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道德與職業道德
一、道德
(一)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由社會經濟關系決定的,依靠內心信念和社會輿論、風俗習慣等方式來調整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的特殊行為規范的總和。
根據道德的表現形式,道德可以分為: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二)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1.道德規范與法律規范的聯系
(1)自從國家產生以來,道德與法律都是國家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2)道德與法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3)道德和法律在內容上存在部分重疊現象。
2.道德能夠彌補法律調節的不足
(1)在調節范圍上,道德適用范圍廣,而法律的適用范圍相對窄。
(2)在調節主體上,法律代表著國家意志,通過國家司法部門強制執行,而道德主要靠社會輿論、風俗和人們的良心來指導和約束人們的行為。顯然,道德調節的主體比法律廣泛。
(3)在調節方式上,法律調節具有強制性、滯后性特點職業道德具體功能選項,而道德調節主要通過改變人們的內心信念和思想覺悟,來促使人們自覺改變自己的態度和言行,具有明顯的自覺性、事前性特點。
(三)道德評價
道德評價是人們依據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進行是非、善惡判斷,表明自己態度和價值傾向的活動。
道德評價具有擴散性和持久性的特點。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規定:“要把道德特別是職業道德作為崗前和崗位培訓的重要內容,幫助從業人員熟悉和了解與本職工作相關的道德規范,培養敬業精神。要把遵守職業道德的情況作為考核、獎懲的重要指標,促使從業人員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樹立行業新風。”
二、職業道德
(一)職業
職業是人們為了滿足社會生產、生活需要,所從事的承擔特定社會責任,具有某種專門業務活動的、相對穩定的工作。
職業是責任、權利和利益的有機統一。
(二)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們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內心信念來維持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三)職業道德的基本要素
(1)職業理想;(2)職業態度;(3)職業義務;(4)職業紀律;(5)職業良心;(6)職業榮譽;(7)職業作風。
(四)職業道德的特怔
1.鮮明的行業性;
2.適用范圍上的有限性;
3.表現形式上的多樣性;
4.一定的強制性;
5.相對穩定性;
6.利益相關性。
第二節職業道德的社會功用
一、職業道德的具體功能
1.導向功能:是指職業道德具有引導職業活動方向的效用。
2.規范功能:是指職業道德具有促進職業活動規范化和標準化的效用。
3.整合功能:是指企業通過職業道德核心理念對企業內部不同部門、不同個體之間進行調節,起到凝聚人心、協調統一的效用。
4.激勵功能:是指職業道德能夠激發從業人員產生內在動力的效用。
二、職業道德的社會作用
1.有利于調整職業利益關系,維護社會生產和生活秩序。
2.有助于提高人們的社會道德水平,促進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
3.有利于完善人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第三節職業道德的歷史發展
一、我國傳統職業道德的精華
1.公忠為國的社會責任感。
2.恪盡職守的敬業精神。
3.自強不息,勇于革新的拼搏精神。
4.以禮待人的和諧精神。
5.誠實守信的基本要求。
6.見利思義、以義取利的價值取向。
二、西方發達國家職業道德精華
1.社會責任至上。
2.敬業。
3.誠信。
4.創新。
第四節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及其特點
一、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性質和基本要求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確立了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職業道德具體功能選項,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規范和主要內容,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基本準則。
二、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特征
1.繼承性與創造性的統一。
2.階級性和人民性相統一。
3.先進性和廣泛性相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