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為游戲內開啟動態模糊效果
那么,動態模糊是怎樣產生的呢?對于LCD的顯示器來說,動態模糊最主要是因為顯示器響應時間過高所導致的。響應時間是指單個像素從一種顏色切換至另一種顏色所需的時間。響應時間愈慢,幀與幀之間完成轉換的時間更長了,那么物體就會顯得愈模糊。因此,理論上來說,更高的刷新率以及響應時間是可以有助減少動態模糊。
圖片來源:Microsoft
看到這可能會有人問:“那么響應時間號稱0.1ms什至更低的OLED屏幕和顯示器不就沒有動態模糊嗎?”嗯,理論上來說是的,但是實際上在OLED屏幕上仍然會有影像模糊的現象出現,不過這個現象不是由響應時間導致,而是由采樣保持(Sample and Hold)效應造成的。
簡單來說,顯示器所顯示的物體移動,并不是一直移動的,而是一幀一幀地展示,每幀都是靜止地維持到下一幀出現為止。但是人的眼睛看的位置是會一直移動的,而不是像顯示器那樣一點一點地移動。
當一幀畫面里面那個應該要移動的物體,仍然停留在同一個位置等待刷新下一幀時,人的眼睛已經看向了這個物體下一刻「應該」要出現在的地方,因此這幀畫面會讓人的眼睛出現模糊的感覺。
很多OLED屏幕的響應時間雖然的確很低,但是實際上并沒有縮短到每幀畫面展示在眼睛前的時間,因此也就會出現像動態模糊的效果了。
當然,游戲開發商以及電影電視劇制作商等為了讓畫面看起來過渡得更自然,也會加入“動態模糊”這元素在他們的作品里,但是這與顯示器產生的動態模糊是不同的,前者是人為加入的,而后者則為硬件限制所產生的。
那么動態模糊在什么情況下會顯得很礙事呢?最主要是在文首提及過的,在玩快節奏游戲如大部分射擊游戲以及MOBA類游戲時。這類游戲大多都要玩家在很短時間內進行目標辨別、攻擊或走位等一系列操作。
這種情況下如果有動態模糊的話,那么在玩家眼中,敵人的身影就會顯得有點模糊,開槍的話可能會打不中,就會出現“哎我明明瞄著他的身子打的呀,為什么沒打中?”這種摸不著頭的情況。其實這就是因為,玩家看見的以及下意識瞄準的不是敵人本體,而是敵人的殘影,因而打中的也是敵人的殘影。
聽完這個描述,可能會有朋友覺得,這跟拖影不就是一樣的東西嗎?其實的確是差不多的東西,因為動態模糊和拖影都是涉及到物體移動時從用視角看上去會看不清,但是動態模糊是物體本身會模糊,而拖影則是在物體后面多出來一串虛影。而在一般情況下,兩者都是會同時存在的,所以有時候還真的會分不清楚它們兩的區別。
那么,普通用戶在遇到動態模糊的時間,可以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去盡量減少動態模糊呢?最主要是有兩種,一個就是提升顯示器的響應時間,另外一個就是在幀與幀之間插入黑幀。
上文提到,LCD顯示器上的動態模糊最主要是由于響應時間不夠快而造成的,那么,提高響應時間,縮短下一幀完整顯示所需要的時間可以說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
目前TN、IPS以及VA這三種面板當中,TN面板的響應時間仍然是最快的,因此其出現動態模糊的機會也會比起后兩者要少,不是說沒有,但是客觀上來說應該是要比較少的。因此如果想一上來就盡可能地減少看見動態模糊的話,選擇TN面板的顯示器會是比較好的。
不過其他面板的顯示器也不是完全沒救,因為大部分顯示器里面,都有一個叫做響應時間或者加壓(Overdrive/Response Time Compensation)的選項。這個功能的作為就是使顯示器獲得更快的響應時間以及減少拖影而生的,其作用是透過向液晶施加電壓來讓他們轉動得更快。
通常這個功能都有幾個不同的級別可供選擇,要不就是1至4級,要不就是畫質優先/平衡/速度優先等等,用戶可以藉此來降低響應時間。不過要注意的是,如果加壓太多,雖然響應時間快了動態模糊沒有了,但是因為液晶分子因加壓太多而超出了最終轉換的范圍,像素需要調整回原來所需的顏色值,因此會在影像后方留下一圈淡白或者黑色的光暈,也就是所謂逆殘影了。
左邊為XG27UQ默認加壓,右邊為加壓至最大5級
所以用戶在調整響應時間時也要注意,在避免太高的響應時間之余也要避免加壓太多所帶來的另一個極端。
不過,只是降低了響應時間還是不夠的,每幀畫面出現得太久也會導致模糊的效果。因此,減少每一幀停留在人眼前的時間也是不可忽略的。這對于響應時間本來就已經很低的OLED屏幕,或者是TN面板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圖片來源:cnet
而插黑幀,就是為此而生的技術。插黑幀在顯示器上一般的名字都是叫做“目標穩定器”、“瞄準穩定器” 、“ELMB” “ULMB”、“減少運動模糊”等。
插黑幀最廣泛的應用是在每幀畫面生成之后再插入一幀幾乎全黑的畫面,透過取代原本的畫面來縮短原本那幀畫面被人眼看到的時間。
這樣的話,人眼在移動過程中對于畫面處于靜止的狀態不會有太多留意,顯示器可以成功“騙過”人眼的觀察而使其產生一種「這個物體是在移動的」錯覺。
其實這就是模仿CRT顯示器的一種方法。CRT顯示器之所以會讓人覺得畫面非常清晰,除高刷率之外就是因為其熒光點受到電子束照射時會顯示出相應的顏色,而電子束移開后則會慢慢暗淡下去,使得每幀畫面的停留時間相比現在的LCD什至OLED都要大大減少。
不過,以插入全黑畫面來取代原有畫面這種插幀方法用OLED、IPS以及TN面板上還可以,但是如果用在VA面板上就不行了。因為顯示器尺寸的VA面板一般響應時間都較慢,因此如果插入一幀全黑的畫面其效果是不會太好的。
因此,廠家還有另一種插黑幀的方法,那就是更加直接地,關掉顯示器背光來形成一個真正的純黑畫面。透過極快速地開關背光,顯示器可以同樣達到插入黑色畫面的效果,這對于VA面板的顯示器來說是很好的辦法。
左邊為不開啟插黑幀,右邊為開啟
不過顯示器在使用插黑幀時一般都是有限制的,例如不能在插黑幀時同時啟用動態刷新率(Adaptive-Sync、G-Sync)、最高屏幕刷新率只能降低至120Hz什至100Hz等。但是要說最大的限制,那就肯定是隨之而來的降低亮度了。
左圖為VG279QM開啟ELMB,右圖為沒有開啟ELMB
在開啟插黑幀后,因為幀與幀中間有黑色畫面的關系,所以畫面一般都會比較暗。電視上的插黑幀技術一般都做得比較好,有的什至亮度不會有多少改變,但是在顯示器上則仍然是會有亮度方面的下降,不過有的面板可以下降得較少,就例如之前測試過的華碩VG279QM一樣,亮度從240 nits降至180 nits,依然處于可以長期開啟且可以正常使用的亮度水平。
另一點是,插黑幀其實與頻閃是差不多的,因此有的用戶可能會覺得很難受。
顯示器上出現動態模糊其實是腦補的鍋。人眼看到移動的物體就會腦補出其下一個會出現的位置,但是實際上畫面中的物體卻是靠著每幀畫面來進行變位的,因此會造成模糊的感覺。
而顯示器雖然本身不可以避開動態模糊,但是卻可以靠著減少響應時間以及插黑幀這兩項功能來「強行」暪過人眼。當然,一個硬幣也有兩面,這些功能也有其限制,如果運用不當還會帶來副作用,并且它們的實際的效果也是見仁見智。
果您遇到華碩計算機自帶顯示屏畫面有破碎,模糊或閃爍 (亦可稱為花屏,破圖或閃屏) 等異常問題,請參考以下疑難解答步驟。
如果您遇到的狀況是,計算機開機后沒有任何顯示畫面,請您參考如何解決筆記本電腦無法開機且屏幕沒有任何反應。
如果遇到華碩計算機自帶顯示屏顯示問題,您可以先嘗試進入BIOS設置畫面,
若是在BIOS設置畫面中出現顯示問題,可能是您的屏幕硬件有異常,建議您前往ASUS授權維修中心進行檢測。
若是在BIOS設置畫面中顯示正常,可能是您的屏幕軟件有異常,請您比對以下現象及處理方式。
顯示適配器驅動未安裝 / 版本過舊 / 版本不符
1. 發生問題前,是否有通過非ASUS官網發布的顯示驅動進行更新。若有,則驅動程序造成的機率較高。
注: 部分顯示適配器廠商所推出的驅動程序雖然版本較新,但未通過該機型的兼容性測試,建議以ASUS官網的顯示適配器驅動為主。
請先卸載目前的顯示適配器驅動程序,再[安裝ASUS官網發布的顯示適配器驅動]。
2. 發生問題前,若未曾更新顯示驅動,建議可至ASUS官網查看是否有新版顯示適配器驅動。
注: 部分機型同時有擁兩個顯示適配器(俗稱為核顯及獨顯,例如Intel & NVIDIA),可在設備管理器內查看,請[確認均更新至ASUS官網發布的最新版本])。
內存異常或兼容性問題
發生問題前,是否曾更換或是擴展內存。建議恢復之前正常(出廠默認)的配置,或是前往華碩授權的維修中心尋求技術服務。
注: 只有部分筆記本電腦的底部有提供讓用戶自行更換的內存擴展槽,舉例如下。
執行特定應用程序時出現顯示異常
是否執行特定程序時才會發生問題,例如執行占用較多系統資源的游戲或圖像處理軟件時會發生顯示問題。
建議處理方式:
1. 更新顯示適配器驅動,了解如何搜尋與下載驅動程序
2. 確認您使用的筆記本電腦是否符合該應用程序的建議硬件需求(可至該軟件官方網站查詢)
其他常見問題及處理方式
如果您遇到的狀況不符合上述情境,請參考以下疑難解答步驟并依序進行確認。
執行清除CMOS (EC重置)
1.請移除所有外接設備,例如外接硬盤,打印機,存儲卡,光驅(若為內置光驅請移除光盤),也包含讀卡器內的轉接卡等等。
2.關閉計算機電源。
3.移除適配器。
注: ASUS筆記本電腦TP420IA和UX425IA(U4700IA)型號的機種請勿移除適配器(需連接著適配器進行CMOS清除)。
4.移除筆記本電腦的電池(若您的計算機電池為可拆卸式模塊)。
5.長按電源鍵40秒(按住不放),以進行EC重置。
6.重新接上適配器及電池,并開機確認問題是否解決。若問題仍然存在,請繼續以下疑難解答步驟。
執行顯示設置還原
請嘗試執行Microsoft的快捷鍵: Windows標志鍵+ Ctrl + Shift + B以還原顯示相關設置。
若問題仍然存在,請繼續以下疑難解答步驟。
執行BIOS還原
嘗試將BIOS的設置恢復至默認值,
若問題仍然存在,請繼續以下疑難解答步驟。
更新并確認您計算機中的BIOS、Windows套件與驅動程序為最新版本
軟件更新通常有助于系統的穩定度及優化,所以建議您經常確認您的設備使用的是最新版本。
若BIOS、Windows套件與驅動程序皆已更新至最新版本但問題仍然存在,請繼續以下疑難解答步驟。
通過系統還原點還原系統
如果屏幕顯示的問題是最近才開始發生,且如果您先前已經有建立系統還原點、或是系統建立的自動還原點,則可以嘗試將系統還原至問題開始前的時間點來解決問題。
如果設備仍然無法正常運作,請繼續下一個步驟。
Windows系統恢復
如果所有疑難解答步驟已完成,但問題仍然存在,請先備份您的個人檔案然后進行系統恢復,將計算機回復至原始狀態。
如果您是使用外接屏幕且外接屏幕沒有畫面
除了上述的步驟,您也可以嘗試使用快捷鍵(熱鍵) Windows標志鍵+ P切換投影模式(選擇 復制 或 擴展 模式)
或嘗試更換較短的線材,有些線材可能會有訊號衰減的問題,尤其是采用模擬訊號的VGA(D-SUB)特別容易發生。了
屏幕色彩/色溫的顯示設置
如果您遇到屏幕色彩/色溫的顯示問題,您可以通過Splendid進行調整。
龍AMD Ryzen系列處理器已經正式上市了一個多月,目前主板供貨不足的情況已經基本解決。銳龍平臺無論是性能還是功能上,相比上一代AMD平臺都有了不小的提升,比如內存規格及頻率的改變,令原本強大的Ryzen處理器如虎添翼。當然,平臺良好的性能發揮離不開主板的支持,本次華碩針對Ryzen平臺,專門推出了最新版的CROSSHAIR系列產品。之前極限超頻玩家用這款主板,將Ryzen處理器超頻至5.9GHz以上,打破了世界紀錄,那么這款產品究竟有何過人之處?本次我們就一同來了解一下。
華碩ROG CROSSHAIR VI HERO
2006年,華碩第一款ROG主板CROSSHAIR一鳴驚人,如今該系列的最新款產品ROG CROSSHAIR VI HERO主板正式與玩家們見面。新一代的ROG C6H主板采用了高端ROG產品特有的裝甲覆蓋式設計,在主板散熱區域設置了AURA信仰燈效區域,為玩家帶來個性化的使用體驗。
50秒快閃,了解這塊能發揮出銳龍120%的性能的ROG CROSSHAIR主板
視頻連接:http://zol.iqiyi.com.cn/video186972.html?rnd=1492535003
華碩ROG CROSSHAIR VI HERO去購買看口碑
該主板基于AMD X370芯片組設計,CPU供電部分提供了多達12相數字供電電路,最大限度確保了平臺的穩定性。全新的AM4處理器插槽,能夠完美支持新一代銳龍 AMD Ryzen系列處理器。內存插槽部分,此次AMD X370系列主板能夠支持DDR4規格的內存,最大可支持64GB 3200MHz+雙通道內存組合,更高的頻率及更低的延遲,將進一步提升平臺的工作效率。
PCI-E擴展插槽
PCI擴展部分,華碩ROG C6H帶有3條PCI-E x16高速顯卡插槽,3條PCI-E x1插槽。主板支持CFX及SLI多卡互聯模式,高端游戲玩家們提供了良好的性能擴展環境。磁盤接口部分,主板帶有2個全尺寸M.2接口,8個SATA 3.0接口,方便用戶擴展多磁盤平臺。
背板接口
背板接口部分,該主板帶有多達14個USB接口,其中包括兩個USB 3.1接口(TYPE-A/TYPE-C),8個USB 3.0接口,以及4個USB 2.0接口。除了一組網絡和音頻接口之外,該主板還提供了一鍵重啟和一鍵恢復BIOS的按鍵。
南橋散熱部分
華碩ROG CROSSHAIR VI HERO去購買看口碑這款產品,在設計上延續了ROG一貫的高端風格,將最新的AURA技術融入其中,同時又憑借強大的用料及做工,最大限度保證了銳龍 AMD Ryzen處理器的性能發揮。對于AMD及ROG的粉絲們來說,華碩ROG CROSSHAIR VI HERO去購買看口碑是體驗新一代Ryzen平臺不可或缺的重要組件。
支持AURA神光同步燈效
另外,這款主板同樣支持華碩AURA信仰燈效,九種不同燈光模式供玩家選擇,更有AURA SYNC神光同步技術讓燈帶,鍵鼠,顯卡甚至機箱都與主板的燈效同步,讓主板搖身一變成為燈光控制中心。
在本次測試中,我們將使用簡體中文版Windows 10 64位版本的操作系統,關閉所有Windows開機啟動項,并不對操作系統進行任何優化,用以獲取最大的系統穩定性與兼容性。
測 試 平 臺 軟 硬 件 配 置 | ||
核心配件 | ||
CPU | AMD | 銳龍 AMD Ryzen 7 1800X |
主板 | 華碩 | ROG CROSSHAIR IV HERO |
顯卡 | NVIDIA | GeForce GTX 1080 |
內存 | 金邦 | 16GB DDR4 3200MHz x2 |
硬盤 | 浦科特 | M7V 512GB |
散熱器 | 超頻3 | 東海X5 |
系統及驅動程序 | ||
操作系統 | Microsoft Windows 10 | |
主板驅動 | AMD芯片組驅動 | |
顯卡驅動 | NVIDIA顯卡驅動381.65 | |
DirectX環境 | DirectX 11/12 | |
幀數監控 | Fraps3.5.1 |
銳龍 AMD Ryzen 7 1800X去購買看口碑
超頻三東海X5散熱器采用HDT技術,5根6mm純銅熱管直接與CPU緊密接觸,保障了熱量的及時傳導,特殊設計的12厘米狼爪扇葉風扇有很好的散熱效果,藍光效果也可以為玩家帶來時尚的體驗,PWM智能調速設計使得風扇能夠提供更加靜音的使用效果,高效的散熱能力也可以保障CPU的穩定運行。
超頻三東海X5散熱器
M7V是浦科特首款TLC產品,采用Marvell 88SS1074B1主控,支持LDPC新一代糾錯技術,與東芝高效能15nm TLC閃存,經過長時間調試,它的耐擦寫次數可達到2000PE,比其他TLC SSD高出一倍,壽命得到很好保障。性能方面,連續讀寫速度達到560/530 MB/s,4K QD1隨機讀寫速度也能達到42/108 MB/s,表現出色。
不將就就是比你久一點
我們將關閉屏幕保護、休眠、系統還原以及自動更新等功能,并統一使用公版主板和顯示芯片組驅動程序,為獲取最為真實原始的客觀評測數據提供基礎。最后需要說明的是,測試中所涉及的產品參數以及主板和顯示芯片組驅動程序都會在測試平臺說明中給予相應注釋。
Super π是一款計算圓周率的軟件,但它更適合用來測試CPU的穩定性。即使你的系統運行一天的 Word、Photoshop 都沒有問題,而運行Super PI 也不一定能通過。可以說,Super π可以作為判斷CPU 穩定性的依據。使用方法:選擇你要計算的位數,(一般采用104萬位)點擊開始就可以了。視系統性能不同,運算時間也不相同。
銳龍 AMD Ryzen 7 1800X測試成績
由于國際象棋測試支持CPU多線程,而且它做的是大量科學計算,所以經常被用來測試電腦的科學運算能力,該軟件通過模擬AI思考國際象棋的算法來測試被測電腦的國際象棋運算能力。
銳龍 AMD Ryzen 7 1800X測試成績
華碩C6H這款主板完全發揮出了Ryzen系列處理器強大的性能,尤其是單線程性能表現,此次的銳龍AMD Ryzen 7 1800X運行Super π 1M的時間僅為10.641秒,相比上一代AMD產品的用時縮短了50%以上。多線程性能部分,CPU的國際象棋跑分輕松突破2萬分,1800X原生八核心十六線程的設計功不可沒。
CineBench的R15版本最為顯著的改變就是其僅支持64位操作系統,32位被徹底拋棄了。相比R11.5版本的最多16個核心來說,R15版本最多能夠支持256個邏輯核心,新的旗艦處理器終于可以用這款軟件跑分了。此外新版本還加強了著色器、抗鋸齒、陰影、燈光以及反射模糊等的考察,對CPU性能的檢測更加準確。CineBench R15版本的最終成績發生了改變,最終的單位為cb,而非R11.5版本的pts。
銳龍 AMD Ryzen 7 1800X測試成績
日常使用中肯定逃不開壓縮和解壓縮文件的操作,這款7-ZIP就是我們經常會用到的一款老牌壓縮軟件,在解壓縮與壓縮文件的效率上要比WinRAR高一些,它同樣是一款支持多線程壓縮的軟件。那么接下來讓我們看一看這兩款新發布的頂級處理器產品在7-ZIP解壓縮能力上表現如何。測試腳本為7-ZIP自帶的Benchmark。
銳龍 AMD Ryzen 7 1800X測試成績
在CineBench及7-Zip壓縮性能測試中,整套平臺的性能表現十分穩定,尤其是在CineBench的單線程和多線程測試中,1800X的得分超過了Intel同級別產品i7-6900K。應用性能方面,高主頻、多核心的優勢完全能夠滿足辦公用戶的日常使用需求。
在新3DMARK中,為用戶提供了基準測試和功能測試等多項功能。在基準測試中,包括我們熟悉的Fire Strike各項測試,這些測試包括多種強度,用戶可以根據自身平臺的性能等級,來選擇對應的測試項目。
銳龍 AMD Ryzen 7 1800X測試成績
Futuremark的3DMark Time Spy基準測試軟件是其第一個專門針對DX12環境設計的測試項目。該測試由Futuremark和AMD、Intel、微軟、NVIDIA等眾多基準測試開發項目(BDP)合作伙伴共同開發,從零開始完全面向DX12,核心引擎也是完全基于DX12,可徹底釋放新API的各種潛力,包括降低處理器負載、高效利用GPU硬件、異步計算、混合多顯卡、多線程等等。
銳龍 AMD Ryzen 7 1800X測試成績
圖形性能測試部分,搭載Ryzen 7 1800X的測試平臺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出顯卡的實力,同時還能夠為CPU及顯卡超頻提供穩定的運行環境。對于高端用戶來說,穩定性是發揮平臺強大性能的必要前提,華碩C6H憑借優秀的用料做工,確保了平臺的穩定性。
《殺出重圍:人類分裂》是SquareEnix制作并發行的一款FPS游戲,作為系列的第四部作品,游戲故事發生在前作《殺出重圍3:人類革命》的兩年后,即2029年,游戲的主角依然是Adam Jensen。在《殺出重圍:人類分裂》游戲中,Adam Jensen將會擁有更多的能力,無論是潛行、戰斗還是交流,至于結局導向還是取決于玩家自己的選擇。
《殺出重圍:人類分裂》
不同分辨率性能對比
《狙擊精英4》采用Asura引擎設計,擁有出色的畫面表現,同時也給游戲中的角色帶來栩栩如生的效果。在高難度下彈道受天氣、重力和槍械性能等因素影響,十分接近真實的狙擊效果。地圖包括地中海沿海城鎮、巨大的納粹建筑、森林和山上修道院等場景,玩家可以在不同風格的城市中與敵軍作戰。
《狙擊精英4》
不同分辨率性能對比
從游戲測試的成績來看,全新的Ryzen平臺搭配高端游戲顯卡,能夠在1080P分辨率、高特效下暢玩目前絕大多數主流游戲,即便是《殺出重圍:人類分裂》這類對硬件要求極高的游戲,本次的測試平臺也能獲得不錯的表現。
華碩ROG CROSSHAIR VI HERO
對于注重高效率的用戶來說,近期裝機選擇Ryzen處理器無可厚非,不過強大的處理器性能還要靠高品質的主板來支持,本次華碩推出的這款CROSSHAIR VI HERO主板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出Ryzen平臺各方面的優勢,同時還為游戲玩家們提供了眾多個性化的功能,同時在處理器和內存的超頻部分也有著極好的支持,對于高端用戶來說,經過一系列的調校,可以將整套平臺的性能再提高一個檔次,堪稱Ryzen系列處理器的絕佳搭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