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Designer_Fanfan
大家好,我是FanFan,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關于升級SSD、修復開機引導、藍屏相關的解決方案。你在裝機過程中是否遇到過這些問題?反正這是我在裝機過程中困擾我好久的問題,花了一點時間研究了一下,理了理思路,分享給大家。
本文主要包含兩個部分,如果想了解修復的可以通過目錄直接跳轉修復無法進系統部分。
一、升級SSD、系統遷移過程(升級硬盤不用重裝系統,可以實現和之前的系統一模一樣,軟件也不用重新安裝)
二、引導修復以及藍屏代碼解決(可以給大家在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提供一種思路,能夠不用重裝系統,以正確的姿勢進入系統)
上次臺式機升級顯卡之后,PR渲染視頻依舊很慢,很多值友給我留言說,讓我升級SSD,效果會很明顯。于是我就買了一塊ssd進行升級。因為之前在筆記本升級的時候已經了解過了SSD了,所以目標直接鎖定鎧俠240G的sata3固態。京東價格有點高,等不到好價格,大媽經常推的179的多多好假從來沒趕上過。就在找不到途徑的時候,有值友留言,說它買多了,要出一個,問我要不要,未拆封便宜出。于是果斷去小黃魚交易。最終以178包郵的價格成交。當然只有一個硬盤,螺絲支架螺絲刀都沒有。
拿到手第一時間就進行開箱。用了英偉達的包裝,跟里面的硬盤包裝還有硬盤外觀配色很像,毫無違和感。
硬盤包裝黑色和綠色的配色,背面是硬盤信息,提供三年質保。
拿出硬盤,其實做工很一般,硬盤很輕,感覺像一個小玩具。
Sata3的固態有兩個接口,數據接口和供電接口,如果沒有插供電接口,主板識別不能識別SSD。
側面有螺絲孔,可以進行固定。
家里舊電腦上隨便找了一個sata3的數據線臉上。
電源上一般都會有多出來的sata硬盤供電接口
接上硬盤,然后在家里找了一個螺絲釘,直接固定在硬盤支架上了,穩穩的!
sata3數據線的另一頭接在主板上,然后就可以通電開機。
到這一步就完成了硬件的操作,接下來其實有兩個選擇:1、系統遷移 2、重裝系統
因為我電腦上裝的軟件很多,所以我直接選擇了系統遷移,省得裝系統之后又要重新安裝軟件,麻煩。
我這次使用的鎧俠240G作為系統盤,安裝系統和常用的設計軟件。而原有的機械硬盤作為數據存儲使用。目前規劃的硬盤結構如圖所示。
開機進入原有的機械硬盤系統。然后進入磁盤管理。
點擊磁盤管理然后可以看到240G的未分配空間,這個就是我新裝進入的鎧俠240G的 SSD固態盤。
新建個分區,象征性的測試一下速度。
然后使用Disk Genius進行磁盤分區。這里分區有個GTP格式磁盤的概念。如果主板支持UEFI引導,強烈建議將硬盤轉化為GTP格式,默認的一般是MBR格式的。至于區別我就不再過多解釋了。有興趣的可以去這里了解一下。點擊了解
1、打開DISK Genius,新建分區,我們可以看到分區表類型是MBR,我們直接轉化為GTP。
2、磁盤——轉化為GUID格式。
3、刪除所有分區,保存后,再建立ESP分區,這個是引導分區,主要是用來存儲引導文件的。
4、直接默認確定即可。
5、新建空閑的分區
到此為止,分區管理基本上完成。我們進行下一步:系統遷移。
在系統遷移之前,先來象征性的測試一下速度。(雖然我不是很在意,給在意的朋友參考)
本次系統遷移我使用了傲梅分區助手,在官網可以直接下載。點擊前往
打開傲梅分區助手,如圖所示
點擊左側的遷移系統到固態盤。接下來所有步驟基本上都是無腦操作,見圖。
3、然后系統進行重啟,進入系統遷移界面。耐心等待遷移完成!
遷移完成是出現出錯。先無視他,重啟進主板設置用uefi從SSD啟動進入看能否進入系統。
果然,又翻車了,重啟后進不去系統,咋辦?其實這種情況并不陌生,不用望聞問切也知道是引導的問題。接下來就是修車啦!
無法引導啟動失敗,電腦開機進入診斷電腦,嘗試自動修復,然后提示修復失敗,然后關機或者重啟。(如圖所示)
系統文件bootsafe64.ev.sys啥的損壞導致的藍屏,出現藍屏代碼0x000007b等。(如圖所示)
也許有很多朋友不知道引導這個概念,引導其實就像是win進門的鑰匙,如果沒有引導,是根本不可能進入系統的。如果你看了剛才GTP和MBR的區別,應應該對引導有所認識。下面介紹一下引導文件放置的位置。
1、如果ESP分區或者系統盤的根目錄沒有EFI的文件夾,那肯定是不能進系統的,目前的情況應該是這種。
2、如果ESP分區或者系統盤的根目錄只要有一個地方有EFI的文件夾,就可以正常引導進系統。目前我們要做的是將efi文件夾添加進入ESP分區或者系統盤的根目錄。
3、進入原來的系統看一下C盤的根目錄,發現沒有EFI文件夾。果然不出所料。說明之前的機械硬盤用的是MBR的分區表,然后用傳統的BIOS引導。這次改用UEFI引導,需要進行相應調整。
4、接下來我們就用到了PE工具。關于PE工具我就不過多介紹了,需要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下 點擊了解 如果主板支持uefi引導,建議使用UEFI版本的。開機進入選擇u盤啟動(不同品牌主機的啟動項選擇鍵不太一樣),進入pe系統
PE界面
5、進入系統后選擇開始——引導修復——UEfix(UEFI引導修復工具)
6、按照如圖所示方式選擇,點擊確定(如果ESP選擇系統盤,按照我之前分析的理論,也能開機)。
點擊確定之后,提示修復成功,理論上這一步就會在ESP分區中產生一個EFI文件夾。這個文件夾里面就是新生成的引導文件。重啟電腦,拔掉U盤,然后選擇新裝的SSD啟動,之后看是否能夠正常啟動。
如果可以正常啟動,那就可以跳過此步了。如果開始出現藍屏代碼,請繼續看下去。
如圖所示現象,無法加載系統,提示bootsafe64.ev.sys文件錯誤。其實我中間嘗試了網絡上提供的很多方式都是失敗。實在不想重裝系統,所以一直在網上找解決方案,最終找到了解決方案——直接進入pe,進入系統盤,刪除windiwssystem32driversbootsafe64.ev.sys文件和kavbootc.sys兩個文件,然后重啟電腦,拔掉U盤看是否能夠進入系統。
當重啟進入系統之后,看到登錄界面,我真的超級興奮。我就知道不用重裝系統也能解決。
雖然修復引導和藍屏的問題之前困擾了一段時間,但是通過不懈的搜資料,問題基本上解決了。以前我遇到問題總是把系統重裝了,但總是重裝系統也不是辦法,當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要被麻煩沖昏了頭腦,總會有辦法解決的。最后給大家一個建議,大家可以創建系統還原點,當出現問題的時候,可以通過系統還原回到上一次正確的配置,這樣就省得麻煩了。
以上是我個人在折騰過程中的一點小經驗分享,希望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果您有其他藍屏代碼的補充解決方案,也可以在留言區進行交流;以便幫到更多的朋友。
作者:陽光下的蚱蜢
SSD從2013年興起,到現在成為幾乎每個游戲玩家的必備,得益于規模生產效益下成本降低的價格下降。作者非電腦重度使用者,工作中使用電腦主要是OFFICE向,閑暇時主要是使用Photoshop、Lightroom等多媒體編輯軟件,實際在對SSD的選擇上更多是出于“有好過無,希望能帶來一定的提升”這種可有可無的愿景。
從一個多星期的使用情況來看,SSD主要帶來下列變化。
綜上,網絡上對于為何購買SSD眾說紛紜,但我只考慮個人主觀感受,便攜、防震、功耗等等不在我這種普通玩家之列,因而,一個簡單的速度上的提升,即使這個提升更多的是表現在測試軟件的讀數上,也讓我覺得本次購買物有所值。
在張大媽上做了很多功課,下面這位值友分享的信息比較全面,提供給大家參考。
適合小白學習的家用SSD固態硬盤的選購和使用心得...
——容量選擇。電腦本身就帶了兩塊HDD,2.5T的容量。因此,SSD只要用途隨大眾,主要是放系統和軟件再加個別游戲。由于在價格上的普及,第一時間將160G否掉了,選擇了240G。看了許多測評文章,由于SSD本身的讀寫機制,感覺240G的各項指標都要比160G好些。
當然,作為一名飽受存儲空間不足迫害的攝影愛好者,不論低端高端,如果1T容量的SSD價格能回落到1000區間,絕對會咬牙拿下更大容量的,現在就考慮性價比了。
從各個廠商的布局來說。240G入門產品,一線品牌在500左右,其他的400以下,產品線的布局還是比較明朗的。
——品牌選擇。經過第一輪淘汰后,將購買品牌鎖定在三星、閃迪和英睿達三個品牌身上。選擇三星很簡單,看過市面上所有入門SSD產品的評測,三星的EVO系列是標桿一樣的產品,所有評測數據都要向它看齊。
看中英睿達品牌是因為張大媽在推,并且產品在三個品牌中是最低的,并且,作為行業闖關者,它最開始以高性價比產品集體拉低SSD售價的行為值得尊敬。
閃迪的話,更多是品牌依賴,家里從手機、行車記錄儀,相機,幾乎一切的移動存儲產品都是閃迪的,并且在使用上一直沒有出現過問題。并且,在看到的評測報告中,閃迪系列產品幾乎都是排在三星之后,屈居老二,但性價比更高。
因而,最后決定拋棄三星的黑科技和英睿達的低價也低能,在易迅網以459價格購入。
閃迪至尊高速系列2代 240G SATA-3固態硬盤
1、首先查驗主板是否支持ACHI,ACHI能否開啟對SSD的文件傳輸效率影響非常之大,一般這兩年推出的主板都帶這個功能。
2、主板是否有SATA 3.0接口,2.0的也可以,但據說也會影響傳輸效率。
3、準備一根SATA3.0數據線。
4、檢查機箱是否帶有2.5寸硬盤安裝口,如果不支持,可以考慮購買3.5寸硬盤轉換架。如果機箱拓展性能確實有限,建議換機箱咯。
易迅產品京東送,這次的包裝簡單之及,同樣的包裝我只在購買10多塊錢的數據線上見過,差評。
全家福。黑紅白三個色調的包裝設計已經是閃迪的經典顏色了,非常有品牌特色。
細節圖。其他品牌的SSD沒有使用過,但是用慣機械鍵盤,習慣了厚重和金屬感,這款SSD的全身塑料讓人感覺非常不踏實。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5年10年后,把它隨手就扔的可能性。
先來一張官方的參數圖。
閃迪系列固態硬盤參數圖。其實在我看來,里面90%的數據對我等普通消費者都是Balabalaba,大家只要注意我描紅的幾個數據就差不多了。如果實測數據偏差不大,就能證明廠商的誠意。同時,閃迪的三年質保還是比較給力的,就是不知道這個有限保修的權限在哪里。大概也是人為破壞不保之類的。
下面是測試平臺。
以下為幾個軟件的測試得分:
CrystalDiskMark測試數據表。
ATTO Disk benchmark測試數據表。
小結:這兩個軟件是市面上測試SSD的主流軟件,其他還有ASS SSD、HD tune等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下來操作試試,但這些數據對普通玩家效果不大,看看就好。從測試數據來說,閃迪這款SSD在性能上還是不錯的,500M左右的讀寫速度差不多也是SATA3.0的瓶頸數值了。
SSD的壽命一直都是大家頗為摳病的地方,尤其是TLC,雖然降低了價格,但是使用壽命也跟著減少了。但據說有人做過極限測試,要寫進4000TB還是400TB的數據才會把硬盤掛掉,當然,使用時間久后的掉速基本上是不可回避的了。相比起HDD,各個廠商在SSD日常數據監測這款可謂是下了苦心,一線的幾個品牌都有自家的SSD使用配套軟件。以下是閃迪儀表盤(SanDisk SSD Dashboard)軟件。
閃迪儀表盤主頁,界面清晰,功能良心,如果以后大家購買閃迪的二手SSD,通過看剩余使用時間應該可以對硬盤已經使用的情況有一個比較直接的判斷。
閃迪儀表盤工具欄界面。左邊部分有一個S.M.A.R.T診斷。S.M.A.R.T即硬盤普遍采用的數據安全技術,在硬盤工作的時候監測系統對電機、電路、磁盤、磁頭的狀態進行分析,當有異常發生的時候就會發出警告,有的還會自動降速并備份數據。紅圈里面的內容為分析報告,每個ID號都代表一種方向的監測。
當時作者以為買到二手貨了,所以到處尋找解決方案,結果發現HD TUNE提供了更為詳細的硬盤數據信息。
HD TUNE PRO 軟件界面。比較起閃迪儀表盤的英文桌面,HDD TUNE 要更加直觀得多。
作為系統安裝盤的固態硬盤,上機后必須面對兩個選擇。一個是重新安裝系統,另一個是將系統遷移。因為強迫癥原因,總是希望電腦能快一些,再快一些。原來的電腦使用WIN10系統是從WIN7升級上來的,已經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各種冗雜文件比較多,因而覺得系統遷移必要性不大,所以選擇重裝。
因本人在安裝電腦系統方面除了少數的幾次經驗,基本上都是按照百度搜索內容一路下一步下一步下來的,過程當中遇到了許多小問題,一些環節只顧著用手機百度解決,也忘記了截圖和拍照。心想著按照小白步驟一步步寫下來,說不定以后誰碰到問題也有個參考。
1.制作U盤啟動盤。
①找到一個空U盤,容量4G以下,將里面內容清空。
②下載相應的電腦系統。電腦系統分為GHOST版和安裝版,不同版本的系統在U盤啟動盤制作上有一點不同。以下教程使用的是WIN 10原版安裝系統。迅雷快傳地址
③準備好U盤制作工具。本人使用的軟件是電腦店。鏈接
④準備分區軟件。本人使用的是分區助手。鏈接
⑤接上U盤,打開電腦店軟件。點選U盤啟動下面的ISO模式,在選擇ISO、制作啟動U盤選項里點瀏覽選擇剛才下載的WIN10系統,點開始制作。等待片刻后,U盤啟動盤便制作完成。
①將SSD接入SATA接口。
②打開分區軟件。在快速分區下會有一個尚未命名的磁盤空間,就是我們的未分區的SSD了。
③雙擊點開未分配空間后,出現分區選項。這里我們將SSD分為兩個區。這一步要注意的是,因為我們所采取的是U盤UFEI啟動方式安裝系統,所以系統分區一定要選GPT,下面這張截圖是我第一次選擇MBR方式分區的,導致后面的幾個步驟失敗,重新選擇GPT。選擇分區后,會出現另外兩個區,這兩個區在系統里是不可見的,不去管它。
桌面系統分區完成后,就要進入BIOS系統設置了。
首先是把U盤設為第一啟動盤。
然后重啟,根據U盤提示將系統安裝進SSD的系統分區。
安裝過程當中,如果我們沒有把SSD分為GPT的話,會提示無法進行下一步。
安裝過程要求填入序列號,這個號在網上很好找。
安裝程序提示復制完資料后會重啟。這時候我們要再進BIOS將第一啟動盤設置為剛剛復制完文件的SSD系統盤,否則會讓系統再次進入U盤引導模式。
自此,剩下的就是不斷點擊下一步了。
最后恭喜你,系統安裝完成,愉快地安裝各種軟件,進行破解或者注冊吧!你的固態硬盤已經開始源源不斷地幫你處理數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