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天梯榜基于快科技評測室數(shù)據(jù)、相關(guān)測試項目官方/第三方數(shù)據(jù),對各個品類產(chǎn)品的性能高低進行了梳理排序,希望幫助大家理清各條產(chǎn)品線的層次。
現(xiàn)在,大家呼聲非常高的筆記本CPU處理器、筆記本顯卡天梯榜新鮮出爐了!
快科技筆記本CPU天梯榜:
http://rank.kkj.cn/mcpu.shtml
快科技筆記本顯卡天梯榜:
http://rank.kkj.cn/mgpu.shtml
兩份榜單初期上線PC版,稍后將加入Android、iOS客戶端。
兩個榜單分別涵蓋了Intel八九代移動版酷睿處理器、AMD二三四代移動版銳龍?zhí)幚砥鳎约癗VIDIA RTX 20/GTX 16/GTX 10系列獨立顯卡、AMD RX 5000/RX 500系列獨立顯卡、Intel UHD/Iris Plus核芯顯卡,近三四年市面上能看到的主流產(chǎn)品基本都在這里了。
兩份榜單初期采用了NotebookCheck、CPU-Monkey、3DMark、CPU-Z等權(quán)威媒體和測試軟件的數(shù)據(jù),通過匯總一些常見主流測試項目的成績,對各個產(chǎn)品的綜合性能高低進行排序,后期也會陸續(xù)加入快科技自測數(shù)據(jù)。
需要特別強高調(diào)的是,筆記本環(huán)境相比桌面復(fù)雜得多,無論處理器還是顯卡性能都無法一概而論,受到筆記本整機設(shè)計、散熱條件、OEM產(chǎn)品規(guī)格(頻率/功耗等)、測試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同一款產(chǎn)品在不同條件下的性能波動非常大,最多甚至能達到40%,所以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低端產(chǎn)品性能反而比高端產(chǎn)品更好的情況。
對此,我們已經(jīng)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做了全盤梳理,盡可能確保產(chǎn)品規(guī)格和性能高低相符合,但難免掛一漏萬,還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我們也會不斷改進完善,讓這些榜單能幫助到更多的朋友。在此先行謝過!
未來,我們還會陸續(xù)上線更多產(chǎn)品榜單,敬請期待!
AMD相比,英特爾針對游戲本、乃至移動工作站這些高性能移動PC顯然更有經(jīng)驗和底蘊。特別是步入第八代酷睿時代,英特爾在這一領(lǐng)域更是布下了四大聯(lián)軍,堪稱超豪華的頂級酷睿矩陣,而它們的性能也都要在高性能銳龍移動處理器之上。
代號H——游戲本的標配之芯
英特爾旗下45W TDP的H系列酷睿處理器一直都是游戲本的御用“心臟”,在2018年4月發(fā)布,隸屬于Coffee Lake-H平臺的八代酷睿則堪稱是游戲本的標配之芯。
i7-8850H、i7-8750H、i5-8400H和i5-8300H的定位依次降低,i7-8850H和i5-8400H和另外兩款處理器相比除了主頻優(yōu)勢外還支持博銳技術(shù),更適合商務(wù)用戶考慮。
就性能而言,八代酷睿的表現(xiàn)非常搶眼,i5-8300H就能比肩上代i7-7700HQ,而i7-8750H/i7-8750H足以挑戰(zhàn)桌面的i7-7700K。
可以說,武裝這一代酷睿處理器的游戲本,在CPU性能方面基本就不存在瓶頸一說了。
代號G——AMD“入股”GPU
正所謂“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就在英特爾和AMD打得難解難分之際,兩家企業(yè)卻罕見聯(lián)手打造了堪稱八代酷睿中的“奇葩”——“Kaby Lake-G”。
之所以稱其為奇葩,是因為它的CPU還停留在七代酷睿Kaby Lake核心,而GPU則從死對頭AMD那里借來了Radeon RX Vega M GH/GL核顯,整個平臺包含i7-8809G、i7-8709G、i7-8706G、i7-8705G和i5-8305G幾個成員,TDP分為100W和65W兩種。
Kaby Lake-G平臺屬于很小眾的存在,其CPU性能明顯落后于Coffee Lake-H平臺的八代酷睿,但它的GPU性能卻可達到NVIDIA GeForce GTX1050Ti的水準,綜合性能更為強悍,適合作為極致輕薄型游戲本的“心臟”。而普通消費者則可無視它的存在,畢竟如今八代酷睿+GTX1050 Ti的游戲本已經(jīng)足夠輕薄(引入窄邊框的新品)和便宜了。
代號i9——游戲本中的皇帝
臺式機領(lǐng)域最強的消費類芯臟是酷睿i9。對筆記本而言,目前可選的最頂級處理器也是隸屬Coffee Lake-H平臺的酷睿i9,具體型號為i9-8950HK,它采用6核心和12線程設(shè)計,內(nèi)置12MB高速緩存睿頻加速可達4.8GHz。
與Coffee Lake-H平臺的其他“小弟”相比,i9-8950HK最大的特點就是支持英特爾溫度自適應(yīng)睿頻加速技術(shù)(Thermal Velocity Boost),在游戲本的散熱條件允許下,它可以實現(xiàn)一定程度的超頻操作,從而獲得更極致的性能表現(xiàn)。如今搭載這顆處理器的游戲本多在1.5萬元以上,雖然看著完美,但卻與普通用戶絕緣。
代號至強——為移動工作站而生
沒錯,八代酷睿中也少不了專為移動工作站搭載的至強(Xeon)處理器,包括至強E-2186M和E-2176M兩款型號,它們都有著和酷睿i9-8950HK相同的12MB高速緩存,支持ECC內(nèi)存,專為移動工作站定制。不過,移動工作站往往也約等于嚇人的售價,所以咱們在這里也就不再多加討論了。
ntel的移動版處理器,從第八代直接跳到了十代,來了一次飛躍。由于涉及型號較多,極速空間筆記本CPU天梯圖長高了,所有的型號全部重新校對了位置,在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酷睿十代筆記本處理器的性能表現(xiàn)。
1、極速空間CPU天梯圖并不是單純采用某個軟件的跑分,可以看做是站長給其的一個綜合評估,數(shù)值不包含核顯性能和AVX-512。
2、第十代酷睿筆記本處理器的排行有諸多難點,如i7-1065G7(15W)和i5-10210U,性能相近。站長以i7-8565U為參照物對二者進行了比對。
其分析過程可閱讀《酷睿十代筆記本處理器排行,i7-1065G7意外落榜前三甲》
3、評測和推導(dǎo)二者同步進行。
站長閱讀了大量測試資料,但很多數(shù)據(jù)并沒有說明測試環(huán)境,站長對此持有謹慎態(tài)度。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然而,在衡量處理器性能時候,實測和推導(dǎo)是同等重要。即使是同品牌同機型,在不同模式下實測結(jié)果也會相差30%甚至更大。我們也無法把所有第十代酷睿筆記本集中到一起來一次PK。推導(dǎo)不僅可用于對測試數(shù)據(jù)的檢驗,也用于新型號缺少評測時的預(yù)估。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
4、選筆記本不能完全照搬處理器排行榜。
雖然i7-1065G7略輸給i5-10210U,但其10nm工藝、更優(yōu)秀的Sunny Cove微架構(gòu),如果在其余配置(顯卡內(nèi)存硬盤)和價格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應(yīng)首選新架構(gòu)型號。
此文內(nèi)容和天梯圖均為小蟲站長原創(chuàng)。
極速空間筆記本CPU天梯圖5.0版的解讀
1、同一型號處理器性能并不完全相同。
移動處理器和桌面版CPU不同,臺式機由于散熱不是大問題,同一款處理器在不同的主機中,可以說性能“基本相同”。但對于移動處理器,哪怕核心線程數(shù)量、頻率相同,但在不同的筆記本上,其性能可以相差30%甚至更多。比如i7-8550U,在功耗25W時的性能比在10W的時候,要高50%。
2、把高端臺式機處理器放在筆記本中,性能會下降。
一些筆記本電腦采用了臺式機處理器,如i5-9600K,i7-9700K等,由于散熱比臺式機差太多,一般的模具承受不住95W的TDP,而做了功耗限制,限制功耗的最好辦法是降低睿頻,因此其性能要比臺式機差一截。但這點在圖上并沒有反應(yīng)出來。
3、此圖不完全按照跑分,根據(jù)TDP的不同,考慮了睿頻持久性因素。
在現(xiàn)實中,有兩個學(xué)生,甲長期考90分但沒有考過100分,乙一般只能考80分,但偶然有時考100,很顯然,甲的成績更優(yōu)異。
CPU的測試軟件通常時間短,幾分鐘內(nèi)完成,實際上這是CPU的短時間能達到的性能,時間稍微長就“撞墻”(溫度墻和功耗墻),性能立刻大幅度下降,類似上面的例子,根據(jù)短時間的跑分去衡量筆記本處理器性能,就容易出現(xiàn)誤判。
i9-9980HK,8核16線程,2.4~5GHz,無論從睿頻還是線程,都比i7-9700K高,為什么要排在下面?
如僅按照測試分數(shù),肯定i9-9980HK更高。但是,測試軟件只能代表短時間的峰值,PL1功耗對睿頻影響很大,時間通常為28秒,實際大型游戲并不會這么短時間,極速空間的筆記本CPU天梯圖更要考慮的“高負載下持續(xù)輸出能力”,特別是標壓型號,因為它們主要用在游戲本和移動工作站中,對于應(yīng)的工作任務(wù)壓力大,必須要考慮了睿頻持久性因素。筆記本處理器在高負載下很容易撞墻降頻,如果某筆記本散熱出色,并解鎖了功耗墻提供更高的TDP,如達到比95W,那么超過i7-9700K是自然的事情。
然而,我只能按照官方TDP 45W去排序,不能自己想象某個筆記本已經(jīng)解鎖了功耗墻,然后性能就超過9700K了。當(dāng)然,純屬按跑分排序,把i9-9980HK排在上面,也沒問題。
那么,i9-9980HK能在重度負載下能維持多高的頻率呢,可以通過下面的一款實例就能看出。
由于沒有找到i9-9980HK的實測,用一款類似的i9-9880H作為參照物。
HP暗影精靈5 Plus(i9-9880H 8核16線程,2.3~4.8GHz,搭配RTX2080顯卡,雙風(fēng)扇五熱管),滿載狀態(tài)下,CPU溫度最高93℃,此時功耗60W,已經(jīng)超過TDP限制,但頻率只能維持在2.8GHz,可以看出和最大睿頻值相差巨大,睿頻就基本代表跑分成績。
又如,i5-7300HQ和i5-8250U,如果只看跑分,8250U比7300HQ高,但由于其TDP的限制,在25W的時候只能堅持28秒,在44W時候只有2.44毫秒(1秒=1000毫秒),玩游戲28秒顯然是不行的,極速空間筆記本CPU天梯圖中的排序考慮了這一因素,但注意,由于不同本本的設(shè)計有很大差異,有的本本由于簡化了散熱設(shè)計(降低成本),或者由于廠商的過于保守功耗墻比較低,這就會導(dǎo)致相同處理器在天梯圖上的位置有偏差。
4、不屬于酷睿和銳龍架構(gòu)的,性能都惱火。
圖中有的型號既不屬于酷睿,也不屬于銳龍,一般用戶只看名稱難以識別。此類筆記本的特點是”三低“:價格低,性能低,功耗低。需要較好的性能,則要在intel的酷睿(七代之后)和AMD銳龍里面選擇,而intel N開頭并非酷睿架構(gòu),AMD這邊的A系列和E系列也非銳龍,都屬于難兄難弟,不能對其性能抱有希望。
導(dǎo)讀:賽揚兩兄弟,一個天上飛,一個地上追>>
5、關(guān)于銳龍移動版
R5-3500U、R7-3750H等,看名字是3000系列,但并不是銳龍三代,而是二代,銳龍三代是ZEN2架構(gòu),不是ZEN+。
第二代銳龍移動版(ZEN+架構(gòu)):R5-3500U、R7-3750H等。
第二代銳龍桌面版(ZEN+架構(gòu)):R5-2600、R7-2700等。
從上面看出,同樣為第二代銳龍,二者的命名上,移動版是3開頭,桌面版是2開頭。
銳龍移動版無高端型號,R7-3750H不配戴上R7的光環(huán)。
在桌面版,銳龍5的對手是i5,銳龍7的對手是i7,而到了移動版上,AMD慫了,R7-3750H的對手并不是intel的i7,而是i5,實際連i5-8300H還不如。二者雖然頻率一樣,但R7-3750H的TDP只有35W,i5-8300H為45W,R7-3750H為ZEN+架構(gòu),核心效率比酷睿八代低5%,這兩個因素疊加導(dǎo)致其性能大約只有i5-8300H的92%左右,而且可能更低。R7-3750H的 cTDP為12-35W,如果低于30W可以說不配擁有H后綴,低到12W那就比3700U還惱火。第一代銳龍移動版R5-2600H的cTDP都可以達到35~54W,目前尚不清楚AMD為什么在第二代移動版的TDP開了倒車,可能是主攻輕薄游戲本方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