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T之家 4 月 29 日消息 vivo 此前在推出 Origan OS 時介紹了一種新技術,稱之為內存融合。官方稱新機可以從閑置內存中調用 3G 變為虛擬運存,實現運存 12G +3G 變 15G 的效果。

    IT之家了解到,之后也有其他廠商推出類似技術,例如 OPPO 的 RAM + 運存拓展技術。

    數碼博主 @數碼閑聊站 透露,隨著小米舊機型越來越不順應時代,小米 MIUI 開發人員正在攻關內存融合拓展技術,有助于舊款小運存用戶提高日常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安卓核心雖然擁有擴展虛擬內存的能力但沒有默認提供,例如此前市面上有部分工具和 App 可以幫助用戶將 ROM Flash 拓展到 RAM 使用,但由于讀寫速度等問題一直沒有太好的改觀,所以上述廠商的內容融合技術肯定不只是單純的利用虛擬內存拓展運存,所以各位小伙伴可不要單純認為這種技術“有手就行”。

    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功能的日益強大,我們越來越依賴它們來處理各種任務。然而,手機內存的限制卻常常成為我們使用體驗的瓶頸。在這個背景下,手機虛擬內存技術應運而生,它有效地解決了內存不足的問題,讓我們的手機更加流暢和高效。本文將詳細介紹手機虛擬內存的定義、原理、應用以及挑戰,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這項技術。


    一、手機虛擬內存的定義和原理

    手機虛擬內存,又稱為交換內存或交換空間,是一種利用手機存儲設備(如閃存)來模擬或擴展物理內存(RAM)的技術。當手機的物理內存不足以滿足應用程序的需求時,虛擬內存會將部分數據存儲到手機的存儲空間中,從而實現了內存的有效擴展。

    虛擬內存的原理基于“分頁”技術。系統將應用程序的內存分成固定大小的頁面(通常為4KB),并將這些頁面映射到磁盤上的空閑空間。當應用程序需要訪問某個頁面時,系統會將其從磁盤加載到內存中;而當這個頁面不再被使用時,系統又會將其寫回到磁盤上,以便為其他應用程序提供更多的內存空間。這種動態的內存管理方式,使得手機在有限的物理內存條件下,能夠運行更多的應用程序,并保持流暢的性能。

    二、手機虛擬內存的應用

    手機虛擬內存的應用涉及到手機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的開發和設計。在手機操作系統方面,虛擬內存的實現需要考慮到內存的分配、釋放和管理,以及磁盤空間的使用和回收。操作系統通過智能地調度和管理虛擬內存,確保應用程序的穩定運行和用戶的良好體驗。

    對于應用程序開發者來說,他們需要充分利用手機虛擬內存的特性來提高應用程序的性能和用戶體驗。例如,開發者可以優化應用程序的內存使用,減少不必要的內存占用,從而降低對虛擬內存的依賴。此外,開發者還可以通過預加載常用的數據和代碼到內存中,提高應用程序的響應速度。

    三、手機虛擬內存的優勢

    1. 提高手機內存的使用效率:虛擬內存可以將手機內存不足時的數據存儲在手機存儲卡上,從而提高內存的使用效率。
    2. 提高應用程序的運行速度:當手機內存不足時,應用程序可能會更慢甚至停止運行。使用虛擬內存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提高應用程序的運行速度。
    3. 提高手機的穩定性:使用虛擬內存可以避免因內存不足導致的手機停機等問題,從而提高手機的穩定性。

    四、手機虛擬內存的挑戰

    盡管手機虛擬內存帶來了許多優勢,但它也面臨一些挑戰。

    1. 磁盤讀寫速度相對較慢:與物理內存相比,磁盤的讀寫速度較慢。因此,在使用虛擬內存時,應用程序的響應時間可能會增加。為了緩解這個問題,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開發者需要采取一系列優化措施,如使用緩存、減少磁盤訪問次數等。
    2. 過度使用虛擬內存可能導致性能下降:當虛擬內存使用過度時,手機可能會出現卡頓、運行緩慢甚至崩潰的問題。因此,在設計手機虛擬內存時,需要根據手機硬件和軟件的特點來進行合理的配置和管理,以達到最佳的性能和使用體驗。

    五、如何合理使用手機虛擬內存

    為了充分發揮手機虛擬內存的優勢并避免其帶來的問題,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定期清理手機存儲空間:確保手機擁有足夠的剩余空間以支持虛擬內存的使用。定期清理不必要的文件和應用程序可以釋放存儲空間并提高手機的性能。
    2. 合理使用應用程序:避免同時運行過多的應用程序或打開過多的標簽頁。合理管理應用程序的運行狀態可以減少對虛擬內存的依賴并提高手機的響應速度。
    3. 升級手機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的性能也在不斷提高。及時升級手機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可以確保它們充分利用虛擬內存技術并提高手機的整體性能。

    ?

    前言

    最近拆機拆的有點多,發現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筆記本和NAS這類高度集成設備在更換內存形態,將傳統SO-DIMM槽取消掉,換成了直接把顆粒焊在主板上的板載形式。

    這個改動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得打個問號,還是用最簡單的量化對比法簡單一些,本文就拿數據說話,對比下兩者的優劣勢,覺得有所幫助歡迎關注點贊收藏三連哈。

    ? 本文目錄

    由于是比較嚴謹的科普評測,所以本文分為理論解析和實際測試兩段,實際測試包含性能與空閑率兩部分。

    ? 紙面參數解析

    先聊一聊內存的類型,數據來源為JEDEC協會和Intel公開資料,這一段不包含常規PC和服務器,有機會單獨說。

    1?? 物理形態

    目前的筆記本電腦和NAS如果支持自行替換內存,一般使用的是SO-DIMM槽,也就是小型雙列直插內存模塊,和第幾代DDR沒有直接關系:

    好處在于更高的頻率與可替換,用戶可以自行調整更換原生內存容量與頻率。

    缺點就在于兼容性和穩定性上,畢竟這兩類設備幾乎都會根據外殼模具去定制主板,用戶自行增加/替換出現不兼容很正常。

    板載就比較簡單了,通過焊接方式將封包好的內存顆粒直接焊在主板上,手機、蘋果筆記本、部分NAS(主要是ARM)產品都在使用這個方案:

    好處在于只要品控達標很難出現松動導致的接觸不良,也不會因為用戶替換兼容性差的內存導致過不了自檢。

    壞處就是原裝內存沒辦法很方便的直接替換,必須要吹下來重新焊接,并且也需要考慮替換顆粒的兼容性。

    除了手機以外,偏向高性能的中高端筆記本電腦和NAS型號現在會選擇折中方案,主流趨勢是將原廠配置的內存用板載形式焊接在主板上,同時會給一個額外的SO-DIMM槽方便用戶自己加裝,剛拆解過的華碩無雙15就是這樣的方案。

    2?? 電壓性能

    操作過手動內存超頻的朋友一定知道,內存性能和電壓直接掛鉤,目前DDR4和DDR5范疇中,JEDEC將低功耗/移動端內存按照電壓分為普通DDR、LPDDR和LPDDRX三種標準。

    標準DDR多數使用可拔插的SO-DIMM接口,一般電壓在1.2V,頻率上限較高,DDR4的頻率一般為2666MHz和3200MHz,DDR5則是4800MHz和5200MHz,多數用于性能向筆記本上。

    LPDDR(LowPowerDDR)顧名思義就是低電壓標準,JEDEC給的定義就是Mobile(移動端),存在形式以板載為主,LPDDR4電壓在1.1V(比標準DDR低了0.1V),性能比DDR略低,具體性能得看主板設計和廠商調教,一般以板載形式運用在手機、輕薄本和NAS上。

    LPDDRX可以理解LPDDR的進階版本,存在形式以板載為主,LPDDR4X電壓下限比標準DDR低了一半(0.6V-1.1V),性能上限則是和LPDDR4相同,在設計合理的情況下能耗比會比LPDDR強很多,手機、工控機、智能家居、電動汽車、上網本和NAS都有在用。

    3?? 平臺匹配

    就設備工作原理而言,內存的存在就是為了服務CPU,所以具體性能功耗的取舍還是得看平臺整體調教程度。

    以華碩無雙14為例,這臺筆記本使用平臺為i5-12500H,Intel官方介紹如下:

    在使用DDR4(SO-DIMM)的時候,傳輸最大支持到3200MT/s。

    在使用DDR5(SO-DIMM)的時候,傳輸最大支持到4800MT/s。

    在使用LPDDR4X(板載)的時候,傳輸最大支持到4267MT/s

    在使用LPDDR5(板載)的時候,傳輸最大支持5200MT/s

    這里就很有意思了,雖然JEDEC說的是LPDDR4X的讀寫上限比DDR4要低,實際上就i5-12500H這個平臺而言,使用LPDDR4X/LPDDR5會更合適一些。

    NAS則以威聯通TS-464C為例,這臺NAS使用平臺為N5095,Intel官方介紹如下:

    內存類型同時支持DDR4和LPDDR4X,也就是SO-DIMM和板載都可以。

    最大性能并沒有用傳輸速度這個維度,最大頻率只支持到2933MHz,但支持雙通道。

    單獨說一下N5xxx歸屬的賽揚平臺,Intel對其定位為主打能耗比的低功耗平臺,但對內存的描述其實不準確,比如N5095上兩條16G其實能識別到32G并正常使用,所以實測才有意義。

    4?? 紙面總結

    根據上述理論知識和行業標準參數而言,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如果設備使用的是純SO-DIMM槽方案,好處在于用戶可以輕松替換調整,但實際內存性能并不一定會比板載形式強,并且也需要考慮到兼容性問題。

    如果設備使用的是板載+留空SO-DIMM槽方案,將原生內存從可拔插換成板載并不算開倒車,甚至在穩定性上有所增強,畢竟暴力運輸或者自行更換都可能導致松動。

    如果設備上只有板載內存沒有給用戶預留空的槽位,廠商調教強+平臺適配合適的前提下性能和穩定性會比插槽形式更好,但用戶必須得自行確認板載內存容量是否與需求匹配,手機和蘋果筆記本就是典型案例。

    ? 實際性能比對

    接下來開始實測,看看具體差差距有多大,軟件使用版本同為6.7的AIDA64作為測試工具。

    PS:這一段只比對X86架構平臺,手上沒DDR4/LPDDR4X的ARM平臺設備了。

    1?? 可拔插DDR4丨臺電凌瓏M(準系統)

    凌瓏M是標準的類NUC迷你主機,平臺同下面的威聯通TS-464C一致為N5095,作為準系統預留了雙通道SO-DIMM槽供用戶自行安裝,這里測試內存使用的是單根阿斯加特DDR4普條。

    這條內存性能參數為16G+3200MHz+C19,AIDA64測試分數如下所示:

    讀取速度:14761MB/s

    讀取速度:16884MB/s

    拷貝速度:13476MB/s

    延遲:69.2ns

    由于只有單通道,即使懟到16G容量,實際上內存IO能力依舊是這組對照設備中最差的。

    2?? 板載LPDDR4X丨威聯通TS-464C

    為了測試嚴謹,這里為464C引導WindowsPE作為使用系統,使用內存為板載LPDDR4X。

    PS:相信應該有朋友對如何給威聯通NAS裝其他系統感興趣,為了不影響數據對比放在最后手把手講解。

    這組內存顆粒的性能參數為8G+4266MHz+C20,AIDA64測試分數如下所示:

    讀取速度:16720MB/s

    讀取速度:27393MB/s

    拷貝速度:24815MB/s

    延遲:67.0ns

    通過跑分可以看到,雖然威聯通比較良心用了4266頻率+C20的顆粒并且走的是雙通道,但由于平臺限制IO也讀取速度只比上面16G的DDR4內存高了13%,寫入速度倒是提升了62%。

    另外比較有趣的一點是網卡,通過AIDA64可以看到網口信息,新款的TS-464C將之前的8125B替換成了更為穩定+性能略微有所提升的i225-V,這點真不錯。

    3?? 混用方案丨華碩無雙15筆記本電腦

    華碩無雙15作為中端筆記本,內存為板載+SO-DIMM的組合,測試時候除了板載以外還插有一條8G的DDR4內存。

    這對板載+可拔插內存的性能參數為16G+3200MHz+C22,AIDA64測試分數如下所示:

    讀取速度:41585MB/s

    讀取速度:41485MB/s

    拷貝速度:39665MB/s

    延遲:83.4ns

    可以看到DDR4+LPDDR4X混用的雙通道情況下,實測數據貼近Intel對i5-12500H定義的極限能力,IO能力比上面凌瓏M的單通道16G翻了接近兩倍。

    4?? 實測總結

    根據上述測試實測數據,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華碩和威聯通選用的板載LPDDR4X性能都比我自己采購的DDR4強不少,所以就性能而言,將可拔插SO-DIMM取消掉換成板載可能是一種升級,注意是可能。

    同樣使用板載LPDDR4X內存方案的華碩筆記本比威聯通464C的IO能力要高很多,所以具體性能得看設備所用CPU、主板以及廠商調教,并不是說用哪個顆粒/方案就肯定很強。

    ? 實際容量測試

    IO性能是一部分,常規使用更看重基礎容量,這段模擬常規使用,推導最合適低功耗平臺的合適容量。

    1?? Windows空閑率測試

    以N5095的凌瓏M為例,使用系統為Windows11專業版,版本號為22H2。

    無任務運行的空載待機狀態下,Windows本身要吃掉2.8G左右的內存容量用于系統運行,也就是說去掉核顯吃掉的0.2G,還有13G的可用容量。

    適配環境這里我模擬輕辦公,同時開啟Edge瀏覽器播放B站視頻+騰訊文檔+微信+WPS后內存實際使用量也才6.7G,當然CPU已經滿載,剩下的9G多內存浪費了,如果是酷睿級別常規筆記本,16G容量才能最大程度發揮CPU性能。

    2?? 威聯通QTS空閑率測試

    不吹不黑,威聯通NAS的待機內存利用率在所有NAS系統中算比較高,畢竟基礎服務就有很多,更何況還有QMaggie、HBS3這類存儲剛需套件。

    下圖是開機很久的TS-264C測試機,上述常規服務(看右下統計)都啟用外加開了Qbittorrent等少量Docker項目也就用了2.21G,CPU利用率也只是在4.6%,所以對威聯通QTS系統來說8G容量已經很富裕了。

    除了威聯通自研套件和Docker項目以外,還有些用戶可能會創建Windows虛擬機掛一些只能在win下使用的項目,這里用VirtualizationStation3創建一個Win10虛擬機作為測試。

    上面的凌瓏M測試結果已經能看到,原版Win11其實非常吃內存,這里測試使用的是Lopatkin基于Windows10(2016LTSB)制作的精簡64位版本。

    VirtualizationStation3和VM、Vbox這類虛擬機平臺一樣,按照用戶配置直接調用物理內存容量創建虛擬內存,期間會有容量損失,雖然我切了4096MB的容量,實際上可用只有3.94G,同時程序本身也會吃掉500MB左右的內存。

    將AIDA64復制到虛擬機中,重跑內存性能測試:

    讀取速度:14840MB/s

    讀取速度:18212MB/s

    拷貝速度:13878MB/s

    延遲:53.3ns

    對比之前TS-464C安裝Windows直接測試,虛擬出來的內存不僅可用容量有損失,IO能力也下降了非常多,唯一提升的就是延遲。

    3?? 實測總結

    根據上述測試數據,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對筆記本電腦而言,內存容量和性能不會是瓶頸,在CPU性能足夠強勁的前提下盡量上16G容量,特別是使用板載內存的型號,這個預算必須得加上去。

    對低功耗主機而言,賽揚系列CPU性能實在是有限,內存8G已經足夠匹配,建議使用精簡版本Windows降低操作系統對CPU+內存的固定占用。

    對NAS而言,由于系統對空載的優化比Windows強很多,不用虛擬機的前提下8G內存富裕太多,但開虛擬機就有點捉襟見肘,建議能用Docker解決就盡量不要虛擬機。

    ? 彩蛋安裝教程

    為威聯通設備安裝其他第三方系統相當簡單,并且可以輕松恢復成原生的QTS系統。

    1?? 流程說明

    威聯通NAS硬件組成和普通電腦沒什么區別,只不過主板上多了個板載EMMC用于存放QTS系統,BIOS也沒有屏蔽硬件掛載,所以安裝第三方系統的流程和普通電腦沒啥區別:

    制作系統安裝盤→進入BIOS更改引導順序→執行系統安裝流程

    為了不水字數,對安裝系統感興趣的新手朋友請移步到更詳細的保姆級教程,制作安裝盤的流程就不再贅述,推薦使用Ventoy,下面簡單提一下重點步驟。

    2?? 正常U盤安裝

    所有第三方系統安裝都離不開U盤引導,開機操作前首先需要做的是接鍵盤鼠標和HDMI線,并插入用于承載第三方系統的硬盤,機械硬盤或者2.5寸固態硬盤都可以。

    確認制作好系統安裝盤后,接入威聯通TS-464C的前面板USB接口,按開機鍵開機,威聯通開機會比較慢,聽到嘀一聲的蜂鳴器提示后,連續按鍵盤的F2鍵進入BIOS配置頁面。

    進入BIOS后,可以看到,威聯通的BIOS界面還是公版,相信經常裝系統的朋友就懂了:

    第一步,用鍵盤→鍵,移動到Save&Exit。

    第二步,用鍵盤↓鍵,移動到BootOverride這里,找到UEFI開頭的Ventoy引導盤,直接回車會開始從U盤引導,名字可能不一樣,不是QnapOS開頭的那個就是了。

    特別說明:如果是想用威聯通設備跑黑群暉、PVE、UnRAID等放在U盤上的系統也是一樣的操作,這些黑系統目前均有支持i225網卡的版本。

    進入Ventoy后選擇你需要安裝的系統,回車鍵開始安裝流程,先別急著關掉本文。

    重點來了,之前說過威聯通幾乎所有NAS都有一個存放QTS系統的eMMC(相當于一個獨立的小固態硬盤),在安裝系統的時候可以看到它,看總大小即可判斷。我這里是驅動器1,這個eMMC的上分區千萬不要刪,刪除后將無法恢復QTS系統。

    之后走正常流程安裝即可,另外需要注意的是Windows11我測試了下安裝失敗,即使關閉TPM驗證也無法給硬盤分區,應該是主板BIOS不帶CSM驗證的問題,所以如果你想要裝Windows系統,正常安裝Win10就好。

    3?? 恢復原生系統

    恢復威聯通原生的QTS系統就很簡單了:

    第一種方式,相信很多朋友會拿16G或者32G這種小SATA固態硬盤給威聯通裝第三方系統,關機把Windows系統所在的那塊硬盤拔掉,直接不用這塊硬盤即可,這是最簡單的方法。

    第二種方式,PE盤接威聯通,引導進入威聯通后拿DiskGenius刪掉windows系統所在硬盤上的所有分區后重啟開機即可,不然每次都會優先引導進Windows,切記別刪成eMMC上的包含QTS的分區。

    ? 相關案例設備

    列一下本次測試使用的設備,內存設計都不一樣,比較有代表性。

    1?? 筆記本電腦丨華碩無雙15

    簡介:本文案例設備,作為通過EVO認證的本子,無雙15使用的i5-12500H作為能耗比相當不錯的CPU,12核+16線程+4.5GHz頻率可以勝任常規多開任務,自帶的80EU核顯也能勝任基礎剪輯直播和普通網游,內存為板載+SO-DIMM的混合方案。

    2?? NAS丨威聯通TS-464C

    簡介:本文案例設備,也是威聯通第一批取消SO-DIMM改成板載內存的型號,CPU使用的是N5095,作為NAS性能富裕很多,同時網卡也換成了比8125B或者i213v更好的i225v,根據上文實測數據評估,內存和網口改動是升級。

    3?? 迷你主機丨臺電玲瓏M(準系統)

    簡介:本文案例設備,N5095雙網口的類NUC主機玩法太多了,輕NAS、軟路由、HTPC、輕掛機等等,如果不怕炸還可以做AllinOne,性價比在這兒擺著,如果你買的是準系統版本,根據實測上一條8G內存就可以適配CPU,4G*2的雙通道更好。

    4?? 機械硬盤東芝N300

    簡介:東芝的機械硬盤一直都是以性價比出名,N300作為高端型號用上了自家所有高精尖技術以確保7*24運行的穩定性,7200r+256MB的大緩存也能提供274MB/s的讀寫速度,對數據存儲要求高的朋友推薦入手。

    5?? 組網設備丨蒲公英X1

    簡介:如果是剛入NAS坑的新手,外網訪問可以考慮接一臺蒲公英X1做SD-WAN組網,相對而言操作難度較小并且國內使用傳輸也比較穩定,對于沒有公網IP/不適合走IPv6訪問的用戶來說幫助很大。

    ? 總結

    給一拉到底的朋友總結下:

    第一,根據本文三臺設備的理論+實測比對,板載LPDDR4X的性能確實是比常規DDR4強一些,LPDDR5X和DDR5暫時沒有案例實測,我估計也差不多情況。

    第二,由于LPDDR-X的穩定性和性能上限比傳統DDR強一些,相信接下來一段時間會有更多的筆記本電腦/NAS/迷你主機會選擇板載內存方案,筆記本可能是板載+SO-DIMM可拔插混用。

    第三,板載內存方案雖然性能和穩定性確實比較強,但是純板載不支持擴展就需要用戶自己評估買什么容量合適,使用定制系統的賽揚系列NAS上8G穩穩夠用,使用i5以上酷睿的Windows系統筆記本建議16G起步。

    以上就是本次的結果與個人看法,感謝觀看,覺得有所幫助記得點贊收藏關注三聯。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