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硬盤是計算機的最主要的存儲設備。硬盤(港臺稱之為硬碟,英文名:Hard Disk Drive 簡稱HDD 全名 溫徹斯特式硬盤)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這些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
絕大多數硬盤都是固定硬盤,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盤驅動器中。早期的硬盤存儲媒介是可替換的,不過今日典型的硬盤是固定的存儲媒介,被封在硬盤里 (除了一個過濾孔,用來平衡空氣壓力)。隨著發展,可移動硬盤也出現了,而且越來越普及。
硬盤接口分為IDE、SATA、SCSI和光纖通道四種,IDE接口硬盤多用于家用產品中,也部分應用于服務器,SCSI接口的硬盤則主要應用于服務器市場,而光纖通道只在高端服務器上,價格昂貴。
SATA是目前比較流行的的硬盤接口類型,目前市場上最普及的接口類型,在IDE和SCSI的大類別下,又可以分出多種具體的接口類型,又各自擁有不同的技術規范。
具備不同的傳輸速度,比如ATA100和SATA;Ultra160 SCSI和Ultra320 SCSI都代表著一種具體的硬盤接口,各自的速度差異也較大。
硬盤壞了主要有幾種反應:
1.硬盤物理壞道,這種情況有可能造成系統數據丟失,導致開機后提示系統損壞,無法進入系統。
2.硬盤延遲過高,這種數據不會丟失,但開機后進入系統會很慢,曾經遇到過開機進系統要五分鐘的。
3.邏輯壞道,這種情況壞道可以通過格式化或重新分區進行修復。
4.硬盤不通電和數據傳輸接口損壞,這主要是硬盤直觀接口的損壞,開機后機器會提示找不到硬盤。
腦硬盤如果將要壞了,通常都會有一點先兆,當你發現電腦使用時和平時有不同的時候,一定要當心了,可能是硬盤要壞了,比如說點擊應用程序光標突然開始轉圈,硬盤燈常亮,響應異常的慢,甚至盤符丟失了,重新啟動后恢復正常,最好的辦法是把硬盤的有用數據備份出來,防止硬盤出現故障時,無法挽回損失。
在電腦使用過程中,不能震動電腦,尤其是使用機械硬盤時,震動非常容易損壞硬盤,導致壞道,運行過程中的突然斷電,尤其是磁盤寫盤過程中斷電,不僅容易引起無法啟動,還容易導致硬盤損壞。
故障現象,屏幕左上角有一個橫線不停的閃爍,無法正常啟動,首先是做最簡單啟動,把所有的硬盤、光驅從主板上拔掉,再使用U盤啟動盤啟動,是否能正常啟動,如果沒有問題,說明CPU 、主板、內存、顯示器沒有問題,逐步把原先的硬件設備再接回主板上,固態接上后,能正常啟動了,再把機械硬盤接上后,就不能正常啟動了,是機械硬盤的問題,耳朵仔細聽,機械硬盤不停的發出咔咔的聲音,觸摸硬盤,沒有硬盤轉動時的震動感覺,判斷硬盤有問題,直接拆除,工作正常了。
近遇到一個電腦故障,故障原因是因為強制關機導致機械硬盤損壞,系統無法啟動。具體表現是:開機直接進入主板 RAID 設置界面,或者進入系統啟動界面卡住。甚至連通過U盤進入PE也無法啟動。
我判斷可能是磁盤損壞。因為用PE系統從U盤也無法啟動,所以只能拔掉硬盤數據線逐一測試。最終發現固態硬盤(系統盤)正常,機械硬盤損壞。插上機械硬盤就無法正常開機。
故障原因定位了,那該怎么搶救一下機械硬盤現有數據呢?于是買了個 3.5寸硬盤盒 :
把機械硬盤拆下裝入硬盤盒中。先正常啟動系統,然后再把硬盤盒連接電腦以移動硬盤方式進行讀取。結果系統還是出現卡住的情況,好在關閉硬盤盒電源系統就能恢復。
由于硬盤有多個分區,所以我打算暫時關閉 Windows自動掛載分區功能,然后逐一手動掛載分區,看哪些分區數據可以讀取和恢復。于是進入命令行輸入如下命令:
diskpart
#停止自動掛載
automount disable
#刪除之前的掛載記錄
automount scrub
#解決完別忘了恢復自動掛載
automount enable
然后再開啟硬盤盒電源,這個時候進入 Windows 磁盤管理,找到尚未掛載的問題磁盤。右鍵磁盤分區逐一掛手動掛載(如果卡住就關閉硬盤盒電源,重新手動掛載下一個分區):
最終確定一個分區損壞,且機械硬盤的 S.M.A.R.T 信息已經無法讀?。▏乐負p壞)。所以把其余分區數據拷貝到其他硬盤,整個處理流程告一段落。由于硬盤上的數據還沒重要到要開盤恢復,所以這個流程算是把能挽救的數據都挽救了。其實接下來還可以嘗試用數據恢復軟件嘗試恢復一下損壞分區的數據,大家有沒有免費好用的數據恢復軟件推薦呢?
如果數據恢復之后還想折騰一下硬盤,可以用DiskGenius等磁盤工具嘗試掃描一下硬盤壞道,但是出現如此嚴重的故障硬盤基本上沒有再使用的必要。
最近幫人解決的一個硬件問題,記錄一下整個處理思路,希望對于大家有幫助。一般硬盤損壞都可以嘗試進入PE掛載,手動掛載嘗試讀取部分數據或者上其他數據恢復軟件。而遇到開機會顯示 RAID 界面,意味著讀不到硬盤 S.M.A.R.T 屬于比較麻煩的硬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