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我摸魚刷了一下午抖音,要怪就怪突然在 Store 里,發現了抖音的電腦版。
打開電腦,用鼠標滾輪刷抖音在 Store 搜索「抖音」,就可以下載安裝這個專為電腦設計、可以用鍵盤方向鍵、鼠標滾輪「刷」的大屏抖音了。
《抖音電腦版》重新設計了界面,憑借大屏優勢,可以同屏展示分類、視頻以及評論區。雖然對著一個娛樂軟件談效率有些奇怪,但《抖音電腦版》確實能讓我們更高效的……摸魚。
操作方面,《抖音電腦版》支持使用鍵盤方向鍵和界面按鈕來切換視頻,也能用鼠標滾輪來模擬手機上「刷」抖音的體驗,還有不少鍵盤快捷鍵。但它并不支持直接上手刷,如果你的電腦是觸控屏,反倒沒有什么優勢了。
對于抖音賬號的運營者來說,《抖音電腦版》的意義可就不只是高效摸魚了,上傳視頻、回復評論、內容搜索,這些本需要在小屏幕上滑動的操作,也能在電腦端完成。
Mac 用戶不配嗎?至少現在《抖音電腦版》還沒有登陸 Mac App Store,也沒有獨立的安裝包可以下載。但網頁版的抖音擁有和《抖音電腦版》完全一致的功能和操作方式(快捷鍵略有不同),即使你使用的是 Mac,也可以打開瀏覽器摸魚,啊不,體驗《抖音電腦版》。
上下方向鍵切換視頻、左右方向鍵快進快退、空格暫停/播放。點 Z 就是點贊,點 B 就是不喜歡,點 C 可以收藏,點 F 進入主頁。《抖音電腦版》并不是將手機上的抖音等比放大,而是為這款豎屏操作的手機 app,融合了鍵鼠操作、利用了橫屏空間,將手機上瀏覽短視頻的社交 app,帶到了電腦上。
上次在家打開電腦,還是居家辦公2010 年,時任蘋果公司 CEO 喬布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個人電腦(臺式機或者筆記本電腦)會成為像卡車一樣的設備,被一部分高級用戶用于高強度的任務中,而互聯網時代用來代步的「汽車」,將是手機和平板電腦(不只是 和 iPad)。
一年后,蘋果宣布喬布斯辭職,而在這一消息公布的一周前,惠普低調宣布剝離電腦業務,著重軟件開發。也就是說,個人電腦的締造者之一和最大的制造商,幾乎同時放棄了這項「卡車業務」。那年,功能機仍然占據著全球 70% 的市場份額電腦要怎么做報告, 和 iOS 僅占比 20%,蘋果賣出了 6850 萬臺 (作為對比,2021 年蘋果賣出了 2.36 億臺 ,IDC)。
后面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2021 年全球手機出貨量超過 13.5 億臺,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報告,中國手機網民規模也早已突破 10 億,使用手機上網比例達到 99.6%。智能手機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截至 2021 年 6 月,我國網民規模為 10.11 億,手機網民規模為 10.07 億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發展,讓多年前「會上網=會用手機」的等式逐漸變得不那么成立了,時過境遷,許多對曾經的致敬,也逐漸變成了時代的眼淚。
▲這個圖標,也有輝煌的曾經.圖片來自網絡不得不說,從設備數量到網民規模再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替代個人電腦這件事上,手機無疑是成功的。當然了,喬布斯所說的替代個人電腦指的也是生活娛樂方面,工作學習上,電腦對大多數人還是必須的。像我這種不玩電腦游戲的人,上次在家打開電腦,還是因為疫情居家辦公。
廠商想讓你辦公都用手機,但 App 開發者不這么想喬布斯說 3.5 英寸是單手握持的黃金尺寸,但大屏幕帶來的震撼效果終究讓我們放棄了單手握持。作為米粉,我印象最深刻的手機就是 2016 年發布的小米 Max,173.1x88.3mm 的面板尺寸,比如今的 13 Pro Max 都要大上一圈。
▲「大屏底下好乘涼」,小米 Max 宣傳廣告截圖將屏幕變大并不是移動設備拓展使用場景的唯一嘗試。外接顯示器,我們可以用鍵鼠來操作各種 app,提高工作效率;來到電腦旁,我們可以跨系統在桌面端操作手機、拖動文件。而鍵盤、鼠標、觸控筆,這些曾被移動設備嗤之以鼻的輸入方式,又香了起來。
小屏幕的手機、中屏幕的平板、大屏幕的電腦,不同硬件形態之間的邊界越發模糊,如果說當年偶爾發布一款巨屏手機只是初探,那如今桌面模式、折疊屏以及多屏協同的出現,就是移動端對桌面端的正式入侵了。
一切都很美好,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屏幕大了、場景多了,為觸摸屏設計的 app,變得越來越不適合大屏幕了。擺在 app 開發者面前有兩條路:要么針對大屏觸控場景重新設計 app,就像 MIUI 13 里針對 MIUI 13 Pad 專門設計一套大屏界面一樣。
▲根據大小適配 app UI要么,直接針對桌面端系統——主要是 和 macOS,開發一款新 app。雖然在手機平板等大屏觸控設備上的體驗沒有提升(反正廠商為橫屏做了不少優化),但既然用戶都愿意用大屏了,那直接為桌面端用戶開發一款 app,不還能拓展下用戶群體?比如《剪映》,就針對兩個桌面平臺推出了《剪映專業版》。
一方面,國內用手機上網的人數已經突破了 10 億,增速放緩,移動互聯網流量增長也接近了天花板;另一方面,硬件廠商開始發展大屏。如何挖掘存量用戶、如何應對硬件進步,抖音選擇的方法,不是迎合手機、平板廠商去設計大屏 app,而是與剪映一樣選擇了第二條路,開發桌面端軟件。
就像當年電腦軟件開發手機 app、占領市場一樣,這次輪到手機 app 反攻桌面端了。
刷了一下午抖音,我有一點擔心當然,我擔心的并不是「帶薪摸魚」這件事,這是主編該操心的事。抖音開發桌面端、網頁端,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豎屏短視頻的限制有點多。根據 2021 年抖音數據報告,有 92% 的雙一流高校入駐抖音,開展了接近 15000 場直播,公開課觀看總時長超過了 145 萬小時。四六級、歷史、心理、韓語、消防教學類視頻播放增長速度超過 100%。除了學習,曲藝類平均每天開播近 4000 場,博物館相關視頻播放超過 380 億次。這些內容已經超過了「記錄美好生活」的范疇,不那么適合豎屏,也不那么適合短視頻。
▲《抖音電腦版》上的橫屏視頻滿足不同用戶的使用場景、拓展更多視頻領域、侵占更多用戶使用時長。或者我們也可以說得「軟文」一些:布局中長視頻,對標傳統視頻平臺,領跑短視頻未來發展方向。但這些布局電腦端的好處,大都是站在平臺角度來談的(當然用戶也獲得了新的桌面端視頻流媒體),對于普通用戶,又是什么樣的呢?
▲同為短視頻平臺的《快手》也有網頁版搭載 M1 芯片的 Mac 發布后,在電腦上安裝手機 app 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 11 正式版也終于支持了安裝 app,雖然體驗上并沒有那么出色,但比起體驗好壞,這些 app 從手機上帶來的「壞毛病」更讓人擔心。
▲比如開屏廣告在手機瀏覽器上查看內容時,跳轉到知乎、百度、淘寶、微博等 app 的情況令人厭惡,不過我也知道,對這些 app 來說,日活躍用戶是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標,我甚至會將心比心的在 app 里翻閱一會,希望會因此讓這款 app 能擁有更高的商業估值、從而創造更多有價值的內容。后來我了解了一下「斯德哥爾摩綜合征」,一度陷入沉思。
而「跳轉」這件事,同樣存在于電腦上。每當我在 瀏覽器中打開網頁端的微博,都會提醒我用 app 打開,B 站則會直接跳轉到 app 中播放視頻。在電腦上擁有了這陌生又熟悉的體驗后,我的腦海中只浮現出了 4 個字:不能慣著。
反攻桌面端的手機 app,為了得到更高的日活、獲取更多用戶信息,或者直接說為了掙更多的錢,有沒有可能會進一步壓榨瀏覽器的作用,讓它變成一個各端 app 的下載入口,用戶想要獲得服務,就不得不去安裝軟件?
▲某一天,網頁版的 B 站只剩下了這個界面好在電腦軟件并不能像手機 app 那樣一次授權、永久使用,隨時在后臺后獲取用戶的通訊錄、應用列表、位置甚至剪切板信息,如果說商業價值,手機 app 還是要更高一些的。而且,雖然2021年個人電腦銷量3.49億臺,達到了自2012年以來出貨量的新高,但疫情期間的電腦銷量提升,也沒辦法直接說個人電腦就要復興了,這些令人擔心的壞毛病,現在還是一個要走一步看一步的新方向,可作為用戶電腦要怎么做報告,我還是那4個字:不能慣著。
想要全場景的,不只是硬件廠商在搜索引擎里搜索「華為」,你會看到「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的宣傳語,進入小米 MIUI 的官網,「開始·連接萬物」的口號即刻映入眼簾。OPPO 即將召開發布會的主題,很適合用來形容這些大眾印象中的手機公司:從一部到全部。
就像開發手機 app 時,選擇同時登陸 和 iOS 平臺一樣,如今的硬件廠商也好、軟件開發者也罷,即使是扎根移動端、為移動互聯網服務的開發者,也都逐漸度過了選擇某一平臺的階段,而是堅定的表示「我全都要」。
▲連微信都能自動登錄了電腦端確實是發展新用戶的首選,但相比在手機隨時使用、輕松通知、占據用戶碎片化時間、獲取各種隱私信息,電腦單純的像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娃娃,后者有多大價值、如何留住用戶、如何高效增長、如何變現,是每一個想要嘗試在電腦端創出一片天地的公司要考慮的事情。哦對不起,我又站在廠商一邊說話了。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真正針對桌面端用戶的體驗優化,沒有一個人希望瀏覽器變成一個大型應用商店,也沒有人希望要用鼠標指針長按文本復制轉發。話說回來,雖然現在的《抖音電腦版》還會出現全屏閃退、多開窗口白屏的情況,但整體體驗還是不錯的。嘗試值得鼓勵,未來需要想象力。但我希望開發者在商業上沒有獲得預期價值時,依然能努力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
點擊「在看」
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