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機#刺繡機電腦控制系統是電腦刺繡機的控制核心,主要由操作箱、控制箱、電機驅動器以及其他執行和檢測部件共同構成。在電腦控制系統的控制下,按照制版軟件的電子花樣數據及刺繡工藝要求,電控刺繡機可通過電機和其他執行部件驅動挑線、機針、繡框、換色、剪線等多個復雜的機械機構,進而帶動機針和繡線形成線環,使繡線在面料上產生特定線跡。
常見的刺繡機電腦控制系統包括平繡機、套結機、花樣機、鎖眼機等。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刺繡機電腦控制系統從起初的單一產品、單一型號,發展為目前千余種產品序列及細分規格,行業取得了很大進步。目前,我國刺繡機電腦控制系統重點生產企業有深圳市山龍科技有限公司、福州天虹電腦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思普瑞自控設備有限公司、深圳市泰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穩步科技有限公司等。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大量鼓勵和支持縫制機械設備電控行業發展的產業政策,主要內容包括:推進縫制機械制造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及升級,鼓勵縫制機械設備的自動化、信息化和機電一體化;支持紡織服裝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高紡織裝備自主化水平;推廣紡織服裝企業自動化、數字化、信息化生產工藝技術。上述政策給刺繡機電腦控制系統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有助于刺繡機電腦控制系統行業的持續發展。
另外,近十年來,國際縫紉機制造業繼續向中國大陸轉移,我國在世界縫制設備產業的全球制造基地地位進一步加強。我國優質骨干縫制機械設備制造商利用其產品良好的性價比,已經占據了國際市場的大部分份額。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年全球及中國刺繡機電腦控制系統產業深度研究報告》顯示,2016-2020年,我國刺繡機電腦控制系統出口量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出口規模從2016年的27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31.5億元。我國高性價比的縫制設備產品在國際市場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市場份額逐年擴大,間接帶動了刺繡機電腦控制系統行業的發展。
新思界產業研究員表示,盡管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我國刺繡機電腦控制系統產品的整體行業技術水平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仍與國外企業存在一定差距。我國刺繡機電腦控制系統行業缺乏基礎研究和技術儲備,在機電一體化的縫制原理基礎、機械智能化控制要素的分析及控制等方面的研究還有待深入。未來,具備刺繡機電腦控制系統相關技術儲備的公司將會逐漸勝出,控制主要市場份額。
明獲得三十多項國家專利,福州、溫州、義烏和廣州很多企業都在用他的產品……
沒上過什么高端學府,也不是什么科學家,這位來自福建莆田的發明達人叫林秀椿,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機修工。
林秀椿的父親是個裁縫,12歲起他就在父親身邊當學徒。改革開放以后,石獅市的服裝產業迅速發展,20歲的林秀椿就在石獅的服裝廠里當了一名縫紉機維修工。
2000年,看準莆田鞋業大發展之機,林秀椿辭職開起維修店。在長期和機器打交道中,出于對工作的興趣,鉆研努力。
2006年,林秀椿研制出第一臺可以切出形狀的切帶機他希望他的切帶機能夠賣給更多工廠,為他們提高生產效率。
2011年林秀椿第一次參展6.18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一天之內就買了十幾臺機器,這在過去是他兩三個月才能賣掉的量。他希望他的設備能賣得更遠。
2015年林秀椿在6.18展會上和福州天虹電腦有限公司成功對接。 他想采用電腦自動化控制、機電一體化等技術,提高機器的利用率和實現個性化生產。
2016年林秀椿在6.18展會上,與福州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簽下項目合作協議,共同開發第五代“物聯切帶機”。
2018年,林秀椿希望他的第五代切帶機能實現對設備的遠程實時監控、智能管理、數據傳輸等功能,真正實現信息化和物聯化。
這段看似順風順水的勵志故事,實際上,是趕上了一個好時代。
6.18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的平臺,為他提供了銷售途徑,還讓他獲得了可使產品智能升級的發展契機。
國家的優惠政策和各項補助,讓他往后的創業創新之路走得更加順暢。
能夠有機會不斷改進并研發出最新的產品,一直是林秀椿的“小確幸”。
點擊視頻,觀看《新聞啟示錄》之《小發明成就大夢想》↓
編者按】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面對新時代“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要求,作為我省實施創新驅動的重要平臺,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6·18”)任重道遠。“6·18”組委會辦公室提出,要以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為契機,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思路、更活的機制、更實的運作、更好的效果,集聚創新資源,實現精準對接,推動協同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此,他們進一步豐富“6·18”對接日,發展和完善“6·18”虛擬研究院工作平臺等。日前,福建日報開辟“創新‘6·18’”專欄,予以特別關注。
在仙游縣楓亭鎮九社村,一家小作坊式的企業,憑借30項專利,造出暢銷的縫制機器。同時,依托“6·18”平臺,實現由制造向智造的跨越。
走進仙游縣楓亭鎮九社村的莆田市堅強縫制設備公司,林秀椿父子三人正在研究“物聯切帶機”。這家小作坊式的企業,擁有專利30項,造出的一臺臺先進適用的縫制機器,暢銷國內外,成功走出一條小企業的“創業、創新、創造”之路。
機修工轉型搞發明
約800平方米的簡易鐵皮房內,整齊擺放著數十臺新設備。“這是我們新推出的新型超聲波切帶機,可根據需要把皮革、布料裁切成各種形狀,正在申請專利。”林秀椿說。
因父親是裁縫師傅,林秀椿從小就對各種縫制機械十分好奇。長大后,進服裝廠當了名機械維修工,終日與各種縫制機器為伴,逐漸成為行業中的老師傅。
2000年,看準莆田鞋業大發展之機,他辭職開起維修店,一邊接活,一邊收徒。在眾多弟子中,也包括自己的兩個兒子。
長期和機器打交道,他越來越感到手中的切帶機存在不少缺陷。“功能較單一,只能切斷,不能加工成各種樣式,還需人工修剪。另外,老切帶機損耗大,維修成本高。我就想,能不能發明一種好用的切帶機來解決這些問題。”
圖為林秀椿向我們介紹切帶機。
從一名機修工轉型搞研發,并不容易。第一批產品拿到鞋廠推廣時,由于與制鞋所需的規格有差距,從模具到材料一下報廢了十幾萬元。琢磨了整整二年,通過不斷改進,他終于制造出第一臺穩定可靠的新型切帶機,可以把織帶裁切成圓形、錐形等。
2011年,林秀椿在家鄉創辦堅強縫制設備有限公司,把發明成果變成創業項目。生產的切帶機優勢突出,不但能加工的款式多,而且不容易壞,使用壽命長,價格也便宜。新產品在省內和溫州、義烏、廣州等地頗受歡迎,還遠銷印度與越南,每年銷售量達數百臺。
小作坊變身高新技術企業
“做企業,就要想別人沒有考慮過的問題。”這是林秀椿常對兒子們說的話。
他發現,鞋企一般購買10多臺切帶機就夠了,但對裁切刀的需求源源不斷,一年要買幾十套。他們研發出幾十款用途不同的新式裁切刀,形成機器與刀具并駕齊驅的局面。
父子三人走訪全國各地的工廠,分析市場后發現,機器操作便利化、功能多元化是關鍵。于是,在第一代機器熱銷的同時,又啟動第二代產品的研發。
第二代產品的目標是提高裁切原料的長度和寬度,并增加款式,而這給機器的驅動技術帶來了新挑戰。“開始,我們沿用的是傳統的鏈條驅動技術,試驗幾個月,裁切誤差一直在3%左右,眼看就要到交貨時間,急得我幾夜睡不著。后來,終于找到驅動技術的短板,把鏈條驅動變更為更精準的同步輪帶驅動。”林秀椿說。
這款產品還具備切出流蘇的功能,帶動全國鞋服市場流蘇風行一時。2015年,一度賣得斷貨,客戶上門坐等,做一臺提一臺。“今年,我們又研發能切出流蘇尾帶心形等花樣的機器,準備找一個大客戶再正式推出。”林秀椿說。
根據市場和客戶個性化需求,他們又迅速開發出圓角切帶機、超聲波切帶機、滾切花邊機器等。國內生產蕾絲船襪用的布料都是長樂出產的花邊,經裁縫成品,此前切割花邊都是用激光切割,他們的滾切花邊機器,效率比激光高兩倍以上。僅此項技術改革,他們又申請船襪行業的多項專利:船襪下料機、船襪下料定位器、繃縫機縫合船襪等。
多年來,企業共獲得30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外觀設計專利12項。這家小企業,連續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等稱號。目前,又有新型超聲波切帶機、超聲波模具花輪、快速抽條機等8項專利已提交申請。
從機械制造到智能制造
圖為2012年“6·18”,時任莆田市委書記梁建勇參觀堅強公司發明的切帶機展示
小小切帶機,激發了林秀椿創業創新的激情。“6·18”,給了他成就夢想的機遇。
2011年,他帶著開發出的第一臺機械切帶機參加“6·18”展會后,福州倉山區和福清一些專門生產“人字拖”的鞋廠紛紛上門來購買。“原來兩條關鍵的鞋帶要靠人工剪,我們的切帶機可自動裁切,大受歡迎。”他說。
從此,他成了這個科技成果交易會的常客,不僅為產品找到廣闊的銷路,而且還在與智能型企業的對接中,實現由制造向智造的跨越。
“我很想開發一種智能型設備,采用電腦自動化控制、機電一體化、傳感、智能控制等技術,提高機器的利用率和實現個性化生產。但是,我們在機械方面有經驗,對電控卻是外行。”他說。
2015年,他與專門研發生產電腦繡電腦控制系統的福州天虹電腦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對接,合作開發出第三代產品電腦切帶機。
圖為2016年“6·18”堅強公司與福州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簽下項目合作協議。
2016年“6·18”,他又與福州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簽下項目合作協議,共同開發第四代“物聯切帶機”。采用傳感器、無線通信及自動化控制等技術,實現遠程對設備的實時監控、智能管理、數據傳輸等功能。“新開發產品還增加語音播報功能,可實時播報工作情況和故障情況,真正實現信息化和物聯化。”
熟能生巧,在掌握電腦智能化技術應用后,父子三人利用電腦控制技術再次開發出超聲波滾切機,這款機器可實現切割和沖孔一次性完成,并可為用戶個性化定制各種花樣刀具,切出所需的各種形狀花樣。首臺樣機在今年“6·18”展會上正式推出,目前已成功售出多臺。
比起第一代產品每臺只賣2800元,這臺智能超聲波滾切機售價達3.08萬元,使企業一舉邁入行業高端領域,林秀椿的又一個夢想正成為現實。
第十五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6·18”)
戰略合作伙伴:
福建聚旺高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