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電腦是一項既充滿挑戰又充滿樂趣的任務。它不僅可以讓你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來定制電腦,還能讓你深入了解電腦的各個組件及其工作原理。然而,組裝電腦并非易事,需要我們注意很多細節。下面,我將詳細介紹如何組裝一臺電腦,并指出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要點。
一、組裝電腦的步驟
1. 準備工具和組件:首先,你需要準備一把十字螺絲刀、一些扎帶、防靜電手環等工具。同時,確保你已經購買了所需的電腦組件,包括主板、CPU、內存、硬盤、顯卡、電源、機箱等。
2. 安裝CPU和內存:打開機箱,將主板放在機箱內,固定好。然后,根據主板說明書,正確安裝CPU和內存。注意在安裝CPU時要輕拿輕放,避免損壞針腳。
3. 安裝硬盤和顯卡:接下來,將硬盤安裝在機箱的硬盤位上,并用螺絲固定。然后,將顯卡插入主板的PCI-E插槽中,并用螺絲固定。
4. 連接電源和數據線:將電源安裝在機箱內,并連接主板、CPU、顯卡等組件的電源線。同時,連接硬盤的數據線到主板的SATA接口上。
5. 整理線纜并關閉機箱:使用扎帶將機箱內的線纜整理好,確保它們不會阻礙空氣流通或造成短路。最后,蓋上機箱側板,完成組裝。
二、組裝電腦的注意事項
1. 防靜電:在組裝電腦時,一定要佩戴防靜電手環,并確保工作環境干燥、無塵。靜電可能會損壞電腦組件,因此防靜電措施至關重要。
2. 仔細閱讀說明書:每個電腦組件都有相應的說明書,一定要仔細閱讀并按照說明書的指導進行安裝。不要憑感覺或經驗行事,以免出現錯誤。
3. 注意兼容性:在購買電腦組件時,要注意它們的兼容性。不同的主板、CPU、內存等可能存在兼容性問題,因此在購買前一定要查看產品說明和兼容性列表。
4. 輕拿輕放:電腦組件中的許多部件都非常脆弱,如CPU、內存等。在安裝過程中,一定要輕拿輕放,避免用力過猛導致損壞。
5. 合理布線:機箱內的線纜布局要合理,避免線纜糾纏在一起或阻礙空氣流通。使用扎帶將線纜固定好,使機箱內部整潔有序。
6. 測試與調試:組裝完成后,不要急于關機。首先進行開機測試,檢查各個部件是否正常工作。如果出現問題,及時排查并解決。同時,根據需要進行系統調試和優化,確保電腦性能達到最佳狀態。
總結:
組裝電腦是一項需要細心和耐心的工作。通過遵循以上步驟和注意事項,你可以成功組裝出一臺性能優異的電腦。在組裝過程中,你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和挑戰,但這也是一個學習和成長的過程。當你看到自己親手組裝的電腦成功運行起來時,那種成就感是無法言喻的。因此,不妨嘗試一下自己動手組裝電腦吧!
各位朋友好,前陣子朋友想體驗下NAS,所以使用手上有的材料,組了一臺NAS,300出頭預算,也算是組成功了,下面來分享下過程。
我目前穩定使用的NAS是蝸牛星際,裝了黑群,穩定使用兩年半,之前分享過相關文章~
不得不說,蝸牛這款礦渣當NAS確實不錯,很穩定,不過是J1900處理器,最近玩上了Docker,跑了不少容器,比如Jellyfin、HomeAssinant等常見的容器,J1900就感覺有點吃不消了,畢竟性能就在那。
朋友之前看到我用蝸牛當NAS使用的還不錯,就找我看看還有沒有性價比方案,搞臺給他體驗下,他最近在搞短視頻拍攝之類的,電腦存儲空間據說不夠了,以前了解過NAS,想體驗下,合適的話入手品牌NAS,這樣的話我就自告奮勇,幫他簡單搞臺機器裝黑群,讓他體驗下。
本著資源利用的原則,把目光投在了現在的多余的硬件上,這不,上次升級電腦留下了一個G3260的處理器,尋思著把它利用起來,這次本來也是手癢想折騰,所以預算方面當然是越少越好,所以開始了自組小主機(NAS)的過程,也是想著到時給他裝個群暉體驗下。
大概需求如下:
1,預算越少越好。
2,預算越少越好。
3,預算越少越好。
當然最后也是購買了主板、機箱、電源、內存等硬件成功組裝了起來,這個方案可能很low,所以大佬們別笑我。
不過裝機過程確是很開心,可能需求和裝機樂趣各占50%的成分促使了本次自組機器的過程吧,下面簡單分享下完整的過程,說說使用到的一些配件如機箱的優缺點,以及選購這些硬件的原因之類的。
當然,我是利用手上已有硬件進行組裝的,如果想從頭組裝,要根據自己需求選擇機箱或處理器,想要4K轉碼,至少要78代以上處理器,這里面需要衡量的因素還是很多的。
處理器已經不用選擇了,使用上次升級機器淘汰下來的G3260處理器,簡單看了下性能對比,比J1900要強上大概兩倍,之前我就是使用這個處理器裝過Windows 10,輕度辦公、瀏覽之類的體驗還可以,所以對于G3260的性能表現也是心里有底了。
唯一就是功耗比較高,TDP是53W,J1900才10W,不過考慮到機器也不可能一直處于峰值運行,所以也就接受了。
最主要的,在2022年底,我看了下,這個處理器現在也就15塊左右,真是時代的眼淚。
不考慮功耗(此時對于它當NAS的功耗表現是未知的),G3260當NAS的處理器感覺是綽綽有余了。
既然處理器選定為G3260,那只能找支持4代處理器的1150的主板了,此時,我心想的是看看有沒有便宜的itx主板可以入手,但看了下,itx主板很貴并且比較少,所以就只能考慮MATX尺寸的主板了了。
既然17*17的itx主板難找且貴,所以就找MATX尺寸的主板,機箱和主板就同時進行考慮了。
個人很喜歡暴風的雙盤位機箱,但是只能放17*17的主板,遂放棄,繼續找,發現NAS機箱基本都是只支持17*17尺寸的。
反正找了有幾天,最后入了2020年的礦渣機箱Sinoc,賣家有打包全套賣的,搭配的是J1900主板,包含硬盤和內存這些到手即用,320全套。
不過我看中的是它的機箱,最后我選擇80包郵機箱+原配電源。最主要的是這個Sinoc機箱可以支持最大22*19尺寸的主板,主板選擇多,可以安裝兩塊3.5硬盤和一塊2.5硬盤,現在好像降價到60多了,我虧本了。
隔天就收到了,尺寸確實不大,請以鼠標為參照物對比,正面板是有網,可以拆下來,背面沒有擴展口,如果主板支持PCI-E,想通過PCI-E擴展網口之類的豈不是要自己動手切割了嗎,這個機箱擴展性幾乎為0。
底部有4個腳墊,怎么說呢,機箱鐵板不薄,至少做工不比蝸牛差,半斤八兩。
動手能力強,甚至還自己動手去切割機箱以便擴展網卡,就是需要的工具比較多,我當然不考慮去切割機箱了。
拆機后,去掉后蓋,自帶電源如下,200W電源,做工一般般感覺,不過據說電源還可以,沒有蝸牛星際那些黑牌電源那么差。
電源接口為24 pin+4 pin+3個硬盤供電線+大4 pin接口,至少可以帶3塊硬盤,這機箱也是被設計成原生3塊硬盤(3.5*2+2.5*1),也算是量身定做了。
硬盤倉位置如下,原生可帶2塊3.5寸硬盤+1塊2.5硬盤。
背后沒有PCI開孔,所以此機箱擴展性為零,除非學前面大佬那樣,自己手動切割,這樣可以通過PCIE擴展2.5G網卡、多網口、萬兆網卡之類的。
主板挑了七彩虹H81,尺寸是17*19,130包郵到手,不是140,帶了個風扇,應該是貴了,這個主板的群暉定時開機有問題,目前未找到原因,建議不要入這塊主板裝群暉。
自帶4 SATA接口,PCIE X1、PCIE X16各1,不過前面機箱裝不了這些PCIE擴展,所以此接口目前也是吃灰狀態用了。
另外,挑選主板最重要一個,網口要千兆,有部分H81主板是百兆,很坑,當NAS只能跑10MB左右,抓急。
風扇是主板自帶,英特爾原裝風扇,有自動調整功能,很安靜。
內存的話使用一根閑置的金士頓4G內存,一般也是40塊左右可以入手。
下面進行裝機,裝機過程很簡單了,幾分鐘搞定。
裝了兩塊西數500G藍盤,先給朋友用著,畢竟也是初體驗階段,硬盤安裝形式如下動圖,間隙不大,這個機箱風道不太好,如果硬盤發熱量高,要考慮加單獨風扇去吹。
和蝸牛星際相比,小了一些,但G3260性能比J1900強上一倍是肯定的,一個多盤位但性能弱,一個性能強但盤位相對少,各位朋友會選擇哪個呢?
裝了H群,使用918引導,很順利,沒遇到什么安裝困難,不知道怎么裝H群的朋友可以參考我這篇文章,保姆級。
相比J1900,性能強了不少,測試了裝了些虛擬機和Docker之類的,速度很快,畢竟性能擺在那。
安裝了Jellyfin,測試了1080P下轉碼,很流暢,比J1900打開更快。
J1900、G3260都不支持4K解碼了,也不支持H265之類的,主要也是性能弱(相比新款),所以滿足1080下的轉碼,4K的,還是找更好的處理器吧,一分錢一分貨。
功耗測試如下,都是兩塊硬盤情況下,蝸牛J1900裝了兩塊3T日立西數,G3260這臺裝了兩塊西數500G藍盤,日立每塊硬盤比藍盤功耗至少多2瓦左右,所以,如果兩臺機器都裝有兩臺相同兩塊家用硬盤下,J1900這臺功耗約28瓦,Sinoc這臺約35瓦左右,這功耗表示還可以接受吧。
畢竟G3260設計功耗本就比J1900高上不少,一個10W的TDP,一個53瓦,差距有點大,當然,G3260功耗高,性能也比J1900強上不少。
最后裝機所有支出明細,不到300塊吧,其實機箱、主板都買貴了,按現在15塊的G3260,還可以少。
說說缺點吧,噪音方面,自帶的電源風扇聲音有點點大,可更換電源風扇解決,主板的英特爾原裝風扇很靜音,只有開機瞬間會有點吵,觸發自動控速后很安靜。
主板一切正常,除了群暉下定時開機不行外,查了下說是主板以UTC時區計算,導致和系統內實際時間不一樣,通過設置BIOS層的自動開關機,也是失效狀態,感覺是這塊七彩虹板的問題,所以,如果有想使用這塊主板裝NAS的朋友記得避雷,至少我試了目前沒找到解決方案,有知道的朋友請告知下。
其它的定時關機、局域網喚醒一切正常,注意,局域網喚醒,在H群下,記得在引導中改成實際的網卡MAC地址,不然喚不醒,當時一度懷疑又是主板問題,后來查了下,修改下真實MAC就正常了。
另外,這個機箱是個悶罐子,風道設計不太好,也是很多朋友吐槽的點,電源風扇和處理器風扇我是對著的,如果把電源風扇反轉一下也可以,不過感覺差距不大。
如果你的硬盤是企業級硬盤,發熱量很大那種,硬盤倉一定要加個風扇單獨吹,不然硬盤溫度很高,我目前測試裝的兩塊西數500G藍盤沒問題,目前5月天氣情況下,可能硬盤本身發熱就小,溫度徘徊40左右。
說完缺點,說說優點吧,主要是這Sinoc機箱能裝最大22*19尺寸主板,itx主板太貴了,如果你有17*17的itx主板想裝NAS,不妨考慮蝸牛星際這些機箱,也很便宜,我挑選這個Sinoc機箱一是因為itx主板貴,這個機箱可以容納更多尺寸主板,畢竟機箱和主板搭配使用,兩者不兼容那就玩不轉了,二是機箱加電源到手80(現在更低了),性價比還是有的,相比前面說的缺點,就看個個怎么看待和接受了。
另外就是,拆裝硬盤,只能拆掉后臺,拆下硬盤倉才可以拆裝硬盤,不太方便,不像專業NAS機箱有抽拉硬盤倉,不過,硬盤一裝上,只要不壞,也不會經常拆裝它,所以,這個也不算是缺點吧。
當然了,主要也是分享下此機箱的優缺點,如果你有其它兼容主板,并且想利用起來裝NAS,那么這個機箱還是有性價比的,體積剛好,如果你有工具改裝,例如切割出PCI孔來擴展,加裝硬盤風扇之類的,這個機箱感覺還是很香的。
自組NAS,相比品牌NAS肯定是有性價比的,但也要看個人的裝機和DIY能力,學會多爬文,多參考大佬們的裝機方案,有需要的朋友不妨多搜索和參考。
好的,本篇到此,希望給想自組NAS的朋友參考下。
的沒有必要再花一兩千去電腦店買電腦了,裝一臺辦公電腦僅需200來塊。如果你是公司辦公、超市、賓館、前臺、學生寫文檔都可以收藏起來。
開機10秒,關機5秒,絲滑流暢不卡頓。除了辦公,聽歌、看電影也是完全沒問題的,偶爾玩下英雄聯盟等小游戲也不是不可以。所有配件來自網購平臺,均有質保,放心抄作業購買。整機配置圖我放在后面。
·先來看看單個配件。首先CPU使用i3-4170,這款20來塊的CPU不要太香,對于辦公綽綽有余了。54瓦的功耗,用一個不到10塊的玄冰100散熱器就能壓住。
·主板用H81,實用首選。雙通道對于辦公有更好的體驗,選兩根4G內存條組成雙通道,共8G。
·硬盤用個120G固態,后續有存儲要求的再加硬盤也不遲。
·電源230瓦,選長城或者航嘉的,電源一定要選用大牌品質好的。
·最后機箱選一個臺科H2黑色機箱,辦公用簡約又大方。
這是配置圖,抄作業自己一套選下來不到300塊,如果有券還能更便宜。
如果覺得有用就點贊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