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順居民區,有一位低調、全能的維修達人。退休15年來,他熱衷為社區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免費家電維修,小到熱水壺、收音機、電飯煲,大到電視機、洗衣機、電動車,在他那雙被“施了魔法”的手中,幾乎都能重獲新生。他,就是陳忠浩。
編輯:李冰倩
責編:顏文彬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喜歡就點個“贊”
歡迎留言評論和“寧寧”互動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
報新聞記者 莊濱濱 上海報道
打著品牌空調授權維修的旗號,搭建冒牌維修網站線上吸引客戶,線下安排“李鬼”維修員上門維修,以無病假修、小病大修甚至人為制造故障的方式,騙取客戶巨額維修費用。近日,上海警方全鏈條打掉一個空調維修詐騙團伙,抓獲包括網站維護、電話客服和維修人員在內的犯罪嫌疑人9名,涉案金額300余萬元。
空調維修價高無效 警方發現并非個案
2021年2月,劉女士向上海市公安局奉賢分局報案,稱不久前自己家中2014年安裝的中央空調突然不能啟動,由于已過了保修期,且購買時的單據也早就不知所蹤,于是就通過網絡搜索到了一個“400”開頭的報修電話。劉女士以為這就是官方報修電話,便致電報修,電話那頭的“客服”在詳細詢問了劉女士家空調故障現象等相關情況后,表示將安排工人上門維修。
第二天,身著該空調品牌工作服的維修工上門,一番檢查后表示系空調核心部件電腦主板故障需要更換,報價1萬元??紤]到當初空調新裝時花費了7萬多元,且對方自稱是品牌授權、官方維修,劉女士就沒有質疑、也沒有當場試機并支付了費用,沒想到這幾天準備開機時卻發現空調仍然不能啟動,維修方也再聯系不上,遂向屬地派出所報案。
接報后,奉賢警方立即聯系了該品牌空調公司,發現并無相關維修記錄,網絡搜索得來的報修電話也并非真實官方客服電話。同時,根據劉女士描述的情況,警方對該品牌空調公司的投訴記錄和全市相關警情進行了梳理分析,發現類似服務投訴和糾紛警情達數十起,都是因空調故障且已過保修期而從網上搜索電話報修,后因維修費用過高、維修未見效果等產生投訴糾紛。據此,警方判斷這背后很可能隱藏著一個維修詐騙團伙,遂成立專案組全力開展破案攻堅。
走訪勘查固證據 全鏈打擊抓“李鬼”
為了查明案情、固定證據,專案組逐一上門走訪相關投訴人和報警人,并協調空調公司安排專業工程師隨行,同步對空調進行檢查。據受訪人員反映,維修工上門后一般都提出需要更換主板、電機等空調主要零部件并報出高額維修費,然而,專業工程師察看后卻發現空調實際維修情況與所謂維修工描述情況嚴重不符,有的甚至根本沒有維修痕跡、也沒有更換配件。不少受訪人并未意識到自己打了假的報修電話,也沒有察覺自己受騙,只是覺得維修費用比較貴、維修效果不理想而向空調公司投訴。
在大量走訪、收集證據的基礎上,專案組逐漸鎖定了幾名維修工的身份和活動規律。2021年9月,奉賢警方先后在本市普陀曹楊、閔行梅隴及青浦明珠路等地抓獲犯罪嫌疑人王某、吳某、黃某、朱某4人。11月,又分別在閔行浦江、浦東周浦抓獲犯罪嫌疑人邵某、李某2人。在上述維修工居住地及交通工具內,警方查獲了帶有多個知名品牌空調標識的工作服、假冒售后服務工作證件及大量空調維修保養零件、工具、單據及耗材。
上述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如實供述了維修派單接單流程和上門維修詐騙手法。據此,專案組按照全鏈條、全網絡打擊的要求,循線追蹤、深挖幕后接單派單團伙。今年1月中旬,警方在江西省瑞昌市抓獲趙某、鄧某、胡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至此,一個集維修團隊、網站維護、電話客服在內的全鏈條空調維修詐騙團伙被一網打盡。
搭建假冒服務網站 虛假維修牟取暴利
專案組查明,自2020年起,趙、鄧、胡3名犯罪嫌疑人分別搭建了多個虛假售后維修服務網站,然后在互聯網搜索平臺進行維護操作,確??蛻粼谒阉飨嚓P關鍵詞時首先看到這些虛假網站,并以網站上事先注冊的與官方客服電話相近的“400”電話和偽造的正規公司授權圖片,誤導客戶以為搜索到的是官方服務網站。同時,根據虛假網站吸引客戶的分布情況, 3人通過空調維修從業人員微信群在全國多地招募維修工,組成線下上門維修團隊。
當客戶來電后,3名犯罪嫌疑人會根據事先設計的一整套話術進一步獲得客戶信任,詳細了解客戶所要報修的設備類型、故障情況以及居住地址等背景信息,以此初步判斷報修人的經濟狀況和可能接受的維修價格底線。然后,通過點對點聯系的方式向維修團隊發送維修單,并告知之前掌握的客戶情況,采取無病假修、小病大修甚至人為制造故障的方式騙取高額維修費用。
目前,邵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詐騙罪被奉賢警方依法逮捕,鄧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在進一步偵辦中。
來源:快資訊
五十賣不賣?”
“八十塊不能再便宜了!”
“那我再去看一看人家的。”
“算了算了,六十塊拿了走?!?/p>
正當網民絞盡腦汁薅電商平臺羊毛的時候,上海的爺叔阿姨則在他們的“淘寶”——虬江路二手市場上海音像城里,用難以想象的低價挑選各種實惠物品,小至煤氣灶的噴嘴,大至進口品牌音響。這里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就是這樣一塊“寶地”。
上海人一提到虬江路,一定會想到三、四號線軌道橋下連成片的“鐵皮商鋪”,人群車流往來不斷,高音喇叭的小廣告、討價還價的爭論聲不絕于耳。日前,這個人們熟悉的大型“線下拼多多”——上海虬江路市場即將拆除,不少市民懷著“撿漏”“淘寶”的心態前來和這個老市場作最后的“告別”。
記者從不少老店主的口中得知:這個老市場從抗日戰爭前就存在,當年虹口地區是公共租界,日本戰敗后,一些日本僑民將帶不回的東西拿到虬江路一帶變賣,這里便開啟了二手交易的歷史。各種舊貨和工業淘汰品也源源不斷地流入,在虬江路附近形成一個龐大的五金、日用舊貨交易市場。1955年左右,虬江路舊貨市場發展到鼎盛時期,市場內店攤成市,生活、生產資料齊全,買賣、修理兼有。進入九十年代,這里逐步形成了以音響、電腦、電子設備為主的市場,陸續建成了虬富、恒森、薪邁鵬、音像城、賽格等幾大區域。沿街商鋪30余家,臨時地攤不計其數,一直延續至今。
過去兩年,市場要拆遷的傳聞絡繹不絕,最近這一切終于都有了答案,這個老市場的命運塵埃落定,其中的商戶也開始陸續搬遷尋找新的棲身之所。本月31日,上海音像城將告別虬江路,搬至曹安路1618號輕紡市場。
文:張挺 周俊超
攝影:張挺 周俊超
剪輯:周俊超
制圖/編輯:陳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