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比特金,萊特銀?
作者 | 李火華出品|白話區塊鏈
“比特金、萊特銀”,這句口號在業內廣為流傳。
曾經被諷刺“只修改了比特幣幾個參數”的萊特幣,卻一度穩居市值第二的位置,幾番大小牛熊市之后,現在也依然排名前五,并且是近期少數幾個跑贏比特幣的主流幣,被投資者親切地稱為“辣條”。
今天,白話區塊鏈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辣條”。
01
萊特幣的誕生
2011年,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在谷歌工作的程序員李啟威從一篇描述“絲綢之路”的報道中了解了比特幣。閱讀完比特幣白皮書之后,他被比特幣及其背后的區塊鏈技術深深吸引。
于是,他買入了比特幣并用普通電腦進行挖礦,一邊挖礦一邊思考如何創造出更好的電子貨幣體系。
李啟威
那時,市場上已有不少克隆比特幣的山寨幣。李啟威克隆了山寨幣Tenebrix的源代碼,調整了幾個參數后,創造了山寨幣Fairbix。由于預挖礦遭受社區的聲討以及客戶端軟件Bug,這個幣草草收場,以失敗告終。
失敗后,李啟威馬上開始了第二次發幣。
這次他克隆的是比特幣的源代碼,并調整了幾個參數,取名“Litecoin(LTC,萊特幣)”。
02
萊特幣和比特幣的不同之處
既然萊特幣是克隆了比特幣的源代碼,并調整了幾個參數,那和比特幣相比,萊特幣有什么不同呢?
其實,兩者的不同之處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算法不同。雖然都采用了PoW共識機制,但萊特幣采用的是Scrypt算法,而不是比特幣的SHA-256算法。因此,在早先普通電腦還能挖礦的年代(ASIC礦機誕生之前),普通電腦更容易挖萊特幣。
第二,速度更快。比特幣網絡大約每10分鐘出一個塊,萊特幣的出塊時間約2.5分鐘,出塊速度是比特幣的4倍左右。所以,萊特幣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小額即時支付的需求。
第三,總量更大。比特幣的總量約2100萬枚,萊特幣的總量約8400萬枚,是比特幣的4倍。
萊特幣和比特幣類似,最開始的挖礦獎勵也是50枚,每4年左右時間減半(每84萬個區塊減半)。
03
小結
從2011年開始,就有不少幣種克隆源代碼、山寨比特幣,在2017年的“分叉大潮”中,更是有大量的團隊硬分叉比特幣,創造出新的“比特幣”(比如:超級比特幣、比特幣鉆石等等)。
為什么那么多山寨、分叉比特幣的幣種,都“泯然眾人矣”,不少甚至直接歸零,而萊特幣卻能脫穎而出、風生水起呢?萊特幣最大的價值是什么?歡迎到留言區留言。如果不了解也沒關系,我們下周為大家解答,敬請期待!
——End——
『聲明:本系列內容僅供區塊鏈科普入門學習,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如有任何錯漏,敬請留言指出。』
作者:白話區塊鏈;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臺“得得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凡“得得號”文章,原創性和內容的真實性由投稿人保證,如果稿件因抄襲、作假等行為導致的法律后果,由投稿人本人負責得得號平臺發布文章,如有侵權、違規及其他不當言論內容,請廣大讀者監督,一經證實,平臺會立即下線。如遇文章內容問題,請發送至郵箱:linggeqi@chaindd.com
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投資區塊鏈,猛戳:火星財經App下載
文章來源:比特幣江湖
基本概念
萊特幣 (Litecoin, LTC) 是受比特幣(BitCoin, BTC) 的啟發而推出的改進版數字貨幣,由一名曾任職于谷歌的程序員(李啟威Charlie Lee)設計并編程實現 , 2011年11月9日發布運行。萊特幣與比特幣在技術上具有相同的實現原理,但萊特幣的創造和轉讓基于一種開源的加密協議,不受到任何中央機構的管理。
萊特爸爸
李啟威是一名亞裔美國人,1999年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MIT),擁有學士和碩士學位,主攻專業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畢業后他成為了谷歌的一個默默無名的程序員。
李啟威在谷歌工作期間受到比特幣的啟發,基于同樣的去中心化數字貨幣原理開發了萊特幣。他的聰明之處,就是承認萊特幣是比特幣山寨幣,以“比特金,萊特銀”的口號,讓萊特幣的市值一直穩居數字貨幣前十。萊特幣曾一度霸占數字貨幣市值的第二名,僅次于比特幣。
李啟威,不但在運營數字貨幣項目上是一把好手,在預測行情上也精準到出人意料。17年12月20日萊特幣到頂后,李啟威在Reddit發帖稱在過去的幾天中拋出了手上全部的萊特幣,可謂成功逃頂。
減半變化
今年8月,萊特幣即將迎來第二次減半(每840,000個塊),相比于上次2015年8月28減半,行情5月22發動,提前84天,結束于7月9號,持續58日。從9元到55元,35以上的價格只維持了3天,然后迅速暴跌到25。走了明顯的五浪結構,五浪暴漲。沖頂只用5天。2019年8月5日減半,按照這個規律,5月初之前需要提前做好布局,然后跟蹤行情變化。
VS比特幣
共同點
1、同為虛擬貨幣:
萊特幣和比特幣一樣,都是虛擬貨幣,沒有實體形態。開發和支付過程都是一連串復雜的求解代碼,通過挖礦來獲得幣而不是印刷,根本上杜絕了普通貨幣的假幣泛濫問題。在支付過程中都使用地址和私鑰來交易,這好比密碼和鑰匙,這些地址和私匙的組合排列有上億種可能,很難破解,提高了安全性。不過即使是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萊特幣和比特幣系統仍然受到“51%Attack”的威脅,即使用全網的51%以上的算力進行運算構建一個區域鏈與全網賽跑,一旦成功將能掌控幣,這將造成嚴重的后果。它們采用區塊鏈技術,所有歷史記錄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打包成一個個單獨的區塊,再把這些單獨的區塊鏈接在一起形成一個總賬本。這些區塊內除了包含交易記錄外,還包含新發行的萊特幣和交易的手續費,這兩筆錢支付給挖礦的礦工作為酬勞。無論誰挖到該區塊,那么該區塊內含有的新發行的萊特幣和交易的手續費這兩筆錢都歸挖到者,以鼓勵礦工積極參與結算。
區塊鏈技術容易產生51%攻擊的問題:無論任何組織甚至個人,只要掌控某一種基于區塊鏈原理的虛擬貨幣的全部運算能力的51%,這個人或組織就能夠任意操縱該虛擬貨幣的所有交易。如果區塊鏈只認運算能力最大者,誰的運算能力最大,誰就能搶到下一個區塊,如果某個個人或組織掌控了全部運算能力的51%,那就意味著沒人比他運算能力更強,故而他就可以隨意操縱。所以,對于基于區塊鏈原理的虛擬貨幣,參與挖礦的越多就越健壯,運算能力越分散就越健壯;挖坑者越少越脆弱,運算能力越集中就越脆弱,礦池越集中也就越脆弱。雖然“51%Attack”發生的概率很小,但是對于一個公共虛擬貨幣系統來說,這樣的漏洞是不應該被忽視的。
2、去中心化架構:
萊特幣和比特幣一樣,都是去中心化的架構,無任何中心機構控制,新幣發行和交易支付、轉讓不需要中央銀行、也不需要商業銀行。
不同點,改進之處
1、工作量證明機制算法:
比特幣使用SHA-256算法,而萊特幣工作量證明機制算法采用了scrypt算法,使運算能力難以集中,難以形成像比特幣那樣的大型礦池,挖礦的礦工比比特幣更分散,這也就更有利于防止51%攻擊。如果某個山寨幣的算法跟比特幣相同,那么礦工就可以直接將為比特幣定制的芯片礦機拿來挖這些山寨幣,或者實施51%攻擊;這就會讓這些與比特幣算法相同的山寨幣迅速失去價值。所以,正是因為萊特幣的scrypt算法跟比特幣的算法不同,比特幣芯片礦機無法拿來挖萊特幣,這就讓萊特幣免于攻擊,保持了正常發展。同時,相比于比特幣,在普通計算機上進行萊特幣挖掘更為容易。每一個萊特幣被分成100,000,000個更小的單位,通過八位小數來界定。
2、總量上限
萊特幣總量上限是8400萬個,比特幣總量上限是2100萬個,萊特幣總量上限是比特幣的四倍。
3、區塊生成速度快
萊特幣是2.5分鐘,比特幣是10分鐘。比特幣的一個缺點就是交易的確認比較慢,區塊打包需要10分鐘,打包之后還要全網節點驗證,驗證的時間更長,兩個時間加起來總共需要大約40至50分鐘左右。萊特幣的區塊打包速度是比特幣的四倍,加上交易確認的時間,總共大約20分鐘之內即可完成。
4、安全節點多
2013年5月,比特幣的全網算力是全球排名前500名超級計算機的總和的8倍,達158THash/s。而萊特幣因GPU挖礦的性能限制,全網算力僅為15GHas/s。萊特幣每2.5 min處理一個區塊,比特幣是10min,對區塊鏈發起一次雙重支付攻擊的進度服從泊松分布,其攻擊成功的概率隨區塊數的增長而呈指數級下降。當區塊數大于6個時,攻擊成功的概率將下降到忽略不計的程度,這也正是比特幣建議6個確認數方可保障交易安全的依據。當區塊的處理速度提高至比特幣的4倍時,攻擊者制造出一個假節點的成功概率也急劇上升,通過計算泊松分布的概率密度,避免雙重支付攻擊所需要的節點確認數也將上升至比特幣的4倍,即菜特幣需要24個節點確認才能達到比特幣6個節點確認的安全性。
總結
雖然萊特幣沒有白皮書,沒有長期的路線圖,但它的定位是明確的——做一個“輕量級的比特幣”,通過更快的交易速度、更低廉的交易,專注于日常小額支付的加密貨幣,正如其“比特金,萊特銀”的口號一樣。
加密貨幣的分散化、解除管制、交易透明度和匿名性以及去中心化支付的安全性,收到了越來越多的追捧。未來的市值到底會有多少?一切都有待時間給我們答案。
聲明:本文為入駐“火星號”作者作品,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作者和本文鏈接
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資訊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
迎來到一千零一幣,本期內容討論的幣是萊特幣。
內容梗概
1萊特幣的前世今生
2創新scrypt哈希算法,去中心化分布提高安全性
3競爭幣持續強化更新,比特幣共識地位難以動搖
4萊特幣礦機一年回本,未來前景或將邊緣化
萊特幣號稱是比特幣2.0,擁有比比特幣更快的交易速度,更精確的計量單位,萊特幣目前市值是300億元左右,全球排名第六。
萊特幣的創始人李啟威,在谷歌擔任程序員的時候受到啟發進軍區塊鏈,他在2011年的時候就開始創立了另外一個山寨幣,但全部是復制粘貼的,還受到了51%的網絡攻擊,發布失敗后,他不甘心,才創建萊特幣。并且在2017年年底牛市時,拋售了手里全部的萊特幣,韭菜們是不是感覺自己又被收購了一波?
scrypt算法和SHA算法的區別是什么?
萊特幣的很重要的一創新算法叫scrypt。在比特幣算法里對應的是SHA、哈希算法。SHA只需要很少的內存操作,它是把數據給打散,再把它做短,一般在密碼學里把它叫做信息摘要,這種算法提供了數據真實性和防篡改的功能。
但是scrypt算法需要很多內存,它中間要用到很多的數組,需要大內存來存儲這些數組數據。
需要內存的好處是什么呢?
不容易做芯片的礦機,就可以讓更多的個人電腦來參與挖礦,可以讓挖礦和記賬的操作更加的去中心化,集中的51%攻擊的可能性就會降低。
這就是為什么創始人,后來又用了scrypt作為萊特幣的加密算法,它可以更快、更安全、更加去中心化,讓更多人參與。
像萊特幣聽起來這么棒的項目有沒有可能取代比特幣呢?
這個話題很復雜,投資者都會討論這樣的話題,長鋏說一個山寨幣要想超越比特幣,它的性能要比比特幣好十倍。
根據觀察,現在很多競爭幣它的性能其實比比特幣好十倍都不止,比如轉賬速度比如確認速度等等,但是這些幣還沒有取代比特幣的地位。
所以除非比特幣技術上有非常大的漏洞,或者說在使用中有巨大的不方便的缺陷才可能有項目來取代和超越比特幣,否則是很難的。
類似于原配雖然是又老又丑,但是小三還是很難上位,也是在另一種意義上的共識價值,還有品牌價值。
因為比特幣不只是一個技術,還是一個品牌,如果到大街上詢問路人,知道萊特幣的人很少,但知道比特幣的人就非常多,這個認知就占領消費者的心智,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價值。
最早的時候萊特幣挖礦的機制跟比特幣不一樣,創始人采用創新scrypt加密算法的初衷是想讓挖萊特幣的門檻更低,希望大家更多地用自己的電腦去挖礦,來避免這種芯片化的礦機。但是呢現在也出現了萊特幣的礦機
如果投資挖萊特幣目前的收益如何呢?
如果按照以往的經驗,基本上收益是一年回本,一年后基本上白賺。
那投資萊特幣還有哪些風險?它有沒有可能也是一個空氣幣?
萊特幣在很長時間里都是占據市值第二的一個千年老二的位置,但是后來2017年以太幣崛起,萊特幣的市值就越來越靠后了,因為后來做了很多新的項目,都是市值非常大。所以萊特幣價值的未來的走勢可能會越來越弱,越來越邊緣化。
(作者:一千零一幣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