屏更大,分辨率更高,看著更爽!
另外,我們發現拯救者R7000的銷售頁詳情上標注了屏幕是350nit亮度,但隱星P16則沒標注。我們好奇地進行了全面的測試,包含色域、亮度、色準。結果如下▼:
▲色域方面,都號稱100%sRGB,但我之前就說過,如今sRGB色域多少有點水分,果然兩者都差一點。而總體來看,隱星P16的色域規格會更高一點,只是宏觀來看是同一水平線。
▲讓我小小吃驚的是色準部分。不少消費者都以為“京東方的屏好,華星光電的相對次之”。其實這是錯誤認知,因為每個廠商都有好的屏和次的屏,全看你采購哪種。而在R7000和P16的色準對比上,P16的華星光電屏反而更甚一籌,色彩偏差值ΔE的最大、最小、平均值三個數據都比R7000的京東方屏好(值越低越好)!
▲而真正拉出巨大差距的是屏幕亮度——盡管拯救者R7000的最大屏幕亮度達到了398nit,已大幅超過標稱的350nit,但隱星P16的屏竟然是500nit+的,最大亮度達到了522nit。雖然在亮度均勻性上不及R7000,但100%亮度下,最低值也秒殺R7000的最高值,這差距真的很大!而具體到使用環節就是:R7000應對不了室外高亮環境,但隱星P16則沒問題!
注意一點,R7000支持G-SYNC功能,但這在實際體驗中并不是什么決定性因素。就像前面說的,綜合來看,隱星P16的屏幕素質明顯更高!
●內存環節,隱星P16依然更具優勢。隱星P16銷售頁詳情上說的是搭載16GB DDR5 4800內存,但我們買到的卻是三星DDR5 5600內存(最高可工作在5200狀態下)。拯救者R7000則是三星DDR5 4800——破天荒的,英特爾平臺在內存規格上占了上風。而且兩臺筆記本還有一點差異:隱星P16采用的是單通道即1×16GB形式,空余一根插槽;而拯救者R7000是2×8GB形式,占滿了插槽。所以,就擴展性來說,隱星P16顯然更方便,直接再買根16GB的插上即可,R7000則需要用替換的形式,存在“替換下來的內存的處理問題”。
至于單通道內存是否會影響性能表現,尤其是游戲的表現,我們繼續往下看。
●顯卡部分,兩者都是RTX 4060獨顯,不過集顯是R7-7735H的Radeon 680M更強,只是由于有強大得多的4060獨顯在,絕大部分應用都無需集顯了,甚至于很多用戶玩游戲時還會特意屏蔽集顯改用獨顯直連模式,這時,集顯的優勢也就不成其為優勢了。
但我們也絕對不能說Radeon 680M顯卡更強就毫無意義,至少放在支持集顯模式的拯救者R7000上是有意義的。比如說:它能以更低的功耗玩網游;又比如:在不插電時,它也能暢玩一些游戲,且續航還不會太差。雖然對于要買4060顯卡來玩游戲的用戶而言,網游可能不是主要訴求,但有更好的集顯,有更大容量的電池,且支持集顯模式,總歸是好事——所以這個點上,算拯救者R7000更甚一籌。
●接口的功能和體驗部分我們要重點著墨,隱星P16再度明確勝出!
▲大家可結合圖片以及前面的規格表進行對比,很容易發現隱星P16的接口實用性更好,布局更合理,且規格更高。
首先是最常用的USB大口全部分布在機身兩側,雖然如今Type-C設備在變多,SSD移動硬盤也主要是Type-C口的,但包含鍵鼠在內的絕大部分外設依然是USB大口居多。對比之下,拯救者R7000的USB大口僅有一個在機身右側,剩下兩個在后部,接駁并不方便(除非是插接著永久性外設)。
還有一處:隱星P16機身左側保留了一個USB2.0口,等于是明確指示了用途:接駁鼠標,繞線到右手位,這是最佳的有線鼠標接駁方式(直接接右側,一大堆線纜無處可放);且該機的機身右側USB大口竟是10Gbps的,接駁高速的10Gbps接口速率SSD移動硬盤也都毫無瓶頸。而R7000的左側沒有USB大口,若要接有線鼠標,只能接駁在背部的USB口上,線纜還得在后部綁扎一下才行。
更遺憾的是:R7000似乎繼承了R7000P 2023款的問題,機身左側唯一的接口——10Gbps的Type-C口,接駁SSD移動硬盤依然不穩定,傳輸速度經常掉到40MB/s,甚至會“掉線”,無法識別。
R7000在接口層面唯一的優勢是背部的10Gbps全能Type-C口支持100W充電,也就是說帶出行時,可以不用原裝適配器,輕巧的100W Type-C充電器就能應對日常應用。
但綜合來看,隱星P16在接口層面的優勢是大得多的!
●WiFi無線網絡部分,瑞昱的1200Mbps款型Vs英特爾的2400Mbps款型,高下立分。且不說信號、兼容性問題,就一點:WiFi信號都是有折損的,所以1200Mbps是應對不了千兆有線(互聯網)接入的——達不到最高速度。這個問題的解決,價格成本倒是不高,因為淘寶上買一個英特爾的AX201或AX211 2400Mbps無線網卡只要70元,當然前提是你得會拆機更換!
【整體來說,從整機硬件和規格層面,以及接口和功能層面,作為新銳品牌的七彩虹的低價位游戲本隱星P16,不僅相對成熟品牌沒有明顯的遺憾,宏觀層面反而更具優勢,且優勢還相當明顯!】
功率釋放與機身溫度:R7000功率厚道,P16相當涼爽
既然后文要涉及性能對比,這里就先簡單對比一下兩臺本兒的功率釋放情況以及機身的溫度體驗。
注意:功率釋放部分僅僅是“參考”,用作對性能的預測,和對這款筆記本設計思路的分析,本身并不具備“優劣評判的價值”。但機身外殼在高負載下的溫度則是實際使用中用戶能感受到的,所以就帶有評價屬性了!
●先對比功率釋放,通過這個部分可以看出游戲本的“性能策略”和“產品思路”。
▲聯想拯救者系列在處理器的功率釋放上從來沒拉胯過,R7000也不例外,R7-7735H的持續功率釋放一直穩定在72W~74W,全核頻率4.3GHz+,基本跑滿了性能。處理器內部溫度88.9℃。
▲隱星P16的功率設計則非?!坝邢敕ā保琲7-12650H先給出90W+的爆發功率且可維持1分鐘以上,基本上,很多跑分的Benchmark程序都會在這個時間內跑完,比如CPU-Z、Cinebench R15。而絕大部分日常應用也都是“頻繁的短時性能需求”,所以該機也能以較高的90W+爆發功率應對——此時處理器的內部溫度會提升到91℃。
但過了“爆發期”,i7-12650H就選擇了猛地降到65W保持穩定,P核頻率穩定在3.9GHz,E核頻率穩定在3.1GHz,單考15分鐘,處理器內部溫度只有70℃,根本沒發揮出散熱組件的能力上限——所以我們的感覺是:它的設計師其實比較聰明,知道以高爆發功率應對絕大部分日常應用和跑分程序,但長時來說,他選擇讓這臺筆記本“足夠涼爽”。
下面是雙考部分,室溫20℃,兩者都使用獨顯直連模式▼:
▲從整體散熱規格和性能釋放策略來說,R7000依然秉承了拯救者家族的兇悍,雙考的頭1分鐘,處理器功率高達72W~75W,RTX 4060獨顯115W,核心配件的整體功率達到了190W,所以溫度也很高,處理器內部溫度飆升到了99℃+。而后,處理器功率迅速“回復正?!?,穩穩地保持在45W左右,全核頻率3.8GHz+,但內部溫度不算太低,考機30分鐘后可達到84.6℃。4060顯卡的功率變化不大,113W~115W,溫度81℃,熱點溫度則達到了98.7℃。
▲隱星P16的雙考則“相當戲劇性”:開始時處理器功率極高,90W,然后秒落到75W,而再過幾秒后,就直接“垮塌”到22.5W左右保持穩定——是的,你沒看錯,22.5W,處理器P核E核都不到2GHz了!但換來的就是:雙考30分鐘后處理器內部溫度僅有61℃。獨顯部分,功率一直保持110W左右,雙考30分鐘后溫度也就77.4℃,熱點溫度也只有91.8℃。
所以,可以預料到的是:隱星P16的機身外殼,包括C面溫度(雙考30分鐘后的溫度)會更低▼。
TIPS:科普個知識,下面的熱成像圖是“顏色越深的地方溫度越低,顏色越亮的地方溫度越高”。
▲應該說,拯救者R7000的散熱表現已經很好了,加之環境溫度低,所以,按照“高性能釋放游戲本”的標準來說,它的C面溫度已經算很低了——鍵盤區域最熱部分才32.9℃,整個C面的最高溫度也才41.8℃,基本沒熱感。但隱星P16的C面溫度堪稱“奇葩”了,最高的中心熱點僅38.8℃,最低的右側腕托區域只有15.2℃,WASD按鍵和光標按鍵處各自比R7000低了近10℃,完全是涼爽!
誠然,我們知道這個熱成像儀的溫度不太準(咋可能出現低于室溫那么多的溫度啊),但橫向對比之下,差異還是立分的!【所以,在“使用溫度體驗”這個環節,隱星P16亦有明顯優勢?!?/span>
但問題來了:P16雙考那么低的處理器功率釋放,那么低的處理器頻率,真的不影響游戲表現嗎?對此,我的回答是:一方面,雙考情況不完全等于實際游戲表現,甚至于“雙考表現”是可以被“有針對性的定制”的。所以,還是讓我們用性能實測來說話吧▼
大型3D游戲表現PK:隱星P16完全不輸R7000
這里就不作太多分析了,直接上測試數據。另外,由于拯救者R7000是16:9的屏而隱星P16是16:10的且分辨率更高,所以后者我們盡量測試兩個分辨率(但有些游戲不支持非原生比例調節)。
▲之前我們擔心隱星P16雙考時處理器功率低有可能影響到游戲表現,但在涵蓋了中高要求的網游和單機大作的多個游戲測試中,我們發現擔心完全是多余的——隱星P16在所有高要求的游戲大作上都能與功率釋放看起來高一頭的拯救者R7000打平,且在部分游戲上還能反超R7000!
而就這個現象進行分析,【我們并不認為是“七彩虹做的筆記本電氣性能如何了得”,主要差異還是體現在平臺效率上。說簡單點就是:英特爾的i7-12650H玩游戲比R7-7735H更強,畢竟,R7000已算是R7-7735H/4060游戲本里的功率釋放翹楚機型了?!?/span>
日常應用PK:還是隱星P16更甚一籌!
比完了游戲黨最關注的項目,我們要回到日常應用環節了,包含日常網頁瀏覽、即時通訊、辦公、照片編輯、簡單的視頻剪輯等。而在這個環節,我們前期預估是“R7-7735H的R7000小勝”,原因如下:
銳龍R7-7735H畢竟是八個大核,且功率給得足,頻率也高,而i7-12650H的大核數量相對少,這是個劣勢;另一方面,R7000是雙通道內存,感覺多少會有點優勢。隱星P16在單處理器負載時,有1分鐘+的爆發功率,這時性能應該能與75W的R7-7735H抗衡,但大核數量卻是劣勢,所以綜合考慮下來,我們預計R7000會小幅勝出。
但實測結果有點出乎我們意料:
▲CrossMark是一個后臺形式的“日常應用測試綜合”,三個類別的大項里包含了文件壓縮、辦公、網頁瀏覽、視頻播放、圖片編輯、在線會議等大量高頻日常項目。而在見慣了16核、24核的HX級處理器動輒1800、1900分甚至2000分,隱星P16的1577顯得相當普通。但R7000卻只有1396分???納悶,復測,依然如此!突然想起來了,在真·銳龍7000之前,AMD筆記本處理器的“最日常應用”性能的確和英特爾平臺有較大差距。
“那么,靠著頻率高,且同樣使用獨顯的情況,R7000的視頻編輯導出環節應該可以小勝吧?”我們想。然而,結果依然出乎我們預料▼
▲先科普一下:視頻編輯絕對算是日常應用中的高負載,而其“導出”環節,更是“高負載中的高負載”,且持續的時間長。這時,大核更多、頻率更高的R7-7735H理應發揮更佳性能。但測試結果是:在持續高負載下僅有65W功率釋放的i7-12650H,結合上4060獨顯,擊敗了高功率釋放的R7-7735H與4060獨顯的組合!
【綜合來說,日常應用環節,搭載i7-12650H處理器的隱星P16完勝!】
處理器三維渲染性能PK:銳龍平臺扳回一分
“游戲贏不了,日常應用也輸了,難道功率高、頻率高、大核多的R7-7735H一無是處?”
也并不是這樣!在只吃處理器頻率和核心數量的三維渲染環節,R7000還是更具優勢的。比如Cinema 4D、Redshift、Blender的三維渲染——它們活躍在平面設計、產品設計、游戲場景設計、影視特效等大量專業應用領域。這時,大核多,頻率高的價值是明確的——尤其是在渲染時長較長時,R7-7735H的優勢會更明顯。
▲這是基于Redshift渲染引擎的Cinebench 2024,它不僅更換了渲染引擎,更大幅提升了渲染負荷,提升了渲染耗時,所以搭載R7-7735H的R7000終于勝出一籌。
▲而當渲染耗負荷進一步增大,渲染耗時進一步拉長時,R7-7735H機型的領先優勢會進一步加大。
更多的測試我們就不做了,【在三維渲染方面,功率釋放充足且穩定的R7-7735H機型拯救者R7000相對于“求涼爽,主動降低功率釋放”的i7-12650H機型隱星P16是有明顯優勢的!】
日常應用續航PK:R7000綜合小勝,但“劇本變了”!
雖是低價位機型,雖是游戲為主的機型,但相信用戶偶爾也會有不插電日常應用的需求。而按照既往知識,“銳龍6000H的馬甲處理器+15.6英寸屏”機型與“12代酷睿H+16英寸屏”機型比日常應用續航,勝負應該是毫無懸念的,因為前期不少測試都反饋了這樣一個情況——12代酷睿作為“初代大小核架構平臺”,閑置功耗的優化并不到位,相對于11代酷睿功耗增加了很多。再疊加上屏幕大的因素,功耗方面應該沒有勝算——甚至都不用考慮電池容量因素了。
但,這次“劇本變了”!12代酷睿i7-12650H的平臺功耗似乎優化到位了,整機閑置功耗遠低于R7-7735H的R7000!往下看▼:
▲去年進行的i7-12700H評測,在斷網、關屏狀態下,整機閑置功耗高達6W左右。但本次測試,隱星P16設置為“省電+混合顯卡”模式;拯救者R7000設置為“靜音+混合顯卡/自動模式”※1,前者(i7-12650H平臺)的關屏閑置整機功耗竟只有1.85W~2.3W;而R7000(R7-7735H平臺)的關屏閑置整機功耗最低3.9W,普遍在4.2W~4.5W,反而輸給了前者!
※1注釋:按理說,拯救者R7000有“純集顯模式”,但我們發現R7000的純集顯模式反而沒有“自動選擇”模式省電,所以采用的是“混合顯卡+自動選擇”的模式。
但,由于隱星P16的屏更大,分辨率更高,所以綜合疊加起來,整機閑置功耗反而比R7000略高啦▼。
▲我們將兩臺筆記本的屏幕亮度設置為“滿足室內觀影需求的較低值”,具體為:隱星P16設置0%屏幕亮度※2,拯救者R7000設置50%屏幕亮度,可以看到,此時R7000的整機閑置功耗反而更低一點了——換句話說,P16更大更費電的屏幕導致了功耗的反轉。
※2注釋:是的你沒有看錯,P16把拖動條拉到0%時的屏幕亮度與R7000 50%時一樣,能滿足室內觀影需求,而且色彩方面還比R7000更鮮艷——相較之下,R7000的屏幕色彩有些“寡淡”▼。
▲而“沒按劇本出牌”的環節還有很多,比如測試騰訊在線視頻(看電影《碟中諜7》,臻彩畫質,關閉彈幕,音量為100%,兩者音量接近),隱星P16的整機功耗甚至明顯低于R7000!
▲好在“本地視頻播放”,R7000憑借著屏幕更小享有一丁點整機功耗優勢。然后,結合上更大的電池(實測63.4Wh Vs 實測50.7Wh),在低負載應用綜合續航方面算是小幅勝出了。
【續航的部分的小結是:拯救者R7000小幅勝出,但靠的是屏幕更小、電池容量更大。這次測試反而讓我們發現了“意外”,i7-12650H的平臺閑置功耗優化到位了,低于R7-7735H!】
回答文初的幾個問題
Q1:低價位的新銳品牌游戲本能買嗎?
A:至少我們這次的評測機是毫無問題的,甚至它在設計合理性、功能性、規格、溫度體驗層面還優于國際廠商同類機型。所以,如果是具備電腦使用知識的用戶是完全可以考慮的!
很多用戶擔心新銳品牌機型的設計和品質。七彩虹是筆記本領域典型的新銳品牌,而其隱星P16的i7-12650H/4060款,拼多多價格不到6000元,也是非常典型的低價位機型。從我們為期兩周的詳盡測試來看,該機在可靠性、穩定性上毫無問題,而且在屏幕的規格、檔次,以及接口豐富程度、檔次及接口布局合理性上,還優于對比的拯救者R7000 2023款。所以在“能不能買”這個環節上,答案是肯定的!
Q2:選什么平臺好?
A:很顯然12代酷睿H平臺是更好的選擇。我們對比的i7-12650H與R7-7735H兩個平臺,后者其實還算是“滿功率釋放平臺”,但若不考慮三維渲染應用,僅從游戲表現、日常應用表現來看,12代酷睿H平臺的表現是明顯更優的!對了,從平臺層面講(非機型層面),i7-12650H的閑置/日常應用功耗也更低。
40系顯卡游戲本中,低價位機型的處理器平臺多是12代酷睿H和銳龍R7-7735H/R5-7535H,所以本次對比的平臺是相當典型的。而銳龍平臺的代表拯救者R7000還是同類機型中的佼佼者,整機功率釋放的上限和穩定值都明顯優于隱星P16(從適配器功率也能看出來)。反觀,i7-12650H這顆處理器本身就有點“非典型”意味,且P16的穩定功率釋放也是不及R7000的。但即便這樣,在游戲方面,銳龍平臺卻一點都占不到便宜,日常應用銳龍平臺也全面敗北,甚至于在平臺閑置功耗、低負載日常應用功耗方面也不及12代酷睿i7-12650H低,最終還是靠個體機型的屏幕更小、電池更大找回了點面子。
所以,如果拋開三維渲染這種專業應用不談,僅僅是要“選低價位機型暢玩游戲,同時有些日常應用”,那么在平臺層面,12代酷睿H是明顯優于銳龍R7-7735H平臺的。
Q3:玩游戲為主,就這兩臺機器而言,選誰呢?
A:答案也是明確的,如果你具備電腦使用常識,七彩虹隱星P16顯然是更好選擇,前面已提到,它在很多方面其實是優于拯救者R7000的。R7000的應用層面優勢是日常使用續航,以及三維渲染性能,但這并不是主攻游戲的用戶的主要考量。當然,如果你是小白用戶,經常需要在線客服給你解決使用問題,那還是建議考慮售后更好的拯救者R7000。
近想買筆記本的小伙伴不少,雖然市場上14英寸筆記本已經變得很便宜,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把價格作為衡量標準。比如有些小伙伴就表示,既然便宜了,那預算不變的情況下是不是有更好的選擇?就比如5000元價位,以前可能只是考慮大眾化的機型,現在則可以考慮華為MateBook 14 2023或者聯想小新Pro14 2023這樣的機型了。不過,同樣價格該買哪款呢?
簡單對比一下不難發現,在5000元以上的價位,華為MateBook 14和聯想小新Pro14確實針尖對麥芒,并且又有各自的賣點,容易讓人產生選擇困難。那在這兩款筆記本之間究竟該如何選擇呢?不妨來簡單對比一下優缺點,看看哪款產品特性更適合自己。
1,配置價格對比。
華為MateBook 14 2023款和小新Pro14 2023都采用了13代酷睿,但華為是酷睿i5-1340P機型,聯想是酷睿i5-13500H機型。華為更注重續航能力,聯想更側重于性能,本質上是有所區別的。14英寸筆記本上,續航重要還是性能重要?也許這就是一個選購的關鍵所在。
內存硬盤組合這塊,華為筆記本的起點更低,有16GB+512GB的常規配置可選,到手價只有5099元。也可以選擇16GB+1TB的型號,到手價5399元;還有32GB+1TB可選,到手價是5899元。聯想這邊,小新Pro14 2023全系升級,最低配是16GB+1TB,到手價5299元,32GB+1TB到手價5799元。
兩款筆記本在同配置下的售價確實相似,只有100塊錢價差完全不影響選購。兩款筆記本也都有其他配置的機型,比如酷睿i7版、獨顯版,但性價比都不夠高,不推薦選購。想要明確哪款值得買,就要看差異化的地方了。
2,特色賣點對比。
這兩款筆記本的屏幕差別也比較明顯。論分辨率是聯想小新Pro14 2023更高,達到了2880×1800級別,但論可視面積,是華為MateBook14 2023更大,因為它是3:2的長寬比。而且雖然分辨率低一些,只有2160×1440級別,但它配備的是一塊觸控屏,在筆記本操控能力上就碾壓對手了。聯想在刷新率 方面占優勢,不知道能不能在觸控屏面前扳回一城呢?
擴展接口部分,聯想是2A2C方案,包括2個雷電4接口,還帶有讀卡器。華為是2A1C方案,顯得更加常規。這是因為兩款筆記本的理念有所不同。聯想是傳統的辦公本理念,接口豐富和規格高一些,在日常使用中更方便。華為則是有自己的鴻蒙生態,主打的是超級終端,只要是鴻蒙生態下的產品,都可以十分輕松連接和使用,而且可以互相調用各項功能,打破硬件壁壘。一個更傳統,一個更方便。
3,理念不同。
兩款筆記本有這樣的區別,也是源于產品的設計理念差異。聯想小新Pro14 2023是依靠堆硬件來滿足需求,比如配備標壓處理器解決性能需求,再配一個75Wh大電池保證續航,再給上齊全的接口和100W快充。華為MateBook14 2023則是采用低電壓處理器來滿足移動辦公場景需求,電池給到56Wh也夠用,整體的功耗需求也只需要65W適配器。
聯想更傾向于有線連接各種設備,所以接口更多、規格也更高一些。華為則是通過無線連接來和鴻蒙生態的產品建立聯系,缺點是需要盡量選擇鴻蒙生態的產品與之搭配,但方便是真的方便,沒有能與之相比的產品。華為甚至為此強化了WIFI,連接距離長達270米,在筆記本中是獨一份。
總結來看,雖然兩款筆記本價位相似,但產品的理念各有不同。聯想更傾向于強大,而華為設計更超前。在配置相似、價格相似的背后,是使用習慣的截然不同。聯想更擅長堆配置,而一些非常先進的設計,像AI字幕、運行各種手機應用等等,只有在華為筆記本上能體驗到。所以,同價位下你會如何選呢?相信看到現在,應該已經有答案了。
前給大家介紹筆記本的文章里,也提到了準系統相關知識,而很多小伙伴也留言想看到此方面的推送。今天小獅子就來給大家講一講準系統的一些知識,因為涉及的方面較多,內容將分類分為兩期推送給各位朋友。本期就為大家介紹準系統的一些基礎知識。
你真的了解準系統是什么嗎?
很多朋友剛聽說準系統時的第一句問幾乎都是:“那是什么系統?”。實際上準系統嚴格稱呼應該稱作準筆記本系統;跟操作系統完全沒有任何關系。是由正規廠家出貨,但是內部缺少一部分核心部件(如CPU、內存以及硬盤);其余部件皆齊全的筆記本電腦,只需要裝上缺少的部件,就是一部完整的筆記本,安裝系統后可以直接使用。
準系統其實也是一個模具的概念(類似于一個雛形,缺少關鍵性定性的屬性),當然準系統也不僅僅存在于筆記本,臺式機也是同樣存在的。
比如咱們拿藍天的單卡次級旗艦P770DM-G準系統來舉例:這機器出廠的時候內部缺少的部件為CPU、內存、硬盤~其他硬件皆齊全(當然因為批次變化可能會有不同),裝上這3個硬件,裝上操作系統調試完畢后,筆記本就可以正式開始工作了。
接下來會給大家深入的講解下筆記本生產方面的內容。一些朋友在評價一款品牌筆記本電腦往往會說:“這個牌子的電腦不錯或差勁!”。這種說法其實是不嚴謹的,因為這樣的說法往往是基于筆記本的品牌進行評論的。而實際上產品則是由代工廠商進行制造的。
代工——筆記本生產的主要方式
代工實際上就是筆記本生產廠家經過廠商的授權和委托,代為其生產其品牌的筆記本,這種代工模式對于品牌廠商好處非常多:代工廠資源調配方便、生產模式成熟、量產效率高、可定制生產、設計變換靈活等。當然一些品牌也會自行進行設計等從而交付代工廠進行生產。
更主要的是可以借助代工廠的完整生產線和生產技術,以極少的精力和成本投入來獲得自主品牌的產品,不需要花費巨額資金去研發相應的模具和相關設計技術等,自然也不需要自建工廠。
代工廠有哪些?
代工廠有富士康、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和碩、精英、偉創力、藍天等等。
其中廣達和仁寶是出貨量最大的。
而藍天則是主做高端產品的。
微星主要是自產自銷自家品牌,同時有一些小量代工訂單。
和碩是在華碩中分離出來的代工子公司,當前已經全面負責華碩所有的筆記本電腦了,還有一些其他品牌的代工。
舉例一部分代工品牌關系(僅供參考):
廣達:戴爾、惠普、聯想、神舟、蘋果、雷神。
仁寶:惠普、東芝、聯想、戴爾(目前包括Alienware)等。
緯創:宏碁、聯想、戴爾、惠普等,高端機型居多。
藍天:神舟、未來人類、雷神、ORIGIN PC等。
微星:微星、海鮁、鐳波。
看到這里小獅子估計一部分對產品代工有偏見和誤解的朋友肯定會長舒一口氣:連Alienware和蘋果的產品竟然也都是代工的。是的,這么多年都是如此,代工產品也經過嚴格測試的,再加上這些品牌優秀的售后服務。一般是沒什么問題的。而產品真正的問題在于廠商對代工廠的品控的掌控力度上,零配件質量的要求上。
筆記本生產線一角
然而代工廠又分為兩種模式:OEM和ODM
什么是代工(OEM):
這也是大家常常聽到的一個專業名詞,簡單來講,代工廠僅僅需要注意下自己生產進度和質量方面的事情即可;因為產品的設計方案和核心技術等由委托方提供的。代工方不可泄漏任何資料,也不能給其他廠商生產同樣的產品。例如MacBook Pro;這款產品的模具是蘋果獨享的,不提供給其他廠商。也可以叫做私模(當然出錢把公模所有技術設計產權買斷,也可以成為私模) 。
什么是貼牌(ODM):
比如戴爾、未來人類、雷神、惠普、東芝、索尼、富士通、聯想、華碩、宏碁、神舟等幾乎所有的品牌。這些品牌商都會派人去工廠挑選一部分代工廠自主研發和設計的模具(準系統), 然后再印刷自家品牌的標志,裝上自己想要搭配的硬件,想一個品牌名稱再進行包裝,從此品牌機就誕生了 。當然現在很多國產筆記本廠商也開始著手推出私模筆記本。
是這個時候,可能關注一些高端機型的朋友的感悟就比較深刻了。小獅子就拿截稿前最高端的藍天雙卡旗艦機型P870DM-G給大家來進行一個對比:
這是藍天(clevo)的P870DM-G外觀
這是Terrans Force的X911外觀
SAGER的NP9870-S外觀與參數
ORIGIN PC的EON17-SLX
大家會發現不同品牌竟然會出現一樣的機型模具(準系統),只是產品名稱和品牌標示的區別,甚至連可選配置都是一樣的!這就是因為他們選了一樣的模具(準系統),這種廠商之間都可以適用的模具,就叫做公模。
貼牌過程
工廠提供的模具自帶硬件也有多種的可選方案,比如網卡多選,屏幕多選,甚至是外殼顏色方案等,當然也可根據不同貼牌商要求,出貨不同硬件的模具。所以根據貼牌商不同的要求,會出現各種模具一致,網卡屏幕等部件有小差異的同型號模具。
一般而言 準系統+貼牌=漲價,當然這個跟品牌價值、營銷費用等掛鉤的,當然主要還是為了賺錢。
也許大家會認為上圖兩款機型的配置相同,但是不同品牌筆記本的價格差異還體現在品牌效應、外觀差異、售后服務、電路元件用料、售后服務等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因此不能僅以配置論英雄,要具體機型具體分析
下一期文章將給大家帶來準系統的優勢和劣勢,也將對準系統選擇上進行一個全面的分析。
相關文章推薦:
感謝關注鈦師父 dnbxman,喜歡本文歡迎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