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前言

    先道個歉,非常抱歉起了這么一個中二的標題。 其實我的意思是:一百個讀者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而一百個玩家心里會有一萬個裝機方案(每人一百個)。 我深知我的這套裝機方案是不完美的,是有欠缺的,是經不起推敲的,是無法經受住烤驗的,是遠遠不及卡巴標配的。 但是,我仍然厚著臉皮把它貼出來了。為什么!為什么我要主動求吐槽?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除了因為我是個逗逼之外,主要還是那些給筆記本加固態硬盤的,給 iPhone 6s 開箱的,以及鼠標滾動 3 下就看到結尾的文章鼓舞了我,請讓我對這些作者們奉上我最真摯的感謝。 是他們給了我勇氣,讓我沖破名為「自我」的牢籠,最終完成了這篇裝機記錄。

    二、配置

    裝機選配置,銀子最重要,錢多買貴的,錢少買好的。說多都是淚,我還是直接貼配置吧。

    作為一個尚未脫離低級趣味、時不時總想得瑟一下、順便偷偷小炫耀一把、但又擔心被人識破戳穿的小市民,我必須坦白,配置單里標注的價格都是投稿時京東上的報價,實際購買價格應該會便宜不少。

    配置說明1:顯示器、機箱、電源、鍵盤、鼠標、音箱都是原來的,不是這次裝機買的。

    配置說明2:固態買了兩塊,我本來是打算組個 RAID0 的,結果裝上一塊之后發現這速度已經夠我用的了,組 RAID0 實在沒什么必要,于是打算出掉另外一塊。

    配置說明3:內存是挑京東最便宜的 DDR4 2400 入的。

    配置說明4:顯卡買的是卡巴標配,我覺得我沒必要買高性能的顯卡,因為我能花在游戲上的時間是在不多,最近半年只玩了《奴隷との生活-Teaching Feeling-》這一個游戲。

    配置說明5:主板選技嘉的 Z170X-Gaming 5 主要是因為華碩同價位的 Z170 PRO GAMING 只配了一個 M.2 接口。沒選技嘉的 Z170X-Gaming 3 則是因為 3 不是全尺寸 ATX 的,只能上 6 顆螺絲。而 Z170X-Gaming 5 是全尺寸 ATX 的,可以上齊 9 顆螺絲…… 強迫癥的世界你們其實都懂,總是在這些奇奇怪怪雞毛蒜皮無關緊要的地方多花錢,說多都是淚。

    三、裝機

    京東雙11的配送速度還是非常快的(其實跟平時差不多,主要是沒變慢),過了一天就把配件送到了。

    ↗ 來,趁身體發膚還在時合個影,一會兒我就爆衣撕裂了(小時候真是沒少玩俄羅斯方塊的掌機,即使到了現在,技能天賦值依然還有殘存。“我就差根兒柜兒了,快點來根兒柜兒啊……”)。

    1、顯卡

    卡巴標配,大熱之選,不介紹了,隨便看看就好。

    ↗ 顯卡是新出廠的 rev. 1.1 貌似硬件變化不大,主要是把霸氣側漏的“小紅線”換成小黑線了,這個之后會細說。

    ↗ 自帶兩條 4PIN 12V 轉 8PIN 12V 的轉接線。

    ↗ 新出廠的 rev. 1.1 的保護套都換成了黑色橡膠的,之前都是藍色半透明硅膠的,檔次略有提升。

    ↗ 看見風扇的電源線了么,新版給換成黑色的了,之前使用的是霸氣側漏的紅線。

    ↗ 這不是信仰燈,這就是個燈,公版顯卡上的燈才叫信仰燈好么。見到有人說這是信仰燈,我總感覺臉上發燙,羞愧難當又不好意思去糾正。

    ↗ 顯卡使用 8PIN 12V + 6PIN 12V 供電。

    2、主板

    為了全尺寸 ATX 入的……

    ↗ 散熱片挺漂亮的~~~

    ↗ 這供電確實讓人感到安心。

    ↗ 怎么還有按摩店的標志,早沒注意到,否則就不入了。

    ↗ M.2 接口,有兩個。

    ↗ 4 個 USB 3.0 前置。

    ↗ 城里的主板真會玩,自己帶燈,燈光還能跟著音樂跳動。

    ↗ 自帶雙千兆網卡,一塊是 Intel I219-V,另外一塊是 Killer e2200。

    ↗ 技嘉的主板設置到處是坑,小來小去的我就不提了,說個重要的大坑:按著說明書去設置 RAID 是不會出現設置選項的。于是我居然傻啦吧唧的找到客服溝通,居然妄圖通過調戲客服大哥來解決問題。客服當然先是將我當小白對待嘛,不然怎么會找客服解決問題。過去半個多小時之后,客服發現給我的各種建議都無效,就開始有點發毛了。再之后,客服就一口咬定一個死理兒:我這正常,錯的不是我,一定是時臣你那塊板子有問題,返修吧少年!啊哈哈哈~~~

    ↗ 經過我艱苦卓絕的不斷嘗試,第二天終于發現了問題所在。原來超頻失敗恢復默認設置時,主板會將 Alternate ID 選項自動開啟,而開啟這個設置就會導致 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 選項無法出現,這個選項不出現也就無法創建 RAID。問題解決之后,我心里有點小興奮。為了讓購買這塊主板的機友們不要再遇到相同的問題,我就興高采烈的去找技嘉的客服反饋解決方案了。結果呢,人家把我從 QQ 里刪除了!刪除了!刪除了!就這服務態度,就這坑貨主板,別想讓我再買技嘉的任何產品了!我若再買,我這輩子都把技和嘉這倆字倒過來寫!撒謊王八蛋,騙人是小狗!

    3、處理器、內存

    ↗ 既然你們已經注意到耳朵上的傷了,我就大方承認了吧,沒錯,這照片是補拍的。

    ↗ 這內存其實是 DDR4 2133 的,要開啟 XMP 之后才會工作在 2400MHz …… 那默頻 DDR4 2400 不就好了,非要弄個 XMP 真是多此一舉。

    4、固態

    大部分 M.2 接口的固態都是綠色的,入這貨只因為它是黑絲的。

    ↗ 本來是打算組 RAID0 才入了兩塊,實際體驗時覺得一塊的速度就足夠我用了,還蠻速度的。

    ↗ 包裝盒上標著讀寫速度,讀 1.4GB/s,寫 1GB/s。

    ↗ 賣得這么貴結果貼紙還給貼倒了,能長點心么,敢靠譜點么。

    5、顯示器

    顯示器買的略早一些,還是去年住老房子時買的。戴爾 U2713H 顯示器和戴爾 MSA14 顯示器支架的曬單在此。

    6、機箱、電源

    機箱電源是之前買的。我必須說,我非常喜歡這個酷冷武尊神II黑白配的箱子,做工很好超級贊,主觀感覺比我買過的海盜船 350D 還要好,絕對物超所值。 可惜的是現在已經買不到了。

    ↗ 武尊神II的黑白配是外白內黑,武尊神III的黑白配內部是白色的,我不喜歡。

    ↗ 頂部的接口也是各種對稱,強迫癥一本滿足。

    ↗ 我最喜歡的就是這機箱的硬盤籠,硬盤滑軌是有鎖扣的。除了這款機箱,我再就沒見過使用同樣設計的,即使是酷媽自家的產品也沒有。新一代的武尊神III已經去掉了硬盤滑軌的鎖扣,減配成了賊船那樣的硬盤籠。

    ↗ 電源是海韻的 G650 半模組電源。說真的,我個人挺喜歡半模組電源的,因為必須用到的線(處理器供電、主板供電、顯卡供電)就算是全模組電源也還是要插上。而不需要用到的線半模組電源都可以拿掉,節省機箱空間,便于走向。不過我也非常能理解選購全模組電源的人的想法,畢竟走定制線要高大上許多啊。

    7、鍵盤、鼠標

    鍵盤鼠標已經發過開箱曬單,這里就單扔兩張圖吧。

    8、音箱

    雅馬哈 MCR-N560 桌面多媒體音箱的曬單在此。

    9、裝機工具

    之前入的博世 GSR 起子機終于有用武之地了,哇咔咔~~~

    四、開機

    新平臺裝好之后,開機跑了幾個軟件。

    ↗ 默頻 4G 好評,我就是為了這個才入了名字中有“K”字的處理器。

    ↗ 顯卡體質不錯 75.4%。

    ↗ 顯卡評分,沒有同價位影馳的名人堂快,但是不會花屏。

    ↗ 逗比大師肯定覺得我這內存買的太便宜了。

    ↗ 趕緊用 AIDA64 跑個分壓壓驚。

    五、結語

    其實沒啥好總結的,裝機么,自己喜歡就好。正如我開篇所說,一百個玩家心里會有一萬個裝機方案,所以各位爺隨便看看就好。看舒服了您點個贊,看不高興了您也千萬別認真,高抬貴手,手下留情,良辰在此謝過了。

    還望各位圣上海涵!

    015-02-04 05:00:00 作者:姜夢雨

    時光如流水一般匆匆而過,轉眼間2015年已經過去了一個月的時間,春節也即將來臨,根據中國人的傳統在春節都會換上新衣來迎接新的一年。新年新氣象的傳統在這幾千年的文化中一直延續了下來,在科技發展神速的當下在春節往往不僅僅只是更換新衣服,更有眾多的朋友會選擇購買新的手機、電腦等常用電器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像電腦這樣的產品對于一些普通家庭來說已經算不上奢侈品了但是在更換的選擇上也需要一些慎重的考慮,幾千元的開支作為購置新電腦的預算也是非常合理的。從很久之前開始品牌機就漸漸淡出了市場,如今很少聽到身邊有人會詢問哪個牌子的臺式電腦值得購買,多數都是在詢問關于DIY主機要如何抉擇的問題,喜歡玩兒電腦的80后玩家也許也會注意到如今網吧的機子也要比以前的配置好上不少,并且也逐漸看不到品牌機的影子。

    品牌機已經淡出人們的視野

    追溯到學生時代的電腦課上最深的影響還是那個帶有Windows 95這樣的開機畫面,現在悄然之間就已經升級到了Windows 10,操作系統的更新換代硬件方面也同樣在大跨步的前進著。不止是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也在不斷的進化著,DIY的影響力也已經滲透到了筆記本兒電腦的市場中,甚至有著不少筆記本電腦的性能都超越了臺式機,但是不管怎樣想要追求更高的能力臺式機仍舊是不二之選。

    網吧如今也是高大上

    網吧、家用、學校等等不同的場所需要的電腦配置不同,指定人群的使用需求不同電腦的配置也有著千差萬別的情況。剛剛提及到的品牌電腦、筆記本電腦、DIY電腦以及更新概念的一體機電腦都是玩家可以選擇的對象。馬上就要進入到了2015年新的一年,那么在電腦硬件這個市場當中最新的潮流或者趨勢將會如何轉變?購買電腦預算價格在多少才是主流?電腦硬件最重要的配件是什么?這一切的一切還需要廣大用戶共同的參與來給出答案。

    調查區域:2015年用戶選擇電腦趨勢(點擊預覽可查看效果)

    一年一度的年中大促即將開啟,又到了激動人心清空購物車、錢包見底的關鍵時期。既然是大促月,就代表你在這個月(至少是6·20前)的每一天,都能找到價格比較實惠的產品,因此“碰運氣”、“湊日子”就變得很關鍵。不過那些敢承諾“保價6·18”的商品,基本都能在6月18 日當天“再現”最低價,所以平時沒有找準入手機會的話,可要記得促銷當日盡快下單哦~

    ? 如果你是我們電腦吧評測室的忠實粉絲,那么日常更新的專欄不論是時效性還是文字介紹的詳細程度都要比這一綜合性的裝機推薦文章優秀不少,當然咯,通過每月裝機推薦貼的基本介紹,大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當前硬件市場的基本動向及產品變革情況。

    ▲ 英偉達RTX4060Ti FE顯卡

    ? 在過去的5月,英偉達發布并上市了RTX4060Ti新顯卡,該型號定價3199元起,性能接近老一輩RTX3070,價格還行,但性能表現還是略次了點,所以市場反響并不強烈,16GB顯存版以及RTX4060將于7月發售。AMD上市了RX7600新顯卡取代原先的RX6650XT,性能更好,更接近RX6700XT,價格則在2000元出頭,挺劃算。英特爾第12代、第13代主流處理器散片價格全面下跌,盒裝持續走低,對消費者而言真實極好的。DDR4、DDR5內存報價繼續創造生命周期內的歷史新低,DDR5降價依然顯著,逐步接近同等容量D4馬甲條,但需主板支持才可使用。

    ▲ AMD RX7600顯卡

    ? AMD市售7000家族繼續小幅降價,結合此前剛上市不久的A620芯片組主板以及越來越便宜的DDR5內存,產品性價比及競爭力逐步提升。原先經典款4000/5000系列處理器持續降價,相對應的板U搭售套裝價格也相應降低,部分型號已經降至白菜價,完全可以用“性價比極高”來形容。其他配件方面,機械硬盤價格總體保持平穩,偶有新品;SSD不同型號間促銷力度不同,總體快速走低甚至與機械硬盤持平,PCIe 4.0固態趨于主流(需平臺支持)。

    ? 過去5月份硬件價格變動情況:

    ★ 英特爾:主流散片/盒裝價格全面下降;

    ★ AMD:主流散片/盒裝價格全面下降;

    ★ 內存:D4微調、D5小幅下跌;

    ★ 機械硬盤:整體保持平穩;

    ★ 固態硬盤:整體小幅下跌;

    ★ 顯卡:整體小幅下跌,被取代款降價顯著。

    【1.1】市售處理器報價

    ▲ 主流第12代/第13代處理器參數及報價

    ? 如果你單純只是想買個CPU,可以考慮買散片,部分型號散片有較大的價格優勢~第13代處理器繼續沿用LGA1700接口,并且依然可以在市售600系列主板上點亮使用。目前所有主流廠商的600系列主板均已更新BIOS,以便支持第13代處理器,不過非購買板U套裝的消費者務必提醒主板賣家幫忙把主板BIOS刷至最新版,以免無法點亮你手中的第13代處理器。

    ? X299平臺處理器報價。各產品基本都屬于“洋垃圾/撿垃圾”范疇,實際CPU價格并不劃算,主板也不好找,所以沒啥購買吸引力。一顆i7-7740X也就近似i3-10105F的水平,而后者還能搭配廉價的H610主板使用,其他型號情況類似,而且還可能又貴又菜。論擴展能力,X299雖然通道數量挺多,但因為僅有PCIe 3.0,速度上不如現階段主流的PCIe 4.0/5.0那么強。

    ▲ 英特爾處理器發展代目

    ▲ 主流AMD平臺銳龍(架構)系列處理器

    ▲ AMD處理器發展代目

    【1.2】市場分析

    ★ 若暫時無購買獨立顯卡的打算,可以優先考慮自帶顯示核心的型號(如G6405、i3-12100、i5-13400、R5-5600G/7600X等),但需要稍加關注主板自帶的集成顯示輸出接口,因為CPU內部的顯示核心信號輸出需要依靠主板的顯示輸出接口來實現。

    ▲ 這個接口務必要和自己的顯示器相匹配,一般情況下主板只要自帶有HDMI接口那基本上主流高清、高刷顯示器都能接。許多老式顯示器還需要依賴VGA顯示輸出接口(HDMI可以轉接VGA)。從12代開始,600系列主板開始更廣泛集成DP超高清數字接口,這一接口理論上可以比HDMI在相同分辨率下輸出更高的刷新率(但與接口版本有關系)。目前一般是HDMI 1.4b/2.0(改叫HDMI 2.1 TMDS)+DP 1.4的組合,支持4K/60HZ或2K/165HZ以上的視頻畫面輸出。任意核芯顯卡(近10年)在搭配HDMI/DP顯示輸出接口的情況下最高均可輸出4K分辨率畫面,且UHD系列核芯顯卡包括AMD集成核心均支持4K超高清視頻的編解碼。

    【經濟型市場:0~500元】

    ? 經濟型梯隊:目前低預算消費者仍然可以選用奔騰、賽揚等產品,但性價比其實不高。像賽揚G6900(12代/UHD710)、奔騰G7400(12代/UHD710)等入門級處理器均自帶基于Xe架構的UHD710核芯顯卡(性能表現甚至超越UHD630),可以滿足主流辦公、網課學習、英雄聯盟以及日常影音娛樂需求,適合預算不高的用戶選擇,也可以作為升級跳板臨時過渡。主板方面則可選搭二線、三線品牌廉價H610主板,注重升級潛質的消費者可選擇稍豪華板型。

    ★ AMD家的R3-4100(Zen 2 APU架構)性能對位i3-10105F,散片還不到300元,搭配廉價A320主板會比10代i3更實惠。6核12線程的R5-4500(Zen 2 APU架構)淘寶散片/盒裝報價早已跌破400元大關,性能是i5-10400F的對位競品,但價格卻和i3-10105F差不多。不論是R3-4100還是R5-4500,都可以用“性價比極高”來形容。如果不在意游戲性能單純只想亮機用,F系列配個很低端的二手亮機卡成本也就50元~100元(閑魚)。

    【入門型市場:500~800元】

    ? 入門級梯隊:i3-12100F散片價格在過去的5月已經跌破500元大關,得益于架構優勢,它比i3-10100F強30%以上,且基于單線程性能優勢非常適合游戲娛樂用戶或對單線程性能依賴較強的消費者選擇。而i3-13100/F處理器本質上是i3-12100/F的提頻馬甲(見上表),性能提升很小,但價格卻貴了20%,沒有多少購買價值。

    ? AMD的R5-5500(Zen 3 APU架構)性能對標i5-11400F,性價比頗高,比i3-12100F/i5-10400F都要更強更劃算,更別提和i5-11400F相比,也是目前500元以內能買到的性能最強大的在售多核處理器。

    【中端市場:800~1500】

    ? 主流梯隊:12代i5-12400F/12490F過去一個月價格小跌,散片保持在900元附近(性能則領先上一代i5-10400F約30%),可以滿足大眾消費者游戲、多任務辦公需要,相比i5-13400F略低300元。

    ? 13代i5-13400/13400F已經從6核12線程增長至10核16線程(6大+4小),性能提升顯著(i5-12400F+30%),目前散片報價在1200元以內,i5-13400多了核顯,與13400F差價不大,此二者均建議搭配H610、B660、B760等中低階主板。你也可以選擇i5-13490F,不過它沒有散片可選,所以對部分消費者而言性價比不高,但盒裝定價挺良心。

    ? AMD的R5-5600(Zen 3)是R5-5600X的簡單降頻版,性能可以和英特爾i5-12400F媲美,散片不到700元。需要集成顯示核心的用戶直接上R5-5600G(含Radeon顯示核心),顯示核心性能近似RX550,散片僅需679元,同樣性價比爆表。R7-5700G散片維持在1000元出頭,自帶高性能Radeon顯示核心可以滿足主流網游、普通單機游戲需要。R7-5700X(和R7-5800(OEM)為同款)則可以看作是R7-5800X的簡單降頻,性能表類似i5-13400F,具體怎么選看個人喜好。

    ★ 需要注意,AMD目前市售套裝中出現的小盒裝或簡包CPU是沒有原裝散熱器附贈的(形式類似于散片但有聯保),一定別忘了購買散熱器

    【中高端市場:1500~2500元】

    ? 第13代i5-13600K/KF為6大+8小,即14核20線程設計,性能上可以媲美甚至超越12代的i7-12700系列~主板方面則同樣建議搭配B660(需要主板BIOS更新支持)或B760使用,小超需求可以考慮丐版Z690,但意義不大,因為i7-13700F(散)和它差價不大,或許不如i7-13700F+B660/B760來得強大、來得合適。所以特別提示各位要多對比價格!主板買得很好沒有任何意義!

    ? AMD這邊“智酷版”R5-7600、R7-7700是對應R5-7600X、R7-7700X的降頻版,價格相差不大但盒裝均贈送原裝散熱器(R7-7700、R9-7900甚至給配了“棱鏡”RGB散熱器)。若主板、內存等價格合適,可以考慮入手。如果預算并不多,實際還是主流市售AM4接口4000/5000系列銳龍最劃算,這些處理器(平臺)在未來1~2年仍將占據入門級主流市場定位。

    【高端市場:2500元及以上】

    ? 2500元附近及以上的英特爾處理器可以考慮i7-13700K/KF以及i7-13700/F,這一代i7性能超越12代i9,老i9已經完全沒有性價比可言~散片價格比盒裝便宜200~300元。實際i7-13790F也能選,但因為只有盒裝,所以對有些用戶來說吸引力不強。

    ? i9提升同樣明顯,已經從前代的16核24線程升級至24核32線程,且運行頻率大幅拉高,所以不論是單線程表現亦或是多線程實力均大幅提高,在初始定價相同的情況下,新i9性價比也很高,只是從優惠力度上看,它還是要比13代i7或12代i9貴出不少,適合預算非常充裕的消費者考慮。不差錢,追求極致游戲FPS表現的土豪朋友可以選擇默認睿頻就能達到6.00GHz的i9-13900KS,該處理器其實就是i9-13900K的特挑版本。因為缺貨,目前它的價格已經沖到7000元附近,有些離譜。

    ? AMD獨特的X3D系列處理器在先進大容量緩存技術的加持下,會比現款同級別處理器擁有更優秀的游戲、生產力表現,R9-7950X3D的諸多游戲FPS測試結果甚至超過了i9-13900KS,不過價格也是貴上加貴,比普通版R9-7950X貴了近40%。

    ? 綜合來看,AMD新一代處理器和前代相比,因為沒有加核,所以主要的性能部分提升還是源自頻率的提升以及IPC提高。考慮到4代5000系列銳龍本身游戲性能表現就非常搶眼,高頻的7000系列自然是強上加強,但多線程性能反而和英特爾已經沒有多少可比性。新一代銳龍還全面集成2CU單元(128sp)的Radeon顯示核心,在不搭配獨顯的情況下可以作為亮機卡使用,由于CU單元實在太少,其性能并不值得期待,基本就是UHD710/630的水平(AMD官方就是定位為亮機和應急)。

    【1.3】處理器用途參考

    【說明】

    ? 表格中只是大致的建議,具體還要根據實際使用情況來決定,比如,我只是一個業余P圖用戶,只是偶爾簡單地使用Photoshop等軟件,那么甚至連賽揚G6900都可以很好滿足你的需求。但如果說你是一個專業設計人員,使用的是高級功能進行復雜設計,為了追求效率,自然就需要更強大的處理器,有時還需要搭配專業級的顯卡,設計渲染工作亦是如此。

    ? 游戲直播一般都需要i5-12400F或者R5-5600級別以上的處理器!

    【1.4】日常問答

    ★ Q1:我想組裝一臺電腦玩LOL、CSGO之類的網絡游戲,該用什么處理器?

    ☆ A1:對于大眾而言,賽揚G6900/奔騰G7400這幾款處理器就沒有玩不轉的普通網游,預算多的話,往上加就是了,顯卡方面,LOL/CSGO均不需要很強勁的獨顯,用入門級顯卡就可以運行(甚至雙通道內存模式下的UHD710/Vega等集成顯示核心)。

    ★ Q2:我想組裝一臺電腦玩中大型3D游戲,比如COD16、GTA6、吃雞、賽博朋克2077等,該用什么處理器?

    ☆ A2:如果是大型3D游戲,預算較低的話,建議i3-10100F/12100F級別或更高的產品。近5年大型游戲優先考慮4核及以上處理器,但也不必刻意追求i7/R7,不如把預算加到顯卡上,顯卡對游戲幀數的影響會比CPU更大些(CPU基本夠用的情況下/顯卡價格正常的情況下)。

    ★ Q3:所推薦購買的AMD處理器還有英特爾處理器是盒裝還是散裝(片)?

    ☆ A3:都可,看個人喜好,散片處理器有一定價格優勢,但如果優勢不大,那還不如買盒裝版來得合適。

    【1.5】英特爾處理器價格變動表

    【1.6】最新CPU天梯圖(含第13代及AM5)



    ☆ 首先可以參考一下當前市場的報價區間:

    ☆ 5月份主流顯卡價格整體小幅走低,消費者選購時完全取決于個人預算能否“交心”。N卡RTX30系列在經歷N輪調整后已經進入價格平穩期,除非受到RTX40系列的取代,才會快速往下走走。英特爾獨顯最近幾個月價格下調顯著,競爭力穩步提升,但驅動對市售游戲優化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1】入門級市場/0~1300元

    ? 當前低預算用戶仍然建議優先考慮CPU自帶的集成顯示核心,比如奔騰賽揚的UHD610/710、i3-10100/i5-10400等自帶的UHD630、i3-12100或i5-13400等自帶的UHD730、i5-12600K/i7-13700K等自帶的UHD770,或者AMD-APU系列自帶的Vega/Radeon顯示核心。

    ? RX6400價格長期維持650元~800元附近,表現要比英偉達的GTX1050Ti或GTX1650好些,大約是RX6500XT的80%性能。GTX1650主要集中在900元~1200元區間,性價比不如RX6500XT,后者降價后的價格主要集中在950元~1300元區間。GTX1630為大坑,性能遠不敵同等定位的RX6400。

    ? 英特爾A380獨顯價格在700~1000元附近,性能略好于GTX1650,具備6GB GDDR6顯存,適合信仰英特爾品牌且對游戲性能需求不高的消費者考慮。價格在1200元-1300元區間的GTX1660家族產品只要價格合適也能選。

    【2.2】中端市場/1300~3000元

    ? RTX3050/8GB價格集中在1600元至2200元區間,RTX3060/8GB目前大多集中在2200元上下,丐中丐報價2000元附近,12GB顯存版價格稍貴些,RTX3060Ti則維持在2500元-2800元附近。全新上市的RTX4060Ti為3199元起售,實際普通淘寶店的價格會因破限而低一些,丐版在2800-2900的樣子。當下你想組裝一臺搭配RTX3060顯卡的主機總價格約3500~4500元,而搭配RTX4060Ti最低已經可以壓到5000元(甚至4500元)以內,此外RTX系列額外支持光追、DLSS等先進技術。

    ? 英特爾A770顯卡的游戲性能基本等同于RTX3060/12GB,在不同游戲中兩者表現互有勝負,A750則類似于RTX3060/8GB,總的來說游戲性能表現尚可,各種主流游戲都能玩,但對老游戲支持欠佳,不過后續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英特爾顯卡性價比還可以,A750比RTX3060/8GB還便宜些,僅剩1500元,性能則互有勝負。

    ? AMD陣營RX6600性價比極高,經過幾輪促銷甚至報價已經跌到1500元以下,原RX6650XT這個“免礦”官方OC版產品逐步被新卡RX7600所取代,后者性能更好,且價格也在2000元附近。目前RX6700XT廉價款已經跌到2300元附近,性價比很高,適合大眾消費者考慮,性能優于RTX3060Ti。

    ★ 以上型號但凡你挑貴的買,你就是當代“大冤種”。

    【2.3】高端市場/3000元以上

    ? RTX3070家族已經不多見,雖然它的性能比RTX4060Ti更好,也更便宜,估計不少用戶會因為擔心礦卡的原因而選擇后者。RTX3070Ti也只有少部分淘寶店仍然有售,或者加錢選新上市的RTX4070。另外像RTX4080/4090這些高性能旗艦型號更適合預算充裕的消費者選擇。

    ? AMD陣營高階的RX6800XT、RX6900XT以及RX6950XT等都已退市,目前還有極少量在售,價格有一定吸引力,畢竟RX6950XT作為曾經和RTX3090對標的旗艦級產品,具備16GB大顯存,報價也就4500的樣子,可比RTX4070劃算,就是功耗有點高。預算多的消費者可以選擇旗艦級的RX7900XT和RX7900XTX等,后者性能與RTX4080互有勝負,兩者價格都要比RTX4080低不少,前者廉價版還不到5500元,甚至比RTX4070Ti更便宜。

    【2.4】日常問答

    ★ 問1:我想組裝一臺電腦用來玩《絕地求生(吃雞)》,該用什么顯卡?

    ☆ 答1:對于這款網絡聯機游戲,基礎消費者可以選擇RX6400/RX6500XT等入門級顯卡,都可以獲得較好的游戲體驗(后者甚至可以中高、高畫質流暢)。更出色的畫質體驗建議加錢入手RTX3050/3060等(及以上級別的產品),否則就買二手卡。

    ★ 問2:我想組裝一臺電腦玩《艾爾登法環》等主流大型單機,該用什么顯卡?

    ☆ 答2:《艾爾登法環》對顯卡優化一般,官方給的建議參考要求也比較高,但實測1080P分辨率下中低畫質RX6500XT等顯卡完全可以流暢玩,掉幀卡頓只是偶爾不可避免現象。近三年主流大型單機選用RTX2060級別獨顯均可以在1080P分辨率下獲得出色的游戲表現,堪稱顯卡界的“萬金油”,你也可以選擇其取代型號RTX3060/8GB。

    ★ 問3:說到底,我該如何判定一款游戲的顯卡需求?

    ☆ 答3:請查閱該游戲的官方配置推薦,一般情況下游戲發行商都會給出“最低配置”和“推薦配置”參考,分別對應低畫質(非極低)和1080P中高/高畫質(非極高)時的配置需求。

    【2.5】最新顯卡天梯圖

    【3.1】主流內存報價

    【3.2】情況概述

    ☆ DDR4內存在過去的5月已經沒有多少降價,現價確實非常低廉,市場上常見DDR4內存頻率(2666MHz-3600MHz)普遍集中在80~150元區間,傳統高頻內存(3200MHz-3600MHz)實現全面普及,并且它們搭配主流平臺大多可以發揮基本性能。

    ☆ DDR5內存目前丐中丐無馬甲普條的價格已經和DDR4馬甲條價格接合,像16GB的光威天策、阿斯加特弗雷、玖合、金百達等的DDR5-5200馬甲條報價280元~320元左右一根,而無馬甲的威剛萬紫千紅也早就掉到300元以內,DDR5的主流運行頻率已經逐步轉為6000MHz或更高。

    【3.3】平臺支持

    ? 英特爾第12代/第13代處理器內存控制器加入了對DDR5內存的支持(DDR4也依舊支持),但是你使用何種內存還必須和相應的主板搭配,因為一款主板僅對應一種類型的內存,兩種內存無法混用。目前基本還是中高端Z690/Z790以及少部分H610/B660/B760才會適配DDR5內存,其余多數定位中低階的板型還是會以廉價實用的DDR4內存為主。越來越多的型號開始同時提供兩種內存可選,比如華碩Z790-P(默認DDR5)和Z790-P D4(這是DDR4版)。

    ? AMD新一代基于AM5接口的7000系列銳龍同樣(僅)支持DDR5內存,市售所有A620/B650/X670等主板均采用DDR5內存插槽,改革的步伐非常徹底。

    【3.4】DDR5特性

    ☆ 因為內存延遲以及平臺BIOS優化等問題,不存在說DDR5頻率高所以性能會明顯更好的說法,這和DDR4當初上來就是2133(CL15)起步而不見得比DDR3-1600(CL8)強多少一個道理。不過隨著DDR5技術的成熟以及主板廠商對BIOS的持續更新優化,現階段連DDR5-6000都已經遍地是,價格也不比4800/5200這些貴多少,時序也大幅降低,相應帶來的提升優勢就會比較明顯。

    ★ 單條DDR5內存在系統里也會顯示雙通道,而插滿雙通道會顯示“四通道”,這都是假的。DDR5只是將原先的IC拆成2個通道,每個通道帶寬也相應減半,所以這里的“假四通道”和標準雙通道帶寬完全一樣。DDR5的數據傳輸量增加單純源自頻率的提高。

    【3.5】品牌及頻率的選擇

    ? 還是那句話,內存大品牌里基本可以隨便選,像金士頓、威剛、金泰克、光威(嘉合勁威/阿斯加特)、十銓、宇瞻、海盜船、芝奇、英睿達、科賦等都不錯。因為內存模組制造(非顆粒本身)技術含量很低,所以不少小品牌也已經逐步發展成規模,且在京東、天貓等有正規銷售渠道,并不代表就不值得購買。

    ? 目前英特爾平臺只有Z系列、X系列芯片組以及近幾代如B560/B660/H670/B760/H770等主板可以支持運行超過2666/2933/3200頻率(或對應的DDR5內存)的內存(因為這些芯片組可以超內存),其他芯片組如H410/B460/H510/H610無法突破這一限制,上高頻內存會降頻運行,具體限制情況請參照表格說明,這些主板搭配3600MHz或者以上的高頻內存意義不大,最終還是降頻到2666/2933/3200運行。

    ? AMD芯片組基本都不會限制運行頻率,都可以超頻支持高頻內存,但還是要根據主板的實際情況考慮內存頻率的選擇,定位入門的板子其實仍然不適合搭配高頻內存。

    【3.6】內存容量

    ① 品牌方面,你自己信賴啥就選啥,不用考慮很多,內存很難壞,品牌內存均為終身質保(直到產品停產且無貨可換為止),只有雜牌才會保修3~5年;

    ② 部分主板與部分內存可能會有兼容性問題,遇到這類情況建議通過升級BIOS來進行解決,或嘗試更換合適的內存。;

    ③ 當DDR5內存普及,主流內存容量將全面轉至16GB及以上。

    ★ 4GB(2010~2015年流行):當前來看只能滿足基本的上網、看視頻、聊天、入門游戲及輕度辦公需求;

    ★ 8GB(2014~2023年流行):當前可以滿足日常辦公、網游、一般單機愛好者;

    ★ 16GB(2020~2025年流行):當前可以滿足一般設計、渲染、大型單機愛好者;

    ★ 32GB或更高(2022~2030年):當前主要是高預算或特殊高需求、專業設計類群體會安裝如此多的內存。

    【3.7】常見問題

    【Q】如何組雙通道內存?組雙通道內存有什么要求?

    【A】不論是DDR4還是DDR5,組雙通道內存只需接口相同,能同時被系統點亮識別即可,不用在意容量或者頻率。頻率不同、容量不同的兩根(或4根)內存組的雙通道叫做“彈性雙通道”。這里還需要注意,只有2根內存插槽的主板組雙通道時,只要插滿自然就是雙通道了,如果是4根插槽的板子(1、2是一個通道,3、4是一個通道),插兩根時,建議插1、3位置或者2、4位置(也就是間隔一個空位/以靠近CPU的第一根插槽位為1)來組成雙通道,但一定是優先插2、4位,其次才是1、3位(如下圖)。簡單說,1、3位是2、4位的延伸,2、4位的性能更好。實際上插1、4位或插2、3位也能組雙通道(因為它們也在兩個不同的通道上),只是性能還要更差,有些主板會直接報錯或點不亮。

    【上圖】5月份機械硬盤價格基本保持平穩,當下機械硬盤已經不是剛需,畢竟約300-400元/TB的入門級固態產品遍地都是。目前市面上還出現了新款1TB疊瓦盤(以往都是垂直)、4TB的CMR垂直盤等新品,選購時更需多加辨別,避免入坑或錯過好物。

    ? 2TB容量機械盤(尤其是SMR疊瓦盤)價格實惠,大多保持在300元~400元區間,和1TB容量差別很小(切記買機械硬盤一定不要買1TB的)。SMR疊瓦盤全面普及,價格比PMR垂直盤(或CMR)更便宜,但性能稍弱,存在補救性的大緩存(一般是同容量垂直盤的2-4倍)設計,所以區分起來很簡單(如果你很在意采用垂直記錄還是疊瓦記錄技術的話)。賣家們現在已經敞開了說哪個是垂直,哪個是疊瓦(因為價格完全不同),這是一個好現象,畢竟價格差也擺在這里。

    ? 因為現在一般都會搭配SSD使用,所以消費者沒必要過分關注機械硬盤的性能。SMR疊瓦盤一樣可以用,作為倉儲盤很合適~當下流行的產品線也開始由SMR疊瓦更替。疊瓦技術是未來容量擴張的發展趨勢,隨著技術成熟,帶來的負面影響肯定也不會像很多人想象得那么糟糕。

    ★ 問:機械硬盤怎么選?

    ☆ 答:這個問題沒有意義,現在針對日常家用的產品線基本就剩西部數據藍盤、希捷酷魚或者東芝P300/DT01系列,隨便買就行,紫盤等監控盤、銀河等企業級硬盤也一樣可以家用。

    ★ 固態新品層出不窮,消費者可選的型號也特別多,隨著PCIe 4.0平臺的普及,不同品牌都面向消費級市場推出了不同層級定位的4.0產品,有些甚至比3.0還便宜。如果平臺無法支持PCIe 4.0規格(比如英特爾10代/AMD的A320/B450主板),那就選爛大街的常規3.0固態即可,大品牌的基本隨便選(其實4.0固態是能用在3.0主板上的,只是按照3.0速度運行,即使速度受限,也比高端3.0來得快)。

    ? 英特爾第12代、13代處理器搭配B660及以上都可以滿速支持標準PCIe 4.0固態。AMD這邊則是3000/5000系列銳龍(APU以及由APU屏蔽而來的CPU除外/APU僅能支持PCIe 3.0)搭配B550、X570(其實還有少部分破解支持的B450)以及全部的7000系列銳龍都可以啟用PCIe 4.0(搭配B650/X670甚至可以啟用PCIe 5.0),論普及面顯然AMD這邊更早、更廣泛。H410/H510/H610因為沒有PCIe直連的M.2(PCIe 4.0*4),所以只能用由芯片組提供的PCIe 3.0*4接口。

    ? SATA接口固態硬盤在價格方面會比M.2稍低,更加經濟實惠,但購買時更建議選擇大品牌,比如三星、鎧俠、金士頓、西部數據這些。

    ★ 固態硬盤的接口有很多,比如SATA、M.2、M-SATA、U.2、PCI-E,目前最主流的接口還是SATA和M.2。不過需要注意,M.2接口固態硬盤也分為SATA協議和NVME協議,SATA協議的M.2固態就相當于是換成了M.2接口的SATA固態硬盤。由于4K隨機性能區別不會很大,所以不要以為NVME用起來就會明顯比SATA更快,NVME的優勢主要在大文件的連續傳輸速度方面。

    ? 具體是選擇SATA接口產品還是M.2固態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及主板支持情況來選擇,不一定要強上M.2,像諸如Windows 7之類的老系統更建議搭配SATA固態硬盤。從價格角度來說,現在大部分固態平攤后都是1GB<0.55元的。

    ? 表格中已經更新AMD家A620系列芯片組。芯片組決定了你能獲得什么樣的實際功能,但買主板也不能一味靠芯片組高低來挑,某些高階芯片組中的丐板功能非常縮水、供電設計也精簡,還不如選擇降一級芯片組的產品。全系列英特爾600系列芯片組都能更新BIOS后支持第13代處理器,且目前幾乎全部廠商都已經為在售600系列主板更新支持13代CPU的BIOS。

    ? 英特爾Z790芯片組實際與在售Z690沒有多大區別,無非就是增加了芯片組自帶PCIe 4.0通道的數量以及增加了個別USB接口,節約預算還不如直接選擇600系列(英特爾)。B760相比B660也只是調整了PCIe版本的提供形式,也是大差不差。

    ? AMD全新的X670/X670E、B650/B650E提升非常大,不僅全面支持(無E結尾則是部分支持)M.2 PCIe 5.0、PCIe 5.0獨顯插槽等新特性,還換裝支持DDR5內存(不再支持DDR4),這一點AMD做得比較激進,以至于組裝成本提升也比較明顯(D5一般入門就32GB雙通道了)。AMD新發布的A620芯片組定位入門,從功能上來說,略強于H610,最高可擴展2個USB 3.2 Gen 2(10.0Gbps)、2個USB 3.0(5.0Gbps),另外還有8條PCIe 3.0,被分配擴展有線/無線網卡、M.2 SSD接口、SATA III、PCI-E x1擴展口等。但不同于英特爾,AMD處理器本身也可以提供4個高速USB擴展口,同時直連通道數也更多(16*顯卡+8*M.2),所以相互補充后,稍高級的A620甚至可以媲美英特爾B660/B760的水準。

    【Q1】H610和入門B660/B760主板如何挑?

    【A1】同一廠商推出的H610和相應入門級B660/B760主板的區別并不明顯,基本上就是B660/B760多倆USB 3.0(4個和6個)、多原生M.2接口、可以超內存等區別,根據以往經驗,入門級B660/B760會照搬H610的供電設計方案,所以關鍵還是要看價格,價格差別大的話,入門級B660/B760的意義也就不大了~想要超內存,必須上B660/B760,想要對CPU進行超頻,必須選擇支持BCLK調節的B660/B760。

    【Q2】市面上的Z690/Z790(B660/B760)主板到底怎么挑選?

    【A2】建議直接看預算,并且可以對比產品之間附屬功能的豐富程度,如果新主板包含你需要的功能(比如長得特別好看),那就可以選,否則從硬性條件上看,兩代產品差別甚微,而Z690、B660則有一定價格優勢。

    ★ 問1:我看中了一款機箱,我可以把配置單中的機箱換成我自己喜歡的嗎?

    ☆ 答1:當然可以!只要你看中的機箱可以裝下這些配件即可,機箱的選擇本來就是因人而異的,畢竟這一塊代表的是主機的顏面。有水冷搭配的機子不建議在沒有確保水冷可以正常安裝下的情況下隨意更換機箱。

    ★ 問2:我可以把電源換成另一款嗎?

    ☆ 答2:只要保證額定功率不小于我推薦的數值,是可以更換成其他任意品牌的電源的(不懂的消費者盡量去京東自營挑選優質的電源,也可以問問客服MM)!

    ★ 問3:這款配置中的i3-12100F可以升級成i7-12700F嗎?可以升級成i5-13400F嗎?

    ☆ 答3:只要是同一平臺、同一接口的產品,都是可以任意更改。所以LGA 1700接口的12代I3-12100F也可以換成其他LGA1700接口的12代型號。但因為i5-13400F為13代處理器,雖然接口相同,但后者推出較晚,需要主板BIOS更新后予以支持。AMD的AM4平臺之間處理器也可以互相替換,比如R5-4500換成R7-5700X,它們都是AM4接口的,但原先使用1000/2000/3000系列銳龍處理器的平臺升級4000/5000系列處理器前,必須升級相應可支持的BIOS版本。

    ★ 問4:這款配置中的RTX3050可以換成RTX3060嗎?

    ☆ 答4:只要保證電源功率足夠,顯卡之間是可以任意變換的,比如機箱電源額定功率如果有500W,那么你可以上RTX3060,也可以上RX6600XT。

    ★ 問5:按照你給的配置單我自己裝機失敗把電腦搞BOOM了怎么辦?

    ☆ 答5:這種損失當然是用戶自己承擔的呀!

    ★ 問6:側透機箱的鋼化玻璃炸了、水冷散熱器漏水了該怎么辦?

    ☆ 答6:請找賣家或者廠商進行理賠!

    ★ 問7:英特爾好還是AMD好?

    ☆ 答7:各有所愛~現在已經沒有特別弱勢的一方。

    ★ 問8:英偉達好還是AMD好?

    ☆ 答8:各有所愛~都很棒~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