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一定還記得2022年11月30日,ChatGPT正式發布并迅速成為人工智能領域新“頂流”的那一刻——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也讓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走入大眾視野。
到人工智能的定義,繞不開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它與人類智能的關系。英國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先驅阿蘭·圖靈在1950年發表的《計算機與智能》一文中提出的“圖靈測試”,就是通過玩人類語言的“模仿游戲”來測試機器是否具有智能。美國哲學家約翰·塞爾在1980年提出的“中文房間”問題,則從圖靈測試的反面進一步反思“智能”的本質:如果測試者能用漢字手冊將中文問題的答案用英文寫下來,那么即使測試者不懂中文,在觀察者眼中也等于完全掌握了中文。這一哲學假說的初衷,是揭示“智能”與“意識”的關系:智能行為是否需要主觀意識活動的參與?“無意識”就是智能嗎? 因為涉及到如何判斷什么是“智能”這一根本問題,所以也成為了人工智能領域的著名難題。無論是圖靈測試還是中文房間問題,默認的隱含條件都是:智能是人類智能,人工智能是人類智能的模仿;評價人工智能的標準是能否模仿人類,而模仿不僅包括行為的模仿,還應該包括行為背后“動機”的一致性。
人性=智慧?
在斯皮爾伯格2001年的電影《人工智能》中,機器人男孩大衛被賦予了愛與被愛的人類情感,代替了一對夫婦丟失的孩子。然而,一旦真正的孩子回到父母身邊,大衛卻立刻被拋棄,送往機器人屠宰場。模擬人類情感在機器世界是一種不合理的冗余,構成了道德困境,越像人,困境就越深。一旦人工智能擁有了人類的思維和情感訴求,“機器權利”的話題就會隨之而來。熱播的美劇《西部世界》就深刻刻畫了這一主題:人性的墮落讓機器越來越像人,那么它們是否也應該像人類一樣受到平等對待?至少,好萊塢編劇已經把觀眾的情感天平傾向了更“像人”的機器。人工智能是要復制一個具有“人性”的人類自我形象?還是應該創造出一個擁有人類優勢、超越人類存在的新物種? 按照這樣的理解,人工智能的最終意義將是:人類像《創世紀》中的諸神一樣,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出一群人,而這些人最終會擁有自己的意志,并“殺死”他們的創造者。這正如皮耶羅·斯卡魯菲在《智能的本質》一書中指出的:機器最終會取代人類的論調,所謂的奇點論,已經從本質上脫離了科學的語境,成為了后宗教時代的一種新宗教。[1] “信仰**,你就會擁有永生”是嘲諷邪教的標準句型,而將這種句型運用到奇點論中,毫無違和感。
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世界科學知識與技術倫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了一份關于機器人倫理的報告(草案)。[2]報告重點探討了如何處理人類與自動化機器的關系,如何建立機制平衡機器制造商、銷售商和終端用戶之間的責任分擔。相比于“人性”機器給人類帶來的困擾,更緊迫的困擾來自于“人性”本身:如何確保人類編寫的算法代碼不包含惡意?如何防止每個人的數據資源成為牟取壟斷利潤的工具?人們如何真正為自己的命運負責,而不是將其推卸給“不可理解”的機器?顯然,連人類都無法掌控的復雜多變的“人性”不僅難以實現,也沒有必要附加在機器身上。用機器的精準和高效來彌補因生理和情緒因素而無法控制的“人性”。 具有“人性”的機器顯然無法從“智能”的角度給人類帶來更多幫助。
模擬=智能?
“人工智能”一詞中的“人工”一詞,意為“人造的、人造的、非自然的、虛假的”等,實際上并不包含“模仿”或“模擬”的含義,“人工”的??中文譯名亦是如此。然而,標志著人工智能重大進展的事件,總是來自于對人的行為的模擬。在2009年撰寫的具有影響力的人工智能教科書[3]中,Stuart Russell和Peter Norvig從內、外表征的角度,提出了人工智能的四種不同定義:像人一樣思考的系統;像人一樣行動的系統;理性思考的系統;理性行動的系統。其中,“理性”被作為認定人工智能的標準之一。 可惜,何為“理性”就跟何為“智能”一樣模糊——定義“理性”而不帶“人”,比定義“智能”而不帶“人”更不可思議:我們可以理解動物具有一定的智能,如大猩猩會使用工具,實驗鼠能通過獎懲“學習”某些能力,昆蟲、鳥群、魚群等表現出“群體智能”,但我們無法想象這些動物能具有“理性”——邏輯推理就等同于“理性”嗎?從1997年IBM的“深藍”首次戰勝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帕斯特羅夫,到去年開始AlphaGo橫掃圍棋界,“人機大戰”總是備受關注:媒體夸大其詞,像是兩個物種的對決。然而,棋盤兩邊的棋手都是人類,AlphaGo運行的也是人類編寫的算法。 所謂“人與機器”的較量,其實正體現了人工智能領域重要的“莫拉維克悖論”:“讓計算機像成年人一樣下棋相對容易,但讓計算機擁有一歲小孩的感知和行動能力,卻相當困難,甚至不可能。”邏輯推理等人類智能所特有的能力,只需要極少的計算能力;而無意識的本能、技能、直覺,則需要巨大的計算能力[4]。雖然AlphaGo可以利用谷歌的TPU以每秒數百萬億次的運算,推斷出每一步棋的勝負概率,但它還無法完成自己下棋這種幾乎不需要智能的簡單動作。人類的知識體系才發展和建立了幾千年,而人類本身則是幾十萬年自然進化的結果,人類對自身和自然的奧秘還知之甚少,所以目前的人工智能只能模擬那些程序化、結構化的思維過程,比如邏輯推理。
然而,人工智能在模擬人類解決問題時,總有一些似是而非的事情:比如把圍棋的直覺和判斷轉化為勝負的概率計算;比如把翻譯中對語義和語法規則的理解轉化為大規模詞匯和短語匹配。這些計算和匹配是否就等同于“模擬”人類的思維和智能?丹麥計算機科學家埃茲格·迪杰斯特拉(Ezger Dijkstra)對此有一句名言:“機器是否會思考,與潛艇是否會游泳的問題非常相似”——人工智能對人類思維和行為的模擬,并非形神兼備的完全照搬,甚至人類的機制本身也還有太多未解之謎。人工智能需要以一種全新的形式來定義和表達智能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模擬只是最初的第一步。
計算=智能?
2006 年,會議 50 年后,與會者在達特茅斯重聚。從左至右:摩爾、麥卡錫、明斯基、塞爾弗里奇和所羅門諾夫
1956年,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達特茅斯學院舉行的夏季會議上,約翰·麥卡錫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被稱為“人工智能之父”。他給人工智能下的定義是:“制造智能機器,特別是智能計算機程序的學科與工程;它與通過計算機研究人類智能的過程有關,但不限于生物學成果的應用。”[5]“智能是在環境中通過計算實現目標的能力。人類、許多動物和機器都存在不同類型和水平的智能。”[6]他還認為,沒有一個可以脫離人類智能去理解的絕對智能定義。其原因在于“我們目前還不知道什么樣的計算過程可以整體上稱為智能。我們目前只了解計算機制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有些程序只能說實現了‘某種程度’的智能。”[7]
從這個角度看,“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者們不得不承認,“人工智能”是一個很難準確定義的概念,而這一點其實早在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上艾倫·紐厄爾和赫伯特·西蒙就指出了。然而,從圖靈設計通用計算機到AlphaGo對世界頭號棋手柯潔的絕對勝利,80年來,人工智能從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發展到如今幾乎滲透到所有行業的“算力”,其基于圖靈機的通用計算的本質并沒有改變。因此,智能=計算,人工智能=機器計算的等式已經成立。
進入21世紀,隨著大數據的爆炸式增長、硬件遵循摩爾定律的發展,人工智能研究的核心集中在機器學習領域。掌握了學習的能力,就相當于掌握了不斷成長和發展智力的能力。根據佩德羅·多明戈斯在《大師算法》[8]中的總結,機器學習算法分為5個不同的流派,分別是:符號學派,把學習看作符號表達和邏輯推理,主要算法是逆向推理;聯結主義學派,認為學習需要模擬大腦神經元的機制,主要算法是反向傳播;進化學派通過模擬遺傳學和生物進化來設計算法,即遺傳算法;貝葉斯學派,注重利用貝葉斯概率推理,樸素貝葉斯算法、貝葉斯網絡是其主要算法;類比學派,通過推斷事物的相似性來學習,主要算法是支持向量機。 這五個學派的源頭,來自于兩種不同的人工智能理念。一是通過邏輯表達來概括人類思維的過程。以麥卡錫為代表的早期人工智能專家通過符號邏輯推理設計人工智能,發展出“專家系統”、“知識庫”等早期人工智能應用,都是這一概念的延伸。二是從生物學角度模擬人類思維的產生。1943 年,沃倫·麥卡洛克和沃爾特·皮茨發表了《神經活動中固有思維的邏輯運算》[9] 論文,建立了神經元模型。隨后,弗蘭克·羅森布拉特于 1958 年構建了第一個由兩層神經元組成的神經網絡——“感知器”。進入新千年,當互聯網大數據驅動的人工智能熱潮興起時,通過邏輯推理構建的“專家系統”和“知識庫”已被淘汰和遺忘。 而曾經因為計算能力的限制而被忽視的神經網絡則開始蓬勃發展:語音識別、機器視覺,以及大名鼎鼎的AlphaGo,無一不是依靠神經網絡的“深度學習”支撐起來的。
但無論是通過人性、模擬還是計算,它們最終都極有可能走向同一個地方。在《終極算法》中,多明戈斯試圖將機器學習五大流派的優勢結合起來,設計出一種能夠解決各種問題的Master算法。根據他的分析,五大流派的方法最終都可以簡化為邏輯方法或概率方法,而他認為將二者統一起來的“馬爾可夫邏輯網絡”將很可能是最終的Master。事實上,人工智能目前的應用就是多種算法融合的結果,比如AlphaGo利用深度神經網絡與自己對弈,再通過蒙特卡洛搜索優化貝葉斯網絡計算獲勝概率。或許,能夠適應所有應用環境的“終極算法”(Master Algorithm)或“元解決方案”將是邁向人類既渴望又畏懼的具有“人性”的“通用人工智能”的關鍵一步。 但正如前文所指出的,由于“人工智能”的定義中沒有對什么是“智能”有一個整體的界定,目前所有“人工智能”相關領域都還未超越通過圖靈機的數學方法解決單一問題的范疇。麥卡錫曾感嘆:一旦人工智能被用于解決某一領域的問題,這些問題就不再算是人工智能問題了。理解“智能”本質的過程很像一個“去神秘化”的過程,正如看似普通的機械自動化在歷史上曾一度被視為“魔術”。一旦利用計算機的數學計算來實現某些“智能”行為,這些行為就不再顯得很“智能”了。
機器+計算的人工智能只是人們探索智能本質的一條路徑,無論是“智能云”,還是作為基礎設施的計算平臺,都還是自動化工具的延伸。既然我們仍然無法對智能進行整體定義,那么人工智能的探索,除了機器計算,至少應該在充分融合生物學、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前沿之后,尋求一個更加合適、合理的定位。“哲學”曾作為探索世界規律的入口,催生了現代自然科學體系;而“人工智能”或許是人類認識自身、認識生命終極奧秘的入口——這個入口應該更加寬廣。
[1]《智能不是人工智能:皮耶羅·斯卡魯菲》,任力、張建宇譯,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年2月第一版
[2]
[3]Stuart Russell 和 Peter Norvig,《人工智能:一種現代方法》(第 3 版)(英國埃塞克斯:皮爾遜,2009 年)
[4] 莫拉維克悖論
[5]人工智能是制造智能機器(尤其是智能計算機程序)的科學和工程。它與使用計算機理解人類智能的任務類似,但人工智能不必局限于生物學上可觀察到的方法。
[6]智能是實現世界目標的能力的計算部分。人類、許多動物和一些機器都具有不同種類和程度的智能。
[7]問題是,我們尚不能概括地描述哪些類型的計算程序可以稱為智能。我們了解一些智能機制,但并不了解其他機制……此類程序應被視為“有點智能”。
[8] 大師算法:佩德羅·多明戈斯,黃方平譯,中信出版社,2017年1月第一版
[9]神經活動中內在觀念的邏輯演算:數學生物物理學公報,5:115-133,1943
知道嗎,現在有一款產品可以將你家里的閑置電腦秒變智能管家?沒錯,就是AiNAS!這簡直是智能家居領域的一次革命性突破。想象一下,你家里那臺已經落灰的老電腦,竟然能變身為一個高效的數據管家,為你提供安全可靠的存儲空間。而且,AiNAS還具有遠程控制家電的智能功能,讓你足不出戶就能掌控家中一切。
這聽起來是不是很酷?作為一個熱愛科技的宅男,我簡直迫不及待想要了解AiNAS的更多秘密。它究竟是如何實現這種"秒變"的?憑借什么技術優勢,能夠在智能家居領域獨樹一幟?讓我們一起來揭開AiNAS的神秘面紗,探尋這款產品背后的科技魅力。
AiNAS:閑置電腦的"變身記"
AiNAS的核心理念,就是充分利用家庭中閑置的電腦資源,為用戶提供智能家居服務。它通過軟硬件的完美結合,將普通的電腦"秒變"為強大的智能管家。這種創新性的設計,不僅能夠為用戶帶來便捷的體驗,也體現了AiNAS的環保理念。
從功能上來說,AiNAS主要提供三大服務:數據存儲與備份、智能家居控制、以及環保節能。首先,它能夠利用閑置電腦的存儲空間,為用戶提供安全可靠的數據存儲和備份服務。有了AiNAS,再也不用擔心手機照片丟失或電腦文件損壞了。
其次,AiNAS還具有智能家居控制的功能。通過遠程訪問和控制,用戶可以實現對家中設備的智能管理。比如說,你可以在外出時通過手機APP,遠程開啟空調或者監控家中情況。這種便捷的體驗,讓生活變得更加智能化。
最后,AiNAS還體現了環保節能的優勢。它充分利用家中閑置的電腦資源,避免了購買專門的存儲設備,從而減少了電子垃圾的產生。這不僅能為用戶帶來經濟實惠,也為保護環境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技術創新:AiNAS的"秘密武器"
AiNAS之所以能夠在智能家居領域獨樹一幟,關鍵在于它所采用的前沿技術。作為一款融合了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尖端技術的產品,AiNAS憑借自身的技術優勢,為用戶提供了全新的智能家居體驗。
首先,AiNAS采用了基于云端的智能控制系統。它將復雜的計算任務分散到云端服務器上執行,大大提高了系統的響應速度和處理能力。同時,云端系統還能夠實現遠程控制和數據備份,確保了用戶數據的安全性。
其次,AiNAS還運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對家電設備的智能識別和控制。它能夠自動識別家中的各種電器設備,并根據用戶的使用習慣進行智能推薦和控制。比如說,當你回到家時,AiNAS會自動開啟空調和照明,營造舒適的居家環境。
此外,AiNAS還采用了先進的數據壓縮和加密技術,確保了用戶數據的安全性和傳輸效率。它能夠實現對數據的實時壓縮和加密傳輸,大大節省了網絡帶寬,同時也提高了數據的安全性。
市場前景:AiNAS的"無限可能"
根據行業分析,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進步,利用閑置設備實現智能家居功能的解決方案將會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AiNAS正是順應了這一趨勢,通過創新性的產品設計,為用戶提供了一種兼具環保和智能的全新選擇。
數據顯示,在過去一年內,AiNAS產品受到了較大關注,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增長趨勢。這表明該產品在智能家居領域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業內人士認為,隨著AiNAS的不斷完善和推廣,它必將成為智能家居領域的一顆新星,為用戶帶來更多驚喜。
作為一個熱愛科技的宅男,我對AiNAS充滿了期待。它不僅能夠為我提供便捷的智能家居體驗,還體現了環保節能的理念。相信在不遠的將來,AiNAS必將成為每個家庭必備的智能管家,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智能、環保、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