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開春敢裝新機的不是土豪就是勇士,而我可能是個烈士:2699元入手微星1066紅龍吃雞顯卡,朋友小嘴兒一撇連連揶揄我“太奢侈”,要知道這塊顯卡去年夏天時也就不到2千塊。不過今年打游戲剪視頻顯卡是剛需,多出700塊就當為盡快上手爭取一些時間,最后還要選一款散熱外觀俱佳的機箱,我選擇了酷冷至尊毀滅者III至尊版,標配預裝前2后1三只RGB風扇,酷夏也可保證透心涼,而鋼化玻璃側透則讓主機光污得到最好的展示。接下來我就將機箱使用體驗分享給大家。
包裝不止這個紙箱,還有強度硬度很高的厚紙框架特殊加固,比木架輕便易拆,又極大的防止路途顛簸造成的機箱損壞,撕去幾層塑料覆膜,包裝完好無損。
這款機箱型號為MB500,屬于酷冷至尊毀滅者系列的第三代,預裝三風扇即為至尊版。機箱本尊尺寸為494mmx211mmx475mm,分量比一般機箱沉一些,用料很講究。
正面機甲風,線條和前臉下部的防塵網造型很容易讓人想起毀滅者的前幾代作品,這枚COOLER MASTER的LOGO銘牌反光效果不錯,可謂畫龍點睛。
主機電源開關、重啟鍵和前端USB接口都安置在頂角斜面上,按鍵或插拔設備更方便,兩個USB口都是3.0接口,開機后居中電源鍵周圍可以發出白光,右側安置一個白色LED硬盤讀寫指示燈。頂部有磁吸式防塵網,方便拆卸清灰。
隨機附帶兩份紙質說明,一份三包卡,一份安裝指導,螺絲、扎帶和燈控線等六大附件均藏在電源倉的自封袋中。側板鋼化玻璃右下角貼有易碎警示貼。
4mm無邊框大側透鋼化玻璃板,透視效果非常大氣,包括機箱風扇底板等內部構造一目了然,玻璃略顯茶色,與機箱黑色和內部燈效可以配合出不錯的氛圍。
側板固定依靠下側鐵片嵌入主機凹槽,上部用兩個螺絲固定,結實又穩定。機箱內部空間很寬敞,兼容ATM,MicroATX,Mini-ATX主板,自由度比較高,大空間也可以提供通透的散熱風道。
后置1個、前置2個120mm7葉RGB風扇特寫,風扇也是酷冷至尊自家作品,可以看到生產日期為2018年3月。
前置的兩個風扇,靠下的風扇是鉚釘式固定,上面的則是自攻螺絲固定。此處可以將風扇拆下改裝冷排,支持最大360mm的冷排,但厚度上限為50mm。2個120mm風扇也DIY換成140mm的規格。
三只風扇均為RGB版本,因此機箱自帶一轉三RGB控制線及電源線;此外還自帶一個控制器,可以手動控制燈光效果。
藏在電源倉里的配件,包括主板螺絲柱、螺絲、扎帶和風扇燈控線等等。
祭出酷冷至尊自家電源一枚,MWE500銅牌,非模組,可以提供穩定充足的電力支援,性價比不錯。
先將電源倉蓋板卸下與電源后端固定好,再從電源倉尾部塞入,用螺絲完成固定即可。獨立的電源倉可以保證電源散熱不受干擾,運行更加穩定。
機箱一共支持2個HHD和2個SSD硬盤位,其中SSD在機箱內測貼于底板固定。
而HHD倉位與電源倉共用空間,倉盒要從右側抽出,并兼容SSD的安裝,也就是說這款機箱最多可以同時固定4塊SSD。
開始裝機,直接把舊機箱的主板+CPU+內存遷移過來,擰緊6顆螺絲固定。
合理的分層空間設計和開孔讓酷冷至尊毀滅者三代擁有靈活自由的背線布置方式,保證從側透機箱內部格局規整清爽。逐一接好機箱跳線到主板之上,即可開機。下圖還未接好RGB控制線,光污染還未成型。
接好燈線后風扇光效完美。如果主板支持RGB接口,可以直接用軟件控制風扇燈效。
目前配置為華碩B350-Plus,威剛XPG DDR4 2400 8GBx2,CPU是AMD Ryzen 5 2400G略弱。一開始考慮不上獨顯只開核顯,后期明顯沒忍住,可見裝機切忌考慮不周,尤其是對自己的需求模棱兩可之時不要輕舉妄動。如今顯卡足夠應對游戲和視頻剪輯需求,處理器可以擇時升級農場2代。
換個角度看光效,內存和CPU原廠風扇都不帶燈效,微星GTX 1060 Gaming X 6GB燈效更顯眼。老司機看了說光污還不夠,日后再進行改裝和擴展吧。
利用三合一RGB燈控可以統一設置燈效,各顏色可設為常亮或呼吸燈效果,并可以設置為多種顏色交替切換,也有直接變色和呼吸輪換兩種形式。不過線控操作必須打開側板;如果主板支持同步燈效,直接接入主板用軟件控制,可以實現更靈活的燈效設置。
總結
優點:總得來說,酷冷至尊毀滅者三代至尊版用料足,做工精,頂角斜面控制區操作方便,內部布局合理,主板兼容性好,背板走線靈活,可以保證整潔清爽的機箱布局。4mm鋼化玻璃大側透與三只預裝RGB風扇配合可以實現非常養眼的光污染,并可以利用控制器實現燈效控制。略帶機甲風的前面板兼具科技與時尚感,顏值方面也可圈可點;此外,三只風扇風路通透,進氣孔、防塵網一應俱全,可以加強主機散熱防塵能力,并支持前置最大360mm冷排,頂板還可新增兩個120mm風扇,即使盛夏襲來,主機散熱也不會再有顧慮。
缺點和建議:RGB控制器只能置于機箱內,開箱才能操作,并且無法固定放置,望能改進;無光驅位,頂部無法安裝冷排,有這兩種需求的裝機黨需要注意。
作者:atebnc
果你打算從網上買一臺電競主機,然后你會打開京東組裝電腦或者天貓DIY主機銷售頁面。但是,一眼望去,亂花漸欲迷人眼。那么,什么配置才能被稱作電競主機呢?
我們從京東和天貓上找出銷量前20的售價為4000-5000元的產品,然后將它們放在一起進行規格上的橫向對比和分析,通過數據對比發現問題,得出最佳導購建議。
銷量前20的售價為4000-5000元的產品
首先我們給出本次調研的最終結論:
核心配件——CPU、顯卡、主板
調查報告:在4000-5000元DIY主機市場,顯卡、主板等核心配件的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主板是清一色的B150M,顯卡則齊刷刷GTX 1060,唯獨在CPU選項上有明顯的高低之分,但是卻無一例外的反應在了最終價格之上——CPU要么是i5 6500,要么就是i7 6700。此外,絕大多數B150M主板都非零售版本,是否存在“以次充好”者我們暫不敢妄下定論;而GTX 1060顯存也分3GB和6GB兩種版本,在意顯存大小的游戲用戶需要留意。
注意事項和導購建議:
①:顯卡方面,GTX 1060要特別留意顯存大小。在顯示核心和顯存大小一定的情況下,推薦大品牌,核心品質有保障。
②:處理器方面,從低到高有分別有i5 6500、E3 1231 V3以及i7 6700可供選擇;到底選擇老平臺的神U,還是新平臺的i5或者i7,全憑你的個人喜好。
③:主板方面,雖然全部“貴為”B150M,但是存在很多商家的“特供版”,和零售版本相比,配置上簡化了不少。作為平臺穩定的基石,我們建議用戶在小范圍內有針對性的進行規格對比,比如說接口數量、供電模塊、做工用料等等。
消費存儲——SSD、硬盤、內存
調查報告:4000-5000元DIY主機的同質化現象還體現在存儲設備的配置上。SSD基本上都是120/128G規格,但也有少量不提供SSD;同時,商家基本上都放棄了傳統硬盤的選項,只有少數幾家提供SSD和硬盤二選一的方案;內存方面則基本都是8G容量,但也有少數提供16G內存、也有甚至不提供內存的商家。不管是出于何種原因,作為電腦的必備配件,商家不隨機提供內存之舉強烈不提倡。
注意事項和導購建議:
①:對存儲空間無特殊需求者,推薦SSD選項,但128GB筆者個人感覺不夠使用,選擇256GB SSD。如果確實需要海量存儲,不妨單買一塊1TB硬盤,畢竟傳統硬盤現在已經相當便宜;盡量選擇一線品牌,比如說三星、閃迪等。
②:內存方面,8G是底線,但是如果你所偏愛的主機只提供4G內存,不妨綜合考量利弊,畢竟內存價格也不貴,大不了單買。但是需要特別留意的是,有些主機是不提供內存選項的。此外,如果同為8G選項,在同等條件下,盡量選擇一線品牌,比如說金士頓、芝奇、海盜船、金邦等;同時,在內存特色方面也應該有所考慮,比如說是否高頻版、是否帶有散熱片、是否帶燈等等。
機電散——機箱、電源、散熱器
調查報告:4000-5000元DIY主機中,品牌ATX中塔機箱占絕對主流,但是對小機箱情有獨鐘的朋友也有機種可供選擇;電源方面則是400W和500W各占一半,同時這里還充斥著少量被動式電源,放到一起一對比,那是相當的扎眼;在散熱方式上可謂五花八門,好點兒的甚至有一體式水冷,差不多點兒的也有4熱管側吹散熱器可供選擇。
注意事項和導購建議:
①:在4000-5000元價位DIY主機市場,機箱的選擇完全看個人喜好,但是對機箱的偏愛不能最終成為購買行為的決定因素,避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②:散熱方面,3000元價位基本都是入門級的鋁鰭下壓和雙管側吹,這種情況下我們建議選擇大風扇,靜音優先。而對于一體式水冷的散熱方式,如果沒有特殊需求,不建議,畢竟一體式水冷噪音大,而且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非要在此加大投入的話,其他配件勢必有所縮水。
③:最后在說電源,400W主動式是底線,同等情況下,盡量選擇大品牌。
那么,我們為何得出以上結論呢?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詳細分解↓
源:太平洋電腦網
雖然“吃雞”的熱度早已不復當年,但是“吃雞主機”依舊是電商DIY整機們的重要宣傳點。
不過對于千元出頭的“吃雞”DIY整機來說來說,噱頭占了絕大多數,能真正做到流暢運行的寥寥無幾。
但是要在要在這價位(1500元以內)自行組裝一臺真正能流暢“吃雞”的主機,對于DIY愛好者來說也不算什么不可完成的任務。
特別對于“圖吧垃圾佬”和DIY硬件編輯等群體來說,實現這種要求更是一種樂趣。
這種“低價格高性能”的裝機要求比高價堆頂級硬件更考驗硬件知識,也更有成就感(主要是窮),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千元吃雞主機”的可操作性。
關鍵在于CPU千元流暢吃雞并不難
電腦版“吃雞”主要是考驗顯卡和CPU的性能,能在1080P下畫質三高(抗鋸齒,材質,可視距離)條件下每秒幀率穩定在60幀率以上是“暢玩”的基本要求,只能在全極低設置下打開游戲的方案并不在本文的考慮范圍內。
廢話不多說,我們先來簡單看看如今各大貼吧、論壇和群聊中“千元吃雞”的三款比較主流的四大件(CPU+主板+顯卡+內存)搭配。
穩妥搭配型:酷睿i3-9100F+H110+RX580 4G+1600 DDR3 8G*2/2400 DDR4 8G 1200元
復古懷舊型:至強E3 1230 V2+B75+RX580 4G+1600 DDR3 8G*2 1100元
膽大包天型:至強E5 1650+X79+RX580 4G+1600 DDR3 8G*2 1000元
從這幾個主流配置單可以看出,4GB版本的RX 580和雙通道16GB(8GB*2)DDR3內存是首選的顯卡和內存搭配,最主要的差異在于CPU和主板。
隨著“挖礦熱”的逐漸散去,有大量“礦卡”被商家“保養”后流入到消費市場,而4GB版本的滿血版RX 580(非2048SP)由于極高的性價比而備受DIY玩家們推崇。
非礦卡的二手價格在450元左右,部分礦卡的價格更是在350元以內,但是卻能滿足流暢“吃雞”的要求。
同價位完全沒有對手,雖然在滿載狀態下的功耗和發熱直逼RTX2080Ti,但它仍在是千元級吃雞主機的首選顯卡。
而內存普遍選擇用兩條1600Mhz的8GB DDR3組成雙通道也是得益于該搭配的超高性價比,一套16GB雙通道裸條組合的成本不足200元。
但在“吃雞”等游戲表現上也不會明顯落后于主流的DDR 4內存,自然也是備受“垃圾佬”們的歡迎,加上DDR3內存成熟的技術和大部分商家都提供的一年以上質保,翻車的可能性較低。
穩妥搭配型:酷睿i3-9100F+H110
酷睿i3-9100F搭配H110屬于目前市面上最穩妥的選擇,i3-9100F的散片價格已經降到460元附近,線下的價格更是在降到450元以內。
而一塊一線品牌(微信、技嘉、華碩)的二手H110主板價格早已降到百元附近,大部分型號只需要刷BIOS就能直接用上B0步進的i3-9100F。
為保證穩妥也可以直接購買刷好BIOS的主板,搭配16G(8GB*2)DDR3內存的套裝價格一般在360元左右,性能表現上也完全能滿足“三高”吃雞的需求。
選擇DDR4版本的主板也可以先安裝單條8G 2400 DDR4內存再在日后升級,部分主板還帶有M.2接口等,還有一定的后期升級能力。
復古懷舊型:至強E3 1230 V2+B75
而至強E3 1230 V2+B75的經典搭配不用多說,這款將“E3神教”推向高潮的一代神U搭配RX580流暢吃雞沒有太大壓力。
如今含散熱器的價格在450元左右,性價比非常突出,在不考慮這是一款老產品的情況下該搭配還是非常有競爭力的,搭配16GB雙通道DDR3內存在日常應用中也有相當不錯的性能表現。
這種“復古”搭配的缺點也非常明顯,這套平臺的后期升級能力基本為零,接口方面也比較匱乏,畢竟這是八年前的處理器和芯片組,我們也不能強求太多。
加上那幾代至強E3處理器在多年后的性價比依然比同一代的酷睿系列處理器高,這款處理器依然是“上古”中高端平臺里的香餑餑,畢竟在性價比面前拓展性和系列型號什么的都是浮云。
膽大包天型:至強E5-1650 +X79
除了新平臺搭配魔改舊主板、性能不落伍的舊平臺外,部分DIY玩家還打起了一些非主流處理器的主意,一眾在英特爾32nm和22nm時代的至強E5系列處理器被“垃圾佬”們發掘出不少應用潛力。
以至強E5-1650為例,這顆六核十二線程的32nm工藝CPU在超頻之后的某些跑分成績甚至不亞于酷睿i5-9400F,而這些需要搭配專用的X79、X58等芯片組的主板使用。
主流品牌早已停止生產新品,二手市場的保有量也比較少,如今市面上的產品大多來自華南金牌、磐石至尊和精粵等山寨大牌,新貨的最低價格在250元左右,價格更高的產品會加入了NVMe協議M.2接口、雷電3接口、四通道內存和顯卡交火等功能,拓展性能非常出色。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這類供電用料一般的主板很難穩住E5-1650這種TDP高達130W,峰值功率分分鐘突破200W的“吃電”怪獸。
但是參考它并不弱的性能表現,一整套下來不足500元的價格還是有非常有吸引力的,但是受限于穩定性和兼容性等原因,這種“翻車”風險較大的搭配也伴隨著許多難以排查的小問題。
超頻后的跑分性能雖然好看,但是要維持穩定使用還需要花上不少功夫,只適合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的DIY玩家購買。
這幾套配置均能滿足“三高”特效下暢玩吃雞的需求,在淘寶購入綜合成本最高也只在1250元以內,全套在咸魚等二手平臺購入的話價格還會更低。要進一步壓縮成本,穩妥搭配版本中還可以替換為奔騰G5420或者酷睿i3-8100。
另外兩組搭配也可以換到低一檔的處理器,可選擇的搭配還是非常多的,只要沒有大幅度拖累顯卡的性能發揮即可,更強的處理器只是提高整套平臺的性能上限。
價格看著很美好 但要考慮的事情可不少
除了上述提到的四大件外,還需要考慮硬盤、散熱器、電源、機箱等部件,理論上這幾樣配件加起來可以在200元以內解決,整套配置下來的成本可以輕松控制在1500元以內。
而類似價位的電商DIY主機,在顯卡上可能就差上一大截,要達到暢玩吃雞的需求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而在CPU和主板上選用同等配置的話,整機的成本也會下降到1300元以內,電商DIY整機號稱的千元吃雞神器自然是不值得購買的,而自行DIY的話完全是可以實現暢玩的需求。
不過這一整套配置的性價比雖然看著很美好,這些硬件和價格在各個平臺也比較好找到,性能也的確夠用,但是進入實際操作階段,考慮的事情可不少。
CPU得益于市場價格的透明化,即便是多年前的“洋垃圾”,只要能放在淘寶等主流平臺上出售基本也不會出現假貨或者損壞,只要選擇有店保服務的店鋪,出了問題也比較好處理。
而顯卡、主板和內存里的要考慮的事情就比較多了,這三樣硬件在千元吃雞主機的配置下實際價格依舊非常低。
但是商家還是有非常大的操作空間,選購時最佳的選擇是購買一線品牌個人賣家手中的二手產品。
文中提到配置的硬件基本沒有一線品牌的全新產品留在市場上,因此沒有必要購買新品或者二三線品牌,甚至山寨品牌的產品,既可以避免各種“翻車”的可能,也可以進一步降低裝機成本。
硬盤的最佳選擇是使用已有的舊產品,選擇機械硬盤也不會對游戲過程中的體驗有太大影響,如果選擇固態硬盤的話最好還是選擇一個小容量(120G或以下)的全新產品,在100元左右也有不少選擇(七彩虹、影馳、銘瑄等),穩定性和耐用性有更好的保證。
有一定檢測能力的DIY愛好者可以挑戰三星、英特爾和東芝等有原廠顆粒大廠的企業級“洋垃圾”,在性能和性價比上還有許多可操作空間。
而機箱在這價位的主機上也可以隨意一點,不用機箱直接裸奔甚至DIY機箱(甚至有網友用礦泉水桶、鞋盒等進行DIY)都是可行的選擇,而50塊也能在二手平臺或者線下電腦城掏到一個不錯的機箱。
但在散熱器和電源這兩個可以影響性能發揮的硬件上,追求極致性價比的朋友就需要做更多的準備,特別是準備選用“上古”E5平臺進行超頻等操作的朋友,一個額定功率在500W以上的電源才能維持平臺的穩定運行。
而散熱器也要進行一定的升級才能更好地發揮性能,而選擇新酷睿i3或者主流老至強E3平臺也只需要一個Intel原裝散熱器即可,電源方面選用一個一線品牌400W額定功率的二手產品也足以滿足RX580的運行需求了
千元吃雞雖美好 但適合自己最重要
雖然需要不少折騰,但是千元級別(全套價格在1500元以內)主機要實現流暢并不會有太大問題,追求極致性價比還能進一步壓縮成本。
性能方面在同價位也還有提升空間,不過這個時候還是得給大家潑一盤冷水,這種平臺配置還存在顯卡發熱大、整機功耗高、后期升級能力差、硬盤的假貨和噪音大等一系列影響使用體驗和穩定的問題。
雖然這些問題大多可以通過刷寫固件(顯卡和主板BIOS)、自行拆解清灰、深度設置優化等需要一定軟硬件知識的操作來改善或完美解決。
但是對于絕大多數的普通消費者來說,可能就跟購買一些低質量的電商DIY整機一樣,在購買的階段已經“翻車”,在后期裝機和使用中也難以進行補救,沒有專門的渠道和一定的專業知識往往難以買到讓人滿意的部件。
對于囊中羞澀的朋友來說,這種將“洋垃圾”組合起來的操作的確是一個有吸引力的選擇,對于想挑戰自己電腦知識儲備的朋友也是一種非常有趣的實踐方式。
不過這種DIY裝機方式并不適合追求省心的朋友和電腦小白,在性價比面前,穩定、舒適、節能都可以適度忽略,但是普通消費者購買價格更高但穩定性和保障都更足的主流產品顯然會是更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