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盤是大家日常辦公和學習必不可少的一個電子產品,在日常使用U盤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這篇文章就給大家講解一下U盤插入電腦后,總是藍屏的故障原因和解決辦法。
具體故障是這樣的:把一個U盤接入一臺裝了Windows10操作系統(tǒng)的電腦里,這臺電腦總是出現(xiàn)藍屏的故障。
下面給大家講解一下排查思路和導致問題的原因。
對于這種故障,應該首先檢查是不是電腦感染了病毒,有些病毒,感染之后會導致電腦頻繁地藍屏。排除了病毒感染之后就可以用排除法進行檢查了。
首先,用最新的殺毒軟件更新最新的病毒庫,對電腦進行病毒查殺,查殺完畢之后,并沒有發(fā)現(xiàn)病毒。
然后,把U盤接入這臺電腦的其他USB接口,結果發(fā)現(xiàn)故障依舊存在。
最后,把U盤接到其他電腦進行測試,發(fā)現(xiàn)還是同樣的故障,看來就是U盤造成的電腦藍屏故障。換個其他的確定沒有故障的U盤重新接入電腦測試,發(fā)現(xiàn)一切正常,沒有故障了。
這個例子說明了,造成這種故障的主要原因有:U盤有問題、電腦感染病毒、操作系統(tǒng)損壞等。遇到此類問題,需要用排除法,逐一排查。
這個例子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獲。在以后的文章里,還會給大家介紹更多關于電腦的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點關注和收藏,不迷路。
壹:這個操作可能導致Win10/11藍屏!
自從Windows 11發(fā)布至今已經有三年的時間了,微軟針對新操作系統(tǒng)的硬件要求相較于Windows 10有了顯著提升。
盡管通過修改注冊表或替換DLL文件等方式可以繞過Windows 11的兼容性檢測,但對于那些較為陳舊的硬件而言,這樣做仍然可能帶來一系列問題。
例如,在今年6月發(fā)布的Windows 11 24H2預覽版中,我們注意到系統(tǒng)要求CPU必須支持POPCNT指令才能正常啟動,否則在安裝過程中會提示“這臺 PC 的處理器不支持關鍵功能(PopCnt)”。
用戶可以使用CPU-Z軟件來檢測處理器的指令集支持情況;如果是Intel處理器,則需要確認支持SSE4.2,如果是AMD處理器,則應確認支持SSE4A。
不過,大家不必過于擔心,因為POPCNT指令集已經存在了16年之久,絕大多數(shù)現(xiàn)代CPU都已經具備這項功能。
通常只有那些熱衷于在較老舊電腦上安裝Windows 11的技術愛好者才會遇到此類問題。
有趣的是,最近有用戶反饋稱,即使是安裝Windows 10時,偶爾也會遇到問題。
比如,昨天X平臺上的網友@TheBobPony分享了他的經歷:在一臺配備了酷睿2(Core 2 Duo)處理器和英偉達GTX 750顯卡的電腦上安裝Windows 10或Windows 11時,由于顯卡驅動程序的問題導致系統(tǒng)出現(xiàn)了藍屏死機的情況。
實際上,早在6月份,英偉達在其官網上就已經發(fā)布公告,表示從版本555開始,NVIDIA顯示驅動程序將不再支持那些不支持POPCNT指令的舊款CPU。
如果使用不支持POPCNT指令的CPU的用戶嘗試安裝R555及以后版本的驅動程序,在啟動Windows時很可能會遇到錯誤檢查或藍屏死機的問題。
因此,對于使用舊款CPU并配備較舊型號英偉達顯卡(如GTX 750)的Windows 10用戶來說,需要格外注意不要更新到最新的驅動程序版本,以免造成系統(tǒng)不穩(wěn)定。
如果你不確定自己的CPU是否支持POPCNT指令集,可以使用CPU-Z軟件進行檢測。
目前CPU-Z的最新版本號為2.10,提供了32位和64位的綠色便攜版(漢化版),可以幫助你輕松檢查處理器的指令集支持情況。
貳:藍屏誰寫的?首次揭秘!
最近的Windows大規(guī)模藍屏再次引發(fā)了人們對這一特殊界面的關注,而關于Windows藍屏的起源,一直有各種說法,單單是作者就有三個名字經常被提及:曾擔任微軟CEO的史蒂夫·鮑爾默、資深開發(fā)人員Raymond Chen和John Vert。
Raymond Chen特意在官方博客撰文,解釋了Windows藍屏到底是什么來的,特別是確認Windows藍屏其實有三種樣式,每一種都有不同的作者,正好對應這三個名字。
第一種是Windows 3.1下的藍屏,有程序無響應時就會出現(xiàn),也可以按下Ctrl+Alt+Del快捷鍵手動觸發(fā)。
現(xiàn)在,這組快捷鍵會呼出鎖定/注銷/切換用戶/任務管理器的選擇界面,背景也是藍色的。
這個藍屏界面并不代表系統(tǒng)死機,可以隨時按ESC返回,也可以按ENTER關閉無響應程序,還可以再次按下Ctrl+Alt+Del重啟系統(tǒng)。
Raymond Chen調侃說,這是一個不快樂的藍屏。
這個藍屏界面的提示信息,就是鮑爾默親自寫的,至于這個功能是誰設計的,已經不可考。
事實上,Windows 3.1并沒有真正的“藍屏死機”,系統(tǒng)崩潰的時候會出現(xiàn)一個黑屏背景的命令提示符界面。
第二種是Windows 95下的藍屏,出現(xiàn)系統(tǒng)內核錯誤的時候就會觸發(fā)。
但它依然不是真正的“藍屏死機”,可以按下任意鍵返回,有一定的幾率系統(tǒng)會正常運行。
Raymond Chen完善了這一功能和界面,最終樣式就是出自他之手,但他強調不能說他是這個功能的作者。
第三種是Windows NT下的藍屏,作者John Vert,也是真正意義上的藍屏死機,看到它的時候系統(tǒng)已經無可挽回,只能重啟。
也正是在它的基礎上,才有后來不同樣子的藍屏死機,但只是呈現(xiàn)方式變了,本質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