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2019香港電腦通訊節在香港會展中心開幕。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由今日起、一連4天于灣仔會展中心舉行的香港電腦通訊節,有逾600個電腦及科技產品攤位,出售電腦軟硬件、數碼相機等。多位參展商認為,近來非法示威影響市民消費意欲,預測今年生意額時均顯得較為保守。
其中,華碩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市場營銷經理黎婉家表示,公司早于6月便開始籌備推廣活動,但當時社會氣氛已開始轉差,因此今年特別“加碼”推出更多優惠,包括不限額以優惠價出售去年最好賣的各種電競相關產品。
黎婉家直言,開始籌備電腦通訊節時沒有想過社會氣氛會一直惡化且長時間持續。她指出,早前的書展、動漫節及美食博覽等多個展覽入場人次均最少按年跌10%,相信電腦通訊節的入場人次亦一定會減少,“今年生意一定會較往年差,但相信仍然入場的人都有心購物,希望不會對生意造成太大影響”。
另一參展商宏碁電腦(遠東)有限公司渠道經理陳啟賢同樣對今年的生意不表樂觀。他表示,深水埗的腦場電腦節停辦可集中人流,但今年以來零售氣氛一直欠佳,只能計劃以更進取的定價吸引顧客,“估計今年的電腦通訊節入場人次會有所減少,只能盡力吸引入場的市民光顧。去年平均做八折,今年改為七折,目標只是維持去年的營業額至有10%增長”。
商標侵權##假冒行為
近年來, “影子公司”的案例屢見不鮮,即侵權公司刻意注冊與著名公司相似名稱,并利用該名稱進行業務,對企業權益構成損害。本文旨在從香港法的角度,分析香港法律下企業就商標侵權和假冒行為可采取的法律行動提供概覽,并結合代表性案例作出分析。
作者丨許卓杰 林詩穎 甄小瑩
近年來, “影子公司”的案例屢見不鮮,即侵權公司刻意注冊與著名公司相似名稱,并利用該名稱進行業務,如銷售相類似產品等,嚴重損害了知名企業在市場上的聲譽,受害企業不乏國企和跨國公司。這種行為不僅侵犯了企業的合法商標權利,也給企業維護品牌形象和商譽帶來了雙重挑戰。本文旨在從香港法的角度,分析商標侵權和假冒行為的法律概念及其區別,為企業提供規則的概覽,結合代表性案例探討應對此類行為的有效策略,以便及時采取維權行動。
與版權、商標、專利等有法例保護的知識產權不同,“假冒”(passing off)是基于商人維護其生意商譽的權利而展開法律行動。這種權利并非由任何法例條文賦予,而是根據普通法而得到的權利。當一名商人非法地向其他人作出虛假陳述(誤導)自己的貨品或服務,就是其他商人的貨品或服務,這便會構成假冒 。
構成假冒侵權行為的元素,在Reckitt & Colman Products Ltd v the Borden [1990] RPC 341, [1990] 1 All ER 873這宗重要案例中扼要地歸納如下:
1、原告人必須在提供貨品或服務的業務中建立起商譽或聲譽,而該業務因其采用的名稱或標記作出區別而為廣大民眾所認識;
2、原告人必須證明被告人向公眾作出了失實陳述,導致或很可能導致公眾相信被告人提供的貨品或服務便是原告人的貨品或服務;
3、原告人必須證明其因為被告人的失實陳述而蒙受或很可能蒙受損害;
簡單而言,要成功控告別人假冒,原告人必須證明以下三項元素存在:商譽、失實陳述及損害。
商標侵權是就注冊商標而言的,根據香港法例第559章《商標條例》第 18 條,任何人在營商過程或業務運作中使用以下標志即構成侵權:
1、就相同的商品或服務,該標志與注冊商標相同;
2、就類似的商品或服務,該標志與注冊商標相同,而這很可能令公眾產生混淆;
3、就相同的商品或服務,該標志與注冊商標相似,而這很可能令公眾產生混淆;或者
4、就任何貨品或服務而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相類似的標志,而該注冊商標有權根據《巴黎公約》獲得作為馳名商標的保護,該標志的使用并無適當因由,且對該商標的顯著特性或聲譽構成不公平的利用或造成損害。
由此可知,假冒訴訟并不限于侵犯注冊商標,因為假冒所針對的產權,是索償人的業務商譽,而非注冊標記、外觀、標志或其他形式的符號。因此, 雖然未經注冊的商標不受《商標條例》保護,但這類商標仍可以根據普通法獲得保護,避免假冒侵犯。另一方面,注冊商標不僅可受《商標條例》保護,同時亦受普通法中有關假冒的法律保障。
在香港P保險公司一案中,是關于中國其中一家龍頭保險公司 — P保險公司(答辯人),就“財務;金融事務;房地產事務” 等類別申請 “P1” 及 “P2” 兩個香港注冊商標,而在香港從事證券買賣逾30年的P2股票有限公司(上訴人),則申請宣告兩個商標無效。終審法院裁定,根據《商標條例》第12(5)(a) 條,如注冊商標與另一個在營商過程或業務運作中先使用的未經注冊商標或其他標志出現沖突,而該商標或標志在香港的使用是憑借假冒的法律被禁止的,商標的注冊則可被拒絕或宣告無效。因此,法院最終宣告答辯人就“財務;金融事務;房地產事務”的注冊商標無效。
然而,控告他人假冒通常比控告他人侵犯注冊商標困難。注冊商標在其注冊的司法管轄區會自動受到保護,但未經注冊的商標或標記的真正擁有人,則須在假冒侵權訴訟中證明三個主要元素:商譽、失實陳述及損害。
在The Chamber of Hong Kong Computer Industry Company Limited (香港電腦商會有限公司) v Hong Kong Computer Association Limited (香港電腦業協會有限公司) HCA 621/2010一案中(“電腦節案”),原告人由2002年至2010年多次與深水埗區議會在深水埗區合辦大型電腦展覽(“電腦展”),名為“香港電腦節”(Hong Kong Computer Festival)。經傳媒報道,原告人的電腦展亦廣被稱為“深水埗電腦節”(Shamshuipo Computer Festival)。被告人于2010年舉辦另一個電腦展,名為“深水埗腦場電腦節”(Shamshuipo Malls Computer Festival)。原告人指控,被告人使用的名稱假冒了原告人舉辦的電腦展的商用名稱。原訟法庭認為,原告人在“香港電腦節”(Hong Kong Computer Festival)這樣簡單的一個名稱所建立的商譽或聲譽并未足以令任何人在香港以任何組合使用“電腦節”(Computer Festival)一詞構成假冒原告人的商譽或聲譽。原告人的顧客主要是電腦展的參展商戶,他們不會混淆原告人和被告人的服務。因此,被告人并無將其舉辦的電腦展失實陳述為原告人過去曾舉辦的電腦展。原告人亦不會蒙受任何損失,因為原告人在與深水埗區議會合辦的電腦展中并無金錢利益。由于原告人對被告人的假冒指控不成立,被告人可繼續在深水埗的電腦商場舉辦其電腦展。
“電腦節案”中的原告人未能證明“香港電腦節”(Hong Kong Computer Festival)之名稱具有能區別其舉辦的電腦展的顯著性;另一方面,“香港P保險公司”中的上訴人在香港經營證券買賣業務逾30年則能夠證明其在證券業務建立了商譽,而該業務是以“P2”之名稱作為區別的。因此,以假冒為理由提出訴訟時,原告人能否證明有關標記、名稱或外觀已成為原告人貨品及/或服務的顯著特征,是極為重要的。
無論是商標侵權還是假冒行為,對于企業來說都會造成嚴重的品牌損害和經濟損失。針對此類問題,我們建議企業應采取預先防備以及事后維權兩方面的策略:
1、首先,對于可注冊為商標的標記或標志,建議企業盡快在香港進行商標注冊。由于商標注冊是有地區性限制的,即使在海外或內地已經注冊,該商標在香港境內也未必受到保障。在注冊商標后,商標持有人可以依據《商標條例》獲得更加明確和全面的法律保護,而不必僅僅訴諸普通法下的假冒行為。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某些標記或標志缺乏顯著性,但如果在注冊申請日前已通過使用取得了顯著性,也仍然可以根據《商標條例》第11(2)條進行商標注冊。
2、另外,倘若發現侵權者盜用注冊商標或關系到企業商譽或聲譽的名稱或標記,企業應盡快采取措施。可行的法律行動包括向法庭申請臨時禁制令或提起民事訴訟。從我們的經驗來看,一般影子公司沒有足夠財政能力作出賠償,如果企業拖延法律行動,所遭受的損失便會越大。而且,在向法庭申請臨時禁制令,必須證明緊急性,如企業在發現侵權行為后沒有立即采取行動,法庭可能會就此提出質疑而傾向拒絕申請。
總之,對于企業而言,及時進行商標注冊并維護注冊商標權利,對于維護品牌權益和打擊假冒行為至為關鍵。專業的知識產權爭議解決團隊可以提供專業的法律分析,幫助構建完善的商標保護體系,防范各類侵權風險,并在萬一發現侵權時提供專業法律意見。
特別聲明
以上所刊登的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或其律師出具的任何形式之法律意見或建議。
如需轉載引用該等文章的任何內容,請私信溝通授權事宜,并于轉載時在文章開頭處注明來源于公眾號“中倫視界”及作者姓名。未經本所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使用該等文章中的任何內容,含圖片、影像等視聽資料。如您有意就相關議題進一步交流或探討,歡迎與本所聯系。
里擺放的都是他和各地設計師原創產品。
新華網香港8月22日電(記者王欣 黃歆)看似不成氣候,沒有太多游客留意的“深水埗藝游節”,近日低調地在深水埗展開。經由80后店主任永鏘Rex和一群熱愛文化藝術創作和設計的年輕藝術家發動,有心的市民和游客開始關注這個看似十分本土的藝游節,并逐漸在社群里傳開。
如果不是網上流傳的一張充滿童趣、名為“深水埗藝游區”的手繪圖片,誰也不會想到深水埗這個舊樓林立、充滿廉價原材料市場的香港老區,會和文化藝術甚至文化旅游牽扯上關系。記者21日按圖索驥,在眾多舊樓中找到了任永鏘的22 Degrees North概念店。
甫進入店鋪,記者便被一些活潑新潮的原創皮具所吸引,整個店鋪氣氛懷舊、悠閑,又不乏時尚元素。Rex告訴記者,店鋪是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舊式唐樓,他保留了店內原有的天井、拱門等懷舊設計,以及舊式電風扇、木樓梯和地板磚,為的是讓客人體會老香港風味。
深水埗,給香港市民甚至海內外游客的印象就是“又窮又舊”,該區福華街一帶的電腦商場世界聞名,高登電腦中心人人皆知,而鴨寮街的電子零件集散地,也因其物美價廉的貨品而吸引大家前往。
深水埗也是多個香港歷史建筑的所在地,這里有昂船洲軍營、深水埗武帝廟、美荷樓、南昌押以及多個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唐樓。
福華街、福榮街、北河街及桂林街更是餐廳林立,有不少香港本土特色小吃,如加央多士、蝦子撈面、車仔面和咖喱魚丸等,游客們紛紛慕名而來。
具有67年歷史的聯昌皮號也加入了此次“深水埗藝游區”活動。
負擔不了中環等區昂貴的租金,又迷戀于老區的歷史文化和懷舊色彩,任永鏘和朋友去年選擇在深水埗南昌街租下了這棟三層舊唐樓,他的22°N概念店就這樣風風火火地做起生意來。“22°N正是香港在地球上所處的緯度。”任永鏘說。
“一樓擺滿了來自香港、臺灣、日本、韓國等各地藝術家的設計品牌,二樓用來給香港本地的藝術家舉辦工作坊,三樓是做各類展覽,或放一些電影,邀請大家來欣賞。”任永鏘介紹說。
“去年年初開始,有幾間新的本地皮藝店和手工藝店入駐,還有一些老字號,比如聯昌皮號等,本來就很出名。見到越來越多有趣的店鋪在深水埗出現,我于是想到發起這次藝游區活動。”任永鏘拿著“深水埗藝游區”手繪地圖,一邊比劃著各個特色店鋪的位置,一邊對記者說。
“市民和游客也可以拿著地圖,進行深水埗尋寶之旅。我們希望這些欣賞工藝文化的朋友在尋寶的過程中,去感受深水埗的地區文化。”任永鏘說。為了不給游客“填鴨式”的感覺,他放棄了為此次活動舉辦導賞團的想法,“我不想硬性地去介紹。人們來到這里,可以主動和店鋪甚至當地居民聊一聊,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欣賞這個香港老區的面貌。”
他說,很多海內外游客來到香港,喜歡專門去尋找一些當地有趣的工藝文化和歷史文化,但香港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好,“人們如果只來購物,卻忽略了香港文化創意的另一面,整件事就顯得很無趣。”
“我們不想做那些高高在上,好像中環荷里活道的文化創意店鋪。中環‘元創方PMQ’創意中心都有找我們入駐,但我想先打好基礎、積累資源,所以婉言謝絕了。”任永鏘說。
8月24日,“深水埗藝游區”將發起一項新的活動“擺地攤”,一眾愛好工藝創作的年輕人在深水埗大南街用擺地攤的方式展示自己創作或是收集的古董表、手作飾物、復古皮革等。任永鏘說,如果可以,他希望“擺地攤”的市集文化活動可以恒常化,讓市民感受最地道的香港手作文化,也讓喜歡文化藝術的年輕人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原創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