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會網站發布了深圳億道控股IPO的預披露說明書,凌通社看了一下,覺得值得說一下,這是中國合伙人的新故事。
前半段是三個火槍手的奮斗之歌。 2002年,張冶宇、石慶和鐘景維三個當時25歲左右的異父異母兄弟在深圳成立了一家叫做億道控股的公司,兄弟三各得三分之一一份,最大的石慶多一個百分點股份。
公司的經營在幾年中雖然不能說一塌糊涂,但也是完全不在線,但有時候就是機緣巧合,第一個是上了新三板融到了救命錢,第二就是突然出現的疫情讓產業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夜之間全球對1000元這樣的匪夷所思低價的筆記本需求來了,公司在2020年可以說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后半段是三個火槍手想割韭菜的故事。人也有錢就變壞。本來有錢了見好就收就行了。這時候,很多投資機構找來了,尤其是完全沒有可以推得深創投也來了,于是大家編故事來創業板IPO。
問題是,疫情不會一直下去,這樣的全球廉價筆記本市場能繼續嗎?別忘記,前面有聯想在,還有一大波我國臺灣企業在。而且公司本來的商業模式就是代工低價,募資說明書編的漏洞百出,連打工人的工資都沒算。假如凌通社是發審委,就要問你改變商業模式為什么?是不是為了割韭菜而來?
自己收購自己 第一次改變商業模式
IPO說明書顯示,三個火槍手的生意似乎一直沒什么起色,一直到2008年,三人又成立了億道信息,也只是做一些嵌入式試驗箱及課程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0年三人又成立了億道數碼,做平板電腦和ODM業務,公司也最多就是soso。
凌通社認識好幾個做ODM的公司的哥們,日子過得都不太好。億道信息也是如此,所以他們和凌通社認識的幾個公司一樣都看上了三防平板電腦這是細分市場,所謂三防就是防水防塵防震,用在戶外軍用等場合,比如你看到以前霉菌海灣戰爭用的GPS電腦,不過這樣的公司太多了,所以公司生意也是不好。隨時網上找一下就有這樣的公司,因為其本質就是加固,你想想會有什么技術含量。
2016年,億道去新三板掛牌,就是憑這個三防產品,不過,
根據當時的公開轉讓公告,各位可以看看那幾年的經營實在是差強人意,營業收入不到2000萬,利潤不到200萬。
不過,新三板讓公司收獲了外部投資,獲得了1050萬的定增。彼時,億道還沒有找到自己能賺錢的商業模式。看看當時說明書的描述就清楚了,就是不知道究竟自己要干什么。
“商業顯示方案是億道信息新的一個發展方向,從智能飲水機上顯示屏幕及主控板到家用電器上顯示模塊到主控板,從世界某一線服裝拼版的廣告機再到給中小企業可以廣泛使用的高性能比2in1智能辦公微投影儀,每一款產品都體現了億道精準的產品定位和獨到的市場眼光。”
自己收購自己
沒有辦法的選擇
與此同時,三個火槍手的另外一家公司億道控股的情況也不是很妙,而且這家公司的經營和億道信息的經營也差不多,就在做消費類平板,說白了就是ODM機器然后找人代工,也沒什么利潤。根據IPO說明書,2018年整個億道的營業額剛突破了10億,利潤卻只有581萬。
這時候,三個火槍手作出了現在看來最正確的決定,自己收購自己的公司!!改變商業模式。
2018 年 7 月 28 日,億道信息通過股東會決議,同意以 7 元/股的價格發行 1,785.71 萬股,合計作價 12,500 萬元購買億道控股、石慶等 7 名原股東所持億道數碼 100%股權。
這個價格差不多就是凈資產。說明收購也不看好這個公司。然后通過收購,后來幾個原始股東還套現了一些錢補貼家用。
億道數碼:1000元筆記本的OEM企業
恐怕三個火槍手自己也沒有想到,1000元的筆記本能救了全家人和所有小伙伴。
01
通過收購改變主營:向更低端進發
消費類電子產品很快成為公司的主導產品,IPO說明書顯示,公司消費類電子的收入2018年占總收入的86.19%,2019年占81.89%,2020年占88.54%。而以前的所謂比較科技的三防產品越來越少。也就是說,實際上通過收購整合,公司改變了ODM的主營方向,現在公司的主營就是低端的筆記本電腦等。
02
低端筆記本出貨價1000元人民幣
公司主營產品就是為別人ODM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從價格上看應該是最低端的一部分,比如這個筆記本電腦2020年度的出貨價格為1007.48元,2018年度沒漲價的時候才698.27元,而且,毛利率還達到20.72%。
03
低端筆記本等消費電子產品是利潤最重要組成2020因疫情需求爆發
IPO說明書顯示,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就是消費類電子產品。第一類就是1000元的筆記本電腦,2020年賣出了大概45萬臺,第二是筆記本PCBA,PCBA就是你打開電腦看到的主機板,還有筆記本CKD,CKD就是散裝組件,另外平板電腦也是這樣的邏輯。而只要用眼睛比價一下2019年和2018年的數據,2018的數據很可憐,雖然2019年看起來大幅增長,但還是很微不足道。
2020的數據可以說是爆發的。原因其實大家都知道,新冠之下,全球在家,不要說電腦,連電視都買不到。這個數據如果大家去看聯想、TCL等也是這樣的。需要說下一下的是,這里的平板CKD的第一大用戶就一直是TCL,也就是說TCL的平板其實就是用的億道的散件弄回去組裝的。但大家也都清楚,TCL電腦也好,平板也好早就最爛的品牌和公司了,凌通社搜了一下某東和某寶,都搜不到這些產品,不知道TCL賣哪里去了,總是,特征就是低價。
04
低價是因為全部是找人代工的
億道能夠做到筆記本最低價,是因為自己只做ODM,說白了,就是自己沒工廠,所有產品,自己做的事情就是設計,自己做的工作是采購CPU等配件,然后找更下游更低價的勞動力工廠代工。IPO什么表示,公司所有的PCBA都是找人代工的,自己一塊都不出。
IPO說明書顯示,萬利達等公司就是其筆記本代工廠,而CPU等都從香港WPI進貨。
05
固定資產只有1400萬
06
替歐洲當地品牌代工
IPO說明書顯示,這些低價筆記本國內和國外銷售差不多多。海外主要法國和德國。公司為德國的 Medion、法國的 Unowhy代工,不過凌通社看了一下,起碼Medion已經被聯想收購,不知道今后億道還有沒有生意做。雖然聯想現在也不出1000元的低端筆記本。
07
基本無研發
IPO說明書看起來研發費用不低,但仔細看就知道,所謂研發費用就是人工工資。IPO說明書顯示,技術服務費是“委托臺灣汐微有限公司開發基于 AMD 平臺設計線路板”、而測試費也是外面公司做的。而一共的研發中的物料才幾百萬。
08
差不多3000萬的中介費
一個ODM公司,3年中差不多付了3000萬的中介費,公司解散是為了接海外訂單。不過IPO說明書沒說給了誰,只是說肯定沒給自己。
09
通過股權激勵已經分了不少錢這個就是前面說的自己收購自己支付給自己的錢
第二次改變商業模式
深創投突擊入股
大家都知道,公司不好的的時候鬼都不到門口,公司好起來,大家都想給你貸款,更牛逼的就是想投資你。看到下面2個主,億道肯定也是沒辦法的。而其實,大家看了上面億道的商業模式就知道,一個只是ODM的公司,所有生產都找更下游低價的勞動力代工,除了備零件之外,完全不用更多的錢。
01
現在賬上有3.77億現金
這些錢除了2020年疫情中賺的錢,還有就是深創投等的投資款,大家都知道,這些投資就是來股市放大的。
02
母公司資產負債率只有9.65%
因為本來自己就是沒工廠啊,總的設備資產只有1400萬,而最值錢的是廠房土地,5000多萬。
03
募資7.9億 編的比較胡扯
看了凌通社幫大家從IPO說明書中截出的以上要點,大家都差不多明白億道的商業模式和商業邏輯了。
簡單地說,就是二頭在外,自己負責設計(你們覺得1000元的筆記本需要設計啥子?),然后找人低價代工賣給低價人群。
因為疫情,億道可以說是在2020發了一筆橫財。于是就退出新三板提出了創業板上市的需求。
但是,凌通社看這個募資項目就感到編的沒水平,編個東西弄錢也得編的圓熟一點對不。
01
項目是產業化基地
什么意思呢,就是本來公司之所以賺錢是因為自己的沒有工廠,所有成本只有人,制造就是找低價工廠代工。而現在變成要自己生產了。就是從ODM工廠變成富士康模式了。然而,富士康模式就是大批量生產,利潤率非常低,轉變模式可能成功嗎?
02
連PCBA都變成自己生產
這個基地打算連PCBA都自己生產,而凌通社清楚地記得IPO說明書中說現在所有的PCBA都是外面加工的,說明書還說,外面加工也不構成對外面的依懶,因為這樣工廠在廣東遍地都是。募資搞一個這樣的東西?
還有,上面已經說到。這些所謂三防產品基本上市場競爭厲害,也沒什么利潤,但這募資非要干。
反正還有平板電腦CKD和筆記本電腦CKD等。就是各種低端產品組合。
03
主要就是建了一個工廠 連工人都忘記了
大家不妨看看這個預算。工程建設費用占74.70%,研發占8.80%(也就是職工),但募集表格忘記了,假如PCBA這些也都是自己生產了,普通打工人呢?難不是要搞一個黑燈工廠。
最大的風險:全球筆記本需求下滑
公司可持續發展存疑
2020年,筆記本暢銷的原因是疫情。 2021年一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實現大幅上漲,前五大品牌中,聯想、惠普、蘋果、Acer增長均超過50%。而低價筆記本等暢銷是因為大家發現在家辦公上學,光用手機不行。
隨著全球疫情的緩解,生活正常化,在家辦公和上學的需求下降,全球低價筆記本和平板的需求也會下降。事實上,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這類的1000元的筆記本已經被淘汰,公司IPO,然后三年后達產,這些產品賣給誰呢?還是只是一個割韭菜的工具。
ello大家好,我是林羽凡。
現在的年輕人很少用光驅了,不論是裝系統還是存東西,但對于一些電腦老手來說,用光盤自己裝系統在那個年代,代表了個人用戶的最高水平,用物理光驅裝系統比用虛擬光驅裝和后來的U盤裝更原生態。
光盤也是滿滿的回憶,當年很多片都是從光盤里獲取的,哪有什么互聯網,找幾個光盤,再弄個DVD,美好的人生就開始了,黑白CRT電視機配上萬利達DVD,那簡直是童年的視覺饕餮盛宴。
今天我們拆解一個筆記本電腦的光驅,看看光驅里面有什么好玩的東西。
這是一個12.7mm的筆記本電腦光驅。▲
大部分筆記本電腦上的光驅接口是SATA接口,有一部分是IDE接口的,屬于老式的臺式機上有。▲
把光驅上的外殼拆下來。▲
把光盤放到光盤托架上,打開光驅開關。▲
光驅的反面結構,能看到兩根排線,左邊白色的是電源+數據合一的線,黃色粗的是激光頭組線,黃色細的是開關線。▲
把激光頭組件拿下來。▲
激光頭主要有:激光發生器(又稱激光二極管),半反光棱鏡,物鏡,透鏡以及光電二極管。▲
帶動光盤高速旋轉的步進電機,可以精確控制轉速的。▲
所有拆完的光驅零件。
你現在還用電腦光驅嗎?
更多精彩請關注我,下期我們將拆解光驅激光頭,了解其內部結構。
|龍溪
來源|商業傳奇
1984年10月,一個40多歲的福建漳州農民,帶著8萬6千元資產創辦了南靖縣第二中學校辦工廠。由于南靖二中位于金山鄉(現金山鎮),所以廠名叫——
金山無線電廠。
與后來著名的求伯君、雷軍的金山同名。
不可思議的是,這個農村創辦的校辦工廠,當年底組裝出了首批14寸黑白電視機。
這確實是個傳奇,創辦工廠之前就是傳奇農民,之后上演了商業傳奇,成為漳州民企“教父”,而他的兒子更是成為百億富豪。
這個農民叫吳惠天,漳州南靖人,1943年出生。
吳惠天高中畢業就回家務農了,可他是個電子迷,白天在生產隊出工,晚上點煤油燈鉆研無線電和電器維修技術,很快將收音機改裝成有廣播、對講等功能的“三用機”;利用碾米機的柴油機,他改造出了發電機,白天碾米,晚上發電,幫助周邊的村子建起了小型“發電站”,讓農民用上了電燈。
這讓他成為當地有名的“土專家”。
1970年代,有一次,金山后眷村有個水電站剪彩試機時,機器冒煙了,縣里的技術員束手無策,吳惠天被請來,忙了一晚上后,水電站居然能發電了。
更為傳奇的是,1970年代,他就在家里組裝出了一臺9寸黑白電視機。這為他10多年后建廠生產電視機打下了基礎,
而且,他不僅僅是一個純粹的電子迷,還很有商業頭腦。
1978年,改革開放春風剛剛吹來,敏銳的吳惠天,當年就創辦一個家電服務機構,修電器,架電線,甚至還設計、安裝小型發電站。
到了1984年,中國經商的人越來越多,日后被稱為“中國企業家元年”,這一年前后創業的企業家,被冠以一個統一的名稱——84派。著名的柳先生、張瑞敏等都是代表人物。
這一年,吳惠天創辦了校辦工廠。工廠屬于當時比較普遍的戴“紅帽子”式的企業,生產的第一批電視叫“航天”,后來和上海一家儀器廠聯營生產“美靈”牌黑白電視機。1989年,吳惠天將企業名稱改為——
萬利達。
沒錯,就是1990年代到21世紀初因VCD、DVD聞名全國的萬利達。
雖然是以電視起家,但吳惠天和他的萬利達,并沒有因為電視而聞名,為什么?
因為1980年代末,國內各大國企紛紛引進了國外電視生產線,電視行業競爭相當激烈,到1990年代中后期,以長虹為首的電視企業更是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價格大戰。
而吳惠天敏銳地看到了電視大發展背后的商機——衛星電視接收機。當時衛星電視接收機基本被國外壟斷,吳惠天很快研出來了產品,且價格更低,他們生產的衛星電視接收機一度占據國內市場的半壁江山。
VCD在中國出現后,迅速掀起一波熱潮,1990年代,出現了愛多等眾多知名品牌,也引發了一波大戰。
吳惠天順勢進入VCD行業,帶領萬利達躋身前三位,年總產值突破25億元。
萬利達沒有成為像長虹、TCL、海信、康佳,甚至同位于福建的廈華等那樣的“彩電大王”,但他們在顯示方面,其實也頗有成就。同時,萬利達進入平板電腦、LED顯示屏、筆記本電腦、導航儀、手機等眾多業務。
2014年4月,廈華退出電視生產業務后,彩電的相關資產及“廈華”系列商標就租賃、轉讓給了萬利達。
可惜,此時吳惠天已經離開人世。2012年5月,吳惠天因病去世。葬禮上,3000多人冒雨為吳惠天送行。
他留下了在中國電子信息百強排第34位的萬利達,以及36億元的資產。
早在1994年,南靖縣就決定對戴“紅帽子”的企業進行明晰產權,吳惠天放棄了很多本應屬于自己的利益,通過購買的方式,使萬利達成為家族企業。
接過拉力棒的是吳惠天的兒子吳凱庭,他是吳惠天唯一的兒子,吳惠天還有3個女兒。
吳凱庭出生于1969年,畢業于廈門大學,早早進入萬利達工作,從1999年起就開始擔任萬利達集團副董事長。
據2013年的報道說,在吳凱庭的帶領下,僅用了一年萬利達集團就成功轉型,2013年,銷售收入同比翻番,平板電腦、智能手機銷售超過800萬臺,差異化液晶電視也達100萬臺。
2014年,又收入了廈華的彩電業務。
而且,其不僅僅是守好父親留下的業務,還有新的拓展。
2018年,一家名為盈趣科技的公司在深交所上市,當時被稱為“工業4.0第一股”。
這是家企業是萬利達旗下的企業,創辦于2011年,是一家以提供智能控制部件、集成系統等為主業的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在2022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TOP100中排第22位,是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等等。
2021年,盈趣科技的營業收入突破70億元,2022年出現了大幅下滑,下降到43億多元。
吳凱庭直接和通過萬利達持有盈趣科技51.86%的股份。
此外,吳凱庭還是北京科創板上市公司鍵凱科技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達15.17%,他在公司擔任董事。鍵凱科技是一家醫用原材料——聚乙二醇生產企業。
高的時候,盈趣科技的總市值超過300億元,如今為139.76億元,吳凱庭所持股票對應的市值超過72億元;鍵凱科技的市值曾超過230億元,如今超過70億元,吳凱庭所持股票對應的市值超過10億元。
也就是說,僅這兩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就為吳凱庭貢獻了82億余元。
他在2023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上的財富為90億元。
有趣的是,在2021年胡潤百富榜,有兩個吳凱庭上榜,一個是吳凱庭家族,來自萬利達,財富為140億元;另一個是吳凱庭,來自鍵凱科技,財富為22億元。
其實,兩個吳凱庭是同一人,也就是說,當時他的財富超過160億元,如今應該也過百億元。
老子英雄兒子漢,父親是漳州民企“教父”,兒子如今是漳州首富,這對父子合演了一出商業傳奇。
漳州還有哪些富豪?
#5月財經新勢力##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