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18.1 Beta 中,Apple 給廣大用戶來了一個「偷襲」,一邊放「明年才上線 AI」的煙幕彈,一邊突然上線 AI 功能。但可惜的是,現階段的 Apple 智能(Apple Intelligence)僅對美國用戶開放。
其實在最初看到「中國與歐洲用戶無法使用」時,小雷并沒有太上心。畢竟都用了這么多年 iPhone 了,誰手里還沒幾個外區 Apple 賬號呢?不過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Apple 這一次采用的是更嚴格的鎖定機制,即使在國行 iPhone 上登錄美區 Apple 賬號、改語言改區域甚至用美國 SIM 卡漫游,都沒辦法激活手機上的 Apple 智能。
正因如此,小雷不少同事都有了買海外版本手機的打算。但「買外版」真的可以解決問題嗎?
這還得從 Apple 的鎖定機制講起。
對任何一個國際品牌來說,為了保證自己的產品在各個市場都合法合規,品牌會對產品的功能做一定的限制。以 Apple 的 iPhone 為例,功能限制一般來說有硬件和軟件兩種方式:硬件鎖指的是手機是否有搭載對應的硬件模塊,比如美版 iPhone 有毫米波天線、但沒有實體 SIM 卡槽。
軟件鎖定的方式就比較復雜了,從「嚴」到「松」可以分為「激活策略」、地理位置、Apple 賬號區域、手機地區、手機語言。后面幾個大家都比較熟悉,但激活策略我們就要展開講一下了,畢竟這個也是最容易被大家誤解的限制方式。
圖片來源:IPSW Download
我們知道,無論什么地區銷售的 iPhone,所使用的 iOS 都是同一個「固件包」,這意味著這個固件包其實有著最完整的功能。但在激活 iPhone 時,手機會將自己的序列號發給 Apple 的服務器,Apple 的服務器通過序列號得知這是哪里銷售的 iPhone 后,會向這臺手機下發對應的「激活策略」,而這個「激活策略」就包括了要啟用或禁用哪些 iOS 功能。
比如針對國行手機的激活策略就禁用了 FaceTime Audio(純音頻 FaceTime)、啟用設置中蜂窩網絡管理的選項。日版「拍照快門聲」的選項、早期國行「低電量提示音」、港版「充電自動開機」等選項同樣由激活策略控制。這次歐版與國行無法使用的 Apple 智能,同樣由「激活策略」決定。
圖片來源:Apple
因激活策略與手機序列號綁定,所以在用戶感知上,激活策略鎖定往往會當成「硬件鎖」。但實際上硬件鎖和「激活策略鎖」有著根本性的差異:硬件鎖除非改硬件,否則無法修改。但激活策略是可以改的。
還是以 iPhone 舉例,曾經有一段時間,港行 iPhone Xs 無法在內地使用 CDMA 制式(中國電信),電信用戶只能選擇國行的全網通 iPhone Xs。但在后來某次系統更新中,Apple 后臺修改了港版 iPhone Xs 的激活策略,不再限制 CDMA 網絡,用戶只要重置手機,重新來到激活手機的界面,就能用新的激活策略初始化,并激活 CDMA 的內地使用權限。
那么這跟國行手機用不了 Apple 智能有什么關系呢?
沒錯,Apple 在 iOS 18.1 Beta 中關于 Apple 智能的選項,就是依靠激活策略來下發的。這意味著在目前時間段,國內銷售的 iPhone 確實無法開啟對應的功能。但激活策略只是 iOS 限制軟件功能的其中一個方式。
比如被認為是 Apple「認輸」的歐盟地區開放側載,就是激活策略、地理位置、手機地區這三種手段共同限制的結果。為了「合規」,Apple 完全可以后續更新中加入 Apple 智能的地理位置限制甚至是 SIM 卡區域限制。畢竟境外公司在內地市場展開 AI 相關業務,從來都不是「想不想」而是「能不能」的問題。
再說了,即使 Apple 不開這個限制,在內地使用美版 iPhone,也遠不如過去那么方便。首先,Apple 智能目前是一個 iPhone 15 Pro 系列獨占的功能,而美版的 iPhone 15 Pro 系列都只支持 eSIM,不再支持實體 SIM 卡。國內四大運營商和一眾虛擬運營商又不提供針對手機的獨立 eSIM 服務,有機子也用不了。
圖片來源:Apple
沒錯,香港某些運營商會提供可以在內地使用的 eSIM 號碼,可以在內地漫游使用,但漫游也帶來了高額資費,即使是所謂的「大灣區套餐」,性價比也遠低于內地運營商的互聯網套餐。
如果你這都可以忍受,那美版 iPhone 還需要面對保修的問題。想在國內 Apple Store 修送修美版 iPhone,要拿包括購買記錄原件、出境記錄等「全套」資料,Apple Store 還可以隨時拒絕對外版手機提供售后(包括自費售后)服務。
即使店里愿意給你修美版 iPhone、或者你購買了 AC+,由于國內 Apple Store 不會有美版手機的主板,在必要時,你「辛辛苦苦」淘來的美版 iPhone 也會變成國行,而且不會是全新的官換機。
另一方面,即使你排除萬難用上 Apple 智能,體驗也相當有限。拋開語言支持等外部因素不談,Apple 智能主要運算都在本地、沒有服務器延遲,但涉及外部信息時,Apple 智能也需要訪問對應的外部服務,比如 Wiki、YouTube。
另外,Apple 智能本身就面臨不少問題:Apple 的合作 AI 涉及大量的數據共享和處理,尤其是在語音識別、圖像處理等領域,需要收集和分析用戶的個人數據。這些數據在傳輸和存儲過程中面臨被泄露或濫用的風險。即使部分 AI 會在手機本地模型中先對用戶數據進行脫敏處理,但如果數據管理不當,用戶隱私可能會受到嚴重侵害。
這種風險在跨國合作中尤為突出,不同國家和地區對數據保護的法律法規存在差異,可能導致數據在跨境傳輸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保護。國內對用戶數據「出?!挂灿袠O為嚴格的限制廠商和合作伙伴需要建立嚴格的數據保護機制,確保用戶數據的安全和隱私。
圖片來源:Apple
與其「嘗鮮」美版 Apple 智能,倒不如等等明年的本地化 Apple 智能,或者用國內其他 AI 企業的 App 先解解饞。
而且不要忘記,Apple 在 AI 領域的起步嚴重落后于其他企業,即便 Apple 智能能準時上線,相比起其他廠商最早在今年 1 月就引入端側生成式 AI 的手機,Apple 的上線速度也著實慢了,并且 Apple 幾乎沒有帶來全新的 AI 功能,包括 AI 寫作輔助、生成圖片、轉錄和摘要等。
如果 iPhone 能夠實現真正的個人化智能,通過整合設備上不同應用的各種信息和服務,提供具有實際參考價值的答案,這無疑是一次 AI 重新定義行業的重大轉折。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Apple 的 AI 之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任何一家廠商率先突破,都會帶動整個行業實現技術躍遷。對用戶來說,我們只需耐心等待,觀察眾多 AI 產品各自的優缺點,最終挑選出適合自己的 AI 產品即可。無論是 iPhone,還是安卓,好用才是最重要的。
但如果你真的等不及,現在、立刻、馬上就要體驗 Apple 智能,那比起不能插卡的美版 iPhone,「實體 + eSIM」雙修的日版 iPhone,可能更適合你。
2024上半年,科技圈風起云涌。
大模型加速落地,AI手機、AI PC、AI家電、AI搜索、AI電商……AI應用層出不窮;
Vision Pro開售并登陸中國市場,再掀XR空間計算浪潮;
HarmonyOS NEXT正式發布,移動OS生態生變;
汽車全面進入“下半場”,智能化成頭等大事;
電商競爭日益劇烈,卷低價更卷服務;
出海浪潮風起云涌,中國品牌邁上全球化征程;
……
7月流火,雷科技·年中回顧專題上線,總結科技產業2024上半年值得記錄的品牌、技術和產品,記錄過去、展望未來,敬請關注。
015年已經快過完了,回顧本年度一共收的兩樣蘋果產品,即iPhone 6s plus以及MacBook Pro,不管是哪一個,都給了我莫大的驚喜。今天就來說一說這曲折到手的美國官翻版MacBook Pro。
11月的時候,心血來潮看到美國Apple官網上掛出來了一些refurbished產品,其中就有今年3月發布的13寸MacBook Pro,乞丐版128G只要99,換算人民幣7000不到(下面是12/6官網截圖,價格也都相當好):
由于之前購買和使用過國行官翻Mac,到手的官翻產品除了外包裝更簡潔一些,外殼電源零配件什么的該換新的都換新了,其實與新品無異,所以對官翻很放心,我也沒什么處女情結,所以爽快地下單啦。
蘋果id全世界通用,在store的App里,即便設置選了中國,還是可以追蹤美國store買的東西。
轉運部分就不說是哪家了,非常失誤地選擇了一家國內行業巨頭做的海淘轉運,誰知道人家純屬玩票性質,一會說不能運啦一會說要香港自提啦,最后折騰了半個月,終于同意運,花了260的運費和10%的稅費,后來想想還不如買國行……
話不多說,反正在一個周末的早晨,終于等到快遞員揣著pos機來敲家門了:
再一次XX這家轉運,竟然就直接裸著白盒子送來了,而且已經開過箱,并且只是簡單用封箱膠帶再粘起來配送……里面是一張轉運公司的物流單,鋪滿了白色的泡沫填充,不確定是不是轉運填的
配件十分簡單,電源適配器(本身帶雙孔插頭,國內可以無障礙使用)、延長電源線(美版的三孔插頭)、屏幕擦及說明書(毛茸茸的小東西強勢入鏡)
拿掉了白色的泡沫填充是這樣的
反面,塑料透明外膜被撕開了一點點,略心疼,不過不打緊
換到桌上來脫衣服,對比27寸的iMac,還是很便攜的…
開機速度太快了,從按下開機鍵到手忙腳亂拍照只拍到了這個畫面
開機后,系統還是Yosemite(簡直太棒),所以估計應該是今年6月之前翻新的,6月后的新機因該都是EL了吧
翻到后面可以鏈接到官網查詢保修期限
輸入序列號就能查啦
可以適用官方保修?。。”P奁?年?。。。。。。。。。。?/p>
喜!大!普!奔?。。。。。。。。。。。。。。。。。?!
從來不知道海淘買來的macbook也能獲得官方的保修??!
大家聽過The Fratellis的《Flathead》沒?。Γ∥覞M腦子都是balababa lalala哈哈哈哈哈哈?。。?!
最后看了一下電池循環數,只有5!
大家都知道蘋果的新機電池循環計數范圍是0~5,所以官翻的能有這個數值我也已經很滿意啦
順便秀一下新入的包包和架子
紅色和風三件套包包是手工做噠,大的放筆記本,中的放電源線,小的放手機!
后來又買了個架子,主要是覺得家里的灰塵太大了,豎起來灰塵能落腳的地方也小,貓也不會亂踩
Apple的臺式機用了好幾年啦,筆記本是第一次買,比起那無比難用還一直丟信號的藍牙鼠標來說,觸摸板真的好用到流淚??!屏幕也是漂亮得驚人!已經不太想去看臺機了……
續航能力超強!每天晚上床上刷刷網頁看看跑男什么的,一個禮拜才充了一次電(不過不建議這樣使用,大家還是能插電源插電源吧畢竟電池循環次數是有限的)
電子產品買新不買舊,但是從性價比上來說,我覺得2014年乃至2013年帶Retina屏幕的MacBook Pro都是很好的選擇,因為今年的也只是常規升級,至于那個Force Touch……講真是沒有什么使用機會和使用感受的,實用性遠不及iPhone上的3D Touch,比如在網速很快的情況下要什么預覽呀點進去不完事兒了么……
對于我來說,其實是夠的。主要是因為MacBook Pro只是我的便攜機,iMac才是主力機(也可以說是),我的音樂、圖片、影片都儲存在后者里,前者有圖片影片要處理的話用Airdrop傳輸也是相當快的,“家庭共享”能播放所有我的音樂,看電影看劇什么的現在都靠APP或網站在線看,又不用MacBook拍照攝像,所以儲存要那么大干嘛嘞(是的我就是窮)
毫無疑問是Pro,為了Retina屏幕怎么都得買Pro,因為更好的屏幕本身就是電子產品的進化趨勢。如果你覺相比價格和便攜,屏幕并不重要,那么當明年所有Air都變成Retina屏幕的時候,或者明年不再出現Air這條產品線的時候,你再端著屏幕不清晰的Air到處晃悠,你覺得你劃算嗎?(反正我就是這么說服我自己的)
新MacBook?呵呵,屏幕太小,價格嚇人,為了輕薄割舍配置,鍵盤讓人渾身難受,純粹用土豪金吸引土豪……當然如果你就是土豪,你來看我這官翻的帖子干嘛?放過打工狗好嗎
如果你MacBook Pro對于你來說就是主力機,或者你的職業是設計師或者程序員,請不要猶豫就買15寸的!對于更好的感官體驗和操作體驗來說,那點重量其實也不算什么
但是如果你常年需要出差,每天都把筆記本搬來搬去的,請相信我,15寸在肩膀上真的有點重(我瞎說的其實并沒有扛過)。反之對于13寸而言,續航時間更長,對于小姑娘來說,13寸的重量和體積也能很輕松的單手把持,而且13寸也看得夠清楚啦(沒錯我就是窮我也是這么說服我自己的)
好啦,以上就是本次開箱及使用感受,都是在MacBook上碼的,圖片都是用iphone 6sp拍的,除了打馬賽克沒有其他處理過(實在沒力氣吐槽6sp攝像頭在弱光下的表現了)
點擊【關注】,獲取更多數碼資訊
蘋果在2020年11月,發布了搭載全新架構的MacBook 13寸系列。采用ARM架構的M1處理器一經問世,就以其低功耗、高續航、高性能的表現,俘獲一大批用戶的心。
蘋果官方出品的翻新機,都有一套嚴格的翻新流程,與全新的幾乎沒有差別,官方保證擁有一年的保修,購買官翻機的用戶也可以隨機購買AppleCare服務。蘋果一般會在新的MacBook發售三到四個月后,上架該機型的官翻機,M1版MacBook也不例外,現在官翻機已經上架官網進行售賣。
8+ 128GB的MacBook Pro標準版,售價1099美元,而MacBook Pro美版售價1299美元起。換到國內,MacBook Pro標準版是9999元的價格,預測它的官換機價格應該在8499左右,價格直逼MacBook Air,還是很有誘惑力的。
不過,關于國行的官翻機,現在還沒有太多消息。上面8499元的價格,也是結合美版官翻機推測出的價格,具體還是要看國內蘋果官方的定價。另外,由于M1版MacBook出廠配置都是焊死在主板上的,后期無法自行升級,購買8GB版本的朋友們,要注意可能會出現內存不夠的情況。
雖然官翻的價格便宜,但是依然不能避開M1版MacBook系列的一些通病。M1 版MacBook只擁有兩個雷電4接口,這兩個雷電口,目前都并不支持顯卡拓展塢。與前代的4個雷電3接口相比,雖然規格提升了,但是數量減少了。新版MacBook Pro是少不了外接拓展塢使用的。
而且13英寸MacBook Pro的風扇,只有M1需要全功率運轉的情況下,風扇才象征性地轉起來。所以平時辦公時,如果不是使用一些高負載應用,寫個稿子,做個PPT,偶爾剪個視頻的,其實MacBook Air就夠了。而面對一些專業工作的時候,先不說效率如何,單軟件適配就是一個大問題。
不過M1版MacBook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續航,真的是太強了。大家具體怎么選,還是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入手購買。
看完后你有什么想說的?趕快轉發分享、留言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