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世紀初普朗克、波爾等物理學家共同創造了量子力學,它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量子力學的發展,革命性地改變了人們對物質的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認識。借助量子力學,許多現象才得以真正地被解釋,新的、無法憑直覺想象出來的現象被預言,接著又被驗證。量子力學等理論的誕生,對于推動世界文明進步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這些耗時多年的基礎研究成果,其科學價值是無可估量的,絕不是用“有沒有用”這樣的簡單標準就能衡量的。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 科學研究需要長期積累
B. 量子力學對現代物理學意義重大
C. 基礎研究不應急功近利
D. 科學價值無法用量化指標來衡量
【答案】C
【解析】本題屬于中心理解題。文段最后一句“這些耗時多年的基礎研究成果”是對上文描述的總結,可見文段重點為最后一句話,即基礎研究成果的價值不可估量,非“有用沒用” 可以衡量,C 選項是對其的同義替換。A、B、D 選項并未出現文段主體“基礎研究”,故依據主體排除法,排除。因此,本題答案為 C。
2.“無現金社會”的現象之所以引人關注,主要是由于近年來移動支付發展迅猛,覆蓋了人們的衣食住行,普及到了城鎮的角角落落,使一部分人改變了使用現金的習慣。積極推進“無現金社會”建設意義深遠:首先,有助于降低金融服務的門檻,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其次,有助于減少和降低現金的使用率和管理成本,降低貨幣的發行成本,也會加速資金的流轉;第三,有助于建立誠信體系,識別、防范和打擊與現金交易、行賄受賄等有關的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有效遏制腐敗行為。
這段文字沒有提及“無現金社會”:
A. 對金融行業的好處
B. 備受關注的原因
C. 與貨幣發行的關系
D. 對人際關系的影響
【答案】D
【解析】本題屬于細節理解題。
A 項,根據“首先,有助于降低金融服務的門檻,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可知“對金融的好處”有提及,不選。
B 項,根據“根據‘無現金社會’的現象之所以引人關注,主要是由于近年來移動支付發展迅猛,覆蓋了人們的衣食住行,普及到了城鎮的角角落落,使一部分人改變了使用現金的習慣”可知“備受關注的原因”有提及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數據沖突的是,不選。
C 項,根據“其次,有助于減少和降低現金的使用率和管理成本,降低貨幣的發行成本, 也會加速資金的流轉”可知“與貨幣發行的關系”有提及,不選。
D 項,在文中無對應的內容,不選。因此,本題答案為 D。
3.科學的發展總帶給人類嶄新的思維方式。比如,在大數據背景下,人類的許多行為都是可以被預測的。從這個角度看,人類的行為并不是互不相關的獨立事件,而是相互關聯的數據網絡中的一個片段。在這張數據大網之中,許多事件的相關性與其發展的規律變得有跡可循。再比如,日常生活中,我們只能感知和意識到三維世界,而超弦理論卻把我們帶進一個十維的宇宙世界,帶來新的科學思維與方法,開拓出一個新穎刺激而富有美感的精神新領域。
下列最適合做這段文字標題的是:
A. 科學思維無所不在
B. 科學之光點亮思維
C. 獨領風騷的數據科學
D. 未來世界的無限可能
【答案】B
【解析】本題屬于標題選擇題。文段開篇點題,開門見山,指出“科學的發展總帶給人類嶄新的思維方式”。然后一個比如,一個再比如,舉例論證,加強主題。所以文段圍繞“科學對思維的作用”展開,選項 B 提到科學之光點亮思維,相符入選。
A 選項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數據沖突的是,只提到科學思維,并未提到“科學發展”,故排除;C 選項,只提到數據科學, 是例子中的內容,故排除;
D 選項,話題不一致,排除。因此,本題答案為 B。
4.下列排序中,正確的一項是:
①由于趙佶的大力扶持,畫院成就斐然、碩果累累。
②除了自身酷愛書畫之外,趙佶對畫院的發展也是不遺余力。
③中國繪畫史上的絕頂之作——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都創作于這一時期。
④說趙佶是畫院的“名譽院長”,一點也不過分。
⑤一方面提高畫家的地位,另一方面大力加強畫院的建設,創辦“畫學”,為畫院培養了大量后備人才。
A. ②⑤①③④
B. ③④②⑤①
C. ②⑤③①④
D. ②④⑤①③
【答案】A
【解析】本題屬于語句排序題。首先分析首句,③中“這一時期”在本句內并無指代,不適合做首句,排除 B。②做首句,講趙佶對畫院的貢獻,⑤是講具體的做法,④是對趙佶的評價, 應該是講述他的事跡以后。因此,②⑤連接更緊密,排除 D。①講畫院成就斐然,和前面趙佶對于畫院的貢獻密不可分,因此②⑤后面接①,排除 C。驗證 A 項,符合邏輯。
因此,本題答案為 A。
5.“草原絲路”的得名顯然源于對地貌特征的概括,其主要路徑是從中原出發向北至漠北蒙古草原折而西行,再經歐亞草原地帶直達歐洲,盡管途中也有非草原景觀的荒漠和半荒漠地貌類型,但其主體為歐亞草原地帶。歐亞草原東西延伸呈連續帶狀分布,西起多瑙河下游,向東依次為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哈薩克丘陵、蒙古高原,直至中國東北松遼平原,東西綿延近 110 個經度,是地球上最寬廣的草原帶,在地形和地貌上堪稱暢通無阻的天然通衢。為東西方交通提供便利。草原絲路主干線分布于北緯 40~50 度之間的歐亞草原地帶。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 冠以“草原”,可謂名副其實
B.絲綢是草原絲路的重要輸出品
C.“草原絲路”是絲路概念廣義化的結果
D. 地貌特征是劃分不同“絲綢之路”的主要依據
【答案】A
【解析】本題屬于語句填空題。填入的句子在尾句,一般為總結性句子。分析上文,首句提出“‘草原絲路’的得名顯然源于對地貌特征的概括”,然后講草原絲路的主要路徑“…… 但其主體是歐亞草原地帶”,接著講“歐亞草原……是地球上最寬廣的草原帶”。正因為歐亞草原是最廣的草原帶,草原絲路主干線分布于歐亞草原地帶,因此,這條路被冠以“草原”, 叫“草原絲路”。對應 A 項。
B 項,“絲綢”在文段中并未提及,排除。
C 項,表述不具體,“草原絲路”的得名是因為路的主干線分布于歐亞草原地帶。D 項,“絲綢之路”無中生有,不選。
因此,本題答案為 A。
6.語言的發展、維持或衰落從來不是一個純粹的語言學問題,而是復雜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力量相互博弈的結果。當前,學界主要從社會學、政治學以及經濟學等視角探討方言保護問題,而有關方言的法律保護尤其是行政法保護的研究尚不多見。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國方言保護的行政法機制,協調普通話與方言的沖突,從而在語言的通用性、規范性與多樣性之間尋求均衡保護,具有重要的理論與應用價值。
這段文字之后最有可能討論的是:
A. 方言保護具有的理論與實踐價值
B. 語言規范化和多樣化平衡的方法
C. 普通話與方言的沖突并非不可調和
D. 如何通過行政立法對方言進行保護
【答案】D
【解析】本題屬于下文推斷題。下文推斷題的解題思路是分析尾句,推斷下文。尾句通過“因此”對上文進行總結,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國方言保護的行政法機制具有重要的理論與應用價值,下文應該接著介紹如何通過行政立法對方言進行保護,對應 D 項。
A、B 和 C,均和尾句話題“行政法機制”無關,排除。因此,本題答案為 D。
7.對于家長們來說,能夠和孩子一起參與其中,親身 到孩子的進步,是一次難得的親子活動經歷。同時,他們也可以在訓練營中受到 ,得到一些教育的靈感。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 感觸 啟示
B. 感悟 啟蒙
C. 感受 啟發
D. 感覺 啟迪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實詞填空。首先觀察第二空,分析動賓搭配,與“得到一些教育的靈感” 對應,“啟示”“啟發”或“啟迪”符合句意,排除 B。第一空,“感觸”作謂語動詞時,后面不能接賓語,因此填入句中不恰當,排除 A。與“感覺”相比,“感受”填入句中與“孩子的進步”搭配更恰當,且“親身感受”為習慣搭配,故選擇 C,排除 D。
因此,本題答案為 C。
8.下列選項中,符合所給圖形的變化規律的是: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數量類。元素組成凌亂,看數量,題干每個圖形被分成多個部分,先考慮面的數量規律,分別為:2、4、2、3、3、?,不成規律;再次,考慮交點數,數交點的數量, 題干分別是 4、5、6、7、8、?,成等差數列,故問號處應為“9”,所以選含有 9 個交點的圖形, 只有 C 選項符合。
因此,本題答案為 C。
9.組織認同是指組織成員在行為或觀念等諸方面與其所加入的組織具有一致性,覺得自己在組織中既有理性的契約和責任感,也有非理性的歸屬和依賴感,以及在這種心理基礎上表現出的對組織活動盡心盡力的行為結果。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選項不屬于組織認同的是:
A.“我們要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B.“公司面臨困難的時候,我們要不離不棄”
C.“我要每時每刻自覺維護公司的良好形象”
D.“今日我以母校為傲,明日母校以我為榮”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單定義。本題屬于單定義題,關鍵詞為①組織成員在行為或觀念等諸方面與其所加入的組織具有一致性,②有理性的契約和責任感,也有非理性的歸屬和依賴感。D 選項“明日母校以我為榮”,既然已畢業則不符合關鍵詞①,此題為選非題,據此選 D。
因此,本題答案為 D。
10.廣場:廣場舞
A. 校園:教學樓
B. 廠房:流水線
C. 電視:演唱會
D. 公路:馬拉松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對應關系,在廣場上跳廣場舞,二者是地點的對應關系。
A 項,教學樓建設在校園里,二者是包容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B 項,廠房可以建設成流水線,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C 項,利用電視看演唱會,二者不是地點的對應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D 項,在公路上跑馬拉松,二者是地點的對應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當選。
因此,本題答案為 D。
11.文化自信是主體對自身文化的認同、肯定和堅守。文化自覺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沒有深刻的文化自覺,就不可能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沒有文化的繁榮昌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由上文推知,下列一定正確的是:
A.沒有文化的繁榮昌盛,就一定沒有深刻的文化自覺
B.只要有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會有文化的繁榮昌盛
C.沒有深刻的文化自覺,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D.有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會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翻譯推理。根據題干進行翻譯:
①高度的文化自信→深刻的文化自覺
②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文化的繁榮昌盛→高度的文化自信結合①和②可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文化的繁榮昌盛→高度的文化自信→深刻的文化自覺
A 選項,否前不能推否后,排除;B 選項,肯后不能推肯前,排除;
C 選項,否后推否前,符合假言命題的推理規則,當選;D 選項,肯后不能推肯前,排除; 因此,本題答案為 C。
12.把一個半徑為 3 厘米的金屬小球放到半徑為 5 厘米且裝有水的圓柱形燒杯中。如全部浸入后水未溢出,則水面比為放入小球之前上升多少厘米?( )
A.1.32
B.1.36
C.1.38
D.1.44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立體幾何問題。
由于小球完全浸入水中,且水沒有溢出,則水面上升的體積即為小球的體積。則有4πr3/3=πR2h,解得:h=4×33/3÷52=1.44 厘米。
因此,本題答案為 D。
13.某工程 50 人進行施工。如連續施工 20 天,每天工作 10 小時,正好按期完成。但施工過程中遭遇原料短缺,有 5 天時間無法施工。工期還剩 8 天時,工程隊增派 15 人并加班施工。若工程隊想按期完成,則平均每天需工作( )小時。
A.12.5
B.11
C.13.5
D.11.5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工程問題。
由題意可知,工程總量為 50×20×10=10000,實際施工時,只有 15 天工作,前 7 天完成的工作量為 50×7×10=3500,還剩余工作量 10000-3500=6500,需要在剩余的 8 天完成,設平均每天工作時間為 x 小時,則有 6500=(50+15)·8x,解得:x=12.5 小時。
因此,本題答案為 A。
14.小王從單位開車去省城,如果他把車速提高 20%,可以比原定時間提前15 分鐘到達;如果按原速度行駛 30 千米后再將車速提高到 25%,也比原定時間提前 15 分鐘到達。問小王單位距離省城多少千米?( )
A.60
B.120
C.180
D.240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行程問題。
設小王一開始的車速為 v,提速 20% 后,開始車速與提速后的車速比為 5:6,路程一樣, 則時間比為 6:5,節省了一份時間,即 15 分鐘,因此原定速度行駛全程所需時間為 15×6=90 分鐘。行駛 30 千米以后,提速 25%,開始車速與提速后的車速比為 4:5,路程一樣,則行駛剩余路程的時間比為 5:4,節省了一份時間,即 15 分鐘,按照原速度行駛剩余路程所需要的時間為 15×5=75 分鐘,則原速行駛 30 千米所需時間為 90-75=15 分鐘,原始車速為 30÷15=2 千米 / 分鐘,總路程為 2×90=180 千米。
因此,本題答案為 C。
15.小張用 10 萬元購買某只股票 1000 股,在虧損 20% 時,又增持該只股票1000 股。一段時間后,小張將該只股票全部賣出,不考慮交易成本,獲利 2 萬元。那么,這只股票在小張第二次買入到賣出期間漲了多少 ?
A.0%
B.20%
C.25%
D.30%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簡單費用計算。
第二次買入的價格為 10 萬 ÷1000×(1-20%)=80 元 / 股, 增持 1000 股的總價格為80×1000=8 萬,共計成本 10 萬 +8 萬 =18 萬,獲利 2 萬,總收入為 18 萬 +2 萬 =20 萬,此時每股價格為 20 萬 ÷2000=100 元 / 股,則從第二次買入到賣出期間上漲(100-80)/80=25%。
因此,本題答案為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