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點睛】要一覽異彩紛呈的奇美絕景,必然要經歷各種艱險。

    我一直在路上

    我所追求的不僅是遠方的風景

    還有一直在路上的狀態

    曾經感動過我的那些旅行者

    他們喚醒過人們的心靈

    即使在蒙昧而艱難的時代

    仍然能和我碰撞出心靈的火花

    這火花將逐步點燃身后的世界

    徐霞客終其一生,以勇敢堅韌的品格,高度的自律,特立獨行的旅程,不僅為我們描繪出精彩的山河圖景,也讓我們看到了一顆崇高而有趣的靈魂。

    他的旅游是愉悅非凡的、充滿無限驚奇的: “停足仙筏橋,觀石梁臥虹,飛瀑噴雪,幾不欲臥。”在仙筏橋上停下腳步,在朦朧的夜色中觀賞像彩虹一般優美的天然石橋,旁邊瀑布飛濺著像噴雪一樣的水花,這樣的奇妙景觀,幾乎使人不想去睡。“二里,入山,峰縈水映,木秀石奇,意甚樂之。”優美的景致已被我一眼全飽覽盡了。在雁蕩山,“望雁山諸峰,芙蓉插天,片片撲人眉宇。”“銳峰疊嶂,左右環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觀!”“水行其中,石歭于上,為態為色,為膚為骨,備極妍麗。”“水沁入脅下,從此水石融合,綺麗萬端。”在寫到云南大理石時,他說:“故知造物之愈出愈奇,從此丹青一家,皆為俗筆,而畫苑可廢矣。”……于是他便很“徜徉久之、踞坐久之、登眺久之、登石久之”,“耳目為之狂喜”。

    他看到的風景是驚心動魄的:“兩壁石質石色,光瑩欲滴,垂柱倒蓮,及若鏤雕,形欲飛舞”;更有“龍秋之瀑,轟然下搗潭中,巖勢開張峭削,水無所著,騰空飄蕩,頓令心目眩怖。”試想一下:大龍湫瀑布的流水,轟然下瀉,直搗潭中,山巖的氣勢開闊而陡峭,流水因為沒有河床承載,騰空飄蕩而下,頓時令人目眩而心有恐懼。“時浮云已盡,麗日乘空,山嵐重疊競秀。怒流送舟,兩岸秾桃艷李,泛光欲舞,出坐船頭,不覺欲仙也!”就連我們的大文豪魯迅先生,讀此游記后不禁寫下“獨鶴與飛”[1]的遐思,他多么也想變成一只仙鶴,與徐霞客一起到這奇異的世界遨游啊!

    “湖水甚浩蕩,而澄碧一泓,于石山之上,圍青漾翠,造物之醞靈亦異矣!”多姿多彩的風景使徐霞客“喜不成寐”“神魄為動”“令人狂叫欲舞”。

    要一覽這樣異彩紛呈的奇美絕景,必然要經歷各種艱險:“有雨色,不顧”,并且在這場雨中走完五十里路。時常是手握一根拐杖,在深草中攀登,一步一喘地走了數里路,才到達高峰之巔。(“人捉一杖,躋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數里,始歷高巔。”)在浙江游天臺山中,遇到猛虎夾道的梁皇山,一個月間就傷害數十行人,于是他只好停宿于旅舍;松門嶺下,山高路滑,只好舍棄騎馬而步行前進。

    在游黃山時,“級愈峻,雪愈深,其陰處凍雪成冰,堅滑不容著趾。余獨前,持杖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鑿一孔,以移后趾。”在冰雪茫茫中,勇敢而堅毅地鑿冰攀登,爬上了黃山主峰。在游歷雁蕩山時,他們有時是“如行刀背”,每越過一道山脊,即遇到一座陡峭的山峰,都是從如刀劍般鋒利的石片縫隙中攀援而上,在高峰盡頭處,一座石壁如刀劈一般的陡峭,石片鋒利逼人,而且所經境地難以容足,在山崖上躊躇再三,不敢再由原來的小道返回,只能叫仆人脫下裹腳布接成布繩,依次從懸崖上懸空而下,等下到石級處,僅僅能容納雙腳,再沒有多余的地方,遙望懸壁下面,非常陡峭,深有百丈,后來,經竭盡全力挽布繩騰空跳躍,才攀到上一層的巖石上,得以脫險。

    又如,“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在上山無路時,徐霞客四肢并用,攀援而上,土太松軟,腳站不上去,只能抓著草爬,一會兒草也要斷了,幸好抓住了一塊石頭。“然石亦不堅,踐之輒隕,攀之亦隕,間得一少粘者,繃足掛指,如平帖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無援,欲下亦無地。”然而石頭也很酥脆,一碰就碎,好不容易抓到一個稍微堅固點兒的,只能把自己一動不動地平貼在懸崖上,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來。“歷險數次,遂達峰頂。”

    歷險數次,遂達峰頂。什么是探險?這就是。什么是探險家?徐霞客就是!

    “徑窮路絕,不足為懼” 特別是當有向導說前面的路極險峻時,便“色喜”,并“無可阻也”,便“策杖獨行”; 即使在“豺嗥虎嘯、魑魅縱橫之區”也能從容應對,“獨躡萬山之巔” 毅然追求“萬慮俱凈、渣滓不留”的“無我”境界。

    “雖山精怪獸群而狎我,亦不足為懼,而況寂然不動,與太虛同游耶!”享受萬物皆備于我的“天人合一”境界,這就是徐霞客——卓越而偉大的探險家,沒有什么能夠阻擋他對未知世界的好奇!

    當然,探險家也是人,有血肉之軀,他們也會感到害怕,“生平所歷危境,無逾于此。”在山巔“罡風乍至,幾假翰飛去”(狂風忽然刮來,令人幾乎像羽毛那樣乘風飛去),多么危險啊,關鍵是他們一次次的戰勝困難,戰勝自己,永遠充滿著樂觀和執著!

    除了自然之險,還有人禍:如衡陽遇劫匪,損失不少銀子;靖州遇小偷,被盜去“數金”;到云南,一直跟隨的顧仆最終也攜款潛逃,卷走了麗江土司送給徐霞客的“黑香白鏹十兩、黃金四兩”。“忽有四人持鏢負弩,懸劍橐箭囊矢,自后奔突而至……皆勇壯兇獰,似避雨,又似夾持。余甚恐。問余何往,余對以都勻。問余求煙,余對以不用。”(又有一天,正在貴州的山里冒雨趕路,忽然后面沖過來幾個持槍帶箭的彪形大漢,不知道是要在我傘下躲雨,還是要綁架我,把我嚇得夠嗆。他們問我去哪兒,我說去都勻,問我要煙,我說我不抽煙。)

    ……

    他三次遭遇強盜,四次糧食斷絕,無數次或宿蚊聲雷鳴,或落入急流旋渦,皆不以為苦。他從來沒有動搖過自己考察探險的決心,這就是旅行家,這就是探險家。學者錢謙益說徐霞客是“以性靈游,以軀命游”,真是字字千鈞,直指本質。如果說徐霞客在50歲之前體現了生命的青春和豪情,那么在50歲之后所進行的云南之旅,則見證了他一息尚存、決不松勁的堅韌和豪壯。特別是長期的旅途勞頓,使他的身體狀態大不比從前,他從江陰出發前就說自己“驟疾”。此次考察西南邊陲,萬里西行,很可能是不歸路。加上戰亂[2],山民暴動、盜匪出沒,隨時都有性命之憂。難怪他在臨行時“絕情”的告訴家人:“譬如吾已死,幸勿以家累相牽!”

    ——就當我死了吧,不要再掛念我使你們受累!

    這是怎樣的決然?

    一個過了知天命年齡的人,告別自己的妻子、兒子、兒媳,以生命的代價去遠行,這是怎樣的氣概?

    “譬如吾已死,幸勿以家累相牽!”每當我想到這句話,我就心濤起伏,難以平靜。此時,徐霞客的妻子羅氏健在,長子徐屺、次子徐峴均已婚娶,而且徐屺剛剛生下了兒子建樞,應該說徐霞客在自己老年已至的時候,該好好帶著孫子享受天倫之樂了,而他卻要去浪跡天涯,隨時準備埋骨青山!就連地質學家丁文江先生也感嘆到:“家有遺產,衣食足以自足。百年已過其半,五岳已游其四……常人處此,必將弄孫課子,優游林下以卒歲矣。乃先生掉頭不顧,偕一僧一仆,奮然西行,經苗猓異族之鄉,極人所不堪之苦。遇盜著再,絕糧著三。百折不回,至死無悔。”

    于是我們就想追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呢?

    因為這是他從小立下的志向,是他畢生的追求。為了這一次西行他已準備了好久,而且他要證明。“霞客不喜讖諱術數家言,游蹤既遍天下,于星辰經絡,地氣縈迴,咸得其分合淵源所自。云,昔日志星官輿地,多以承襲附會。即江河二經,山脈三條,自記載來,具囿于中國一方,未測浩衍。遂欲為昆侖海外之游。然則先生之游,非徒游也,欲窮江河之淵源,山脈之經絡也。此種求知之精神,乃近百年來歐美人之特色,而不謂先生已得之于二百八十年前。”這就是徐霞客的選擇。就是這次選擇,他不僅給后人留下了一曲感天動地的友誼贊歌,而且開創了一生旅游事業的巔峰,成為他一生旅行中旅程最遠、時間最長、貢獻最大的一次,樹立了永遠值得后人敬仰的歷史豐碑。

    而豐碑往往是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徐霞客在游記中記錄了這次旅行中的艱辛和危險,特別是“人禍”:“豺虎晝行,山田盡蕪”“東安有大盜臨城,祁陽亦有盜殺掠也”;藍山“為盜焚破,零落可憐”;宜章高云山“大盜二百余人自北來,主人俱奔,襁負奔避后山”特別是他在湘江遭遇劫匪,悲慘逃命,同行者顧仆、靜聞均受傷,由于靜聞傷重,幾天后病死于廣西。

    說到靜聞,他與徐霞客沒有多么深厚的交情,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萍水相逢的“驢友”,但靜聞在死前留下遺言:“必定骨雞足山。”(請把我的遺骨帶到雞足山)按照常情,一位日益年邁、在萬里孤旅中跋涉的人、而且已經去過雞足山的人,還愿意再去嗎?為一個萍水相逢的人,去實現他的遺言?

    回答是肯定的!雖然我不信佛,但我和靜聞是旅途中同行的朋友,靜聞要我帶他去雞足山,我答應過他,現在他已經死了,那我就帶著他的遺骨去。我一定要了卻他的心愿,不管有多難!

    就在此時,崇善寺的僧人卻不可思議的正準備私分靜聞的隨身衣物,徐霞客制止后,收掇靜聞的遺骨,辦理靜聞的后事:“乃先起窆白骨,一瓶幾滿。中雜炭土,余以竹箸逐一揀取,遂竟日之力。仍以灰炭存入瓶中,埋之舊處,以紙數重裹骨。”

    ——只得先葬白骨,幾乎裝滿一個瓶子。瓶中雜放著炭灰,我用竹筷子逐一揀出來,竟然花了一整天的時間。仍把木炭灰存放進瓶中,埋在原來的位置,用幾層紙裹好白骨。

    “只得戒衣、冊葉,乃得抱骸歸。昏暮入鄧寓,覓燭,重裹以拜,俱即戒衣內著。包而縫之置大竹撞間,恰下層一撞也。是日幸晴霽,故得揀骨涯濱幾近竟日。”

    ——只得到戒衣、經卷,這才得以抱著骸骨歸來。在昏黑中走入鄧家住所,找來火燭,重新裹好骸骨拜過,全部包好縫起,放在大竹箱內,恰好裝滿竹箱的一個下層。這一天幸好晴朗,故而能夠整天在溪岸邊揀骨頭。

    ……

    一年后的冬天,徐霞客背著靜聞的遺骨,抵達了雞足山。當他抵達的時刻,雞足山古寺中的眾僧無不動容。

    “二十六日……余以其穴近仙陀之師為便,議遂定。靜聞是日入窆(埋葬)。”

    ——26日,我覺得墓穴近仙陀之師,就此議定。靜聞這天下葬。

    這就是對諾言的履行,雖然萍水相逢,當事人已死,我也要跋山涉水,不遠萬里來完成他的遺愿!

    這就是對友誼的珍重,有了這一履諾,此生已勝人間千百生!

    二、穿越時空的評價

    此時此刻,我想起了詩人臧克家那首被人熟知的詩《有的人》。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雖死猶生的這些人,他們因給后人留下了永恒的精神資產,而成為歷史中的人物。他們被一次次的評說,被更多的人物欣賞、贊揚和被一次次的激活。徐霞客就是其中的一位。梁啟超說,中國實地調查的地理書當以《徐霞客游記》為第一部。李約瑟說:“正是在明代,中國出現了一位寫游記的名家,即旅行家徐霞客。他既不想做官,也不信宗教,但對科學和藝術特別感興趣。他的游記讀起來并不像17世紀的學者所寫出的東西,倒像是20世界一位野外勘測家所寫出的考察記錄。”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前主席、加拿大著名學者佛伊夫說:“徐霞客是他那個時代,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學家,他不僅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徐霞客游記》在上個世紀90年代被評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20部著作之一”。

    徐霞客無所為而為,因專志而獨行;因獨行而來去自如,無所不達意。如果沒有徐霞客,造物者鬼斧神工般的山川靈異豈能被后人所廣知?所以學者潘耒說“宇宙間不可無此奇人,竹素中不可無此異書”!

    就連徐霞客自己也自信而客觀的進行了自我評價。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說道:“張騫鑿空,未睹昆侖;唐玄奘元耶律楚材銜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雙屨,窮河沙,上昆侖,歷西域,題名絕國,與三人而為四,死不恨矣。” 意思很直白,張騫、唐玄奘、耶律楚材這些人,雖然也曾游歷天下,但都是接受皇命而前,有政府財力和物力的支持,我呢,不過是一個平頭老百姓,靠一根手杖、一雙麻鞋,走遍河沙,登臨昆侖,游歷西域,題名絕國,死而無憾。

    死而無憾,足矣!

    徐霞客去世以后的近四百年來,眾多大家名人都給予其極高的評價。一代偉人毛澤東對徐霞客情有獨鐘,曾先后兩次推崇徐霞客及其《游記》。第一次是1958年1月28日,毛澤東在一次會議講話中說:“明朝那個江蘇人,寫《徐霞客游記》的,那個人沒有官氣,他跑了那么多路,找出了金沙江是長江的發源。‘岷山導江’,這是經書上講的,他說是錯誤,他說是金沙江導江。”“我看他不到處跑怎么能寫得那么好?這不僅是科學作品,也是文學作品。”[3]第二次1959年4月5日,毛澤東在上海召開的中共八屆七中全會上的講話時說:“如有可能,我就游歷黃河、長江,從黃河口子沿河而上。搞一班人,地質學家、生物學家、文學家,只準騎馬,不準坐車,騎馬對身體實在好,一直往昆侖山,然后到豬八戒的那個通天河,翻過長江上游,然后沿江而下,從金沙江到崇明島。我有這個志向,……我很想學徐霞客。徐霞客是明末崇禎時江蘇江陰人,他就是走路,一輩子就是這么走遍了,主要力量用在長江。《徐霞客游記》可以看。”[4]毛澤東高度贊揚徐霞客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充分肯定《徐霞客游記》是一部好書,號召人們讀這部書,特別是他說“我很想學徐霞客”,這讓我們感受到偉人的真情,偉人的力量。

    第二位深刻評價徐霞客的人是清初學者潘耒[5]。他說徐霞客:“登不必有徑,荒榛密菁,無不穿也;涉不必有津,沖湍惡瀧,無不絕也。峰極危者,必約而踞其巔;洞極邃者,必猿掛蛇行,窮其旁出之竇。途窮不憂,行誤不悔。瞑則寢樹石之間,饑則啖草木之實。不避風雨,不憚虎狼,不計程期,不求伴侶。以性靈游,以軀命游。亙古以來,一人而已!”是啊,有誰能做到登山不需要坦途,渡河不需要淺水,即使再高的山,也要爬到頂峰,再深的洞,也一定要見底。沒有路了也不擔心,走錯路了也不后悔;困了,就在樹石之間睡覺,餓了就采摘些野果充饑;不避風雨,不怕虎狼,不計較路程遠近,不苛求伴侶跟隨,與長風為伍,與云霧為伴,以清泉解渴,以曠達的心靈去旅行,以畢生的生命去旅行,自古以來,只有徐霞客一人!

    還有一個人就是錢謙益。作為清初詩壇盟主之一的錢謙益,曾任禮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是當時“操海內文字之柄”的著名學者。錢謙益比徐霞客年長五歲,1633年的金秋時節,徐霞客專程前往江蘇常熟拜訪,通過“虞山之會”,他們兩人從此成為知己。八年之后,錢謙益為徐霞客提筆寫傳,稱徐是“千古奇人”,稱贊他的游記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當令泯滅不傳”。

    如今,當我再次手握中華書局出版的《徐霞客游記》時,我對這位“千古奇人”“手攀星岳,足躡遐荒”的生命記錄不僅充滿敬仰,而且感受到一股穿越時空的力量,這種力量沉甸甸的,讓人踏實;這種力量熱騰騰的,讓人神往。有道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古往今來的每一位仁人志士難道不都是為了這樣的理想而不懈奮斗的嗎?!

    作為職業旅行家,徐霞客首先在旅游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和古今中外所有的旅行家相比,徐霞客最獨特的意義在于,他是在終生對名山大河的探奇中實現以性靈游、以軀命游,最純粹、最專業、最真實的旅行家。他現存63萬字的游記作品[6],不僅展現了一個“以性靈游、以軀命游”的“千古奇人”徐霞客,而且為中華民族譜寫了一部旅游方面的“寶典”和“百科全書”。他探奇訪幽,暢游名山大川,并得山水風雨之助,不僅唱響了那個時代個體生命人性解放的凱歌,也唱響了一部大自然的贊歌,書寫了人與人、人與自然動人的“情感交流史”,使得中國的旅游審美活動系統性的得到了一次重大提升。

    因為他卓越的旅行,也使他成為當然的地理學家。“他是中國山岳地理研究的鼻祖[7]。“由于徐霞客的卓越貢獻,我們應該把他看作是中國歷史上最杰出的地理學家之一。《徐霞客游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的科學文獻。”[8]作為一位科學家,他不信鬼神,對地貌、溶洞、水文、動植物、溫泉、地質等眾多方面都有真實、準確、細致的記錄,幾乎百科全書式的提供了地理學方面的史料。他考察喀斯特地貌比西方早200年;他共記錄地貌類型61種、水體類型24種、動植物170多種,名山1259座,巖洞溶洞540多個,50多處文物古跡;弄清了珠江源,糾正了《大明一統志》的錯誤;糾正了《禹貢》的錯誤;證明了枯柯河不入瀾滄江而入怒江等前人的不少錯誤。

    在文學方面,徐霞客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卓越的文學家。他“據景直書,模范山水”,形容物態,摹繪圖景,不僅文字功夫非同一般,而且“風格”獨樹一幟,完全達到了一位優秀作家的水準。他的游記天趣橫生,氣象萬千,高山大河,源流曲折,喧騰紙上,所記奇景勝跡,燦若繁星,無不讓讀者稱奇贊嘆!此外,他現存古詩37首,也證明了其文學方面的實力和才華。

    比如他寫山峰:我欲倒騎玉龍背,峰鶴群鶴共翩翩

    寫大海:萬壑歸同一壑漚,銀河遙點九天秋。

    寫瀑布:珠璣錯落九天影,冰雪翻成雙壁喧。

    寫積雪:北辰咫尺玉龍眼,粉碎虛空雪萬年。

    寫梅花:春隨香草千年艷,人與梅花一樣清。

    寫友情:別君也許攜君骨,夜夜空山泣杜鵑。

    ……

    在生態學方面,徐霞客不僅綜合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系,而且洋溢著對大自然的熱愛,這種純粹的“中國的自然之愛”,讓我們真切的感覺到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重大意義,特別是在生態危機嚴峻的今天,更加激發起我們對于保護生態環境的熱情和責任。

    此外,徐霞客詳細記錄和反映了自己在民族地區的游歷情況,涉及到瑤族、壯族、苗族、納西族等眾多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風俗習慣、節慶活動等,是古代內容豐富的民族學調查實錄。他廣泛接觸明朝末年社會各個階層,記錄了豐富的社會歷史內容,提供了一部明末社會情況的信史。

    當然,在勵志方面,徐霞客和他的游記也是不可多得的精神之源,勝過無數所謂的心靈雞湯。先不說他遭遇盜賊、戰勝饑餓和探險的艱難,單就長期堅持寫日記就足以見其恒心,現存63萬字的游記,不僅是我國古代游記作品中規模最大的鴻篇巨制,也是對無數寫作者專注于一事的勵志豐碑。錢謙益稱他為千古奇人,恐怕也有這一層的含義在里面。

    徐霞客從20歲開啟探險之旅, 50歲作人生的最后一次出發,53歲因“兩足俱廢”而東歸,54歲去世。這一生中,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旅行,不懈的追求著詩與遠方。更可貴的是,在那個應舉成風的時代,他選擇了一條艱難無比的道路:以生命為代價,以考察大自然為己任,置身風雨寒暑、懸崖峭壁,四處游歷,創下眾多歷史之最,被譽為“曠世游圣”。

    徐霞客留給我們的財富是立體的、巨大的,他用最獨絕的旅行,最精美的文字,描摹了最奇妙的世界,表達了最高潔的情感,追求著最和諧的天人關系,鑄造了最真實的科學精神,這不僅是徐霞客成功的根本所在,也是他留給我們的最大財富。從徐霞客的身上,我們同時也看到,即使是一名普通人,只要畢生專注求索于一事,不計功名,不計程期,甚至不計代價,也一定能做成大事情。

    三、何為旅行家

    現在,我們要問了,何為旅行家?

    從黃帝“披山通道”,到張騫“鑿空西域”;從法顯萬里西行,到玄奘舍身求法;從司馬遷到酈道元,從汪大淵到鄭和,從哥倫布到麥哲倫,從馬可·波羅到伊本·白圖泰,等等,我一直在想什么樣的人才能稱之為旅行家呢?旅行者和旅行家的主要區別在哪里?現在,從徐霞客的一生中,我得出了“答案”——真正的旅行家應具備以下七個方面的條件。

    第一條:就是要有個好身體。這個道理很顯然,如果身體不好,出去走走看看是可以的,但要完成艱苦卓絕的旅行壯舉是絕無可能的。大多數人肯定會說我身體是很棒的,可惜沒有錢。那么我們就進入下一道門檻。

    第二條:要有時間和基本的經費保障。所謂經費就是要有錢,不一定要有很多錢,但最起碼的旅行需求總是要保障的。有時間我們看看徐霞客就知道,旅行家的旅行時間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我們所說的幾個節假日、“黃金周”,更不是一年兩年,而基本上是貫注著整個人生。

    第三條:真正的熱愛。沒有熱愛就無法執著,沒有熱愛就沒有辦法,沒有熱愛就不能獻身。比如徐霞客在游黃山時,“級愈峻,雪愈深,其陰處凍雪成冰,堅滑不容著趾。余獨前,持杖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鑿一孔,以移后趾。”在冰雪茫茫中,勇敢而堅毅地鑿冰上躋,登上了黃山主峰,在無數的游客中,誰能做到?徐霞客在湖南湘江遭受盜賊,被洗劫一空后,還四處借錢,甚至以家中田租作為抵押,繼續支持自己西行,這樣執著的人有多少?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就是熱愛。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旅游都是最愛,很少有人說自己不愛旅游的,絕大部分的人都會說自己沒有錢也沒有閑。那就只能退回第二條了。還是一些“旅游達人”,他們對旅游的熱愛幾乎到了發狂的程度,有時對旅游的熱愛也不計代價,縱然付出生命也絕不吝惜。我們對此深感敬佩,也支持這一部分的人進入成為旅行家所必備的下一個條件。同時,我們所說的熱愛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他是一種韌性的延展,是一種曲折的上升。比如說一位熱愛耕種的農民,他耕耘一生卻不能因為是熱愛而成為一位農學家,一位喜歡木工的木匠,也不能說因為熱愛而成為“魯班”是一樣的道理。如果說熱愛是起點,那么深入鉆研,不斷創造突破才是根本。魏格納在提出大陸板塊漂移學說之前,也早有人提出過同樣的“設想”,但因缺乏足夠的事實來證明而作罷,可是魏格納卻能畢生來“證明”自己的學說,不但從南美洲和非洲大陸上的古生物化石印證了自己的觀點,而且建立了完整嚴密的學說體系,最終成為聞名世界的科學家。這就是我所說的熱愛。

    第四條:要以旅游為“職業”,或者說,要有長時間、高密度、高強度、大跨度的旅行經歷。旅行家的旅行長度、旅行跨度、甚至頻率不僅比一般的旅行者(游客)要高的多,而且也是很多“旅游達人”所難以企及的。具備了這一條,距離一位真正的旅行家已經非常之近了。

    第五條:要有頑強的信念。旅行不只有風景,還有風險;旅行不只有風花雪月,還有饑寒交迫;旅行不只有鶯歌燕舞,還有身陷絕境。旅行家為了到達目的地,完成旅行的目標,必須抵抗寒冷的長夜、孤獨的旅途,乃至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決絕。

    “吾荷一鍤耒,何處不可埋吾骨耶!”這是徐霞客說的;

    “寧可西行而死,不可東歸而生”這是玄奘說的;

    ……真正的旅行家都是以超越常人的意志力和對成功的信念沖破一切艱險困苦,勝利抵達成功的彼岸,即使是獻出生命也九死而不悔。當然,每一次的終點,都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光榮,發現的喜悅、開創的豪情、超越的光榮將集于一身,他們體驗和獲得了不為人知的奇妙美感和見識,他們完全有理由為自己的旅行而驕傲和自豪,他們也將由此而進入史冊。到了這一條,基本上可以稱得上是一位旅行家了,但還不夠,我們還得繼續往上拼。

    第六條:要有精神產品,能對未來產生影響。這種作品不僅集結了旅行家個人的新發現,而且在整體上對全人類有普惠性。徐霞客有《徐霞客游記》,玄奘有《大唐西域記》,法顯有《佛國記》,酈道元有《水經注》,馬可波羅有《馬可·波羅游記》,伊本白圖泰有《伊本·白圖泰游記》,我所考察的旅行家中幾乎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精神產品”。當然,也有個別的旅行家沒有留下游記等著作,如張騫、鄭和等,黨確仍然將其列為旅行家,是因為其“旅行事跡”不僅影響力大,而且卻也有“間接著作”,或者叫“旁證”,張騫有司馬遷的《史記》,鄭和有隨行人員馬歡的《瀛涯勝覽》、費信的《星槎勝覽》,這都是他們“精神產品”的見證。此外,這種“精神產品”是跨越國界的,是全人類共享的精神財富,是構成世界文明的一份子,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也是世界性的人物。而今,在大眾旅游時代,全球化進一步縱深發展,國際游已比較普遍,但是,大多數的人的旅游,無非是吃吃喝喝,曬照打卡,少數的人也撰寫游記,出版專著,但畢竟水平、層次都不夠,更沒有普惠性的社會價值、旅游美學價值以及學術價值。而真正的旅行家,他們的作品不僅能被全人類所共享,而且在大浪淘沙的歷史長河中經久不衰,閃耀著動人的光彩,散發著激勵后人的不朽光芒。比如印度人通過法顯的《佛國記》、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而重新發現了印度的古文明,從而重建了印度;柬埔寨人因為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9]而發現了吳哥古城,從而重現了吳哥文明的輝煌壯麗等。

    第七條:要有好運氣。人生中倒霉的事比比皆是,可是好運氣可遇不可求,何況運氣這個東西似乎很唯心,甚至說不清,但有一點一定是清楚的,那就是呆在家里等運氣的人永遠也不會有好運氣。作家曹禺在《北京人》中寫到:“我的運氣不好,處處倒楣,碰釘子,事業一到我手里就莫名其妙地弄得一塌胡涂。”《兒女英雄傳》中:“你看這可不叫作運氣來了, 昆侖山也擋不住么?”在悠遠綿長的旅行史中,在古老恢宏的絲綢之路上,在汪洋無邊的大海上,不知有多少人埋尸大漠雪山、喪生洶涌波濤,又有多少人半途夭折,出師未捷身先死,而鮮為人知。旅行家的道路是一條艱苦異常的道路,非大吉大利之人不能為。假如,徐霞客在那次危險的攀巖中沒有抓住而掉下深淵會怎么樣?假如,法顯在海上的風暴中真的被船上的人拋進汪洋會怎么樣?假如,玄奘在沙漠中缺水五天五夜最終也沒有發現不遠處的那片小水池會怎么樣?這樣的假如太多了,可惜,對他們,時光都沒有降臨這樣的假如——他們都是命運的寵兒,也是命運的搏擊者。到了這一層,一位真正的、偉大的旅行家便誕生了。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我們不是說讓每一位旅行者都能成為旅行家,這不現實,也很荒謬。我想說的是,作為每一位普通的旅行者,都應該有一顆向旅行家看齊的心,不斷的從他們的身上獲取養分和啟示,來提升我們自己旅行的層次和境界,使得我們的旅行更有意義、更有品質、更加珍貴。雖然平凡,但不平庸!

    (文/秦志龍 圖/葉永清)

    [1]徐霞客有詩云:“我欲倒騎玉龍背,峰巔群鶴共翩翩。”

    [2]北方的李自成、南方的張獻忠,早已起事。

    [3]《毛澤東讀書的生活》,三聯書店1980年版。

    [4]《毛澤東讀書的生活》,三聯書店1980年版。

    [5]潘耒(1646~1708)清初學者。今屬江蘇蘇州人,師從顧炎武,博通經史、歷算、音學,參與纂修《明史》,主纂《食貨志》,著有《類音》、《遂初堂詩集》、《文集》、《別集》等。潘耒晚年崇信佛學,好山水,遍游天臺、雁蕩、武夷、黃山諸名山,為文記之,名篇有《游南雁蕩記》、《火焰峰》、《天柱峰僧餉黃獨》、《仙居諸山游記》等。

    [6]現存63字,遺失約20萬字,共計83萬字。

    [7]謝覺民語。

    [8]候仁之語。

    [9]現存與真臘同時代者對該國的唯一記錄。1819年法國J.P.A.雷慕沙首先將周達觀所著《真臘風土記》譯成法文。此后個別葡萄牙的傳教士和旅行家到過這個地方,還寫過報告,但被世人目為天外奇談,一笑置之。1861年1月,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為尋找新的熱帶動物標本,無意中在原始森林中發現,宏偉驚人的古廟遺跡,并大大肆宣揚,他說,“此地廟宇之宏偉,遠勝古希臘、羅馬遺留給我們的一切,走出森森吳哥廟宇,重返人間,剎那間猶如從燦爛的文明墮入蠻荒”,這才使世人對吳哥刮目相看。

    <s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再過幾天就是九月一日,開學的日子,但在山東臨沂市羅莊區的中坦村,18歲的準大學生徐玉玉,卻因為接到聲稱可以發放助學金的電信詐騙,信以為真,被騙光了近萬元的學費。非常難過的徐玉玉在報警之后突然昏倒,最終因為心臟驟停,離開了這個世界。

    詐騙電話自稱教育局 發放助學金要銀行卡號

    徐玉玉是今年的應屆高考生,前不久,她收到了南京郵電大學英語專業的錄取通知書,即將踏入大學校園,開始新的生活,但一切都被一個詐騙電話改變了。

    “他說是教育局的,發放助學金,最后一天,說要盡快拿到你上學的銀行卡卡號,到銀行把錢給你打過去。”徐玉玉的父親徐先生回憶說。

    19日下午四點半左右,徐玉玉的母親接到電話,對方稱要盡快給玉玉發放2600元的助學金,隨后徐玉玉便拿著學費卡趕到了附近的銀行。

    近萬元學費轉給騙子 得知上當女孩傷心欲絕

    徐父回憶:“她把卡放進去,兩次說不行,那個詐騙犯又打電話說你的卡沒激活,你再換個銀行。”

    于是,徐玉玉便又來到另一家銀行,在自動存取款機前,玉玉按對方的要求,把父親準備好的學費轉到了對方的賬號里。

    “她取了9千9,(對方)說你把錢打到我的號上,我連同你的學費還有2600元的助學金一塊打給你。”

    半個小時后,遲遲等不到轉賬短信的徐玉玉,趕緊撥打了對方的電話,但此時,那個號碼已經成了空號,徐玉玉意識到自己被騙,回家之后心情非常低落,氣得直哭。

    后來見爸爸回家,徐玉玉想到了報警,此時已經是19日晚上8點多,在撥打了派出所電話,確認有值班人員后,徐玉玉和父親一起出發前往派出所報案。

    回家路上突然昏迷 全力搶救依然無力回天

    徐玉玉的母親沒有想到,自己目送女兒和丈夫去報警,但這一別,卻成了永訣,離家時還好好的女兒,當天晚上因為呼吸、心臟驟停,不幸去世。

    徐父回憶:“做完筆錄她自己上了車,上車出了派出所往東走了不到兩分鐘,我就發現她歪倒在三輪車上了,我喊她也沒反應。”

    女兒昏迷后,徐先生在路人的幫助下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在羅莊區中心醫院,經過1個半小時的搶救,徐玉玉的心跳復蘇,但呼吸和意識卻一直沒有恢復。

    由于錯過了搶救的最佳時機,雖經重病監護病房醫生全力搶救,但兩天后的21日晚上,徐玉玉還是因呼吸、心臟驟停不幸去世。

    家境清苦女孩節儉懂事 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記者從徐玉玉的親人和同學那里了解到,此前徐玉玉的身體和心理狀況都挺好,學習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

    徐玉玉的母親患有腿疾,無法工作,在新加坡打工的姐姐,也剛剛還清了出國所借的費用,家里的經濟來源主要靠父親在工地打工,所住的房子也是靠親戚幫助才慢慢建好,懂事的徐玉玉從小就知道節儉。而她的突然離開,讓一家人陷入深深的悲痛。

    目前,臨沂市羅莊區公安分局對此案已經立案偵查,全力偵破。

    教育部門:國家助學資金只有入學后才可發放

    針對山東女生以發放國家助學金為由被騙的消息,記者從江蘇省教育廳獲悉。國家助學資金的發放有嚴格的標準和流程,以江蘇省為例,每年他們會按照高校總人數的20%下撥國家助學資金,平均標準為每人3000元一年。新生在報到時,可填寫家庭情況表及助學金申請表,然后再由學校審核。

    在此次事件中,從媒體報道的行騙方式上看,有明顯違背常規的現象。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助學資金一定是學生入學后提出申請才可能發放,不可能提前。

    據了解,國家助學金的審核和發放主體都為各高校,通常申報手續在9月份完成,10月份助學金開始發放,11月份高校將名單匯總到省教育主管部門備案。

    170 171號段:電信詐騙重災區

    2013年12月,工信部審批通過了虛擬運營商170專屬號段,并在2014年開始逐步投入市場使用。2015年8月份工信部開放171號段,并于2016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然后把下發的號碼,轉售給虛擬運營商使用。所謂虛擬運營商,指的是民營企業租用三大運營商的基礎網絡,相當于“批發商”,它有一種銷售模式,就是一次性從傳統運營商處“批發”大量收集上網流量、語音通話分鐘數、短信數,然后設計不同資費套餐,再向用戶發放。

    “170”號段前4位可以用來區分與虛擬運營商合作的基礎運營商。“1700”為中國電信;“1707”、“1708”、“1709”為中國聯通;“1705”為中國移動。171號段與170號段屬于同一類型,也是虛擬運營號段。

    兩個號段為何稱電信詐騙重災區?

    這兩個號段為什么成為了電信詐騙的重災區呢? 原來,購買170、171號段“易如反掌”、實名注冊“形同虛設”、而且號碼歸屬地還可以自由選擇,這些漏洞,為不法分子大開方便之門,也增加了公安部門追查案件的難度。

    工信部曾下發“史上最嚴實名制”通知

    其實工信部早就有關于電話用戶實名制的要求。此前,工信部相關司局曾約談過3家實名制落實不到位的移動通信轉售企業,并對16家這樣的企業下發了整改通知。今年5月24日,工信部又下發《進一步做好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電信企業今年底電話用戶實名率達到95%,這被業內解讀為“史上最嚴實名制”。一方面是因為工信部要求從《反恐怖主義法》的高度去認識看待電話實名制,另一方面是工信部要求各基礎電信企業確保在2016年12月31日前本企業全部電話用戶實名率達到95%以上,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電話用戶實現實名登記。

    騙子“精準詐騙” 誰是“幫兇”?

    徐玉玉的父親到現在還不知道,到底是誰害死了自己的閨女。他只知道兇手的名字叫騙子。可是當我們把棒子打在騙子身上的時候,一定別忘了另外一個問題,徐玉玉考上大學,又帶著學費,恰恰這時候騙子給她打了電話,這僅僅是一個巧合嗎?騙子的信息為何如此精準?到底是誰泄漏了考生徐玉玉的個人信息呢?這難道僅僅是因為騙子高明嗎?到底誰是騙子的幫兇?毀不掉這個幫兇,徐玉玉就無法閉上眼睛。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