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晨 蕭簫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現在,Windows不僅是最好的Linux發行版,還是最好的Linux桌面了。
怎么回事?
原來是Windows官方的Linux子系統(WSL),終于支持Linux GUI了!
也就是說,你現在可以直接在Windows系統中運行喜歡的GUI編輯器&工具,來構建和測試Linux應用程序。
所以在“咕咕咕”一年后,微軟終于實現了去年Build開發者大會上立下的flag:
……
那么,實際上手體驗后,效果究竟如何呢?我們幫你測試了一下。
要使用WSLg,首先要加入Windows預覽體驗計劃,并選擇Dev渠道。
接下來將系統升級到最新預覽版。
如果已經安裝過WSL直接運行“wsl —update”就可以了。如果沒有安裝過,運行“wsl —install”就會默認安裝最新帶WSLg的版本。
△不指定發行版的話默認安裝Ubuntu
下載好之后需要重啟,重啟后就會自動安裝了。
在Linux子系統里裝了幾個基礎程序后回到Windows一看,好家伙,直接出現在開始菜單里了。
△但是圖標怎么都是小企鵝?
隨便打開一個Gnome文件管理器試試。
拖動窗口和拖拽選取的時候還是能明顯感覺到有一點掉幀(Surface Book 2)。
接下來安裝VS Code的WSL插件。
在WSL里裝個PyQt,寫個最簡單的demo,成功運行,跨平臺調試以后就方便了。
電腦配置好的話也可以在WSL里安裝Linux環境的開發工具。已經有人試過Pycharm的社區版是可以運行的。
調試的時候如果出現錯誤,安裝一些依賴就行。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autoconf libtool
這個名為WSLg的功能,目前相關代碼已經開源,geek們又有的玩了。
具體到顯示服務上,WSLg同時支持X11和Wayland兩種協議,能通過微軟內置的遠程桌面進行連接。
據微軟表示,相比之前的第三方實現,WSLg更加穩定方便。(畢竟是官方欽定)
WSLg基本上是以Wayland為基礎開發的一個Linux桌面,并通過托管XWayland服務器,來支持X11應用程序。
微軟選擇了Weston,來作為WSLg的核心,即Wayland合成器的參考實現,包括一個重度擴展的RDP后端、一個RAIL/VAIL shell和一個X Window管理器。
換而言之,如果一個Linux程序能在Linux的Weston合成器中正常工作,那它也能在WSLg中正常工作。
如下圖,是WSLg的整體結構。
這一架構的部分技術細節如下:
首先,是重度擴展RDP后端實現的功能。
例如,遠程傳輸能在單個窗口顯示,而非整個桌面。開發者采用RDP RAIL技術,將遠程Linux應用程序集成到本地桌面上;同時,采用VAIL技術進行傳輸,在主機和客戶端之間共享內存。
又或者,讓Linux應用程序能在Windows桌面上實現縮放,以支持多顯示器配置,同時支持單個顯示器的DPI(圖像輸出分辨率)縮放。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還增加了剪貼板功能,能在Linux和Windows應用程序之間直接復制文本、html和位圖數據,比虛擬機更方便。當然,目前還不支持拖放操作。
然后,這次還增加了對音頻輸入和輸出的支持。
開發者編寫了小型插件,用于在PulseAudio和RDP后端之間傳輸音頻數據,讓音頻流通過RDP傳輸集成到本地或遠程RDP客戶端。
此外,還有后臺 (用于啟動、暫停Weston核心,以及建立到主機的RDP連接,并在傳輸中止時重啟)、以及應用程序管理插件 (卸載、安裝Linux應用)等功能。
不過,目前的“預覽版”WSLg,仍然采用服務器端來移動和調整窗口大小,導致窗口移動和調整不像在本地操作一樣流暢。
軟件以外,WSLg還支持OpenGL應用程序的加速,可以運行更復雜的3D應用程序。
微軟員工Steve Pronost做了一個簡單的性能測試,獨立顯卡和核顯加速效果都很明顯。
而在今年早些時候,微軟還在WSL中加入了機器學習的API DirectML。
加上現在GPU和Linux GUI應用程序也都已經支持,在WSL2上能直接運行英偉達CUDA加速功能,可以加速cuDNN、cuBLAS、TensorRT等CUDA-X庫。
這意味著開發者能直接在WSL上訓練神經網絡,不必再單獨安裝一個Linux系統了。
WSLg的開發人員表示,他們會繼續完善這個項目,改進用戶體驗。
現在Windows可以運行Linux程序了,Linux也早就能運行Windows程序了。
腦洞大的網友想到這已經坐不住了:如果在WSL下運行Wine,是不是等于套娃了一個Windows?
先來一個簡單的,在WSLg里的Linux下跑一個Wine下的IE。
注意看時間,8分鐘以后,這事就收不住了:WSLg下Linux的Chrome里跑一個JavaScript寫的Windows3.1。
另外有消息稱,微軟在WSL的基礎上正在開發安卓子系統。
沒想到Windows成了一個“膠水操作系統”。
參考鏈接:
[1]https://devblogs.microsoft.com/commandline/the-initial-preview-of-gui-app-support-is-now-available-for-the-windows-subsystem-for-linux-2/
[2]https://devblogs.microsoft.com/commandline/wslg-architecture/
[3]https://www.hanselman.com/blog/can-you-really-develop-with-linux-gui-apps-on-windows-10-with-wslg-how-about-pycharm
[4]https://twitter.com/shanselman/status/1385381521679286276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
SOOMAL曾經在2018年9月發布過CHORD HUGO2的測評報告還做了拆解,當時我們自己買了一臺,不過又賣掉了。由于在上一代產品上,對等定位的HUGO和2QUTE之間的差別還是非常明顯,甚至在一些對聲音風格理解上大相徑庭,2QUTE的高解析+極為寬松聽感令人印象深刻,會不會因此對QUTEST更為期待呢?此次感謝網友送測樣機。
和弦 CHORD QUTEST 外置解碼器
CHORD雖然給QUTEST一個挺高級的名字,但我們查閱了國外相關資料和說明,基本可以確定,QUTEST此次確實就是基于HUGO2,去掉耳放相關功能和電池供電的一個版本。在國外媒體評價,也認為QUTEST相比HUGO2的差別在于價格,前者1400英鎊左右,后者1850英鎊左右[美元售價更貴]。而目前國內二手價格,兩者都在7000元人民幣左右。
外觀與主要功能
正如HUGO2相比第一代HUGO的外觀進步一樣,QUTEST的鋁制機身厚度也大大增加,整個機器沉甸甸的,方方正正是CHORD的風格,沒有太多外觀上亮點,但也不算難看。中心的透明開窗配合下面的兩個高亮led燈,一個可以指示通電狀態,另一個可以指示采樣率工作狀態,不同采樣率不同顏色大家可自行查看說明書了。
和弦 CHORD QUTEST 外置解碼器
QUTEST有兩個半透明小球可以指示狀態也是兩個按鍵,也是CHORD的家族式設計。開機3秒內,兩個按鍵同時按可以切換機器0dBFS下輸出電壓,可選1Vrms、2Vrms和3Vrms三檔。Filter一按鍵自然是選擇濾波器類型,并對應四種顏色:白色與綠色,可調用WTA2即256fs的WTA2升頻[WTA1是指最高16fs升頻],綠色做了高頻的Roll-off;橙色與紅色為WTA1,紅色做了高頻Roll-off。從官方風格說明可似乎證明,更少的升頻帶來了更暖的聲音?
和弦 CHORD QUTEST 外置解碼器-指示燈
和弦 CHORD QUTEST 外置解碼器- USB輸入、雙BNC S/Pdif信號輸入、光纖輸入等
和弦 CHORD QUTEST 外置解碼器-RCA輸出、MicroUSB 5V電源接口
和弦 CHORD QUTEST 外置解碼器
另外一個Input狀態指示和切換按鍵,通過不同顏色顯示USB、BNC、光纖的輸入。
比較詭異的是機器使用了一個MicroUSB接口,標配5V/2A的電源為QUTEST供電,看起來略顯簡陋,不過對聲音的影響可能不大。至少客觀測試無影響。
核心架構
此次QUTEST沒有舍得拆解,不過我們之前的HUGO2做了拆解。正如前文所述,各個渠道信息來看,QUTEST主要架構和HUGO2保持一致,僅在耳機輸出、電池供電方面有所不同。而CHORD在發布HUGO2時官方也給出了非常詳細的介紹,在QUTEST上沒有重復介紹,推測和HUGO2一致的可能性很大。[此處暫且借用幾張HUGO2的拆解圖片吧]
和弦 CHORD HUGO2 外置解碼器-拆解-ATMEL SAM3U1C ARM內核 USB控制芯片
QUTEST使用Xilinx的Artix 7系列XC7A15T FPGA芯片,FPGA為可編程邏輯邏輯門陣列的簡稱,CHORD與現在看到的使用FPGA內的時鐘單元做I/O的管理不同,它是通過軟件編程讓FPGA芯片實現DAC的功能,其中最核心的是Delta-Sigma的升頻工作。
和弦 CHORD HUGO2 外置解碼器-拆解-Xilinx Artix 7 XC7A15T FPGA
QUTEST和HUGO2一樣,WTA濾波器參數的Tap-Length由Mojo一代的26384級升級到49152級[Mojo一代同款FPGA芯片,但考慮功耗散熱或定位因素,沒用滿]。2018年寫文章時,沒想明白49152如何得到。這次測試想,它是不是指1024fs,即2的10次方倍的48kHz?或者是MCLK為49.152MHz?
FPGA信號出來之后,有CHORD所說的Pulse Array,從前一代的4E增加到10E,HUGO2和QUTEST應該保持一致,據說目前的Mojo2還保持4E。這個東西到底是啥?目前看是負責I/V或者現在也成為V/A工作的可能性大。
和弦 CHORD HUGO2 外置解碼器-拆解-10E Pulse Array DAC輸出
QUTEST支持USB和光纖、BNC S/Pdif信號輸入。USB輸入下支持最高DSD512和PCM 768kHz的解碼,BNC有兩個接口1和2,由于S/Pdif的在單個BNC或RCA同軸下只能最高到384kHz,所以兩個BNC組合可以合并實現768kHz的外接輸入。不過這套做法似乎只有CHORD自家的CD機和硬件SRC升頻機器可以實現。兩段式可合并S/Pdif輸入的功能在HUGO2上也有,通過一個3.5mm 3段轉接巧妙實現。
濾波器的設置,甚至指示燈顏色也基本沒什么差別。只是在耳機輸出部分,QUTEST當然是沒有的,它只提供了一對RCA的模擬輸出,沒有XLR平衡輸出,輸出電壓為1V、2V、3VRms可選。
客觀測試與主觀聽感
客觀測試
我們通過USB模式下QUTEST的RCA輸出,進行客觀信號播放分析,在3VRms輸出電壓下完成。實測,S/Pdif輸入下客觀成績沒有明顯差別,所以沒有做更多一組記錄。另外,RMAA測試中,列出了綠色與橙色兩組濾波器類型下的客觀成績,其實主要差別就在高頻部分[綠色:WTA2+HF Roll-off,橙色:WTA1,另外還有一個最暖的紅色沒有測]。
和弦 CHORD QUTEST 外置解碼器-頻響曲線[標準濾波器]
和弦 CHORD QUTEST 外置解碼器-頻響曲線[2/3濾波器]
和弦 CHORD QUTEST 外置解碼器-噪聲分布[標準濾波器]
和弦 CHORD QUTEST 外置解碼器-噪聲分布[2/3濾波器]
和弦 CHORD QUTEST 外置解碼器-動態范圍[標準濾波器]
和弦 CHORD QUTEST 外置解碼器-動態范圍[2/3濾波器]
和弦 CHORD QUTEST 外置解碼器-總諧波失真[2/3濾波器]
和弦 CHORD QUTEST 外置解碼器-總諧波失真[2/3濾波器]
和弦 CHORD QUTEST 外置解碼器-互調失真[標準濾波器]
和弦 CHORD QUTEST 外置解碼器-互調失真[2/3濾波器]
和弦 CHORD QUTEST 外置解碼器-分離度曲線[標準濾波器]
和弦 CHORD QUTEST 外置解碼器-分離度曲線[2/3濾波器]
測試項目 | 44 | 96 | 44綠 | 44橙 |
噪聲水平, dB (A): | -94.9 | -115.0 | -95.0 | -94.9 |
動態范圍, dB (A): | 94.9 | 114.9 | 95.0 | 94.9 |
總諧波失真, %: | 0.00055 | 0.00024 | 0.00052 | 0.00052 |
互調失真, %: | 0.00505 | 0.00088 | 0.00497 | 0.00505 |
立體聲分離度, dB: | -94.1 | -111.6 | -94.0 | -94.0 |
和弦 CHORD QUTEST 外置解碼器-頻率掃描@44.1kHz
和弦 CHORD QUTEST 外置解碼器-分離度測試@44.1kHz
和弦 CHORD QUTEST 外置解碼器-分離度分析@44.1kHz
和弦 CHORD QUTEST 外置解碼器-頻率掃描@96kHz
和弦 CHORD QUTEST 外置解碼器-頻率掃描@DSD
從客觀測試成績來看,QUTEST的客觀成績表現不錯,失真度等表現處于非常理想的狀態。24bit模式下,信噪比和動態表現離這套測試聲卡的極限略弱一點,測試使用的為macOS系統。
另外,在USB、S/Pdif模式下,QUTEST的高采樣率播放,如384kHz和以上,DSD播放,包括通過S/Pdif BNC輸入的DoP等,都表現的穩定可靠,兼容性良好。
主觀聽感
由于和上次HUGO2測試體驗的時間間隔長達4年,所以本次測試很多細節上沒有辦法拿QUTEST和HUGO2對比了,但是一些很鮮明的特點,尤其是相對上一代產品的差別,雖然相隔時間更為久遠,但大體上仍然記憶猶新,我們盡量對比,不很確定的地方,下文會有所標注。測試使用Airpulse A100音箱和新德克A600功放+紳士寶D3004+威發ne180w-08書架箱為參考。由于最近正在測試享聲A300,所以也簡單對比了一下,另外還參考了享聲A300的數字輸出到QUTEST下的表現。同時也驗證了不同電源,包括5V的電池為QUTEST下的表現。測試用線,選擇了更柔和一些的卡達斯Clear Sky。
和弦 CHORD QUTEST 外置解碼器
整體印象:QUTEST相比2QUTE來說,聲音風格變化非常大,如果你是因為喜歡2QUTE那種特別寬松,輕柔而又富有層次和空間感的聲音,那么QUTEST的相似度是非常低的,看來2QUTE的風格只能留給2QUTE了。當然,補充一下,也不是說2QUTE就更好,畢竟在那么輕柔的狀態下,聲音密度還是不夠,聲音不扎實,有些飄忽。
而QUTEST和HUGO2的聲音大體風格相似度是極高的,尤其在中頻的相似度和特點,甚至包括細節可能都是相似度很高的。在高頻方面,細節相似度應該也不低[不完全確定],低頻下潛較深部分可能QUTEST表現會更深沉,更穩重一點[不完全確定]。大體來說,如果QUTEST和HUGO2相比前一代產品,提升主要在高音部分更為精致,密度更好,中頻動態和聽感大幅度提升,聲音細膩又動態十足,雖不是暖聲傾向,但再也不是上一代偏清淡的風格。
高音表現:QUTEST的高頻大體風格應該和HUGO2相似度較高,與前代產品相比,聲音更為流暢,極高頻的瞬態控制力更好,聲音在很大聲壓下仍然保持較為順滑。無論搭配A100的鋁帶式高音,還是紳士寶的絲膜高音,解析力都很出眾了。相對來說,帶式高音反而更為順滑一些,絲膜高音可能是在某些極限情況下觸及了揚聲器的極限,有些密度太過頭,發干裂的感覺。可以選擇不同濾波器來適度調節,但是幾組濾波器調節的幅度是很輕微的。
QUTEST的高音稱不上甜美,但又要比現成的ESS、AKM頂級的幾款DAC的聲音密度更好的同時,極高頻表現更為干凈,延伸更好。和CS4398的巔峰相比,寬松度不占優勢,但密度更好一些。這樣的高頻,如果以一臺萬元級以上臺式解碼來要求,它在搭配大多數器材時,雖然極限很出眾,但聽感感覺還是略顯密度太好,發力過猛了一點。
中音表現:QUTEST和HUGO2在中頻方面的進步相比前代是很大的,由于2QUTE的風格輕柔,所以QUTEST與2QUTE差別就更大了。人聲表現方面,QUTEST非常飽滿扎實,中頻整個區間聲音扎實的令人意想不到,人聲結像清晰,口型準確,瞬態并不算很快,但聲音厚度很好。需要說明,它并不是因為中低頻量感而支撐起來的溫暖成熟的人聲聽感,而是非常純正的中頻,飽滿、扎實,挺拔。單論中頻來說,它甚至要比很多暖聲音源的中頻動態明顯更好。在大動態交響樂上,動態表現出色,聲音爆發力出眾,控制力游刃有余,可以讓你用音樂廳級別的響度放肆的播放大動態交響樂,而控制力良好。寫到這里有點懷疑,是不是QUTEST的中頻比HUGO2更好呢?不是很確定了。
低音表現:QUTEST的低頻并不濃重,主要是在中低頻銜接部分似乎還沒有中頻來得給力,反而變得更偏向直白和清淡了。這如果要對比A300這樣的暖聲,中低頻和偏向低頻的中低頻部分,厚度就有了一定差距了。搭配更大口徑中低音單元,效果會更好一些,這部分的寬松聽感有點和2QUTE相像了,但是動態和力度方面應該是明顯優于2QUTE。在低頻下潛較深部分,QUTEST反而開始展現出很好的實力,有很好的下潛深度以及聲音細節,這部分低頻的動態和力度也相對比中低頻好了不少。可以說,在低頻部分,QUTEST保持了2QUTE上的一些風格,低頻瞬態速度適中,并不是特別快的類型,相對來說低頻要比中頻、高頻都松弛,密度和動態不是很強,較低低頻段開始發威,有更好的動態和力度,層次也相當好。
搭配A100的表現:應送測網友要求,聊聊和Airpulse A100音箱搭配的表現。首先,需要將QUTEST的輸出電壓調節到2Vrms檔位。搭配A100的整體表現個人認為風格上還是相當合適的,尤其是QUTEST的中頻在A100上表現的非常出色,在高音方面,帶式高音并不會帶來更多的尖銳和失真,反而表現出更為順滑。當然,你也不能指望QUTEST的高頻表現出甜美的風格,總體來說,高頻可能需要適度衰減,能更松一點就更好了。是不是有辦法呢?還真有辦法。
搭配不同電源:由于QUTEST使用了一個MicroUSB接口的電源輸入,若要更換電源,可以搞個手機充電寶電池試試看?或者購買一條5.5mmDC to MicroUSB轉接線等等。我們手里有一個高品質的開關電源可提供5V輸出,但沒有線性電源。實際對比,發現雖然這個儀表級的開關電源品質可能好那么一點,聽感差別忽略不計。順便說一句,QUTEST所需的電流大概在0.6A以內。
搭配不同數字輸入源:由于最近也在測試享聲A300,所以用它的數字輸出連接QUTEST的BNC輸入,感受了一下,總體來說還是超出預期,在使用A300數字輸入下,QUTEST的高頻品質,解析力,明亮程度,寬松程度提升非常明顯,但可惜的是A300也太貴了?D300也同理。又拿出老舊的樂之邦Monitor 02 US MarkII,高頻品質不如A300,但也比QUTEST USB強,而這個組合下,低頻會變得濃郁飽滿,也挺有意思。考慮到近年來一些新品的USB to S/Pdif的聲卡不見得能趕超樂之邦和享聲A300級別的播放器,所以升級很容易見效,但成本可能會略高。
不同濾波器聲音差別:四組濾波器的聲音差別主要在高頻,官方稱第三第四個為偏暖和更偏暖的選項,這兩個濾波器將升頻控制在了16fs,更暖的那個壓縮了點高頻。但實際聽感,這兩個濾波器下,高頻偏高部分都有明顯差別,主要是聲音變松變柔,只是幅度較小,不要指望QUTEST變成享聲的味道。
總結
CHORD QUTEST與2QUTE兩代產品差別應該是很明顯的,主要原因可能還要算在HUGO 1代和2QUTE差別本來就挺大,喜歡特別松弛狀態的2QUTE一去不復返。QUTEST與HUGO2的定位,在CHORD看來更像是一個去電池、去耳放的版本差異,雖然測試時間相隔較遠,但我們覺得QUTEST和HUGO2表現聲音的相似度應該是很高的。這一代產品,中頻密度、動態的提升很大,很明顯,應該算的上最大亮點。而本來已經很好的高頻,又有了密度上和細節上的提升,讓整個聲音更為挺拔,干凈,極限更高,最關鍵的是更為穩重。不是很確定的方面,是不是QUTEST在中頻比HUGO2更好一點,是不是QUTEST在低頻下潛方面比HUGO2更好一些。但整體感覺,CHORD的這一代產品,包括HUGO2和QUTEST,如果能以7000元左右價格購入,仍然非常值得購買,前提是你是比較喜歡它的聲音風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