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午11時許,南明區交管分局四中隊民警周順洋駕駛警用摩托車,巡邏至瑞金南路電腦城路段時,發現一輛貴C號牌的黃色吉利轎車違停在路邊,周警官停車準備檢查,誰知這輛車突然發動往前行駛,在前方約150米外的路邊停下。
根據車牌號,周警官查詢這輛車的狀態,發現該車已脫審脫保,周警官立即騎車追上吉利車,要求駕駛員出示駕駛證接受檢查。可就在周警官靠邊停車時,駕駛員猛踩油門加速往紀念塔方向逃竄。
周警官立即通知前方交警攔截,但這輛車繼續沖卡,往大南門方向逃竄。周警官駕駛警用摩托車一路尾隨,吉利轎車連沖3關后,進入興隆街單行線,前方交警將前面車流攔下,終于將這輛吉利轎車成功截停。
通過進一步查詢,交警發現這輛吉利轎車于2014年2月28日脫審脫保,從2012年2月開始至今,共產生320條交通違法記錄未處理,系統顯示車輛已屬于鎖定狀態。違法行為主要發生在貴陽市,絕大多數違法記錄是違反外地車限行規定被監控抓拍。經粗略計算,320條交通違法將面臨的罰款約1.7萬元,扣分高達約840分。
駕駛員表示,他買的是二手車,買車時只顧圖便宜,并不知道這輛車有這么多違章,后來發現如此多的違法記錄后,不知道如何處理,他也就沒有在意了。駕駛員還出示了一份車輛買賣協議,解釋購車后并未過戶。
但交警表示,無論駕駛員怎么解釋,那么多的交通違法未處理是事實,更無法讓這名駕駛員逃脫處罰。按照規定,車輛脫審脫保要暫扣車輛,交警現已依法將這輛吉利轎車暫扣。
截至昨日18時記者發稿時,吉利轎車駕駛員仍未前往南明區交管分局處理。待駕駛員前來處理時,交警部門還將對該車是否存在“惡意違章”做進一調查。若吉利車駕駛員3個月仍不進行處理,交警部門將按照規定對查扣的這輛吉利轎車進行登報公示,3個月公示期結束后,若吉利車駕駛員仍拒絕處理,交警部門將按照相關規定對這輛車進行報廢切割處理。
按照規定,重考科目一及科目三,一次只能清除24分。如果記分高達約840分,至少需要35次考試,才能將現有記分清零。
交警提醒,購買二手車切勿只圖便宜,應到正規二手車市場購買,買車前應先查詢車輛相關信息,檢查相關手續、證件無誤后再購買,切勿被低價蒙蔽,給自己造成大麻煩。
考期間南明交警按照前期統一安排部署,在轄區主干道安排警用摩托巡邏疏導,在各考點、紀念塔和人民廣場安排專人專車定點執勤,在與小河區、云巖區交界處部署警力加強疏導、強化聯動,為引導市民及考生合理選擇出行路線,減輕考點周邊交通壓力,南明交警還積極通過交通廣播、新媒體平臺等提前發布路況信息,在護航高考的同時保障轄區整體道路交通環境平穩有序。
7月8日上午8點36分,一位考生抵達貴陽14中考點后,發現忘記帶準考證,學生家長找到民警求助。
民警何汝霖駕駛警用摩托車載上學生家長趕往觀水路取準考證,并于8時55分將準考證送達14中考點,總共花了19分鐘。
同樣在貴陽14中,一位考生母親送孩子到考點后返回。然而,考生在進場后發現,準考證在母親身上,母親跑步送回準考證,因體力不支求助民警,此時已經是8點58分,民警李澤民、王穎、譚磊見狀趕緊向前接力送準考證,跑步前往十四中考點,將準考證送到考生手中,保證考生順利參考。
8點25分南明交警楊桂平在花果園都會大街路疏導交通時,接到一名考生求助,稱自己要到貴陽八中考試,但沒有打到車,導航顯示要將近30多分鐘才能到達考場。情況緊急,楊桂平立即駕駛警車帶上考生,并且報告分局指揮中心,指揮中心通知沿途民警保暢,并在惠隆路口安排摩托車接力。
行駛至貴溪大道惠隆路口時,考生換乘警用摩托車,因早高峰車流量較大,又因下小雨,車速較慢,民警趙先林開啟警報向貴陽八中“飛奔”,路上車輛紛紛讓行,8點40分,將考生安全送達貴陽八中。
8點35分左右,南明交警水肖波在瑞金南路電腦城路口執勤,一輛出租車向水肖波求助,說車上有考生要去貴陽市第十中學考試,害怕時間緊趕不到考點,民警水肖波立即將情況向指揮中心匯報,指揮中心根據轄區道路交通狀況,確定最優路線,接指令后民警駕駛警用摩托車從電腦城出發,經新路口、郵電大樓、都司高架路、蟠桃宮,于8點50分將考生送達第十中學。
7月8日,南明交警共接到9起考生求助。因前期科學部署,在指揮中心的整體調度下優化求助線路、護送過程中市民積極配合,順利幫助所有求助考生。期間,轄區道路交通狀況整體平穩。
來源/南明交警
州日報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韋倩
疫情之下,不少群眾生產生活面臨困難。越是特殊時期,越要加大民生領域投入力度,強化對困難群體救助措施,做好困難群眾的兜底保障。
為切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兜牢民生底線。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多彩貴州促消費專項百日行動方案》要求,切實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開發合適的就業崗位、提高城鄉低保標準、救助特殊困難人群、保障醫療教育住房飲水安全……貴州通過一樁樁一件件實事,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保障力度。
幫助實現就業
近日,在遵義市匯川區板橋鎮匯塘河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社區黨支部副書記唐曉宏正帶著工作人員走家入戶,了解群眾情況。
搬遷群眾劉治禮夫妻倆都是殘疾人,2017年搬到安置點后,一直在上海務工。今年,受疫情影響,兩人無法外出,家里沒了收入來源,生活困難。
針對劉治禮家的情況,社區按照政策及時為他家四口人辦理了低保,并幫他們聯系就業崗位。
“對于困難群眾,我們主要采取就業、政策兜底、臨時救助等措施幫助他們增加收入,緩解疫情的影響。”唐曉宏介紹。
類似的,貞豐縣龍興街道定唐村文創園扶貧車間里,身高不到1米的竹藝編織師傅何仕武耐心地給新進的工人講解竹藝品編織技巧。
“我現在每個月有2400元的收入,特別滿足。”何仕武介紹,“我家以前是貧困戶,在社區干部的幫助和引導下,我才能到這里上班。”
截至目前,貞豐縣龍興街道定塘村文創園扶貧車間共吸納周邊社區、村寨50至70歲老人85名,其中殘疾人25名,人均月收入2000元,有效地解決了當地“老弱殘”群眾就業難問題。
及時進行救助
今年,貴州城鄉低保繼續提標。
近日,貴陽市白云區泉湖街道辦事處開展城鄉低保提標工作,利用微信網格群、QQ群、宣傳欄等形式廣泛宣傳城鄉低保提標相關政策,并開通服務熱線為轄區群眾提供低保提標政策咨詢、答疑解惑服務。
深入社區開展入戶核查工作,通過入戶核查,轄區各居委會均將符合低保條件的困難群眾及時納入了保障范圍,對年度核查家庭人均收入確實已超過低保標準的,按低保常規動態管理方式退出保障范圍。
今年5月,泉湖街道將及時發放提標后的低保資金,切實把黨和政府的關懷落實到低保對象手中。
困有所助,難有所幫,需有所應。
日前,貴陽市南明區新華路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接到報告稱,瑞金南路貴州電腦城附近,有一位流浪老人長期滯留。救助人員隨后趕到了電腦城門口,找到這位老人。
經了解得知,老人姓康,籍貫為山東省滕州市,今年80多歲。工作人員告知老人現有的救助政策,向老人耐心地說明了當前的救助標準和程序,并對老人進行了妥善處理。
“謝謝,太感謝你們了。”老人感動地說。
補齊“3 1”短板
教育、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是低收入群體最關心也是最迫切的問題。
義務教育有保障。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學校的安排,生活在鄉下的學生受網絡條件、硬件設施的制約,導致網上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為了確保學生學習不降質,從4月開始,赤水市白云學校教師便組成“送教下鄉”小隊,每周定期進村入戶、翻山越嶺到每家每戶給學生們授課講題。
基本醫療有保障。近日,記者在關嶺自治縣坡貢鎮水韻村看到,150平方米的村衛生室,診斷室、藥房、治療室等一應俱全。“以前衛生室特別小,很多時候我們只能去鎮上或者縣里看病。現在環境好、場地寬,基本的疾病都可以在這里得到解決。”說起現在的衛生室,村民王妹席深有感觸。
住房安全有保障。4月21日,遠在海南打工的石國禹得到一個好消息,在老家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亮寨村,他有了屬于自己的新房子。新房子是政府專門為他修建的。2019年底,石國禹回老家過年,由于家里的老房子拆了,又遇上疫情,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只能暫住在弟弟家。“在入戶走訪的時候,我們發現了他的情況,并立即報給鄉、縣扶貧專班,把他納入住房沒保障戶,重新修建了一個30平方米的新房,實現按時‘清零’的目標。”亮寨村駐村工作隊隊長何林濤說。
飲水安全有保障。“您好,請問您家里新安裝的自來水怎么樣?”“正常,無斷水、量大充足且很方便,感謝黨和政府!”56歲的錦屏縣河口鄉塘東村四組貧困戶姜志道擰開自家的水龍頭,看著流出的白花花清水,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隨即對核查員吳慶軍答道。截至目前,河口鄉17個行政村1849戶7794人貧困群眾均已喝上“安全水”。
貴州,正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盡量降低疫情影響,著力提升低收入群體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