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各大品牌都將機箱創新的重點放在了功能和外觀設計上,以滿足用戶對性能和美觀的需求。其中,方便拆卸的模塊化結構和一覽無余的大側透“海景房”機箱備受關注。這種采用兩面玻璃的大側透“海景房”機箱,能夠更好地展現機箱內部硬件的炫酷燈效。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各大品牌也紛紛推出了類似產品,使得選擇更加多樣化。在過去的兩年里,“海景房”機箱的價格普遍在三百元及以上,價格相對較高限制了許多用戶的選擇。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現在兩百元左右就能購買到空間大氣、外觀漂亮的“海景房”機箱,例如Tt(Thermaltake)鋼影透S。
產品參數
機箱結構:ATX
機箱材質:鋼化玻璃、SPCC鋼材
兼容主板:E-ATX/ATX/M-ATX/ITX
顯卡限長:425mm(主板位旁未安裝水冷或風扇厚度≤25mm)
散熱器限高:185mm
電源限長:支持標準ATX電源
硬盤位:3.5英寸×2或3.5英寸×1+2.5英寸×1
擴展插槽位:7個
風扇位:主板旁120mm×2、頂置140mm×2或120mm×3、后置140mm×1或120mm×1、電源倉120mm×3
水冷支持:
頂置:360mm/240mm水冷
主板旁:240mm水冷
接口類型:USB 3.0×1、USB 2.0×1、3.5mm音頻×2
機箱尺寸: 435mm×230mm×456mm
機箱重量:約5.8kg
質保年限:1年
參考價格:229元
我們知道,Tt是專業的外設品牌,機箱、電源和散熱器等產品線是其業務核心。與部分品牌只做中高端產品不同,Tt的產品從覆蓋了入門到高端的不同系列和價位段,能滿足各類消費群體。其中,Tt剛影系列機箱作為定位于主流級的產品,大部分產品在兩三百元,那么這款Tt鋼影透S機箱在設計和用料等方面的品質到底如何呢?
Tt鋼影透S是一款ATX機箱,兼容E-ATX、ITX和M-ATX這3種類型的主板,機箱的尺寸大小為435mm(長)×230mm(寬)×456mm(高),雖然它兼容E-ATX主板,但是從它的體積來看,甚至比部分ATX機箱還略小,只有對空間的合理設計才能擁有這樣的效果,特別是對于一款兩百元左右的主流級機箱來說更是難能可貴。另外,該機箱的重量達到了5.8kg左右,通常機箱越重,說明它的用料也就越扎實。盡管它的售價不高,但是它的用料卻并沒有縮水,它內部骨架使用的是SPCC鋼材,實測厚度達到了0.8mm左右,這一數據是很多四五百元的機箱的水平,像需要承重的板卡區鋼材用力按壓也不會出現變形的現象,說明它的用料很扎實。另外,與很多在這一價位通常采用的亞克力板作為側板不同,Tt鋼影透S依然采用了鋼化玻璃,厚度達到了3mm。
▲Tt鋼影透S的玻璃側板厚度為3mm
目前,市面上的“海景房”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采用兩面直面玻璃拼接而成的“海景房”,這種產品價格相對較低,由于玻璃之間存在拼接縫隙,視覺效果上并不完美;另外一種則是采用曲面玻璃,讓側面和正面的玻璃一體化,特點是視覺效果出色,但是由于采用的是曲面玻璃,需要應用熱彎工藝,所以成本較高且良率比直面玻璃更低,且市面上可選的產品很少。Tt鋼影透S機箱所配備的270°全景透視玻璃正是使用的前者方案,它是由兩塊玻璃拼接而成,雖然是拼接而成的,但是它同樣也能給人一種更寬廣的視覺體驗。
另外,為了保護這兩塊玻璃在運輸和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它在出廠前就在玻璃表面貼有保護膜。另外,它在上下邊緣與機箱主體的接觸部分特別加入了鋼材固定在玻璃上,方便玻璃可以與機箱之間連接更加牢靠,同時也能讓玻璃邊緣能經受住日常的小磕小碰。
盡管Tt鋼影透S的售價只有兩百元左右,但是它在細節設計上依然體現了Tt作為專業外設大品牌的專業性。比如它滿足用戶對視覺體驗方面進行一系列的加強和創新。與普通機箱不同,Tt鋼影透S的外部沒有任何裸露在外的固定螺絲,呈現出更加清爽的感覺。為了營造這種無螺絲的外觀設計,Tt鋼影透S機箱采用了隱藏式的固定方式。比如它的兩塊玻璃與機箱主體通過卡扣式固定,同時機箱內部的五金件連接位置的螺絲都位于機箱內部,不會破壞外觀的整潔性。當需要拆卸機箱時,只需要扣動尾部的提手即可輕松取下側板,然后可以發現側面和前面頂部各有兩顆隱藏的玻璃固定螺絲。另外,這種卡扣式的設計還能讓用戶在后期進行硬件維護時更加方便,無須使用工具就能快速拆卸側板。
▲機箱兩塊玻璃面板均采用的是卡扣式設計
▲Tt鋼影透S尾部采用了手擰螺絲,無須使用工具就能快速拆卸。
此外,Tt鋼影透S機箱的其他部件也盡量照顧到了用戶使用便利性,均采用的是手擰螺絲設計。比如它的背部側板和PCI擴展插槽蓋板都采用了手擰螺絲,同樣不必借助工具就能拆卸。這種設計使得拆裝更加方便,只需稍微用力擰開螺絲即可,省去了煩瑣的操作步驟。
▲機箱頂部側前方是它的接口部分,配備了1個USB 3.0接口、1個USB 2.0接口以及2個3.5mm音頻接口。
機箱接口設計在頂部的側邊位置,它配備了1個USB 3.0接口、1個USB 2.0接口以及2個3.5mm音頻接口。
由于Tt鋼影透S采用了兩塊玻璃側板,前方和側面無法設計通風孔,僅靠兩塊側板之間的夾縫也無法帶來更多的通風量,因此它將通風孔位重點布置在了機箱頂部、尾部、底部以及背部的側面。因為要考慮到側面通風,所以機箱的另外一面側板通過采用大面積密集的網孔,提升機箱的通風效果。
▲底部也設計有大面積Mesh網孔
▲機箱頂部整塊區域都是通風孔,配備了磁吸式濾網可方便清洗。
▲機箱的另外一面側板配有通風孔,內部有濾網。
Tt鋼影透S預留了9個風扇位,其中頂部可安裝3個120mm(或2個140mm)風扇,也可安裝1個360mm或240mm水冷,側面可安裝2個120mm風扇或240mm水冷、后部可安裝1個120mm(或1個140mm)風扇、底部電源倉位置可安裝3個120mm風扇。多方位的風扇布局,可形成立體式散熱結構。
Tt鋼影透S支持安裝E-ATX、ATX、M-ATX和ITX四種類型的主板,通常能夠支持E-ATX大板型主板的機箱對空間的優化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安裝了E-ATX主板,那么主板旁邊的風扇位不能安裝風扇和走背線。它的背線空間深度達到24mm,能完全滿足走背線需求。機箱底部的硬盤位可安裝2塊3.5英寸SSD,或1塊2.5英寸SSD加1塊3.5英寸HDD的硬盤組合,表面上看似乎硬盤位不算多,實際上現在主板大多集成了M.2 SSD插槽,機箱的兩個硬盤位完全可以滿足日常使用需求,甚至可以組RIAD。
這款機箱的PCI擴展插槽達到了7個,通常安裝一塊顯卡會占用機箱兩個(部分高端顯卡會占用超過3個)PCI擴展插槽。Tt鋼影透S的顯卡限長達到了425mm,不過前提是主板位旁未安裝水冷散熱器或安裝的風扇厚度≤25mm,可滿足像NVIDIA GeForce RTX4090這類頂級顯卡的安裝。如果主板旁風扇位安裝了水冷散熱器,那么顯卡限長最高只有280mm。此外,這款機箱的CPU散熱器限高達到185mm,消費者哪怕是安裝Tt TOUGHAIR 710這種78熱管甚至是超頻三RZ820、大鐮刀大蛇這類旗艦8熱管塔式散熱器也有比較充足的空間。此外,它還可安裝標準規格的ATX電源。
我們隨機選用了一款技嘉Z790 AORUS PRO X電競雕X WIFI7主板、NVIDIA GeForce RTX 4090顯卡、Tt TOUGHAIR 710風冷散熱器等主要硬件對Tt鋼影透S進行了裝機體驗。
▲Tt鋼影透S的內部空間很寬敞,左側為板卡區,右側為風扇位。
在裝機流程上,如果使用的是風冷,建議用戶首先將處理器、散熱器以及內存預裝在主板上之后,再連同主板一起裝入機箱中。我們使用的是Tt TOUGHAIR 710風冷散熱器,這是一款大型塔式的風冷散熱器,高度達到165mm,如果安裝了馬甲內存,那么風扇會高出散熱器塔體約15mm,也就是剛好在Tt鋼影透S的185mm的范圍內。在安裝了散熱器后可以看到風扇的頂端距離玻璃側板有一定縫隙,由此可見Tt鋼影透S對風冷散熱器的兼容性很高。當然,我們更加推薦使用兼容性更好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在安裝顯卡后,側面風扇位還可以安裝25mm厚度以內的散熱風扇。
我們使用的NVIDIA GeForce RTX 4090顯卡長度達到了304mm,這款顯卡會占用3個PCI槽位,在安裝完成后,顯卡末端距離機箱前玻璃面板還有125mm的距離,實際上比Tt鋼影透S官方標稱的425mm有更長的安裝空間。Tt鋼影透S機箱即便使用非公版的頂級顯卡也完全沒有問題,畢竟市面上的頂級顯卡長度基本都在400mm以內。另外,不用擔心顯卡與機箱側部的風扇位沖突,實測在顯卡后,機箱側部風扇位正好可以安裝一個寬度為25mm的散熱風扇。
▲Tt鋼影透S的背線空間深度約24mm
▲Tt鋼影透S在安裝了NVIDIA GeForce RTX 4090顯卡后,顯卡末端距離機箱前面板有125mm左右的距離。
Tt鋼影透S機箱的日常售價為229元,這個定價位于很多二三線品牌機箱競爭相對激烈、產品集中的范圍。Tt作為一線品牌,鋼影透S在做工和用料并沒有因為售價而縮水,在同價位產品中擁有很強的競爭力。比如它內部的鋼材厚度達到了0.8mm,鋼化玻璃厚度也達到了3mm,還有它背部側板的通風孔處也配備了防塵濾網,很多同價位中的產品則少有配備。此外,它還擁有寬敞的內部空間,不僅兼容E-ATX主板,還能滿足旗艦雙塔風冷散熱器、頂級顯卡的安裝。從鋼影透S的定價可以發現,Tt將其定位于一款走量的機箱,它迎合了市場上最熱門的“海景房”機箱需求,讓預算不多的用戶也能購買到一線品牌的海景房機箱。
、 前言
現在帶光驅位的機箱越來越少了,想要找一個還不錯的帶光驅位的機箱也越來越難。當然了,光驅位并不是要用來裝光驅的,而是用來拓展一些有意思的小組件的。
一番挑選之下,看上了TT的這款啟航者S5 PLUS機箱。這款機箱的兼容性表現還是挺不錯的,寬度表現不錯,上部和前部最大都能支持360的水冷,平時裝機也會比較的簡單、方便。
另外,這款機箱的前部有側開設計,平時在不使用光驅位的時候可以直接蓋上,蓋子是一整塊蓋板,蓋上蓋板的時候看起來會更加的舒服。
二、Tt(Thermaltake)啟航者S5 PLUS機箱 開箱
▼機箱的包裝比較傳統,左側是機箱的外觀,右側是型號。
▼側面有機箱的參數,以及相關硬件的兼容性參數。
▼紙箱內部,除了機箱之外,還有說明書和螺絲包。
三、Tt(Thermaltake)啟航者S5 PLUS機箱 外觀
▼機箱的側面是大面積的側透玻璃,外觀設計比較經典。
▼機箱前部的進風部分,側面也有格柵。
▼機箱前部,中間有一個蓋板,蓋板表面還有一些拉絲處理,質感還不錯。
▼右下角有一個熟悉的TT的LOGO,銀白色的。
▼機箱前部的蓋板打開之后,下部是進風格柵,上部是一個光驅位。
▼機箱的背面,一整塊金屬背板。
▼機箱的尾部,熟悉的ATX機箱的配置,上部是主板的IO開口和機箱風扇安裝位,下部是PCIe擋板和電源位。
▼機箱上部有加高設計,方便在機箱的頂部安裝水冷排。
▼機箱中部的PCIe擋板部分,橫置的有7條,豎直的兩條,這個機箱原裝支持豎裝顯卡。
▼機箱頂部,大面積金屬防塵網,磁吸式固定的,日常清理會很方便。
▼右上角是機箱的IO面板,有開機鍵、重啟鍵和LED按鍵,USB3.0接口一個,USB2.0接口兩個,還有兩個音頻接口。
▼機箱的底部,四角有四個碩大的防滑泡棉,左側是電源的金屬防塵網,右側是硬盤倉的固定位。
▼機箱側面的側透玻璃采用推拉式固定,擰掉尾部的固定螺絲,輕輕拉出就能打開。
▼機箱內部的結構也很經典,熟悉的底部獨立電源倉的設計。
▼主板固定在左上部分,上部支持安裝360水冷,后部支持安裝120mm規格的機箱風扇。
▼右側有360水冷的固定位,最上面有一個光驅位的金屬托架,方便安裝一些5.25寸的配件。
▼底部是獨立的電源倉,電源倉的側面有開口,可以展示電源的側面。電源倉的頂部有開口,方便走線,左側還有一個塑料件,印著TT的LOGO,這個塑料件可以方便固定PCIe延長線,方便豎裝顯卡。
▼機箱的背面,設計也比較熟悉,底部是獨立的電源倉。
▼機箱背面的走背線的空間表現還不錯,也有很多方便理線的金屬扣,方便理線。
▼底部獨立電源倉的左側,有兩個3.5英寸的硬盤倉,右側用于固定電源。
▼最后簡單測量下機箱的五金件厚度,在1.25mm左右,還是非常厚實的這個用料。
四、Tt(Thermaltake)啟航者S5 PLUS機箱 裝機
▼機箱的裝機還是非常簡單的,蘑菇這里弄一套7900X的配置,主板用的是技嘉的X670 ELITE AX小雕主板。
▼主板固定在機箱的左上,頂部安裝一個280規格的冷排還是非常輕松的。
▼水冷用的是德商德靜界的PURE LOOP 2 FX 280一體式水冷,在長度控制非常優秀的情況下,想要獲得更加優秀的散熱效果,280一體式水冷或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另外,德商德靜界這款水冷的顏值、性能和靜音效果方面的表現也非常不錯。
▼接著安裝固態硬盤,XPG的S70 Blade,旗艦級別的PCIe4.0固態硬盤,整體的性能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
▼固態硬盤自帶一個金屬散熱片,黑色的,表面有拉絲處理,印有XPG的LOGO,整體的質感還是挺不錯的。
▼顯卡選擇影馳的RTX3090星耀OC顯卡,顯卡的顏值非常漂亮,風扇罩都是白色的,支持RGB燈效。
▼顯卡這里默認橫置安裝,在顯卡的尾部撐一個顯卡支架,方便在顯卡的尾部給顯卡提供支撐。
▼電源選擇安鈦克的HCG850金牌全模組電源,這款電源還是非常不錯的,采用全日系電容,擁有10年換新質保,平時用起來還是非常放心的。
▼這款電源的長度僅有140mm,日常裝機的兼容性表現非常不錯。從電源的側面就能明顯的看出來,120mm規格的電源散熱風扇,占據了電源側面很大的面積。
▼電源固定好之后,順手將各個部分的供電插口都插好。
▼在機箱的前部安裝兩把機箱風扇,德商德靜界的Silent Wings 4 140mm PWM機箱風扇。這款機箱風扇擁有140mm的規格,風量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另外還非常的安靜。
▼風扇采用全黑的配色,看起來非常沉穩低調。扇葉采用7片設計,扇葉上有復雜的波紋設計。風扇的四角固定部分,有獨立的橡膠件,可以充分的吸收震動,阻止震動傳遞。
▼機箱風扇這里上下各裝一把,140mm機箱風扇的規格要比120mm大很多,兩把機箱風扇就可以輕松覆蓋。
▼安裝方面,有經典的快裝設計,拆裝都非常方便,固定的也十分的牢固。
▼裝好各種硬件之后,將機箱側面的側透玻璃、前側蓋板裝回,整機安裝完成。
▼開機,一次點亮,整機效果非常漂亮。
▼機箱前部的蓋板,日常打開非常輕松。打開之后,下面是大面積的進風格柵,上面是光驅位的蓋板。
▼機箱內部的空間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280的一體式水冷安裝在頂部,RTX3090顯卡安裝在機箱的下部,前部還有機箱風扇,機箱內部依然很整齊。
▼水冷是德商德靜界的PURE LOOP 2 FX 280一體式水冷,這款水冷的顏值非常的漂亮,有一種元素沖撞的感覺。水冷頭頂部還是熟悉的鋁合金蓋板,中間有德商德靜界的LOGO,四周點綴了一些ARGB幻彩燈帶,配合起來還挺好看的。
▼冷排風扇的外圈部分,有一圈ARGB燈環,支持ARGB燈效,支持主板同步,整體的效果還是非常漂亮的。風扇的中間扇葉部分,還是德商德靜界經典的波紋設計,最大程度保證靜音效果。
▼影馳這張RTX3090星耀OC顯卡的顏值自不必多說,非常漂亮,還支持主板同步,方便搭配其他硬件同步燈效。
五、Tt(Thermaltake)啟航者S5 PLUS機箱 測試
▼整機配置一覽,處理器是7900X,主板是技嘉的X670 ELITE AX小雕主板,顯卡是影馳的RTX3090星耀OC,整體的硬件配置還是非常不錯的。
▼簡單跑個測試,整機得分273W,其中處理器135W、顯卡87.9W,性能非常強。
▼XPG的S70 Blade固態硬盤,接口輕松跑在PCIe4.0 x 4上。
▼簡單跑個測試,順序讀取速度7400MB/s、寫入5500MB/s,4K讀取80MB/s、寫入252MB/s,整體的速度表現非常不錯,妥妥的旗艦級別的PCIe4.0固態硬盤。
▼散熱測試,日常待機情況,室溫23℃左右,7900X的待機溫度在46℃左右,主板51℃,固態52℃,顯卡核心34℃。
▼簡單跑個CPU-Z的壓力測試,很尷尬,已經無法讓7900X滿占用了。處理器功耗165W左右,處理器溫度在91℃,主板51℃,固態51℃,顯卡核心35℃。
▼單烤FPU測試,處理器功耗160W左右,溫度96℃,主板51℃,固態51℃,顯卡核心35℃。AMD的處理器的調教還是非常激進的,不管什么散熱,直接全開,頂著散熱上限在跑。
▼蓋上機箱前部的蓋板,跑個3Dmark的壓力測試,TS模式,幀數穩定率在97.2%左右,還不錯。
▼顯卡的核心溫度在74.7℃,處理器的溫度在65℃左右波動,整體還行。
▼打開機箱的前部蓋板,再跑一遍3Dmark的壓力測試,TS模式,幀數穩定率在97.7%,表現提升了一些。
▼顯卡的核心溫度在73℃左右,處理器的溫度在63℃左右波動,降溫明顯。
六、總結
TT這款啟航者S5 PLUS機箱的整體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比較適合那些實用黨,或者一些對機箱的功能性有要求,但對外觀沒什么要求的用戶。
機箱的外觀非常的主流,但不出彩。機箱前部在保證進風和光驅位的情況下,加入了一個蓋板,可以提供靜音、美觀方面的需求,比較實用。另外,根據實測,蓋上蓋板和打開蓋板,會對機箱內部的散熱有一點區別,但不大,平時完全可以一直蓋著。
機箱的用料非常棒,五金件的厚度實測有1.25mm,整體摸起來非常硬朗。并且,原生支持顯卡豎裝,并在電源倉上部還立了一個塑料支架,可以非常方便的固定PCIe延長線,非常不錯。
謝謝大家!
The End
家對于這個標題是不是感覺很別扭,沒錯!老狐也是覺得這款機箱的名字“透視 The Tower 500”讀起來很拗口,不過就如其名字一樣,這款機箱的設計也是很另類的!對于PC DIY玩家來說,最長接觸的還是長方體機箱,而這次TT The Tower 500機箱則是正方體設計,三面透視,可以用來曬你那些漂亮、高貴電腦硬件,所以也被我稱之為“展示柜”。
【外觀】展示柜or抓娃娃機?
大家都知道“tower”英文意思有塔和高柜的意思,老狐在這里理解為高柜,之前我關注過The Tower 100,是一款不錯的itx機箱,現在 透視 The Tower 500給了玩家更多DIY的空間。這次老狐拿到的是黑色款,包裝上印有產品展示圖和各種參數。
透視 The Tower 500機箱參數一覽:
透視The Tower 500正面那一大塊透明鋼化玻璃,而在兩側也有一大半是側透玻璃,這三塊4mm 厚的強化玻璃透視效果優秀,無論正面還是斜角度看透視The Tower 500,都能看見里面的硬件,展示效果特別好。
透視The Tower 500機箱分兩層設計,底部是排滿散熱孔的鋼板,上面是鋼化玻璃,散熱效果大家不用擔心,頂蓋、正面的底部設計如此多的散熱網孔,就算是夏天無須擔心機箱內溫度過高了。
透視The Tower 500底部的支撐腳做得比較高,便于機箱內部散熱,同時電源位置加了防塵網。
透視The Tower 500機箱的上部可拆卸部分并作了梯形造型,前置I/O面板顯得不那么“直”,指示燈、開關機鍵、重啟鍵,USB-C等采用對稱設計,很有簡約風。
再來看背面,取下散熱孔和防塵網上方的兩顆螺絲之后,背面的設計一覽無余。內有兩個散熱風扇,還有兩個硬盤位,右下角是電源位置。
想要拆開 透視 The Tower 500,看似無從下手,其實很簡單的。頂部蓋子采用按壓設計,看見有文字的位置按壓下去,頂蓋就可以彈起來了,平時走線只要打開蓋子就可以。
如果要裝機那就要拆掉頂蓋框,這時候正面和兩側這三個面的透明玻璃、散熱鋼板就可以向上抽出來,機箱內部就一覽無余了。
透視 The Tower 500機箱內部空間很大,可安裝 E-ATX 主板 (最大 12 x 12 寸) 或 ATX 及其以下的主板,能容納長355mm 3槽顯卡和275mm高CPU散熱器,最高支持360水冷的安裝,
在外觀上大家跟著老狐看了一圈,透視 The Tower 500給我的感覺就是“透”“方”“大”,可以安裝很多硬件,散熱設計很不錯,不擔心即將到來的夏季。
【裝機體驗】
一款機箱好不好,還是要看實際裝機來展現。拆出電源倉,把機箱放倒,安裝主板,就和平時裝機一樣,很是簡單。
TT這個 透視 The Thower 500到底是裝240水冷還是360水冷,老狐一會給出選擇。這次老狐用的電源是Tt(Thermaltake)額定850W 鋼影Toughpower PF1,畢竟現在顯卡功耗上來了,配置要安全一點,以后升級也可以直接用。
Tt(Thermaltake)額定850W 鋼影Toughpower PF1采用全模組設計,安裝簡單;全日系電容,80PLUS金牌認證,品質保證。出色的電源可以為電腦整機提供穩定的電壓輸出,對主板、CPU、內存、硬盤等硬件也起到了保護作用,十年的質保售后讓用戶更加放心。
鋼影Toughpower PF1搭載了Smart Zero Fan智能溫控裝置,風扇在負載30%以上才開始轉動,穩定的電壓回路加上風扇智能溫控技術,主動維護散熱和靜音之間的平衡,靜音效果更佳。
安裝好主板和電源,那我們就要開始走線安裝其他硬件,其實就剩下水冷、顯卡和風扇了。在水冷的選擇上,老狐從美觀度和安裝更簡單兩方面選擇了tt颶風240水冷,360水冷安裝需要用到包裝內的支架,大家可以根據說明仔細看一下。
在插線的時候除了type-c線材需要主板支持之外,透視 The Thower 500機箱還配有兩條USB3.0的線,一般主板都是一個插口,所以要想都用上,要買一根3轉2的線材,很便宜某寶只要幾塊錢搞定。顯卡采用豎裝,直接插在主板上,無須轉接線。
透視 The Thower 500機箱背后走線相對簡單,把后面的模塊拆下,按照理線孔位置插線就好了,線材安裝好之后,再安裝回去背部模塊就好了。
由于老狐使用的m2SSD,所以背部硬盤位就用不上了。不過對于一些工作室用戶,機械硬盤還是有必要的,畢竟數據無價啊,機械硬盤故障率還是低一些的。
安裝好線材和硬件之后,別忙著恢復透視 The Thower 500機箱原貌,先開機測試一下硬件是否正常運行再說。開機測試沒事,那就開始裝鋼化玻璃側板吧。
老狐發現兩條內存的燈效不夠看,趕緊把新到的兩條再拿出來安裝上,SSD也給加上燈效散熱條,這樣效果就更好看了。如果你還想要一些個性化的效果,那么官網有專門為這款機箱設計的 LCD 液晶屏幕配件,讓機箱呈現華麗的視覺效果。3.9 寸 LCD 液晶屏幕顯示器可用 TT RGB Plus 2.0 軟件操控,不但能顯示系統即時信息、時間以及當地天氣,也能上傳各種圖像或 GIF。
老狐的配置不是時下主流的,畢竟窮啊,酷睿i7-10700K搭配一張非公版的RTX 3070 顯卡 還是足夠用,就是燈效一般,如果你想要更好的燈效,那么就配置一張更炫的RGB顯卡吧。
【寫在最后】
機箱作為電腦硬件的容身所,這幾年都是增加了透視玻璃,讓整個主機隨著燈效的加入變得流光溢彩。透視 The Thower 500機箱這一次更是讓“透視”放大,三面強化玻璃加持,采用櫥柜式方案,可直觀展示用戶華麗的硬件配置。同時,TT機箱的做工品質也足夠扎實,老狐 前后用過十幾款了,所以這次想要展現個人style玩家可以放心選擇透視 The Thower 500機箱,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