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c
但這并不妨礙iMac成為設計師、視頻剪輯等創意工作人群的最佳幫手,甚至成為他們手中性價比最高的生產力工具。畢竟一塊高分辨率、高色彩準確度的屏幕就足以值回票價,至于內部性能領先的硬件,則幾乎相當于“白送”。
"月月發新品"的蘋果在今年8月更新了2020款iMac,它依然沿用經典造型,內部則升級為第十代的英特爾CPU以及全系標配SSD。而按照蘋果的產品更新節奏,搭載Apple Silicon的Mac產品將在未來兩年內先后上市,由此來看,2020款的iMac很有可能成為英特爾時代的最后一款產品。但是,在搭載蘋果自研芯片的iMac到來之前,2020款iMac仍是一款值得購買的產品,因為它同樣具備諸多領先的元素。
比如,最值得關注的“5K屏幕”
“買屏幕送主機”這句話相當深入人心,因為27英寸版iMac的核心就是這塊5K屏幕,它讓iMac的顯示能力一直位于業界頂尖的水平線上。5K、10億色彩、500nits亮度,這些亮眼的參數為iMac提供了極致的細節和出色的觀感,而27英寸的大小,也為創意工作者提供了更廣闊的操作空間。
iMac
其實我個人更希望蘋果能推出一款窄邊框的iMac產品,一是為了通過提升整機的屏占比,獲得更具沖擊力的視覺觀感;二是可以實現類似16英寸版MacBook Pro的設計,在同尺寸的機身內塞下一塊更大尺寸的屏幕,進一步提升創意工作者的可操作空間。但估計全新的造型或許只能等到未來搭載蘋果自研芯片的iMac上才會采用了吧。
iMac
2020款iMac的屏幕與前幾代產品相比差別并不大,它的升級主要體現在細節層面。這次iMac 2020的屏幕支持原彩顯示技術,可以根據環境的色溫來匹配屏幕色溫,提供更舒適的瀏覽體驗。例如在冷色LED燈的環境中,iMac的屏幕會偏向冷色調,而在晚間開啟黃色調的臺燈時,iMac的屏幕也會調整為暖色調。
2020款iMac支持原彩顯示
原彩顯示屏幕已經出現在iPhone、iPad以及MacBook等產品上,但在iMac上還是首次出現。如果你希望屏幕色彩能夠盡可能貼合日常使用場景,盡可能做到護眼,那么原彩顯示顯然會提升你的日常使用體驗。當然,如果你仍鐘情于固定的屏幕色溫,也能在設置中將其關閉。
選配Nano-texture納米紋理玻璃面板需要額外付3750元
在iMac 2020上,最吸引我的升級點就是“Nano-texture納米紋理玻璃面板”,雖說它不是iMac的標配,選配還需要加價3750元,但我認為它足以成為每一個重度iMac用戶的標配。因為它能夠降低iMac屏幕玻璃反光的現象,確保我們可以長期專注在內容本身,不再需要頻繁地尋找一個沒有反光的角度。
幾年前蘋果曾推出采用霧面屏的MacBook Pro,這種屏幕的出現避免了反光問題。但霧面屏也帶來了一些弊端,那就是屏幕色彩表現上不及鏡面屏,簡而言之,就是看上去不夠通透。從觀感的角度來看,配備Nano-texture納米紋理玻璃的屏幕有點類似于幾年前的霧面屏MacBook Pro,看上去也有點像為屏幕貼了一層“磨砂膜”。但其實這塊玻璃的表面并沒有額外的貼膜或涂層,只是通過納米級技術蝕刻玻璃,使入射光線在表面發生漫反射,在不影響畫質與色彩的前提下極大限度避免了眩光,減少普通亞光涂層上常見的多余虛影和光點。
鏡面屏(下)能明顯看出反射的炫光,納米紋理玻璃面板(上)無明顯反光
將Nano-texture納米紋理玻璃屏幕與普通屏幕放在一起時,可以明顯對比出二者的差異。鏡面玻璃屏幕可以顯示出背后的倒影,而Nano-texture納米紋理玻璃則提供了一種“霧化”的觀感,通過分散光線的方式來減少反光的影響。
2020款iMac是第一款引入納米紋理玻璃的iMac設備。這款產品發布前,我們只能在售價高達幾萬元的Pro Display XDR上才能享受到這項技術,而且還需要額外付8000元。對比來看,想要在iMac上使用Nano-texture納米紋理玻璃只需要額外支付3750元,可見這項技術正在逐步走向成熟,那么未來我們大概率也能在其他Mac設備上見到納米紋理玻璃。
iMac附贈的清潔布
對了,為了方便清潔屏幕上的灰塵以及領導指指點點后留下的指紋,蘋果還貼心地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原裝清潔布。日常清潔時,使用iMac隨附的拋光布即可完成,而對于因不經常清潔導致屏幕出現難以清除的污跡,則可以用70%的異丙醇 (IPA) 溶液打濕拋光布來清潔。
蘋果官方已經在說明書中表達了這塊拋光布的重要性,但我相信一定會有小朋友問:如果我不小心丟失了隨附的拋光布怎么辦?其實蘋果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了解決方案,那就是“向Apple訂購替換的拋光布?!笨紤]到蘋果配件的價格都不便宜,所以這塊附贈的拋光布大家還是保管好。一旦丟失,只能通過電話或網絡溝通的方式與蘋果售后取得聯系,并購買新的拋光布。
T2芯片在iMac上的首秀
很多人都認為iMac在硬件層面的升級不夠有誠意,但T2芯片在iMac上的首秀,絕對堪稱一次大改變,因為這顆由蘋果自研的安全芯片,至此終于完成對全系Mac產品的覆蓋。
或許你對T2芯片的作用還停留在“保護數據安全”以及“增加維修成本”等方面上,但這顆芯片能做的其實遠比我們想象得多。T2芯片整合了諸如系統管理控制器、圖形信號處理器、音頻控制器、SSD控制器和Secure Enclave協處理器等控制器,還能控制FaceTime攝像頭,優化圖像質量,說它是iMac的另一個處理器,我想都不算過分。
2020款iMac的前置FaceTime攝像頭升級為1080P
2020款iMac將前置FaceTime攝像頭升級為1080P,大大提升了視頻聊天的清晰度,配合T2芯片后,這顆鏡頭還能改善曝光控制,增強色調繪制,做到基于面部識別的自動曝光,以及基于面部識別的自動白平衡。無論是與好友閑聊還是視頻會議,它都能滿足我們的日常使用需求。
T2芯片還內置了音頻控制器,這使2020款iMac也支持“嘿Siri”語音喚醒功能。而且,T2芯片與揚聲器協同工作,還實現了可變均衡功能,增強揚聲器的低頻響應,讓所有內容都擁有響亮而均衡的高保真音質。至此,T2芯片早已不再是人們眼中那個只負責數據安全的芯片,它更是提升音視頻用戶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T2芯片
而針對安全性方面,T2芯片也成為Mac產品的一道安全門檻。當更換內部零件的時候,T2芯片將會在更換后重啟過程中進行審查零件是否為蘋果官方認證,其他第三方硬件將導致iMac無法正常開機使用。
不過蘋果仍允許用戶自行更換或升級2020款iMac的內存,只需關機后開啟機身背部的內存槽,即可將內存填滿至最高128GB(4×16GB 2667MHz)。
2020款iMac支持最高128GB內存
總的來看,T2芯片有點類似于早些年iPhone上的M系協處理器,它可以更高效地處理一些Mac的核心功能。而且經過幾年時間的發展,T2芯片覆蓋范圍也從最早的“安全”,逐步擴展至圖形型號、音頻、SSD等核心權限上。這種將關鍵權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做法,的確符合蘋果的調性,那就是通過自研芯片,使硬件與自家的軟件生態完美融合。
與其說T2芯片是為了用戶的安全而打造的一款全新芯片,倒不如說T2芯片是蘋果自研發芯片路上的一次成功試水。考慮到蘋果即將在年底發布搭載Apple Silicon的Mac設備,當Mac設備全系搭載自研芯片后,T系列安全芯片的功能也會融合到A系列芯片中,并與CPU、GPU等進行聯動,實現完美的軟硬生態結合,進而為用戶提供更完善的用戶體驗。
SSD終于成為標配!
如果說T2芯片對體驗的提升還有些感知不強,那么全系標配SSD絕對是感知最強的升級。全系配備高速SSD,改善了系統的讀寫速度,也進一步提升了啟動app的速度。
2020款iMac全系標配SSD
使用BlackMagic Disk實測后,我們手中的這款1TB版本的iMac讀寫速度分別為2524MB/s以及2741MB/s,相比配備Fusion Drive的iMac設備均有明顯提升。反映到日常使用時,則代表可以高速存取照片和視頻,或快速開啟大型文件以及各種app,用我們常用的話來說,就是“電腦運行軟件的速度更快了”。
不過在容量方面,2020款iMac的起步容量僅有256GB,這對于需要經常處理圖片、視頻等創意工作者來說是肯定不夠的,所以加錢上更高容量的版本顯然是更正確的選擇。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外接硬盤的方式,為iMac擴充存儲容量。
2020款iMac的起步容量僅有256GB
至于芯片、顯卡等更新,則是蘋果每年的基本操作。今年iMac將CPU升級至英特爾第十代產品,其中最高可選配i9-10910處理器。而顯卡則升級至Radeon Pro 5000系列,最高可升級至16GB GDDR6的顯存。官方表示最高配備Radeon Pro 5700 XT和16GB GDDR6的10核iMac在Final Cut Pro X上相比上一代設備,在時間線渲染性能上提速30%。
為更高效率而生,這便是歷代iMac升級的初衷,而2020款iMac也很好地繼承了這一理念。
最后再來聊聊外觀設計
除一塊Nano-texture納米紋理玻璃屏幕外,iMac在外觀上幾乎沒有任何變化。依然采用經典的全鋁合金機身,依然是我們熟悉的黑邊框以及超薄機身。這套模具已經相當成熟,顏值也得到全球諸多用戶的肯定,將其擺放在任何位置都不會顯得突兀。
iMac
復雜的背部接口同樣沿用此前的標準。從左至右分別為耳機接口、SD卡接口、四核USB-A接口、兩個雷靂3接口以及一個千兆以太網接口。這里值得注意的是,27英寸版iMac可以選配10Gb以太網端口,數據吞吐能力最高可達上代產品的10倍,配合其他設備還可組成萬兆內網。
iMac擁有豐富的接口
我個人非常喜歡使用iMac,因為它提供的接口足以滿足我日常使用。尤其是SD卡接口,可以方便我直接將SD卡中的圖片、視頻等素材導入電腦,無需尋找讀卡器等配件。在使用MacBook Pro時,我需要為它配置諸如讀卡器、USB擴展塢等外設,但iMac豐富的接口讓我可以告別這些配件。而且iMac的包裝盒內還附贈了妙控鼠標2和妙控鍵盤等配件,它們通過藍牙的方式與iMac連接,這也進一步砍掉了連接線的束縛。
通過藍牙連接的配件
損失了移動性,換來的是整潔的桌面和一個好心情,這顯然是一筆值得的投資,畢竟有了好心情,工作效率也會直線上升,老板也就不會在你的那塊昂貴的屏幕上指指點點~
寫在最后
總體來看,2020款的iMac仍是一次小幅度的迭代升級。它將Pro Display XDR上的納米紋理玻璃下放至iMac產品線上,填補了iMac鏡面玻璃屏幕易反光的缺陷;將T2芯片與1080P鏡頭內置在iMac中,也提升了數據安全性以及視頻溝通時的體驗。
iMac
但在WWDC20后,很多用戶都在關心一個問題,那就是:
“我是否需要等待搭載Apple Silicon的Mac?”
如果你是一位追新的極客玩家,想體驗蘋果自研芯片的魅力,或者剛剛買了iMac不久,電腦仍能滿足日常的使用,那么只需等待蘋果發布搭載自研芯片的iMac產品就好。但對于一些真的需要通過iMac來提升效率的用戶而言,2020款iMac絕對是值得更新的產品。
首先,根據蘋果發布的架構轉移規劃來看,ARM架構并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iMac等臺式一體機產品上,而是首先使用在MacBook Air等輕薄本中,以滿足移動端用戶對性能以及功耗上的需求。搭載蘋果自研芯片的iMac,一定會在軟硬件適配足夠出色后才會上市,這也是對專業用戶負責的一種做法。
而且即使蘋果在業界擁有強大的號召力,我們也無法100%保證,當搭載蘋果自研芯片的iMac上市后,所有日常使用的軟件都能完美運行。所以保險起見,使用搭載英特爾芯片的iMac仍然是最省事且穩妥的選擇,尤其是對于工作室或者小型公司而言,穩定且省心也是一種性價比更高的解決方案。
對于那些“我真的需要一臺電腦”的用戶而言,與其等待一款上市時間未知、性能表現未知的設備倒不如選擇一款當下就能入手并開箱即用的設備,它能幫助我們在第一時間創造出更多可能,或許當你完成一項工作后,一臺設備的錢也就回來了。
全新的2020款iMac,它雖沒有未來可期的蘋果自研芯片,但從Pro DisPlay XDR下放的Nano-texture納米紋理玻璃、全新的1080P攝像頭、高速SSD以及英特爾第十代芯片,仍能滿足創意工作者們的日常所需。
在目前這個時間節點,它就是最值得購買的iMac產品。
果公司在今天凌晨的發布會上,除過 iPad Air 2,新款 iMac 也被重點介紹。
毫無疑問,新款 iMac 最大特點就是它首次搭載的 Retina 顯示屏(視網膜屏幕)。蘋果官方宣稱,這是臺式計算機里最好的顯示屏。
新 iMac 的27英寸屏幕分辨率達到了5120×2880像素(5K顯示屏),總像素數達到了1470萬。蘋果稱這是全世界分辨率最高的顯示屏,比4K標準提升了67%。
與前代 iMac 相比,新 iMac 的外形沒有變化,依然是5毫米纖薄邊緣。同時,新的屏幕比前代省電30%。新 iMac 搭載英特爾酷睿i5 3.5GHz主頻四核處理器,最高可升級至i7四核4GHz處理器。同時配備AMD Radeon R9獨立顯示芯片。
不過,標配1TB混合硬盤與8GB內存的新 iMac 起售價高達17988元。舊款 iMac 亦降價至7988元起。
T之家(www.ithome.com):不服跑個分:5K屏蘋果iMac性能大測試
今年蘋果推出的Retina 5K iMac可以說驚艷了不少人。日前外媒在跑分測試中將2014 iMac(4.0GHz四核i7)、2013 iMac(四核i7)以及2013 MacPro(四核Xeon)進行了對比,具體如下:
Geekbench3
PrimateLabs的跨平臺處理器跑分使用的評分系統能夠將單核和多核性能分開。有點像CineBench的做法,自然可以更全面地衡量處理器的架構、多線程能力。測試項目涵蓋加密、圖像處理、信號處理、物理模擬等各方面,可反映真實的工作任務。(分數越高意味其越快)
X-Plane10(超級高仿真飛行模擬游戲《模擬飛行》)
測試一共有兩段,第一段是“PhantomJet在暴風雨中飛越海洋”,分辨率2560x1440、全屏、最佳性能設置。(紅色條形圖意味著fps更快)
第二個測試則是“PhantomJet先穿過云層然后俯沖向一座繁鬧的城市”,分辨率2560x1440、全屏、最佳性能設置。(紅色條形圖意味著fps更快)
(Left4Dead2)(恐怖生存類游戲《求生之路2》)
使用游戲控制臺Timedemo播放一段簡短的游戲回話,設置分辨率2560x1440、全屏、4XAA、Anisotropic8X、禁用Vsync、渲染精細度調至非常高、效果細節和模型/紋理細節調至高、打開多核渲染(紅色條形圖意味著fps更快)
GPU測試-FurMark
FurMark是oZone3D開發的一款OpenGL基準測試工具,通過皮毛渲染算法來衡量顯卡的性能,同時還能借此考驗顯卡的穩定性。測試分辨率2560x1440、抗鋸齒關閉。(分數越高fps越快)
GPU測試-TessMark
TessMark工具專門用來進行OpenGL4.0硬件曲面細分測試。曲面細分級別越高要求的GPU處理能力就越高。測試選擇了16個級別,分辨率2560x1440抗鋸齒關閉。(分數越高fps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