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備受關注心電圖自動分析軟件,被稱為近年來中國科技發展的關鍵詞之一,并正在被快速推動應用到產業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中。
3月24日,第十六屆中國介入心臟病學大會(CIT)期間,國內專注于“心血管病全生態”的大健康平臺企業--樂普(北京)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普醫療“) 自主研發的“AI-ECG 心電圖人工智能自動分析和診斷系統”隆重發布,標志著國內首個人工智能心電圖自動分析和診斷系統正式上線!
國內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沈陽軍區總院韓雅玲教授、安貞醫院馬長生教授、阜外醫院潘湘斌教授等心血管專家對AI-ECG 系統均給予了充分肯定和期望,目前該產品已經被FDA受理。
心電圖是各種心血管疾病(包括心律失常、心室心房肥大、心肌缺血損傷、心肌梗死等)最簡單、快捷和經濟的臨床檢查方法,是心血管疾病檢驗的基石。
由于心電信號本身的復雜性和變異性,傳統心電圖分析技術存在一定局限性,無法真正做到自動、快速、準確地分析,必須依靠專業醫生進行分析解讀,而大部分醫療機構,特別是基層醫院,專業心電圖醫師資源匱乏,使得心電圖檢查疾病的應用效果受到局限,對廣大基層心血管疾病患者獲得及時、準確的診斷和防控治療造成影響。
在有效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與醫療系統深度融合、推動醫改的大趨勢下,樂普醫療因勢而動,以人工智能突破心電技術瓶頸。
算法的創新促使測試結果驚人
樂普醫療人工智能心電團隊從30萬例患者的心電檢查數據中,獲取了2500萬份心電圖的大數據樣本心電圖自動分析軟件,用于訓練深度卷積神經網絡模型。
AI-ECG 作為國內首項心電圖自動分析診斷產業化的人工智能醫用技術,也是處于世界前列的用于心電分析和診斷的AI醫用技術,其診斷項目覆蓋了主要心電圖診斷事件,在心律失常事件,特別是早搏,心動過速,逸搏、傳導阻滯、和房顫房撲等方面,較傳統心電圖分析診斷方法,有比較大的優勢,準確性達到95.0%以上,堪比心電圖醫學專家水平,在臨床常規靜態心電圖的分析診斷、動態心電圖的實時監護及預警,以及床旁監護或家庭監測等多個方面,應用前景廣闊。
心電圖傳統算法限于對P波、T波識別有局限性,無法將P-QRS-T波作為一個完整波群進行分析;而人工心電圖分析很大程度依賴于醫師的專業水平、經驗及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樂普AI ECG 較二者的優勢則更加明顯,尤其是在特殊類型心血管疾病,它可以非常準確的識別出傳統方法比較困難的心房撲動-心房顫動伴完全性右束支阻滯,二度房室阻滯文氏和莫氏類型。
AI ECG 已經于2017年8月在優加利公司應用,經過半年實踐,證明AI ECG 在心律失常事件和心臟激動傳導異常事件的診斷能力已經達到專業醫生水平,對一些復雜病例的分析診斷,甚至超過專科醫生水平。
公司對該項技術已申請了十幾項中國和國際專利。
該項產品的注冊是樂普醫療在AI醫療領域的里程碑事件,是我們開展的多項AI醫療項目中第一個實現產業化的項目,公司也在積極推進該項產品的國內和CE的注冊工作。該產品是國內首項產業化的AI醫用技術,也是處于世界前列的用于心電分析和診斷的AI醫用技術。
四大應用場景
預計該技術將在如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帶來心電行業的革命:
1、大量基層醫院、個體診所、體檢中心、養老機構等缺乏專業的心電醫生,此產品的應用將實現患者在這些機構的屬地化、快速化心電分析和診斷。
2、為中心醫院心電診斷業務賦能,提高院方心電業務分析診斷效率,將專業心電醫生從基礎工作業務中解放,更好、更專注的聚焦于急、重、難等醫療工作,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3、心電監測進入家庭,使得患者在家中像監測血壓、血糖一樣進行靜態和動態的心電監控。
4、可穿戴設備的心電分析和診斷水平提升至專業醫生水平,使得可穿戴設備(手表、手環等)真正提供醫用水平的數據,監控患者的心電狀況,使可穿戴設備進一步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AI-ECG 心電圖人工智能自動分析和診斷系統的研發廠家樂普(北京)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領先的心血管疾病治療用器械、藥品和醫療服務的專業化產業集團,一直致力于心血管疾病預防和診療、康復的產品開發,致力于提供國產優質的醫療產品和服務,以更科學地預防、治療心血管疾病,自主研發生產的冠脈藥物支架和阿托伐他汀鈣(替代進口品牌立普妥)、硫酸氫氯吡格雷(替代進口品牌波立維)獲得廣泛應用和良好療效。
AI-ECG 產品技術和產業化的實現,將有利于將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治療、康復及二級預防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更便捷高效地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服務。
為推進該項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公司于2017年12月全資控股了具有心電圖儀、監護儀FDA、CE和CFDA注冊證和生產平臺的深圳市凱沃爾電子有限公司,快速實現此項技術產業化落地平臺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