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筆記本cpu型號的后綴越來越復雜,就連一些硬件老炮兒,如果你不是經常關注筆記本行業的話,現在的那些筆記本cpu型號估計你也會看懵,尤其是intel的。今天電腦配置網就來為大家梳理一下現在最新的筆記本cpu型號后綴的含義(蘋果系列的筆記本不在本文討論范圍)。
注:筆記本cpu的型號太過復雜,尤其是intel的,所以沒法像臺式機cpu那樣搞個cpu天梯圖就一目了然。對于筆記本cpu而言,不能簡單的用i3、i5、i7或是Ryzen 3、 Ryzen 5、Ryzen 7來定義它的性能高低。i7一定比i5性能強?后綴G1 G4是什么意思?耐心看完本文會對你在挑選筆記本時大有益處。
筆記本最重要的配件就是cpu,因為它會直接影響到筆記本的性能表現,越好的cpu筆記本就跑的越流暢,不過現在市面上一大堆的筆記本產品,其cpu型號也非常繁多,很容易讓人混淆,只有更準確的了解不同cpu型號后綴的含義,才可以讓你在挑選筆記本的時候更加精準。
一、AMD筆記本cpu型號后綴含義
其實AMD筆記本的cpu型號后綴還是很好分辨的,主要有兩大類,分別是性能取向的標壓版本,cpu型號會有“H”的后綴,比如Ryzen 7 5800H;另一類則是輕薄省電取向的低壓版本,cpu型號會有“U”的后綴,比如Ryzen 7 5800U。
而其它比較特別的后綴也基本上都是這兩類的延伸版本,比如標壓版的還有“HX”以及“HS”。HX代表不鎖倍頻,也就是支持超頻,而HS則是在H版本的基礎上下調一點點功耗,可以用于高性能的輕薄本,它的性能依然要比U系列強很多。
標壓版本的H處理器通常都會用在電競本或更高端的筆記本上,而且擴展性也通常更好一些,比如可以擴展更大的內存,硬盤等。不過強大的性能就會伴隨著更高的功耗及發熱量,所以往往都會通過更大規模的散熱器來壓制,所以本子的體積和重量都要更大一些,并且續航能力也都很一般。當然也有高端的本子可以同時兼顧性能和續航,不過價格也要上一個大臺階,比如微星的GS76或者雷蛇的BLADE 15等等。
U和H是以功耗為劃分,而其中還會有Ryzen 3、 Ryzen 5、Ryzen 7以及Ryzen 9這樣不同等級的區別,當然這個等級就很好理解了,Ryzen 3是4核心,Ryzen 5是6核心,Ryzen 7和Ryzen 9都是8核心。
如果你主要是用來普通辦公、上網的話,選擇U系列的Ryzen 3或Ryzen 5就足夠了。
如果你是想要擁有一定的性能,并且又兼顧輕薄續航,那可以考慮U系列的Ryzen 7。8核心的Ryzen 7除了能輕松應對日常辦公外,甚至可以進行1080P的視頻剪輯,由于是低壓版的處理器,所以它的續航能力也非常不錯,非常適合經常外出的用戶。
如果你是要用來打游戲,對畫質有一定要求的,比如要玩吃雞、看門狗、APEX等,那就建議從H系列開始選,像六核心的Ryzen 5就很適合那些高性價比的電競本,能提供一定的游戲性能,但價格又不會太高。
如果是有剪輯或者更高的繪圖需求,那么H系列的Ryzen 7就更加合適,價格也不會有你想象的那么貴,比如Ryzen 7 5800H+RTX3050顯卡的本子大概六七千就能買到,并且這個類型的本子擴展性也很不錯,后期加個內存、硬盤啥的還能多用幾年。
二、intel筆記本cpu型號后綴含義
和AMD一樣,intel也有標壓的性能版和低壓的省電版兩大類。標壓版一樣常用于電競本及高性能本上,低壓版用于辦公本及輕薄本等產品上。
不過intel筆記本的處理器型號命名很復雜,其實intel以前的筆記本cpu命名還是比較清晰的,跟現在的AMD相似,帶H字尾的是標壓版本,帶U字尾的是低壓版本。
但自從Ice Lake架構的筆記本處理器出來后,它的命名規則就改變了,低壓版本的處理器不再帶有U字尾,雖然前邊一樣會標有i3、i5、i7,但后邊的型號變成了10XX,然后再接一個GX的形式,見下圖。
這里我們來看看實際的例子,上圖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邊是U系列,下邊是Y系列。U系列就是低功耗版本,Y系列則是在U系列的基礎上進一步去壓低它的頻率及功耗,Y系列主要是用于一些追求超長續航或是散熱空間有限的產品上(標壓是H系列,我們放在后邊說)。
市面上常看到的主要還是以U系列居多,除非有特殊需求,不然一般很少有人會去購買Y系列產品。
那我們如何去看Ice Lake處理器的型號呢?前面我們提到的i3、i5、i7,一樣是大致的去分類處理器的等級。
i3是雙核心規格,屬于入門等級,用來辦公是夠用了。至于i3下邊的奔騰和賽揚就不建議大家考慮了,臺式機的奔騰其實還可以,但是筆記本上的奔騰真的是性能太低了,就算是用來普通辦公或上網,那速度也非常考驗你的耐心。
U系列的i5、i7都是4核8線程規格,i7除了三級緩存更大之外,它的性能和i5差不了多少,畢竟核心數都一樣,功耗也沒明顯的區別,除了i7-1068G7稍微拉高了頻率和功耗,一般來說我建議選擇i5性價比會更高一些,有些筆記本掛上i7處理器后價格比i5貴一大截,但性能卻沒提升多少。
下面我們接著來分解,見下圖,豎著看。
紅色方框里邊的“10”代表的是cpu的代數,上圖中的型號就代表是intel第10代cpu。
綠色方框里邊的數字對應cpu的等級,0對應的是i3,3對應的是i5,6對應的是i7,這個數字越大,cpu等級就越高。
黃色方框的數字代表的是cpu的功耗,0是最低的,所以Y系列這個位置的數字都是0,而5是U系列的正常功耗,8則是功耗提升至28W的版本。
最后的G是代表cpu核顯的等級,分為G1、G4以及最高的G7。它們的區別在于核顯運算單元的數量,G1有32個EU單元,是3個里邊最入門的,再加上它是沿用上一代UHD的架構,性能只是略強于UHD620,玩LOL都有點勉強。
而G4和G7就不一樣了,它們屬于IRIS PLUS顯卡,采用最新Xe架構,性能要強不少。比如i5-1035G4,它可以在720P分辨率下,低特效運行GTA5,平均幀數可以達到40幀左右。而G7則可以在1080P下低特效跑GTA5,甚至可以在720P分辨率下勉強跑個PUBG。而且Xe顯卡對編碼支持也很完善,像硬解AV1編碼,應付Premiere 4k調色等都可以,以核顯來說已經算是非常強大了。如果你打算用核顯的筆記本的話,那么G4或者G7都是不錯的選擇。
目前intel筆記本最新的cpu是11代版本,命名規則和我們前邊說的10代基本一樣,不過G7核顯的規格有所升級,i5的G7擁有80個EU單元,i7的G7有96個EU單元,性能也是最強的,如果要挑選高性能輕薄本的話,就可以往這個方向去挑。
接下來我們再說說intel的標壓H系列,目前intel最新一代是H45處理器,采用10納米superFin工藝,并采用Willow Cove核心,而且核心數量都是6核或者8核的規格,可以對標amd的Ryzen 5000H系列。
在說H45系列之前有必要提一下之前的H35。H35雖然標榜的是H,但是它的規格基本上是由低功耗處理器馬甲而來的,根本不能稱之為H系列。所以除非它的價格夠低,并且你也明確知道它的定位,否則就別考慮H35這個系列了。
如果你對性能有一定要求,比如打游戲、視頻剪輯、繪圖渲染等,并且對續航或者輕薄要求不高,那就推薦用H45,它的性能要比之前說的U、Y系列好很多,即便是最低規格的i5-11260H,它的性能也要比i7-1165G7強的多。但是H45處理器內置的核顯性能并不強,它采用的是UHD系列,會比我們剛才提到的Xe核顯性能弱。不過H45系列的本子基本都會搭配中高端以上的獨立顯卡,最入門的也是RTX3050 Ti等級的,所以核顯也就基本可以忽略了。
標壓系列i5處理器六核心的綜合性能,不論是中度游戲或是較為進階的生產力工作,它都可以應付。預算稍微高一點的話,可以上到8核心的i7,性能會更加全面。至于i9系列的處理器我個人不太推薦,除非你真的預算充足,并且需要一臺性能最好的筆記本。因為i9以上的本子價格一般都貴一大截,但是性能對比i7的提升并不大,而且你還要考慮它的功耗和發熱量。
總結:筆記本cpu型號詳解 筆記本cpu后綴字母含義2021版
簡單點的說,挑選筆記本的時候,cpu要先看它是標壓版的還是低壓版的,還要看自己是否需要輕薄本,然后再根據自己的預算考慮是用i3、i5還是i7。追求極致性能的話就用標壓版的,對性能要求不高就在低壓版里邊矮子拔將軍,普通辦公看視頻之類就不用顧慮太多,只要不是老型號的cpu就行。
pu處理器篇
x86處理器的主要參數有型號,構架,頻率,核心/線程數,指令集,緩存,tdp等。
1、型號及命名(這段不是重點,不想看的跳過)
目前在筆記本處理器里intel一家獨大,amd幾乎沒什么拿得出的型號。
amd方面,我本身也不特別了解,反正記住a10>a8>a6>a4就好,fx系列大概相當于apu的a10,即使是a10也低于intel的低壓i5。
intel方面:
性能上,標壓i7>標壓i5>低壓i7>低壓i5>i3>賽揚(奔騰)>凌動atom。core m不好說,定位是i7,性能上肯定小于低壓i5大于atom,主打低功耗。
命名上,以i7 4702hq為例,第一位“4”代表這是第四代酷睿處理器。第二位“7”是產品定位,最高端是“9”,最低是“1”。第三位是步進及集顯,一般“0”到“3”代表頻率提升,“5”以上是高級核顯,再提也是頻率提升,好像也有反例。第四位“2”代表節能版tdp為37w,“0”代表普通版tdp為47w,在i5中代表37w,在低壓中代表15w,“8”代表tdp為28w?!癶”代表不可拆卸的標壓,“m”代表可更換的標壓,“u”代表低壓?!皅”代表是4核,不寫就是2核,i7也有2核的。
.我自己都看暈了,其實命名不要太在意,性能對比cpu天梯圖,很直觀。
2、頻率
同構架比主頻是衡量cpu性能的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只是注意不同構架不能直接比(每一代構架幾乎都是同頻性能提升)。
cpu的頻率有主頻,倍頻,外頻三個部分。
主頻=倍頻x外頻。
主頻即cpu內核工作的時鐘頻率(CPU Clock Speed),表示的是cpu內數字脈沖信號震蕩的速度,由于不同構架下cpu脈沖信號的運行方式不同,可能會出現高主頻低運算性能的情況。
外頻即系統總線的工作頻率,是cpu與主板間的同步運行速度。最近的處理器的外頻普遍是100MHz。外頻和前端總線(FSB)頻率容易混,前端總線頻率是cpu和北橋間的連接速度(現在cpu已經整合北橋),更實質的表現cpu與外界傳輸的速度,外頻為整塊主板的系統時鐘頻率。前端總線這個概念已經漸漸消失了(除了農企fx系列),想詳細了解的自己百度吧。
倍頻指主頻和外頻之間的相對比例關系,最早主頻和外頻是一樣的,后來有了倍頻才使cpu有較大的性能提升。由于有睿頻及降頻,倍頻并不是一個定值,是一個范圍,超頻即拉高倍頻。
.
如下圖i7 4710mq,外頻是100MHz,倍頻是8到35,即主頻范圍是0.8GHz到3.5GHz
3、核心數/線程數
核心數很容易理解,window2000以后的系統支持多核心,系統通過在多個執行內核間劃分任務,極大的提高了cpu的運行效率。
線程是程序執行流的最小單元,這個涉及系統,不詳談,想了解的自己百度。2001年intel提出了超線程技術,使單個物理核心可以同時處理多個線程,進一步提高了cpu運行效率。最早出現在2002年的奔騰4中,但到了core i7才真正把超線程技術發揚光大。現階段超線程技術非常成熟,在日常中,有幾個線程可以說是平時的幾核處理器。8線程不如物理8核,但是比物理4核強得多。
主流i7大多4核8線程(不是全部),桌面i5是4核4線程,筆記本i5是2核4線程,i3大多是2核4線程。amd方面都是物理核心,暫不支持超線程技術。
.
下圖是桌面e7,有幾個框框(線程)自己數
4、緩存
CPU緩存(Cache Memory)是位于CPU與內存之間的臨時存儲器,CPU內緩存的運行頻率極高,工作效率遠遠大于內存。目前的CPU擁有一級、二級和三級緩存(L1 L2 L3 Cache),部分處理器還擁有四級緩存(集顯的顯存)。
一級緩存(L1 Cache)位于CPU內核的旁邊,是與CPU結合最為緊密的CPU緩存,可以分為一級數據緩存(Data Cache,D-Cache)和一級指令緩存(Instruction Cache,I-Cache)。二者分別用來存放數據以及對執行這些數據的指令進行即時解碼。大多數CPU的一級數據緩存和一級指令緩存具有相同的容量。
二級緩存(L2 Cache)是CPU的第二層高速緩存,分內部和外部兩種芯片。內部的二級緩存運行速度與主頻相同,而外部的二級緩存則只有主頻的一半。L2高速緩存容量原則是越大越好,現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4MB,而服務器可以達到19MB。
三級緩存(L3 Cache)是為讀取二級緩存后未命中的數據設計的—種緩存,在擁有三級緩存的CPU中,只有約5%的數據需要從內存中調用,這進一步提高了CPU的效率,常見cpu都有三級緩存(除了amd的少數處理器)。三級緩存早期的是外置,截止2012年都是內置的。它可以進一步降低內存延遲(比內存速度快),同時提升大數據量計算時處理器的性能。
四級緩存(L4 Cache)是最近才有的。其本質是給CPU中整合的的核顯使用,當作臨時顯存。這個四級緩存對于核顯的性能提升比較顯著,但是對于CPU原本的計算則沒有影響。
.
L1和L2都是和核心數成正比,僅L3緩存在低端CPU上進行閹割處理。
依舊拿i7 4710mq做例子,一級指令緩存和一級數據緩存都是每核心32KB,二級緩存每核心256KB,三級緩存6MB
小編:(APU系列的(包括無核心顯卡的)才沒有2L,但是AMD幾乎全線產品,L2都比Intel的L2要大得多,FX8XXX更是有8M,至于Intel,過了酷睿2之后,就把L2降低了不少,轉而更注重性能和成本都更低的L3。)
5、構架及制程
這里談的構架不是大的構架(除了atom全是x86),是cpu廠商給一個系列的cpu定的一個規范,主要目的是區分不同種類的cpu。(ps:amd之所以叫農企,應該是因為它的cpu構架名稱,什么打樁機、推土機、挖掘機之類)一般來說,換構架就會帶來同頻性能提升,所以不同構架的cpu之間不能直接比主頻。
制程即工藝,是集成電路中電路與電路間的距離,換工藝是一定會換構架名稱的,目前intel低壓處理器是14nm,標壓22nm,amd最低28nm。工藝的提升會帶來功耗的下降,這一點我舉一個例子,比如一根電阻長10cm功耗一定,1cm工藝就是分出來10個處理核心,5mm工藝就是分出來20個處理核心,要是同性能的話只需要5cm就夠用,功耗下降一半(僅僅是個比喻,實際復雜的多)。工藝的提升也會帶來漏電的問題,晶體管間距離變小就更容易漏電。
.
一般認為5nm是工藝的極限,因為單個硅原子直徑也有0.23nm,再低的話漏電將不可控制。以后計算機的進步得靠換工作原理了。
6、TDP及睿頻
TDP(Thermal Design Power)即散熱設計功耗,表示cpu在滿負荷時可以達到的最大發熱量,散熱器必須保證cpu在功耗等于TDP時把cpu的溫度控制在理想范圍內。由于cpu的功耗在不斷變化中,tdp與實際功耗沒有直接關系,對于cpu的睿頻關系很大。
睿頻即處理器的瞬時功耗小于tdp且需要較大負載時,拉高倍頻來提供短時間更大性能的一種cpu運行機制。睿頻技術使tdp分為短時睿頻tdp和長時睿頻tdp,日常標注的是長時睿頻tdp。
短時睿頻tdp與廠商有關,是cpu睿頻加速的第一個限制值,cpu短時睿頻功耗如果沒有超過這個值則睿頻可以繼續,有一個短時睿頻限制時間(也與廠商有關),如果超過睿頻時間則功耗限制改為長時睿頻tdp。
長時睿頻tdp即平時看到的tdp,是cpu長時間持續負載時允許達到的最大功耗值,由于不同cpu的體制不同,達到tdp的頻率也不同。
限制睿頻的除了tdp還有溫度墻,溫度墻即廠商設置的cpu最高溫度,一旦達到溫度墻,cpu會關閉睿頻并持續降頻到溫度可以控制在溫度墻之內。
7.指令集
指令集是存儲在CPU內部,對CPU運算進行指導和優化的硬程序。CPU依靠指令來自計算和控制系統,每款CPU在設計時就規定了一系列與其硬件電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統。指令的強弱也是CPU的重要指標,指令集是提高微處理器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之一。不同的指令集,對CPU的某些方面產生特定的優化,例如AVX指令集理論上使CPU內核浮點運算性能提升到了2倍。一般說來,指令集支持越多,其CPU執行效率越高。Intel和AMD的CPU指令集不完全相同,因而對每個程序的執行效率也不同。
新架構往往會添加新的指令集支持。在同一代CPU中,為了區分CPU性能高低,也往往在低端CPU上減少對新指令集的支持。
不過,新指令集并不代表會帶來性能的提升。新指令集需要相應的程序支持使用,才能得到應用,提高CPU的使用效率。因此,有時候我們并不用擔心新指令集的缺少帶來的性能損失。
.
對于指令集就是了解就好,x86構架與arm構架一個主要區別就是x86是復雜指令集構架,arm是精簡指令集構架。精簡指令集構架顯得主頻更高,但是特定程序運行效率更低。
下圖是4770k與3770k的對比,4770k增加了幾個指令集。
筆記本常見參數的簡單科普(GPU顯卡篇)你都知道嗎?
文/litiedang
微信關注“曉剛科技”回復“筆記本天梯圖”獲取最新筆記本CPU、GPU天梯圖詳細表格
于電腦來說,不管是筆記本還是臺式,處理器都是最為核心的配置,處理器的性能不夠格,電腦的運行效率就會受到影響,尤其是在面對一些比較吃配置的設計軟件、3A游戲時,處理器的性能更是至關重要。
目前主流處理器品牌就是英特爾酷睿以及AMD銳龍,但是其型號多種多樣,很多電腦小白在挑選時不由得一臉茫然。
首先要明確的是,桌面級處理器和筆記本移動端處理器是兩個系列,性能表現也相差甚多。對于移動端處理器來說,英特爾和AMD其實都各有優勢,前幾年英特爾幾乎是壟斷筆記本電腦市場,但隨著近幾年AMD處理器的崛起,性能的快速提升以及香到爆的性價比,一度搶占了不少英特爾的市場,AMDyes再也不僅僅是一個口號。
當然,這兩個品牌無法嚴格意義上說誰家的處理器更好,畢竟型號非常之多。
一般來說,對于輕薄本用戶來說,如果只是偶爾用一用,用途也以日常辦公為主,那么更建議選擇低功耗表現更為亮眼的AMD處理器;而如果有簡單的視頻處理要求,那選擇核顯性能更好的英特爾更為合適;游戲本則主要是看應用場景,比如騰訊全家桶可能目前對于AMD還不是很友好;而全能本,則更推薦英特爾,因為對于一些圖像質量方面的處理能力要更好一些,比如華碩a豆14 Pro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https://item.jd.com/10057829064793.html
另外,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在挑選筆記本電腦,只知道自己用了誰家的處理器,其它一概不知,問就是i5,要不就是i7。
其實,處理器命名規則還是比較有規律的,雖然型號繁雜但很好分辨。那么,下面我們就來簡單講一下CPU型號后面的的數字和字母到底指的是什么。
不管是英特爾還是AMD,兩家處理器的命名方式基本上是相同的。
以英特爾i5-1240P為例:i5是處理器級別;12則是第十二代產品;4代表等級排序,比如1240P就比1220P性能高;再后一位則影響不大了,主要看前兩位或者前三位參數。
另外,結尾的P代表處理器的系列,常見的多為U、H,P則是酷睿一款定位U與H中間的處理器,相比于U系列在性能方面有所提升,而相比于H系列則功耗更低。
而AMD銳龍的版本和酷睿命名幾乎一樣,我們通過數字的大小、尾綴的字母就能夠分辨它是一款主打哪個方面的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