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手機和電視機變得越來越智能,投屏到電視上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
但時間往前撥三年,電視投屏還是一片荒漠,甚至連知道這項功能的人都很少。
而且電視機不是易耗品,使用年限超過三四年的比比皆是,所以現在仍能見到很多不能投屏的電視機。
想要投屏就要換最新的智能電視機么?
大可不必!
只要對老電視進行人為升級,同樣可以實現手機投屏,而且畫面的穩定性和流暢度都能達到最理想的狀態,甚至比最新智能電視的投屏效果還要好。
手機投屏線毫無疑問是目前最穩定的投屏方式。
它對投屏對象的要求不高,可以是新老電視機,也可以是液晶顯示器,只要有HDMI高清接口就行。
而使用對象可以是新舊安卓手機、蘋果手機。但有一點要說的是,大部分VIVO手機沒法用投屏線投屏??赡苁羌嫒菪缘膯栴},也可能是手機接口的問題,總之無解。
手機投屏線
適合蘋果安卓三種手機接口
那如果老電視和顯示器沒有高清接口,只有VGA怎么辦?
這個得用VGA轉HDMI顯示器專用轉接頭,但畫質會大減折扣。
VGA接口
手機投屏線如何連接電視?
首先將投屏線的HDMI接口接到電視上。
HDMI接口
再接上USB接口,或是用手機充電器接到插座上。
USB接口是為了保證穩定高質的畫面傳輸而提供的電力支援。
USB接口
接下來是調整信號源。有些電視機會有多個HDMI接口,得用遙控器去調設。比如電視盒子用的是HDMI一號接口,而投屏線用的二號接口,想投屏就要調到HDMI 2畫面源。
選擇信號源
最后是連接手機,蘋果手機連接上后點擊信任就能投屏了。
而安卓手機則需要下載一個小驅動。
連接安卓手機
下載驅動后手機選擇傳【傳輸文件】,點擊【連接藍牙】【立即投屏】。
畫面和聲音瞬間就同屏到電視上了。
手機投屏線的優點是不必依賴WIFI或是芯片,畫質好,播放視頻更加穩定流暢。
但缺點也不少,比如手機被完全占用,而且不能息掉屏幕。
如果想要息屏只能用無線的方式,這就是接下來要說的無線投屏器。
無線投屏器
跟手機投屏線不同的是,無線投屏器十分依賴芯片能力和WIFI網絡。
在操作上與手機投屏線倒是十分相似。
首先接上HDMI。
再接上USB供電。
供電
現在智能手機普遍都設有一個投屏按鍵,像華為的無線投屏,蘋果的鏡像投屏。
華為手機的無線投屏按鈕
投屏器主界面出來后,點擊投屏按鍵,搜索投屏器信號,完成投屏。
最上面那個是投屏器的信號名
為了更流暢的播放效果,還可以進入投屏器的系統里,給它連上WIFI,這樣播放視頻會更加穩定流暢。
除此之外,視頻APP或瀏覽器的視頻畫面上方會有個TV小圖標,使用它搜索信號,視頻信號會直接傳輸到電視上。
b站的TV圖標
優酷的TY圖標
這種投屏方式叫做DLNA投屏,它即使息掉手機屏幕,或是去玩別的內容,也不會影響到電視的視頻播放。
關掉手機屏幕
除了上面兩種投屏之外,一些高端的安卓手機,如華為mate系列、P系列,三星S系列、G系列等,可以使用Type-C擴展塢來進行投屏。
Type-C擴展塢投屏
Type-C擴展塢相對更加粗暴直接,不需要安裝驅動,接上手機直投,超清畫面且沒有延遲。
硬盤擴展塢
它還有PC電腦模式,手機可當作電腦主機來使用。具體操作詳情可以參考我的另一篇文章:新款MacBook擴展塢,可裝兩種固態硬盤,2g文件只需兩秒
華為PC模式
Type-C擴展塢投屏十分完美,在電腦模式下還能息掉屏幕省電。
息屏模式連接鍵盤鼠標
如果非要找一個缺點,那就是支持的機型太少。除華為三星錘子稍微多一些選擇之外,其他支持PC模式的手機品牌基本是鳳毛麟角。
我用的是榮耀NOTE10,估計是最便宜的一款,可投PC模式的手機了。
前一臺27英寸4K顯示器的價格在2000元左右,而一臺55英寸的4K電視價格甚至不到2000元,那么我們為什么不選擇尺寸更大的電視,來代替顯示器呢?
其實電視與顯示器之間是否能夠相互替代的爭論已經延續多年,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隨著小米等新興電視廠商強勢入局,主流級別的電視價格斷崖式下跌,在價格與尺寸方面相較顯示器更加具有優勢,畢竟近似的價格可以買到55英寸的液晶電視。
這樣讓很多用戶開始有這種想法:同樣的價格我們是否買一臺電視當作顯示器來使用就更劃算呢?然而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電視替代不了顯示器。下面筆者就來詳細解釋一下,電視機為什么不能當顯示器來用。
色彩調校與展現風格不盡相同
電視由于更加偏向娛樂化,所以在色彩的調校上,更多的是為了討好用戶眼球眼球。比如呈現綠色植物的畫面,電視可能就會優化色彩,使其變成艷綠色,盡管稍暗一些的綠色會更加真實,但艷綠色無疑更加討好眼球。同時電視與顯示器使用的色彩標準完全不同,目前顯示器的所使用的色彩標準為sRGB,而電視則使用Rec.709標準或是少數DCI-P3標準。
顯示器之所以會最大程度的顯示出精準的顏色,是由于用戶的日常需要。因為我們使用顯示器無論是修照片,還是打印等都需要最真實的畫面效果,如果顏色偏差較大的話會影響到作品的整體效果。比如我們要打印一張照片,在電視上顯示出的是鮮紅色,而打印出來卻變成了暗紅色。顏色調教的不一致也致使電視終將不能放上桌面使用。
二者灰階不在一個范圍
電視與顯示器之間除了色彩不在一個標準之外,對于灰階顯示的范圍也完全不同。通常情況下,我們以0~256之間的灰階來測量屏幕的還原能力。對于專業顯示器而言,由于需要進行文字或圖像處理工作,所以顯示器基本上可以顯示出0~256之間的灰階,也就是說,顯示器能全部顯示出從純黑到純白分成的256階。而電視對于灰階的還原能力則沒有這么苛刻,大多數只能顯示出16~235之間的灰階,在16以下的16以下的全顯示為黑色,235以上的則全顯示為純白色。
對于這樣的差異,不僅對于需要做圖,注重色彩表現的用戶是一個災難,就算是普通用戶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比如游戲中暗處和亮處的一些細節丟失了你可能被伏擊;看照片時,由于細節丟失,讓照片魅力大減;在制作excel等表格的時候,由于黑、白、灰呈現的不精準,可能要費很大力氣才能夠看清。
電視的文字銳度與清晰度不夠
電視的基本用途是用來播放電影或顯示游戲畫面,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畫面都是動態的。因此在研發液晶電視時,會針對動態畫面進行優化,加強動態畫面的清晰度,但副作用是顯示靜態畫面時則沒有這么出色。事實上電視顯示文字不夠清晰不是分辨率低造成的,即便是4K電視也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問題。這主要是由于圖像銳化過渡等問題讓文字不夠清晰,讓人看起來比較吃力。
而顯示器則恰恰相反,其定位是面對以設計制圖,排版設計為主的消費者。他們工作的內容基本上都是以靜態畫面為主,因此顯示器的調教偏向于靜態畫面,這樣在文字的清晰度以及色彩、灰階的準確性方面會更加優秀。
寫在最后:
不少人認為,電視與顯示器終究會成為一類產品。其實早在多年前,就有廠商曾推出過這類產品,比如顯示器支持內置TV模塊,在IC芯片的調校上試圖做到文本、視頻兩者兼顧,但實際上的效果并不令人滿意,加上昂貴的價格,這類產品早已經被市場所淘汰。
其實電視與顯示器之間是否能夠相互替代的問題已經延續了很多年,兩者在很多功能上都有重疊,只是在使用場景上不盡相同。目前來看,電視與顯示器很難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如果只用電腦來打游戲看電影,那么完全可以用大屏電視來充當顯示器,但如果需要辦公場景,那么電視最好不要充當顯示器來用。
(779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