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什么讓我如此需要一臺 M1 芯片的 Mac 呢,這得從讓我頭疼的 HEVC 編碼的視頻素材開始說起了。

    大約兩年前開始,各大影視廠商都把重心放在了視頻性能上,錄制的視頻編碼升級到了 HEVC(高效視頻編碼),也稱為 H.265,用于取代過去的 AVC/H.264 標準。


    H265/HEVC 的優點很明顯,在同樣的素材質量下,相較于 AVC/H.264 的素材體積可以壓縮一半,占用存儲空間和帶寬更小 。


    例如大家熟悉的索尼的 S3、佳能 R5、iPhone 8 之后的機型和 DJI 的大多數無人機,都支持了 HEVC 編碼標準。更好的視頻壓縮編碼,儲存卡可以錄制更長的視頻時間。

    這聽起來很香對不對?

    可是換來的就是解碼性能要求過高,需要效率更高效率的處理芯片進行解碼。我手里的 2018 款 i7 版 MacBook Pro 連正常的預覽都沒法播放,更別提流暢的后期流程了。所以想要處理 HEVC 編碼的素材的辦法就是,轉碼做代理~ 可是這樣又給后期增加了工作流程和存儲負擔。

    誰能想到,兩萬多的電腦處理不了的事情,手里這臺五千多的的 iPad Pro 卻可以流暢地給 HEVC 編碼素材進行后期作業,在簡單了解后得知, ARM 的架構恰巧很擅長適合解碼。

    終于 ARM 架構的的 Mac 公開發售了,帶來了全新的 M1 芯片,感謝糖紙讓我有機會深度使用全新架構下的 Mac mini,我將這段時間體驗到的結果分享給大家,希望有所幫助。

    怎么看都很耐看

    拿到手立即開箱,盒子里除了一臺 Mac mini 就是電源線和說明書紙片,那可是相當的環保~

    把 Mac mini 放到工作桌上,體積小巧不占地,陽極氧化的鋁制機身上看不到一顆螺絲,正面有一枚精致的的白色工作指示燈,背后的塑料與鋁在弧角上自然地過渡,一體成型的工藝讓 Mac mini 放在桌面上像個工藝品,讓人難以聯想這樣優雅的外表下擁有強悍的性能。

    開機之后就是熟悉的 macOS 界面。登陸自己的 iCloud ,我常用的備忘錄、日歷等內容都被自動同步了過來,不需要復雜的調教設置,就可以馬上投入使用。

    我拿到的是 2020 款 Mac mini,M1 芯片、16G 內存、1TB 固態硬盤的配置,預裝了 macOS Big Sur 系統。

    重新設計的控制中心和出廠自帶 app 的圖標統一成圓角矩形, iOS 上的小組件也到Mac OS 上來了,嗯~有 iPad 那味了。

    解碼起來,像脫僵一樣

    簡單上手之后,忍不住要看看 ARM 架構是不是真的像傳說中的那么具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這段佳能 C300 III 電影機的 4K 分辨率,60FPS、總體碼率: 804 Mb/s、4:2:2 10bit 的AVC編碼素材,在Final Cat Pro 里進行回放測試。

    配置為 2018 款 i7 處理器、32GB 內存、4G 顯存的 Radeon Pro 560X 獨立顯卡的 MacBook Pro 播放直接卡成 PPT ,如果不轉代理的話就連粗剪都沒辦法進行呢~

    而同樣的素材到了 M1 Mac mini 上不僅流暢播放,我試著把增加三條軌道,同時處理三條 4K 60FPS 4:2:2 10bit 素材依然可以流暢播放,我服了~怎么做到的?直到增加到四條 4K 軌道才會出現明顯的掉幀,這已經超越多數工作站的處理性能了。

    接著測試之前提到讓無數后期頭疼的 HEVC 編碼素材,以這段 SONY FX3 的 4K 分辨率、100 FPS、總體碼率為 295Mb/s 、4:2:2 10bit 的HEVC素材作為測試基準,測試環境為 Final Cat Pro 。

    在 M1 版 Mac mini 上依然可以同時處理四條軌道流暢回放,增加到六軌道才會出現掉幀。

    i7 版 MacBook Pro 播放單條就已經出現明顯的丟幀~?♂?

    OMG~在視頻后期能力上,五千多的 Mac mini 居然輕輕松松超過了兩萬多的 MacBook Pro!15 寸的 MacBook Pro 還有獨立顯卡,而這臺價格只有前者四分之一的 Mac mini 居然輕松超越~ 真是太奇妙了!

    同樣不能小瞧的是這臺 Mac mini 的內置硬盤,實際讀取速度超過 3257MB/s,寫入速度超過 2798MB/s,每秒 2-3GB 的數據吞吐量就是快,打開應用都是秒開。

    M1 帶來的另外一個神力就是神經學習,在 Final Cat Pro 10.5.1 版本中,新增了智能裁剪功能,可以把橫版視頻經過智能二次構圖裁剪,自動生成豎版或方形視頻。

    這對于我在交付一些電商視頻項目來說變得更加方便。以往都是制作好橫版的正片,再新建一個項目,把橫版視頻復制進去再進行逐個素材片段的縮放和裁剪,是一個煩人耗時的過程,而在新版本中這項工作可以交給「智能符合」功能。

    我將一段有 30 個鏡頭的視頻片段進行「智能符合」成豎屏狀態,在 M1 版 Mac mini 上花了 只花了 49 秒就完成了自動豎屏,M1 處理器的加入使得構圖都很準確,把主體留在了畫面里。

    既然~有一部分工作可以丟給電腦自動完成,那我摸魚的時間不就又多了點嗎? 想到 Mac mini 的售價也才五千多起,就擁有這么強悍的性能,下次朋友再問我剪視頻買什么電腦~我會說選 M1 芯片的就對了。

    離不開的功能

    對于影視后期流程來說,多一塊屏幕放下更多窗口就可以大大提升效率,不會因為在一塊屏幕上反復切換窗口而打斷創作。

    我在使用達芬奇進行視頻調色的時候,習慣用一塊副屏來單獨顯示示波器。剛好自己有一臺 iPad Pro,通過「隔空播放」 ,可以把我手里的這臺 iPad Pro 作為一個外接屏幕,即便是在無線模式下,啪~也很快嗷,感覺不到有傳輸延遲~

    而在日常應用中,也會習慣在副屏上顯示訪達,這樣在頻繁導入導出文件的時候對于項目文件路徑管理也更加快捷。

    自從「隨航」功能推出后,配合 iPad 的生產工作效率真是提升了不少,多一塊屏幕,真的不一樣~

    同樣離不開的功能還有「隔空投送」,可以在脫離局域網和蜂窩網絡的情況下,在Mac、iPad、iPhone 之間無損地分享原文件,極大地方便了文件交換與傳輸。

    在一次參加 48 小時電影節的過程中,團隊需要在 48 小時內拍攝并后期制作完一條微電影,在距離提交作品還有5小時的時候我們還在緊張地進行協作,剛好團隊全員都是 Mac,后期把初剪同時「隔空投送」給負責混音、字幕翻譯、字體包裝幾位伙伴,中途各小組完成各自的部分,將音軌、字幕、包裝特效「隔空投送」給到后期進行最終合成,中途反復修改調整都是通過「隔空投送」來傳輸文件,為我們爭取到了足夠時間在截稿前提交作品。

    在緊張的協作中頻繁地傳輸文件,這一切都不依賴第三方軟件,即便是大家第一次協作,用「隔空投送」真的太方便了。

    iPhone、iPad 上有的,我全都要

    發現在 M1 的 Mac 上可以運行 iOS 的 app 這有點好玩!

    剛開始我在想,有什么理由需要我要在 Mac 上用 iPhone 的 app 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嘛,隨著深入的使用,發現在電腦前拿起手機的過程少了很多。

    隨著移動端的崛起,很多內容平臺都只做了移動端 app,在網頁端只留下了一個App Store 和 Android 下載入口,比如我用來刷創意視頻的 app「開眼」,找拍攝地點的 app「片場」,還有摸魚時候刷的社交聚合 app「即刻」。在之前,需要看這些內容的時候就要拿起手機,甚至會在手機和電腦之間頻繁切換,形成了很多碎片時間。

    而現在,可以在 M1 芯片的 Mac 上打開 iOS 的 app,就可以沉浸在桌面端,無論是工作還是摸魚,效率都快了起來。在 Mac 上有些 app 會比網頁端用起來舒服,比如微博、即刻,這樣單獨一個app窗口使用起來不會跟瀏覽器打架。想刷 app 的時候就不用拿起手機,在工作之余用來摸魚方便許多呢,漸漸發現不用再拿起手機了。

    除了在 Mac 上通過打開 iOS 端的 app 來減少設備之間的切換,我發現還有「短信轉發」功能非常實用,在 iOS 端的設置——信息——短信轉發打開

    這樣在 Mac 上進行注冊或登錄賬號收取驗證碼時,iPhone 收到驗證碼會自動轉發到 macOS 上來,并在驗證碼的窗口自動填入,免去了每次接收驗證碼都要拿起手機查看驗證碼再手動填入的過程。

    隨著 M1 芯片為 Mac 帶來的 ARM,macOS 和 iOS 更加統一了,有時候甚至沒有意識到是在用 iOS 還是 macOS。現在

    可以在 iPhone、iPad 上可以獲得 Mac 的強大功能,而在 Mac 上可以獲取到 iPhone、iPad 一樣的流暢體驗。

    在這段時間體驗下來,即便是在高強度的后期工作狀態下,也沒有聽見這臺 Mac mini 的風扇轉動的聲音,用手觸摸機身感覺到冰冰涼的。在性能翻倍的同時,功耗還大大地降低。這次帶來的 M1 芯片真的有點逆天的感覺~

    那句話怎么說來著?

    大人,時代變了。

    以前會問:有沒有那種便宜、性能強悍、還好看的電腦?

    現在嘛~還真有了。

    MINI 1.5T COOPER藝術家五門版 vs 東南DX8改款1.5T DCT酋長版:小型轎車與中型SUV的巔峰對決!】

    在汽車市場上,MINI和東南DX8是兩款風格迥異但都備受關注的車型。MINI以其獨特的英倫風格和操控性能著稱,而東南DX8則以實用性和性價比在中國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今天,我們將通過對比這兩款車型的關鍵參數,探討它們各自的優缺點,并嘗試找出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1. 動力性能對比

    MINI COOPER藝術家五門版搭載1.5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馬力136匹,最大扭矩在1480-4100轉/分鐘之間輸出。東南DX8則配備了1.5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馬力156匹,最大扭矩在1750-4500轉/分鐘之間。從數據上看,DX8在馬力和扭矩上略勝一籌,意味著在加速和爬坡方面可能表現更好。然而,MINI的動力系統在低轉速時就能輸出最大扭矩,這可能帶來更快的起步和更靈活的駕駛體驗。

    2. 燃油和環保標準

    兩款車型都使用渦輪增壓技術,但燃油標號不同。MINI需要95號汽油,而東南DX8可以使用更經濟的92號汽油。對于日常使用成本來說,DX8可能更具優勢。同時,兩款車型都滿足國VI環保標準,這意味著它們在排放控制方面都達到了當前的最高要求。

    3. 車身尺寸和類型

    MINI定位為小型轎車,而東南DX8是中型SUV。這直接影響了它們的內部空間和載物能力。DX8的尺寸更大,提供更多的乘客空間和行李箱容積,適合家庭使用和長途旅行。而MINI憑借其小巧的車身,在城市中穿梭更為靈活,停車也更加方便。

    4. 安全配置

    在安全配置方面,兩款車型都標配了主副駕駛位安全氣囊和制動力分配系統,如EBD/CBC等。這些配置有助于提高行車安全,減少事故發生的風險。

    5. 驅動和懸掛系統

    兩款車型都采用前驅形式,但在懸掛和操控調校上可能有所不同。MINI以其出色的操控性能聞名,其懸掛系統更偏向于運動和操控,而DX8則可能更注重舒適性和穩定性。

    結論

    在MINI COOPER藝術家五門版和東南DX8改款1.5T DCT酋長版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到兩款車型各有千秋。MINI以其獨特的品牌魅力、靈活的操控和英倫風格吸引著追求個性化和駕駛樂趣的消費者。而東南DX8則憑借其更大的空間、更經濟的燃油成本和實用的配置,成為了家庭用車的優選。

    最終,選擇哪款車型取決于消費者的個人需求和偏好。如果你追求駕駛樂趣和個性化,MINI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如果你更看重實用性和空間,東南DX8則可能更適合你。無論如何,這兩款車型都代表了各自領域的優秀水準,值得消費者的考慮和選擇。

    小明是能代表當代中國男孩兒的一個名字。他的價值不僅僅局限在這個名字本身,而是蘊含了當代文化背景的普通中國男孩兒的縮影。小明永遠長不大,永遠在用自己的眼睛和經歷演繹著當下。”——百科《小明》

    大家好,我是蘑菇。

    近些年來,投影儀逐漸替代電視,成為許多年輕人的客廳影音娛樂新寵。相對固定尺寸的大屏電視,投影隨擺更隨意、更便攜,投放距離和畫面大小都可以隨意調整,這是一個巨大優勢。尤其是現在好多朋友在北上廣深飄著,都是租房一族。買個大電視經濟和搬家成本都高,賣的話又不值多少錢,所以方便帶走的投影儀則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前幾天收到一個包裹,來自小明投影的新款產品小明Q1迷你投影儀。收到的時候還沒上市,現在已經開啟預售了,特意玩了幾天跟大家說說心得。閑言少敘,上干貨。

    拆箱

    小明Q1迷你投影儀這款投影儀屬于千元入門產品,竟然還是物理分辨率1080P!

    其實第一次聽說要體驗這么低價的投影產品我是拒絕的,因為,你不能讓我寫,我就馬上去寫,第一我要試一下。因為我不愿意體驗了以后再P一些圖片上去,產品“DUANG”一下,很漂亮、很完美,這樣值友出來一定會罵我,根本沒有這樣的投影,就證明上面那個是假的。后來我也經過證實他們確實是1080P的,我用了大概一周左右,感覺還不錯,后來我在寫的時候也要求廠家不要P圖,因為我要讓值友看到,我體驗之后是這個樣子,你們買了之后也會是這個樣子!

    我收到的已經是零售版本,大家買到的應該和我的一樣,當然不排除有個體差異或者廠家在后期產品有軟硬件優化。這款產品外包裝不大,就像一個著名的段子,香蕉大所以香蕉皮大,反之亦然,產品便攜所以包裝盒也小巧。

    包裝盒上方有海綿做減震設計,避免產品運輸損傷。“先別急”的信封里面有說明書和保修卡等等,不過有一點我想吐槽:圖上大波浪的小朋友似乎不是小明啊,難道是小明找女朋友了?

    全部配件如上圖。遙控器支持語音輸入,隨機附贈電池居然還是米家的……挺舍得啊,想起了收到的一個機頂盒,居然連遙控器電池都沒給。

    投影儀機身十分小巧,單手即可輕松掌握,參照物為前陣子我修好了的那部iPhone7。投影正面下方是散熱孔,左右兩側則是3w*2的外放喇叭。

    透過散熱孔可以看到里面鍍鎳銅管散熱片。把散熱設計在前面還是比較合理的,尤其是這種主打小巧便攜的產品,很多時候使用投影的環境都是放在側面。如果散熱口在側方的話,熱風吹來的感覺……除非剛洗完頭發,不然沒人會喜歡。

    頂部/底部一覽。不同于高價位產品,小明Q1迷你投影儀采用滾輪方式來調整對焦,有優點也有缺點。優點是自己調整比較方便,肯定不會出現自動對焦對不上的情況;缺點便是自己主動操作不如被動享受舒服……嗯哼,阻尼感很強,不會出現誤觸一下就變了焦距的情況。

    底部則是五臟俱全,有四個膠皮腳墊用來桌面擺放,也支持6mm孔洞來掛墻或者用支架,二十來塊錢的偉峰3110也能用,畢竟它的重量比大部分的單反都要輕。

    背面接口。從左到右分別是開關、復位孔、Type-C電源接口、USB 2.0接口、HDMI接口以及3.5mm耳機接口。值得夸獎的是,小明Q1迷你投影儀有著大部分投影沒有的一個優點,那就是充電口是Type-C的,這個設計極度方便,畢竟它內置了一塊7800mAh電池,可以在無外接供電的情況下提供1.5小時的續航——自帶電池的產品自然有著更大的便攜性(可以外接65W充電寶來獲取更長的續航時間),哪怕不出門、僅僅是在家中刷劇,若是在客廳看累了,隨手就能臨走到臥室繼續看,比不帶電池的方案方便了太多!

    通用性極強的Type-C接口電源。最大提供65W功率,輸入為100-240V寬電壓,輸出則支持PD3.0,包括不限于5v3a、9v3a、12v3a、15v3a以及20v3.25a等等,不過經測試不支持三星AFC協議。

    遙控器的連接方式為藍牙傳輸,比起低價產品的紅外遙控器,藍牙遙控無論在傳輸范圍上(無需正對投影,可以隔墻操控)、還是在功能擴展上(支持語音操控),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缺點也有,就是丟了或者壞了,再買一個的話,成本要比紅外的高。

    硬件&系統

    第一次開機要適配遙控器,這也是大部分采用藍牙遙控產品的特性了。小明Q1的最小投影距離為1米,再近的話就超過對焦范圍了,會發虛。

    值得夸獎的是,小明Q1居然還支持側投,而且調整方式還很方便,可以很快的找到適合的畫面。

    初始設置完畢之后,感覺開機速度的確挺快的。官方宣稱6s開機,默數了一下差不多(從畫面亮起開始計時),掛上窗簾體驗也不錯——最亮的家用投影也比不過電影院的專業設備,人家電影院也沒給你開著燈放電影吧。

    小明Q1詳細配置為Amlogic 的 T972 芯片,搭配 2G+8G 的內存方案,運行基于安卓9.0的FengOS。這就不需要再單獨搭配盒子了,比起部分百元低價產品甚至不帶系統要良心得多。畢竟買一臺看得上眼的盒子也需要至少一二百塊錢,自帶的話可以節約不少使用成本。

    系統支持開機自動進入輸入源。也就是說,如果外接IPTV機頂盒/客廳電腦的話,就可以設置成直接開機到相應界面,而不需要自己再去查找。這個功能對老年人和孩子友好度非常高,贊一個。

    還有一點我覺得需要提一句,小明Q1自帶的FengOS不需第三方 APP 就可以使用Huawei Cast+,小米手機、蘋果設備都可以快速投屏。不需要第三方APP就意味著絕對沒有廣告,非常方便。

    用AIDA64檢測了一下各種硬件。可以看到型號上面顯示Mi_Laser_2K,也就是說被識別成了小米激光電視,后面的2K按照命名規則應該是最高支持播放2K分辨率的視頻。硬件分辨率可以檢測的的確確是1920*1080,不虧是有認證報告背書的產品;網絡方面則是支持最高5G 780M和2.4G 300M傳輸速率,無論網絡播放還是掛載本地NAS,都不成問題。

    FengOS支持米家接入,支持小愛同學控制!小愛同學最早那一代的就可以用,我測試的時候就直接讓小愛把投影儀給關掉了,嘿嘿。

    投影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遙控器不僅僅可以查找視頻,還可以語音轉文字輸入,WiFi密碼、登錄密碼等輸入場景都是支持的!按一下遙控器上最大的按鍵,便可以進入啟動臺界面,以磁貼形式列出了功能和應用的快捷方式,十分便捷,系統里面集成的軟件如上圖,很清爽。

    小明Q1自帶的FengOS,不同于之前我用過的投影/盒子,整體上有點像信息流模式,即在桌面停留的時候會自動進行節目預覽,挺好用的。

    不過這里提一個意見,這里默認是4K資源,小明Q1只有1080P,希望后續版本可以針對其分辨率調整一下。畢竟這個 晶晨T972 這個芯片對4K支持一般,再加上這種背景播放效果的話,略有卡頓。

    點進去試看,可以發現會有些許卡頓。看了一下默認進入的清晰度是4K……你資源清晰度高,的確是個優勢,但是問題咱只是1080P的設備啊,手動切換一下就極度流暢了。

    如今在線片源、下載片源普遍都1080P起步,播放設備分辨率不足,我的會員費不是白花了?看了一集1080P的《極挑》,視頻流暢,色彩很正。我現在越來越感覺還是投影看起來舒服,比起液晶電視的直射光,投影的漫反射畫面對眼睛刺激少太多,小明 Q1 還特別獲得了德國萊茵機構的低藍光護眼認證,好評。

    試了試USB 2.0接口速度。視頻為韓國女團MV,很快啊,播放本地4K比在線4K效果好許多,即點即播,拖動也很流暢。家中有NAS下載大量4K視頻的朋友不必擔心了,可以用。

    尾聲

    小明Q1迷你投影儀的體驗就暫且告一段落吧,有驚喜也有不足。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巧可人的外觀,真物理1080P分辨率,自帶電池Type-C供電等等……各種優點匯聚到一起,使得小明Q1有了成為被年輕人選擇投影入門產品的可能——對比一下入門投影的友商產品,要么物理分辨率低(x貓紅盒、x米Play特別版、轟x炮V5等),要么配置低,大多是1G+8G甚至連系統都沒有,要知道這種產品就是為了小巧便攜,回頭我再掛個尿袋,呃不對,掛個網絡盒子用?

    當然,沒有完美的產品,尤其是小明Q1僅僅是千元級入門產品,缺點嘛,也是有的。比如系統雖然功能豐富,但是沒有針對Q1進行適配,默認播放4K視頻體驗不好;隨機自帶Type-C充電器并沒有使用線材分離式設計,方便性略差。

    不過呢,瑕不掩瑜,要知道小明Q1的價格只有一千塊錢左右,其性能和使用感受可以稱得上是千元投影機皇了:拿高端產品不到一半的價格,體驗高端產品百分之一百二的功能(別人不帶電池- -|||),極低的價格就可以讓“小明”們體驗小明投影。對于賣家,這波穩了;對于買家,這波不虧!

    最后,祝千千萬萬的“小明”們,努力工作認真玩,永遠年輕不服輸!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