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游戲本,目前價格確實屢創新低,但節奏還沒有那么快。這一方面是由于新的顯卡還沒發布,老顯卡筆記本沒有動力降價,另一方面也是降價幾百元我們一般感知不強。這不,這次雙12,惠普的游戲本就降價600元,從7699元降至了7099元,不過并不顯得太過犀利,但也可以看看。
這款光影精靈7采用了i7-11800H處理器,8核心,16線程,處理器加速頻率4.6GHz,性能強大。此外, 是兩個內存插槽,16GB DDR4 2933MHz內存,512GB PCIe 4.0 SSD,連續讀取和連續寫入速度都大幅提升。
顯卡為RTX 3050Ti,具有2560個CUDA核心,128bit顯存位寬,4GB GDDR6顯存。
屏幕方面,為16.1英寸屏幕,1920*1080分辨率,支持DC調光,低藍光認證,60Hz刷新率。
鍵盤方面,具有小鍵盤,以及更大的觸摸板,加強操控體驗。接口方面,具有三個USB,一個Type-C,一個HDMI,一個網卡接口,還有SD卡插槽,以及耳機孔。具有70wh電池,2.49kg重量。
散熱上,采用雙風扇,83片扇葉,雙8mm主熱管,液態軸承,提升散熱效率。
相比RTX3060,RTX3050Ti版本側面少了一個出風口,只有后部兩個,可能是功率上確實沒有那么高,現有開口已經可以搞定吧。
有人說,7099元買游戲本,最好是RTX3060,確實如此,但目前配置RTX3060的話,處理器必然要降到i5-11400H,而不是i7-11800H,兩者性能差距還是很大的。
可以看到,兩者差距在15萬分左右,大概30%,還是很明顯的。而殘血RTX3050Ti和殘血RTX3060相比,后者也要提升40%性能,所以說不管是選高配處理器,還是高配顯卡,都有自己的道理,各有所得。
那么如果是你,會選擇更強顯卡,還是更強處理器呢?
于當代年輕人來說,一臺電腦的功能已經不僅僅局限于上課、做作業、看視頻,新一代年輕人對于筆記本電腦功能的需求更加多樣化,這就對筆記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時尚便攜,還要高性能!而在我們在以往的刻板印象里,輕薄本在性能上似乎總是捉襟見肘,而現如今,魚和熊掌已可兼得,這款惠普星Book Pro 14高性能輕薄本就可以通通滿足你!
目前很多年輕朋友都有自己剪個視頻的需求,甚至有人還是專業的UP主。在性能方面,惠普星Book Pro 14完全可以應付,其經過了英特爾EVO認證,搭載了全新的13代酷睿i5-1340P高性能處理器,擁有12核心16線程,最高睿頻可達4.6GHz。配備了16GB LPDDR5-5200MHz雙通道大內存,多任務處理得心應手。1TB容量的高速固態硬盤,傳輸一些學習資料、辦公文件更加高效。整體性能做點影視后期渲染啥的也是毫無壓力,可以說是兼具輕薄便攜和高性能了。
散熱表現方面,惠普星Book Pro 14搭載了高效的冰霜散熱系統,風扇尺寸相比于上一代整體增加36%,氣流增強84%,加上雙三相馬達風扇+雙寬幅熱管設計,可以帶來更高效的散熱能力,風扇葉片由特殊液晶聚合物制成,高轉速下更加安靜,即使是在高負載場景下也依然能保證低噪,減少對用戶日常學習的打擾。
惠普星Book Pro 14在屏幕素質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其配備了一塊14英寸2.2K高清大屏,處理文檔、追劇看電影的畫面會更加細膩,文字顯示的精細度也更高。覆蓋了100%sRGB的色域,足以滿足一些日常的修圖要求了。16:10的屏幕比例,增加了更大的可視面積,在一些豎屏信息流上,例如excel、網頁刷微博,都會顯示更多的內容,大大提高工作、學習的效率。
此外,這塊屏幕還支持雙重低藍光認證和DC調光,即使是長時間使用也不累眼,還能保護用戶的用眼安全。同時還配備了丹麥皇家級別B&O調校的雙揚聲器,會帶來更加立體、飽滿的影院級音效,不管是觀影娛樂都非常適合。
最后來看看整體的外觀設計,惠普星Book Pro 14機身的ACD三面均采用了鋁合金設計,摸起來手感細膩,加上A面采用了經典的薯條標logo,質感十足,帶出去還是非常吸睛的,也顯得比較有檔次。機身薄至16.5mm,輕至1.4kg,輕薄便攜的機身,無論是學生黨們去自習室學習,還是年輕白領們的日常通勤,都不會有沉重的負擔,輕輕松松塞進手提袋里,讓出行辦公、學習都能更加輕松。
總體來看,惠普星Book Pro 14具備了輕薄的機身+優秀的顏值,尤其適合看重顏值的年輕用戶選購,同時還具備了不錯的性能表現,日常的學習辦公、游戲不在話下。自帶的惠小微助手還能提供會議記錄、實時翻譯、語音交互等各種人性化的功能,再加上超高的性價比,在一眾同價位競品中絕對是極具競爭力和脫穎而出的存在了。
購買地址
(8290176)
在大家都有這樣的共識:12代酷睿H憑借著超多的核心,性能兇悍,相比競爭對手的產品領先不少。不過,英特爾卻又祭出了更狠的“酷睿HX”系列,憑借著最多8P核+8E核共計16核24線程(i9 12900HX/12950HX),在CPU性能上徹底達成了“一騎絕塵”(之前我們用“俯瞰眾生”做標題給大家展示過i9 12950HX高性能本ROG槍神6超競版的生猛表現,點這里看)。也正因如此,時下流行的視頻編輯,甚至是三維建模和簡單的三維圖形渲染、游戲場景粗渲染等,都可以用筆記本完成了!
不過又有很多讀者表示:這8+8/24的i9 12950HX處理器雖然超猛,可勝任大量專業的生產力應用,但機型價格也很貴,典型款價格近18000元,實在不是主流消費能夠得著的,有沒有相對低價位的8+8/24酷睿HX機型呢?
答案是“有”!其實之前我們就給大家推薦過:搭載i7 12800HX處理器的惠普OMEN暗影精靈8 Plus高能版(3070Ti款),處理器同為8+8/24,但價格只要11899元,性價比很高!而這次,我們就帶來了它的評測!
評測機配置與規格
■屏幕:17.3英寸2560×1440分辨率100%sRGB色域低藍光165Hz刷新率
■處理器:i7 12800HX (8+8/24,最高睿頻3.4GHz/4.8GHz)
■內存:2×8GB DDR5 4800
■顯卡:RTX 3070Ti(8GB/150W)+UHD集顯(32EU)
■硬盤:1TB PCIe4.0 SSD
■網絡:英特爾AX211 WiFi6E無線+藍牙+千兆有線
■機身左側:電源口、RJ-45千兆網口、5Gbps USB大口、mini DP口、HDMI口、Thunderbolt4口、3.5mm音頻口、SD讀卡器口
■機身右側:2×5Gbps USB大口
■重量:2.92kg(含83Wh電池)+1.26kg(330W適配器)
京東價:12999元
拼多多:11899元
頂級定位,光軸單鍵多彩機械鍵盤加持
搭載17.3英寸2.5K分辨率高色域高刷屏的暗影精靈8 Plus高能版(下文簡稱“8Plus高能版”)是暗影精靈家族中的頂級定位機型,有個很顯著的特征就是搭配了光軸機械鍵盤,且支持單鍵多彩背光調節,可實現很炫的燈光效果——而單鍵多彩背光,也是大部分PC品牌頂級定位機型的標志性特征。
不過也要注意,光軸機械鍵盤的有明確的敲擊聲;另外8Plus高能版的鍵盤鍵程并不算太長,且布局有異位——主鍵盤區的左側有一列可自定義的功能按鍵,初期容易按錯,要一定時間來適應。
另外,雖然主鍵盤區右側有獨立的光標按鍵和功能按鍵,但并沒有數字小鍵盤。當然這不是大問題,USB的外接數字鍵盤也就35元。
115W/135W功率i7 12800HX性能表現: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i7 12800HX是12代酷睿HX處理器中僅次于i9 12900HX的存在(i7 12850HX和i9 12950HX可理解為這兩者的vPro和ECC內存支持版本),僅僅是最高睿頻和緩存容量有一定差異,但都是8P核+8E核,共計16核心24線程。所以,只要其功率釋放給力,那i7 12800H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而實際情況也的確如此:
▲8Plus高能版的單考(處理器)測試,室溫25.5℃,性能為狂暴模式,風扇最高轉速,持續30分鐘。處理器封裝功率一直穩定在115W左右,頻率在持續滿負載后略微降了點,但依然保持在大核3.9GHz、小核3.1GHz的高水平上。而處理器不同核心的溫度在66℃~73℃快速波動,總體溫度很低。
實際上,在真正的應用中,如Cinema 4D渲染、Cinebench基準等,其處理器封裝功率可穩定在135W左右!而這,的確帶來了夸張的性能表現▼。這里我們引入滿功率釋放的i7 12700H和i9 12900H進行對比,其內存搭配情況相同,也是2×8GB的DDR5 4800。
●CPU基準測試
CPU-Z基準,8Plus高能版的這顆i7 12800HX多核得分9609分,而i7 12700H和i9 12900H的得分是8151和8606,前者領先高達18%和12%!不過,這僅是極短時爆發性能,下面看看時長稍微長一點的Cinebench的情況。
Cinebench代表了處理器的多核渲染性能,其中,Cinebench R20和R23的i7 12800HX得分突破了8000和21000,正好介于i9 12900HX(12950HX)與滿功率i7 12700H的中間,相對于i7 12700H有13%~14%的性能提升,正好是i9 12900HX(12950HX)領先幅度的一半。而相較于i9 12900H,i7 12800HX也有5%~11%的明確優勢。
▼下面進入實際應用測試環節。而作為“頂級高性能處理器”,我們的應用測試方向也進行了改變,主要對比負載更重的三維渲染應用(都采用CPU渲染引擎)。
●處理器高負載應用實測
Blender是當下很流行的開源三維建模和渲染軟件,能調用各種渲染引擎,包含CPU渲染和GPU渲染,因此廣泛地應用在廣告宣傳、產品設計、動畫制作、游戲設計上。這里我們先使用一直沿用的2.79b版本方便縱向比較,CPU渲染方式,渲染BMW樣張。
i7 12800HX的最終渲染耗時為2分37秒,而i7 12700H、i9 12900H的耗時分是3分2秒和2分55秒,i7 12800HX分別少耗時14%和10%。
▲這里我們還引入了較新的Blender 3.1.2版本,且增加了負載,渲染“巴塞羅那館”樣張。i7 12800HX的耗時為5分54秒,而i7 12700H和i9 12900H的耗時分別為7分2秒和6分38秒——i7 12800HX分別少耗時16%和11%。
而之前我們測試穩定功率輸出140W+的i9 12950HX時,曾“立了個Flag”,Blender 3.1.2的巴塞羅那館渲染耗時為5分20秒,比i7 12800HX少耗時10%——從比例關系來分析,價格便宜得多的i7 12800HX機型暗影精靈8 Plus高能版,在既要生產效率又要控制成本時,的確是更具競爭力的存在。
這里可能會有讀者說,上面這兩個渲染應用的耗時偏短,不像是高負載應用啊——其實,這只是單幀畫面的渲染,而大量三維渲染實際上是渲染動態畫面,畫面數量相當龐大。另外,我們首次引入Blender 2.79b的BMW渲染測試時,單幀畫面耗時也要13分鐘以上;而首次引入Blender 3.1.2的巴塞羅那館樣張渲染,筆記本最快也要10分鐘以上,都算是“重負載活兒”。只是由于處理器性能提升迅猛,如今它們的渲染耗時大幅縮短了。
不過,我們還是為大家準備了一個較長耗時的高負載應用——動畫渲染▼:
Cinema 4D是時下非常熱門的三維建模和渲染軟件,非常廣泛地應用在產品設計、廣告宣傳等領域,同時也是主流基準測試Cinebench的“真身”。這里,我們用Cinema 4D實際渲染2秒汽車動畫共計51幀畫面(為了控制測試的整體耗時)——這個渲染依然只吃CPU資源。
測試截圖見上▲,大家點擊圖片放大,可看到每幀畫面的渲染耗時(最初是16秒一張,后續略慢一點,穩定在17秒一張)。最終耗時14分40秒。而作為對比,i7 12700H耗時是16分38秒,i9 12900H耗時是15分54秒,i7 12800HX分別少耗時12%和8%。
■新測試項目引入
既然12代酷睿HX的性能相當強,且我們也將其定義為“強生產力”級別,勝任不少專業應用,因此從本次測試開始,我們引入了SPECworkstation(標準定位是工作站級別電腦的測試)3.1的三個測試項目。它們分別是:
·產品開發領域的CalculiX。CalculiX是一個由德國慕尼黑MTU航空發動機公司的員工開發的一個基于有限元方式的程序,測試項目主要是模擬噴氣發動機渦輪的內部溫度。
·生命科學領域的lammps。它是桑迪亞國家實驗室開發的分子動力學模擬器。該測試負載包括五個模擬各種分子特性的測試。
·能源(石油和天然氣)領域的FFTW(傅里葉變換)。相信很多人都聽聞過傅里葉變換這個詞,這里并不解讀其具體含義,只需要知道它能廣泛應用在很多領域。而這個測試負載計算1D、2D 和3D變換的離散傅里葉變換。1D變換使用16MB向量,2D變換使用4K×4K矩陣,3D變換使用256×256×256矩陣。
以上測試項目SPECworkstation 3.1以后臺形式進行,并最終以得分形式呈現,分越高越好。這里我們給出第一次成績,方便以后的高性能處理器測試進行累積和對比▼。
綜合來看,i7 12800HX對比12代酷睿H有相當明確的優勢。i7 12700H和i9 12900H相較競爭對手的同代處理器雖然有巨幅優勢,但與i7 12800HX相比,在大部分領域還是有明顯性能差距的。正如前面提到的,在目前這個時間點,移動處理器中,i7 12800HX的確是“一人之下(僅次于i9 12900HX(i9 12950HX)),萬人之上(超出其他所有移動處理器)”的存在!
3070Ti加持,帶來應用效率和應用領域提升
暗影精靈8 Plus高能版除了搭載性能炸裂的12代酷睿HX處理器,顯卡的起配都是RTX 3070Ti,這款具備5888個CUDA核心,帶有8GB顯存,功率釋放達到了150W的高端顯卡,也讓8 Plus高能版的應用效率更上一層樓。
比如:在i7 12800HX處理器(CPU+iGPU)和RTX 3070Ti獨顯的共同發力下,完成4K《烤鴨》和4K《無人機風景》視頻的FHD@24fps轉碼,僅耗時30秒和2分10秒,使其看起來像“輕量級應用”了▼——但其實在數年前,這兩個轉碼項目都是重負載應用,4K《無人機風景》甚至是“慎選測試項目”,因為耗時實在太長了^__#。
而即便在“短時重復負載”應用上,i7 12800HX+RTX 3070Ti的組合也能體現出明確優勢,Photoshop和Lightroom照片特效處理和批處理測試項目UL Procyon,總體得分8854分,而i7 12700H+RTX 3060的組合得分是8287分,前者領先7%▼。
而更重要的是,有8GB顯存,流處理器數量眾多且帶有第三代張量單元(Tensor Cores)和第二代光追單元(RT Cores)的RTX 3070Ti,在大量需要圖形運算和GPU輔助的專業設計應用領域也能大展身手。
這里我們引入了SPECviewperf 2020專業設計測試,它主要通過建模對象或渲染體的旋轉和縮放檢視,來檢測在各種專業設計領域(包含能源勘探、醫學、建筑設計、機械設計、汽車設計、飛機設計等各種領域)的圖形性能▼
▲SPECviewperf 2020的測試項目由若干專業設計應用和對應的測試對象構成。
▲這是不同項目的平均得分,其實可以理解為幀數,也就是圖形旋轉縮放的平均幀數。可以看到,除了Energy(能源)、Medical(醫學)和西門子NX項目,其他的設計應用,幀數都超高,超流暢。但即便是Energy、Medical和西門子NX,幀數也達到了基本可用水平※1。換句話說就是:RTX 3070Ti及以上級別的消費級高性能顯卡(的游戲本/高性能本)可勝任大量專業設計應用了※2。
※1注釋:長久以來,Energy、Medical和西門子NX三大項目,都是NVIDIA消費級顯卡的“老大難問題”,RTX 2080、3060這些顯卡,在對象拖拽和旋轉檢視環節都是幻燈片般的卡頓。但哪怕是最入門的T600專業顯卡,都非常流程(100fps+),所以這三大領域的應用,建議使用搭載專業顯卡的移動工作站、工作站產品。但如今,RTX 3070Ti及以上級別的消費級顯卡也基本可用了。
※2注釋:注意,SPECviewperf的測試僅體現各種顯卡在各類專業應用中會不會成為應用瓶頸,能否帶來流暢的操作體驗。但這些應用的大量計算、渲染,依然是靠處理器完成的,所以要應對這些專業設計,強大的處理器和顯卡缺一不可!
▲不同于其他高端機型機身背部也有接口,8Plus高能版只有機身左右側有接口,且主要分布在左側。接口類型很豐富,有標準的SD讀卡器口,甚至mini DP都有,該接口在如今在筆記本上很少見了,似乎只有惠普在堅持。
RTX 3070Ti游戲表現:2.5K最高畫質的保障
前面主要介紹了暗影精靈8 Plus高能版依托i7 12800HX處理器和RTX 3070Ti顯卡,在各類專業應用中的強大表現。但,游戲3D性能,依然是RTX 3070Ti的優勢項目和最吸引眼球的點▼:
▲3DMark Time Spy顯卡得分10961分,比140W功率輸出的RTX 3060得分高23%左右(其實3DMark里面也有處理器得分,15324分,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筆記本處理器能跑多少分^__#)。
▲Unigine2 Superposition,得分破20000,而RTX 3060普遍在16000分左右。
來看看該機的游戲表現▼。我們采用當下“主流高端”的i7 12700H+RTX 3060進行對比,可以看到直觀差異:
游戲表現結語:如果說RTX 3060顯卡還不能保證大量3D游戲大作都能以2.5K分辨率@最高(超高)畫質流暢運行,那么3070Ti則提供了這一保障——至少當下絕大部分3D游戲大作是沒有問題的。
散熱表現:持續雙滿負載下內部溫度和C面溫度都相當靠譜
先提醒一下,暗影精靈8 Plus高能版的自身散熱規格是足夠的(下面大家看到溫度表現就明白了),不過在持續雙滿負載的雙考測試時(注意這比玩游戲和專業應用負載更高,因為即便是持續玩大型3D游戲,獨顯長期處于近乎滿負載狀態,但處理器負載也不會太高),似乎對環境溫度有些敏感,因此我們用瓶蓋墊高了機身尾部——這是個近乎零成本,非常簡單,且完全不會影響鍵盤操控的方式。測試時室溫26℃。性能模式為“狂暴”,風扇提到最高轉速。
▲雙考全程都非常穩定,i7 12800HX封裝功率穩定在75W左右,內核最高溫度穩定為84℃,P核頻率3GHz,E核頻率2.5GHz;RTX 3070Ti的功率全程穩定在150W上,核心溫度76℃左右,熱點溫度88℃。總體來看,該機的散熱靠譜,內部溫度不高,甚至可以說很低!
▲這是雙考40分鐘后的C面溫度圖。若用手掌感受,只能感受到鍵盤區的中部和靠右區域有輕微熱感,而左側和右側,包含WASD按鍵區域則沒有明確熱感,腕托區域也沒有明確熱感,觸控板區域甚至是涼爽的。總體來看,C面溫度表現也非常好!
▲8Plus高能版的內部。熱管數量不多但很粗(注意該機是17.3英寸機型),且均熱板相當厚實。兩個12V的大風扇進行三面排熱。SSD插槽是兩根M.2 2280(1TB SSD版還有一根空位方便擴容),且都自帶了散熱片。內存沒有“幺蛾子”,兩個DIMM插槽,后續如果嫌2×8GB不夠了可更換為2×16GB或2×32GB(如果你經常用Ae做視頻特效,那建議直接升級到2×32GB容量,反正現在內存價格便宜)。
▲SSD表現,其大文件連續取的速度很搶眼,但中小文件的寫入速度不算多出彩。
總結:“超強戰隊”的性價比之王
我們從幾個方面來進行總結:
●首先,12代酷睿HX處理器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強悍,i7 12800HX輕松超越i7 12700H和i9 12900H。而加上150W的RTX 3070Ti,惠普OMEN暗影精靈8 Plus高能版已成為了一款不折不扣的強力全能機型,無論是平面設計、視頻編輯、三維建模,以及簡單的三維渲染,還是科學計算、仿真計算,亦或是醫學、能源勘探等領域,它都能勝任 ,或是發揮自己的一份價值。
●其次,作為游戲本,它的游戲性能也相當出眾,絕大部分3D游戲在2.5K分辨率下能以最高畫質流暢運行。
●然后,在“全面強大”的基礎上,該機的散熱和溫度表現優異,價格也非常實惠,預算充足的朋友絕對值得入手——尤其是作為“生產力工具”,它的購買價值極高!
●當然,作為萬元+價格的機型,遺憾點也必須挑幾個:其一是“狂暴性能模式”的設置似乎不太穩,經常早上開機,處理器運行功率會快速降到53W,需要重啟,或是完成某些項目升級后重啟,才能恢復正常的高功率釋放模式。其二是高負載運行時,為保證較低的C面溫度,風扇噪音不算低。其三是標配的PCIe 4.0×4 SSD綜合表現普通。
最后給一個購買建議:如今筆記本內存價格非常便宜,建議購買16GB內存款型然后自行升級到至少2×16GB(不到900元,替換下來的內存還可賣掉,比直接購買32GB款便宜)來更充分地挖掘12代酷睿HX處理器的應用潛能!
編輯:牛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