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的銷量上來看,平板電腦自2010年蘋果發布iPad以后,迅速進入第一個高速增長期。至2014年底,2.3億臺的年銷量,促使Canalys分析師提出了“平板電腦市場銷量將會超越個人PC”的樂觀前景預估。
但誰也沒有想到,2014年會是平板電腦最后的高光時刻,此后的5年時間,平板電腦銷量下跌近4成。前兩年,憑借在線教育和遠程辦公需求的刺激,平板電腦市場也曾短暫回暖。但自2021年開始便又陷入低谷,2023年更是創造了“史低”,1.35億臺的銷量距離巔峰時刻已經下跌近1億臺,面對大屏手機和輕薄PC的夾攻,平板電腦似乎毫無還手之力。
平板電腦為何會吃灰?它又是否會淡出消費者視野呢?
還記得史蒂夫·喬布斯在2010年1月發布iPad時,形容它是“一種神奇的革命性設備”,并表示iPad是蘋果對消費者想要的“什么樣的設備”最好的理解。他強調iPad是一款介于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之間的設備,但比這兩者都更加“親密和直觀”,使得它在處理網頁瀏覽、電子郵件、照片、視頻和音樂等任務時都非常出色。
放在當時來看,喬布斯確實為平板電腦找到了屬于它的“突圍賽道”,相比于同期只有3.5英寸屏幕的iPhone 3GS,初代iPad 9.7英寸的屏幕提供了比智能手機更大的顯示區域,但比筆記本電腦更輕便,易于攜帶。這使得用戶可以在旅途中、家中或辦公室輕松進行內容瀏覽和操作,如查看網頁、看電影、玩游戲等。
可以說,平板電腦能夠在推向市場后迅速取得成功,主要就得益于它相比手機更大尺寸的屏幕。蘋果公司前任營銷總監邁克爾?加滕伯格也曾表示:“iPad的成功在于它填補了一個空白市場,這個市場需要一款既不像手機那樣小,也不像筆記本那樣笨重的設備。iPad恰到好處地解決了這個問題?!?/p>
但平板電腦的衰落,恰恰是因為其適中的尺寸,平板電腦爆火的同時,智能手機也在向著“大屏化”快速演進。從最初的收窄上下邊框,到全面屏設計提出、劉海屏、挖孔屏形態的出現,再到如今四邊等寬,通過COF、COP等技術,如今的智能手機正面屏占比已接近95%,6.9英寸左右的顯示面積已經逼近單手握持的極限。
也就是說,自iPad發布將平板電腦帶火以來,手機屏幕的顯示面積足足大了4倍,這還不算折疊屏手機,它可以擁有近8英寸的屏幕大小。反觀平板電腦,還是以iPad為例,2024年的它,依然是大家印象中的那個“平板電腦”,維持著10英寸左右的顯示面積,雖然也提供了更大的尺寸選項,比如12.9英寸,但重量上的增加卻使得便攜優勢進一步削弱。
除了智能手機“不講武德”屏幕越來越大以外,筆記本的輕薄趨勢也是對平板電腦生存空間的擠壓,尤其是隨著很多輕薄本都開始向著1kg以內的重量努力,比起一個主要功能是娛樂,只能兼顧輕度生產力的平板電腦,大家更希望獲得一臺足夠輕薄的生產力工具,而且它也可以看視頻。
因此,平板電腦的定位就逐漸從最初的“空白賽道”,變成了“兩面夾擊”。IDC分析師表示,隨著“平板手機”(即屏幕尺寸較大的智能手機)的流行,平板電腦的使用場景被蠶食,消費者更傾向于購買更便攜的設備,而不是一臺功能相似但體積更大的平板電腦。
進入2024年,本已不被看好的平板電腦產品,卻迎來了回暖。
根據Canalys公布的數據,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在2024年第一季度小幅增長1%,達到3370萬臺。業內人士稱:“這一增長現象是在經歷了連續四個季度的同比下降之后出現的,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消費支出的復蘇以及全球經濟的企穩態勢。這樣的結果得益于多種積極因素的共同作用?!?/p>
Canalys研究經理Himani Mukka表示:“平板電腦行業在2024年有一個積極的開端,在經歷了艱難的2023年之后,今年剩下的時間應該會帶來進一步的緩解。盡管消費者在平板電腦上的支出長期保持謹慎,但供應商仍然雄心勃勃。新的市場進入者一直在這一領域進行投資,而傳統的重量級企業正在通過創新來激發客戶的興趣,并推動新的用例?!?/p>
品牌市占率方面,作為平板電腦市場的開創者,蘋果依然憑借完善的硬件生態和獨有的iPad OS保持了領先,iPad的出貨量為1200萬臺,占36%的市場份額,但需要注意的是,iPad的銷量同比降低了13.9%。
Himani Mukka提到:“蘋果預計將在iPad Pro中采用雙層OLED屏幕,這標志著各大平板電腦廠商對顯示技術的偏好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在逐步復蘇的支持下,平板電腦市場有望穩定在疫情前的水平之上?!?/p>
由此可見,蘋果第一季度的表現頹勢,一部分來自于缺乏新品的窘境,用戶更多處于持幣觀望的態度。TOP5的廠商中,三星基本維持了銷售規模,而市場的復蘇,主要來自排名第三的華為和排名第四的聯想,兩者的出貨量分別為270萬臺和210萬臺,同比分別增長70%和13%,但相比蘋果和三星合計的55%市場份額,仍有較大差距。
進入第二季度,平板電腦的市場復蘇仍在繼續,IDC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為3440萬臺,同比增長達到22.1%。
鈦媒體APP分析認為,市場取得高增長的來源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去年同期的市場遇冷,要知道,2021年同期的市場出貨量可是達到了4040萬臺。與此同時,包括蘋果、三星、華為,都在這段時間內集中更新了產品,受到頭部廠商產品更新、市場換機周期到來以及庫存補充的推動,市場取得增長的結果也是可預見的。
分廠商來看的話,蘋果憑借iPad三個系列的強勢更新,其出貨量在中國以外的其他地區均有所增長,最終達成了1230萬臺的出貨量,實現18.2%的同比增長。排名第二的三星依然不溫不火,但TOP5中,小米也憑借200萬臺的出貨量,取代上季度的亞馬遜進入全球前五。
鈦媒體APP注意到,聯想、華為、小米本季度出貨量均有不錯上升,同比銷售增加分別為16.7%、40.3%、94.7%,當然,這些中國品牌的銷售增長,也跟統計周期內包含“618購物節”有關,隨著新品的推出以及促銷力度的加強,平板電腦市場受用戶的關注度再次上升。
此外,鈦媒體APP還了解到,很多廠商仍在加速布局這一賽道,某品牌手機高管在交談中表示:“當前用戶對同品牌產品之間的互聯生態體驗愈加看重,尤其是對大學生等年輕群體來說,手上往往擁有不止一個電子設備。因此開始對‘全家桶’產生需求,再加上他們日常生活中學習、娛樂也需要便攜大屏設備的支持,因此我認為平板市場的復蘇是有跡可循的?!?/p>
眾多利好因素的助推,讓平板電腦看似“起死或生”了,但從長期的發展來看,鈦媒體APP依然認為,它很難擺脫自身“尷尬”的標簽。正如前文提到的,今年數據層面的市場復蘇,背后有眾多的因素作為前提,其中最重要的還是“2023年表現太差了”。
從產品與技術層面看,蘋果、華為以及很多安卓廠商,今年幾乎都在平板電腦上“All in”了,最新的SoC、最好的屏幕、價格更低、屏幕尺寸更大,跨終端生態更完善,甚至加入了生成式AI作為功能賣點。
但即便如此,這也僅僅使市場恢復到2018年同期的水平,而2018年正是平板電腦市場振蕩的低谷時期。幾乎可以確定的是,如果沒有2019年突然爆發的在線教育、遠程辦公需求,平板電腦的發展曲線還會是持續走低。
Forrester的分析師也曾指出,雖然蘋果和其他廠商不斷推出新型號,但這些新產品在功能和用戶體驗上與前代相比沒有顯著提升,因此無法激發大規模的市場需求。
說到底,平板電腦也許在發明的時候具備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但如今的它,太容易被替代了。
論便攜方便,平板電腦不如手機,比拼生產力和工作效率,又跟PC無法相提并論,再加上發展十幾年中,都沒有一個專屬于平板電腦的“殺手級應用”,它上面運行的APP,要么是從手機移植過來的“大屏版”,要么是從PC簡化來的“輕量版”,這也是它被人詬病,淪為“吃灰神器”的根本所在。
平板電腦也許直到淡出人們視線的那一天,都沒法擺脫“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標簽。(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 作者/鄧劍云 編輯/鐘毅)
活中,我們每天都會面對手機和電腦。有人發現,電腦顯示屏似乎特別容易“粘灰”,每隔一段時間都要擦一遍。有人說這是由顯示屏產生的靜電引起的,并且其吸附的灰塵有害健康。這種說法有道理嗎?對此,科普中國采訪了北京理工大學應用數理學院副教授周洪直和人民解放軍304醫院門診部主任彭國球,為我們解讀有關靜電的那些事兒。
顯示屏容易吸附灰塵很正常
“電腦、手機顯示屏容易吸附灰塵通常是由顯示器的背屏電壓造成的”,周洪直介紹,為了保證屏幕的正常工作及其顯示亮度,顯示器的屏幕背面有較高的靜電電壓,一般呈正電性,并且其電壓越高,對周邊粒子的吸附影響就越大。
具體來說,周洪直解釋道,空氣中的許多粒子,如水分子、灰塵、雜質等,其本身帶有正離子和負離子,由于正負電性平衡,粒子呈中性,對外不顯電性,而這些正負離子的特性與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原理相似。“當粒子靠近靜電電壓時,粒子中的正離子被排斥掉,由于粒子中還存在負離子,整個粒子呈現負電特性,從而被靜電電壓吸附上來。這就是靜電吸附作用的原理?!敝芎橹闭f。
周洪直表示,早期顯示器的背屏電壓非常高,隨著技術的進步,目前我們使用的液晶顯示屏、等離子顯示屏中的背屏電壓已經降低了很多,它對周邊產生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小了。
少量“濃縮”的細菌影響微乎其微
這種被靜電電壓吸附的灰塵會危害人體健康嗎?彭國球和周洪直均表示,靜電會吸附到的灰塵中會含有一些細菌、霉菌等等,而正常、少量地接觸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對此,周洪直解釋說,我們生活中細菌無處不在,由于手機、電腦顯示屏上的靜電吸附作用,顯示屏上的細菌等可能比其他地方更“濃縮”一些,但其影響是微乎其微的,經常擦一擦就可以了,不必過于緊張。“可以說,手機比紙鈔等常見隨身物品干凈多了。”周洪直說。
大量灰塵或影響呼吸道和電器健康
但是,彭國球提醒,如果長時間不清潔屏幕,其吸附的大量灰塵就可能會影響呼吸道健康,也可能會影響電器的正常工作。
“一方面,如果長時間不清潔屏幕,再次擦屏幕時會在空氣中揚起大量灰塵,這些灰塵可能會刺激鼻腔、口腔等呼吸道局部,讓人不舒服,而如果這些灰塵在呼吸道中囤積,會像吸入的霧霾一樣影響肺部健康。”彭國球介紹,另一方面,這些灰塵在電器上堆積,不利于電器的正常使用。
對此,彭國球建議定期用沾水的軟布擦拭屏幕,保持屏幕的清潔,避免大量灰塵堆積而影響人們的健康。
除此之外,周洪直補充道,對于屏幕電壓的靜電吸附原理造成的灰塵聚集,可以通過調節屏幕的亮度來降低影響,減少灰塵吸附。
今回頭再看,距離GTX1060一代經典游戲顯卡發布已然過去整整五年。在此之后的產品不是性能不達預期,就是接連兩次被加密貨幣抽血。如今的顯卡市場早已一片虛無,有價沒貨卡如空氣價翻倍。勢已至此,游戲顯卡市場想要回到從前,難!難!難!
01 游戲顯卡市場潰縮
五年時間,足以消磨掉一代人的青春,也足以改變一代人的游戲習慣。很難現象,五年后的今天GTX1060依然是全球最大PC游戲平臺Staem上占有率第一的顯卡。而在另外一個維度上,玩著手機長大的新世代崛起帶動移動游戲高速增長,PC游戲已然沒落。
PC游戲早已難言往日輝煌
復盤2020年,因為疫情導致宅家經濟崛起,游戲市場迎來19.6%的巨幅增長。但在驕人的成績背后,卻看到移動游戲已經占據49%的份額,主機游戲也飆升至29%份額,PC游戲則僅占22%(含游戲本)。要知道在5年前,移動、主機、PC基本是三分天下的局勢。
本身顯卡市場的衰退是緩慢有序的,加密貨幣無疑把速度加快了!
02 顯卡廠商已做選擇
所以,假如你是顯卡廠商又會如何選擇?把顯卡賣給有一搭沒一搭、挑東撿西的游戲玩家,還是求著你賣給他,有多少要多少的礦老板呢?盡管顯卡廠商在挖礦這件事上很謹慎,態度上也很偏向于玩家這一層面,但實際上正是他們的選擇導致了現在的結果。
顯卡流向礦場而非市場廠商已作出選擇
這就導致了一個新問題的出現,顯卡和游戲是高度綁定的。玩家沒有辦法升級到最新的顯卡,游戲廠商自然沒有空間去施展最新的技術開發更棒的PC游戲,這令原本就極度萎縮不斷邊緣的PC游戲市場和游戲顯卡市場雙雙走入惡循環,愈發被排擠走入邊緣。
廠商的抉擇只顧及了眼前的利益,顯卡曾經安身立命的生態毀了!
03 玩家將不需要顯卡
而在這次顯卡市場的浩劫當中,很多玩家從失望逐漸轉化為憤慨,并在玩家群體中逐漸形成一種共鳴:“我們不再需要顯卡了!”雖然這句話帶著情緒,但也道出了客觀事實。僅從游戲性而言,任天堂Switch它不香嗎?索尼PS5它不香么?
游戲機玩大作不比電腦香?
過去幾十年PC游戲迎來很大發展,那是因為PC是人們的信息中心。一臺電腦既能工作又能娛樂,因此買一款高端顯卡不虧。而如今快餐游戲有手機,經典大作有主機,家里的電腦早已蒙灰多年,很多PC上的經典老游戲也無需更新顯卡,未來云游戲更是滾滾而來!
所以看似顯卡市場一卡難求,其實只是黃牛和礦工們的歡宴罷了。
04 加密貨幣潮水難退
在剛剛過去的2月,比特幣沖擊5.8萬美元未果,隨后快速回落至4.5萬美元,有人說比特幣崩了、礦難來了,顯卡市場終于可以回歸平靜了。但僅僅時隔半月不到,比特幣不僅成功收復失地,更快速沖過了6萬美元大關,并于近日創造了6.1萬美元的新高度。
挖礦攪亂顯卡市場并非首次也非末次
有人把美國加速印鈔灌水歸結為這次加密貨幣牛市的根源,因此在這個邏輯不改變之前,這輪牛市還很難宣告終結。更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全球專業金融機構的大資金注入也是推升牛市的關鍵。如今比特幣已經完成從大佬到機構的洗牌,金融工具屬性越來越強。
回頭看看哪代顯卡不被挖礦影響,既非偶然在未來或成常態了。
05 GPU不只為游戲生
綜合來看,無論是全球芯片缺貨還是加密貨幣挖礦,這些只不過是游戲顯卡市場沒落的遮羞布罷了。試問,如果回到十幾二十年前PC游戲的巔峰時期,NVIDA敢賭上命運把GPU交給礦老板手里嗎?AMD敢把7nm的產能完全傾斜給索尼PS5主機嗎?
GPU早被運用于AI等前沿科技
即使沒有缺貨和挖礦,AI、云計算等產業的發展也會侵吞這些GPU廠商的產能,零售顯卡市場依然是被排擠的存在。如今英特爾也要做GPU,還不是看到GPU并行計算能力在超算、深度學習、VR、自動駕駛等前沿領域的優勢,你以為是讓你打游戲來的?
結束語:
挖礦只是外因,均不改PC游戲沒落的定數。五年前GTX1060甜品顯卡繁盛,很多玩家為了吃雞而搶購顯卡的好光陰不再了。有些事情就是這樣,一旦發生就再也回不到當初。未來獨立顯卡的定位或許就像如今的單反相機一樣,小眾、昂貴,且專業。
(7647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