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CPU我們最在乎的點有三點,一是這款U的核心數夠不夠,只有核心數夠才能更快的處理多任務,二是這款U線程數多不多,線程數多才能處理更多的任務,還有一點隨著普及的多核多線程漸漸被人忽略,那就是CPU的頻率。

    CPU的頻率對于電腦性能的影響是很大的,很多CPU核心數越來越多但頻率卻相對來說變低了。我們一般說的CPU頻率是指CPU的時鐘頻率,就是CPU運算工作的頻率,CPU是在特定的時鐘頻率下工作,時鐘發生器提供給芯片的時鐘信號是一個連續的脈沖信號,例如4GHz的CPU,一秒鐘可以產生40億個脈沖信號,脈沖就相當于CPU的脈搏,每次脈搏的同時電腦也就在運作。

    因此我們在選CPU的時候不能只在乎核心數與線程數,要考慮適合自己使用的CPU主頻,要是經常玩游戲的用戶還是選擇主頻較高的CPU,下面給大家推薦一些不錯的CPU。

    英特爾(Intel) i3 8350K 這款8代神U,在9代i3遲遲未發之前,還占領著主流好U的地位。對比七代,八代的i3 8350K擁有4核4線程,CPU基頻高達4.0GHz,相對于老款在主頻、核心顯卡、物理核心數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提升。目前,英特爾 i3 8350K在京東上進行秒殺活動,秒殺價為1099元,還有京東白條分期三期免手續費的活動,覺得不錯的用戶可以關注一下。

    京東秒殺價僅1099元

    英特爾(Intel) i3 8350K作為八代i3里的旗艦款,基于八代Coffee Lake架構,采用全新的14nm工藝設計,三級緩存為8MB,熱設計功耗為91W,接口型號為LGA 1151。

    英特爾(Intel) i3 8350K

    英特爾(Intel) i3 8350K的PCI Express 通道數的最大值為16,支持英特爾傲騰內存,擁有4G WiMAX無線技術,智能響應技術,性能評分為29526分。接口方面八代i3-8350K有所變化,八代i3-8350K不再支持100和200系列主板,可以搭配最新的300系列主板使用。

    英特爾(Intel) i3 8350K

    這款CPU很適合喜歡挑戰電腦極限的用戶,基頻為4.0GHz的8350K能超頻至4.9GHz,說明其潛力還是有發揮空間的,喜歡超頻的用戶可以考慮。

    AMD 銳龍7 2700X作為AMD銳龍7系列的最新的旗艦款,是CPU換新的最佳選擇。其基于AMD的“Zen+”架構,擁有8核16線程設計,主頻為3.7GHz。這款CPU在性能與功耗方面都表現完美,目前,它在京東的秒殺價為2499元,有喜歡的用戶可以選擇這款CPU。

    京東的秒殺價為2499元

    銳龍系列作為AMD翻身神器,這款銳龍7 2700X在制程工藝上較前一代提升巨大,從14nm工藝到12nm工藝,擁有三級緩存達16MB,主頻3.7GHz,Boost可達4.3GHz,整個性能與功耗都顯著增強,有著良好處理多線程任務的能力。支持AMD StoreMI 技術,AMD SenseMI 技術、AMD Ryzen? Master 工具。

    AMD 銳龍7 2700X

    新一代的AMD 銳龍7 2700X還自帶Wraith PRISM“幽靈”RGB LED散熱器,散熱器側面帶有RGB燈光控制接口,支持USB和4針RGB控制模式,滿足RGB信仰,熱管與鰭片結合方式采用回流焊工藝,釬焊導熱底座采用熱管直觸設計,散熱效果相當強。目前這款銳龍7旗艦價格十分理想,相對于九代的i7還是很有競爭力。

    英特爾 酷睿 i5 8600K這款帶K字的CPU支持超頻運行,相對于上一代進行大幅度提升,CPU主頻高達3.6GHz,升級的6核6線程設計,不管是玩游戲還是辦公,性能與速度都大幅度提高。目前這款CPU正在京東秒殺價僅1949元,更有白條三期免利息的活動,喜歡的用戶快去搶購。

    京東秒殺價僅1949元

    英特爾 酷睿 i5 8600K基于Coffee Lake架構,采用14nm工藝制程,插槽類型為LGA 1151,基頻為3.6GHz,最高頻率可達4.3GHz,緩存為9MB,熱設計功耗為95W。

    英特爾 酷睿 i5 8600K

    英特爾 酷睿 i5 8600K的集成顯卡為英特爾超核芯顯卡630,顯卡基本頻率為350MHz,顯卡最大動態頻率為1.15GHz,升級的八代i5在供電、超頻、內存上有所改變,因此只能搭配300系列芯片組,推薦搭配的芯片組為Z370。

    AMD 銳龍Ryzen 5 2600X是多核心CPU的代表作,強大的性能讓主流游戲對于它不在話下,它基于全新“Zen+”架構,具有6核12線程,主頻3.6GHz,可加速至4.2GHz。目前,這塊CPU在京東上的秒殺價僅為1549元,喜歡的用戶一定不要錯過。

    京東上的秒殺價僅為1549元

    AMD 銳龍Ryzen 5 2600X采用12nm工藝制程,主頻3.6GHz,開啟動態加速頻率可達4.2GHz。采用AM4接口,官方推薦使用X470系列主板,300系主板也可兼容。

    AMD 銳龍Ryzen 5 2600X

    AMD 銳龍Ryzen 5 2600X還配備AMD的“幽靈"散熱器,加持AMD旗下多項黑科技,包括AMD StoreMI 技術,AMD SenseMI 技術,AMD Ryzen? Master 工具等。這款CPU搭配一塊不錯的顯卡,就能在下雪天享受快樂。

    目前最受關注的i7處理器,不是最新的第九代i7 9700K,而是八代的i7 8700K,這說明這款i7十分受歡迎。英特爾CPU i7 8700K的6核12線程設計,3.7GHz的高主頻,滿足你在冬日里打一把暢快淋漓的游戲。這款CPU在京東上現僅售3099元,快去搶購吧!

    京東上現僅售3099元

    英特爾 酷睿i7 8700K作為英特爾第八代處理器,6核12線程,頻率為3.7-4.7GHz,擁有40路PCle3.0通道,12MB智能高速緩存,傲騰內存支持,強強搭配,快如閃電!

    英特爾 酷睿i7 8700K

    英特爾 酷睿i7 8700K針對游戲方面,支持雷電3(Thunderbolt3)接口,能夠充分拓展,支持USB-C接口,顯著提升VR視覺體驗,4K高清體驗,暢爽多屏4K UHD體驗。這款經典CPU目前價格低至冰點,適合選購。

    AMD的一代銳龍7 1800X上市時對標英特爾8700K,其8核16線程的設計,14nm的工藝制程,以及低價位的主板搭配,成為AMD的翻身巨作。目前,這款銳龍7 1800X在京東上的價格為1899元,覺得不錯的用戶可以考慮。

    京東上的價格為1899元

    AMD 銳龍7 1800X采用14nm工藝制程,基于AMD的“Zen”架構,CPU主頻為3.6GHz,最高頻率可達4.0GHz,插槽類型為Socket AM4,總緩存達20MB,8核16線程多任務處理毫無壓力。

    AMD 銳龍7 1800X

    AMD 銳龍7 1800X熱設計功耗為95W,性能評分為50274分。另外, AMD 銳龍7 1800X還搭載AMD 的AMD SenseMi技術、自適應動態擴頻(XFR)技術。

    英特爾全新的酷睿i9-9980XE 處理器是7980XE的升級產品,接替了其英特爾最強消費級的地位。英特爾 i9-9980XE擁有3.0GHz的主頻,擁有恐怖的18核心36線程,性能超群,倍加驚艷。目前,這款CPU在京東上的報價為17199元,現在更有三期分期免息的優惠,只需5733元首付就能帶走,喜歡的用戶不要錯過。

    京東上的報價為17199元

    英特爾酷睿i9-9980XE 處理器采用英特爾成熟的14nm工藝制程,CPU核心代號為Skylake。其CPU主頻為3.0GHz,最大頻率可達4.4GHz,采用18核心36線程設計,三級緩存達24.75MB。由于其性能強大,熱設計功耗為165W。

    英特爾酷睿i9-9980XE

    英特爾酷睿i9-9980XE 處理器PCI express3.0通道數為44。支持自家的超線程技術,睿頻加速Max技術3.0,以及虛擬化技術。官方推薦的搭配主板平臺為X299。

    APP商店搜索中關村在線,看2018年最新手機、筆記本評價排行

    多小白同學在選購CPU的時候,因為自己并不了解,所以盲目的聽從無良商家的忽悠,被各種“這個是i7的比你那個i5要強”“這個4核的比你那個雙核的強多了”“你看看這個主頻多高玩游戲特別爽”的套路所欺騙。

    首先來看第一個問題的關鍵點:CPU主頻高真的性能就強嗎?答案是不一定的,CPU的性能還和CPU的工作頻率、Cache容量、指令系統和邏輯結構等參數有重要的關系,所以單一的看CPU的主頻是不完全正確的!

    那么核心數量越多CPU的性能就越強嗎?答案也是不一定的,因為,這是有一個先提條件的,因為玩家需要考慮同代和架構的問題等。

    不過面對市面上這么多的CPU,玩家究竟應該如何選購才能不被無良商家所欺騙呢?其實玩家們只需要記?。喝绻峭軜?,核心數量一直,主頻越高性能越強,同理同等主頻,核心數量越多性能越強。

    如果你只是打算買一個日常使用偶爾打打網游的CPU,那其實對于處理器的要求其實并不是特別高,選擇高主頻的雙核CPU就能滿足,即一般的i3處理器就能滿足,對于那些高端的單機游戲,如果對于CPU多線程能力有更高要求的話,那么選擇多核心的處理器就非常不錯了。

    現在是不是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那么接下來筆者將給大家進一步的介紹一些主流CPU的詳細情況。

    長久以來酷睿i3都是采用雙核心四線程的設計,但是全新的八代酷睿處理器采用了四核心四線程的設計,在規格上快要逼死上代i5,性能上更是沒得說!現在這款處理器全新盒裝京東僅售899元,淘寶散片的價格在600元左右,入手絕對超值,組件一套2000元辦公機非常劃算。

    Intel 酷睿i3 8100
    適用類型臺式機
    CPU系列酷睿i3 8代系列
    制作工藝14納米
    核心代號Coffee Lake
    插槽類型LGA 1151
    CPU主頻3.6GHz
    核心數量四核心
    線程數量四線程
    三級緩存6MB
    熱設計功耗(TDP)65W
    內存類型DDR4 2400MHz
    集成顯卡Intel UHD Graphics 630
    超線程技術不支持

    全新的八代酷睿i3-8100處理器采用14nm工藝,Coffee Lake架構設計,同時插槽類型為LGA 1151,因為重新定義了針腳,不兼容上代的200系主板,需使用全新的300系主板。

    i3-8100

    由于采用了四核心的設計,主頻為3.7GHz,性能表現上和上代的7500相差不多,但是價格卻相差很多,最近裝機的玩家不妨選擇最新的八代酷睿處理器。

    Intel 酷睿i3 8100 LGA 1151,3.6GHz,6M三級緩存

    進入購買

    日常裝機中,大家挑選CPU處理器的時候,無非是先看看這塊CPU有多少個物理核心,是否支持超線程技術,以intel為例就決定了你選擇i7、i5還是i3系列;再細分一些就需要考慮CPU的頻率高低問題,這個就直接決定選購的具體型號。那么我們平常總會說這款intel Core i3-8350k默頻是4GHz,這個AMD銳龍3 1300X默頻為3.5GHz,那么這個CPU頻率真的就是CPU的運行速度了嗎?它是由什么來決定呢?

    Intel、AMD在發布新CPU的時候總會公布其的基礎頻率,其實這個頻率多少多少GHz,其實指的是CPU內部的數字時鐘信號頻率,又稱為時鐘頻率,因此它并不能代表CPU的真實性能水平,4GHz的CPU不一定就比3GHz的強,至少我們不能一概而論。但是時鐘頻率的高低確實關系到一個CPU的運算速度,頻率越高意味著運算的速度越快?那么4GHz頻率是有多快呢?

    頻率的概念

    在CPU這個復雜的數字系統中,為了確保內部所有硬件單元能夠協同快速工作,CPU架構工程師們往往會設計一套時鐘信號與系統同步進行操作。時鐘信號是由一系列的脈沖信號構成,并且總是按一定電壓幅度、時間間隔連續發出的方波信號,它周期性地在0與1之間往復變化。如下圖所示。

    在第一脈沖和第二個脈沖之間的時間間隔稱之為周期,它的單位是秒(s)。但單位時間1s內所產生的脈沖個數稱之為頻率,頻率的最基本計量單位就是赫茲Hz。

    時鐘頻率(f)與周期(T)兩者互為倒數:f=1/T

    這個公式表明的就是頻率表示時鐘在1秒鐘內重復的次數,而目前的CPU普遍已經處于GHz級,也就是說每秒鐘產生10億個脈沖信號。

    CPU處理器主頻

    以Intel Core i3-8350k為例,它的默頻是4GHz,意味著它內部時鐘頻率為4GHz,一秒鐘可以產生40億個脈沖信號,換句話說每一個脈沖信號僅僅用時0.25ns(時鐘周期)。這是多么令人震驚的時鐘,可以想象到CPU內部結構是多么精妙,可以處理如此之短的信號,整套系統協同有序地運行,所以才會說CPU是全人類智慧的結晶,極大地提升了我們的科技水平進步。

    時鐘周期作為CPU操作的最小時間單位,內部的所有操作都是以這個時鐘周期作為基準。一般來說CPU都是以時鐘脈沖的上升沿作為執行指令的基準,頻率越高,CPU執行的指令數越多,工作速度越快。

    那么CPU頻率是由什么決定的呢?其實這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因為決定這個頻率是一個系統學的東西,影響到頻率高度的因素非常之多,諸如CPU的架構、流水線設計、內部寄存器設計、支持的指令甚至是功耗、溫度這些物理因素,所以說CPU出廠頻率就是綜合多種考慮,以木桶效應下的最小值作為CPU的最高頻率。

    那我們現在的CPU主頻為什么會變呢?

    而擁有Turbo Boost技術的CPU每一個核心都有自己的PLL(Phase Locked Loop,鎖相環)電路,這樣每個核心的電壓和頻率都可以獨立控制,為此Intel專門在CPU內部設計了PCU(Power Control Unit,功耗控制)單元,PCU會以1ms(每秒1000次)的速度實時監測這四個核心的溫度、電流及功耗等參數,因此又有Turbo Boost頻率可以根據負載需要調整CPU的頻率。同時由于參與到運算的核心數越多,控制起來就更為復雜,所以一般核心數目越多,能達到最高頻率越低。

    外頻

    CPU在誕生后不久,各大CPU巨頭為了追求高性能,開啟了頻率大戰(有沒有效果這個我們先不提),但是這樣一來,CPU雖然跑得更換了(主頻更高),但是外部的主板芯片組、內存、外部接口(PCIe、Sata)可還是處于舊有標準,而且這些設備的運行頻率早就固定下來了,并且遠低于CPU工作頻率。這樣一來CPU就無法很好與之交流,Intel就機智地提出了倍頻的概念(下面講述),并且提出了影響至今的一個CPU主頻計算公式:主頻=外頻 X 倍頻,外頻的提出可以讓主板外部的設備工作在較低的頻率下,并且還能正確地CPU進行交流。

    但總是有很多網友將前端總線頻率和外頻混為一談,其實他們不太一樣。在以前有北橋的時代,前端總線是CPU總線接口單元和北橋芯片之間的數據交換通道,曾經在AMD雷鳥系列、Intel奔騰 4處理器以前,前端總線與外頻是一致的,但后來有了四倍數據傳輸率技術或者是八倍數據傳輸率技術,前端總線頻率就極大地提高了。舉個例子,如果一個處理器的頻率是2GHz,外頻為100MHz,使用四倍數據傳輸率技術時,前端總線頻率就變成400MHz;如果是八倍,那么就是800MHz。前端總線頻率越大, 代表著CPU與北橋芯片之間的數據傳輸能力越大, 更能充分發揮出CPU的功能。

    目前處理器的默認外頻基本上都是100MHz

    倍頻

    目前的CPU設計的外頻都相當低,只有100MHz,CPU要獲得更快運算速度,我們就需要獲得一個超高速的頻率來支撐更快運算速度。而CPU通常就是在內部設計有一個鎖相環頻率發生器,對于輸入的時鐘信號進行分頻處理,按照一定比例提高輸入的外頻頻率,從而得到CPU的實際工作頻率,這個比例就稱之為倍頻系數(簡稱倍頻)。

    利用倍頻技術, 較為完美地解決了CPU和內存等數據中轉站的異步運行問題。為CPU后來向更高頻率方向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超頻

    超頻作為經久不衰的話題,一直都是PC DIY界中的常青樹,一般是指強迫設備運行在高于其默認頻率的主頻以獲得更高的性能,諸如CPU、顯卡、內存等都可以超頻, 其中以CPU為最為流行,可以在最大程度壓榨CPU的性能,提高產品的性價比。而Intel、AMD一直將CPU可超頻作為一大賣點宣傳,那么我們超頻超的是哪個頻率?

    根據CPU主頻計算公式:主頻=外頻 X 倍頻,我們無非就是超外頻、倍頻。

    其實在不同時代,超得的是不同的頻。在Pentium MMX時,Intel為了讓CPU穩定工作,在主板BIOS中鎖定了倍頻, 不能隨意更改倍頻,那時候的我們只能從提高外頻著手,一些舊式主板可通過設置主板上的跳線來變更計算機系統的外頻(還記得跳線怎么插嗎?),而在后期的主板BIOS中一般都會有SoftMenu技術,我們只需要在BIOS界面中動動手指頭,調整外頻頻率就可以順利提高CPU的主頻。

    而現在大家為了創造更高的主頻,一般都是選擇超倍頻,因為超倍頻提升幅度遠比外頻要高,而且來得容易。同樣只需要在主板BIOS上調整倍頻即可,目前很多主板都自帶一鍵超頻功能,主板廠商都BIOS中幫你調整好超頻參數,只需要一鍵點擊皆可以超倍頻。

    在相同的外頻下, 倍頻越高 CPU的主頻也越高。但實際上,CPU倍頻太高了,但是CPU與系統其他設備傳輸速度還是一樣,之間的數據交換有限,造成了高主頻的CPU就會出現明顯的“瓶頸”效應-----CPU 從系統中得到的數 據的極限速度不能滿足 CPU運算的速度。因此有時候為了滿足外部傳輸需求,我們要適當超外頻。

    需要注意的是,超頻會導致CPU發熱量遠大于正常工作溫度,甚至是降低 CPU性能、壽命(縮缸)或造成系統的不穩定(藍屏)。 降低 CPU 壽命是因為超頻產生的高溫會導致“電子遷移”現象, 而“電子遷移”現象會損壞CPU內部精密設計的晶體管,所以一定要必須做好CPU的散熱工作,液氮超頻也是出于這樣的考慮。

    但有時候CPU體質不佳(內部晶體管在制造的時候存在某些缺陷、瑕疵),導致超頻困難,需要對CPU核心施加更高的工作電壓,以我們拿到的地雷級intel Core i3-8350K為例,為了上5GHz頻率,電壓已經加到1.5V(默認1.34V),而之前的Core i7-7700K分分鐘上5GHz。

    那為什么我們現在CPU頻率基本還停留在4GH平臺呢?

    CPU處理器中有一條金科玉律,那就大名鼎鼎的摩爾定律,它闡述了晶體管數目與性能提升的關系,之于它究竟是還活著,還是像死了般活著還很難說。但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是另一條不太出名的定律——登納德縮放比例(Dennard Scaling)。

    1974年內存之父羅伯特登納德在其論文中表示,晶體管面積的縮小使得其所消耗的電壓以及電流會以差不多相同的比例縮小,這個就是登納德縮放比例定律。很多人摸不著頭腦,這個和CPU頻率提升有半毛錢關系嗎?

    確實密切相關。我們先了解晶體管功耗是如何計算的,靜態功耗的就是常規的電壓乘以電流,W=V x I。而晶體管在做 1和 0的相互轉換時會根據轉換頻率的高低產生動態功耗,W=V2x F。顯然,頻率越高,功耗就越大,但我們在此后的30年都沒有放棄做頻率更高的CPU呢?

    答案是以為我們的半導體工藝一直在進步,目前甚至已經做到了10nm,7nm量產在即。根據登納德縮放比例,工藝的提升,可以讓晶體管們做的更小,導通電壓更低,顯然就彌補了頻率提升帶來功耗增加問題。但是我們的工藝并不是無休止境地提升,很快就會進入了一個長期的技術平臺期,7nm以后路將會十分艱辛。

    而且晶體管尺寸縮小以后,靜態功耗不減反增,帶來了很大的熱能轉換,加之晶體管之間的積熱十分嚴重,讓CPU散熱問題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散熱做不好,CPU壽命大大下降,而且目前普遍存在的動態頻率技術,過熱會讓CPU處于最低工作頻率,高頻只是個裝飾、是個笑話。單純提高CPU時鐘頻率因為隨之而來的散熱問題而變得不再現實,畢竟我們不會無時無刻地使用液氮為CPU降溫,所以Intel、AMD都很識趣地停止了高頻芯片的研發,轉而向低頻多核的架構開始研究。

    極限超頻一般都是需要液氮、液氦來輔助散熱

    也因此我們目前才會看到多核CPU的大爆發,這是提升性能更好的方法??赐赀@篇干貨,還想看其他同樣這么干的超能課堂嗎,找小超哥(微信:9501417)拿我們的百篇超能課堂吧~同時看完這篇文章對CPU超頻還有其他感興趣的問題不妨找我們小超哥提出,大家一起來探討啊~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