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00466網點:用心服務,是留住彩民保證銷量的秘訣
44100466網點業主陳先生謙虛地介紹到,自己網點銷量較好,全靠老客戶支持。
陳先生介紹到,自己的網點至今已經經營了14年,一直是自己親自打理,直到今年年中因為身體有點吃不消,才請了銷售員。
多年下來,積累的熟客越來越多,靠的是自己的一份熱情。彩民來到購彩,茶水一定招呼到位,彩民需要查閱什么資料的,也一定“有求必應”,這使彩民一下子就有了親切感。
多年以來,很多彩民已是彩友變朋友,大家有交流有探討,到店購彩的氣氛非常融洽,這也是44100466網點多年以來銷量一直保持穩定秘訣所在。
陳先生自豪地介紹到,自己本身也喜歡買雙色球,是一名資深彩民。
他認為,只有自己的專業知識過硬才能更好地服務彩民,所以平時自己對雙色球也有一定的研究。
當彩民朋友有相關的業務知識咨詢時,他無不對答如流,解釋到位,這也給彩民心理留下了“老板非常專業”的好印象。
陳先生表示,因為自己跟彩民有了共同語言,在與彩民溝通互動過程中就形成了良性循環,彩民就愿意繼續在他的網點購彩。
44100333網點:重新裝修形象升級,有效吸引彩民
據44100333業主林先生介紹,該網點于不久前對店面和店內裝潢設施進行了重新裝修升級,整個投注站形象煥然一新。重修裝修后網點的吸引力得到顯著提升,周邊的彩民都樂意到該網點來購彩。
加上該福彩網點位置停車比較便利,很多客戶都愿意驅車前來購彩,這是活動期間該網點銷量取得較大增長的一個“硬實力”。
談及到經營心得,林先生誠言44100333網點之所以取到較大的銷量提升,與銷售員的用心經營分不開。
林先生表示,他與銷售員之間的關系更像是合作關系而不是雇傭關系,銷售員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可以說,銷售員是為自己去經營這個網點而不是為老板打票,所以該網點的銷售員銷售積極性非常高,加上有十多年的福彩銷售經驗,網點銷售員十分懂得如何跟客戶交流互動。
例如定期在群里開展合購活動、到開獎時間發紅包提醒和吸引彩民、提前為彩民留好車位方便其到店購彩等等,這些接地氣、人性化的服務為44100333網點帶來了越來越多老客戶。
44100339:中出大獎成為銷量增長的關鍵
據44100339網點業主李先生介紹,這次在銷售技能擂臺賽活動中銷量能有大幅提升,與前不久該網點剛中出一等獎有很大關系。
周邊的彩民都想著“沾沾好運”,到店購彩的彩民較之前有明顯增加,而且附近有幾個高檔小區,優質客戶也比較多,這就促進了這段時間網點的銷量提升。
李先生還笑著介紹道,他的這個網點在十年前也中過兩個一等獎,算得上是一個“中獎福地”了。
雖然李先生一直謙虛地將銷量增長歸功于剛中出的大獎,但當談及福彩銷售網點的經營之道,李先生表示,投注站內環境整潔干凈是最基本的經營條件,而且他也跟銷售員有一致的共識,就是要齊心協力把服務跟上。
因此銷售員對待前來購彩的彩民非常熱情,常常主動與彩民分享購彩經驗或者推薦“心水”號碼,與彩民的交流活動較好,培養了一批忠實的老客戶,這也是保證網點銷量穩步提升的一個重要因素。
關于“福彩雙色球銷售技能擂臺賽”
福彩雙色球銷售技能擂臺賽由中福彩中心舉辦,參加對象為全國福利彩票銷售網點,以銷售網點活動期內雙色球銷量和增長率為評比依據的比拼活動,除榮譽稱號外,獲獎網點還可獲得相應的現金獎勵,有效激發了銷售網點的銷售熱情和促進其銷售技能的提高,是福利彩票銷售人員一年一度的技能比拼盛事。
(東莞福彩 吳松慶)
廣東宏遠集團有限公司自1987年12月成立以來,經歷了三十余年的蓬勃發展,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以工業區經營與房地產開發為起點,迅速在市場中站穩腳跟。
宏遠集團的業務范圍不斷擴展,涵蓋了工業制造、現代服務業、環保產業、文教體育等多個領域,形成了多元化發展的格局。
1994年,宏遠集團發起成立的東莞宏遠工業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粵宏遠A”,股票代碼:000573)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東莞首批上市公司之一,標志著宏遠集團在資本市場取得了重要突破。
1993年,宏遠集團成立了廣東宏遠華南虎俱樂部,這是中國首家民營職業籃球俱樂部。在過去的數十年里,該俱樂部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包括多次奪得CBA聯賽總冠軍,為東莞打造“全國籃球城市”作出了突出貢獻。
宏遠集團憑借其卓越的經營業績和社會貢獻,獲得了各級政府和部門的廣泛認可。多次榮獲“廣東省百強民營企業”、“東莞市50強民營企業”等榮譽稱號,并連續多年獲得“廣東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等殊榮。
公司還注重社會責任和公益事業,積極參與扶貧濟困、捐資助學等公益活動,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OPPO由陳明永于2004年創立,前身為東莞盛銘電子有限公司,后更名為東莞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并于2008年更名為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公司自創立以來,始終專注于智能終端產品的研發與制造。
OPPO于2008年推出首款“笑臉手機”A103,正式進入手機市場。隨后,公司不斷推出創新產品,如Find系列、R系列等智能手機,以及無線耳機、智能手表等IoT產品,贏得了全球消費者的喜愛。
OPPO的業務已遍及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過40多萬個銷售網點及2500個服務中心,為全球用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在全球設有六大研究所和四大研發中心,擁有超過4萬名員工,致力于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公司還自主研發了多項核心技術,如VOOC閃充技術、ColorOS操作系統等。深耕手機業務的同時,OPPO還積極拓展移動互聯網服務業務,為用戶提供豐富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和服務,如音樂、視頻、游戲等。
公司成立于2010年,初名為步步高通訊科技有限公司,后于2013年12月9日正式更名為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公司總部位于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是一家專注于智能終端和移動互聯網服務的民營企業。
自成立以來,維沃公司迅速崛起,成為中國乃至全球領先的智能手機制造商之一。公司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推出了多個系列的智能手機產品,如NEX系列、X系列、Y系列和Z系列,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維沃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了廣泛的銷售網絡,產品銷往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還在中國、印度及印度尼西亞等地設立了多個生產基地,并在中國和美國設立了研發中心,以支持其全球化戰略。
公司一直重視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公司在5G技術、人工智能、工業設計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并推出了多項行業首創的技術和產品。秉承“本分、創新、消費者導向”的企業核心價值觀,致力于為消費者創造非凡的個人移動數字化生活。
華貝科技成立于2008年9月,由上海華勤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全資興建,總部位于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園。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致力于手機主板與整機的生產制造,以及智能產品的研發與制造,包括手機、平板電腦、智能穿戴、服務器、汽車電子等。
發展過程中,華貝科技憑借其完整的產業鏈優勢、穩定的質量管理能力、強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優異的技術創新能力,迅速在行業內嶄露頭角。公司多次實現業績的快速增長,并連續五年在全球的手機和平板電腦ODM型企業中出貨量排名第一。
華貝科技還積極參與社會責任活動,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為貴州銅仁地區培養電子信息高技能人才,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公司還大力推進精益生產,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不斷提升技術實力,目前擁有專利近2000項,并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重點軟件企業等。
公司成立于1995年,總部位于廣東東莞。專注于包裝紙板的生產,并迅速擴大生產規模。1998年,東莞基地首臺20萬噸牛卡紙機試車成功,標志著公司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1.產能擴張與多元化(2007-2017年):公司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擴張產能,先后在天津、樂山、泉州、沈陽等地建立生產基地,并出海布局越南市場。這一階段,公司不僅鞏固了在國內造紙行業的龍頭地位,還實現了產品的多元化發展。
2.產業鏈延伸與國際化(2018年至今):為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公司開始向上游原材料領域延伸,2018年在美國收購漿紙一體化工廠,2019年收購馬來西亞漿紙廠。也積極向下游包裝業務延伸,實現了造紙全產業鏈的發展。此外,公司還繼續擴大產能規模,并在多個地區建設新的造紙基地。
2012年,東莞記憶存儲科技有限公司在東莞市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正式成立,作為記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第一大生產基地,開始布局建設。公司致力于動態隨機存儲(DRAM)和閃存(FLASH)芯片的封裝測試及工控產品與服務器制造,為后續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公司不斷投入資金進行技術升級和產能擴張。2019年至2020年,公司新采購了多條生產線,并設置了大量的研發設備和IT信息化設備,總投資額達到數億元。還積極推動技術創新,與國內外頂尖研究機構保持緊密合作,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2021年,東莞記憶存儲的年產值達到130億元,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公司憑借先進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榮獲了多項榮譽和獎項,如松山湖20年突出貢獻企事業單位等。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成為當地重要的高科技企業之一。
公司創始于1985年,初期以生產覆銅板為主,通過不斷努力,產量從建廠之初的年產60萬平方米逐步增長。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生益科技已成為全球電子電路基材的核心供應商之一。公司在多個地區建立了全資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如咸陽、蘇州、香港、臺灣、常熟、南通和九江等地,員工規模近萬人。
根據美國Prismark調研機構的統計,生益科技的硬質覆銅板銷售總額自2013年起持續保持全球第二,全球市場占有率穩定在12%左右。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家電、手機、汽車、電腦以及各種中高檔電子產品中,并出口到美洲、歐洲、韓國、日本、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生益科技獲得了多項榮譽和認證,包括“國家電子電路基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等。其產品已獲得博世、聯想、索尼、飛利浦等國際、國內知名企業的認證,進一步鞏固了其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
未來,生益科技將繼續保持對市場的敏銳反應,以前瞻的眼光、先進的技術水平和創新的精神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2009年9月,NVT在東莞市成立,主要專注于鋰離子電池的研發與生產,憑借創始人的市場洞察力和技術積累,逐步在行業內嶄露頭角。
2012年,NVT成為香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的全資子公司,這一戰略轉型為公司帶來了更加雄厚的資金支持和先進的技術資源。在此期間,公司迅速擴大生產規模,提升技術實力,并成功進入多個新的市場領域。
2016年,NVT在印度設立工廠,標志著公司正式開啟全球化布局。為滿足全球市場的快速增長需求,公司不斷擴建生產基地,提升產能。目前,NVT每月電池生產產能已大幅度提升至5千萬只以上。
NVT始終致力于技術創新,在電芯應用研究、BMS研發、造型與結構設計、制造工藝及自動化設備開發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無人機、穿戴產品、移動電源等諸多領域,并與國內外眾多知名品牌建立了良好的戰略合作關系。
自廣東省塑料工業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塑料制品總產量7515.54萬噸,廣東占到了其中的13.51%,總產值4976億元,占比超全國1/5,這其中東莞占比超過了50%。憑著在塑膠行業的影響力,廣東省塑膠行業協會也在3月上旬落戶東莞。
談及塑膠行業,在東莞繞不開的一個地方,就是樟木頭鎮。
在塑膠行業中,素有“北有余姚、南有樟木頭”一說。作為東莞塑膠產業的核心鎮區,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小規模的塑膠原料交易店鋪在樟木頭鎮零星出現。經過多年來的穩步發展,樟木頭塑膠市場的規模化、產業化之路越走越寬,如今早已是珠三角乃至整個華南地區最大、最成熟的塑膠原料交易市場。
每個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個體的努力。回首這二十多年來樟木頭塑膠產業從無到有,從萌芽到興盛,都離不開一批又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塑商”的堅持。他們用塑料播下一粒粒種子,然后在這片土地上開出七彩的夢想之花。
樟木頭成塑商創業首選地
1984年,燕女士離開了東北吉林,只身來到深圳闖蕩。1986年她進入塑膠行業,后來下海經商,成為最早從事塑膠行業的下海者。2005年她來到東莞投資,當時東莞的塑膠產業方興未艾,但有很多和她一樣的先行者,嗅到了“世界工廠”蘊含的商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塑料工業飛速發展,形成門類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塑料也成為與鋼材、水泥、木材并駕齊驅的基礎材料產業,被稱為“工業糧食”。
2000年,肖體金從湖南邵陽來到東莞樟木頭開始了他的塑料生意。那時候通訊技術落后,他和同學、朋友們懷著創業的心,腰里別著BP機,騎著單車在東莞各個鎮的工業園發卡片,大膽接觸工廠的采購,洽談生意。
“當時信息不發達,懂塑料的人不是很多,我們通過自學和老鄉們的傳幫帶,漸漸也在樟木頭站穩了腳跟。”肖體金說。
王四云是肖體金的老鄉,2003年她聽說姐姐的同學在東莞賣塑料,就結伴來到東莞一看究竟。“當時還以為他們是在賣塑料桶。”想起往事,王四云笑了。
之后,她把邵陽的房子賣了,和姐姐一起湊了31萬元,來到樟木頭開店創業,她坦言當時的這個決定把父親氣得夠嗆。
但是,剛到東莞時候發生的一件事,讓她堅定了從事塑膠產業的決心。“當時剛到東莞,在一家店里擺著幾袋看起來很相似的塑料,我一下就能夠看出區別來,他們都說‘老四’你真有天賦,于是我就自己買了《塑料大全》來研究。”她說。
公司草創的時候,王四云姐妹沒有資源,只能找同行拿貨,沒有價格優勢。為了能夠賺到錢,他們決定要自己去找上游供應商。
“那時候沒有電腦、資訊也沒有,我們就等拿到貨回來后,租了輛的士跟著貨車回去,然后把大貨車攔住,問貨是哪里來的,再自己去找上游。”她說。
經歷了一年多的艱苦摸索,2005年王四云總算在樟木頭的塑商中找到立足之地。回首十多年來的心路歷程,她認為堅持是這一行成功的關鍵。
做塑料生意貴在堅持
在樟木頭這片土地上,和王四云持同樣觀點的塑商有很多。
2004年,李好放棄了在老家山東的工作,來到廣東東莞的樟木頭,開始她的塑料生意。
剛開始的時候,她一個女孩子抱著厚厚的一本黃頁,一個一個電話地打,經常被人掛掉,一天打一百個電話,能夠見到一個客戶就不容易了。在得到客戶約見后,李好就坐公交到客戶的廠。
“在拜訪客戶的同時,我們還會‘掃街’,就是把工業區順便逛一下,看看有沒有能夠成為客戶的企業。當時很辛苦,不像現在大家都有電腦。我的客戶都是這樣,慢慢發展來的。”她說。
雖然已經過去十多年,但李好對自己的第一單生意還是記憶猶新。
那天,她到一個工業園找朋友玩,朋友還沒來的時候,她坐在一家小賣店跟老板聊天。知道李好是做塑料生意后,那老板說他老婆是廠里做采購的,剛好需要一批塑料,就把這筆生意介紹了給她。
“那是出口用的帳篷,需要用的是尼龍超韌耐寒料,要求達到零下40度。”說起當年的這筆生意,李好如數家珍。
她說,在樟木頭從事塑膠行業是機緣巧合,但自己做了之后,就一直沒有變動。“塑膠原料不好做,最近一些年是越來越難,很多人改行了,吃不了這個苦。這么多年自己能夠堅持下來,覺得蠻幸運的。”
回憶起2008年的金融危機,肖體金滿是唏噓。“當時倒下了一大片同行,可以說是這個行業的陣痛了。很多人當時見不到希望,離開了。但是最后堅持站起來的人,很多都獲得了成功。”
湖南人唐海峰所理解的堅持,是通過技術的不斷改良來滿足客戶的需求。
2006年,他剛開始來到東莞從事塑膠產業,就是跟著同學學做塑料貿易,學了一兩年就會了,他的塑商生涯是從貿易開始的。
但和很多半輩子從事貿易的同行不一樣的是,唐海峰希望做到自產自銷,于是他走上了開廠的路。
“很多客戶需要特殊的塑料,比如有的行業需要耐溫、耐寒或者防火的材料,這些特性原材料都沒法滿足。要更給客戶最好的方案,那就只能用改性塑料。通過塑料改性技術,給原料添加一些配方,來讓它有客戶所需要的特性。”他說。
在開改性塑料工廠這些年來,唐海峰面對過資金困難,但最困擾他的是專業知識不足,不能完全滿足客戶對于材料的需求。
“每研發一種產品的時候,達不到效果是平常事。我們就不斷嘗試、不停測試,有時候會連續試三十多個小時。最后,能夠給到客戶滿意的產品,那一刻是最有滿足感的。”他說。
未來,唐海峰還是會堅守在這個行業,通過跟同行學習以及上專業的培訓課程來提升自己,把他的改性塑料工廠打造成品牌,以更好地服務客戶。
誠信是塑商立身之本
在接受采訪的塑商眼中,和堅持同樣重要的,是誠信。
東莞從農業縣成為“世界工廠”的這個過程中,大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并野蠻生長。當時,很多企業發展迅速,但公司的治理結構并不完善,也容易被人鉆空子。
2005年,在樟木頭入行兩三年的呂飄云就被一個老鄉騙了一大筆錢,現在她還印象深刻。
那次,她的老鄉來公司開料,拿了10噸貨,說暫時沒錢希望先賒貨,運回廠里拿了錢就還回來。因為之前有過幾次交易,呂飄云覺得對方也是信得過的,就先讓他提貨了,那筆貨價值31萬元。
“后來一直不見他來還錢,我就跟司機要了工廠的地址和電話。追到工廠,對方說那人確實把貨運來了,錢也已經給他拿走了。之后我千方百計找到他的聯系方式,讓他還錢,那老鄉說投資失利了,給他三年時間。”呂飄云說,三年后他也沒有還錢。
在她看來,在這個行業,一路走過來,誰都有過幾次這樣的經歷。不過現在的公司都規范了很多,這種情況就很少發生了。
經歷了這些事后,呂飄云深刻感受到恪守信用的重要性。“站在朋友的立場,我幫客戶解決問題,盡力做到理解、包容,替別人著想。一般和客戶交易時候,利潤我不會做到盡,一般賺七成就好。這樣大家都有空間,合作伙伴沒有利潤,也沒辦法長期合作。”她說。
李好也非常贊同這點。“自己誠誠懇懇,客戶都做成了朋友,有點什么問題隨時解決。客戶都很精明,因此不要在合作上耍心機。做一個客戶,肯定是要長期合作,只有誠心解決問題,誠信合作,才能長久。”
互聯網改變塑膠行業生態
回顧樟木頭塑膠產業的發展,互聯網的應用可以說是改變了行業的生態。
早期的塑商要和企業做交易,由于信息不流通,聯系起來還是比較麻煩的。同時,不同的人報價的水分也不同。互聯網的應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也為跨地域的合作打開了空間。
2011年,因為家中欠了40萬元的外債,劉孝純放棄了教師的工作,到樟木頭跟著做塑料生意的哥哥姐姐經商。
作為后來者,當時她身上只有3500元,就買了一臺電腦便沒錢了。但正是這臺電腦所連接的互聯網,讓她成功在競爭激烈的樟木頭立足。
“當時我整整四個月都在做網絡推廣,每天就用2分鐘吃點稀飯、蘿卜、辣椒。那時候沒錢發付費網站,我的信息全部發的是免費網站,別人一天發100條,我一天發800條,最后終于沖到百度上。”劉孝純說,依靠互聯網,她得到了第一批客戶,這些客戶有很多都成為了老客戶。
作為老塑商,肖體金認為互聯網的發展對塑膠行業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時代已經進步,信息越多,就有越多可以展示的空間。以前我們一直在一種信息不通的情況下生存,只能靠自己親力親為,做得很辛苦。現在有互聯網,整個市場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客戶,我們就突破了區域限制,這是互聯網的最大好處。”他說。
在生產改性塑料的過程中,唐海峰也感受到互聯網對他所帶來的幫助。
“有的企業需要特殊的材料,但是塑料市場都有區域性,他們在當地可能找不到合適的材料。然后客戶在互聯網上找到我們的信息,我們就可以把自己生產的改性塑料賣給他們。通過在互聯網上做推廣,我們的業務量增加了很多。”他說。
如今,隨著東莞塑膠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基于產業的互聯網服務也在蓬勃發展。互聯網對產業的幫助,也從最開始的加快信息流通,進入產業鏈金融、倉儲服務等領域。
樟木頭要打造中國“塑膠產業重鎮”
回顧過去的發展歷程,樟木頭鎮能夠成為國內塑料的重鎮,除了塑商的奮斗外,與當地政府的重視以及對產業發展的探索也有很大關系。
今年,樟木頭鎮就提出大力開展塑膠產業系列提升行動,打造規模上千億的中國“塑膠產業重鎮”。
據了解,樟木頭鎮成立了塑膠產業發展委員會,發揮塑金國際、湘塑城、高能等塑膠基地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壯大塑膠產業,推動塑膠電子商務、物流倉儲、檢測研發等平臺建設,形成“供應鏈+服務鏈+信息鏈”三鏈合一的塑膠產業鏈,打造規模上千億的中國“塑膠產業重鎮”。
作為東莞市的重點項目,塑金國際在推出的時候就受到廣泛關注。作為樟木頭鎮塑膠產業發展以來最具規模的專業市場,其建筑面積達15萬平方米,可以容納2000余名商戶。
塑金國際的負責人劉春明說,該項目的打造旨在為樟木頭塑膠商家提供一個有整體規劃、有統一發展的塑膠商貿中心,在整體上,塑金國際打造集生產、研發、貿易、電子商務等為一體的綜合產業鏈,推動樟木頭塑膠產業轉型升級。
他說,對于生產企業來說,一般一個成熟的采購員,要花幾天、幾周才能選好原料,因為實地調研和電話溝通很耗時。但在塑金國際,可能幾個小時就可以完成采購,這大大提高了企業采購的效率。
“我們能讓加工廠得到最好的原材料供應,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務,提高東莞的加工地區的競爭力。塑金國際希望通過產業鏈商圈的優化升級,提升東莞實業的競爭力,希望更多實業公司更樂意在東莞發展。”他說。
【記者】龔名揚
【作者】 龔名揚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